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一片大叶子是什么茶

找到约633条结果 (用时 0.025 秒)

波士顿倾茶事件中被倾倒的中国“Bohea”茶,到底是什么茶?

近期个人独处的时间多起来,于是这段时间把之前从中国带来各种茶品了个遍。

首先是各种的绿茶,但更多的是翻腾出来后,不舍地丢弃掉,因为绿茶的保存时间是最短的,新鲜半年内喝掉,即使妥善保存,一年之后也就不能喝了。然后是福建的铁观音,这种茶是一定需要冷藏的,保存意识越强,损失代价越大,为何?因为一旦妥妥当当地放在冰箱,忙碌起来时根本不会去记起来有这些宝贝,于是2年后翻腾出来时,惊讶与懊恼后,只能问叶子有没有兴趣做个茶叶蛋。

易于保存的茶是普洱茶、红茶和岩茶,从门类上说岩茶属于乌龙茶,但是福建人更多认为铁观音是乌龙茶的代表,而岩茶,在福建茶客心中其实是单独存在的。

遍尝各种之后,最后还是喜欢沉浸与回味在来自家乡的岩茶与小种红茶这两种茶中,估计大家知道小种红茶的历史,目前全球销量最大红茶都源于福建的桐木关,所以我们说的福建红茶三功夫(坦洋功夫、政和工夫、白琳工夫)一小种(正山小种),这个正山小种的“正山”就是特指桐木关,闻名世界的斯里兰卡红茶也就是从桐木关插枝移植出去,从而遍布全球的。

而岩茶,我估计大部分人,是不清楚它的历史的。

(无意中看到的一张1845年英国用于茶叶宣传海报,其中印着“woo e shan”(武夷山)和“Bohea”(武夷岩茶),画面中就是当年的武夷山茶区)

2018年我们一家人去波士顿旅行时,专门去了纪念波士顿倾茶事件的茶党博物馆(Boston Tea Party Ships & Museum),因为本人属于茶虫,所以对博物馆内模拟的当初为了对抗英国而慷慨激昂的演讲不感兴趣,但是对博物馆中陈列出来的当年的茶叶大感兴趣。

在没看到实物之前,还真没关心过波士顿倾茶事件到底倒的是什么茶,当然知道是中国茶,但是到底是绿茶?红茶?普洱?还是白茶?完全没概念。但是当博物馆中用透明的试管展出当年的茶叶时,眼前一亮,怎么这么熟悉?这个颜色,这个叶片条索,我几乎可以脱口而出了,但是我还是细细往下直到看到博物馆中的详细说明,甚至是用了8副古画把武夷山茶制作过程和故事展示出来时,我才确定了1773年12月16日那天,美国独立战争的先驱们倾倒的英国商船上的茶叶,绝大部分就是武夷山的岩茶。

如此重要的事件,竟然直接关联到家乡的茶叶,所以更加引起我的兴趣。

(右二是“colonial bohea”,当年的Bohea茶样品)

(当年遗留下来的Bohea的箱子)

(我们从博物馆买回来的茶叶,以欧洲人习惯的散茶为主)

回洛杉矶后,断断续续地查询资料,从中文资料中并没有官方的文献确定倾茶事件的茶品种,但是追溯到英文资料后,发现了众多资料都写明了当时主要倾倒的是一种叫“Bohea”的茶,来自武夷山地区。但是中英文所有相关资料中都并没有确定是今天武夷山的哪一种茶,以至于很多文献对“Bohea”各种模糊解读后,说成是红茶的统称。

如果要确定这个“Bohea”,还真的要有既熟悉福建的茶品,又能够沉下心去详细查询英文老资料的“闲人”。

福建,本身就是中国茶叶的主产区,以现如今的福建茶去追溯范围就比较大了。今天的福建,闽南有铁观音为代表的乌龙茶,闽东有白茶,闽中福州的茉莉花茶也传统久远,而闽北的武夷山岩茶和红茶其实现如今知名度已经被铁观音等新的茶品种超越。但是如果时间回到1773年,那些福建的新兴茶品种还没出现时,福建茶甚至中国茶被欧洲贵族们追捧的就只有福建武夷山地区的岩茶和红茶。

因为当初欧洲市场上的刚需,除了茶质量上乘之外,很重要的是能够被远洋运输的,所以当初的清政府高层还对福建武夷山地区并不熟悉时,欧洲的商人们早就对武夷山以致福建地区研究得透透的。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的《中英南京条约》谈判,英国无比坚持地在4个通商口岸:广州、厦门、宁波、上海之后,一定要加上一个福州,让清政府摸不清头绪的是为什么福建已经有了一个厦门口岸后,一定要重复多一个福州,后来才明白英国人就是要武夷山的茶叶,从武夷山陆路运输到福州出海是最快捷的通路。

(博物馆挂着8幅关于武夷山茶区的古画,第一幅就写明了18世纪时武夷山地区是中国庞大茶业的中心地带。)

(第二幅图和注解讲述了当年欧洲盛传的武夷山的岩茶是训练有素的猴子爬到半山的悬崖上采摘精选茶叶的故事,实际上是当地茶农侵犯野生猴子在半山的领地时,猴子主动采下树枝进行报复。)

1751年-1760年的十年间,英国的东印度公司从中国采购了1678万公斤茶叶,其中武夷山的茶叶达到了1063.35万公斤,约占总体的63%。而那个“Bohea”,当时已经在欧洲市场以最贵的价格被称为西方的硬通货。当然这也是为什么在波士顿倾茶事件中被美国独立先驱们专门选择了“Bohea”这种茶叶倾倒,因为最贵,也对英国利益的伤害最大。当然从英国后续的反映看,立即通过了《不可容忍法案》对波士顿港以及北美殖民地进行打击,然后才有了十三个州联合起来召开了第一届大陆会议,然后是莱克星顿打响第一枪,然后是美国独立战争。

所以如果不了解这段历史,就无法理解奥马巴在2009年访华演讲时开篇就提到了:“美国与中国的纽带,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过去,追溯到美国独立的初期。美国独立的历史上,也有中国茶的一份功劳。”

好了,了解历史之后,需要“茶虫”出场揭晓这个“Bohea”到底是什么茶了。

我在翻看波士顿倾茶事件纪念馆(Boston Tea Party Ships & Museum)的官网时,看到这样一段话记录倾茶事件当天的茶叶:

“All the East India Company tea aboard the ships docked in Boston Harbor on the evening of December 16, 1773 was produced in China, not India. ……Benjamin Woods Labaree’s The Boston Tea Party says the three tea ships contained 240 chests of Bohea, 15 of Congou, 10 of Souchong (all black teas), 60 of Singlo, and 15 of Hyson (both green teas).”(来源https://www.bostonteapartyship.com/tea-blog/types-of-teas-destroyed)翻译:1773 年12月16日晚上停靠在波士頓港的船上的所有茶叶均产自中國,而非印度。……本杰明·伍茲·拉巴里的波士頓茶党說,三艘茶船载的240箱的武夷岩茶,15箱的工夫茶,10箱的小种(全紅茶),60 箱的Singlo,和15箱的熙春茶(包括绿茶)。

这个翻译需要展开解释,这三艘船上茶叶的比例,基本符合了那个时代英国从中国进口茶叶的茶品种比例,从后往前看茶品种:

15箱Hyson,这是目前还留下来的一种绿茶叫“熙春茶”;60箱Singlo,是当年的一种绿茶的散茶,今天已没有这种茶品种;10箱的Souchong,这是武夷山的小种红茶;15箱的 Congou,这是武夷山的功夫红茶;240箱的Bohea,这个最重分量的来自武夷山的茶叶,有人还是把它说成是武夷红茶,这是错误的,熟知武夷山茶叶的都知道,武夷山的红茶就只有三功夫(坦洋功夫、政和工夫、白琳工夫)一小种(正山小种),而武夷山所有品类的红茶都已经被分类在Souchong和Congou中了。

于是这个来自武夷山的“Bohea”,只可能是“武夷岩茶”。

提起岩茶,即使喝茶的朋友可能都不见得熟悉,但是提到岩茶中的一个茶叶品类“大红袍”也许就有些耳闻了,近年来因为推广的需求,武夷山的岩茶很多都以“大红袍”这个名称来进行营销。

“大红袍”其实仅仅是武夷山岩茶其中的一种茶品类,但是“大红袍”因为其独特性,就是本身的母树大红袍,其实就是有3个品种6株茶树构成,分别是奇丹、北斗、雀舌,因此即使是喝到大红袍的源头母树,也是三种岩茶拼配而成,加之“大红袍”早有名气易于宣传,导致了现如今但凡是拼配的岩茶都可以取名为“大红袍”。而本身“大红袍”的单品茶品种如“北斗”,反而不称之为“大红袍”,而直接称为“北斗”。

由于武夷山的植物多样化,所以武夷岩茶从历史上有记载的茶叶品种就有800多种,目前被茶客们所知的也有20多种,其中就有最知名的有:“肉桂”、“水仙”、并称四大名丛的“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半天腰”等。所以若从营销宣传的角度,把武夷山地区的所有岩茶,无论正岩(特指武夷山三坑两涧茶区)或者外岩的岩茶都统称为“大红袍”是非常合适的,但是真正喜欢单品武夷岩茶的茶客们一般会直接说出自己喝的茶的品种,而不会说自己喝的茶是“大红袍”,因为这些喜欢单品的茶客们心中清楚,“大红袍”只是一个武夷岩茶的统称,翻开任何一片茶叶都找不出这个“大红袍”茶叶品种。

中国好茶无数,

而我之所以独爱福建的茶,

更多的应该是爱那一份记忆吧。

近来最惬意的事情,就是夜深时,与叶子一起书房泡茶。中国带来的紫砂壶,配上美国淘来的英式骨茶杯,福建的岩茶,配上加州的开心果,记忆又回到了十年前,同样的深夜,与好友们茶室斗茶,畅谈十年后,我们身在何方?会在干嘛?

转载自【无限空间】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百强县市大冶竟然藏着茶,1000年前苏轼亲自代言并诗传至今

图丨中国·大冶

4000多年前,铜绿山上,当青绿斑驳的铜矿石投入到滚滚的冶炉中,大冶这座地处长江之滨的城市便与“矿”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文明古国的铜矿生产基地,开创了华夏青铜文化的先河。

三国时期,吴王孙权在此铸剑造戈;

宋代时期,岳飞在此开矿炼兵;

公元1031年,南唐取“大兴炉冶”之意,设立县名为“大冶”。

大冶从此诞生,文化从此延续和继承。

时至今日,大冶已发展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市),湖北省旅游强市、湖北省森林城市、全国百强县市,其综合实力领跑全省县市,是湖北县域经济的佼佼者。

图丨大冶市大箕铺镇

大冶市地处幕阜山脉北侧的边缘丘陵地带,地形分布为南山北丘东西湖,南高北低东西平。一般海拔高度为120—200米,最高点海拔839.9米。

主要山脉有大同山、天台山、龙角山、云台山、茗山、黄荆山等;长江流经市东北隅,市内主要河流有17条,湖泊有大冶湖、保安湖和三山湖。

人们常说:“好山好水出好茶。”

大冶的好茶因“矿”太过出名,在很长时间被埋没在“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的威名里。

图丨大冶被誉为“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

近年来,大冶市明确提出“重点发展茶叶等五大农业产业链”,大力培育“殷祖白茶”区域公共品牌。

去年,由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的“湖北省茶叶主产区”名单中,大冶市也名列其中。

在5月15日刚刚结束的“第27届中国武汉茶业博览交易会”上,大冶殷祖白茶荣获“特别金奖”和“优秀组织奖”。

图丨茶,是大冶五大农业产业链之一

若细细去探寻,就会发现——

大冶,过去矿里有茶,如今茶里有矿。

01

茶色、铜色

矿山与茶山的有机结合

大冶,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湖北省东南,依托长江,背靠武汉,北连黄石、鄂州,南毗九江,西邻咸宁,东达安庆。

地处中国第四大核心增长极——长江中游城市群“中三角”腹地,是武汉城市圈冶金建材走廊的重要支点,为湖北“冶金走廊”腹地。

图丨大冶铁矿的“亚洲天坑”夜景

在许多人眼中,它是华夏的青铜故里、近代民族工业的摇篮,在历史上洒下光辉的南方工业城市。

如今,大冶是全国六大铜矿和十大铁矿石生产基地之一,黄金、白银产量居全省之冠,硅灰石居世界第二。

如果说,每个地方都有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名片,那么,于大冶而言,答案无疑会是“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图丨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位于大冶市城西南,遗址面积5.6平方公里。该遗址的采冶始于商代,经西周、春秋、战国一直延续至西汉,时间长达千余年。

它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古矿遗址中,时代久远,生产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一处遗址。

国务院于1982年将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94年3月20日和2012年10月22日两次,将其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图丨采矿遗址分布图

矿山有“铜绿山”,那么大冶的茶山呢?

大冶,地处北纬30°,属于世界级的优质茶叶黄金生产带。全市大大小小的山有近300座,因着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湿润多雨,植被茂盛,符合茶树生长所需的环境。茶树能有效光合作用增强,新梢持嫩性好,内含物质丰富。

据考证,洪武十七年(1384)为填补人口不足,朱元璋发布移民令,掀起了一场规模宏大、由东向西、由南向北的移民大潮。当时湖北、湖南主要接受江西移民,史称“江西填湖广”。

当时迁入大冶的江西移民,主要来自与鄂、冶毗邻的赣西北和赣东北诸州县,而这些均是产茶区,比如:有“中国茶乡之誉”的婺源县,享誉全球的宁红茶产地修水县等。

江西移民迁入后,以农业为主、兼以林业。大量江西的茶农、茶师、茶商、茶民也把种茶、制茶技术带到大冶,让茶园遍及大冶的山与各乡镇、村。

到解放前,大冶以“茶”冠地名、村名有许多。其中,比较出名的就包括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西边的茗山和南面的龙角山,以及陈贵、灵乡、刘仁八、殷祖、金牛、保安等乡镇。

图丨大冶市殷祖镇五庄村

如果,有颜色能代表大冶,那一定是茶色和铜色。

由于大冶矿区、茶山兼备,过去的地方绅士出资修建了不少凉亭、茶亭,赐茶卖茶。据清代同治版《大冶县志》记载,大冶地区原有洞宾亭、望江楼、木樨亭等,都是古代矿工、商贾、文人休闲的亭楼,备有茶座。

大冶许多茶亭(包括施茶卖茶的凉亭、桥亭)附近的村庄又以亭命名。如;罗桥街办茶亭村,以驻地茶亭派生得名;保安镇茶山村,以茶子山派生得名;殷祖镇茶壶嘴村,以村旁山嘴曾有人施茶得名……

大冶茶亭茶村的分布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几乎全在丘陵地区和山区,平原湖边几乎没有。恰恰就是这广袤的山地,分布着茶山和200多处矿点矿区。由此,大冶的茶与文化,也打上了青铜文化的炉火烙印。

图丨清代大冶茶亭遗迹

可以说,大冶的茶与矿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绽开出了一朵青铜文化中的“茶”花。

02

刻在大冶DNA里的茶基因

茶园面积突破2万亩

大冶的茶史比想象得要悠久,比前面提到的“江西填湖广”更早。

1082年的北宋,苏东坡扁舟草履,一路漫游到大冶大茗山。在山上,东坡偶感风寒,便向和尚讨杯茶吃。和尚给了他一杯桃花茶。康复后,东坡便问和尚乞要一棵茶树移栽到自己所居的东坡。

这段经历也被苏东坡写在了长诗《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里。

苏轼一生与茶结缘,在他的诗作中,只提过三种茶:一是“龙凤团”;一是鲁直寄他的“双井茶”;再来便是这大冶“桃花茶”。

图丨大冶茗山乡

南唐李后主赐名“大冶”,赋以这座城镇“大兴炉冶”的重任。随着商业社会的发展,刻在中国人DNA里的茶基因被唤醒,又给这座原以矿冶闻名的城镇增加了“茶”的新属性。

两宋三百多年里,大冶、阳新在内的黄石地区逐渐成为全国重要的产茶区,茶叶还曾作为岁贡茶上贡。

图丨殷祖镇塘下村明霞白茶种植专业合作社

而到了当代,位于幕阜山脉北部山地的大冶太婆尖茶场出产的“云雾茶”,以“无虫害、无污染、清醇可口”的品质,在上世纪80年代初,曾被评为“湖北十大名茶”享誉省内外;采撷海拨300m以上龙角山之嫩芽,用手工作坊去其糟粕而成,可与太婆尖相媲美的“碧剑云雾茶”,则在1996年荣获湖北省首届“鄂茶杯”名优茶评比金奖。

还有产自灵乡镇大王山、色泽翠绿的南山翠珍珠;产自陈贵镇南山东麓,形若绿叶、色泽嫩润,冲泡时茶色清纯,金黄带绿的毫峰茶等等,都曾名噪一时,获得省内外消费者的认可。

图丨殷祖白茶

大冶除了身处湖北五大茶山——鄂南幕阜山脉茶区,且在北纬30°这一世界优质茶叶黄金生产带,具有茶叶种植的地理优势外,经研究发现,其土地具有丰富的酸性红黄沙质土资源,也让这里的茶在口感、汤色、茶多酚含量等多项指标上也表现不俗——茶多酚含量高达29%。

更因着大冶蕴含的丰富矿脉,为茶叶的生长提供了大量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如大冶产出的“殷祖白茶”,可以对标以健康矿物质茶而闻名于世的日本伊藤园大麦茶、俄罗斯洛神花茶。

“殷祖白茶”形似凤羽,叶片玉白,光亮油润,除了矿物质含量丰富,各种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氨基酸含量平均高达6.9%,是普通绿茶的3到4倍,不仅能提高人体免疫力,还可以降低血压、血脂和血糖,具有抗辐射、抗衰老等诸多功效。

一茶入口香飘絮,“殷祖白茶”既是品茗上上之选,更是养生调理的最佳选择。

图丨“殷祖白茶”是品茗上上之选

2022年,大冶市统一“殷祖白茶”区域公共品牌。截至目前,全市白茶种植面积达2.3万亩,年产优质“殷祖白茶”80余吨,产值2亿元以上。

“殷祖白茶”也以其汤色明亮、滋味鲜醇、香气持久、叶底完整、营养健康等优良品质艳压群芳,在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中国武汉茶业博览交易会等茶事活动中,多次连获金奖。

03

人间烟火

红白喜事里的茶情事故

图丨客来敬茶,是中国传统礼仪

中国自古以来饮茶之风盛行,茶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形成了色彩班澜、饶有风味的茶俗。

地处吴头楚尾的大冶,也有自已独特的敬茶、喝茶礼俗。

“茶水不碍路”,无论走到大冶哪一家,讨口茶喝是极平常的事。

特别是夏天,居家设一大瓦壶,烧壶茶,自家喝,别人喝,这家常茶;有讲究的,除放茶叶外,还放川芎,称川芎茶;放生姜、盐的,称姜盐茶;放菊花的,称菊花茶;放芝麻、姜、盐的,称芝麻姜盐茶……

路边赐茶,或凉亭或家门,方便行人。

图丨大冶有自已独特的敬茶、喝茶礼俗

旧时,男方去女方家要送“三茶六礼”,茶作为聘礼与“三媒六证”同等重要。又因种茶下籽,不可移植,“移植者不可生也”。故女子受聘,谓之“吃茶”,又聘以茶礼,取“从一”之义,即“从一而终,至死不渝”。

接亲、回门,做生、做满月,还煮茶蛋(或红蛋) ——用茶叶和一品红颜料煮蛋,好吃好看又吉利。

图丨“最美古建村”殷祖徐太湾

邻里、兄弟纠纷,当事人不能自行解决的,就请族中长老、地方名流或证人、知情者“喝茶论理”;红白喜事帮了工的,主人家要送“茶钱”,所谓茶钱是钱不多的意思,是人情礼节的表示。

至今,在部分地方的祭祀活动中,“祭礼”里仍设置有“茗献”,虔诚地将茶献于神座前。

图丨与茶相关的习俗,渗透在大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大冶也有采茶戏,采茶姑娘在茶园唱的采茶歌也十分悦耳动听。逢采茶季,殷祖镇的茶园晨露未晞,采茶女们穿着采茶服,背着小茶篓踏歌而来,满怀丰收的喜悦,构成茶园里的亮丽风景。

这里的人们不但喜欢喝饮品啜茶,而且衣物也喜欢用茶色的,什么茶色车,茶色家具、茶色衣裤比比皆是。

茶俗,是大冶民间风俗的一种,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沉淀,也是人们向往平和、安宁的心态折射。

图丨鸟瞰殷祖镇江畈村

有趣的是,当你翻开世界著名茶产区的介绍时,你会发现誉满全球的斯里兰卡红茶和大冶茶有着相同的特点——茶和矿的多维度结合。

比如斯里兰卡的萨伯勒格穆沃,既是红茶产区,也是砂矿产区。当地以此为特色,吸引了各地旅游者前来一探究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这或许能作为创意和灵感的来源,为大冶茶产业在不同领域的融合发展,带来新的启示和突破。

图丨茶香弥漫是大冶

铜都大地,千锤百炼,是大冶;

古建静谧,黛瓦茶亭,是大冶;

茶香弥漫,楚天香谷,是大冶;

劲酒浓烈,螃蟹肥美,也是大冶。

大冶这片土地上,正在用一片小叶子,书写以茶兴农、以茶促贸、以茶富民的产业新故事。

这里的风光,值得来看一看;这里的好茶,也值得品一品。

来源:请你喝杯湖北茶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一壶茶思杯中泻

(《吃茶去》杂志)了解茶和茶文化,不能仅仅出于一种民族自尊心,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将五四以来中国人抛弃的儒道禅等国粹、国学重新拾起,这样很容易成为文化沙文主义,应该视野开阔一点,或者毒辣一点,认清楚当下的社会生活现实和茶本身的现实。

一、社会生活现实

我们正处于一个不同于以往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的大审美经济时代,信息与知识已成为经济的核心驱动力,甚至有人对物质生产公然宣战,提出精神经济的概念。人们购买产品除看使用功能之外,还十分重视其审美功能。如果农业经济时代主要靠体力取胜,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被视为偶像,工业经济时代的大机械化生产已经将这种个人英雄主义击得溃败,培根提出的知识就是力量将科技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潮,人的物质力量、体力已经异化为火车、挖掘机和生产流水线上永不停息的机械运动。人的耐力、毅力、体力、持续工作能力比不上机器。但是目前,知识已经不再是万人追捧的皇冠,人的知识已经异化为计算机、电脑,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计算速度、储存容量远远比不上电脑。大审美经济时代的人还剩下什么,人们面对那些永不停息的固定的物质性活动和刻板的逻辑思维活动,痛定思痛之后,才开始觉悟,才开始回到人的核心竞争力上,不再去和机器比力量,和电脑比速度,回到精神和情感本身,于是精神和情感成为人之所以为人的唯一标识。

海德格尔说,诗人的唯一目的就是还乡。还到何处?何处是乡?其实是精神之乡,目前世界人口流动迅速,人类已经没有传统农耕时代一般意义上的故乡。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农经济社会已然不再,市场经济大潮将世界上的每一种存在都变成可交换的商品,人也是一种商品,商品需要流动才能实现价值,人类再也无法于同一个地方封闭起来,终老一生。海德格尔生活的时代面临着技术大爆炸,他将诗人的目的定义成还乡,其实是还精神之乡,灵魂之乡。尼采大呼“上帝死了”之后,诗人就承担起填补上帝空缺的重任,为人类寻找另一种寄托,另一种超越技术主义和欲望主义的精神归属。

服务业、休闲产业的崛起将精神消费、心理消费和情感消费提至前台。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的文化含量、注重自身的精神生活。这种优雅生活不是曾被建国初期人们所嘲讽的小资情调。小资情调建立在剥削劳苦大众血汗的基础上,大审美经济时代的到来,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意识形态越来越趋同化,阶级对立的鸿沟逐渐抹平。公共政治比庙堂政治更有影响力。精神体验和情感体验越来越成为人们的追求。我曾经问一个朋友,你觉得什么是安逸的生活,她说,安逸就是幸福快乐的感觉。我又问,什么是幸福快乐,你又怎么能保证你的感觉不出问题。她说,幸福快乐就是真心地笑,笑过之后,觉得充实有能量,而不是空虚无着落,这就是一种安逸的,幸福快乐的生活。

我们的精神始终没有着落,灵魂依然四处游荡。真正的幸福生活是当你舍弃一切世俗烦扰,独自面对灵魂时,还能问心无愧地说,我尊崇了我的自由意志,我很幸福。我始终固执地相信茶是一个可以寄放灵魂的场所。我们需要这样一种纯精神的物质来平衡社会上大行其道的纯物质的精神,不止一人将精神比作灯的火焰,我也曾相信人死如灯灭,只要灭掉肉体,精神也随之消亡。但是物质不灭定律早已宣称,精神也有永存不朽的品格,这是一个从信仰精神向消费精神转换的时代,实在不该再对其大加鞭挞。从杯中一片片起落浮动的茶叶身上,可以看到时代的转型,这是茶的荣幸。

二、茶本身的现实

茶作为一个文化元素,是自然人化的一种表征,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完美展现,茶已经超越了完全客观的植物性,成为一个庞然大物,没人能撂倒它,没人能完全忽视它。当我们坐下来沏上一壶茶和三五知己谈天交心的时候,当日本茶道师毕恭毕敬、谨小慎微地点上一碗茶的时候,当滇桂地区土著居民在高耸入云的大茶树下焚香祭拜的时候,我们注意到,茶已非一片叶子这么简单,它是一个承负文明的载体,一种表达情感的语言,一个抵达智慧的通道,一个最草根,也最精英的文化元素,甚至可以连贯整个人类文明史,从茶叶这条线索出发,能够深入历史的腠理,探寻民族的兴旺与衰朽,追溯文明的起源和流向。从南方嘉木到灵魂之饮,茶叶经历了无数次蜕变,终于从一片叶子跃升为一片人的叶子,当茶进入人的审美视野,茶也就开始承负某种专属于人的意义。陆羽写下“南方有嘉木”的时候,茶第一次与山野间屈从于自然规律的其他植物相区别,获得了道德意义。千利休将冰冷的武士刀刺入腹部的那一刻,茶开始与信仰称兄道弟。目前,茶成为休闲产业的助推器之一,成为一种优雅生活的象征,当精神也成为商品的时候,道德和信仰也就扯下陆羽和千利休时代的神秘面纱,和生活本身一同起舞。

对于茶人来说,茶就是生活,是存在,是一切可见与不可见。茶是一个与我们生活密切关联的,无限延展,并继续膨胀的文化符号。可以明确地说,不了解茶,不知茶为何物,我们可以生活,并且能够生活得很好,但是如果深入了解茶之后,我们则可以更加容易抵达生活的幸福之域,智慧的澄明之境。在日益注重生活质量,幸福指数的今天,茶也许是一条捷径。茶是精神化最成功的物质符号,是一条通向优雅生活的可资选择之路。

无论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中国,是中国人,要弘扬国粹,认祖归宗,还是因为我们生在21世纪,一个科技发达,物质财富空前膨胀,灵魂急需安顿的时代。我们都应该认识茶,了解茶,认识茶文化,了解茶文化。茶是什么?有人说它是一片叶子,叶落归根,腐烂成朽,有人说它一次修行,平凡的生活因茶而充满高蹈的意义,还有人将其当作神灵,视为祖先。茶究竟是什么?

三、茶成为茶本身

这种说法来源于一个朋友,我后来思忖良久,发现它已经完全超越质料之茶和精神之茶。我是在一场茶文化讲座之后向他抛去这个问题的。“你认为茶是什么?”

他当时有些迟疑,稍微酝酿一下说道,“茶就是茶本身”。

听了之后,我立马笑喷,好像他说了一句废话敷衍我。其实不是,仔细辨别就会发现,这句话非常有道理,并且有至理名言的潜质,茶应该成为茶本身。真正的至理名言通常是些无关痛痒的说辞,它们舍弃现实之中非此即彼的价值思维模式,进入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本体世界,本体可以诞生价值,价值却无法回到本体。一般意义上的名言都是某些二流知识分子站在本体世界对现实世界的一次划界,并很快受到追捧,比如《你不懂我,我不怪你》这篇享誉网络的文字,当年余秋雨大红大紫之时,其作者就是余秋雨,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名声大噪,于是网上又流传出几个署名莫言的版本。他们希望在灰暗的现实中画出一些线,让黑成为黑,让白坚守白,为大众也为自己指明道路,当然这种工作很重要,这样的文本语言确实具有蛊惑力和实践力,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之言是坚守概念本身,为事物本身划出界限,不是盲目去断言,将事物局限在某个范围之内。

《道德经》有言,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看来我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下士。几乎所有的作家对茶都十分热爱,觉得茶不应该是叶子这么简单。著名学者葛红兵的新书《上海地王》出版后,有一个篇访谈,他说到:

饮茶,是一种修炼。写官场、情场、钱场,我都用茶来做暗喻,有人习惯铁观音,救世度人的感觉,有人习惯大红袍,红袍加身的感觉,茶道里有真正的人生道理。我现在也到了这样的年龄,说话不愿意说满,读者能体会多少,是多少。所以,有的读者看了网上或者报上的连载版,就说,我看完了。我说,不对,小说是文字,是禅悟,真正的曼妙在这些被“情节”连载删掉的部分。越是写茶,我就越佩服庄子,他的行文方式,用树、鸟、水等为材料,构筑一个丰满的哲学世界,我写茶,写藏族少年等,都是这个意思。

意识繁盛的作家和文人是爱茶的物质性,精神领域工作的以臧否天下为己任的知识分子将茶当成一种语言。他们觉得茶应该是一种修炼,一种特殊的语言,能言人不能言,道人不能道。但是,茶毕竟不是神,也不是叶子,茶就是生活本身,存在本身,茶就是茶本身。李曙韵说,茶之谓道,无非生活。这里的生活并不是物质生活,也不是精神生活,而是一种超越精神与物质二元对立模式的一种更为本质的生活,就是存在本身。

茶具体是什么应该取决于当下的社会现实。你说茶是一种信仰,其实和当下的启蒙潮流相悖逆,你说茶只是一片叶子,也与目前社会上甚嚣尘上的国学热,茶文化热格格不入。总之,这是一个多元的时代,你既可以将茶当成一片叶子,也可以将其视为神灵,顶礼膜拜。自由、多元是时代的主题。无法为茶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只好用一种批判的姿态去姑且为其划定范围。茶是茶本身,这句话本身包含着批判思维,隐含着另外两句话,即茶不是神灵,茶也不只是叶子。茶就是生活本身。就像这么一句话一样,人不会上天堂,也不会下地狱,人只会在人间,因为人间本身已经包含地狱和天堂。

【摘自2015年第2期《吃茶去》杂志;作者:陈升毕(湖南长沙),系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茶学系】

找到约609条结果 (用时 0.01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