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道闻香杯

找到约104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了解茶道基本知识,做个文艺人!

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领略传统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


程序


洗茶:将沸水倒入壶中,又迅速倒出。
冲泡:沸水再次入壶,倒水过程中壶嘴“点头”三次,即“凤凰三点头”,向客人示敬,水要高出壶口,用壶盖拂去茶末儿。
封壶:盖上壶盖,用沸水遍浇壶身。

分杯: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在茶托上。将壶中茶汤倒入公道杯,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分壶:将茶汤分别倒入闻香杯,茶斟七分满。
奉茶:以茶奉客。
闻香:客人将茶汤倒入品茶杯,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
品茗: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轻啜慢饮。


凤凰三点头


分类


煎茶道


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最早记述于唐代,有“吃茶”之说。流行于宋代。

法门寺出土的金质茶具,展现了唐代人“吃茶”的情形。茶叶经烘干后碾成粉末,和水一起煮,在煮茶时有时会加入盐等调料,喝茶时与茶叶一起喝下,所以又叫“吃茶”。

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斗茶道


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其最终目的是品尝,特别是要吸掉茶面上的汤花,最后斗茶者还要品茶汤,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算斗茶的最后胜利。




工夫茶道


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后来在安徽祁门地区也有盛行。工夫茶讲究品饮工夫。饮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两种,特别是待客,更为讲究。



器具


置茶器

① 茶则:由茶罐中取茶置入茶壶的用具。

② 茶匙:将茶叶由茶则拨入茶壶的器具。

③ 茶漏(斗):放于壶口上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散落壶外。

④ 茶荷:属多功能器具,除兼有前三者作用外,还可视茶形、断多寡、闻干香。

⑤ 茶擂:用于将茶荷中的长条形茶叶压断,方便投入壶中。

⑥ 茶仓:分装茶叶的小茶罐。


理茶器

① 茶夹:将茶渣从壶中、杯中夹出;洗杯时可夹杯防手被烫。

② 茶匙:用以置茶、挖茶渣。

③ 茶针:用于通壶内网。

④ 茶桨(簪):撇去茶沫的用具;尖端用于通壶嘴。

⑤茶刀:取、倒茶叶。


分茶器

① 茶海(茶盅、母杯、公道杯):茶壶中的茶汤泡好后可倒入茶海,然后依人数多寡平均分配;而人数少时则倒出茶水可避免因浸泡太久而产生苦涩味。茶海上放滤网可滤去倒茶时随之流出的茶渣。


品茗器

① 茶杯(品茗杯):用于品啜茶汤。

② 闻香杯:借以保留茶香用来嗅闻鉴别。

③ 杯托:承放茶杯的小托盘,可避免茶汤烫手,也起美观作用。


涤洁器

① 茶盘:用以盛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盘子。

② 茶船(茶池、茶洗、壶承):盛放茶壶的器具,也用于盛接溢水及淋壶茶汤,是养壶的必须器具。

③ 渣方:用以盛装茶渣。

④ 水方(茶盂、水盂):用于盛接弃置茶水。

⑤ 涤方:用于放置用过后待洗的杯、盘。

⑥ 茶巾:主要用于干壶,可将茶壶、茶海底部残留的杂水擦干;其次用于抹净桌面水滴。

⑦ 容则:摆放茶则、茶匙、茶夹等器具的容器。


配件

① 煮水器:种类繁多主要有炭炉(潮汕炉)+玉书碨、酒精炉+玻璃水壶、电热水壶、电磁炉等。选用要点为茶具配套和谐、煮水无异味。

② 壶垫:纺织品。用于隔开壶与茶船,避免因碰撞而发出响声影响气氛。

③ 盖置:用来放置茶壶盖、水壶盖的小盘(一般以茶托代替)。

④ 奉茶盘:奉茶用的托盘。

⑤ 茶拂:置茶后用于拂去茶荷中的残存茶末。

⑥ 温度计:用来学习判断水温。

⑦ 茶巾盘:用以放置茶巾、茶拂、温度计等。

⑧ 香炉:喝茶焚香可增茶趣。



理论


天人合一

中国茶道吸收了儒、道思想精华。道家的学说则为茶人的茶道注入了“天人和一 ”的哲学思想,树立了茶道的灵魂。同时,还提供了崇尚自然,崇尚朴素,崇尚真的美学理念和重生、贵生、养生的思想。

正因为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融入了茶道精神之中,在中国茶人心里充满着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中国茶人有着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强烈渴望,所以中国茶人最能领略到“情来爽朗满天地”的激情以及“更觉鹤心杳冥”那种与大自然达到“物我玄会”的绝妙感受。


尊人

中国茶道中,尊人的思想在表现形式上常见于对茶具的命名以及对茶的认识上。茶人们习惯于把有托盘的盖杯称为“三才杯”。杯托 为“地”,杯盖为“天”,杯子为“人”。意思是天大、地大、人更大。如果连杯子、托盘、杯盖一同端起来品茗,这种拿杯手法称为“三才合一”。


贵生

贵生是道家为茶道注入的功利主义思想。在道家贵生、养生、乐生思想的影响下,中国茶道特别注重"茶之功",即注重茶的保健养生以及怡情养性的功能。

道家品茶不讲究太多的规矩,而是从养生贵生的目的出发,以茶来助长功行内力。如马钰的一首《长思仁·茶》中写道:

一枪茶,二枪茶,休献机心名利家,无眠未作差。

无为茶,自然茶,天赐休心与道家,无眠功行加。

可见,道家饮茶与世俗热心于名利的人品茶不同,贪图功利名禄的人饮茶会失眠,这表明他们的精神境界太差。而茶是天赐给道家的琼浆仙露,饮了茶更有精神,不嗜睡就更能体道悟道,增添功力和道行。

更多的道家高人都把茶当作忘却红尘烦恼,逍遥享乐精神的一大乐事。对此,道教南宗五祖之一的白玉蟾在《水调歌头·咏茶》一词中写得很妙:

二月一番雨,昨夜一声雷。枪旗争展,建溪春色占先魁。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炼作紫金堆。碾破春无限,飞起绿尘埃。

汲新泉,烹活火,试将来,放下兔毫瓯子,滋味舌头回。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坐忘

“坐忘”是道家为了要在茶道达到“至虚极,守静笃”的境界而提出的致静法门。受老子思想的影响,中国茶道把“静”视为“四谛”之一。如何使自己在品茗时心境达到“一私不留、一尘不染,一妄不存”的空灵境界呢?道家也为茶道提供了入静的法门,这称之为“坐忘”, 即忘掉自己的肉身,忘掉自己的聪明。茶道提倡人与自然的相互沟通,融化物我之间的界限,以及“涤除玄鉴”“澄心味象”的审美观照,均可通过“坐忘”来实现。


无己

道家不拘名教,纯任自然,旷达逍遥的处世态度也是中国茶道的处世之道。道家所说的"无己"就是茶道中追求的"无我"。无我,并非是从肉体上消灭自我,而是从精神上泯灭物我的对立,达到契合自然、心纳万物。“无我”是中国茶道对心境的最高追求,近几年来台湾海峡两岸茶人频频联合举办国际“无我”茶会,日本、韩国茶人也积极参与,这正是对“无我”境界的一种有益尝试。


道法自然

中国茶道强调“道法自然”,包含了物质、行为、精神三个层次。

物质方面,中国茶道认为:“茶是南方之嘉木”。是大自然恩赐的“珍木灵芽”,在种茶、采茶、制茶时必须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才能产出好茶。行为方面,中国茶道讲究在茶事活动中,一切要以自然为美,以朴实为美,动则行云流水,静如山岳磐石,笑则如春花自开,言则如山泉吟诉,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应发自自然,任由心性,绝无造作。精神方面,道法自然,返朴归真,表现为自己的性心得到完全解放,使自己的心境得到清静、恬淡、寂寞、无为,使自己的心灵随茶香弥漫,仿佛自己与宇宙融合,升华到“无我”的境界。

习茶道礼仪,避开春节期间喝茶失礼的尴尬场面!

  春节·讲礼

  中国自古就有“客来茶敬”的习惯,新春佳节马上就到了,期间亲朋走动,自然更少不了茶。看似简单的一杯茶,其中包含着中国人关于茶礼仪的许多学问。

  “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茶道的重要内涵。无“礼”不成茶道。以茶会友时,要懂得以各种茶礼与他人结缘,通过奉茶、敬茶表达心意和情感。即便是面对好友亲朋,礼仪也是不能马虎的,若不是亲戚,也不是格外相熟的朋友,细节之处就更显人情意暖了。

  所以春节喝茶,不管你是主是客,懂得这些茶道礼仪,不仅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尴尬,也不会失礼于人——

  一、重仪表仪态

  仪表,体现在妆容、发型、服饰等方面;仪态,则体现在我们的姿势和风度。在人际交往中,仪表仪态影响着我们的整体形象,并将影响到对方对自己的整体评价。

  春节期间,人们习惯于穿新衣、打扮喜庆,但在行茶事时,还是要注意符合茶道端庄、典雅和稳重的感觉。例如:头发无论长短都应该清爽、整洁,低头泡茶时,头发不要挡住视线,长发最好束起来;泡茶时手上不要佩戴厚重饰物,以免影响操作;选择合适的、得体的坐姿,不但能反映一个人的修养,也能让泡茶动作更协调、柔和、连贯。

  二、懂手法范式

  茶道的手法,讲究优雅、规范且适度。中国茶道中运用的手法十分丰富,不同环境、不同茶品,冲泡手法不尽相同,但大家可以掌握一些基础的手法。

  执壶手法

  1、侧提壶

  大型壶:右手除拇指外的其他四指握住壶把,左手食指和中指按住壶钮或壶盖。

  中型壶:右手四指握住壶把,大拇指按住壶盖。

  小型壶:右手拇指和中指勾住壶把,无名指、小指顶住,食指按住盖钮。

  2、提梁壶

  右手提梁把,左手食指和中指按住壶的盖钮。

  3、飞天壶

  右手大拇指按住盖钮,其他四指勾住壶把。

  持杯手法

  1、闻香杯

  右手手指把闻香杯握在手心,或者把闻香杯捧在两手间。

  2、品茗杯

  有柄杯:右手食指和中指勾住杯柄,女士用左手指尖轻托杯底。

  小无柄杯: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握杯两侧,中指抵住杯底,无名指及小指弯曲。

  大无柄杯:右手握住茶杯基部,女士用左手指尖托杯底。

  3、盖碗

  左手大拇指与食指扣住杯身两侧,中指托杯底。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按住盖钮,无名指和小指搭住碗壁。

  三、行奉茶之礼

  在春节这样重要的节日里,通过奉茶之礼,向家人、朋友传递心意和敬意,是非常不错的沟通交流方式。

  █结缘茶礼

  见面是缘,喝了就是朋友。无茶不成礼。右手持杯,左手靠于右手前,拇指自然舒展,双手向前上方举至与肩同高;饮茶后,缓缓放下。

  █祝福茶礼

  在较为庄重的场合,表达祝福和感恩,向对方献茶。斟茶后,双手合十表达祝福;感恩后,双手持茶盘,递满杯。

  █敬拜茶礼

  向长辈敬茶,正对长辈,双手持茶盘,向前上方举至眉心,躬身,待长辈接茶后,恭敬站立或退至一旁。如长辈坐于椅上,晚辈可采取躬身敬茶,亦可采取单膝跪敬的方式,根据敬拜礼仪习惯和要求而行。

  这些事项要注意:

  01

  敬茶的一举一动,都要讲究卫生、礼貌,如手拿茶杯时只能拿饼柄,无柄茶杯握其中底部,切忌手触杯口。放置杯(壶)盖时必须盖沿朝上,切忌将杯盖或壶盖口沿朝下放在桌子上。送茶时,切不可单手用五指抓住壶沿或者杯沿递于客人,要用双手奉上。要是比较讲究的茶具,往往配有一个茶托或茶盘。

  02

  奉茶时,双手捧住茶托或茶盘,举至胸前,面带笑容,送到客人面前,轻轻说声“请用茶”。这时客人向前移动一下身子,双手接茶,说声“谢谢”。若用茶壶泡茶,而又得同时奉给几位客人,那与茶壶搭配的茶杯宜小不宜大,否则无法一次完成。

  03

  主人陪伴客人品茶时,要不时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存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到水杯三分之二处;随喝随添,使茶汤浓度不至于变化过大。如用茶壶泡茶,则应适时添满壶中水,也可以适当佐以茶食,调节口味。

  04

  做客饮茶,要慢啜细饮,边谈边饮,不要手舞足蹈,狂饮爆喝。待客要有尊敬、友好、大方、平等的气氛,更不能看人上茶。

  茶为国礼,起源久远。

  新春佳节,有人气才有氛围,有礼数才有年味。今年无论您将在哪过年,勿忘邀人饮茶,让一杯茶,真正成为亲朋团聚、传递祝福、表达感情的媒介——礼承情谊,茶暖人心!

  内容编选自《中国茶道》(吴远之著)

  撰稿/责编:曾婧雅

茶道全流程(难得一见)

饮茶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的习惯,但是正确的饮茶方式却不是人人都会,能够将茶道操作流程完整的呈现更是寥寥。

茶道是我们先祖留下来的一笔精神财富,我们若能将其发扬光大,也是美事一件,十三道茶道操作流程如下:

第一道净手和欣赏器具

也就是洗手,喝茶卫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请来宾赏茶,然后是赏具:品茶讲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镇的瓷器或宜兴的紫砂壶为上,这个都是为了喝茶前有个放松心情的准备。

第二道烫杯温壶

就是把茶叶器具都用开水冲洗一次,目的也是为了卫生清洁,同时给茶具预热,这样出来的茶的味道更香,将沸水倾入紫砂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说这叫洁具提温。

第三道马龙入宫

把茶叶放到器具里,也就是放茶过程到茶壶里,名字叫的好听,程序简单,表演可以适当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韵。

第四道洗茶

将沸水倒入壶中,让水和茶叶适当接触,然后又迅速倒出。目的是为了把茶叶表面的不清洁物质去掉,还有就是把没炒制好的茶叶过滤掉。

第五道冲泡

把沸水再次倒入壶中,倒水过程中壶嘴“点头”三次,别一次把壶倒满,茶道的程序其实也只是好看而已,只有这步才是平时大家常用的,表演上有即所谓“凤凰三点头”,向客人示敬。

第六道春风拂面

完全是表现技巧美观需求,水要高出壶口,用壶盖拂去茶末儿,把浮在上面的茶叶去掉,为的是只喝茶水不要让上面浮的茶叶到口中。

第七道封壶

盖上壶盖,保存茶壶里茶叶冲泡出来的香气,用沸水遍浇壶身也是这个目的。

第八道分杯

准备喝茶开始的步骤,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第九道玉液回壶

轻轻将壶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给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简单点说就是给客人每人一杯茶。

第十道分壶

然后将茶汤分别倒入每个客人的闻香杯,茶道的程序茶斟七分满,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第十一道奉茶

把杯子双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礼仪,以茶奉客的中国古代礼仪之本。

第十二道闻香

这个是客人开始独自感悟的步骤,客人将茶汤倒入品茶杯,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最好能有陶醉状,表示对主人茶的欣赏和赞叹。

第十三道品茗

现在终于可以喝茶了,呵呵,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轻啜慢饮,然后放下,可以在谈话交流期间继续如此,显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茶道操作流程就是以上介绍的这样,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后,大家都能够了解其中的真谛,每一个泡茶步骤都是有讲究,有含义的,虽然我们日常饮茶不需要这样繁琐的步骤,但是在接待来宾或是茶艺表演时都应该将其做到位。

来源:书画文化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找到约101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