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叶炒焦再煮

找到约74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茶说松萝茶——以春作题,煮茗成诗

不风不雨正晴和,

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

一壶新茗泡松萝。

清 · 郑板桥《七言诗》

何为松萝茶

松萝茶,因产自安徽休宁县的松萝山而得名,为历史名茶,属绿茶类,创制于明弘治年间。它区别于其他名茶的显著特点是“三重”:色重、香重、味重,即有色绿、香高、味浓之特征。

松萝茶的历史

黄山松萝茶的创制迄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该茶问世后,声名雀起,徽州各地纷纷仿效,以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几乎成了整个徽州地区绿茶的总称。据《橙阳散志》记载:“歙之巨商,业盐而外惟茶,北达燕京,南极广粤,获利颇丰,其茶统名松萝。”而类似记载在《徽州府志》等方志中屡见不鲜。

到了清代,生产松萝的范围更广,根据《重修安徽通志》记载:此时的黄山松萝已不再是一个茶品,而应该是代表一个茶类。而随着时光推移,茶事发展,松萝茶的名声越来越远,影响越来越大。

因松萝茶的品质优异以及新工艺,备受推崇,远销海外,更是演绎了一段茶叶界的哥德堡号传奇故事。也正是松萝茶的大量输出,市场上各种仿制,后期松萝茶逐渐演化为屯绿,分珠茶、雨茶、熙春三类,共10多个花色、品级。

松萝茶的品质特征

条索紧卷匀壮

色泽绿润

香气高爽

滋味浓厚,带橄榄香味

汤色透明

叶底绿嫩

归纳起来就是色绿、香高、味浓;十分耐泡,七碗酣畅(一泡香气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五泡六泡香浓浓,七泡松萝味不减)。

松萝茶的制作

松萝茶的采制技术,早在三四百年前就达到精湛的程度,并扩展到浙、赣、闽、鄂等省。明代闻龙《茶笺》记载:“茶初摘时,须拣去枝梗老叶,惟取嫩叶,又须去尖与柄,恐其易焦,此松萝法也。炒时须一人从旁扇之,以祛热气,否则色香味俱减。予所亲试,扇者色翠。令热气稍退,以手重揉之,再散入铛,文火炒干入焙。盖揉则其津上浮,点时香味易出。”从理论上与实践上,与现今的炒青绿茶制法无异。现今屯绿炒制技术,就是在此规范的基础上,而发展完善的。松萝茶于谷雨前后开园采摘,要求采一芽二、三叶,鲜叶采回后要经过验收,不能夹带鱼叶、老片、梗等,并做到现采现制。

松萝茶的炒制技术在中国茶叶加工制作史上是一个传奇。中国茶学专家陈椽说:炒青的香味比蒸青好;炒青的制作比蒸青容易掌握;炒青比蒸青省工省本。这也是松萝茶在创制问世后,能够很快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要小瞧由蒸到炒的转变,它实实在在是茶叶上的一次革命。炒制出的茶,使茶叶保留了原来的色、香、味、形;也正是松萝茶开创了茶叶炒青技术之先河,所以,人们称松萝茶是“炒青鼻祖”“炒青始祖”。

要泡出好喝的茶,除了有好茶、好水、好茶具,还要有好的泡茶技术。

下面介绍泡松萝茶的三要素

1、茶叶用量

要泡出好喝的松萝茶,要掌握茶叶用量。每次用量多少,并无统一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消费者饮用习惯而定。泡茶用量之多寡,关键掌握,茶与水的比率,茶多水少,味浓;茶少水多,味淡。

2、水温

泡茶烧水,要大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以刚煮沸起泡为宜,用软水煮沸泡茶,茶汤香味更佳!如水沸腾过久,即古人所称“水老”。此时,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挥发殆尽,茶叶之鲜活味,即丧失。泡茶水温的掌握,主要依泡何种茶而定。松萝茶,一般不能用100℃的沸水冲泡,应用80℃-90℃为宜(水要沸点后,再冷却至所要的温度)。茶叶愈嫩绿,冲泡水温愈低,这样茶汤才鲜活明亮,滋味爽口,维生素C也较少破坏。在高温下,茶汤颜色较深,维生素C大量破坏,滋味较苦(茶中咖啡碱容易浸出)也就是说把茶叶“烫熟”了。

3、时间

茶叶冲泡时间和次数,差异很大,与茶叶种类、水温、茶叶用量、饮茶习惯等都有关系。根据测试,冲泡第一次时,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0%-55%;第二次能浸出30%左右;第三次能浸出10%;第四次则所剩无几。

2021第三届王光熙松萝春茶节活动预告

活动 · 前言

春茶滋味鲜活、香气宜人,历来是各类茶品中备受青睐的“抢手货“;对于爱茶人士而言,四处淘选茶品、尝试新茶,是乐此不疲的趣事。在爱喝茶的茶友圈中,品春茶是一件每年必定举行的“仪式”。

鉴于天气原因, 2021年第三届王光熙松萝春茶节活动将推迟至3月23日正式启动。

活动 · 流程(上午)

【08:00—09:30】 启动典礼,参观松萝梦工厂

【09:30—10:30 】松萝山祭祖仪式

【10:30—11:00 】开园采摘

【11:30—13:00 】午餐、午休

活动 ·流程(下午)

【13:00—14:00】松萝茶非遗传承制茶体验

【14:00—15:30】茶文化研讨

【15:30—18:00 】年度经销政策发布、订货会,感恩回馈超级“萝粉儿”直播会

届时,松萝茶业总部将全面对外开放,广邀爱好松萝茶的各界好友,同赴盛会,在山花浪漫处采茶、在茶香四溢处品茶,体会更深层次采茶、制茶、品茶的乐趣,共同鉴证2021年松萝茶业股份公司开园仪式暨春茶节启动活动。

注:内容来源徽茶,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叶泡完为什么会浑浊

  之前,经常有茶友问到茶汤为何会浑浊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总结了一下茶汤出现浑浊的几大原因,大家可以根据自己遇到的情况去分析一下哦。

  首先我们要明确,在审评茶汤的时候,一般均以茶汤清澈透亮者为上。若茶汤浑浊黯淡,则说明该茶叶品质不够好。

  不过,也有例外,比如红茶的冷后浑,以及茶毫过多的茶所引起的“毫浑”。

  接下来,我们具体来看看,引发茶汤浑浊的几大原因。

  品种及季节原因  

  首先说品种原因。比如有些茶茶毫丰富,会引起茶汤出现“毫浑”现象。

  毫浑与普通的茶汤浑浊现象并不是一回事儿。所谓“毫浑”,并不是浑浊,而是幼嫩茶叶上的银白色茸毛经水冲泡部分脱落后,悬浮在茶汤中,透着光就能看到明显的细小的毫毛,这是茶叶细嫩的象征。

  一般来说,茸毛多的茶,前一两泡会有些浑浊,之后就会变得清澈。而品质不好的茶汤,再怎么冲泡也是浑浊。

  其次,雨水多的时节制作的茶,茶汤容易浑浊。  

  雨水多的时候制茶,由于无法及时晒干,茶叶中的内含水分散失的会较慢,干燥度不足,从而导致内含物质分配不均匀,也会导致茶汤浑浊。

  加工技术原因

  大家知道,同样原料的茶,经不同水平的制茶师制作,出来的滋味是截然不同的。而加工技术也会影响到茶汤的清澈度。  

  比如杀青时水平不够,杀青过重,导致茶叶出现焦边、糊边、黑边,冲泡时都会影响到茶汤。

  又比如,揉捻的时候如果揉捻力道太大,导致茶叶细胞组织破坏,内部结构破碎严重,会出现一些细小的碎渣,当然也会让茶汤变浑浊。

  再比如,如果制茶时环境卫生不达标,炒茶锅不干净,或者筛查时直接晾在地上,这些小细节也会让茶汤浑浊。

  最后就是有些拼配茶在拼配时不注意对原料、季节、等级的要求,直接将各种属性不同的茶拼配在一起,也会影响茶叶品质,导致茶汤浑浊。

  仓储及运输原因  

  存茶的时候讲究环境的干燥,如果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存茶,让茶叶受潮,会让茶叶的内含物质发生较大变化,不仅转化不均匀,滋味不好喝,一些杂质也会让茶汤变浑浊。

  另外,在运输茶叶过程中,如果不够小心,导致茶叶断碎或者受潮,也会使茶汤浑浊。

  冲泡技术原因  

  很多人认为,泡茶就泡茶,直接投茶、注水就可以了。但事实是,冲泡的时候如果手法不对,也会导致茶汤浑浊。

  比如冲泡紧压茶,撬茶的时候如果撬的太碎,冲泡的时候碎末就会悬浮在茶汤中,自然会显得浑浊。

  此外,注水的时候如果水柱比较急比较粗,直接冲在茶叶上,导致茶叶翻滚,或者用煮茶法反复煮茶时,会让茶叶中比较小的物质混杂于茶汤中,茶汤当然也会出现浑浊了。

  水质原因  

  如果茶叶本身没问题,泡茶时的手法也没问题,那就应该是水质的原因了。

  一般来讲,硬水泡茶不如软水清澈,因为硬水中钙、镁、铁等金属离子含量高,它会与茶多酚类物质产生反应,导致茶汤出现浑浊,甚至飘起一层黑褐色“锈油”。

  还有一种原因,主要在普洱茶身上出现。新制成的普洱茶在前几个月,可能由于茶叶内含物质的转化速率、条件不同,导致转化时发生冲突、拮抗作用,这一时期的茶汤往往会浑浊一些。度过这一时期浑浊现象就会逐渐消失,茶汤会越来越清澈。

  以上就是茶汤出现浑浊的一些原因,如果你泡茶时出现了茶汤浑浊的现象,可以参考以上的原因找一些问题所在哦。

一盏紫金茶,足以慰红尘

2020年“紫金蝉茶”诗歌书法征文大赛,三等奖获奖征文《一盏紫金茶,足以慰红尘》。

一盏紫金茶,足以慰红尘

作者:张文锋

人和人是讲究缘分的,这叫人缘。人与茶也是有缘分的,权当叫茶缘吧。我和紫金结缘源于蝉茶,紫金的有名在于蝉茶,所谓蝉茶是指采摘到被小绿叶蝉叮咬过的茶青,根据虫咬的程度,制成的独具紫金地方特色的乌龙茶、红茶和绿茶。

第一次喝紫金的蝉茶是2013年,那时候儿子在河源中学上学,一年的暑假,我们一家人在他的带领下去了龙川的佗城、紫金的白溪、和平的林寨转了一圈,其中记忆犹新的是紫金的蝉茶,还有就是和平的贝墩烧了。因为,作为文化人,品茗和来上一口小酒是我的喜好。

在紫金的白溪,我听说了关于蝉茶的故事。相传紫金这个地方一直都是盛产茶叶,有一年一个茶农的茶园受虫害侵食,茶叶上布满虫咬后的斑斑点点,外观特别差,这位茶农心有不甘,把这些外观奇特的鲜叶采摘下来制成茶,挑到城中叫卖,没想到这种与众不同的茶叶因其有着独特的蜜香而大受喝茶人的青睐。到了后来,经过不断演化就变成了现在远近闻名的紫金蝉茶。紫金的乌龙茶汤色橙红透亮,红茶明澈艳丽,绿茶清澈明黄,无论是哪一款茶叶均带有特殊的浓郁蜜香,滋味香醇甘润,所以叫蝉茶。这就是紫金蝉茶的前世今生。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迄今至少也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中国人喝茶讲究饮茶用具、饮茶用水和煮茶艺术,并与儒、道、佛哲学思想交融,有着极为丰富的中国元素。

唐代茶圣陆羽的一部《茶经》,将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说起茶,我想起父亲,父亲也喜欢喝茶,而且他还会做茶,是地道的家乡茶。

每当清明来临,是一年之中最佳的采茶时节,这个季节制成的茶也叫清明茶,茶味特香也耐泡。大清早,山野还沉浸在乳白色的晨雾里,父亲便带领我们兄妹俩去后山坡采茶。茶树的尾梢刚刚吐绿,两芽一新,每一片新叶都是绿中带紫,叶瓣还含着滴滴晨露,晶莹剔透,煞是好看。记得第一次采摘茶叶时,父亲还手把手教我们怎么采,怎么留叶。在父亲的心中,采茶不仅劳其筋骨,而且有益心智,是修身养性的最好方法。

父亲炒茶第一讲究火候,第二动作要敏捷、要快。锅烧得通红了,一簸箕茶叶入锅,发出清脆的噼啪声,一阵清香顿时扑鼻而来。这时父亲的一双大手伸入滚烫的锅中,顺时针方向不停地翻炒,片刻茶叶起锅,否则炒焦,泡出的茶就味苦。炒蔫的茶叶盛在簸箕里用力揉,揉的时候要求用力均匀。揉皱之后再分拣,然后回锅,这叫倒青,目的是去除水分和涩味,反复三次,就事半功倍了。最后一道工序是烘干,就是除去明火,把经过几次炒揉的茶叶慢慢地翻烤才制成了父亲的家乡茶。

茶叶做成了,父亲邀上几个好友共同品尝。随着滚烫的开水注入茶壶,绿褐色的叶儿浮起水面,又慢慢沉淀,顿时满屋飘香,沁人心脾。泡茶先要洗茶,再续上热气腾腾的开水,顷刻茶泡好了,色泽鲜亮澄绿。父亲的茶友们常说头开水二开茶,第二杯茶水入口,啧啧两声,再说:“好茶,好茶!”然后,他们侃个天南地北,一屋子其乐融融。茶喝足了,客人尽兴而去。

父亲常说君子之交淡如水,检验人与人的交情的唯一标准是时间,就如这泡好的茶,越久越俨越醇香。

也许,我与茶结缘来至于父亲的影响,但是,我一般常喝的茶除了家乡茶,再就是红茶绿茶。而紫金蝉茶的入口,彻底改变了我对茶品的选择。

紫金蝉茶所冲泡出的茶汤,颜色比其它的乌龙茶汤更浓,如明澈鲜丽的琥珀色,恰似古典美人的独特美感。泡上一壶紫金蝉茶,随着腾腾热气散发出的天然蜜香味,茶汤入喉的瞬间,甘润香醇,饮后口齿留香,徐徐生津,无不令人回味无穷!也那一次的紫金之行,我带回了几罐蝉茶,这种蝉茶是“斗记”品牌的,据说是紫金茶的极品。可惜的是平生爱茶的父亲早已驾鹤西去了,没有机会品味一下蝉茶独特的韵味了。

等到我再一次喝上紫金蝉茶是2017年的国庆,儿子已经从河源考取了广州一所医科大学了,那一次是他邀请我们去广州参观旅行的。

到了广州的第二天,儿子带我们去喝早茶。广州人的早茶,实际上是邀上几位朋友去茶楼饮茶,可以是聊天拉家常、谈生意等,边品茗,边聊天交流感情。当然除了早茶,还有下午茶,上桌的不仅仅是茶水,还要吃点心,喝早茶也被当作一种交际的方式了,至今还保留一些老字号的茶楼。

我们在点都德茶楼挑了一个临窗处,服务生递上点茶单,我们父子俩不约而同点的都是“紫金蝉茶”。我们品着蝉茶,就着几碟点心,看着窗外如织的人流车流,感受都市风景带来的满心愉悦。

广东人喜欢喝茶人尽皆知,喝茶已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实,广东土地上也孕育出不少优质好茶,除了紫金蝉茶,还有潮州的凤凰单丛、英德的红茶,这三款茶被茶友们称为广东三大名茶,深受大家喜爱。

来茶楼喝茶的人来来往往的,一拨人结账走人,另一拨人又来了,甚至后面还排有长长的队伍。整个茶楼里人声鼎沸,除了说白话的,还夹杂着其他地方的方言,就像锅里的大杂烩一样。

从广州回来,儿子知道我喜欢喝蝉茶,特别从商场买了几包紫金蝉茶让我带回家里慢慢品尝,以后的日子,他还托他在紫金的同学快递过几次“斗记”蝉茶。至今,家里的冰箱里还藏有蝉茶。

我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坐书房,泡上一壶蝉茶,在书海徜徉,让书本充实着的夜。捧着书本,流连其间,启迪心智,心旷神怡,让书的余香长留心间。喝茶、阅读,写作是连为一体的,偶尔把自己的内心独白、生活感受游刃于笔间,放飞一片希望,收获一份喜悦,留存心中一丝温馨与慰藉,这岂不是人生的一件快事吗?

凝视手中的一盏蝉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一句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在悠然心间。或许,当年父亲的茶道深深熏陶了我,紫金蝉茶则浸染了我的心灵。以前是品尝父亲亲手做的家乡茶,现在品味的是儿子从他乡寄回的紫金蝉茶,我觉得茶叶里泡出的不仅仅是茶汤,更是一份浓浓的亲情!

《大学》中说:“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在这样的境界里,能够与茶相伴,放慢行进的脚步,让它与你的心灵合拍。岁月清浅,人生起伏,于一盏茶中沉淀和释然,这就是茶道。

安静地品茗,在喧嚣的尘世里寻找出的一种返璞归真的方式,在袅袅茶香中感受到清淡里的隽永悠长,感受到茶叶在杯中沉浮。也许,品茶就是品人生,唯有一盏紫金蝉茶,足以在滚滚红尘里慰藉自己的心灵……

  

找到约73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