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配点心

找到约221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老广新意“茶点”品鉴会:大益好茶配好点 匠心独具

  原文标题:好茶配好点 匠心独具——老广新意“茶点”品鉴会

  一颗匠心 致敬经典

  这是舌尖的追求

  或是文化的传承

  粤式早茶,一场餐与茶的邂逅

  郁郁陈香的普洱,细致精巧的点心

  一口回甘 一口回味

  佳茗与美点相映增辉
  2020年7月8日,东莞大益茶销售有限公司携手东莞茶道院来到了侨乡江门,老广新意(凤山店)开展大益茶快消产品品鉴会。我们以茶为介,让我们相聚一起;我们以茶为导,让我们相识大益。我们借着一缕清茶余香,回到活动现场,感受着80余名老广新意管理人员对大益茶的热情。
  充满大益味的粤式茶楼

  老广新意作为江门首屈一指的粤式茶楼,发展至今门店已遍布江门区域。老广新意黄总说道“作为一名老广,我知道广东人对喝茶的挑剔,所以我十数年一直都是在用大益普洱茶,从以前在市场购入茶饼撬散供应到现在用普洱散茶8g小袋装,都是在用大益的普洱。正因为我们茶楼是用大益普洱茶,食客都知道这是好茶,所以你能看到很少食客来喝早茶是自备茶叶的,这就是我们的口碑,不仅有美点还有好茶。”
  餐布与茶席的融合

  若说粤式早茶的灵魂是一份小巧精致的点心,那么一杯好茶便是它的点睛之笔。如今,每天“叹”一杯大益普洱茶,也成为了老广新意食客与员工的一种共鸣了,浓浓大益味,或许早已不单单是指茶中滋味了。
  洋溢着大益情怀的管理团队

  在品鉴会开始之初,有一位管理人员说到“我每天都要喝一杯普洱茶,都要喝一杯大益的普洱茶”,可见在老广新意的团队中,大益普洱茶已不仅仅是茶楼供应的一种食材,而是成为了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是的,80年风雨岁月,铸造了80年的传奇辉煌,大益的魅力以一口浓浓的“大益味”悄然征服了无数茶人的味蕾。茶会期间,邀请了东莞茶道院三阶茶艺师郭胡兰老师讲述了大益品牌价值,80年的筚路蓝缕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了普洱茶行业的龙头企业。
  最后由东莞大益茶销售有限公司的推广人员为与会茶友们介绍大益快消每一款茶品特色卖点。茶会现场精彩纷呈,热情高涨,向老师请教普洱茶的冲泡技法、向老师请教普洱茶的保存方式,甚至两两作伴模拟情景向客户推介大益、介绍普洱茶。

  茶会在一场欢声笑语中结束,虽意犹未尽但所有人员却也尽兴而归。没有形式的限制,只有共同的爱好,或新颖或常规,或细致或简约,这就是大益茶事活动。下一场大益茶事活动又是以何种形式展现出来呢?我们期待下一次的相会。
  部分图片来源于老广新意公众号

  撰稿:梁瑞祥

  责编、摄影:周文龙

茶圈的一个怪物和三个糊涂

专业指的是理论,理论的学习与精进要靠天赋,我们往往讲“有没有这根筋”,指的就是学生的先天性部分。

技术指的是实践,实践这玩意儿拼的是磨练,“有没有下功夫”、“熟能生巧”对应的是技术、技能,著名的“九千小时”理论指的也是这个。

对于我们学茶之人同理,很多人以为一不怕苦二不怕累勤奋好学不断实践就一定能做出好茶,我只能说“你这是想用一条腿跟博尔特比跑”;相反也成立,有天赋也不是直通彼岸的绿卡。任何一个学科门类的学习都需要我们用脚印去涂鸦的过程,是谓“两只脚走路”。

专业领域里会生长出很多专家;技术领域里会生产出许多大师,这是一种社会普遍现象。在茶行业里,专家和大师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方家”。这种“怪物”他们不但已攻克了“专业逻辑自洽”还是一个“产业技术全能”;他们不但对市场有着超敏锐的洞悉力还是一个对策高手;他们的思维往往“逆市而动”,他们的行为只会引领消费而从不去讨好市场。这种“怪物”看茶如同走了一趟CT机,工艺、原料上所有的遮掩都会被一览无遗、一丝不挂;他们未必要亲自下车间、走茶山,但一定是从车间茶园里走出来的,就如同名馆大厨偶驻厨房,却对整条味觉生产链了然于胸。

我们讲“制茶是跟茶的一场谈判”,没有通茶的天赋就成了对牛弹琴。如同并非我们每天锲而不舍地练功就一定能打通任督二脉一样,学茶不但要得法,还要有身心的呼应。练歪了不但无益精进还容易走火入魔,金庸笔下的西毒就此写照。

我浪迹茶市三十余年,遇到的茶人很多,不乏勤奋刻苦者,一心想做好茶,但最终连“什么是好茶”未必明确,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茶性缺乏领悟”,“得不到茶的共鸣”,这类人往往到处拜师磕头,只要听说有学茶都表现出志士般的激情,然后学了一大堆碎片点心,头磕得烂烂的,脑子被填得满满的,还没放学已经跃跃欲试得不行,回家后撸起袖子就干,最终在工艺节点上“用A法还是B法”的纠结中再次错过好茶。这些人不是因为孤陋寡闻做不出好茶,而是因为博学。学茶是用茶理去寻找茶学线索继而打通茶学主脉,不是背下太多的知识碎片,被填上太多的知识点心,如此,反而会背上过多的知识包袱,反胃恶心、难以迈步。

某君,浙江茶人,爱茶如痴,性格谦和,为学红茶技艺,自费去武夷山学炭焙;去祁门学精制;去云南学晒红;去农民学院学理论,其它省内各种制茶班都能见到他,六大茶类培训班一个不拉,与其聊茶,焉然是专家谈吐大师风范,然看其制茶,至今未有满意者,别人还没喝,他已滔滔不绝“未能周全”的几十条原由,且皆为教课本级。“取一批山上的茶”让其出样,他最终能提供出多个干茶,曰“工艺对比样”,群内戏称“此君做茶,不是在对比就是在调整,喝他的茶,满口疑虑满肚子纠结”。

江湖上此类“茶糊涂”还有不少,越学越糊涂,我如下总结出三类,有不服者可在评论区提供其他款式,先行谢过!

更自信自己的听觉而不信任自己的味觉;最经不起“新”诱,听风就是雨,市面上只要听说有“新鲜”的工艺就去学;有“先进”的设备就去配;“听说的都是好茶,到手的都是毛病”;陌生人的句句是真理,眼面前的条条是问题。

热情高涨但专业上就是个外行,积极参与、专职抄书,以讹传讹、误人视听。想学又不能屈尊,想听又不甘被冷;有理论没实践,有实践不实用;有想法没办法,有主见没主意;专业自卑但又职业自尊,文化自卑但又职务自尊。

属于“三天全懂三年全不懂”那种,入门之前的新人基本都是这种姿势。这类茶糊涂甚是可爱!当初,自信心爆棚!敢想、敢说、敢干!目中无人只有茶!跟他说再多都是徒劳,一般是在一次“事件性教育”后会迅速降温,内心萌生退堂鼓想着改行其它,这时最需要业内人的鼓励打气,使使劲就能将其拽进门。

——本文来自公众号古三阳,感谢作者付出。

茶与茶点该如何搭配?



一壶茶、一些小点心,或会友,或雅坐,看将渐渐人满茶浓,即是一种享受。


喝茶不一定要有茶点,但有了它,便别样的生出了许多茶带不来的俏皮和世俗气,让人忍不住在椅子上赖着,懒洋洋的,连说话也变得热烈起来。


客来茶当酒。茶点就犹如酒桌间的菜肴,给茶带来别样的温情。


好茶无声招人饮,喝茶人是被茶香引来,又极其愿意再将之与人分享,这是爱茶人必会做的一件事情,独乐乐固然好,众乐乐更有难以言表的认同和幸福。


所以有了茶会,便有了茶点,其实从大同的角度看问题,茶配茶点还真有点餐酒搭配的意味,好的搭配除了能提升各自的滋味,更重要的是能收获两份的喜悦。


相信体验过成功搭配餐酒的人,都对那种食物与酒在口腔中的完美融合有着莫名的激动和充满成就感,茶点配茶是同样的道理,都有一种让人能沉醉其中的魔力。



绿茶的茶点


绿茶的种类很多,但味道大多都是清鲜淡雅并有或浓或淡的花香,如春雨过后花枝的气息,带着阳光山林下泥土的芬芳,这种灵动似在眼前却难以捕捉,只有沉浸其中才知其味。


所以在茶点的搭配上也应该遵循它的特质,不应该是味道太过浓郁的,反而一些同样属于清爽的味道会更贴切一点,否则茶点盖过茶味,既体会不出绿茶原有的雅致,也让两种不和谐的味道融合在一起,一场失败的味觉体验。

有些绿茶在泡开后会有很鲜的豆腥味道,例如龙井,所以搭配一些以豆子为原料的茶点很合适,像经过改良的传统小食豌豆黄豌豆绿芸豆卷都很合适,虽然是地道的北京点心,搭配起南方的茶来也能有火花。


其实曾经的宫廷点心与绿茶是十分相配的,尤其是改良后的味道更清雅,除了减少了糖分含量之外,食材本身的味道也得到体现,整体色彩清淡柔和了很多,颇有山水画的意境。现煎的酒酿饼,里面包着的是豆沙、芝麻或者玫瑰猪油,幸福得甜美冒泡,表皮用油煎得金黄酥脆流光溢彩,搭配绿茶后,甜味会变得更加柔和。

白茶、花茶或发酵程度轻的乌龙茶,因为它们的味道偏于清淡,都不合适浓重的点心,所以同绿茶的道理,我们可以用一些低糖或者咸味的点心来搭配。


普洱的茶点


喜欢普洱的人通常都喜欢那股特别的陈仓味,它的魅力在于越陈越香越有岁月的气息。

曾经喝到一款已有50年陈年的普洱,从沸水落下的那一刻起,屋子里就充满了一种带着类似土壤的浓郁香味,茶汤圆润紧实到像颗水球,而且极其耐泡,喝了几小杯,已经仿佛能感觉到普洱超级的消滞消脂功能。

如果要给普洱茶搭配茶点,就不用再像绿茶那样拘谨,大可以用一些甜香肥美的点心来伴其左右。先是因为喝了普洱容易有饥饿感出现,会出现晕茶,糖分高的点心能很好地让胃口得到安慰。


况且反过来,普洱比较厚重的味道也能很好地包容甜度高和偏油的点心,使得它们在入口后不那么甜腻,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个味觉提升。

如果用绿茶,则茶不能融合点心的味道,点心也会喧宾夺主。其实喝普洱茶如同功夫茶一样,慢慢泡、慢慢饮,对于甜味浓郁的点心来说,也应该是慢慢吃、慢慢品,所以无论从口味还是速度上来说,都是非常合适。

在众多的配茶食品中搜索一番,苏州的传统点心却是最合适的,别看苏州地处江南就想当然地认为当地的食品就该如白墙青瓦般素雅清淡,固然此地饮食也有清淡的一面,但多数时候不论是菜品还是点心,却是另一番风味的“浓油赤酱”。


例如豆沙馅的米糕,这样的点心与普洱堪称绝配,除了在食用的时候不会觉得太过甜腻之外,茶水也帮助解滞消化,哪怕再多吃几块都不怕。

搭配法则同样适合:老岩茶、沱茶、红茶。


看到这些,你们有没有马上想召集好友,喝茶一聚的冲动呢?

找到约219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