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感悟

找到约38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茶仙子 || 耿琬苏:静心感悟这一片树叶的故事

本期茶仙子风采秀:耿琬苏。2015年第二届最美茶仙子有奖评选赛。

第二届“最美茶仙子”选拔,第二波排序4号耿琬苏是一位邻家妹妹般的茶仙子,开赛以来、一直以超高的票数名列前茅。

耿琬苏说:寻茶之路清苦且艰辛!当手捧一杯茶汤入口时,感觉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有茶相伴的日子,就连忙碌也是一种幸福;奔波也是一种快乐;疲惫也是一种享受…在与茶同行的日子里,让我能真实地感受生活,真切地理解人生,学会用微笑去面对一切与我相遇的人或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祈愿能有更多的时间,让我静心去感悟这一片树叶的故事~~

她一头乌黑闪亮的秀发自然地披落,像黑色的锦缎一样光滑柔软。

笑靥如桃瓣,笑声似风铃。

大气的女人无需矫揉造作,就可以显露出与众不同的气质。

优雅的谈吐超凡脱俗,清丽的仪态胜过精心的装扮。

她笑起来的样子最为动人,两片薄薄的嘴唇在笑,亮亮的眼睛在笑,腮上两个陷得很深动的酒窝也在笑。

亚太君:全新栏目《茶仙子风采秀》,我们会有更多茶仙子独家海量私照放送,敬请期待!

原创: 亚太茶业微刊

仙岩雪峰茶

古木新茶仙岩南,茅斋道者雪峰禅。

清雨煮泉我自在,山高云青水自蓝。

——《仙岩雪峰茶》

(《吃茶去》杂志)品读清朝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知悉太姥主峰东狮山那时已经是大雪眷顾的地方——“柘洋东山(东狮山)在州西北百二十里,东望海外数百里,诸山皆在履舄之下,悬崖耸削,积雪不消,有泉一勺,大旱不竭。”

我初懂事的时候,每年正月来的时候,瑞雪或多或少会来上一阵子。初下的时候,仰头望天,鹅毛大雪在洁白的天际飞舞,一片一片轻轻地服帖在脸上,凉凉的,亲亲的,继而化成有体温的露珠沿着脸庞濡润着嘴唇。童年的时候,对“瑞雪兆丰年”的体味就是这么得来的。

然而雪大的时候,已经可以及腰了。我们往往是耐不住寂寞,可以央求高个子的大人背着我一脚深一脚浅的去隔壁找邻居小伙伴玩。艳阳高照的时候,消融的雪水沿着屋檐如小泉流一般垂悬而下。这时我便顺势站在屋檐下,伸出小舌头,让屋檐流下的清凉雪水,在上面溅出漂亮的水花。继而我们又沿着田埂去打捞初融的浮冰,把掰不动的冰块用石子砸碎了,挑选一些亮晶晶薄溜溜的冰疙瘩当冰棍解馋。东狮山的雪峰一般会待一个冬天,从山巅慢慢消融的雪泉从天仙瀑穿过蟠桃溪,灌溉着分布在山麓的东峰、上城、岭口、东源等几个境的土地后汇入龙溪,然而一路歌唱奔向大海。

我隔壁住着一位单身老人,每年用采茶、捡茶的微薄收入供给养子的学费。但几乎每天上午他都会沿着东峰百丈岩灵岩洞方向点一炷香。那袅袅升起的香烟,成了他寄托孩子中榜及第的虔诚愿望。他笃信近在咫尺的马仙姑会保佑自己的养子实现光宗耀祖的梦想。后来养子考上了福建师大外语系,在八十年代,他算是县里的状元,天之骄子。而后,养子又去了北大读研究生,成为国家的栋梁。

他的养子是我小时候的玩伴,而我们都曾去过百丈岩峭壁上的灵岩洞朝拜。已然被香火熏黑的宝洞之主姓马,仙称元君,宋景德年间来自浙江景宁。《读史方舆纪要》载:“(马仙)祈雨即应,稍顷之雷霆至。”柘洋古为农耕社会,百姓靠望天田吃饭度日。每逢干旱,有求必应。由此,马仙遂成柘荣古往今来平安与健康的“保护神”。仙居所在地的百丈岩,自然而然地被称作仙岩。

“仙岩”与“雪峰”被结合在一起,成为柘荣名茶的冠名,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事情。1991年,位于前山的柘荣县茶业局茶技站茶叶示场场研制成功这款新名茶。此茶外形毫峰挺秀,汤色浅绿、叶底嫩绿,香气馥郁持久,滋味鲜醉爽口。当年便在地区名优茶评比会上被评为闽东名茶,此后又获得福建优质茶和福建省名茶称号,并多年蝉联“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一等奖。

2014年正月,来自彭山的太极小师妹知道我是茶痴,顺手从张一元捎了一袋“仙岩雪峰”过来。可可的是,当晚柘荣的这山那山便飘起了鹅毛大雪。翌日,东狮山的东峰彻头彻尾成了雪峰,彻骨的清寒让东南西北风在这里凝结,连同仙岩上的老茶树,一起包裹在晶莹剔透的冰凌里。这玉洁冰清的巧缘情节最终在温暖的阳光下,化为滋润茶叶与心扉的水泉。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我在想,古人在雪里冬天的感悟与智慧,是不是也是缘了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呢?“仙岩雪峰”成为且品且思的茶,她一定打开了童年的那口泉眼,重播了儿时的故事。

(摘自2014年第3期《吃茶去》杂志;作者:周贻海)

学茶的八种境界,有几种是您经历的呢?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从采摘到初制,从加工到冲泡,每个步骤,我们都在探究,这一片树叶所蕴含的秘密。每一款茶品都有着其优点与不足,如何泡好一款茶,这是每一位爱茶的人的孜孜追求

了解茶品的特性,才能更好地展示茶品的内涵;了解不同地域的品茗习惯,才能推荐更合适的茶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刚开始只是喝茶,喝着喝着发现自己喜欢上茶,于是就想学茶

 




学茶,当真正面对茶,能有自己的感悟,能知道其中的道理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大多时候,人是容易被他人感染的,也会把别人的感悟误以为是自己的感悟,这也是学茶的认识还没有进入心里、没有形成自己认知的原因。学茶的过程,就是让自己的认知不断饱满的过程,也是让自己从世俗到不俗的过程。

 

每个人都可以喝茶,喝茶也可以不必懂茶,但若要真正的懂茶,那么就一定要学茶。对于爱茶的人,真正的喝茶,就是从学茶的那一刻开始,从愿意去倾听一杯茶的那一刻开始,不断的循序渐进,仿佛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再到看山是山的领悟。

 



学茶的境界一:开始形成主见


不管谁的说法都好,都能用心去想,去领悟,然后做出判断。不一定偏向哪一方,但至少有了自己的观点。

 

这个时候的观点都是脆弱的,当遇到更权威一些的茶人时,自己建立的观点就荡然无存了。所以,在这个时候应该从他们的思想中受到了启发,需要做的是听取别人的观点,然后慢慢形成自己的主见 



学茶的境界二:却又踏入迷茫


在学习的过程中,当你形成了自己的观点之后,就会开始形成自我评价体系,形成圈子,与你观点相同的、与你观点相左的。

 

这个时候受到的冲击是最大的,各种观点和说法都蜂拥而至,因为自己建立了一些认识,对各种观点的解释保持怀疑,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心里就开始迷茫,不知道上哪求知求证。只有自己踏上这条道路去寻找,而与你相伴的,只有你的茶,这也是真正的学茶之旅。




学茶的境界三:恰似包罗融合


从这个时候开始,你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学习的机会。买书,看书,结交茶友,向茶业的大师靠拢,每一个观点都会格外注意,从中剔取出赞同或反对的意见。

 

听到相同的观点,你会感到亲切;听到不同的观点,会寻找相同的地方。你当初的观点,已经在你心里种下了种子,长出了苗芽。你从相同意见中吸取养分,在不同意见里经历磨合和重新认知。认知的种子长出了树干和枝叶,开始寻找最肥沃的土壤,来坚实自己、迎接风雨。

 


学茶的境界四:学习弥补不足


经历风雨后,才能明白世界的现实,才能真正虚心下来求教。想要再进步,就不单单是要靠更多的见解,更多的知识了,需要你更加严谨的逻辑思维和世界观。

 

心态、气度变得谦虚了,对待别人提出的问题,心中懂,但不要总说自己都懂。因为你懂,你就关上了一扇别人原本想为你开启的大门。当遇到不同的思想时,会抛弃自己已懂的东西,从零学起,空杯状态,虚心地来了解它

 



学茶的境界五:尝试化繁为简


当所学越来越多时,钻研得越深,以往那些零碎的知识,片面的见解就减少了,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融汇一串。这个时候再遇到以往的困惑时,能举一反三。

 

有了中心思想,就会尝试化繁为简,用最简单的方法就可以表达了。道理看得越透,越是简而言之。反观初学之时,专业名词越多,却是万分懵懂。 

 


学茶的境界六:已经运用自如


学茶到了这个程度,已经不需要再高谈论阔了,知识体系已经能充分地把茶运用自如,心领神会。

 

所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件大事可以当成小事来说,一件小事可以包容着不说。这个时候,就会实实在在地去引导他人喝茶、学茶,对待乐意学习的人用乐意的态度,对待无心学习的人随喜随缘




学茶的境界七:山顶之上唯下山


学茶的旅程犹如登山,一览众山小是畅快的,顶峰之上再无路,当一切运用自如时,百尺竿头如何更进一步,何其之难。怎么办?

 

这趟旅程酸甜苦辣都尝过了,山顶还有什么留恋的,已然沾沾自喜时,看着初学者正是当初的自己,此时的自己,走得进去,还要能出得来,所以到了顶峰,大师也是要下山的。 



学茶的境界八:回归生活和茶


从学茶开始,生活如同茶与水,相互煎熬、融合,彼此成就,慢慢的,做起来,发现懂得一杯的道理,也更懂得自己。如此简单,学茶让我们对时间、情绪更能有序的把握,此时,发现自己从容了很多,超凡了很多,专注了很多……

古人云:琴棋书画诗酒茶、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是两句完全不同场景的描述,却都有茶,茶的魅力正是如此,可高可低,能入高堂,亦能入平凡,回归生活,才是学茶的最终回归。

找到约34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