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潮汕茶种类

找到约57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重磅官宣! 2020华巨臣东莞茶博会将于元旦举办!

       前记: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不仅是世界三大健康饮品之一,也是蕴含中国古代儒释道文化的有机载体。藏茶,寄予的不仅是越陈越香的口味愉悦,更是融合着的财富增值的健康事业。

  盛世兴收藏。近十年的发展,东莞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优势,完善的藏茶交易链条以及精准的产业定位,“东莞茶仓”声名鹊起。随着越来越多的茶企对“东莞仓”存茶质量的认可,随着早期藏茶的陆续开仓,东莞逐渐成为“存茶量全国第一、老茶保有量全国第一、老茶交易量全国第一”的“藏茶之都”,同时也是国内重要茶叶贸易集散地。与此同时,东莞的藏茶种类也从普洱的一枝独秀,发展到六大茶类的百花齐放。据不完全统计东莞民间藏茶保守估计至少45万吨,茶馆7000多家,是茶企开拓市场的必争之地。

  为重塑东莞茶博会品牌,提升“藏茶之都”的美誉度,东莞市政府正式引进专业办展机构——华巨臣集团,将由政府牵头、行业协会助力、华巨臣市场化运营,齐心协力将东莞茶博会打造成政府重点培育项目,推动东莞成为全球中老期茶的仓储中心、定价中心、交易中心、权威发布!

  华巨臣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将在藏茶之都——东莞添上华巨臣茶博会的印记。2020年12月31日-2021年1月3日,2020中国(东莞)国际茶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东莞茶博会“)将在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东莞·厚街)隆重举办。展会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东莞市委员会担任指导单位,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深圳市华巨臣实业有限公司主办,由中国国际商会东莞商会、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东莞市茶文化促进会、东莞市茶叶行业协会、深圳市茶文化促进会、商业饮食服务业发展中心茶馆行业办公室(东莞)协办。

  今日下午,东莞茶博会展会推介会在东莞康帝国际酒店召开。东莞市商务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东莞市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东莞商会、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东莞市茶文化促进会 、东莞市茶叶行业协会 、广东现代会展管理有限公司、商业饮食服务业发展中心茶馆行业办公室东莞秘书处、东莞市万江茶叶行业协会 、双陈普洱、今大福、大少普洱等单位、企业出席了本次推介会。会上,“好茶仓杯”陈年普洱茶王争霸赛发布会同时举办。

  东莞市商务局二级调研员方绍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东莞市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东莞商会副会长张军民,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会长蔡金华,东莞市茶文化促进会会长梁海潜,东莞市茶叶行业协会会长卢树勋,双陈普洱董事长陈永堂,深圳市华巨臣实业集团总裁杨文标,深圳市好茶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叶木甦等领导、嘉宾上台致辞。

  东莞茶博会是华巨臣于粤港澳大湾区布局的又一重点展会,将积极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联动深圳茶博会及全国茶行业大数据库资源,充分发挥“中国藏茶之都”、“中国爱茶之都”的优势,因地制宜重塑提升东莞茶博会品牌,打通“莞仓茶”营销通道,推动“莞仓茶”走向全国乃至世界,营造“弘扬爱茶文化,倡导健康生活”的良好社会氛围。

  藏茶之都·世界共享

  本届东莞茶博会以“藏茶之都·世界共享”为主题,展会面积达25000㎡,设置国际标准展位1200个,展品囊括:普洱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绿茶、红茶、黄茶、紫砂、陶瓷、茶包装、茶器具、工艺品、茶服、茶家具、茶食品等茶生活的方方面面。

  除了有各大茶类知名品牌、茶叶原产地展团联袂登场外,组委会还将深度拓展东莞,覆盖粤港澳大湾区,依托华巨臣大联展布局辐射全国茶行业,进行高端买家重点邀约,同时积极建立及巩固与各地行业机构、商会的合作关系,组织买家团前往展会现场参观、采购、洽谈,构建一个从“藏茶之都”到销区无缝对接的渠道网络。

  文化盛宴,茗聚莞城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打造“藏茶之都”东莞形象、推广陈茶文化,华巨臣将结合东莞藏茶文化特色,围绕茶艺、老茶、茶仓储、茶馆等,精心策划一系列品牌活动,打造一场别开生面的茶文化盛宴,把文化血脉注入会展经济, 全民参与,擦亮东莞“藏茶之都”文化名片。

  (一)中国茶仓储发展论坛

  活动将借助东莞市“藏茶之都”的优势及仓储的质量标准,邀请全国仓储领域权威专家、学者及营销专家、品牌企业代表,立足中国茶仓储发展状况,解析科学仓储技术及标准体系,探讨茶仓储创新发展之路,打造“藏茶之都”及“藏茶交易市场“新名片。

  (二)“好茶仓杯”陈年普洱茶王争霸赛

  赛事以“行业专家评审+媒体品鉴+资深玩家品鉴+线上投票”的形式综合评定,以汤感/滋味/香型等审评因子专业甄选陈年普洱茶茶王。通过健全的标准体系、科学的品质检测、专业的赛事规则以及名人专家的背书,为赛事保驾护航,建立行业标杆,提升东莞仓美誉度与影响力。

  (三)“致非遗·敬茶王”工夫茶冲泡大赛

  工夫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千年的文化历史,堪称为中国茶道。本次大赛立足于大湾区核心区域,将邀请广州、东莞、深圳、中山、潮汕等城市工夫茶冲泡能手齐聚东莞,现场冲泡陈年普洱老茶茶王系列产品,以中国茶道艺术形式,茶品汤感的综合表现力,评选出大赛金泡手。

  (四)2020茗星茶馆全国评选大赛暨茗星茶馆交流会

  茶馆是茶经济产业链条中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是茶产业链条的延伸,更是弘扬中国茶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自信建立的重要基地。茗星茶馆全国评选大赛以“一赛一论坛一展”的形式,评选出东莞最佳茶馆,并邀请全国茶馆行业领袖、空间设计大师、文化美学专家及品牌营销嘉宾,共同探讨茶馆发展之路。

  (五)中国茶香文化论坛

  “瑶池佳气东莞香”,莞香古为贡品,千年传承,久负盛名。“点茶、焚香、挂画、插花”合称四雅,以茶静心,用香养德,怡心养性。论坛将立足于东莞沉香俱佳及藏茶之都的地域优势,特邀香界、茶界权威专家、学者,分享茶、香文化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共同探讨茶、香之道共赢模式,打造莞香、莞茶文化名片。

  (六)华茶盛宴·时光雅集

  岁月时光,华茶盛宴。老茶的魅力随着历史的沉淀,镌刻着时光的味蕾,汤柔水美,醇厚生香。雅集将邀请珠江三角中心及粤港澳大湾区老茶行业代表齐聚东莞,共享老茶,感受时光流转的魅力。

  (七)竹林喫茶·曲水流觞

  几方茶席,几许清幽。竹林方外,创意的文化空间,雅致的美学艺术,竹林喫茶·曲水流觞将为您带来高端的莞藏老茶品鉴会、唐宋汉服雅集及花道、香道、古琴等多场专业茶事活动,以东方生活美学的理念,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相信品牌的力量,华巨臣在出发

  华巨臣集团是一家以会展、产业园区、产业互联网、茶业金融、文化传媒等业务为一体的综合性集团公司,深耕茶产业17年,每年在国内外20多个城市举办近30场茶博会,是农业农村部认证唯一4A级专业茶展,获得UFI国际展会认证,是中国农业农村部主办的“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指定承办单位。

  深耕茶行业十数载,华巨臣茶博会已实现展会规模、品质、市场占有率、贸易效果、国际化程度同步全国第一,搭建了国内最全面的专业茶产业大数据库,汇聚全国458万茶叶消费者,430余家茶行业协会和机构、10万+高端跨界买家,每年茶叶交易近10万吨,交易额超过450亿,是专业茶业代理、经销、加盟、投资、礼品茶定制一站式交易平台。华巨臣集团以会展经济助推产业发展,获得了合作企业的高度认可,在展览界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美誉,是中国茶博会的先行者和领军者。

  2020华巨臣东莞茶博会即将震撼登场,12月31日-1月3日,与您相约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厚街),品茗赏器,共襄盛会!

春节与茶不得不说的故事

茶是中国人的传统国饮,在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敬茶,成了我们这个礼仪之邦、文明古国的传统礼节。而且,随着饮茶习俗的历史演变,日常的茶风茶礼渐渐变得越来越具有艺术性,对于茶,人们就有了许多约定俗成的讲究。春节是中华民族一节一度最重视的节日。春节的基本含义是一年之始万象更新。茶是中国最普及的饮料,被列为开门七件事之一。

北京

北京人爱喝茶,普通的日子与春节所喝的茶并无太大区别。属于北京的茶主要是茉莉花茶,就是用绿茶茶坯经过茉莉花窨制而成的茶,在早也叫香片。张爱玲有篇著名的中篇小说叫《茉莉香片》,说的就是这种茶。茉莉香片的也分三六九等,如 “蒙山云雾”、“双窨梅蕊”、“铁叶大方”等等,近年来比较时兴的还有“茉莉大白毫”、“茉莉毛峰”,品相和价格相处悬殊。

但老北京对喝茶的茶具颇为讲究,有一定規格。普通人家沏茶多用茶壺,一个黄铜茶盘子,擦得亮亮的,上摆一把細瓷茶壺,配六个同色花样小茶杯。茶叶罐、盖碗,需是成套的,盖碗是给贵客或家中老人用的。

老北京人喝茶也有规矩,一般富裕讲究的家庭,喜欢单用茶杯,就是那带盖儿的瓷茶杯。泡茶时主人、客人每人一杯,茶叶直接放入杯中,茶叶不宜放得太多,茶水不能太满。如果讲老礼儿,沏茶续水,永远不能让杯子里的水太满。通常的规矩是七分茶八分酒。也就是说沏茶时,水只能倒七成,倒十成就溢出来了。还有一种规矩就是“闷”茶。把瓷杯里的茶叶用少许热水闷泡好,待客人来时用开水冲开,茶香及浓。老北京人喜欢用盖碗喝茶,这里的讲儿很多。用盖碗上茶,首先茶水只能倒七分。用盖碗喝茶时,要一只手捧着托碟和碗,另一只手把盖轻轻掀开一道缝儿,然后举到嘴前小啜。千万不能把碗盖拿起来,像用杯子喝水那样。如果把碗盖拿在手上,一仰脖把碗里的茶喝干,那是对主人的不敬。主人也不能随意掀开碗盖续水。这里有规矩,只要客人把碗盖拿起来,靠在盖碗的托碟上。这个动作就等于告诉主人碗里该续水了。如果客人一直没有把碗盖拿起了,可以拿起茶壶问客人是否可以续水,不能主动把客人的碗盖掀起了续水。客人接受主人续水,要稍欠起身表示谢意,别人给您倒茶,懂礼儿的人就会用食指和中指在桌子上轻轻敲击三下,以示谢意,这叫“金鸡三点头”。如果用茶壶沏茶续水,必须侧一下身,把壶拿起来,一只手拿壶,另一只手扶着壶盖慢慢地续。续水后把茶壶放到桌子上,切忌壶嘴不要对着客人,壶嘴对客人那是骂人那。

福建

福建是茶之王国,福建人对茶自然情有独钟。闽南民间有“宁可百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的俗语;闽北山民也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俗语。在许多地方,人们均有早晚饮茶的习惯,对茶的依恋几乎到了迷醉的地步。大抵上,闽南人嗜乌龙茶,福州人好花茶,闽北人喝乌龙茶和绿茶,闽东人则饮绿茶。因此,八闽形成富于地方特色的茶文化。福建人饮茶,从茶具、水质、用茶种类到斟饮的各个程序均备极考究。唐、宋时兴的“斗茶”遗风在各地仍历历可寻。其中以闽南人的“茶道”和客家人的“擂茶”最见功夫。

闽南人饮茶讲究“水、火、茶具”三要素。茶具中的壶、杯、盘,或方或圆或扁,多式多款,上镂山水人物及花鸟,玲珑精致。闽南人认为,茶具越用越珍贵,长年泡茶之壶,壶内“结牙”(即茶垢),老辈人说“结牙茶壶”即使不放茶叶也能泡出茶香;还有谁家“结牙”多,谁家最有礼的说法。客人来临,主人必拿出“茶米”,泡出一小壶浓茶,口称“泡tay,泡tay。”(tay即茶)热情地邀请你喝上几杯,然后再拉家常,俗称“喝上两杯再说”。客来无茶等于失礼。闽南人心目中甚至茶重于酒。

在闽北及闽西北山区还有一种古朴奇特、热闹有趣的“茶道”——擂茶,它足以和功夫独到的闽南“茶道”分庭抗礼。喝擂茶,盛行于将乐、邵武、泰宁、建宁、光泽、宁化、顺昌、明溪、武平等地,其中以将乐擂茶最具代表性。

擂茶,俗称“客茶”,因为它是客家人的饮茶习俗。原名叫“三生汤”(主料为茶叶、生米、生姜)。在各地还有种种别称,宁化称“米茶”,将乐称“揉揉茶”,泰宁人称“泡茶”(遇婚喜时请喝的擂茶称“喜茶”)。这些地区民众自古视擂茶为家珍,凡走亲串戚,朋友聚首,平日生活里事无大小都要喝擂茶,沿袭经年,成了当地最普遍、最隆重的待客礼节。

福建很多人天天都在喝茶。春节的福建,应是喝各类茶最多的地方了。

杭州/上海

元宝茶最初流行于南宋临安今杭州。当时是大户人家在春节时接人待客必备的茶。它所表达的意思是祝福客人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财运亨通.杭白菊象征吉利,金橘象征富贵,橄榄象征金元宝。橄榄,金橘,菊花在碗中起伏象征对客人的欢迎,好客和祝福。

因寓意美好吉祥,元宝茶成为江南各地春节敬客普遍选择。选用泡元宝茶用盖碗泡皆多,选料时,杭白菊要成朵,不杂,不散,不艳,不碎,朵朵菊花白叶生辉,生机勃勃。金橘贵在鲜黄,结实透亮。橄榄特显黄皮,结实,透亮,果皮细腻。

沏泡完整的元宝茶又称元宝汤。茶汤金黄,汤色明亮,碗底无碎物清澈明亮,汤面无碎物,汤内没有杂碎菊花花瓣。朵朵白菊展开饱满,菊花聚散有致.显露碗中“花中有元宝,汤面有菊花”。

台湾

台湾民众喜好茶,不分男女老少,四季皆饮茶,基本上和大陆南方的茶俗一样,早期台湾人喝茶方式近似工夫茶,转圈逐杯斟茶叫“关公巡城”,待壶中茶水几乎尽出时,逐杯点滴则谓之“韩信点兵”,这种在台湾传统称为“老人茶”的饮茶方式,显然是祖上从大陆家乡渡海流传而來。

台湾全岛几乎都产茶,北部有坪林和文山茶区、中部有梨山与冻顶茶、南部则以阿里山茶最为出名;茶叶种类以各式各样乌龙 ( 包种茶、铁观音、高山茶和东方美人茶) 和红茶较出名,其中“东方美人”茶,更是风靡海內外。针对不同种类的茶,台湾人的饮茶方式相当讲究,而“包容”就是台湾茶文化最主要的精神。

多彩多姿的正月,在台湾也叫做“端月”,近年,台湾人除了在日常中飲茶,也邀集好友们在此时举办“新春围炉茶会”,在茶桌下置一火盆,盆內生起龙眼炭,四周置钱多枚围成一圈,茶人围炉团聚品茗,由司茶人熟练地用滚水温烫茶具,经赏茶、置茶入壶后,再把已经放有茶叶的茶壶、茶杯以滚水浇烫一遍;第二道滚水冲茶后,倒入匀杯中,並分汤到品杯饮用,如此在新春正月的喜气中边品边饮,豈止喝茶解渴,更见品茶的兴味。

这种属于茶人间团聚的新春茶会,也越來越多茶人喜欢“静心细品”,主张在茶会进行中禁默不言语,静心品茶,细细体会主人独具的用心,也在新将到来的一年,带回无限的祝福。

广东/新加坡

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敬槟榔,今用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工夫”一词,在潮汕话中是作事方法讲究的意思,这里指烹茶品茶方法的讲究,潮汕工夫茶有一套讲究茶具、茶叶、用水、冲法、品味的茶经。“工夫”也作“功夫”,一般有四解:工程和劳力;素养;造诣,成就的程度;空闲时间。“工夫”与烹茶方法联袂,称“工夫茶”或“功夫茶”。故所谓的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即使用乔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着品功夫茶这个风俗。可以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来源:安溪铁观音茶文化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一年喝掉25万吨茶叶的广东人,到底多爱茶

对于广东人来说,喝茶爽,一直喝茶一直爽。收租回家来一杯,工作摸鱼来一杯,不瞒你说,这才是鹅想要的生活嘛!

所以广东人到底有多爱喝茶呢?

茶在广州

有事没事tea一tea??,是广东人的生活常态。

对于「全员爱茶」的广东人来说,「饮茶」是刻在DNA里的记忆。早茶、午茶、下午茶、夜茶......更有被尊称为「中国茶道」的潮汕工夫茶,「有茶饮」俨然是广东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于是广东朋友把它当成「仪式感」,用来开启元气满满的周一、周二、周三.......一年365天。

「喂!三点几了喂」

「做X啊做,饮茶先啦,三点几啦,饮茶先啦喂」

「做咁多都冇用,老细唔锡你嘅叻」

前阵子,这位马来西亚的「网红饮茶哥」,手拎一袋茶、外加一句暴躁又硬核的粤语火遍了全网(不得不说,这大概是歪果仁深谙广州茶文化的典型案例吧),唤起了每个爱喝茶的广东打工人深深的共鸣感,于是立刻拿起手机打开聊天框,发给朋友一句:「饮杯茶先」。

喝茶,可以是为了摸鱼,也可以是为了庆祝下班。到了7点,依然是那句饮茶,又带出不一样的氛围感。

茶,广东人的加油站/图源自网络

「饮茶」对于广东人来说,就像一日三餐那样不可或缺。周末喝茶、过年喝茶都不算什么,想问问你见过马拉松跑到一半停下来喝茶的情况吗......

重点是发货地址/图源自网络

这个茶具的使用说明大概是潮汕爱茶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了。

医院真的很严格图片/@喵学长方此泉

别人住院,家属都是带着营养品、带着鲜花去探望;到了潮汕,探视者带着茶具,来一泡现沏的工夫茶,这种关怀才是原汁原味的「广东味道」。

生活的仪式感/@追风少年刘全有

要不怎么说网友们见多识广呢,这种忙里偷闲的办法鹅是想破鹅头都想不出的......

广东人所说的「饮茶」,传统意义上是去茶楼点个「一盅两件」(一盅即一壶茶,两件即两笼点心),不仅喝茶,还要吃点心,这是广东人独特的生活、交际方式。茶楼自然也是每一个饮茶爱好者的常驻地。

到底有多爱呢?其他地方凌晨五六点起床的老年人可能是为了锻炼身体,而广州这个时间起床的老年人可能是想排队等茶楼开门拿位。

两件只是陪衬,一盅才是C位。就算点心都吃光光,广东人也会不断给茶壶添水加茶叶,边喝茶边吹水坐足一整天。

据统计,广东省年消费茶叶量接近25万吨,相当于喝掉了云南整个省生产的茶叶......广东人也太能喝了!

希望阿婆早日康复/@南方日报

最近广州荔湾阿婆,确诊前的行动轨迹也是在各个茶楼之间。网友:这很广东!(

为什么广东人这么爱喝茶

So,为什么广东人这么爱喝茶呢?

茶叶在滚水中起舞/《茶界中国》

中国人本身就爱喝茶,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而中国老百姓也流传着一句话: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不仅说明了茶的历史悠久,更加证明它在日常生活中强大的「存在感」。

广东人爱喝茶,而且不止今天爱喝茶。早在西汉时代前,「饮茶」就第一次出现在广东人的生活里,不过那时候,茶叶并不是人人都能消遣的产物。

巡视的官吏/@懂茶帝

唐代以前,只有贵族、官吏和僧尼才可以成为「饮茶者」,而当时的茶们也都是有备而来:疗疾、驱眠或者解渴。

明代末年就出现了广州茶楼、潮州工夫茶和客家擂茶,再到清康熙年间,广州成为中国茶叶出口唯一口岸。全国各省茶叶汇集于此,广州的茶市变得十分兴旺,茶叶的种类也随之增加,「爱喝茶」、「有茶喝」彼此正向循环,饮茶多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广东的标签。

到了今天,饮茶又被广东人称为叹茶,而「叹」在粤语中是享受的意思。

喝茶本身并没有什么奇妙,它的美好之处就在于享受「茶」的那段时光,不管是「偷闲」还是「真闲」,都没有人能够拒绝惬意带来的幸福感,对于忙碌的大多数来说,有个能放松片刻、和好友聊聊日常的机会,是成年人生活中不可多得的小确幸了。

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渴望躺平、前赴后继地从复古游戏《摩尔庄园》里寻找儿时记忆和网红饮茶哥对于打工人抛出「摸鱼呼唤」之后立刻引起了共鸣的原因,毕竟,饮茶不是重点,让自己快乐才是。

茶or奶茶,都是真爱

爱喝茶,是广东人不限年龄的几件事之一。现代的茶饮可以融入传统的基因,年长的受众也可以品味时代的缩影。

以前饮茶:一盅两件

现在饮茶:奶茶、水果茶、柠檬茶……

喜茶起点/喜茶官网

逛茶楼对于今天的广东年轻人也算是比较oldschool的消遣方式,新一代的「饮茶」,更偏向于概括那些奶茶外卖与拼单时刻,不仅是为了喝,它也成为了年轻人拉近距离的社交工具。而广东人喝茶的花样,似乎也因为当初那个江门年轻人「将茶和芝士奶盖结合」的灵感而变得更加丰富。

基于多种多样的底茶种类,再加上茶饮品牌通过对新一代消费者消费心理的洞察而衍生出的全新茶饮配方:油柑系列、芝芝四季春、葡萄冻冻……越来越多的街道上,开启了一家家为茶而生的「网红店」、「概念店」。它们把茶变得更加迷人,也走向了中国的更多地方。

而被年轻人高呼「yyds」的这些茶饮,同样也受到中老年人的青睐。今年3月出炉的奶茶消费报告显示,中老年人线上点奶茶指数上涨了25%。

一杯好茶,延续了从古至今的快乐。广东人爱喝茶这件事,也从来都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褪色。

撰文|高雅馨

来源:应物农场Yingwubai Farm,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55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