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叶三年

找到约29,662条结果 (用时 0.049 秒)

【大益茶史02】经历了“三年大跃进,十年大革命”的勐海茶厂

大家好,我是茶不多先生,

一个每天都幻想用八八青泡脚的硬核男人。

友情提示:

本文篇幅近3700字,宜为睡前读物或者私人时间读物

书接上回,咱们接着来啊!

1950年,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佛海县临时人民政府接管佛海茶厂,茶厂正式成为国字号企业。随着范老出走台湾,茶厂群龙无首。省茶司遂派王兴、杨秉葵、唐庆阳等人深入佛海,恢复茶厂的生产与运营。一行人来到佛海,眼前的景色完全可以用“凄凉”来形容。彼时的茶厂,经历了兵荒马乱,已经完全停产三年,荒草丛生,厂房因长期失修而破旧不堪,与废墟无异。与其说是重建,不如说是新建一个茶厂。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10多个人经过了好几个月的整顿、清理、修缮厂房,1951年,机器再度轰鸣,茶厂勉强恢复了生产能力。

1952年,为了庆祝茶正式厂复产,也为了彰显自己“国企”的身份,其中一名负责人的提议,“要不咱们改个名吧”,得到大家的同意后,将茶厂名字注册为“中国茶叶公司佛海茶厂”。自此,“庆祝一下改个名吧”成为勐海茶厂的保留节目。根据当时统销统购的要求,除了藏销产品外,都需要使用“中茶”商标。咋看之下没什么不妥,但由于当时的大环境依旧处于民不聊生阶段,在饭都吃不饱的前提下,喝茶无疑是一种奢侈,所以那时的中茶并不好过,因此,使用商标是需要付费的。每贴上一个商标,都需要为中茶支付一笔费用。当然,好处是不用为销售烦恼了。

茶厂的配套也并不完善,经常出问题,没有电,就自己发电;不够吃,就自己种植,不够穿,就找少数民族以物换物。几年下来,茶厂周边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满足,甚至还创办了自己的电影院,子弟学校等。在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勐海县的人民背靠茶厂,居然迈向了小康生活。所以后来围绕茶叶系统的商检质检等部门都大量派遣了驻厂代表,城市里限量供应的食物吃不饱,派驻到这个边远之地,反而算是一个巨大的福利。

如今的勐海县

从1953年开始,茶厂迎来疯狂改名1.0的时代,

1953年,为了庆祝接管南糯山茶厂,更名为“中国茶业公司西双版纳茶厂”。

1954年,为了庆祝进攻紧压茶、绿茶,更名为“云南省茶业公司西双版纳茶厂”。

1956年,为了庆祝没有坏消息,更名为“思茅专区勐海茶厂”。

1957年,为了庆祝制茶机器改革,加工能力突飞猛进……好吧,改名确实太频繁了,这次就不改了。顺便说一句,这一年,一名叫“邹炳良”的18岁少年中学毕业,分配到了茶厂。享誉海内外的云南七子饼茶也是这一年,在唐庆阳的主持下迎来复产。

1958年,新中国迎来了大跃进时代,“赶英超美”成为人们的口号,吹牛B是人们的基本诉求,为了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茶厂也立志做大做强,再创辉煌!于是搬迁计划,也就提上了日程。新厂址选在新茶路一号,也就是如今的勐海茶厂旧址,一边建设新厂,一边疯狂研发产品,在产量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只好增添品类,造成创收的假象,单是1959年一年的时间,便研发了“勐海方茶”、“普洱方茶”、“勐海沱茶”、“勐海砖茶”等数款新品。这是非常迎合时代的一个操作。具体口感差异个人没有喝过,但是结合时代环境,个人猜测口感差别不会太大。

· 大跃进时代标志性的海报

1961年1月,为期三年的大跃进结束,新厂也日益完善,两厂并行生产,正式进入改名2.0时代,更名为“勐海县茶厂”。

1962年,茶厂没啥大事儿,但是在遥远南边,一道红光划破海南的夜空,一个吴姓的家庭诞下一名男婴,取名“远之”。有种说法是1966年,这里以百科为准,如果有机会面见这位“男孩”,我再亲自求证一番。

1963年1月,茶厂更名为“云南省勐海茶厂”。副厂长周培荣、以及前面提到的少年邹炳良先生,也再这一年参加了由国家外贸部、商业部、农业部联合开展的为期两年的分级红茶研制工作。旨在提升个人水平,分享制茶工艺,提高中茶的质量与数量。直到1966年,十年动乱开始。相比大跃进而言,文革对于茶厂的影响不大,毕竟茶是一个务实的行业。只要茶厂负责人不出什么事情乱开车的话,安然度过。再说了,当时的茶厂压根就没有厂长,依旧是多名负责人同谋同策。

1967年,勐海以“中茶公司”之名生产砖茶,当时正值“文革”,勐海茶厂所制砖茶,也遂以“云南省勐海茶厂革命委员会出品”字样署之于茶砖内飞之上,标重250g。款砖茶都带有明显时代符号,因此藏茶的行家也将此砖茶称为“‘文革’砖茶”。虽然这块砖茶不是很贵,但是很有纪念意义,算作一个时代的烙印。

1970年,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成立,茶厂又改回了“勐海县茶厂”。前后两次改名,约等于改了个寂寞。

1973年,参加了分级红茶研制工作的邹炳良先生已经成为了勐海茶厂的技术骨干,也成为了“渥堆方法制造普洱茶”工艺技术的探索者、研究和实验者,他根据多年学习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并亲手研制、开发的实践经验,与昆明茶厂原厂长吴启英共同撰写了各地不同气候、不同季节的温湿度条件下制造普洱茶的工艺——“速成后发酵法”和“普洱茶生产操作规程”。自此,与吴启英女士携手成为普洱熟茶的父母。

熟茶父母

1975年,云南茶叶逐步进入了量化生产阶段。人工发酵技术的成熟,研配技术的革新和规范管理给予普洱茶从前有别于山头茶、商号茶统一而稳定的风格。而7542、7572就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诞生了。两者被誉为新时代的开端,既有承先启后的味道,又有开放进步的氛围,对普洱茶来讲也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也是一个重要的时代,他代表了一种旧式生产观念的结束,也开启了新的生产时代,由于它的改变,也直接影响了后世对普洱茶的观念,也间接地改变了云南种植普洱茶的方式,多年来,两款产品均被业内誉为普洱生、熟品质的“评判标准”,成为普洱茶界的一个传奇。这其中,邹炳良先生的贡献功不可没。

文革结束后,茶厂负责人终于发现了一个问题,咱们复产20多年,我们居然连一个厂长都没有!于是,周培荣被推举为第二任厂长。我想,周老先生本来只是想以普通人身份和大家相处……

1983年,随着周培荣逝世,唐庆阳成为勐海茶厂第三任厂长,自1938年开始,唐庆阳为云南的茶业躬身奋斗了56年,其中四十余年的时间,全部奉献给了勐海茶厂,从俊逸青年到满头白发,‘滇红’有他的心血,藏销紧茶有他的操劳,七子饼茶在他的主持下恢复制作,他的伟大不仅仅体现在勐海茶厂,而是整个云南现代化制茶的开拓者奠基人之一。但接任厂长时年纪颇大,到了年底便选择了匆匆退休,因此,这个厂长更多属于名誉厂长,是专属唐老的终生成就奖。

接连两任厂长上位,都是在自己的人生末年,难以为茶厂计划长远的发展策略,大家应该是误解了厂长这一职位的功能性,厂长应该是一种职位,并且具备带领茶厂的责任,而非一个成就。因此,勐海茶厂急需一位“年轻人”为茶厂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与长远的规划。1984年,邹炳良老先生唱着“我还是曾经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出现在备选人目录中,彼时的邹炳良,45岁,娶妻生子,已经扎根在这块土地上,加上自身履历确实耀眼,深得民心,就这样,邹炳良成为了新厂长的不二人选。自此,人们看到了茶厂的后续发展的希望。同年,中茶逐渐稳定,统销统购的制度取消,虽然不用再支付使用费,但是市场的消费习惯已经认准了中茶的商标。一时间,销售又成为了勐海的难题。算是给邹炳良上任的第一场大考。为了解出这个答案,邹老用了5年的时间。

1985年,邹炳良没有想出大考的答案,顺便应香港南天公司要求,创制出8582(生茶)、8592(熟茶)两种新茶号。

1986年,邹炳良还是没有想出大考的答案,旗下的普洱茶10级、8级顺便获得了省优称号。

1988年,邹炳良依旧没有想出大考的答案,顺便在八达、布朗山开辟两个万亩茶园基地,为当地创造了大批就业机会,也为勐海茶厂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意义深远的基础。

· 邹老的大考

1989年,邹炳良上任5年后,终于悟出了第一场大考的答案,邹炳良先生意识到,海茶厂要做大做强,必须拥有自己的自主品牌。他与厂领导班子共同创意、研究,因为品饮普洱茶对人体“大大有益”,所以,设计创立了“大益”牌商标,并于1989年成功注册,自此,大益成为了勐海茶厂的独立品牌。也成为了勐海茶厂巨大的无形资产。

除了大益,邹炳良在任期间,建立种植、加工、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产、供、销体系,发展新茶园10万多亩,建设茶叶初制74所。勐海茶厂工业产值、利润、上缴利税、职工收入连续11年同步增长,成为勐海县乃至云南省的纳税大户。

1996年,57岁的邹炳良从勐海退休,但是与茶叶打了一辈子的交道,心中万千不舍。短暂休息之后,邹炳良终究还是寂寞了,遂与友人创办了海湾茶业,并推出了耳熟能详的老同志品牌。在茶叶圈,邹炳良是受人尊重的中国普洱茶终生成就大师,即使参与了褒贬不一的小罐茶宣传,人们吐槽也只会是小罐茶的营销负责人杜国楹,邹老在茶圈,必然是德高望重的典范。

伴随邹老40余年的勐海生涯结束,【大益茶史】第二集告一段落,下一期,我们将回顾千禧年前,勐海茶厂在下一任厂长带领下,濒临破产日子,至于广大朋友期待的辣个男人的故事,可能还要再等等。

连续三年!广东省茶促会蔡金华会长率百名茶商考察贵州成果丰硕

   4月17至20日,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会长蔡金华率近百名广东茶商、茶人赴第13届贵州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走访贵州茶山、茶企和茶叶生产加工厂,深入了解贵州茶的种植环境和加工生产环节,感受贵州茶的独特魅力,并与余庆县达成战略合作。

微信图片_20210424124545

  这是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连续第三年“包”高铁到贵州赴会。活动期间,广东考察团一路看、一路听、一路问、一路买,将茶叶销区消费者的声音带到了茶叶产区,搭建起了信息交流平台,促进了两地茶商茶企密切合作。

  走进万亩茶海,品干净黔茶

  18日上午,考察团一行参加了第13届贵州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开幕式,并走进茶博会余庆分会场,与当地茶企互动交流。贵州茶博会上,都匀毛尖、湄潭翠芽、遵义红……每一款茶都让考察团成员印象深刻。

微信图片_20210424124556

微信图片_20210424124559

微信图片_20210424124603

  走进松烟镇二龙茶山的万亩茶海,广东考察团陶醉于绵延的碧浪中。大家在绿水青山间,品味馥郁茶香,喝着余庆干净茶,感受着余庆生态环境的美、干净茶的香与纯。

微信图片_20210424124624

微信图片_20210424124629

微信图片_20210424124633

微信图片_20210424124643

微信图片_20210424124647

  在迎春村茶叶基地、春景村桥底苦丁茶种植示范基地、桂花村九龙塘茶叶基地,考察团成员边走边看,听取介绍,详细了解基地建设、茶园管护、茶叶质量管控、生产加工等情况。

微信图片_20210424124652

微信图片_20210424124657

微信图片_20210424124700

微信图片_20210424124706

  广东省茶促会理事、靖观文化总经理姚建静表示:“贵州处在地理位置优越的西南茶区,这里所产的茶叶内含物质丰富。绿茶浓爽、红茶甜醇,香气口感俱佳,一旦喝过,就会爱上!希望贵州茶能保持朴实的风格,立足百姓,让更多人能喝得到、喝得起。”

  “这次来贵州湄潭、余庆确实是震撼到我了!”广东省茶促会理事、思普古茶执行董事刘江波感叹。他说:“这两个地方的生态环境、各种优质茶类的种植面积规模也是相当宏大。特别是在参观过程中看到茶园的各项科学、生态的管理手段,让我们销区的茶行业从业者感觉到这是一杯真正的放心茶。”

微信图片_20210424124710

  余庆优越的生态环境以及茶产业强势发展得到考察团成员们的一致认可。通过此次考察,广东考察团对余庆茶有了更深入、更真实的了解,也将以此次考察为契机,让身边更多人了解余庆茶,爱上余庆茶。

  余庆苦丁茶大有可为,粤黔共创未来

  19日上午,广东考察团成员参加了第二届中国小叶苦丁茶地标品牌推介会暨贵州茶产业招商引资大会,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会长蔡金华在会上进行了讲话。

微信图片_20210424124715

  蔡金华会长表示:“连续两届的中国小叶苦丁茶地标品牌推介会,我们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都有代表参加,意义非凡。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一直致力于茶产业资源的上下游合作,宣扬与传播茶文化。我们将积极组织更多的粤商来贵州余庆进行寻茶购茶的寻源活动,也大力支持余庆县苦丁茶走出贵州,走向世界!我们非常欢迎余庆县苦丁茶来粤开拓市场,将贵州特色茶文化在华南土地上传播开来!

微信图片_20210424124719

  蔡金华会长代表东莞市天德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现场进行遵义市余庆县黑茶科技博览园建设项目投资签约,达成战略合作。

微信图片_20210424124722

  余庆是小叶苦丁茶的原产地,余庆小叶苦丁茶是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优质健康饮品,素有“绿色金子”的美称,一直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去年随广东考察团来过贵州的广东省茶促会会员刘金花已经成了余庆小叶苦丁茶的“粉丝”。今年再次踏上贵州之行,她说:“看到余庆小叶苦丁茶工业园区落地成型,已经在投产,真的很惊喜!这么高效和高格局的发展和规划,让我们看到当地政府和企业茶商、茶农们的信心,贵州茶未来可期!”

  产销合作共赢,谋求发展新机遇

  在第13届贵州茶产业博览会期间,广东考察团一行还参观考察了中国茶城、遵义茶业集团、泰和集团等茶企,深入了解贵州茶生产加工和品牌建设。

微信图片_20210424124726

微信图片_20210424124730

  考察团成员在参观学习中收获颇多,纷纷表示贵州茶产业在加工制作方面的工业化进程与时俱进,相当给力。此外,贵州茶产业在茶品牌的建设也融入了非常多年轻的想法和创意,不仅有真诚的姿态,更有奔跑的决心。相信贵州茶的发展定能更上一层楼。

微信图片_20210424124735

微信图片_20210424124740

微信图片_20210424124744

  近年来,粤黔两地茶行业交流合作密切,两省扶贫协作、互利共赢,推动黔茶出山的同时,也为广东的茶人、茶友带来更多干净好茶,为广东茶企带来更多合作商机。

  贵州700万亩茶园,种植面积已连续八年居全国第一。长期以来,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积极搭建广东销区与各大茶产区交流合作平台,共建茶叶产销对接机制。贵州茶的独特魅力深刻影响了中国茶的消费市场,希望借此次考察机会,促进两地茶商茶企密切合作,为广大茶叶消费者带来更为优质干净的茶资源。

袋泡茶为什么那么受大众的欢迎-小喜年

现如今,大家的生活和工作节奏都很快,于是更加追求高效和便捷,

袋泡茶由于方便携带,冲泡简单,不需要处理茶渣等优点而深受大家的喜欢。

据说他的出现其实是源于一个美丽的错误,今天小喜年就聊一聊袋泡茶的那些事~

相传1904年,美国纽约茶商托马斯·沙利文希望压低生意成本,于是决定把少量茶叶样品装入一个小丝袋,寄给潜在客户试尝。

谁知他的客户居然连丝袋和茶叶一起浸泡到一杯滚烫的开水中。

结果完全出人意料——他的客户不但没有认为这是错误的方式,反而觉得是非常巧妙的设计,肯定能受到消费者的喜欢,于是向他订货。

没想到一个小小的误会,居然成就了一个全新的茶领域,并一直沿用至今。

如今袋泡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十分地普及,由于茶包袋子需要和茶叶一同入水冲泡,所以材质必须选择食品级别的。

制作工艺和茶包材质的选择也非常严苛。

小喜年即将推出袋泡茶——陈皮普洱,精选三年新会陈皮和五年布朗山普洱熟茶的完美结合,普洱熟茶软糯丝滑的口感和陈皮内敛低沉的香味相辅相成,给你全新的味觉体验。

陈皮普洱

关注小喜年,带你了解茶知识的同时,为你带来更多优质好茶。有其他关于茶的问题,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本文为原创,转载须注明。

找到约29,013条结果 (用时 0.04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64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