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2014欧盟茶叶农残新标准对福建茶叶出口的影响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当我们在谈论茶叶标准化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讨论什么?

本期主要内容:

·茶叶标准化的内涵是什么?

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是标准化的实质。"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则是标准化的目的。

·国内外茶叶农残标准的区别

在茶叶国际贸易中, 农药残留作为必要的检测指标,是最高级别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之一,作为茶叶主要出口国,农残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茶叶出口、影响我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的因素。

·茶叶标准化体系建设对茶产业的意义

通过专题研究标准制定的相关过程,使我国的茶叶标准工作者更加熟悉国际标准的相关规则,在参与国际标准制订中占有主动权,提高我国在国际标准制定上的话语权,同时为我国今后标准的制、修订如何与国际接轨提供有力的借鉴作用。

在茶圈,关于茶叶到底该走标准化的路线,还是个性化的路线,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观点。践行标准化的走工业化产业路线,赞成个性化的则强调茶的文化属性,讲究山头、古树、产区、讲制茶师傅...在这其中更承载着一份情感的温度。

但是仔细想想,当我们在探讨标准化与个性化的时候,我们谈论的到底是什么?

(1)是生产加工环节的标准化?(2)是种植采收环节的标准化?

(3)是产品品控(口感)标准化?

从中国茶行业的角度看,标准化与个性化,实际上是并不是非此即彼,更不是支持一方就要否定另一方,所谓标准化、工业化也只不过是近代工业革命以来才逐渐完善的概念。工业革命起初从根本上解决的是“效率和时间”的问题,在更短的时间里获取更高的产能,后来进阶为“效率+品控”等问题。本期茶也启示录带大家深入了解一下什么是茶叶的标准化,希望能够给你带来更多的思考和启发。

01什么是茶叶标准化

对于茶叶标准化,人们从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理解,先看看官方是如何定义标准和标准化的。

·什么是标准?GB/T 20000.1-2014《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 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术语》条目5.3中对“标准”描述为:

通过标准化活动,按照规定的程序经协商一致制定,为各种活动或其结果提供规则、指南或特性,供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文件。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先后以“指南”的形式给“标准”的定义作出统一规定:

标准是由一个公认的机构制定和批准的文件。它对活动或活动的结果规定了规则、导则或特殊值,供共同和反复使用,以实现在预定领域内最佳秩序的效果。

·什么是标准化?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给出的定义是:

“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称为标准化。它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

简单说"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是标准化的实质。"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则是标准化的目的。

茶叶标准体系

我国茶叶标准体系由国家标准体系 (茶叶)、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体系和 GH/T 1119— 2015《茶叶标准体系表》三个部分组成。

国家标准体系:

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统一制定, 包括体系类序号、体系类目代码、体系类目名称、分类编号、重点领域、TC 编号及名称、专业部、业务指导单位、ICS、 中标分类等内容;如下图所示:

国家标准体系(茶叶)框架表

《茶叶标准体系表》是将我国茶叶的国家标准和供销合作行业标准 (不包括茶叶机械标准),按其内在联系以一定的形式排列起来的图表,包括已有的标准、正在制定(尚未发布) 的标准和预计未来将要制订的国家和供销合作行业茶叶标准,是一种指导性的技术文件,是编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依据,并将随着我国茶叶行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充实。目前茶叶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有 109 项, 基本涵盖茶产业领域的重要基础通用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等。

标准体系表的第一层为茶通用(包括基础、质量、方法、物流等)标准,第二层为各茶类标准,第三层为再加工茶类标准,如下图所示:

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体系框架图

·茶叶标准化的特点

· 专一性

茶叶标准只适用于茶叶领域的某个品类具体茶叶产品, 对非茶类或类似产品无效。因此制定茶叶标准应在明确常规技术要求的前提下, 强调所指茶叶产品的独特风味, 如特定地域、独特工艺、突出的品质特征和内含物成分等。

· 科学性

茶叶产品标准的编制是以生产企业执行的生产工艺、主要设备、原料来源、管理水平和产品的特征、特性为依据, 适当考虑设备改造、工艺革新等因素。当设备、工艺和原料来源有较大改变, 直接影响到产品特征特性时, 应及时对标准进行修订。

· 法规性

茶叶标准要求对茶叶产品及相关的方法、基础标准作出明确的统一的规定,不可有任何含糊不清的解释。标准不仅有感官审评等质的规定,还要有详细的理化指标指标、安全指标等量的规定,不仅对内容要有规定,有时对形式和对其生效的范围也要作出规定。没有明确的规定,就不称其为标准。同时,标准一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并要求强制实施,它就是一项技术法规。茶叶强制性标准,是政府执法部门的技术依据。

· 季节性

茶产品与工业产品的最大差异是季节性差异,我国茶叶的生产季节主要是春茶、夏茶和秋茶,茶叶的生产受天气、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同时,茶产品露天生产环境的难控性与工业产品室内生产环境的可控性,决定了茶叶标准化的实施比工业标准化的实施相对复杂与困难。

· 区域性

我国的茶叶产区主要分布在南方省份,茶叶的生产受季节与地域影响非常大,各个地方的茶叶品种又有所差异,根据茶叶的适制性,不同的茶树品种适合做不同类型的茶叶,茶叶标准的制订一定要考虑到地域性这一特点。

02

我国茶叶标准化的发展与现状

·新中国成立前

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中国茶叶已行销欧、美、亚、非、澳五大洲,成为我国外贸的重头商品。部分经营者为谋取暴利,兴起了掺杂使假之风。为了保护消费者利益,各进口国纷纷立法,禁止掺杂假茶输入。为此,爱国茶人力荐建立茶叶检验机构,维护商品的信誉。最终于1915年,在浙江温州地区成立了永嘉茶叶检验处,制定地方性法律条文作为检验依据,这是我国茶叶标准的雏形。

1929年,当时的实业部在上海、汉口分别成立了商品检验局,并同时着手制订茶叶检验标准。

1931年,国民政府实业部基于出口检验之需要,颁布了我国第一部茶叶标准。全文仅六条,百余字。对各类茶的品质、水分、灰分和包装作了笼统的规定。

1932年至1937年, 实业部先后五次组织修订茶叶标准, 不断充实内容。1936年对茶叶采摘、制造、贮藏和卫生条款增加了限制,1937年对着色茶和不合格茶规定了取缔办法。抗日战争时期, 各省分别办理出口茶叶检验。其检验标准由各省自定, 内容差异很大,浙江、江西、福建、安徽都各有一套标准。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茶叶外销受阻,茶叶检验亦告暂停。

1947年, 实业部再次组织修订茶叶标准, 以加强产品检验, 拯救在战争中日趋衰落的茶叶生产。这部标准对统一全国茶叶生产、保证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标准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构成。我国是一个多茶类国家, 茶叶生产区域跨度大, 茶叶管理部门多。我国现行的茶叶标准是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逐步建立和完善的,最初以实物样为基准,按茶叶初制、精制的不同加工工艺和内销、外销及边销等不同销售市场分为毛茶标准样、 加工标准样和贸易标准样三类。

1950年3月,新中国贸易部在北京召开第一届全国商品检验会议,制定了《茶叶出口检验暂行标准》和《茶叶产地检验暂行办法》,恢复了由于战争而中断的茶叶检验,并增设了检验机构。

20 世纪 80 年代,国家和地方等有关部门逐步发布、 实施了各类茶叶标准。 2008 年 3 月,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茶叶标准体系,更好地推动茶叶标准化工作。 经过各部门几十年来在标准化方面的工作,我国现已初步建立了茶叶标准体系

截至 2021 年 7 月中旬,涉茶现行有效行业标准230余项,行业领域涉及农业(NY)、供销合作(GH)、轻工 (QB)、出入境检验检疫 (SN)、机械 (JB)、国内贸易 (SB) 等,其中涉茶农业行业标准64项、供销合作行业标准44项、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38项、机械行业标准20项、轻工行业标准10项、国内贸易行业标准14项

· 毛茶标准样

毛茶标准样又称毛茶收购实物标准样, 是对样评茶、评定毛茶等级及价格的实物依据,即作为收购毛茶的质量标准,90 年代以前,国家主管茶叶收购的部门实行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90 年代以后,由于茶叶市场放开,国家茶叶主管部门不再统一下达毛茶标准样的制订及换配计划, 改由行业主管部门下达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任务, 将部分毛茶产品按照标准化管理的要求,列入国家、行业标准的管理规范中。

· 加工标准样

加工标准样,又称加工验收统一标准样,是对毛茶再加工时按照外销、内销、边销成品茶标准茶样进行对样加工,使产品质量规范化的实物依据,也是成品茶交接验收的主要依据,加工标准样茶有绿茶、红茶、 乌龙茶、压制茶等

· 贸易标准样

贸易标准样指对外贸易标准样, 是国际茶叶 贸易中成交计价和货物交接的实物依据。我国茶 72 叶的贸易标准样于 1954 年开始建立,首先从大宗 出口绿茶着手建立等级标准茶号, 接着建立外销 工夫红茶、小种红茶、乌龙茶、白茶等的等级标准 样茶,至 1962 年初步达到了贸易标准样规格化和 标准化的要求。

目前我国出口茶叶以散装茶叶和小包装茶叶为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商品规范 申报目录》(2019 年版), 进出口茶叶 (海关编码 [HS 编码]0902)主要分为绿茶(未发酵茶)、红茶 (已发酵)和半发酵茶三大类,分别执行相应标准。在实际贸易中, 进出口茶按照最相近的原则归属 到未发酵类、已发酵类或半发酵类商品中。如白茶 由于是轻发酵茶,一般归属在绿茶(未发酵)类

茶叶质量安全标准

作为世界上主要的茶叶生产、消费和贸易国, 保证茶叶的质量安全对我国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具有重要的意义。1982 年 6 月 1 日实施的 GBn 144—81《绿茶、红茶卫生标准》是我国最早的茶叶 卫生安全标准,规定了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在理 化指标中对铅、 六六六和滴滴涕做了限量要求。

2005 年 1 月颁布并实 施 GB 2763—200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 药最大残留限量》和 GB 2762—2005《食品安全国 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对茶叶的农药残留 限量和污染物限量做了进一步要求。

2009 年国家颁布实施了《食品安全法》,明确 要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对现行的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的标准予以整合, 统一公布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我国与茶叶及相关制品有关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共有 13 项, 包括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污染物限量、标签、卫生规范、检测方法等,这是我 国茶叶质量安全监督抽检的重要依据。

目前,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农业农村部、市场 监管总局三部门联合发布的 GB 2763—2019 《食 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已 于 2020 年 2 月 15 日正式实施, 涉及茶叶的农残限量指标增加到了 65 项。

03

茶叶标准的分类

世界各国标准种类繁多,分类方法不尽统一。根据我国实际情况, 并参照国际上最普遍使用的标准分类方法,我国标准分类如下:

(1)按标准的约束力划分。我国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2) 按标准制定的主体划分。从世界范围来看,标准分为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与企业标准;各层次之间有一定的依从关系和内在联系,形成一个覆盖全国又层次分明的标准体系。对需要在全国范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的,应当制定国家标准,一般表示为GB或GB/T。

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技术要求的,可以制定相关行业标准。如农业部标准表示为NY. 对既没有国家标准,又没有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技术要求的,可以制定地方标准,一般表示为DB或DB/T。

企业生产的产品既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又没有地方标准的,应当制定相应的企业标准。一般表示QB。对已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的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要求。

(3)按标准对象的基本属性划分。标准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4)按标准信息载体划分。标准分为标准文件(文字形式)和标准样品(实物形式)。标准文件的作用主要是提出要求或作出规定,作为某一领域的共同准则;标准样品的作用主要是提供实物,作为质量检验鉴定的对比依据,作为测量设备检定、校准的依据,以及作为判断测试数据准确性和精确度的依据。

企业标准有以下几种:

(1)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定的企业产品标准;

(2)为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进步,制定的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企业产品标准;

(3)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选择或补充的标准;

(4)工艺、工装、半成品和方法标准;

(5)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 根据企业的生产实际确定起草企业标准

在起草一个标准前,企业要充分的调研,一方面制定的标准不能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相抵触,另一方面标准制定要符合企业的生产实际,这样标准的制定既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又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 根据企业产品特点制定企业标准 我国的大部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都是推荐性标准,企业制定的标准应根据本企业的生产实际及产品的特点来制定。起草企业标准时,应参照国内外同类产品相关标准,并结合自身的特性来拟定。制定出来的标准应在生产实际中加以检验并不断地加以修订,形成最终确认的文本,并在国家相关质检部门备案后生效,这些将作为企业今后生产的依据以及产品质量仲裁中作为有力的证据参考。

· 根据企业产品实际情况准确表述企业标准化

企业在制定产品标准时,可以考虑制定能达到较高质量要求的技术指标,企业标准一般是严于或高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不同类的茶产品,其技术指标要求也不一样,有时也不能盲目追求过高的指标,这样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不同的产品应有其科学合理的指标,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产品标准要进行科学而又准确的表述。

04

国内外茶叶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比对在全球进出口贸易中,关税壁垒在贸易保护中的作用逐渐体现出其局限性,而作为非关税壁垒之一的绿色贸易壁垒越来越受重视。发达国家以保护本国资源和环境为由采取了一系列绿色贸易壁垒措施限制了我国茶叶出口,我国茶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被极大削弱,导致我国茶叶出口成本增加,这对我国茶叶进入国际市场造成了严重压力,抑制了我国茶叶出口的增长速度,阻碍了我国茶叶企业对国外市场的拓展。

中国与主要国家或地区茶叶农残标准情况对比

· 中国与欧盟以欧盟为例,2014—2018年欧盟对我国茶叶(不含茶饮料)出口通报农药残留超标累计135批次, 我国成为欧盟茶叶出口通报的主要来源国,农药残留超标成为被通报的首要因素。

我国在 GB 276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和 GB 2763.1—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百草枯等43 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中对茶叶的农残指标进行规定。

欧盟相关主要技术法规有:《关于加强进口饲料和非动物源性食品官方控制水平法规》[(EC)No 669/2009] 《动植物源性食品及饲料中农药最高残留限量的管理规定》[(EC)No 396/2005]。欧盟网站查询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显示,欧盟已制定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指标3万多项,其中针对茶叶的陆续增长至 486项,数量是我国茶叶农残限量指标的7.5倍。 欧盟标准是目前世界上最严格的茶叶农药MRLS标准。

中国与欧盟共有指标42 项(中国指标有“六六六”1 项,欧盟指标为“α-六六六”和“β- 六六六”2 项,本研究以中国名称为准,因此计为共有指标1 项)。在共有指标中,欧盟更严格的有26 项,中国更严格的有8 项,相同的有8 项详见下表;中国与欧盟共有指标比较结果

近年来对我国输欧茶叶产生重大影响的是蒽醌、唑虫酰胺、呋虫胺、高氯酸盐等农药。其中蒽醌我国尚未制定其限量标准, 唑虫酰胺、呋虫胺已于GB2763—2019中新增限量标准,并于2020年2月实施。

同时欧盟规定,未制定MRLs的农业化学品限量检出限标准一律为 0.01mg/kg。

· 中国与日本日本也是世界上对茶叶农残限量最严格的国家之一,日本主要在《食品卫生法》《食品安全基本法》和《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中对茶叶农残限量做出规定,涉及的农业化学品残留。

使用的农药 MRLs 标准是《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PLS),于2006年5月29日正式实施,涉及800多种农药、兽药、食品添加剂等,制定了最大残留限量指标5万多种, 其中涉及茶叶的检测项目有255项,数量是我国茶叶农残限量指标的4倍。

对于未制定MRLs标准的农业化学品,其在食品中的含量不得超过 0.01mg/kg。

中日相比,中国独有指标有19 项,日本独有指标192 项。共有指标31 项。在共有指标中,中国更严格的有18 项,日本更严格的有5 项,相同的8 项。

中国与日本共有指标比较结果

目前,我国茶叶出口日本主要通报项目是氟虫腈,日本对氟虫腈(0.002mg/kg)的检测很严格,我国虽规定氟虫腈在茶叶上禁用,但尚未制定限量标准。

· 中国与摩洛哥摩洛哥是我国绿茶的最大出口国。

2019年7月1日,摩洛哥国家食品安全 局(ONSSA)开始对自我国进口的茶叶实施新的农药MRLs标准,涉及47种农药MRLs, 基本参照 CAC、欧盟标准。

摩洛哥规定 我国未准许用于茶叶的农药,一律按0.01mg/kg或定量检出限(LOQ) 实行。

摩洛哥27项农药的MRLs指标严于我国,如丁醚脲严 500倍,啶虫脒严 200倍,苯醚甲环唑严 200倍。

· 中国与美国美国的茶叶农残标准总体来说比我国宽松,规定了茶叶中 36种农药的MRLs。

美国禁止在茶叶上使用的化学农药:滴滴涕、毒死蜱、乙硫磷、氰戊菊酯、林丹、甲巯咪唑、丙溴磷、四氯杀螨砜、三唑醇、三唑磷、三氯杀螨醇、硫丹、溴虫腈。

我国和美国都有MRLs要求的农药有14种 ,其中两国农药MRLs标准相同的仅有草甘膦( 速溶茶除外) 和乙螨唑。

美国的甲氰菊酯和喹螨醚MRLs 标准比我国严格,其余相同农药的MRLs 标准均比我国更宽松。

· 中国与CACCAC标准简介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是FAO和 WHO共同建立的协调各成员国食品法规、技术标准的唯一政府间国际机构,我国为CAC成员国。

根据CAC官方网站提供的在线数据库,有关茶叶的农药MRLs共有24种,与我国共有项目19项。

限量值相同项目:硫丹、氯菊酯、噻螨酮、茚虫威、乙螨唑、百草枯、毒死蜱、丙溴磷、氟虫脲

我国尚无限量标准:杀扑磷、炔螨特、氟苯虫酰胺、螺甲螨酯、唑螨酯

国内外茶叶农残限量指标存在较大差异,这与茶叶生产及流通方式、农药登记与使用等具体实际有关,不同国家和组织基于食品安全、风险管理、贸易调控等多种原因,制定最符合自身需求的标准。

05

茶叶标准化的意义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茶叶行业仍将处于规模不断扩展、质量水平不断提高的上升通道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将伴随市场的需求而继续人们对茶叶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一个严格的标准来控制茶叶生产,实施茶叶标准化,茶叶的质量和安全卫生等级才能有所保障。

“目前我国茶行业面临的几大问题有:产销失衡、生产劳动力成本持续走高、茶叶品质不稳定及卫生安全隐患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通过科学科技手段来解决。”

· 对于茶园来说,茶园的标准化建设需要一整套的标准化规范。首先是茶树品种管理, 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优良品种。其次是茶园的环境管理、水和肥料的管理、茶树栽培管理、病虫害及农药使用的管理(当前, 茶树的病虫害要尽量采用生物防治, 农药的使用要注意采用高效低毒、允许在茶树上使用的农药, 严禁使用国家禁止在茶树 上使用的农药)等。最后还应有鲜叶采摘、保管和运输的管理等,这也是源头的标准化。

· 对茶企来说,茶叶属植物性产品, 其品质的色、香、味、形与当地的茶树品种、气候、水土等环境以及鲜叶加工的技术条件等特点密切相关。由此形成茶叶产品批量小、批次多的特点,确立标准化的生产工艺流程。茶叶加工生产的标准化, 除应有标准化的厂房、标准化的生产设备外, 确立标准化的生产工艺流程非常重要。标准化的生产工艺流程不仅能确保茶叶在加工过程中 的卫生安全, 有效防止外来污染物的侵入; 同时能提高效率, 使不同批次的原料通过特定的加工工艺 形成色、香、味、形一致的、品质稳定的茶叶产品。

一款茶产品如果能够通过科学规模化的种植加工,通过提高效率和产能的方式把控成本的同时保证品质和安全的情况下具备稳定口感和品质,这样的产品流通起来才能惠及每一个消费者以及产业链条上的每一个经营者。

标准化的意义:安全+成本+好喝

面对茶叶的跨境进出口贸易市场,提高中国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建立符合国际规范和食品安全的茶叶标准化体系,从而消除贸易壁垒对我国茶叶出口带来的不利影响。

茶叶标准化、机械化、自动化、甚至智能化是为了让整个行业越走越远,与被创造出的山头、古树、小产区概念并冲突,一个良性的产业体系是允许百花齐放的,个性化和标准化相辅相成共生更能促进茶产业整体的长久繁荣。

来源:茶也加速器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胡继承:未来十五年贵州茶产业一定会是一个崭新的、生机勃勃的大产业

2020年12月25日上午,第九届贵州茶业经济年会在贵阳隆重开幕,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本届年会的举办作出了重要批示,来自省内外500余嘉宾莅临了年会。会上,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省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胡继承作了主旨演讲,现将继承副厅长演讲内容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今年是贵州茶业经济年会的第九届,是贵州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全产业链参与度最高、最热情的一个大会。用传耀会长的话说,这是贵州茶业界的过年大会,这里祝大家新的一年要更好,这是最重要的。

当前我们全省上下正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这两次会议的核心、重点,都是围绕“十四五”规划以及2035这个远景来谋划中国、谋划贵州的未来,也为我们茶产业做好“十四五”规划,还有到2035年的远景目标提供了遵循。最近省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慕德贵同志召集我们,还有贵州茶叶界的很多人,包括一些企业家和跨界人士来研究“十四五”和2035年贵州茶产业规划和远景目标,形成了一些基本的想法。“十四五”茶产业的规划要凝聚各方经验和智慧,形成共识,为我省茶产业在新的一年开好局起好步。我在这里,把关于贵州茶产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的初步想法向大家做一个沟通、分享。

首先,茶业经济年会走过了九年,实质上非常巧合的是从2006年到今年,贵州茶产业走过了新时期的15年,明年我们将开启另一个15年。回望“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这15年来贵州茶产业的发展历程,实际上我们走上了一条“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的道路。我们一直在讲,绿水青山它不会自然地变成金山银山,但是在贵州大地上,绿水青山已经开始变成了金山银山,这是贵州数百万老百姓还有上下干部群众都见证到的一个生动的实践和过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茶产业已经作了一个完美的诠释。贵州社会经济有一个黄金10年,贵州茶业也有一个黄金10年。贵州茶业在中国创造了具有贵州特色、贵州风格、贵州气度的发展路径,贵州茶产业走上了一条贵州原料、贵州制造、贵州品牌的发展路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形成了一些基本理念,比如说我们的方向就是为大众做好茶,我们一定要做干净茶,都是具有前瞻性的,未来这些理念和方向仍将植根于几百万茶农、几千家企业,会在干部群众中有更好的理解,更好地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这些价值判断是非常重大的。

基于这些路径,贵州原料、贵州制造才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产业链、价值链、工艺链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推动着贵州茶产业跨越式的发展,我们在中国才有了一系列的贵州话语权,在中国茶业地理上站稳了脚跟,所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

前15年,我们为创造全球茶叶产业链的新格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一定看得更清楚,贵州茶界是改变中国、改变世界茶叶业态的后来者,我们一定要坚信这点。这一系列的工作都为我们“十四五”和2035年的目标奠定了基础,开启了一个新的征程。

其次,我们以做大规模和集中度为基础条件,实现了贵州茶叶面积的扩张和跃升,贵州茶产业所有的变化都是因为基地的大规模扩张、大规模集聚,以每年新增50万亩的速度扩张,实现了量变到质变的一个飞跃。德贵副主任一直在强调“守正创新”,守正其中之一就是要守住我们在全国的第一方阵,700万亩以上的话语权。刚才传耀会长讲,我们茶叶年年有新种,年年有改进,这种步伐不会停止。我一直深信,有需要就有创造,大需要大创造。

我们实施绿茶主战略,强力推进茶产业机械化、智能化就是要做大众好茶。2014年出台三年行动计划,这是中国茶叶界第一个以全产业链目光看待产业的计划,开启了全产业的薪火传承。回过头来看,我们的目标、计划、路径依然在努力,依然没有过时。

“好酒靠勾兑,好茶靠拼配”,我们要实现贵州原料、贵州制造,我们要实现跨区域、跨品种、跨季节的拼配,我们也要以规模化、标准化为核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推动了贵州茶叶的标准化体系建设,我们致力于解决贵州茶叶不多、不香、滋味不浓、茶叶价格贵的问题。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坚决反对独芽茶,不提倡手工茶,反对只生产春茶,推广一芽一叶到多叶,到春、夏、秋并重的机械化、大众化的方向,我们解决了贵州茶叶的规模化生产,实现茶叶的高性价比。

昨天欧阳道坤先生给省茶文化研究会、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的会长们讲课时问到,贵州茶叶在过去15年有没有“对标”?2006年我们在四川调研的时候,我看见铺天盖地的四川茶,四川茶那个时候成本这么低,实际上我们的目标就是有一天我们的成本要做到和川茶同价,甚至比川茶还低,这就是我们当时一个对标的目标。之后我心目中没有第二个对标的省份。现在我们一些区域茶的成本终于可以和川茶接近,性价比非常好。

第三,贵州茶不香,是多年困扰我们的问题。在工艺上,我们倡导高温杀青来解决贵州茶香的问题。非常高兴的是刚才刘阳老师在这个台上茶艺表演泡的茶,我们前排的人喝了觉得非常香,因为茶叶做得好,冲泡方式用的是贵州冲泡。我现在看到现场所有人面前的茶都是茶水分离,香气在中国绝对是一流的。“茶香、茶香、贵州茶香....”,时任省领导当时创作贵州茶歌,歌名就是贵州茶后面加一个香字,“贵州茶香”是这么多年我们一直致力解决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用双手采茶的方法来倒逼我们茶叶的管理,从源头上保证生产出高性价比的大众好茶,我们通过开展秋季斗茶赛检验贵州茶的工艺、标准、安全。这些年贵州茶叶的规模、性价比以及香气和滋味有一个很大的改观,好的原料逐步变成好的产品,贵州茶叶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我们夏秋原料生产的卷曲性的毛峰、颗粒状的绿宝石就是贵州茶的典型代表,很受市场欢迎。

第四,塑造干净茶的理念,干净茶在贵州实至名归。我们以前和中国茶界的人对话的时候,人家跟我们讲品牌、讲文化,我们都是埋着头,没有自信。但是我们现在和中国茶界、世界茶界对话的时候,不断在宣讲我们干净茶,透明、诚信是品牌、是百年老店、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后盾。

贵州茶的竞争力和比较优势是什么?我认为比较优势是贵州绿茶,贵州茶叶的核心竞争力是干净、欧标、有机、绿色食品,是大众茶的干净,是全方位的干净。核心竞争力就是不可被复制,不可被模仿。在中国没有一个省可以对标我们,复制模仿,还要赶超我们的干净。我们在干净上已经遥遥领先,把别人甩在了身后,我们可以傲视群雄。一是我们林中有茶、茶中有林,这个生态是最为完整的,在中国无人能出其右;二是我们在中国是第一个禁止水溶性农药,吡虫啉、啶虫啉,得到陈宗懋院士等业界权威专家的高度肯定。另外中国茶叶禁用农药66种,贵州茶叶禁用农药高达128种,凡是欧盟、日本、美国、摩洛哥这些地方禁用的农药,贵州也全部禁用。

另外,我们还提出了28种出口茶叶的慎用农药,这些都是国内其他地方没有的举措。最为关键的是,今天十大中第一大提到的《贵州省茶产业发展条例》,这个条例第一次把禁用化学除草剂作为中国第一个地方性的立法写进来。我经常给大家讲,在茶叶上肯定可以改变中国茶叶,但是我们这些人可能改变中国最深的一点就是禁用除草剂,这在中国现在也成为了标杆。中国人可能不知道什么农药,但是一定知道转基因,转基因的伴生品就是除草剂。我们以禁用除草剂为抓手,除草剂看得见、摸得着、好查处,所以我们把这个问题写进了省政府的文件。我们在除草剂的问题上,每年要付出50亿人民币的代价,所以说贵州茶的提质增效,每亩茶产量除以700块钱,就是每斤茶比别人多出来的成本。这个成本是为消费者负责的,我相信消费者一定会为干净茶买单,为自己的健康买单。

贵州茶产业的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干净”是可以变现的。我给大家汇报下干净茶取得重大进展的几组数据:贵州是国家农业农村部连续九年风险抽查100%合格的茶叶,在中国是为数不多的省份。2015年到2020年,全国抽检贵州、陕西、云南、湖南四个省的绿茶、乌龙茶质量安全,我们合格率为100%。2015年开始,我们每年都开展茶叶的质量安全监测,每年贵州自己有一千个左右的茶样,我们检测了贵州茶叶有可能使用的64种农药。2020年全省农业部门,还有农产品质量中心、市场监管局和贵阳海关累计抽检5588个,所检茶叶样品按照国家标准判定,合格率100%。这个数据是有迹可查的,其中贵阳海关检测我们省41个出口茶叶的样品合格41个,合格率100%。出口茶叶全年未收到国外官方不合格的通报。对照欧盟标准,2015的合格率是81.5%,到今年上升到98.7%,五年之内我们提升了17.2个百分点。

讲同质同线同标,要讲贵州茶,要让中国人、外国人,要让非洲、美国、大陆、台湾、香港,要让农村、城市全部按照欧标来生产。以前在茶叶出口上从来都是将干净的东西给老外,有农残问题的留给我们自己,这是很不正常的。健康中国一定是干净,一定是重金属、农残、卫生指标都是高标准的,这是第一位的。我们说要让天下人都喝上干净茶,这是一个伟大的目标。与2015年相比,贵州茶叶在符合国标、省标、欧标的基础上,农残检出率下降了17.6个百分点,农药的检出种类减少了13种。大家都知道,有些农药的半衰期是三十年。

从草甘膦的检测结果看,2017年、2018年、2019年连续三年,我们检测茶叶中的草甘膦合格率100%,检出率从2017年到2019年分别为26.5%、15.2%、2.3%。但凡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的人都知道,这个数据是了不起的。干净茶成为贵州茶叶的名片,并且形成了一整套从种植到加工,以欧标为取向的一大批企业。

干净茶宁要草不要草甘膦,我们在整个茶山茶园全线禁止,是中国唯一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茶山上不能有一个塑料盆,不能有一个塑料袋,我们整个黔茶的干净、洁净、不落地生产,都有严格要求。

第五,贵州冲泡引发了一场新的贵州茶文化运动。贵州这十多年是贵州历史上最精彩的一段茶文化历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一个生动的,具有贵州特色的茶文化,我们的生态文明本身是一种重大的文化推进。贵州冲泡是上可到庙堂,下可到大街小巷,我们在贵州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全是用贵州冲泡,我们在全中国去做茶艺表演、茶叶推介都是用贵州冲泡,我们在广场,在今天这个地方都是用“高水温、多投茶、快出汤、不洗茶、茶水分离”来搞定。贵州冲泡最近会出一本中、日、韩文字的书,我们希望贵州冲泡成为中国冲泡的标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先生给该书作了一个序言,他认为贵州冲泡“高水温、多投茶、快出汤、不洗茶、茶水分离”这16个字化繁为简、易学易会,他相信贵州冲泡会受到广大茶人的喜爱,认为贵州茶的创新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贵州冲泡倒逼茶叶的整个产业链的加工升级。我们为大众服务,高性价比、好喝、便捷这些优势都是茶文化的价值与基本写照。

另外,在贵州茶叶没有名声的时候,我们想从消费端着手,毕竟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在十多年前,我们搞大众品茗,在中国所有的地标建筑去做万人品茗会,今天结出了一个丰硕的成果。最重要的是贵州还有一支媒体队伍:贵州电视台、贵州日报、多彩贵州网,还有很多新媒体,都是贵州茶叶忠实的粉丝,也是贵州茶叶强大的推动者。我们在外边卖茶说茶,贵州要宣传贵州茶,天天有、天天有动态、天天有小视频。

过去五年、十五年,尽管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茶产业这个链条太长,在中国没有对标,茶要走上工业化道路,我们仍然有几个困惑和痛点。

第一,我们茶叶现在还没有完全按照食品工业化的路径来走,太强调茶叶的特殊性。我们讲世界饮料的时候,它一定是标准化、一定是快捷,所以茶叶一定要好喝、干净、不贵、方便、健康。在这个路径中我们缺乏一个定义,有时候在乎小众茶,讲所谓特色、讲差异化的时候,我们把标准置之度外。一方面讲标准,一方面又讲特色,但是贵州茶叶,所有的都要走工业化路径,毕竟在一个标准以上的特色、区别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这个底线、没有这个平台、没有这个标杆,都会对贵州茶的未来会产生不利影响。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要不断强化。因为夏秋茶的清洁化不够,一到清明之后,很多企业做的茶就做得很不好。为什么为大众生产好茶的时候,不做得更干净?你看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三块钱五块钱一斤的东西一定是干干净净的。这是我们都要检讨的。

第二,就是贵州绿茶主战略不坚决。我现在到贵州各地去,人家都热衷泡红茶。昨天欧阳道坤先生说,如果我们把红茶这扇门敞开竞争,优势是不够的,100元人民币一公斤的锡兰红茶,还有印度红茶都非常好喝。所以贵州绿茶主战略一定要坚定,这是我们的比较优势。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还有路径不坚定,定力不坚定。比如我讲两条:刚才讲的红茶,遵义红、普安红、石阡红茶取得了一定成就和长足进展,但是如果全省大规模地推进红茶,我们发现我们小叶种的工艺技术有重大的缺陷。再讲白茶,白茶要晒,但贵州“天无三日晴”,气温低,生长慢,日照时间短,阴雨天对于晒青和采买晒毛茶为言,不是一个有利因素,所以我们聚焦做贵州绿茶主战略一定要坚定。

第三,我们在对待茶山上的老百姓方面,一方面我们用工紧缺,一方面我们开的工资不高,效率低下。贵州茶叶要成功,我们一定要在吸纳优秀劳动力,吸纳优秀的科技工作者、企业家上面取得一个长足的进展。贵州茶叶不仅要和中国竞争,还要和贵州的蔬菜、水果,旅游等等来竞争。我们如果一天只收入80块人民币、100块人民币、140块人民币,搞不定贵州茶业的未来,一定要让劳动力充分就业,要让劳动力高效,一定要低成本,劳动力收入多才能有未来。

总书记讲“十四五”的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我们要以高质量发展为统领,贯彻落实好“守正创新、正本清源、确立地位”的指导思想,加快贵州茶业强省的建设。初步的考虑,贵州茶叶还是要种茶,把那些损失的茶园补回来。我们计划到“十四五”期末,种到750万亩,投产650万亩。茶叶加工厂现在5700多家,要做到一万家,以多取胜,这是贵州茶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这也是我们高质量发展产业时期,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世界高品质绿茶的中心。

鲁成银先生说,贵州是中国是世界顶级绿茶的高地,我们要成为世界立场出口的重要基地,我们要成为中国绿茶第一大省,这是一个目标和路径,要实现需要有几点:

第一,我们要坚定贵州茶产业发展的道路、路径。这两天徐谦会长一再跟我讲,他前段时间去见了张瑞敏,张瑞敏说方向对了,路就不再遥远。我们不能动辄就讲品牌,动辄就讲做大做强,动辄就讲要卖贵卖高。品牌实际上需要有一个时间的积累。在这个过程中,包括发展的路径,做大众好茶,让天下人喝上干净茶,绿茶主战略,干净茶这些底线,包括贵州冲泡一定要牢固树立。只要保持历史的耐心,和战略定力,不折腾、不反复,沿着这个道路,贵州茶叶在“十四五”直到2035年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第二,我们要在解决降低成本问题上下大功夫。高质量发展,三大攻坚战,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靠降成本。产品性价比更好,消费者更满意,这是很多消费品的一个特点。所以降成本一定要成为贵州茶叶的一个根本,在茶园管理上围绕提质增效,要用专用肥、施专用农药、走专业化道路通过专业化,通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通过扩大规模来降低成本,走上工业化的道路。在茶叶加工上,要通过机械化、规模化、周年生产、精制拼配,通过规模化的产量降低成本。现在都在讲“茶仓”,实际上贵州到现在这个阶段可以实现粗制到精制,这种拼配的一个分工,会实现贵州物流的一个大型的冷链仓库,形成一个对全中国市场的一个物流配送。

第三,要推动产业的核心乡镇,推动企业集群。要实现一万家企业的目标,只有产业的集群才会增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管护茶园上一定要施足肥,只有施足肥茶叶才能健康,才抵得住病虫害,这是一个根本。在加工上要集中解决香气、滋味的问题,贵州茶不香、贵州茶淡、贵州茶不多,这依然是我们在全中国卖茶遇到一个重大问题。实现贵州茶香一直在路上。还需要严格对标生产,要集中解决香气的问题,工艺上的高温杀青、摊凉、组织,特别是一芽一叶、多叶的滋味。

第四,严守安全的问题。安全我们说得再多都不会多,贵州茶叶不会一荣俱荣,但是一旦出现一家有安全问题,则一损俱损。我们站在中国干净茶的高地,我们会觉得很了不起,但是如果我们有一个、四个、八个企业不断施除草剂、违禁农药等,贵州茶就会出事,这对中国茶叶、对贵州茶叶都是要命的。《茶产业条例》上禁用化学除草剂,那么不是化学的除草剂怎么弄?比如生物除草剂,我们这几年的方法就是一律禁用,因为你搞不明白它是化学除草剂还是生物除草剂。省政府的文件上也是说禁用除草剂。春天、夏天青悠悠的草一定不能枯黄,这很重要。

第五,关于贵州绿茶大地标的使用。贵州绿茶是主战略,贵州绿茶大地标是中国唯一。浙江绿茶不能叫浙江绿茶,因为浙江和江苏的绿茶没什么区别,包括安徽、福建、江西也都不能统一讲。贵州是中国唯一全域高原产茶的省,有61个县在贵州绿茶地标范围内,我们可以推动61个县,推动上千家企业来集中推广贵州绿茶地标。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形成了一个品牌体系。品牌要有引领,但是品牌也一定要有集群。所以贵州茶叶有61个县,有287家在使用贵州绿茶,在未来五年要推动一千家以上使用贵州绿茶地标。慕德贵副主任今天在太升茶叶批发市场揭牌贵州绿茶,我们以后会在全中国看到贵州绿茶这个地标的广告。我上次去北京,看到很著名的一条街上有贵州绿茶地标的广告,那个广告效应是无与伦比的。

“干净黔茶·全球共享”是本届年会的主题,也是我们贵州茶界多年来奋斗的目标。我们一定会携手起来,以高质量发展为统领,坚持绿茶主战略与干净茶的底线,凝心聚力、砥砺前行、攻坚克难。

我们过去十五年,有一个传奇、神奇的贵州,茶叶的黄金十五年。我相信未来的五年、未来的十年、未来十五年,一定会有崭新的、生机勃勃的贵州茶山、贵州茶产业,会有一群美好的你们、健康的你们,会有一片干净的贵州茶叶让全球共享,不断迈出坚实步伐,谢谢你们。

编辑 樊园芳

编审 徐嘉民

原标题丨胡继承:未来十五年 贵州茶产业一定会是一个崭新的、生机勃勃的大产业

注:内容来源天眼,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2018中国茉莉花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

生产情况与内销市场

茉莉花茶是中国特有的再加工茶类,具有历史悠久、工艺独特、产销量大、消费面广、文化底蕴深厚等特色。为及时准确地掌握中国茉莉花茶产销动态情况,研判行业发展趋势,指导生产、加工、营销、科研等工作,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于2018年6-7月在全国范围内,向茉莉花茶主产销区政府、行业组织、骨干龙头企业、科研机构等开展了年度例行调研,并经会商,形成《2018中国茉莉花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

生产情况

截至目前,全国茉莉花种植面积近18.5万亩同比增加3.3%。广西横县、四川犍为县、福建福州市和云南元江县是中国茉莉花及茉莉花茶的四大主产区。本报告相关数据均源于对上述地区茉莉花及花茶生产加工情况的调研结果。

01

茉莉花

广西横县

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用途型茉莉花的生产基地,横县在近年来持续加强茉莉花的标准化生产,通过科技手段改造老龄化低产花园,建基地、稳产量、提质量。

至2017年底,横县茉莉花种植面积10.3万亩,产量8.2万吨,产值15.04亿元。在4月至10月的花季中,除6月因多雨天气导致质量下降带动价格下滑外,其它各月价格均保持平稳。

(2017年全年横县茉莉鲜花价格指数)

截至2018年8月底,横县茉莉花种植面积达10.5万亩,鲜花产量8.5万吨,销售收入17亿元;鲜花价格保持平稳增长。自4月1日至7月初,茉莉花平均价格维持在18元/公斤,同比增长8.3%

(2018年4-7月横县鲜花价格指数)

与此同时,茉莉花盆景的销售也在逐年提高,现已达80万盆,主要销往渝、辽、吉、黑、湘、粤、川等地,年销售额达2000多万元。

四川犍为

犍为县是中国茉莉鲜花第二大主产区。2017年,全县茉莉花种植面积达到5.2万亩,盆景茉莉花面积近千亩,鲜花产量1.37万吨,产值3.2亿元。

2018年,该县从5月19日开始收花,预计9月中旬停止采花,花期较之去年稍长。但由于2017年冬季霜冻严重,2018年春季花区干旱、夏季雨水多,茉莉花分枝少、花蕾少,因此全县亩平均单产仅为260公斤,最高亩产约390公斤,平均亩产值6363元。截止目前,犍为茉莉花产量已达1.35万吨,同比减少1.82%,总产值3.24亿元,鲜花均价约为23.57元/公斤

随着近几年茉莉花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的增加,犍为县茉莉花价格高于横县、元江的情况正在逐渐消失。

2014年-2017年犍为茉莉鲜花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四川犍为县农业局)

福建福州

福州市是中国茉莉花茶的著名历史产区。近年来,在福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福州茉莉花茶产业得到很大发展。从2010年开始,福州茉莉花茶的品牌价值连年递增;2014年,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同年福州茉莉花茶传统窨制工艺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相关报告,目前福州地区分区域茉莉花花株老龄化和种植技术差异较大,导致福州茉莉鲜花价格出现较大差异。就收益而言,每亩收入高的3000元以上,低的不到500元,收购价在12元/公斤到35元/公斤不等。据中茶协综合相关资讯估算,2017年福州市茉莉花种植面积1.8万亩,产量0.9万吨,产值2.4亿元,鲜花均价26.66元/公斤

云南元江

云南元江县已有20余年的茉莉花产业发展历史。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该县是中国茉莉花开花最早、花期最长的种植区。每年3月份即有鲜花上市,至11月份交易结束。

综合数据显示:2017年,元江县茉莉花种植面积为0.76万亩,鲜花产量0.46万吨,产值1.002亿元,均价约为21.62元/公斤;受天气影响,茉莉花的产量和质量表现较好,早期3月的鲜花收购价高达40元/公斤,进入盛产月后,均价回落至22元/公斤,至11月份出现较为明显的回升。

(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02

茉莉花茶

产业规模

据推算:2017年,全国精制茶总产量约221.8万吨,总产值1907.6亿元;茉莉花茶生产总量约为9.9万吨,总产值106.6亿元,占比分别为4.5%、5.6%。

(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其中,横县生产茉莉花茶6.5万吨,占总产量的65.9%,产值约53亿,占总值的49.7%;犍为茉莉花茶的产量1.6万吨,产值28.8亿,分别占比16.2%、27.0%;福州茉莉花茶的产量1.2万吨,产值19.8亿,分别占比12.2%、18.6%;元江茉莉花茶的产量为0.6万吨,产值5亿,分别占比5.7%、4.7%。

(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产业现状

近几年,在政府相关部门、行业组织、产销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茉莉花茶产业发展整体向好。

各产区情况

2018年,横县茉莉花茶生产加工比较突出。全县有花茶加工企业13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的花茶企业有25家,亿元茶企业有18家。横县茶叶总产值达到58.7亿元,茉莉花(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90亿元,分别比增长30%、38%,产业在振兴地方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福州茉莉花茶最早驰名全国,福建春伦集团等许多以生产茉莉花茶而知名的企业也随之不断发展壮大。但是近年来,福州的城市化发展使本地茉莉花茶生产企业被迫外迁,导致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出现脱钩,加之福州茉莉鲜花也在减产,已无法满足茉莉花茶企业的生产需求,因此福州茉莉花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已迫在眉睫,福州茉莉花企业及产业亟待转型

四川犍为、云南元江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则是品牌企业较少。两地的茉莉花生产因流通渠道不畅,茉莉花茶的产销主要依赖代理加工,自身品牌建设、深加工开发、产业延伸都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技术创新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茉莉花茶加工企业的工艺技术不仅流程复杂而且成本较高。主要原因一是新技术研发不足,二是新技术使用不足,而根本原因则是行业利润率不高、技改资金不足。近年来,随着花茶窨制新理论的发展,花茶加工技术(浸提技术、蒸馏技术、吸附技术、精油包埋)不断提升。这些应用技术不仅可以大大缩减窨制程序,还能有效提高加工效率,减少生产成本,因此花茶加工机械化、智能化将是花茶加工的发展方向和唯一出路。

销售市场

01

内销市场

各主销区情况

华北地区

以济南为中心的华北茉莉花茶市场在2017年度的销售表现整体向好,较2016年有小幅提升。据济南茶业集团介绍,由于“三公”消费限制、经济下行压力等不利因素已被市场充分消化,因此虽然高档茶消费减退,但大众级的消费群体购买力已然担纲消费主角,加之近两年茉莉花茶生产企业为适应新经济环境实施了产品结构调整、工艺创新等举措,茉莉花茶的品牌化程度和品质都在提升,故而济南市场2017年茉莉花茶销售整体趋旺,一些品牌茶企的个别茶品甚至出现了脱销

从销售情况来看,虽然近几年济南市场上的花茶占比持续下降,但固有消费群体没有发生太大改变,花茶仍然是北方地区的主销品种。随着消费能力的提升,茉莉花茶价格正在逐渐攀升——2009年济南市场主流茉莉花茶价格在24-40元/公斤,而在2013-2016年已涨到80-160元/公斤。2017年,160-200元/公斤的茉莉花茶呈现热销状态。从窨制工艺来看,济南花茶市场中以三窨、四窨的花茶为主流。从产区来看,广西横县的茉莉花茶仍占80%以上;福州和犍为的茉莉花茶占比较少,但2015至2017年福州茉莉花窨制的花茶在济南市场中呈缓慢上升趋势,部分福州茉莉花茶甚至出现脱销。从外形来看,每公斤120元以下的花茶热销品种大多是螺形,以上的则以条形居多。

据该公司预计:2018年,济南茉莉花茶市场或将出现一个快速上升阶段;价格将稳中有升,200元/公斤以上的茉莉花茶正逐渐成为市场主流;适合年轻人群消费的品牌茉莉花茶或将成为市场发展的方向;广西茉莉花茶仍然主导市场,但福州、犍为的茉莉花茶也呈上升趋势。

东北地区

上世纪80-90年代,茉莉花是东北的畅销饮品,90%以上的消费人群都在喝茉莉花茶。进入21世纪,东北茶叶市场蓬勃兴起。以辽宁为例,2005-2010年沈阳、大连、鞍山、抚顺、盘锦等各地市相继兴办茶城,各地也相继成立茶叶(业)协(商、学)会开展活动,同时茶产区也开始到销区举办茶博会、推介会、研讨会、品鉴会等活动;同时东北作为传统重工业基地在劳保用茶方面历来都有一定的需求。

辽宁省是东北地区最活跃的茶叶消费市场。据辽宁省茶业协会报告:辽宁省茉莉花茶销售目前总体呈价升量减趋势。高档特种花茶虽然价高,但因质量好、口感醇厚、香气浓郁,销量呈上升趋势;中档茉莉花茶量价齐升;传统低档花茶销量仍相对稳定,但质量参差不齐,为市场“走量”贡献。2010年,大众消费级茉莉花茶价格在100元/公斤左右;2016-2018年,价格在300元/公斤以上的高档手工茉莉花茶及品牌茉莉花茶的销量呈加速上升趋势,带动了整个市场的产品均价提升。目前,百元以下花茶销量在持续下降,中高档花茶销量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并渐成市场主流。横县茉莉花茶仍然是主导产品,但福州、犍为的茉莉花茶也渐呈升势,整体档次不断提升。

尽管前几年茉莉花茶在北方市场受到了其它茶类的冲击,但由于消费者对其忠诚度很高,饮茶惯性明显,加之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一些曾经抢占茉莉花茶市场的高价茶正在回归理性,给亲民的茉莉花茶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很多消费者重新回归茉莉花茶消费。预计:2018年茉莉花茶在辽宁的销量将继续保持稳中有调;百元以上的品牌茉莉花茶将是市场主销品种;辽宁全省的茶叶年消费额约为30亿多元,茉莉花茶总消费值可达5亿多元

西北地区

以西安为中心的西北地区也是茉莉花茶的传统主销区,但受经济因素制约,西北市场上的茉莉花茶价格偏低且长期滞涨。

据陕西茶协针对茉莉花茶消费者所做的最新调研显示:在购买需求,消费者首先注重考虑口味的占了19%,注重功效的占37%,注重价格的占17%,其它占27%。关于功效需求,消费者对茉莉花茶功效了解程度,一般的占37%,很了解的占13%,了解不多的占26%,不了解的占24%;消费者对花茶功效偏向美容美颜的占26%,偏向消疲劳、减压保健的占20%,偏向养生保健的占31%,其它因素占23%。关于消费行为,想主动购买的占38%,受广告影响的占12%,通过朋友介绍的占16%,随意购买的占18%,其它因素的占16%。调查表明:口感和功效是西北地区消费者选择购买茉莉花茶的主要因素,人们在购买花茶时会根据综合因素选择适中的价格

北京市

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北方唯一的超一流超大型国际都市,北京拥有极其强大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优势。茉莉花茶是北京百姓的口粮茶,有着悠久的饮用历史。多家京城老字号茶企都以销售茉莉花茶为主,在北京茶叶市场的销售占有率达70-80%。据北京茶协的数据:2017年,北京老字号茶企累计销售花茶约3000吨,比增10%,继续呈逐年上升趋势,销售均价在400-600元/公斤;通过在北京马连道市场的抽样调查并推算,马连道茉莉花茶销售企业2017年销售花茶约2000吨,与上一年持平,销售均价160-400元/公斤

由于茉莉花茶经营利润薄、抗风险能力差,加之近年来茶坯和茉莉花价格上升、原料减产等因素,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被迫减少花茶的加工量,使花茶销售日益向品牌企业集中,以京城老字号为首的品牌企业的加工量持续增长

以北京张一元公司为例。茉莉花茶是该公司的支柱型产品,销售占比逾80%。2017年,张一元公司的茉莉花茶产销量稳中有增,销量递增3.8%,销售额递增14%,增幅均高于2016年度。仅其标志性产品——茉莉龙毫一个单品,全渠道供实现销量30万罐,销售额6000万元。从2012年起,该公司正式启动中国茉莉花茶领导品牌定位战略,有的放矢地引导消费升级,提供更有效的供给,使公司茉莉花茶销售呈现了低档茶稳中下降,中档茶递增强劲,高档茶飞速发展的格局。在2012年至2017年的5年间,300元/公斤以下的低档茶降低了13%;300-600元/公斤的产品渐渐升级成为主流,递增76.9%;600元/公斤以上增幅均超过了200%。除低档茶外,各档位产品的5年平均增长率均超过2位数。

2017年张一元各档次茉莉花茶销量增幅情况

(数据由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2017年张一元各档次茉莉花茶销售增长情况

(数据由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而另一家京城茶业名企——北京吴裕泰茶叶公司也同时报告称,该公司的茉莉花茶销售占比也在同步提升,从2014年的52.8%上升到了2017年的58.1%。其中,茉莉花茶销售额同比2016年增长6%,但销量却由2016年的1045吨减少到2017年的1044吨。数据显示,近年来,该公司的花茶平均零售价明显提升,已由2014年的280元/公斤增长为2017年的348元/公斤。低档花茶销售占比逐年下降,取而代之的是中档价格的茉莉花茶。在2017年,最为明显的变化是高档茉莉花茶的占比进一步扩大,已达到11%;2016-2018年,主流市场茉莉花价格在600元/公斤以上的高档手工茉莉花茶及品牌茉莉花茶的销量呈加速上升趋势,而且每斤价格上千元的手工花茶也在逐步走俏,带动了整个市场的产品均价提升。

(数据由北京吴裕泰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数据由北京吴裕泰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渠道发展情况

现阶段,茉莉花茶的销售仍以批发市场、品牌连锁专卖店为主,但随着综合电商平台销售量的不断提高,线上线下的渠道互补作用在花茶销售中日趋明显。

由于目前全国茉莉花茶主销区的市场环境、自然条件、发展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在渠道发展方面情况也不尽相同。在西北地区,连锁专卖门店及批发市场等依然是消费者的主流选择。在东北地区,批发市场、连锁专卖、大型商超的主渠道作用仍然比较明显,但正在持续下降。而在华北地区,近几年济南市场花茶的占比在下降,但固有的消费群体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与此同时,由于茉莉花茶的标准化特征和行业透明度等越加明显,因此为电子商务奠定了扎实基础;同时,电子商务销售的无地域性,不仅可以无限扩大茉莉花茶产品的品牌影响力,也为企业填补销售市场的空白提供了可能,还为产品服务的定制化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分析依据与数据积累。

例如:目前,横县花茶品牌企业的产品均在淘宝、阿里巴巴、天猫、京东、乐村淘、村邮乐购等网络上进行销售,销售量逐步提高,占企业生产销售15-60%。2017年,全县网上销售量比2016年增长40%。

作为传统品牌企业,近年来张一元公司不断加对线上业务,2017年该公司的电商销售额同比递增74.69%,花茶占比达87.57%,其中“茉莉龙毫”、“金、银桶”三款爆款花茶产品销量占比达50.93%;据天猫大数据统计,张一元茉莉花茶销售区域已覆盖国内32个省(市、区)及海外,京津冀销售额占比达43.97%。

2017年1月1日,吴裕泰微信商城全面上线,不仅为线下门店的销售开辟了新渠道,同时利用线上无地域限制的优势弥补了该公司在陕、浙、渝、闽、苏、粤、川、沪、徽、疆等区域无店铺的劣势,扩大了品牌影响力,积累了数据资源。

作为一家依托互联网发展的茶叶电商企业优秀代表,艺福堂在茉莉花茶销售方面具有独到的互联网思维。基于大数据的市场分析,该公司开发了很多更贴近互联网消费者的产品,利用网络优势推广花茶。如:该公司去年推出的一个爆款产品,以贴近年轻人选择的花茶产品作为主推,获得了较好的成果。

消费者反馈情况

消费年龄

根据最新调查,目前50、60岁的老一代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正在逐渐下降;25-40岁的年轻一代消费群体正在加入消费茉莉花茶行列,占比逐渐扩大

消费需求

新旧两代消费群体的消费主张和消费诉求明显不同,相对于上一代消费群体对花茶价格、口感(耐冲泡)、质量等方面的偏好新一代消费群体更看重花茶的消费体验、产品设计、个性化、购买便捷性(如时间成本)等方面的诉求。目前,已有一些企业针对新消费群体开始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产品设计创新、营销宣传手段的互联网化。例如:济南某款热销茉莉花茶在2017年针对年轻消费群体,研发了主打年轻时尚、快捷冲泡、个性味十足的茉莉花茶“星”系列产品;从产品设计的便捷性、包装设计的年轻化到茶叶口感品质的创新,都赢得了年轻消费者的喜爱;宣传方面,在互联网微信、网站、朋友圈、公众平台上分享消费者品饮、合影、交流等照片、文字,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产品年轻化的消费理念传播出去,彰显了消费者的个性需求,取得了不错的营销效果。

产品反馈

目前,广西茉莉花茶是市场主流,具有香气浓郁、持久、品种多、价格适中等特点。相较而言,虽然福建福州、四川犍为的茉莉花茶也各具特点,甚至极个别产品的品质更好、更耐冲泡,但是福州花茶以高档品牌居多,价格比较高,品种相对较少;犍为花茶的价格也较高,宣传力度相对较小,因此消费者认知不足。在产区、产品辨识外,消费者对许多知名老字号品牌茉莉花茶比较青睐,一些知名茶师制作的传统工艺茉莉花茶尽管价格不菲但仍有一定市场

价格接受度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消费者在购买茉莉花茶时所选择的价位也有明显差异。据北京茶协的消费调查:北京消费者在选择购买茉莉花茶时可接受的价格范围,200元/公斤以下的占10%,200-400元/公斤占30%,400元/公斤以上的占60%。而陕西西安的茉莉花茶消费者的价格接受度表现为,45%的消费者选择200元/公斤以下的,200-400元/公斤占35%,400元/公斤以上的占20%

消费关注点

在张一元公司的调查报告中指出,在新一代年轻人成为主流消费人群的市场环境下,市场其实存在着坚实的消费信心和强烈的消费意愿,但消费越来越不取决于商家的营销手段,而取决于消费者心有所属的主动选择。消费动机逐渐从冲动变得理性。消费形态逐渐从关注“价格”变成更关注“品质”,从不仅购买产品到购买产品的同时更愿意购买服务,并越来越注重产品和服务所提供的附加值,从购买性价比高的大众产品到购买体现价值个性的定制产品

吴裕泰公司也认为:当今时代发展迅速,传统消费场景及消费理念已经不能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作为传统企业,在顾及固有消费群体的同时,要着力从感官体验和心理体验两个方面升级转型实体门店,通过改变购物体验,拉近品牌与消费者的距离


外销与行业预判建议

茉莉花茶是中国特有的再加工茶类,具有历史悠久、工艺独特、产销量大、消费面广、文化底蕴深厚等特色。为及时准确地掌握中国茉莉花茶产销动态情况,研判行业发展趋势,指导生产、加工、营销、科研等工作,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于2018年6-7月在全国范围内,向茉莉花茶主产销区政府、行业组织、骨干龙头企业、科研机构等开展了年度例行调研,并经会商,形成《2018中国茉莉花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


销售市场

02

外销

作为中国传统的特种茶之一,茉莉花茶长年远销日本、摩洛哥、美国、俄罗斯、香港、德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塞内加尔、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并在当地市场享有良好声誉。

(数据由中国茶叶有限公司提供)

2017年花茶出口形势

2017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量35.53万吨,出口总额16.1亿美元,平均单价4.53美元/公斤。其中,花茶出口数量6165吨,比增6.1%,占2017年茶叶出口总量的1.75%;出口金额5093万美元,比增6.5%,占总额的3.17%;出口单价8.26美元/公斤,与2016年基本持平,居各出口茶类的第二位。

2017年中国花茶出口概况(单位:吨/万美元)

(数据由中国茶叶有限公司提供)

(数据由中国茶叶有限公司提供)

近十年发展形势

回顾近十年中国花茶出口数据,可以发现:茉莉花茶的出口数量徘徊于5800-7400吨之间;2010年-2013年处于顶峰阶段,2013年以后出口数量逐渐减少,2017年实现止跌回升,但仍比2008年减少了8%。而在出口金额上,则始终呈逐渐增长态势;2017年茉莉花茶出口金额比2008年增长了48%,出口金额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出口单价的提升。十年来,受原材料、人工费用持续攀升及人民币升值因素影响,中国花茶的出口平均单价呈稳步上升趋势,仅在2016年比增略有回落;至2017年,茉莉花茶出口单价相较2008年已上升61%

(数据由中国茶叶有限公司提供)

(数据由中国茶叶有限公司提供)

(数据由中国茶叶有限公司提供)

花茶出口需要破局

尽管当前中国花茶出口形势总体向好,但正视困局与重视破局才是真正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当前,制约中国花茶出口的五大困局:第一是欧盟对茶叶卫生安全标准日益严苛,大幅度提升抽检频率,严重制约着我国对欧盟茶叶出口。第二是摩洛哥于2018年9月对茶叶实施新农残标准,对我国向该市场的茶叶出口产生严重影响。第三是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茶叶虽尚未被列入美国加税清单,但对美茶叶出口仍存在隐忧。第四是国内人工成本不断攀升、为应对国外农残卫生安全要求而产生的生产管控费用大幅增加、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等内在压力,以及国外主流市场无法接受大幅涨价、其它新兴花茶产茶国运用价格成本优势挤占国际份额等外部压力,对中国花茶出口造成了双重挤压。第五是在国际市场上对花茶宣传推广不足,产品及消费群体老化,新产品研发、包装更新换代、新消费群体培养不力、新市场拓展乏力等。为此,中茶公司建议全行业要提高质量安全水平,明确定位目标区域市场,加强科技含量,提升标准化水平,加大宣传推广,积极融入文化交流,积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产品等举措。

行业预判与建议

01

预判

从目前汇总的情况分析,在各主产区政府的大力扶持与引导下,国内茉莉花茶产销企业均在品牌发展、销售渠道建设等方面不断探索与升级,预计:2018年,中国茉莉花茶产业将继续保持平稳发展——茉莉鲜花产量和价格温和上涨;横县茉莉花茶仍是市场主导产品,但犍为茉莉花茶呈现较好上升趋势,全国花茶产量将保持在10万吨左右,增幅在5%以内;花茶加工技术与质量将稳步提高,一批主打高端市场的茉莉花茶品牌和单品将应市场要求而出现;产品的总体价格稳中有升;电商、微商销售活跃并且有望实现突破性发展;品牌企业进一步得到消费者认可,产销量持续提高;茉莉花茶市场进入上升期,行业士气得以提振,茉莉花茶市场或将成为行业下一个新的增长点。

02

建议

提高花农茶企收入

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当前全国茉莉花种植面积的减少趋势,保持茉莉花生产的稳定,按照“优质优价”的市场规律,逐步提高茉莉花茶价格水平;要通过茉莉花品种更新换代,发展无公害、有机茉莉花生产基地,建设茉莉花生产标准化示范区等措施,提高种植和管理水平,提升茉莉花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

促进产业复合增长

建议政府部门成立专门机构,研究茉莉花茶种植、加工技术,提高科技含量,努力实现茉莉花机械化、自动化、清洁化生产加工;要鼓励和引导茉莉花茶生产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引进新技术,提高鲜花香气利用率和花渣综合利用水平,有效提高花茶加工的经济效益;要加大科技、产品、模式、理念等创新,加强精深加工力度,提升产品生产的精细化、标准化、特色化;要探讨茉莉花产业与旅游业结合,塑造品牌的形象,开发茶文化主题的休闲、养生旅游产品。

持续深拓内销市场

要加大市场营销宣传,深挖花、茶文化内涵,大力开拓内销空间;要培养消费者理性消费意识,改变消费者传统固定思维;要与时俱进,拓宽消费人群范围,开发市场消费潜能;要积极推动电商营销,持续发力新饮品市场,在年轻群体中创新发展空间。

坚持外向发展道路

把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结合起来,在扩大国内市场的同时,努力开拓国际市场,不断扩大茉莉花、茶产品的市场份额;要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的地缘、人文、经济等互补优势,以文化交流、经济合作、贸易往来等方式,不断加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力度,扩大茉莉花茶产品的国际影响力,让花茶走向世界。

顺应 “乡村振兴”战略

要围绕国家政策,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充分利用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做好平台搭建;要加强中国茉莉花茶价格指数建设,指导业者减少产销盲目性,规避市场风险,节约生产和交易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行业组织要积极搭建国际产销交流平台,应对贸易壁垒,扩大对茉莉花茶及相关品牌企业的宣传力度,积极拓展新兴市场。

                                                                               *文章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