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残留茶汤

找到约877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陈宗懋院士:为什么推动以茶汤检测标准取代其干茶检测标准​

中国工程院院士、茶学专家 陈宗懋

农药残留问题是从上世纪60年代出现的。50年代我大学毕业后刚到茶叶研究所没多久,有一次领导派我去广州拿一个农残超标的样品,那是最早发现农残超标。当时的超标农药是我国茶叶正在使用的DDT和六六六,标准是零点几PPM,但检测出的量却为几十PPM,也就是说农残超标了几十倍。样品拿回来之后,我们就开始进行农药残留方面的研究。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已将农药残留作为包括茶叶在内的整个食品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标准。农药残留如果超标,将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所以必须要加以控制。农药残留标准日益严苛是科学进步技术发展的表现,也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随着科学技术的日趋进步,农药频繁更换,从最初的两三种农药,到后来几十种农药同时使用,农药残留问题越发突出。

科学越发达,标准就越多、越严。截至2018年,欧盟有1138个标准,日本有800多个标准,而我国是48个标准。表面数字不能说明所有问题,而且并非标准越多就一定越科学。比如:我国针对每一种农药都做过严格的实验,都切实在田间使用过,并且是根据实际的实验数据谨慎制定的下一个标准。那欧盟和日本是怎么制定标准呢?简单来说就是世界上出来一种农药,他们便跟着补上一个标准,而这种标准的认证往往是感性的:看看这个农药毒性有多大,毒性大就定严一些,毒性小就定宽一些,并没有通过切实的实验来考虑它在田间是如何分布的,也没有考虑在茶叶里究竟会残留多久。



现在的标准分两类,一类像我国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是实验后定的;另一类像欧盟标准,看似严格,实际上是“不科学的严格”。我曾多次当面质问他们的标准是否通过实验论证?问他们是否知道农药降解的速率,以及农药是存于茶叶表面还是茶叶内部?当被我问及这些时,对方总是很沉默。

“十二五”期间的研究,让我们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我们将全国十几个重点产茶省的六大类茶叶尽可能有代表性地收取样本,并对收集来的几万个样本进行研究,发现农药残留得很是严重,特别是几种农药的检出率非常高,可以到40%80%。也就是说有些农药在十个样品里就有七八个可以检测出来。这里的检出率不同于超标率,就是不管含量高低,能检测出来就作数。


我们想到一个问题:茶叶不像牛肉、羊肉会被我们吃进肚子里,茶叶与其他食品究竟不同,我们并非吃茶而是喝茶汤。因此我们就把这些样品泡成茶汤,检测茶汤里的农药残留,发现农药种类不一样,得出的结果也不一样——如果农药残留的水溶解度很高,那泡茶的时候茶叶里的农药就溶到水里去了;如果水溶解度不高,即使泡在水里也溶解不出来,仍在茶叶里。因此,有的农药残留量可能不高,但对身体可能危险性很大,因为它的水溶解性很强;有的残留量虽然不低,但它的水溶性很弱,就不会影响茶汤的安全。这就是说,不考虑水溶性的农残标准、以干茶来订的标准,是不科学的标准。过去,不管国内还是国外,制定标准都是以干茶为依据的,这样会过度高估了一些农药的风险性,同时低估了另外一些。

比如吡虫啉、啶虫咪或者乐果,都是水溶性农药,按照评茶时3克茶叶150毫升水泡三次的方法,三次出汤加起来可能就析出了90%以上的农药残留,也就是说,绝大多数都在水中被人喝下去了,这很可怕。但如果是脂溶性农药,不管泡多少次加起来只有1%3% 的析出量,不管干茶上有多少残留,茶汤都很安全。如果不区分水溶性和脂溶性农药,盲目为其制定同一标准,茶汤的实际农药含量就可能相差几十上百倍,其效果可想而知,这种标准的制定防范也是不科学的。

因此我们提出,今后制定农残标准要以茶汤的结果为基准,并将相关的实验报告提交给了CCPR(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报告在2015年的大会上获得正式通过。此后,欧盟等相关机构的标准都是按此执行,后来我们陆续修改了6个标准,这些标准的数值与之前大概相差了100-1500倍,这是我们多年来所做的贡献最大的一项改革和创新。

如果不是听陈院士的讲解,我们一般消费者是很难了解到,原来茶叶的农残检测中还包含了这么多的关窍与奥妙。不过,对于九龙天乡的茶来说,就并不存在这种让整个中国茶行业都伤透脑筋的“农残困扰”。2015年,九龙天乡通过了瑞士SGS467项农残检测,这也是九龙天乡最值得骄傲的事——SGS认证是国际公认的最为严格的农残检测标准,国内用于出口的茶叶常以SGS检测为基准,而467这个数字是SGS目前能够检测的最高项数。此前中国从未有茶企业刊登通过全部467项检测结果。九龙天乡的检测结果则近乎完美:所有467项农残检测结果中,只有5项指标数值不为0,但也均未超SGS的标限,其余462项指标全部未检出。这几乎可以说是九龙天乡创造的中国茶叶品牌甚至是中国农产品企业的一项纪录。不由令人感叹,只有在藏区这样一块与世无染的净土,才能生长出如此干净的茶树,也才有可能做出如此生态健康的好茶。

SGS是 Societe Generale de Surveillance S.A. 的简称,译为“通用公证行”。它创建于1878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资格最老的民间第三方从事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鉴定的跨国公司。总部设在日内瓦,在世界各地设有1800多家分支机构和专业实验室和 590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在142个国家开展产品质检、监控和保证活动。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是瑞士通用公证行与中国标准技术开发公司共同投资建立的公司。自1991年成立至今,通标公司建立了材料实验室、玩具实验室、杂货实验室、EMC实验室、电器安全实验室、纺织品实验室、食品实验室、石油化工产品实验室 、矿产品实验室、羊绒纤维实验室、农产品实验室及生命科学实验室;并设有工业部和消费品部、国际认证服务部、矿产品部、石化部、农产品部、GIS部、汽车部、环境部和贸易保障部等业务部门;在中国拥有超过13000多名训练有素、高水平的专业人员。

张三说茶:虽然没喝到好茶汤但是学到了普洱茶知识

今日周末,阳光明媚,闲来无事,翻出前一段时间的一饼熟茶,就是这饼下关七子饼茶高山乔木

包装外观
图片描述:产品信息

当时选择这饼茶的时候,一个是看着下关沱茶这个大品牌,一个是看2017年这个年份。但是实际收到之后,看他上面多出一个泡饼字样,心里就嘀咕,以前的茶饼上没见过这个字啊?这是什么意思?立刻问问普洱茶网

原来泡饼指的是茶饼压制的紧密程度,与它相对的是铁饼。

铁饼,是采用特殊方法压制的七子饼,饼型扁平,压得非常紧实,后有乳钉,以其坚如铁,状如饼而得名。铁饼因在加工成饼时的模具外部压力较大,成形后较一般的茶饼更坚硬,不易撬,但可以很好地保持香气。”“泡饼,一般情况下是常规的七子饼,使用布袋加以成型,传统石磨压制而成。泡饼表面微突,背面有一个小窝,条索清晰,饼型较松,易撬开。

茶叶压制成铁饼后,茶与茶之间的空间就会变得很紧凑,这时,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就非常的小,空气中的水分、温度、氧气、光线等因素对于茶饼的影响自然也就不会太大。茶中的微生物能够更好地保存下来,茶叶的酚类,酮类与叶绿素的氧化就缓慢了很多,茶质就能更好地保存。

所以,我们认为铁饼更适合长期储存。与之相反,泡饼茶叶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多,更利于茶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促进转化。因此,相对于铁饼来说,泡饼其实更适合短期转化存储。如果你想要存一点茶,又想尽快喝它,还想要一个不错的口感,那么泡饼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不管是铁饼还是泡饼,我们首先得保证这款茶本身的原料就够优秀。因为只有好的原料加上好的工艺才能成就一款好茶。有了好茶我们才能更好的存放它,让他在一个合适的环境下进行转化,以达到它最好的口感。

以上内容摘抄自普洱茶网

又看到醒目的加粗黑体字台湾总代理商名称:台湾博瑜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是不是可以理解成这饼茶实际是属于这个台湾博瑜公司的,那么谁该为这饼茶的质量负责呢?是不是博瑜公司定制的?

喝个茶也要想这么多,怪累的。管它属于谁,好喝就行了。打开看看里面吧。

图片描述  

印象中茶饼是比较松,而且边缘有些散。当时还以为是运输过程中磕碰导致的,现在想想跟它是泡饼应该有关系。因为当时没有拍完整的茶饼,只能看看现在的撬开的小块的了。条索尚紧实匀齐,但没有油亮的感觉,大概就是不算吧。

下面为大家呈现从第一泡到第十泡茶汤颜色的变化。

图片描述 1
图片描述 2
图片描述 3
图片描述 4
图片描述 5
图片描述 6
图片描述 7
图片描述 8
图片描述 9
图片描述  10
图片描述:从第一泡到第十泡颜色对比

虽然浪费了一些水,但这样能让各位更方便地看到茶汤颜色的变化过程。我也是蛮拼的。

下面说说我的泡茶方法。第一道水洗茶醒茶,然后静置两三分钟,让茶叶充分苏醒。然后前三泡都是秒出汤,从第四泡开始五秒出汤,往后都稍微延长一点时间。到第九第十泡的时候几乎要泡三分钟才出汤。

茶汤的颜色深红明亮,但是并不透彻;茶汤杂质较明显,从第二遍的空杯中就能看出来,倒出茶汤后茶杯中有明显的杂质残留。

香气不突出,渥堆味儿明显;前三泡滋味儿浓厚,但是第四泡第五泡的时候还是有一种醇厚饱满的感觉,堆味儿也完全消失了,到了第八九泡的时候基本就没有什么味道了。

图片描述  叶底

其实,我并不是太关注叶底,总以为我们喝的是茶汤又不是吃叶底。但是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叶底能够很好的反应一款茶叶的好坏。我们并不是要看叶底是芽是叶,或者完整还是琐碎,而是要看叶底是否有活性,用手触摸有弹性者为佳。这款茶的叶底明显欠嫩,比较僵硬。

总结这次喝茶虽然没有喝到适口的茶汤,但是学到了知识啊!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茶道茶道,茶的知识浩如烟海,我还是仅仅接触了普洱茶这一个类别,就有我终身学不完的知识,活到老学到老,只有接触的茶多了,喝的茶多了,才能逐渐学习到真正的知识。

我只是茶界的一个小学生,一个爱喝茶的普通人,愿以茶为媒广交天下朋友!我的文章中有不对的地方欢迎各位批评指正。如果您也是以为爱喝茶人,请您点击关注我。https://baijiahao.baidu.com/builder/preview/s?id=1682043616661408127

打开百度APP,关注作者解锁全文


普洱茶出汤方式有讲究吗?

  缓慢的出汤主要对前期浸泡相对静态的茶水溶合度差的茶汤有融合调节作用,越缓慢均匀的出汤令茶汤在出汤时候的溶合越有层次,且相对融合温度越低,其汤感也越软。而越快速的出汤则令茶汤的融合度越好,香气越高。相对于注水方式来说,出汤方式的影响要小得多,在冲泡过程中也属于微调作用。 

  各泡之间的间隔时间:各泡之间的间隔时间在以人为主的品茶过程中往往容易被忽略,其实其意义很重大,尤其关系到几个很重要的问题。
  每一泡茶注水时茶底的温度,茶底的温度除了跟注水后整个容器中的茶水综合温度相关,过冷的茶底令茶汤的溶出温度下降,导致香气变低。

  注水时茶底和水之间的温差,茶底过冷而水温过高导致温差过大,令茶叶中的溶出物的溶出温度间距加大,各类物质的溶出速度不能够平均化,溶出物质的比例协调性下降,从而导致茶汤中滋味和香气的比例发生变化,而这部份变化和茶本身以及注水的方式密切相关。
  存留的茶汤在茶底降温后将会被挤出,上一泡出汤后,由于叶底依旧处于湿润状态,所以溶出依旧在继续,且随着温度的下降,茶叶收缩又会令溶出后的茶汤再次挤出,过份间隔会令这部分高浓度茶汤冷却后融入下一次注入的水中,从而增加了茶的苦涩味,对下一泡的品质有着较大的影响。

  出汤后残留的茶汤:出汤后残留的茶汤令下一次浸泡的时候整体温度降低,导致香气的程度下降,苦涩味较相同浓度的茶汤有所减低,汤感的粘稠度和厚度则会有所提升,并且令相邻两泡之间的感觉更加接近,令茶口感更加稳定。出汤后残留茶汤的做法被称为“留根法”常常被用来泡制那些有异杂味的茶。


找到约865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