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叶泡茶浮在水上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不愧是“散装江苏”,连喝茶都能内卷

自2022年4月23日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形象馆正式面向全球发布以来,我们通过文字与图像,在云上展示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牌内涵、品牌产品、品牌形象,呈现有关中国地理标志品牌的学术研究成果。

2022年,中国茶地理标志地图在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形象馆也正式上线。

地图中总共包含中国601个茶叶地理标志,其中最多的是湖北省,有81个,其次是福建省和浙江省,分别有76、57个。

今日分享江苏茶叶地理标志地图。江苏共有14个茶叶地理标志,均为绿茶地理标志。

南京夫子庙风光

2020年初,

江苏省13支医疗队各自出发驰援武汉,

江苏不仅依靠“散装”再次冲上热搜

还喜提新称号——十三太保。

黄冈:感谢山东

襄阳:感谢河北

十堰:感谢陕西

孝感:感谢南京苏州徐州泰州常州宿迁扬州镇江准安无锡盐城连云港南通东台丰县建湖张家港泰兴沛县昆山述阳常熟东海姜堰江阴......还有蔷薇村(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江苏的“散装”由来已久,

可以称之为上下“散装”三千年。

秦朝末期,

淮安人韩信就帮着徐州人刘邦打败了宿迁人项羽

项羽故里

一个省集中三种方言,

吴语系、江淮官话、中原官话,

三种方言谁也听不懂谁,

“十三太保”在经济成绩上又个个都是王者,

大家都想当大哥。

甚至出现了

“没有嘲讽过其他江苏人的江苏人不是合格的江苏人”

这种段子,

因为压根没有江苏人,

只有苏州人、无锡人、南京人、宿迁人、淮安人……

太湖风光

爱茶如江苏省,在喝茶上也有特别多的分歧:

你很难用一杯茶满足不同地区的江苏人。

洞庭山碧螺春、雨花茶、绿杨春、阳羡雪芽、金坛雀舌……

温婉、豪气、清爽,

个个都是江苏茶的“名角儿”,

总有铁杆老粉为其痴狂。

今天,你想捧谁的场?

洞庭山碧螺春

中国茶叶地理标志地图

阳春三月在即,无数茶客翘首以盼的,便是一杯春天的滋味。

图源:太湖生态岛

鸳鸯蝴蝶派作家——周瘦鹃,周老非常喜欢喝洞庭山碧螺春,还专门为洞庭山碧螺春写过诗文:“苏州好,茗碗有奇珍,嫩叶喷香人吓煞,纤茸浮显碧螺春。齿颊亦留芬。太湖好,青山绿水照。春来碧螺香四飘,秋到红桔满山腰。游人愿此老。”鸳鸯蝴蝶派的另一位作家——张恨水先生,晚年时期更是保留了饮用洞庭山碧螺春的习惯。用过晚饭后,张先生会将家人召集到书房里,大家围绕着炉子,一边喝茶,一边聊天。他的儿子张伍在《我的父亲张恨水》一书中追忆父亲,曾写道:“大舍妹明明婚后的10来天,我们尽量多陪伴父亲,尤其是晚饭后,大家都会到小书房里,和父亲围炉闲话。‘花盆炉子’的火,烧得旺旺的,碧螺春的茶香飘散在满屋,似乎听不到外面呼啸的西北风和‘打倒’的喧嚣。”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狂飙》里白金瀚前大佬徐江,在面对审问时也开口询问:“碧螺春没有吗,实在没有让我司机去下面拿一盒。”可见洞庭山碧螺春的魅力十足。

碧螺春三个字,细细嚼起来,是江南婉约的背影。碧,是干茶与茶汤的颜色;螺说的是外形,蜷曲似螺,白毫密密;春则形容的是喝茶的体验,极其细嫩的原料叶子通过柴火加热和炒制,在醇柔的茶汤中透出一股子鲜活的花香与果香,好似关于江南春天的味道,都在这杯茶里了。

关于茶汤内蕴含的花香与果香,还要提及洞庭山碧螺春的种植方式。传统的洞庭山碧螺春茶园以茶为主,茶树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枇杷等果木交错种植,一年四季的特色瓜果,与茶树相伴相生,俗称“月月有花,季季有果,一年十八熟”,茶吸果香,花窨茶味,使洞庭山碧螺春独具天然的花果香。

喝洞庭山碧螺春,还是要有点技术在身上。

洞庭山碧螺春对炒制要求很高。精挑细选出6~8万个芽头,方能制成1斤最细嫩费工的好茶。在炒制的过程中还需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反复几个回合,起锅即成,是绿茶中罕见的还普遍保持全手工制作的茶。

“碧螺春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制茶大师柳荣伟炒茶 图源:中茶

不仅对茶人炒制技术、芽叶品质的要求高,饮用洞庭山碧螺春对茶客来说,也是相当大的考验。洞庭山碧螺春是中国传统绿茶中,最为“娇贵”的一款茶。泡茶时,为了避免茶叶被“烫伤”破坏口感,要先注入水,而后再将茶叶放下。茶叶愈嫩,水温愈低。水温过高,易烫熟茶叶,茶汤变黄发苦;水温过低,则渗透渗出性差,茶味稀薄,以80℃左右为宜。

美术大师黄苗子老先生曾在品尝完洞庭山碧螺春后,写文形容道:“水以初沸为上,铜壶里的水是新汲的井泉,没有到起泡沫时,即使冒汽也不能泡茶……水沸之后,用沸水烫杯,让茶盅有热气,以先发茶香。因为碧螺春的茶叶带毛,要用沸水初泡,泡后毛从叶上分离,浮在水上,所以把第一泡的茶水倒去。第二泡才是可口的碧螺春,但最好的茶还不是第二次泡的。待第三次泡,茶的香味才充分发挥出来。”

阳羡茶

中国茶叶地理标志地图

太华乾元茶场 图源:宜兴发布

宜兴茶已有一千八百年历史。《旧唐书》记载,中国最早的贡茶,便诞生于宜兴,史称“阳羡贡茶”。每年第一批贡茶限清明前送入宫内,且第一盏新茶必定由皇上品尝,这才有诗人卢仝“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之说。上贡的“阳羡茶”以“阳羡紫笋”为主,因其风味独特,又有“贡茶”这一名号的加持,很快,饮用“阳羡茶”成了达官贵人争相追赶的潮流。为此,朝廷特在宜兴设立了“茶务”之职,监督生产。 崇祯年间,茶馆开始普及,为了完善管理体制。又在宜兴又专门设立了“茶局”“茶引所”等机构。时至今日,在宜兴仍然能够听到茶局巷、茶亭等古地名。

紫砂壶 图源:蝉声茶室

提到了宜兴的特色茶叶,就不得不提与其相辅相成的紫砂壶。在宜兴茶声名日隆的岁月中,阳羡茶之盛,使当地陶器业与茶文化的结合之中.派生出陶中瑰宝——紫砂壶。经紫砂壶沏泡的茶汤,色正味醇,沁人心脾。正如日本人奥兰田所说:“自沏茶之法兴,阳羡砂壶始名于天下。”并且“争购竟求,不惜白金、二百金.必获而百己。”明代李渔也言:“茗注莫妙于砂.壶之者又莫过于阳羡.较茶必用宜壶。”由此开启了阳羡茶、紫砂壶珠联璧合的饮茶历史。

在宜兴茶、紫砂壶、金沙泉“三绝”资源优势助力下,宜兴市开展了“行四季茶路,寻紫砂之源;赏名家壶艺,品宜兴红茶”“开壶抱茶香天下”等茶文化活动,积极吸纳文化界、紫砂界、书画界的爱茶之人加入茶文化阵营。不仅出现了首部以阳羡茶为主题的长篇小说《茶洲记》,还从2014年起出刊了《阳羡茶》杂志,一本以茶文化、茶生活和茶科技为主的文化生活类杂志。

阳羡茶的文人气质纵贯古今,如今正以其独特魅力,向世界讲述宜兴茶故事。

天目湖白茶

中国茶叶地理标志地图

早在宋徽宗年间,赵佶所著的《大观茶论》中已有关于白茶的记载,而后白茶种植技艺及加工工艺失传,史不见载。直到1982年,在天目山脉原始森林发现百年白茶树母株,培育成功,引种南麓为安吉白茶,北麓为天目湖白茶。最终才使得“隐迹云崖千百载,如今香满万人家。”

1997年,溧阳从安吉引进了3000株白叶1号茶苗,试种植了0.5亩白茶。由于白茶氨基酸含量比绿茶高一倍,茶多酚含量却只有绿茶的一半。因此,当时白茶的市场价基本在每斤千元左右,相对传统红茶翻了三四番。同时,很多茶人看到了白茶的另一优点:节省人工。此种白茶属低温敏感型绿茶,气温超过29℃,叶片就开始转为绿色,变成了普通绿茶,故而天目湖白茶采摘时间只在春季二十天左右;不到一个月的采摘期,用工时长只相当于绿茶的三分之一。

从2000年开始,横涧、天目湖的农户纷纷开始规模化种植白茶,一场轰轰烈烈的减“绿”扩“白”工程,以星星之火掀起了燎原之势。

虽然天目湖白茶与安吉白茶“同气连枝”,但在加工工艺与味道上仍存在差别。

冲泡之后,天目湖白茶比安吉白茶略显玉白,带微黄,安吉白茶更偏绿;天目湖白茶采用高温热风杀青,味道更加清新,安吉白茶则使用炒锅进行杀青,味道中带着醇厚和微微炒香;天目湖白茶不采用揉捻工序,且含水率低至3.8%左右,冲泡时如果水温偏低,叶张无法展开,茶汁难以浸出香味会大打折扣,因此推荐使用沸水冲泡。

22年3月,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溧阳市中国“特色白茶之乡”称号,授予天目湖镇“中国白茶小镇”称号。市总社为助力农民增收,于今年7月牵头成立溧阳市天目湖白茶产业供销联盟,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或“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结合一村一品,发挥白茶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走产业化、特色化、多元化道路。全市天目湖白茶种植面积4万亩,拥有各类茶叶生产经营主体300余家,年茶叶总产量达1300余吨,产值15亿元。茶产业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

来源:农业品牌研究院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报人与茶八,张恨水:有了茶馆便可文思汹涌

笔下有乾坤 壶中见精神

——报人与茶的风云际会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面对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有些人直接拿起了武器,而报人们则挥动起如椽大笔,一篇篇振聋发聩、激昂慷慨的文章见诸报端,成为唤醒民族灵魂、沸腾爱国情怀的利器。

提笔落墨之际,茶始终是报人们的精神伴侣。作为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茶历史源远流长,内涵博大精深,中华茶道一以贯之、传承有序。中华报人更是将茶道精神演绎得分外瑰丽,茶香不仅滋养了报人精神,他们还以茶为笔写春秋。笔下有乾坤,壶中见精神,报人的笔端汹涌澎湃的不仅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更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翘盼。

张恨水(1895—1967年)

张恨水(1895~1967年),报人、作家,徽安庆潜山县人。他和金庸一样,才华都体现在“一个人就能养起一家报纸”上。名利是他才华和努力的证明,而茶则浇灌了梦笔生花的人生。

张恨水素有贪茶之癖,尤癖嗜于贪喝酽茶,贪喝苦茶。当年不论在北平也罢,在南京也罢,他都是报界并文坛的“贪茶癖”者中之佼佼者,其茶瘾之大,确乎无与匹俦。

“打卡”茶馆细致入微

作为一个传统媒体人,因为工作、时势、爱好等原因,张恨水去过很多地方,泡过很多茶馆。他对各地茶馆都观察得细致入微,从他的文章中也能体会到浓厚的“在地感”。

在成都,“早到晚间都看到这椅子上坐着有人,各人面前放一盖碗茶,陶然自得,毫无倦意。有时,茶馆里坐得席无余地,好像一个很大的盛会。其实,各人也不过是对着那一盖碗茶而已”。

在南京,爱上奇芳阁喝茶。正对秦淮河,相邻夫子庙,开水冲下碗去,便是趣味的开始。常客可得专属茶壶的待遇,摊贩带着精致小菜、汤面、包子、果篮穿梭在人群中,各取所需配茶,“这是什么天堂生活”!茶馆只是个名分,它还具备客厅、阅览室、商店和饭馆等多种功能,张恨水称之为“趣味的继续”。

在重庆,“渝人上茶馆则有特嗜,晨昏两次,大小茶馆,均满坑满谷。” 这就是不拘泥场地,不在乎细节的饮茶方式,只要有茶有水,便是胜地。

在苏州,苏州人不光喝茶,还要加上五香豆、糖果之类的点心……

重庆交通茶馆(姚建静 摄)

还有,西北比不得南方,没有那么讲究,也没有北平茶馆的那种闲适:“这里椅子上坐着有人,各人面前放一盖碗茶,陶然自得,毫无倦意。”这是北平的茶馆日常形态,张恨水却另有妙招,在偏僻地找个茶座,座前荷花开放,小芦苇赶巧伸到脚下,“喝过两盏苦茗,发现月亮像一柄银梳,落在对面水上”。还有南京人上夫子庙吃茶,那是必修课,去惯的人,“每早不去吃二三十分钟茶,这一天也不会舒服”。

张恨水不但泡茶馆,还和一群同行结成一个经常聚会的圈子。据张恨水回忆,这个圈子不下二三十人,年纪从十几岁到几十岁,职位从社长到校对,这是一种纯休闲的聚会,没有大小高低之分。

泡在茶中文思泉涌

由于对于各地的茶馆都十分了解,因此张恨水在作品里,也有很多关于喝茶的描写。

比如《金粉世家》中,小说开头,“我”去街上转悠,见一女子当街卖对联,有心考量她的才艺,便出钱买了一副。

后来,“我”去她家拜访,客来上茶,“那个老妇人,已用两只洋瓷杯子斟上两杯茶来。两只杯子虽然擦得甚是干净,可是外面一层珐琅瓷,落五六,成了半只铁碗。杯子里的茶叶,也就带着半寸长的茶叶棍儿,浮在水面上。我由此推想他们平常的日子,都是最简陋的了。”冷家虽然没落,但喝茶的讲究依然有,只不过样瓷杯磨掉了花,茶叶也是带梗的粗茶。

在北京中山公园的四宜轩旁,张恨水总是坐在附近的亭子里,一边喝茶,一部名著《啼笑因缘》,很快在他的笔下汩汩而出。

他在《说北京》一书中写道:“我在北平,东西南北城都住过,而我择居,却有两个必须的条件:第一,必须是有树木的大院子,还附着几个小院子;第二,必须有自来水。后者,为了是我爱喝好茶;前者,就为了我喜欢栽花。”张恨水喜欢在菊花丛中招待朋友,喝一壶清茶聊天。

关于泡茶馆的场景,张恨水在《茶肆卧饮之趣》写道:间数日不知肉味,偶遇牙祭,乃得饱啖油大。腹便便,转思有以消化,于是亟趋小茶馆,大呼沱茶来。肉吃多了,来茶馆 ,喝上一碗助消化的沱茶。张老的这般喝茶,可太亲民了。

张恨水是报人,他在南京创办《南京人报》并自任社长,除管理报社的日常事务外,还负责编副刊《南华经》。一天晚上,有人来访,张恨水放下手头的编务待客,直至深夜。

《南华经》等着付排,尚空一块版面,编辑急得在楼下大喊,问张如何办。张在楼上问明情况后,让客人稍候,对楼下的编辑说:“别急,我说你记,等版面够了就喊停。”

于是他便站在楼口“口授”起来:“楼下何人唤老张,老张楼上正匆忙;时钟一点都敲过,稿子还差二十行。日里高眠夜里忙,新闻记者异平常;今生倒做包文正,日断阴来夜断阳。齿牙半功视茫茫,已过中年底事忙?应是要当姜白发,还图八十遇文王……”

直听到楼下编辑喊了一声:“停!”张恨水才将“诗兴”打住。民国时期的著名报人可数出一堆,但聪敏如张恨水者,确不多见。

来源:茶道CN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头道茶汤,是金风玉露一相逢,还是浮沫狂泄相看两厌




《1》


初遇,是许多故事的开端,美好的初次印象,让人难以忘怀。


嬛嬛与四郎的初相逢,是御花园里,当年的杏花微雨…


小千代与会长的初遇,那双明眸里,似藏着星辰大海。


太平公主和薛绍初见,是在元夕夜,一见薛绍误终生。


不管故事的结尾如何,初遇总是美好的,人生若只如初见,那世间所有的故事,都会少了一条狗尾巴。


一泡岩茶,干燥的条索经过沸水的冲泡,得出来的头道茶汤,亦是人与茶的初相遇。


关于这头一水的茶汤,是倒是留,喝或是不喝,目前争议不少,主要分为三派。


一派认为,头道茶是用来洗茶的,不能喝。


另一派认为,岩茶头道茶风味独特,当然要喝。


居中派则认为,头道茶汤要不要喝,具体要看情况定。




《2》


这世上,很多东西,是相对而言的。


你用怎样的眼光看世界,世界就回你怎么样的面目。


在探讨岩茶的头道茶汤,该不该喝时,我们先来看看,岩茶的头道茶汤,到底都蕴含着哪些物质?


岩茶冲泡时,产生的第一道茶汤,被称之为头道茶、第一冲、第一水等。


在喝岩茶的过程中,岩茶的头道茶,是最先映入我们眼帘的。


干燥的条索,与高温的沸水初相遇,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产生各种缠绵绯恻的故事。


附着在岩茶条索表面的精华物质,在沸水的冲刷下,落入汤水中,得出一杯汤水盈盈的茶汤。


岩茶的第一冲,也称为浸润泡,在快出水的情况下,头道茶汤里含有不少口感物质。


这和岩茶的制作工艺,有着莫大关联。


在岩茶的制茶过程中,在做青时岩茶条索需要揉捻。揉捻,即是通过人为的作用,将岩茶的部分细胞壁进行破壁,让其内容物质析出,粘附在叶片上。


这些附着在茶叶表面的物质,经过焙火后,稳定的停留在叶片表面。


在冲泡时,这部分内质物最先解锁,释放入茶汤中。


一款岩茶,在工艺到位,保存到位,品质得当的情况下,头道茶汤喝起来甜润淳和,含着脉脉温情。


人与茶的初相遇,是段温柔美好得不像话的经历。


这样的头道茶汤,自然是能喝的,并且完全不能错过。





《3》


品质好的岩茶,头道茶汤不容错过。


若要找理由,随便列举,就有不少:


张三说:【头道茶是精华!】


喝岩茶,尤其是好的岩茶,牛栏坑肉桂、慧苑老丛水仙、马头岩肉桂……这些正儿八经、根正苗红好山场里孕育出来的好茶,其内含的丰厚物质,在制茶过程中得到小心呵护。


最终,剪开泡袋冲泡时,这样的好茶,怎么忍心浪费半分茶味。


是以,品质好的岩茶,头道茶汤,滋味温柔淳和,是不容错过的精华所在。


李四说:【头道茶,还魂汤!】


喝武夷岩茶,头道茶汤,在那些喝茶老江湖眼中,是还魂汤一般的神奇存在。


在第一道茶汤中,有不少岩茶揉捻后留下的口感物质,不少喝岩茶经验老道的人,会将其放到最后喝,待到一冲冲茶味喝过后,在回过头,细辍品尝头道茶淳和的滋味。


这样喝了能让人精神为之焕发的茶汤,被视作还魂汤一样的存在。


喝岩茶,有始有终,方能对一款茶了解得更为彻底。


这样的头道茶,若是倒弃了,喝茶过程是不完整的。


当然,认为头道茶的作用,是用作洗茶,茶汤中会有不少粉尘残留,心存芥蒂,认为这第一泡茶汤不适合喝的,也大有人在。


村姑陈循其本,先来看看这第一冲茶是怎么生成的?


它是用100℃沸水泡出来的。


在高温的洗礼下,杀菌又消毒,兼之营养丰富,这样的好汤,又有什么理由不喝呢?


若嫌细菌困扰,那请先住到真空房间里去,因为,咱们天天身处的环境里,就有随时细菌环侍,只不过你看不到罢了。


故而,喝武夷岩茶,在岩茶品质正常的情况下,头道茶汤,自然是可以放心大胆喝的。


且,爱茶惜茶的人,既遇上好茶,就该一丁半点,也不要浪费。




《4》


什么样的头道茶,不值得喝?


那自然就是来路不明,产区不明,且品质不好,储存不当的岩茶了。


就像一个连身份证,父母籍贯都说不清楚的人,你会不会爱上她?


若遇上品质不佳的岩茶,可以在头道汤里,从下列几个方面,去做出判断:


1.观察茶汤浑浊程度


岩茶经过冲泡后,得出来的茶汤中,若是汤水里悬浮颗粒较多,呈现浑浊状态,这样的茶汤,是不值得喝的。


灰霾霾的茶汤中,含带不少粉尘物质,喝入口后,会喇嗓子,这样的头道茶,不喝也罢。


在正常情况下,加工环节到位,储存得到的岩茶,经过冲泡后,得出来的茶汤是清澈透亮的,看着十分清爽,看着让人心生愉悦,唯有这样的茶,才值得我们喝下肚。


2.嗅闻岩茶香气


在将岩茶进行冲泡后,揭盖闻香,若是闻到怪异的气味,如烟味、青臭味、酸梅味、霉味、或是烧焦味等刺激性的怪异味。


这样的头道茶,是不能喝的。


说明它的制茶工序和保存过程,是存在缺陷的。


当这泡茶被冲泡,其中的怪异味道便被冲入了茶汤中,这样的头道茶汤,自然是不能喝的。




《5》


其实,用盖碗冲泡岩茶,在快出水的情况下,冲泡出的第一冲,也就是头道汤,是鉴赏一款岩茶品质的绝佳载体。


冲泡时,岩茶干茶条索,在高温沸水的洗礼下,借助水温的影响,茶叶内内在的芳香物质开始释放。


经过第一轮冲刷后,在揭盖嗅闻香气时,品质正常的岩茶,能闻出高扬的茶香,或是焦糖香,或是花香,或是果香,或是蜜饯香。


这些岩茶中的常规的、馥郁的香气,次第绽放。


个性鲜明的岩茶品种,它的品种香也会在头道茶汤里明显地表露出来。比如,肉桂的桂皮香就可以清晰的浮现出来,水仙的兰花香盈盈释放,铁罗汉沉沉的药香凸显起来……


沸水的冲刷,就像一把照妖镜,除了能呈现出岩茶的美好韵味,也能暴露岩茶的品质缺陷。


工艺不当或是保存不到位的岩茶,照例会在沸水里,把身上的各种怪异味暴露出来,嗅闻之,杂味怪味明显,让人没有喝茶的兴致。


只想快快扔掉,再不肯跟它有任何交集。


头道茶汤,还有个妙处,它能给岩茶“还魂”。听起来这个词很恐怖,实则很香艳。


有经验的岩茶客,把岩茶的头道茶汤冲出来后,有个讲究,那就是先不喝,让它放凉。从第二冲开始喝,一直喝到第十几冲,淡了之后,再回过头来喝头道茶汤。


此时,你的舌头已经适应了岩茶尾水上那淡而飘渺的香气和滋味。像是在舌头上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雾,朦胧似仙境般清雅。


然后把头道茶汤喝进去,那浓稠的茶汤滑过你的舌,你的唇,你的喉,像一只温柔的手抚摸着你,那种陡然间从淡到浓,从轻到重的触感,能让人清醒地触动,瞬间,你才发觉,原来这泡茶,它的风骨,它的灵魂,是如此的劲道,它的香气,是如此的悠长,它的触感,


是如此的美妙。


那浓稠的汤,仿佛让你的舌,从青瓜汁里,迅速伸入了罗宋汤。清泠泠地,就是冰火两重天。


它的香气飘进你的鼻腔,呼吸系统从上到下,全部浸润透了这种浓稠的香,所有的感官细胞全部被它霸占,甘为臣虏。


这时候,你方才想起,还魂汤,这名字,果真是最贴切的一个比喻。




《6》


头道茶汤,能不能喝,这是个比较主观的命题。


当然,它也不可能有客观的答案。


因为,选择权在喝茶者自己身上。


如果信任自己的购茶渠道,信任这位制茶师的手艺,且十分喜爱这款茶,那就喝,认真地喝,细细地感受它从浅到深,从淡到稠的变化。


如果这茶的来路不明,且闻起来味道不好,甚至还有烟味和杂味,那就建议各位,别喝了吧。


这样的头道茶汤,喝起来,不仅心里不安,身体也不安。


改一句老苏的词做结:


试问头汤好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