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室一般多大

找到约191条结果 (用时 0.016 秒)

仅靠三张茶桌单月流水56万?揭秘共享茶室的赚钱之道

(图为BOSS LOUNGE共享茶室 PropTech研习社实拍)

你能想象吗?就在这几天,一家名叫海伦斯的小酒馆竟然去香港上市了。那么,茶馆、麻将馆、KTV、自习室这样的空间生意离规模化上市还远吗?

一直以来,PropTech研习社站在空间视角出发来观察行业,之前我们已经系统的研究过共享办公、共享自习室的业态,今天我们来跟大家聊聊共享茶室的生意经。

前几年,共享经济风靡全球,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等新事物层出不穷,不少“共享”模式被验证失败。但也有成功的,比如共享充电宝。

在少数存活下来的共享空间业态中,除了正在批量排队或借壳上市的共享办公,还有一个被人忽略的细分市场——共享茶室在暗自生长。

共享茶室,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生意,有无天花板,经营难点在哪里,值得做吗?未来可能像海伦斯小酒馆一样实现规模化连锁IPO上市吗?PropTech研习社跟四位共享茶馆的老板们聊了聊他们的创业心得。

01

一二线城市一年可回本 三四线城市赚钱需探索

品牌:BOSS LOUNGE共享茶室

坐标:北京

创始人:冯瑾 (90年)

(图为BOSS LOUNGE共享茶室)

我们的茶室是2017年10月份开业,从有想法到执行用了两个月时间。我是从别人手里收了现成的门店测试盈利模型,系统开发完成是在2018年4月,也就是说从想法到门店及系统开发完上线我们总计用了半年时间。

我为什么会做共享茶室?

我们团队原来是做奶茶连锁品牌的。2017年的时候,我们预判未来物联网和互联网将深刻影响传统的线下消费场景,特别是无人化的消费场景,于是想到了无人共享茶馆的方案。

我们的门店都是租的,100平左右,北京单个包间的综合成本为10000-12000元之间,外地则在4000-5000元左右,一直是自有资金投入。

我们茶室共计有70多个包间,单个包间每天至少有两拨客户,每次大概有七八个人。来这里的顾客多是为了商务洽谈和朋友聚会,年龄大多在30-40岁之间居多。

现在我们一共有39家门店,一半直营店一半加盟店,因为运营成本低大部分门店不亏钱,具体来看,三四线城市的门店不亏不赚处于维持运营的状态,一二线城市市场需求大,定位高,能赚钱。

在运营层面,我们的茶室为全职客服、兼职保洁、全职运维,客服处理客户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保洁负责清理打扫门店,运维会定期巡店检查。

(图为BOSS LOUNGE共享茶室)

盈利方面,一二线城市精细化经营可实现一年回本,考验一个团队的选址和运营能力,三四线城市维持运营没问题,但赚钱还需要探索。

开茶室最难的点在于选址,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搭配其他业态选址和特殊渠道选址,比如和其他业态一起分租场地,如礼品店,文玩店。

现在,我们的店主要开在各个城市的商务区,这些地方谈事的人比较多,用茶馆的需求也比较多。

其实,我感觉共享茶室与传统茶楼本质上没有区别,只是无人茶馆降低了房租、装修、家具、人工等成本支出,24小时营业拉长了营业时间。因为这样能让每家店可以快速实现盈利,从而可以规模化复制。其次是嫁接了互联网之后,无人茶馆在业务拓展上有了更多的想象力。

目前,我们茶室除茶本身带来的消费之外,主要还有包间费、茶叶干果及礼品盒的消费,后续,我们将在线下空间扩展更多的业务和线上用户推送更多的服务,以实现更多的附加营收。

02

共享茶室能赚钱但也能看到天花板

品牌:6茶共享茶室

坐标:上海

加盟店老板:沪小步(80后)

(图为6茶共享茶室)

我本职是一名大学老师,去年6月份的时候,约朋友谈事,就找了距离我附近大众点评排名第一的茶室——6茶茶室。

去了之后发现6茶茶室的模式挺新颖,用一个小程序就完成预约、到店,并控制整个茶室,很有意思,就决定加盟6茶茶室。

从有这个想法到正式加盟6茶茶室,我只用了3天。当时,我最担心的问题是,小程序的技术是不是成熟,控制茶室的系统会不会出问题,但事实证明,问题很少。

决定加盟6茶之后,我花了一周的时间选址,当时我心里是有大致的区域的,目标性很强,就是人流量大的地方,最后,我把茶室的位置定在了上海的大学路,那里有写字楼、大学、住宅和商圈,是一个综合体。

现在,我的店里周六日基本满座,工作日也会有人预约。

(图为6茶共享茶室)

我的茶室正式开业是在2020年8月,装修用了20天的时间,花了13万左右。茶室建筑总面积是166平,使用面积是120平,软装用了10万左右,一共有五个包间,每个包间的大小不一样,装修风格不一样,功能也不一样。有商务型的,适合举办会议或沙龙;有古风的、中式的、日式的,适合人少的聚会。我这边最大的茶室一次性可以容纳20多个人。

茶室的客人类别很多,但总体来看,商务人士比较多。其次,网红、学生也会有,他们会在这里举办读书会、玩牌、聊天等。

我觉得传统茶室和共享茶室最大的不同在于节约了人力成本,可以物联网控制,以及实现了24小时营业,空间利用最大化了。

(图为6茶共享茶室)

目前,我的店每个月租金2万多,加上水电总成本是2万多,另外就是在大众点评上的一些推广成本。

我没有雇用员工,客人走后,我的家人或合伙人会去打扫房间,实在没空,我可以利用后台系统把房间锁起来,这样客人就没办法预定了。

关于共享茶室能不能赚钱,得看从哪个层面去说。我认为只要地段好,卫生好,运营管理到位,能实现满座,就能赚钱。但鉴于每间茶室的营收可以算出来,所以开共享茶室赚钱是能看到空间的。

共享茶室属于轻资产运营,不需要豪华的装修,干净,舒适,卫生就可以。

现在来看,不少平台的利润还可以,但主要还取决于个人的需求,共享茶室经营模式灵活,可以聚集资源,让同行业的人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也是一种价值。

我去年8月开业,其实开共享茶室也是有难点的,比如如何提高营业额,如何获客,如何提升空间利用率等,当然这也是所有行业遇到的共同问题。

另外,开共享茶室最需要注意的重点是选址和空间定位,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目的与需求。

其实茶室还有另外的价值就是做知识分享平台,我是做财税财经的,自己的茶室开业之后,也为我们的活动提供了空间和平台,未来,我们还可以在茶室做财税知识分享,给客人讲国学,也会举办茶艺和花艺这些活动。

03

有家店还没开业就已回本,不光靠卖茶赚钱

品牌:我的茶室

坐标:山东

创始人:徐莉(85后)

(图为我的茶室)

“我的茶室”第一间无人值守共享茶室是2018年1月正式开业的,从筹备到开业用了8个多月的时间,目前已经开业3年。这三年,我们一直在持续创新升级,不断提升用户体验。

比如,我们为了方便客户购茶,我们团队自主研发了自动售茶机,客户在无人值守的状态下就可以实现扫码自主购买。

再比如,登陆“我的茶室”公众号,预约系统会显示出距离您最近的茶室。

现在,我们已经被评为了“全国十佳最受欢迎的茶室”。

我们有两家直营店,分别在华侨大厦和金昌大厦,前者面积有93平,后者有50平,都是自有房产。也有加盟店,如华润大厦(68平)、国贸大厦店(68平)、金科集美郡店(37平)。每个店面的装修成本都不一样,有的十几万,有的三十几万。

(我的茶室:山东淄博华润大厦店)

我们的茶室基本都在写字楼里面。原因在于在市场调查时,我们发现,写字楼用户对无人值守共享茶室的需求非常大。于是就将“我的茶室”选址定位在了写字楼里,打造钢筋混凝土中的世外桃源。

现在,我们项目组团队有8位成员,分别负责客服、招商、设计、市场、产品经理、系统开发、智能控制、财务等工作。

“我的茶室”采取的是无人值守模式,24小时营业。对用户而言,无人值守更自由,智能体验更轻松,私享空间更舒适,不推销茶叶更自在。对我们而言,不存在人工成本,每月基本就是物业费和系统维护费。我们将空间和时间实现了有效的利用。

因为茶室涉及一些智能化体验,比如线上预约线下体验,全屋的电控,远程的电路控制等,因此一年的系统维护费大概在3000块钱左右,属于一次性投入。

我们将每间茶室打造成优雅安静的私享空间,无论茶室的面积有多大,同一个时段内都只接纳一波客户,每天每家店都有许多频次的预约。但因为是无人值守,所以我们看不到实际到店的人数。

(我的茶室:山东淄博国贸大厦店)

很多人会问,茶室无人值守没有监控,万一有人捣乱怎么办?其实不会。

我们的茶室是在写字楼里,写字楼基本都会有监控,我们为了保护客人隐私,就没有安装监控。我们营业三年了,捣乱的行为基本没有。

我们非会员预约茶室的时候需要交纳押金,我们的会员,会有充值的余额。更何况所有预约茶室的客户,都是通过手机号接收茶室的入户密码,基本都是实名制的,所以大家都很遵守茶室的使用规则。

“我的茶室”跟盒马鲜生会员店的概念有点像,就是会员能够享受最大的优惠,一般客人只要充值满1000元就可以成为会员。

比如,单次预约的客户一小时100块钱,两小时起约,且要缴纳押金。如果是会员的话,根据充值额度的不同,享受的优惠政策不同,最高能到五折左右,不限人数,非常合适,两杯咖啡的钱就能享受到专属的茶空间了。

虽然是茶室,但其实我们不仅仅是靠卖茶赚钱。现在,“我的茶室”在线商城为会员们提供了上百种茶产品、茶室配套产品。除此之外,还提供书法、棋牌、茶艺、花艺、香道、影音等服务。在功能上,还涉及商务洽谈、会议、沙龙、培训、网红直播等。

我们也有自己的茶艺师,但不是用于茶室,只有客人或活动需要的时候,我们才会提前安排。

“我的茶室”功能性较强,因此,茶室客户年龄跨度较大,20-60岁之间的用户都有。

我觉得共享茶室是一门可以赚钱的生意,非常有前景。尤其是我们的第一家店,还没开业的时候就已经收回成本了,这主要是因为茶室本身就自带流量的,一般喝茶的人都不是一个人去喝,会带着朋友一起。大家觉得这个模式不错,比较感兴趣,后期就会继续预约,从中就会产生一部分会员。

另外,我们在第一家店刚开始装修的时候,就进行了众筹,有些合伙人会员也会提前把茶室的费用进行充值,这种模式使得我们还没开业的时候,就已经回本了。

不过,开茶室也是有难点的,比如空间布局、专业配套、系统UI体验、智能控制、运营维护等,但鉴于我们已经运营三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经可实现无人值守共享茶室解决方案的标准化输出。

接下来,我们准备在全国开展招商加盟活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我们加盟。我希望全国的每一座写字楼里都能有“我的茶室”,方便大家使用,有好茶喝,有地方喝好茶,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到我的茶室就像来到自己的茶室。

04

三张茶桌做了56万月流水,超过隔壁1600平餐厅收入

品牌:张金肖共享茶社

坐标:北京

创始人:张金肖(80后)

(图为张金肖共享茶室)

张金肖共享茶社是从2016年6月18日正式开始运营的。我是通过北京小王府王勇先生最早发明的共享单车获得的灵感,再加上我本身也特别爱喝茶,谈事聊天也通过约茶,所以就把自己最喜欢的和最有效的事融入了共享的理念,创办了共享茶社。

我们从筹备到开业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且开业第一个月就盈利十万元以上。盈利的最高记录是在2018年9月,我们的外交麒麟店用三张茶桌做到了56万的流水记录,超过了隔壁1600平的餐厅营业收入,目前这个纪录还未被打破。

我们的第一家茶室就在外交部东南门的麒麟公馆里面,每月租金7000,物业费10000,营业流水300万。

我们还有一个茶室是在一家国企的五星级酒店,那是三年前,一个茶友会员很看好这个项目,刚好又有空间,所以便邀请我们入驻了。目前,这间茶室不到十个茶台,最近受疫情影响,来的人不是很多,但我们相信会越来越好的。

(图为张金肖茶社)

我们的经营模式是坚持轻资产运营,一线城市主要采用共享空间的合作方式,加之我们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外包出去的,因此员工不多,这使得我们每个月的综合成本并不高。

我觉得共享茶室和传统茶馆的最大不同在于共享茶室是大家的,人人都可以是主人,但传统茶馆是老板的,人人去了都是客人。

目前来看,喜欢共享茶室的大多都是创业群体,自由职业者或饮茶爱好者,但感觉成功人士偏多。

我们有86家合作店,不能说都赚钱,但肯定都不赔钱,共享茶室赚钱我觉得应该是一个大趋势。

需要注意的是,开共享茶室也有难点。它要求运营者要学会传统和非传统的茶室的融合,一定不能用经营传统茶馆的思维来做,要善于用互联网思维,做线上开拓,线下服务。

这门生意听起来简单,但对经营者有一定的要求,需要经过学习才能开始做。

关于“茶禅一味”和圆悟克勤的墨迹

摘要:流传广泛的圆悟手书“茶禅一味”之说是查无实据的臆测,被日本奉为国宝的圆悟印可状和一休授予珠光的圆悟法语两幅墨迹往往被人混为一谈,“茶禅一味”在日本确立后先后两次传入中国,现在已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概念,但纠正茶文化领域的错误认识也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茶禅一味 圆悟克勤 墨迹 一休宗纯 村田珠

一、圆悟手书“茶禅一味”之说查无实据

我国茶文化研究者中有人认为“茶禅一味”最早的资料是宋代禅门巨匠圆悟克勤的手书真迹。如丁文在其论文《论“茶禅一味”》中说:“‘茶禅一味’,其说源于宋代,系禅僧圆悟克勤手书赠送参学的日本弟子的四字真诀。(1)”再如江静、吴玲编著的《茶道》也说:“‘茶禅一味’的说法最早是由我国宋代著名禅师圆悟克勤(1063-1135)提出的。据说,克勤曾手书‘茶禅一味’四字真诀,赠予高徒虎丘绍隆。(2)”杭州作家王旭峰也说:“宋代有个叫圆悟克勤的禅师,手写‘茶禅一味’于日本弟子,回国时翻船,装在竹筒中的字幅儿辗转到了一休大师手中,据说一休以此得道。这四个字便成了镇寺之宝,至今仍收藏在日本京都大德寺里。(3)”三者都断定圆悟克勤曾手书“茶禅一味”四字真诀,不同的是有的说这四字真诀是赠给日本弟子的,有的说是赠与中国弟子虎丘绍隆(1077-1136)的。

显然,赠送给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圆悟克勤究竟是否手书过“茶禅一味”的四字真诀?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人们至今未能出示圆悟克勤手书过这四字真诀的史料证据。不仅如此,我们在圆悟克勤的《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以及圆悟弟子虎丘紹隆编录的《圆悟佛果禅师语录》、《佛果克勤禅师心要》等史料中也没有发现圆悟克勤的有关茶禅关系的言辞。圆悟克勤禅师是中国禅林的一代宗师(图1),著有“宗门第一书”《碧岩录》,在佛教界有着崇高的地位,但要断定“茶禅一味”出自圆悟之手,是必须具备可靠的相关史料的,不能仅仅凭他的禅学建树和地方饮茶习惯进行主观臆测。

其实,在汉语里,“茶禅”或“禅茶”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或90年代初才被作为一个固定词语而广泛使用。据学者研究,我国古代将“茶”和“禅”二字组合起来,构成“茶禅”或“禅茶”一词的文献资料,最早出现于清代。有人通过《四库全书》和佛教典籍的电子检索,发现中国古代并不存在“茶禅”或“禅茶”这样的概念,至少不是一个重要概念(4)。

不仅是古代,即使在1990年代之前,“茶禅”或“禅茶”也是几乎无人使用的词语。1990年,葛兆光在《读书》杂志发表《茶禅闲话》一文时说:“古人以禅意入诗入画,尝有‘禅诗’、‘禅画’之称,似无‘茶禅’之名,”于是便自己杜撰了“茶禅”一词用于文章的题目(5)。翌年,葛先生又在《读书》发表《茶禅续语》,说“自家不识金镶玉,大言不惭以为‘茶禅’是可以抢个专利证的杜撰,谁料无意中读一书,云克勤禅师赠日本僧珠光语中便有‘茶禅一味’,今尚藏于日本奈良寺中,不觉脸皮无光,只得连叫‘苦也苦也’。(6)”葛先生给自己的文章起了个名叫《茶禅闲话》,以为自己杜撰“茶禅”一词,有首创之功,可以拿个“专利”,没想到某书写着“茶禅一味”语出圆悟克勤之事,顿觉脸上无光,叫苦不迭。

我们无意考究葛先生是从哪本书上得知“茶禅一味”语出圆悟克勤的,我们想说的是,博识如葛公尚且不知有“茶禅”一词,可见至迟到1900年代初,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尚未成为一个习用的词语,更不用说“茶禅一味”了。大概由于这样的原因,1992年5月上海文化出版社的陈宗懋主编的茶文化词典《中国茶经》中没有“茶禅”、“禅茶”和“茶禅一味”之类的词条。不仅如此,2002年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的朱世英等主编《中国茶文化大辞典》也没有“茶禅一味”的词条。

国内学者早已有人对圆悟手书“茶禅一味”的说法提出过质疑。例如,在2007年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茶事通义》中,陈香白指出:“笔者查阅了《大藏经》等相关资料,尤其是《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并翻遍《中日高僧书法集》(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年7月版)均找不到‘茶禅一味’出自圆悟克勤之证据。(7)”可惜的是,这样学术态度严谨的质疑没有被很多人接受,认为“茶禅一味”出自圆悟克勤之手的臆说至今依然在我国茶文化领域十分流行。

二、海上漂流的圆悟印可状

江静、吴玲的《茶道》还说:“这四字真迹后来被来华的日本僧人携带回国,临抵海岸之际,风急浪高,船体粉碎,所幸四字真迹已经漆制装裱,未被海浪吞没,漂至岸边,为人拾起,最终辗转传至一休宗纯手中,成为日本代代相传的国宝。(8)”靳飞《茶禅一味——日本的茶道文化》一书也说:一休“他能把自己老师华叟宗昙的印可状烧掉,但却精心保存着圆悟的一幅墨迹,可见其对圆悟的尊敬。后来一休把这幅墨迹传给茶道开山祖村田珠光。由珠光下传,此墨迹遂成茶道重宝。可惜的是,在流传中有半幅被人截走后神秘失踪了,余下的半幅今藏于东京的国立博物馆,更被列作国宝。(9)”这不符合事实。

遭遇风浪漂流海中的圆悟墨迹,既不是“茶禅一味”的四字真诀,也和一休宗纯没有任何关系。根据相关资料我们知道,经历过海上漂流最后被定为国宝的圆悟墨迹是宋宣和六年(1124)十二月圆悟写给其弟子虎丘紹隆的印可状,日本茶道界称之为“流れ圜悟”,意思是“经过漂流的圆悟墨迹”。因为是圆悟给紹隆的印可状,我们不妨称之为“圆悟印可状”。据传,一名叫尧甫的僧人在萨摩(现鹿儿岛县)的坊之津海边捡到了装在桐木筒里的这幅印可状,后献给大德寺大仙院的古岳宗亘(1465-1548),成为大仙院的“什物”。所谓“什物”,是指“个人不能随意处理的寺院所有之物”,也就是说这“流れ圜悟”成了大仙院的庙产,物权不归私人所有。后来,大概由于享德2年(1543)的火灾和应仁之乱(1467-1477)给大德寺造成了巨大损失,需要复兴的资金,天正8年(1580)前后,大仙院将其卖给了堺市富商·茶人谷宗临(1532-1601)。宗临的儿子宗卓又把这印可状裁剪为两半,把后半幅卖给了仙台藩主伊达政宗(1567-1636)。剩下的前半幅后归祥云寺所有。位于堺市的祥云寺是谷氏家族的“菩提寺”,即供奉谷氏族祖先的寺院,应该说是檀越对祖庙的捐赠吧。文化元年(1804),这半幅墨迹又转而为大名茶人松平不昧(1751-1818)收藏,成为松平家祖传的宝物。1938年,松平家族将其捐赠给帝室博物馆,而原先卖给伊达政宗的后半幅至今下落不明。

帝室博物馆即现在的东京国立博物馆,因此,现存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圆悟克勤墨迹,即“流れ圜悟”,只有前半幅19行字。纸本墨书,尺寸为43.9×51.4厘米,因为是现存最古的圆悟克勤墨迹,昭和26年(1951)被定为国宝(图2)。虽然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有人对这半幅“流れ圜悟”的真伪提出过质疑(10),但至今依然没有动摇其“国宝”的地位(11)。

(图注:圆悟印可状(选自京都国立博物馆《日本人和茶》)

圆悟克勤的这幅印可状,原文见于《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十四和《佛果克勤禅师心要》卷上,全文约900字,只有“赵州吃茶去”一句中有个“茶”字,此外没有一个“禅”字,更不用说“茶禅一味”了。可见,所谓“茶禅一味”四字真诀经海上漂流或被裁剪为两半最后被定为国宝的说法,不能不说是某些人根据一鳞半爪的信息而主观杜撰的动人故事。

三、一休授予珠光的圆悟法语

再说一休宗纯授予村田珠光的圆悟墨迹。在日本茶道界,通常把一休授予珠光的圆悟墨迹特称为“圜悟の墨跡”,以区别于上文所述之“流れ圜悟”。“圜悟の墨跡”是宋建炎二年(1128)二月,圆悟克勤写给虎丘绍隆的法语,为行文方便,我们暂且把称作“圆悟法语”。

现存的“圆悟法语”,纸本墨书,长61.2厘米,宽29.7厘米。现藏畠山纪念馆,被指定为“重要文化财”(图3)。原文收录于《佛果克勤禅师心要》卷上《示开圣隆长老》,全文347字,内容是回忆师徒之谊,赞赏紹隆才干,勉励禅途精进之类,与禅茶无涉。

(图注:圆悟法语(选自京都国立博物馆《日本人和茶》)

关于这幅“圆悟法语”,千利休的弟子山上宗二《山上宗二记》有所记载,文中说:“又有用禅宗之墨迹于茶汤者,是珠光得圆悟之墨迹于(一)休和尚,以是为一种(饰物)而乐。(12)”又云“圆悟墨迹一幅,……是昔珠光得赐于一休和尚之墨迹也。(13)”另《宗湛日记》也说:“所谓圆悟墨迹,乃珠光得之于一休而装裱者也。(14)”据此,日本茶道史家一般都认为,村田珠光曾从一休宗纯获得过圆悟克勤的墨迹这一历史事实是基本可信的。

被称为日本茶道开祖的村田珠光(1422-1503)11岁出家入奈良称名寺为僧,因怠慢寺役而被逐出寺院,过着四处流浪的生活。19岁时进入位于现京都府田边市酬恩庵成为一休宗纯的弟子。酬恩庵即现在的一休庵,是大德寺的“末寺”,属临济宗。珠光师从一休修禅,悟出“佛法就在茶汤里”的真谛,一休以圆悟墨迹作为印可状授予村田珠光。珠光将其挂在茶室。《山上宗二记·墨迹》认为此举为“挂墨迹之初也。”,说明开茶室挂禅僧墨迹之先河者为村田珠光。之后,随着日本茶人和禅宗寺院关系的日益密切,茶式挂禅僧墨迹的做法逐渐成为惯例,成为茶会的点睛之物。

挂于壁龛的字画在日本被称为“挂物”,而把茶室里挂的字画特称为“茶挂”。茶室里挂字画,并非单纯为了装饰点缀,更重要的是利用这些字画表现茶会主题,统合主客心境,被视为“一座建立”、“一期一会”的“本尊”,是茶会最要紧的物件。日本茶道圣典《南坊录》云:“无若挂物之第一道具者,乃客、亭主共茶汤三昧,一心得道之物也,以墨迹为第一。敬其文句之心,赏玩笔者之道人、祖师之德也。(15)”说明茶会以“挂物”为第一,“挂物”以“墨迹”为第一。而日本茶道界所称的“墨迹”,主要是指禅僧,尤其是临济宗禅僧的墨宝。从这个意义上说,圆悟墨迹在日本茶道史上是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的。

堀江知彦《茶挂之书》提出了作为“茶挂”的四个条件:一、能表现“侘び”“寂び”境界;二、能让人明显地感觉到季节感;三、具有禅意;四、传承路径明确(16)。从传承途径来说,这幅圆悟墨迹也是传承有序,曾辗转于名流大亨之间。珠光去世之后,珠光的养子村田宗珠继承了这幅墨迹,后经武野绍鸥、千利休、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等人之手,无一不是声名显赫之人,因此,这幅圆悟墨迹自古以来被视为日本茶道的顶级“茶挂”。

四、“茶禅一味”在日本的确立

我们有必要简述一下“茶禅一味”在日本的确立过程。日本在早在16世纪就有反映茶禅一味思想的资料,但“茶禅一味”作为一个语词的确立却是上个世纪的事。

临济宗禅僧大休宗休(1468-1549)语录《见桃录》引松源和尚诗句“茶兼禅味可”(17),被认为是“茶禅一味”的萌芽。堺市南宗寺开山大林宗套(1480-1568)在武野绍鸥的肖像上所题诗中亦有“料知茶味同禅味”的句子,表达了茶禅同味的认识。记录千利休孙子千宗旦(1578-1658)茶语的《禅茶录》曾被改为《宗旦遗书茶禅同一味》、《茶禅同一味》等书名流布坊间,茶禅一味的概念进一步明确。1905年,大日本茶道学会创始人田中仙樵出版了《茶禅一味》一书,被认为是“茶禅一味”始见于文字的首例,标志着“茶禅一味”概念的确立。

但是,“茶禅一味”并没有很快成为一个社会习用词语(日语称为“熟語”),笔者查阅手头的辞典发现,上个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期,在日本出版的相当于我国的《辞海》规模的大型国语辞典,例如小学馆的《新版·言林》(1963年)、岩波书店的《广辞苑》第二版补定版(1975年)、小学馆的《国语大词典》(1981年)中均未出现“茶禅一味”,而只有“茶禅一致”一词。说明那个时代在日本社会习用的是“茶禅一致”,而非“茶禅一味”。

1988年三省堂出版了松村明编《大辞林》,其中的词条仍为“茶禅一致”,但在词义解释之后列出了同义语“茶禅一味”。三省堂的《辞林21》(1993年)也是如此。可见,大约在1980年代中后期,“茶禅一味”一词才开始成为日本社会习用的四字格习语(日语称为“四字熟语”)。在此之前,也许主要在茶界或禅界使用。例如, 1956年日本出版的桑田忠亲编《茶道辞典》(东京堂出版)、1975年出版的井口海仙等主编的彩色版《原色茶道大辞典》(淡交社),均有“茶禅一味”词条,而没有“茶禅一致”。后来,作为茶界和禅界用语的“茶禅一味”,随着日本经济增长,习茶修禅人口不断增加而逐渐渗透到社会民众之间,最后定格成为一般民众熟知的四字格习语。

五、“茶禅一味”传入中国

“茶禅一味”作为四字格习语传入中国应该是在20世纪30年代末。1937年,日本大东出版社出版了医学博士诸冈存的《茶とその文化》一书,书中有一节专门讨论了茶和佛教,尤其是和禅宗的关系,并用“茶禅一味”和“茶佛一味”来说明茶和禅宗以及佛教的密切关系。1939年12月,诸冈存的《茶とその文化》的中文编译本由浙江省油茶棉丝管理处茶叶出版部作为《茶叶丛刊第一种》出版发行,题为《茶与文化》,编译者吕叔达。原书共有两处“茶禅一味”,中文编译版删除了一处。但不管怎么说,这也算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能知道的最早出现“茶禅一味”的中文资料吧。

大概是由于吕叔达编译的《茶与文化》是浙江省茶叶行业的出版物的缘故吧,该书并未在社会上产生多大的影响。“茶禅一味”第二次传入中国便是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后的事了。

众所周知,我国的茶文化热兴起于上个世纪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百废俱兴,经济热独占鳌头,文化热不甘落后,所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成了当时文化发展的抓手,时代潮流滚滚,泥沙俱下在所难免。就茶文化角度而言,1977年,台湾民俗学会理事长娄子匡等人提倡弘扬茶文化,在“茶道”和“茶艺”的用语选择上引起了争论。为了避免和日本茶道的混淆,人们选择了“茶艺”作为代表中国茶文化的概念,形成了中国茶艺、韩国茶礼和日本茶道等反映东亚三国不同茶文化特质的三个概念,为大陆的茶文化热增添了助力。与此同时,我国茶文化研究者和爱好者对邻国日本、韩国的茶文化的关注也与日俱增,各种译介邻国茶文化的专著和文章不断问世,“茶禅一味”亦随之见诸各种书刊,成为人们谈茶说禅时津津乐道的一个概念。

但浮躁的时代难免因浮躁而产生的各种问题。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当时我国茶文化研究者对日本的历史文化知之甚少,因此,在1980年代,有人会把“南浦绍明”当作南浦和绍明,认为是两个人;也有人把“堺”翻译成“边境”,不知道“堺”是日本的一个地名。关于中日茶文化交流历史的知识,当时也大多是通过日文资料获得的,但由于资料欠缺、读解能力、治学态度等诸多原因,造成了这样那样的知识性错误。圆悟克勤手书“茶禅一味”的臆说,以及混淆“圆悟印可状”和“圆悟法语”的错误应该是其中的典型例子。

正如我国经济经过迅猛发展其以后,现在已经步入了稳步发展的新常态那样,我国的茶文化研究也应该由快速发展而转为扎实、严谨的阶段,逐渐纠正茶文化领域的一些广为流传、以讹传讹的错误观念和错误知识,已是茶文化研究者的当务之急。愿和全国茶文化研究者共同努力。

【摘自2017年《吃茶去》杂志(总第67期);作者:曹建南(上海),系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日本社会文化研究专家)】

参考资料

(1)郭天成主编《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论文选集(1994-1997)》,上海国际茶文化节组织委员会,1984年,第78页。

(2)江静、吴玲编著《茶道》(《日本文化丛书》第一辑),杭州出版社,2003年,第48页。

(3)王旭峰《爱茶者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年,第13页。

(4)宣方《茶禅一味:传说、历史与现实》,沈立江主编《盛世兴茶——第十三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论文精编》,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37页。

(5)陈平原、凌云岚编《茶人茶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第65页。

(6)同注(5),第72页。

(7)陈香白《茶禅一味》,竺济发编《茶禅东传宁波缘——第五届世界禅茶交流大会文集》,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年,第18页。

(8)同注(2)

(9)靳飞《茶禅一味——日本的茶道文化》,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第91页。

(10)千宗左等监修《新修茶道全集》卷二《器物篇上》,春秋社,昭和30年,第43页。

(11)《千利休ー‘侘び’の創造者》(別冊太陽ー日本のこころ155),平凡社,2008年,第47页。

(12)林屋辰三郎等编注《日本的茶书(1)》(东洋文库201),平凡社,昭和46年,第141页。

(13)同注(12),第189页。

(14)熊仓功夫《茶の湯歴史ー千利休まで》(朝日选书404),朝日新闻社,1990年,第106页。

(15)中村直胜《茶道圣典·南坊录》,浪速社,昭和43年,第115页。

(16)堀江知彦《茶掛けの書》(东方选书13),东京书籍株式会社,昭和52年,第9页。

(17)松源和尚,有人认为是宋代禅僧松源崇岳(1132-1202),但查《松源崇岳禅师语录》无此句,待考。

茶艺培训乱象与茶艺师的装逼

九月伊始,2022年杭州亚运会宣传片会徽宣传片“西湖水,龙井茶”新鲜出炉,就遇到一阵“瓢泼秋雨”。宣传片中,美女茶艺师倒用茶夹拨茶的动作,被细心网友扒出,一时间引发“资深”茶人热议、批判。

且不论该片造成的社会舆论到底有多大,我们是不是需要反思:当下茶艺师培训是否真的有专业可谈?

喝茶,是简单的事,只要茶好喝,泡的好,无人在意。但从表演的角度来看,则是一个笑谈。

这些“资深”茶人,重视表演,远胜茶品本身的精神。

“艺”,解读,阐释,沟通,传达,挥发,以及用肢体语言赞美。“艺”的存在,使得无言之茶有了叙述,有了吟哦,有了雄辩;使得寂寞之茶有了鲜活,有了涌动,有了飞舞。一“艺”傍茶,茶则熠熠生辉,娓娓有韵。

可见,茶艺师存在的意义是“表演”,而非洗茶倒茶让人喝这么简单。

国家人社部早已明察茶艺师存在的尴尬境况,为规整茶艺培训乱象,防止乱收费,取缔了各种上岗证,曾于2016年取消茶艺师、评茶员等的考证和资质审定。

然政策实施不到一年,该惠民之策就被全国各地捍卫茶艺师证的热潮所击破。基于强烈保留茶艺师的呼声,考虑到更进一步弘扬传承民族茶文化需求,人社部于去年又恢复了培训考证,令茶业内某些操作者暗自窃喜。

究竟是“谁”保全了这些茶艺师的职称?

全国各地有成千上万的茶艺培训机构,披着弘扬茶文化的外衣,骨子里就是赚钱。

显然,林立国内的茶艺培训机构和所谓的“茶艺师”才是最终的受益者。

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说:

“我们自身的利益也是一种奇妙的工具,足以使我们眼花缭乱。”

如开设“国家高级茶艺师”精选课程的某大学堂,发文称:

“‘资深’茶爱好者变身‘评论家’,层出不穷。我们鼓励那些真正公正客观的茶评人。可是,一个重要条件是,茶评人专注评茶本身,专业客观。茶评人可品可藏,就是不能卖茶,更不能‘监制’、‘出品’。这样真正独立的茶评人,在当下茶界,却一个也没有。”

言辞义正,大有破乱象之势。堂而皇之的言辞背后,是他们微店内热闹的卖茶、卖茶具的生意。

其网站上介绍的诸名师,简介冗长,头衔众多。某老师所谓的高级茶艺师,就是三级,在茶艺师里是较低的级别。我朋友家卖茶看店的小姑娘入行一年就是高级了。还有一个什么级别也没有,其他头衔都是故弄玄虚,如此师资也敢开课教授,你说能教你什么呢?你又能学到什么呢?

而将自己的茶品捆绑销售的“老师”,利用茶学知识促销商品,学茶者能成为好的传播者与鉴赏者吗?

他们不是说茶界没一个批评者吗?龙爷我就是。

茶艺师类似的引导,背离了喝茶的个体差异性体验。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对学习者的八股教育和机械培训。

培训机构的水平该从何判断?有些茶艺培训机构打出的“资深授课茶艺老师”是高级茶艺师,初入门者乍一听真觉得很高级。查阅国家职业标准,茶艺师共分五个等级:初级茶艺师(五级)、中级茶艺师(四级)、高级茶艺师(三级)、茶艺技师(二级)、高级茶艺技师(一级)。

这些级别要怎么评定?部分严格的机构,要求从中级茶艺师开始考,有些可以直接考高级茶艺师。这样一来,这“高级茶艺师”就没有那么高级了,甚至只是一个入门级的。

一个获得国家认可的资格认证。无论合理与否,民众都会盲从,以为“存在即合理。”很多茶艺师因在抖音等各种网络平台及APP开茶艺(泡茶)直播,当起了网红,圈粉无数。

她们一般以诸如茶艺仙子、茶水仙儿等不沾风尘的昵称自诩,或着古装、或戴面纱,晒脸晒肉晒妖媚晒清纯晒泡茶之态无所不晒,其实质也是想从你的腰包里掏钱。

茶之道,在他们手里成为某种获取资本的套路和手段。妩媚也好,诱惑也罢,这些茶艺师的泡茶之术,不是为饮而泡,亦不像是为艺术而艺术,因此无法归为行为艺术,正如书法界“大书、特书”丑书一样,乱象横斜,不堪入目。

故有人调侃说:“天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茶服小姐姐……”意味深长。

以茶问道、求道,赋予茶以神性、隐秘和佛性。简而言之,喝茶是一种生活,茶道应该是自然至善的。

我们且看日本的茶艺。近茶室要净手,入茶室要躬身,茶室布置十分自然和谐,如果墙上挂有花主体的画,那么席上绝不会再有任何插花;如果茶壶是圆的,茶杯一定是方的。没有重复,就意味着没有多余,没有拖泥带水。所有的陈设,包括茶艺师的举动,都是减到极简,恰到妙处,目的使茶客全部身心不受外在影响和阻碍,深深沉浸在与茶的品味、体悟交流中。

《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编写专家、泊园系列品牌创始人张卫华先生说:

“随着人们对茶文化感知的深入,茶界内外对‘茶艺表演’异议不断,新标准已改为‘茶艺演示’。演示:通过一些方式和工具,将信息传达给他人,是一种信息传达的行为方式。利用实验或实物、工具把事物的过程显示出来的过程,让人认识或理解。”

他认为,当下茶艺师及茶艺师培训之乱象,主要存在于一些非品牌的小微培训机构,他们完全以利己为目的,对行业发展没有丝毫责任感。而已具备品牌的培训机构,基本上都能严于律己,以行业发展为己任,这对茶产业发展是有利的。所以,希望我能抓出真正的“茶艺李鬼”。

很多茶艺师,窃茶之名,张牙舞爪,搔首弄姿,以夸张、做作的手法和姿态展示着他们的泡茶技艺。他们身着古装,打扮成仙女、大神的模样,手蹈足舞,惺惺作态,装着一副不食人间烟火之貌,措辞朦胧,玄乎其玄,仿佛想引领我们进入他们执迷的古代世界。

古人生活的世界是何模样,是否有茶艺师这一形象,若有?是否真有这一套繁缛、做作的泡茶艺术。

把“茶艺师”那一套不入“主流”的表演搬在茶桌上去品赏,我们是否看得下去?听得下去?喝得下去?

即便看完脸不红心不跳,喝起来茶是否真的有“艺”的味道?听起来是否有“修辞立其诚”的诚?

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还说过:

“最可哀的事就是看到人人都只考虑手段而不顾目的。”

茶艺师既非一种纯粹的职业,也非茶道的必要环节,注定只能是一种另类的存在。

另类不是出类拔萃,而是与世道格格不入。这与他们的奇装异服、言行举止大有同工。他们所受的培训、文化教养为他们铺开了这条与社会殊途渐远的不归之路。

茶作为一门国粹,茶文化于国于民不可不重视,但茶艺师这一角色被妖魔化,它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传承、传播、弘扬,国际地位,以及“文化自信”的建立无足轻重。

那么,茶道中,茶艺师到底可有还是可无?

在茶桌上,少个做作的茶艺师在场,喝什么样的茶是什么样的味,爱茶之人皆懂茶艺,能泡好茶,能品好茶。

某友闲谈中称:

“一次茶会,茶艺师泡茶分享,大家默默喝完没有说话,茶艺师见状打破沉默,问大家有没有喝到鸭屎香,众人随即一脸懵,但可能是为了不显外行,还真有人连声应对,点头发出长长的‘嗯......’”

这也许只是朋友为调侃装逼茶艺师讲的一个笑话,但可以从中看出他对茶艺师的见地。

随后,他接着说:

“茶会过后,茶艺师拿出一本张德芬的《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要求在座各位接力朗读,然后说出茶给自己带来的影响。人群中一壮汉,声情并茂地读了一段,谈到影响直说茶是他的灵魂伴侣,这位茶艺师就是媒人,我,服,了!”

他笑了笑,接着说:

“培训卖茶,长袍大褂也行,装神弄鬼,借机开课卜卦,就真的不能忍了。据说这课是请了知名老道,教人认八字,探索八卦,还与时俱进,用八字APP测算每日运势。问这和茶学有关?玄师摸着胸前的金色大佛牌说了一句:茶禅一味。更为关键的是,还真有人信,学徒每期十几二十个。”

这一连桩,与传销何异?令人汗颜。

泡茶、喝茶本身确实是可严谨,也可随意的事,生活亦然。但如果不严谨,而是做作、别扭和装逼呢?

茶文化的概念太宽泛,而文化是不可学的,当你无限深入它时,它自然而然就会渗入你的精神世界。你若想知道茶史,那你就去查阅历史典籍,去各地实地考察,搜集各种历史资料;你若想知道如何做茶,那你就深入茶山,与民同乐,虚心向每一位茶农学习请教。这些,都是学习茶文化的过程。

常有朋友问,在哪里可以学到真正的茶文化?

我可能会推荐中国茶叶学会的周智修老师,是因为她致力茶艺,知行合一,尤其杰出。她二十多年如一日,耕耘在茶艺培训的讲台上,组织并参与编写30余套茶艺培训教材。她组织创办的两届全国茶艺大赛,吸引全国各地7000余名选手参赛。她组织起草的大赛技术规已成为各地茶艺大赛的评分标准,其最新出版的《习茶精要详解》是一本学习茶道与茶艺堪称典范的著作。

茶道的本质在于生活,自古以来,为茶人都在强调真实感受的传递。茶之美,原初就是朴素主义的,茶艺与茶文化的精神从来都是大道至简、返璞归真。只有待繁华落尽,才能体验落叶归根的深刻。

古人之训,不可不扬。茶人应气度从容,怀以古仁人之心去感化饮者。但这世间并非所有的事物都能接受春风化雨。

面对这样的世道,我的眼中容不下沙子,尽管要接受千磨万击,但我仍然不会放下茶界独立批评者的理想和担当,砥砺前行。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当你喝茶喝到兴致,与其听看茶艺师的所谓表演,不如独自起舞。

找到约182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