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80元一斤的茶叶

找到约933条结果 (用时 0.021 秒)

2022年兰馨雀舌春茶价格多少钱一斤

  兰馨雀舌定位“时刻鲜纯的明前独芽茶”、“春天的味道”、“在舌尖舞蹈的春芽”,是高端绿茶典范,主要根据颗粒匀整度分为,君度一号,君尚雀舌,君雅雀舌,君品雀舌4种类型等。形似雀舌的鲜嫩独芽,又称“枪”或“单芽”长度50px-62.5px。每袋(一杯)雀舌约有50颗芽头,每公斤成品雀舌需消耗茶青5公斤,仅采摘时间需5天计20小时。每年农历三月,清明时节采摘。其春茶价格从几百到两千多一斤。 

  兰馨雀舌采摘时间
  兰馨雀舌采摘期为清明前15天内,采摘时间在清晨6时至10时,采摘标准为形似雀舌的鲜嫩牙尖,又称枪或单芽,长度为2-2.5厘米。每公斤成品雀舌耗茶青5公斤,仅采摘时间需5天,共20小时。
  2022年兰馨雀舌春茶参考价格
  一般的绿茶,低端的一百元以内一斤。中端价位在几百元到上千元。高端绿茶价格过万。一般普通家庭消费一百元以内一斤的就可以。
  兰馨雀舌茶的价格从几十到上千都有,兰馨雀舌茶价格还是挺亲民的,对于我们这样的平民百姓来说价格在80元一斤的就可以喝了;而对于一般喝茶有讲究的,每斤价格在200元左右。根据茶叶品质不同而有所区别,高的可以达到上千元一斤。如果要买精品的兰馨雀舌茶,怎么也要2000左右。茶叶的价格跟很多因素有关,如等级,品牌,包装,采摘时间等。

  兰馨雀舌分类
  君度一号:俗称“极品”,君度一号是兰馨雀舌系列中的稀有产品,产自自建及组织专家认定授牌的“兰馨一号茶基地”。此类基地面积小,每亩限产雀舌鲜叶10KG,产特选兰馨雀舌2KG,因此十分珍贵。
  君尚雀舌:全部采用有机茶基地原料中颗粒匀整、颗颗直立、鲜纯回甘的珍品独芽制作而成,所以称君尚雀舌。该系列产品根据颗粒匀整程度,分“君尚雀舌”及“君雅雀舌”二种,其中君尚雀舌较好,君雅次之。
  君雅雀舌:全部采用有机茶基地原料中颗粒匀整、颗颗直立、鲜纯回甘的珍品独芽制作而成,所以称君雅雀舌。该系列根据颗粒匀整程度,分“君尚雀舌”及“君雅雀舌”二种,其中君尚雀舌较好,君雅次之。
  君品雀舌:“君品”均为有机茶基地的明前茶;其颗粒匀整度比“尊品系列”稍差,为耐泡的一款雀舌。

  以上的价格是2022年兰馨雀舌春茶价格情况,以上的数据不一定都是准确,精准的,仅供大家参考,如果有不靠谱的地方,请看到的网友联系我们指正,如果您是茶农、茶商、茶厂或者是品牌方掌握2022年春茶的最新价格,可以通过关注【中国普洱茶网:puercn88】微信公众号或者添加个人微信号(zhencha100)联系我们,也可以在文章底部评论,同时也可以下载【茶友网APP】第一时间查看2022年春茶价格行情动态情况。我们会根据大家提供的价格信息及时更新,让大家第一时间了解今年的春茶的真实价格情况!


“感恩茶”种成“黄金芽”,“白叶一号”茶苗捐赠帮扶的贵州故事

一场春雨过后,位于武陵山脉海拔1300多米的沿河自治县中寨茶海基地,嫩绿吐舌的“白叶一号”新芽,吸吮着雨露恣意生长。村民们背着竹篓穿梭其间,手指翻飞,不时传来悦耳笑声。

“‘白叶一号’青又青,长在茶山绿茵茵。采得茶叶来喝起,凉在口中甜在心。现在政策真是好,永远不忘党的恩。”4月28日中午,阳光正好,普安县地瓜镇白茶基地,茶农徐科珍带头唱起了自编山歌,动人心弦。

满目青山翠,新茶满园芳。在雷公山下的雷山县大塘镇也宜村“白叶一号”种植基地里,村民胡英和20余名老乡一道正在除草。“今年我们采摘明前茶茶青的收入,高的每斤能有100多元。”胡英眼里掩不住喜悦。

4年前,一批名叫“白叶一号”的茶苗,从浙江安吉县来到千里之外的贵州。如今,在普安、沿河、雷山3县“安家”的“白叶一号”喜见成效,“感恩茶”种成了“黄金芽”,山绿、民富、茶飘香。从“战贫”到“脱贫”,再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贵州大地上演着“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精彩故事,谱写着乡村振兴的美丽篇章。

“一片叶子”的深情——

“扶贫苗”跨越山海落户贵州

故事从一封信开始。

靠海的那一边。2018年4月,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20名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黄杜村种植白茶致富情况,提出捐赠1500万株茶苗--“白叶一号”,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

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作出重要批示:“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这句话讲得很好。增强饮水思源、不忘党恩的意识,弘扬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很有意义。”

依山的这一头。地处祖国西南的贵州,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全省上下鏖战正酣。彼时的贵州,到2017年底尚有贫困人口280万人,贫困发生率7.75%。如何加快脱贫步伐,与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小康?发展产业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贵州正苦苦探索不断破题。

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贵州积极主动联系和多次对接,积极配合原国务院扶贫办、中茶所、黄杜村等实地走访,成功争取“白叶一号”捐赠茶苗在我省普安县地瓜镇、白沙乡,沿河自治县中寨镇和雷山县大塘镇,原种植面积4200亩,覆盖16个村(社区)。

机遇千载难逢。普安县获赠“白叶一号”茶苗2000亩,茶园被命名为“白叶一号”感恩茶园,分别在地瓜镇屯上村连片实施1500亩、白沙乡卡塘村连片实施500亩。

“还记得,当满载‘白叶一号’茶苗的冷藏车抵达普安,我们都沸腾了。”普安县茶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廉建宏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内心仍然十分激动。

2018年10月22日上午,“白叶一号”扶贫苗全国首种仪式在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乌龙山举行。

落地有声。首种仪式上,时任屯上村党支部书记李贺成、黄杜村党总支书记盛阿伟,一起种下了第一株茶苗。种下的不仅是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深情厚谊,更是西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美好愿景。

紧锣密鼓。普安县在首种之后一个月内,全面完成2000亩茶苗种植任务。

山海情谊一线牵。作为我省最后脱贫的9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的沿河自治县,获赠“白叶一号”360万株1200亩。2018年7月15日,黄杜村与沿河中寨镇正式签订捐赠协议。

这年秋天,360万株“白叶一号”在中寨大宅村、志强村、三会溪村“安家”,成活率达95%、利益联结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81户1582人。

雷山是我省获赠“白叶一号”的第三个县,300万株,可建1000亩。

大塘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晏红伟给记者讲述了一个小插曲:2019年10月就要下苗了,但是9月初还没找到合适的基地选址,大伙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根据白茶生长习性调整方向,大塘镇迅速将目标锁定在产业匮乏的高岩村、也宜村和小河村。

这三个选址的生态气候、海拔、温度、湿度、土壤等各类指标检测结果显示,可以种植白茶!”9月上旬,当接到盛阿伟的电话时,大塘镇干群十分欣喜。

说干就干。整地、基础设施建设、种植……从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千亩“感恩茶”示范基地全部建成,涉及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县政府自筹资金及企业社会资金总计600余万元。“300万株茶苗真是为大塘送来了‘及时雨’,以产业造血破除贫困。”雷山县茶叶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李胜康说。

“白叶一号”是从东飞向西的一片叶子。承载着一份浩荡党恩和浓浓深情,跨越山海,温暖而来。

“一片叶子”的力量——

“摇钱树”改写贫困历史

4月28日,记者走进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干净整洁的通村公路边,一块写有“感恩茶园 生态屯上”的石碑十分醒目。“曾经村里都是泥巴路。自从‘白叶一号’来了,大家不仅发展产业信心百倍,改变村容村貌也干劲十足。”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党支部书记孔令金说。

今年48岁的徐科珍,是屯上村半坡组的村民。自2018年“白叶一号”落户屯上村,她便一直在茶园里务工,除草、施肥、采茶样样都干。“有了这片茶园,日子过得舒服多了,我们家每年增收1万多哩!盖起了新房子,还买了车。”徐科珍脸上洋溢着幸福。

像徐科珍一样,因茶增收的还有不少。在普安,“白叶一号”感恩茶园覆盖10个村(社区)建档立卡贫困户862户2577人。

“荒山变茶山、贫困户变茶农、山区变景区”,“白叶一号”扎根普安的成功实践,成为贵州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茶产业提质升级的生动写照。

为确保“白叶一号”在我省落地见效,贵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批示,高位推进、高效推动“白叶一号”白茶工作顺利开展。2018年10月,我省成立了“白叶一号”工作专班,联动省扶贫办、省农业农村厅、贵州大学、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专家组建“白叶一号”专家服务团,定期赴“白叶一号”基地开展技术指导,集中资源,全力打造“感恩茶园”和脱贫攻坚示范基地。

中寨镇地处沿河自治县西南部,距县城87公里,“地无三尺平”,常年云雾缭绕,是沿河深度贫困乡镇之一。以前,当地农民多在小块坡地种植玉米等作物,当地老百姓只能勉强维持温饱。

志强村党支部书记张勇告诉记者,当时志强村贫困发生率42.5%,莫说产业,进村都只有一条毛路,就别说经济来源了,为了生计,年轻人尽数走出山村,只留下了老人和孩子。

“我们家全靠‘白叶一号’,要是没有它,我就得外出打工,三个孩子的学业就会受影响,这茶树是我们家的‘读书茶’‘脱贫茶’和‘感恩茶’。”在三会溪村的茶山上,记者遇到了茶农秦礼文。

秦礼文说,茶园管护,这活不算累,既能照顾家庭,还能每月准时拿到2000元,日子过得越来越甜。

“‘白叶一号’不是富了几个大户,而是带富了广大农民。”中寨镇党委副书记杨勇说,中寨以“白叶一号”茶产业为引擎,全力铺就脱贫致富路。

“一片叶子”的力量,带来的变化看得见、摸得着。

雷山县大塘镇高岩村,地处密林环绕与岩石夹杂中,由于缺乏致富产业,全村三分之二人口外出务工。得益于“白叶一号”茶园,如今全村产业实现了“零的突破”。

“有生之年,见证了党和国家对我们农民的亲切关怀,贫穷被赶跑了,现在还给村里找到了最适合的产业,年轻人回来了,家乡发展就保住了根。”谈起变化,高岩村老村干杨通书竖起了大拇指。

雷山县通过“以工代赈”、吸纳就业等方式,组织脱贫户与易地搬迁群众就业务工。2021年,“白叶一号”管护及配套设施建设带动农户1000余人次,实现就地就业50余人。

就在这个春天,雷山县千亩“白叶一号”迎来初采期,第一期约有1000斤白茶采摘下树,茶青产值约10万余元,“白叶一号”茶园经济效益初步显现。

“一片叶子”的传奇——

巩固脱贫成果效应日益凸显

“我家承包6亩茶园,一天要采茶青25斤左右,可以收入2000元左右,真的不错!”沿河自治县中寨镇三会溪村村民马再国说,春茶采摘后,以80元一斤的价格卖给加工企业,经济收入更宽裕。

目前,中寨镇“白叶一号”种植面积已达5350亩,一片片茶叶逐渐“成年”长成“黄金芽”,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

今年年初,中寨镇积极探索将全镇5000余亩“白叶一号”茶园以每亩300元“返租倒包”给农户,农户通过承包茶园变成“茶老板”,纷纷给自己打工,收入持续提高。

在“返租倒包”中,该镇引进两家企业负责茶青收购和加工,并与茶农签订每斤70元茶青保底收购价。同时成立了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沿顶旅业有限公司,并号召全镇15个村(社区)以及个人,把闲置的资金入股到公司,盈利后再按入股资金比例分红。

截至4月24日,该公司共收购茶青25551斤,营业额百万余元,以预售和网络销售在微信或抖音平台,以每斤480元价格销售,净赚9万多元。

中寨镇党委书记刘毅说,下一步将继续做强、做优“返租倒包”模式,在盘活集体资源的同时,让“白叶一号”走出深山,造福一方百姓。

茶叶种出来,更要卖出去。普安县与浙茶集团携手合作投入2.8亿元,共同打造了浙茶集团普安“白叶一号”茶产业园,明确将普安作为浙茶集团在西部地区进行名优茶加工的基地。

“浙茶集团为我们带来了先进的茶叶加工技术,同时还为‘白叶一号’解决了‘有产品无品牌’的问题。”贵州普安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仕洪说。

作为古茶树之乡的普安,茶树资源丰富,去年,开展了“白叶一号”感恩茶园套种“四球古茶”树苗工作。通过套种,逐步实现茶产业短期有收益、长期大发展,不断夯实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发展的基础,确保生态茶园建设取得实效。

目前,普安白茶种植面积已扩种至1.3万亩。全县以建设“白叶一号”感恩茶园为示范,引领普安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将茶产业打造成为乡村振兴支柱产业。

在雷山县全都茶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乌开工业园区白茶加工厂内,茶叶自动化生产线上,风选机正在将残次品“吹”选出来,精品茶在烘干和提香后进行分装、打包,销往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一带。

大塘镇副镇长李进喜表示,将不断整合社会资本,延长产业链,加快推动茶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拓宽雷山“白叶一号”销路,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雷山县大塘镇也宜村白叶一号基地

数据印证成果,全省“白叶一号”捐赠茶苗种植项目覆盖脱贫户1446户4980人,脱贫劳动力通过参与基地管护、劳动务工等方式增收约247.3万元。

省乡村振兴局开发指导处处长王晓峰介绍,目前茶苗整体长势良好,今年已采摘茶青2.72万斤,产值约97.1万元,“白叶一号”巩固脱贫成果效应日益凸显。

春天里,“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故事正在续写……

来源:黔茶资讯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那些万元1斤的高端绿茶都被谁买走了?

2020年中国茶业之难,已不必过多赘述。

短期影响在于,新冠疫情直接导致了采工短缺、销售遇阻、产量下降、物流成本上扬,甚至造成了今年春茶的部分弃采情况;从长期来看,自2013年开始中国茶园面积逐年增加,以春茶为例,2016年后每年产量增长均在5%以上,规模化程度较高,供过于求的产业趋势日趋明显。

在这种低迷行情下,竹叶青是一个例外:今年9月,竹叶青销量同比增长50%,售价2280元的明星单品“论道”同比增长102%;国庆十一长假期间,销量同比增长87%,“论道”同比增长232%。这也是2020年行业内唯一保持全年高端销量逆势增长的茶叶品牌。

售价2280元的“论道”礼盒120g,合计9500元一斤,而这甚至不是竹叶青最贵的单品,“特级论道”礼盒折合将近30000元一斤。目前,在电商渠道上,低至几十元就可买到一盒明前龙井或碧螺春,而大多数定位高端的绿茶售价也仅为一斤1500-5000元不等,远远低于竹叶青的产品定价。

从几十元到几千元的绿茶,究竟差别在哪?面向这些高端绿茶的消费者们,竹叶青的运营之道是否可为中国茶业提供借鉴?

亟待改变的中国茶印象

提到中国茶叶的主要消费群体,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中老年男性”——这部分是茶行业营销风格老旧导致的偏见。

根据艾媒咨询在2019年底发布的《中国茶叶行业市场数据、消费习惯及发展趋势分析》,从线上渠道来看,男女性消费者比例相差不大,女性消费者比例为50.05%,男性消费者则为49.95%;18-25岁的消费者占比为20.15%,26-30岁的消费者比例为19.17%。

这固然有年轻群体更依赖线上渠道、而年长者更倾向于在线下专卖店或茶行购买的因素,但也足以说明,茶叶在不同年龄层的消费者当中都有一定的需求与接受度,如何进一步渗透这些过去被忽略的潜在客群,将是中国茶企打开市场容量、破局供求困境的关键点之一。

不妨先看看消费者购买茶叶时的诉求与顾虑。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茶学专家刘仲华在今年的《疫情下中国茶业健康发展的思考》演讲中提出:

消费者买茶目的,依次为自己喝、送给亲友、送给领导及客户、招待客人以及投资收藏;

饮茶的驱动因素,依次为茶健康属性、饮茶习惯、受他人营销、喜欢茶文化、想瘦身美容以及受广告媒体影响;

健康诉求强劲驱动茶叶消费,因此茶叶的质量与安全将越来越被重视。

然而,当下中国茶行业留给外界的印象,并不完全契合上述消费痛点。

对于以自饮为目的的消费者而言,一方面,原叶茶市场集中化程度低,价格体系不透明,大量消费者、尤其是首次购买者大多有过“踩雷”情况,比如陈茶当新茶卖、随意定价等问题;而他们所重视的茶叶品质与健康属性,比如茶叶活性成分含量、农药残留隐患以及清洁加工过程中的外源污染物等问题,难以直观了解。

另一方面,茶企过去的营销主要面向中老年男性群体,存在包装过时、感觉“老气”、脱离年轻审美圈等问题,陈旧的销售话术难以引起新一代消费者对于古老茶文化的情感共鸣。

针对送礼的需求,比起茅台酒、中华烟这样的“硬通货”,茶叶虽然在健康属性上更胜一筹,却因为品牌化程度低而难以直观反映价值和价格,在各类搜索引擎与问答平台上,“送礼茶叶求推荐”、“如何让领导知道茶叶很名贵”的提问比比皆是。

因此,要改变大众对中国茶叶的认知,茶企的品牌沟通策略首先必须作出改变。

竹叶青的“双星代言”模式便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去年底,竹叶青邀请李宇春、李易峰这两位年轻的川籍艺人成为品牌代言人,在发布会上,竹叶青让两位代言人在茶艺师指导下亲手完成从冲泡、观色到闻香的沏茶过程,并介绍1克论道级竹叶青成品茶需从1000颗茶芽中挑选,让消费者对竹叶青的严格标准有直观认知。

抓住特殊时期的用户心理,也有助于茶叶品牌和消费者建立更深刻的联结。比如今年疫情期间,当所有茶叶店因疫情关店、收缩市场时,竹叶青却为95万会员寄送赠茶,将客户维护与春茶销售相结合,并通过媒体投放宣传科普绿茶的健康特性,以用户运营的模式强化品牌心智。

中国不缺好茶,缺茶品牌

从产业而非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当下中国茶业面临的诸多难题,都是生产规模增长而品牌建设停滞的结果。

作为茶叶原料出口大国和茶叶消费大国,中国茶长期处于“有品类无品牌”的矛盾局面,7万茶企中能让人记得住的寥寥无几,茶叶更多基于品类体现品牌,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安溪铁观音等。

很多人将立顿、印度TATA或英国Twingings作为“中国茶无品牌”的参照物,这不完全准确,这三者更多是作为日常消费品存在,寄托的文化和礼品价值有限。更值得借鉴的是邻国日本的抹茶文化,在日本,抹茶有严格的品质审查和分级标准,形成了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又被赋予了“茶道文化”纵深,在名店“丸久小山园”中,最高等级的天授抹茶价格昂贵,20克售价约达300元人民币。

其实,中国民间不乏昂贵稀缺的好茶,但这些茶叶的非标准化、难以量产、低效制作与人际传播,也成为其建立品牌、拓展销路的限制。长久以来,中国茶业缺少一套社会通行的公认参数,又缺乏清晰的价格体系,定价是个黑盒子。

这是中国茶企要品牌化之路上首先要解决的两个问题:首先,建立一套透明标准的生产、制造和定价体系,在安全质量、等级标准、理化指标等方面都确保一致,确保出品稳定和可控,消除新手消费者的不信任感;再者,简化消费者的决策过程,以用户理解的消费语言去叙说品牌故事,传递简洁明了的茶知识,进而拓宽茶文化的应用场景。

近年来,中国茶企也意识到问题所在,并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以国内最早开启现代化生产、率先走向品牌化的竹叶青为例:

在工艺上,竹叶青采用了“精益生产”的现代生产方式,先后投入近亿元打造全自动生产线,建立了38道加工工序与65道检测工序,将传统制茶工艺精髓与一流制茶设备结合;为了保证新鲜度,竹叶青建立了茶行业里最大的低温保鲜库,在峨眉山下每10公里布置一个加工厂,先将鲜叶粗加工成半成品,再根据市场需求将半成品进行精加工。

在原料上,竹叶青坚守“高山、明前、茶芽”三大标准,只选择600-1500米高山茶园,叶绿素、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含量更高、口感也比平原茶更鲜爽甘醇;在清明前,每一块茶园适宜采摘竹叶青的时间仅有5天左右,此时的茶芽几乎没有病虫害,竹叶青只采鳞片舒展后的饱满茶芽,1克论道级的竹叶青峨眉高山绿茶要从1000颗茶芽中甄选而出。

在设计、营销与品牌传递方面,竹叶青糅合了各种高端消费品牌的长项,比如与香港设计“教父”陈幼坚三度合作,打造高端品牌论道旗舰店、设计茶叶垂直漂浮的主视觉形象,将竹叶青与“高端绿茶”这一垂直品类进行强关联,并通过极具设计感的线下体验店传递高端服务的体验感。

将科学的生产工艺与古老的茶文化进行深度结合,这套“现代语言”是竹叶青能够在二十几年内打磨出一个被世界理解与认可的高端绿茶品牌的原因之一,也是它对抗行业不确定性的“免疫力”所在,今年,在疫情仍然严峻的3月,竹叶青春茶上市当天便实现了同比74.3%的增长。

品牌力驱动逆势增长

自2007年至2019年,竹叶青连续12年高端绿茶销量领先,复购率高达80%,在今年出现像疫情的特殊情况下,竹叶青也在6月就实现了同比50%的销量增长,并在下半年继续延续这一销售热度。竹叶青的逆势增长并非偶然,而是多年品牌沉淀的结果。

基于现代化的品控与高辨识度的品牌,竹叶青已实现全国布局,门店覆盖超25个省市自治区,目前仍在扩展高端发展蓝图,并将重点深耕北京市场。

品牌力既是驱动竹叶青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也是其在高端客群与国际市场备受认可的原因。

作为“国际交往礼品”,竹叶青在国际上频繁亮相:

竹叶青曾被赠予俄罗斯总统普京与梅德韦杰夫,其后又被作为珍贵礼品赠送阿联酋、斯里兰卡、立陶宛等十多国驻华大使;2011年,竹叶青作为中国唯一受邀品牌参加摩纳哥世界顶级奢侈品展;在日本静冈县举行的2019世界绿茶评比会中,竹叶青受到跨国评审团的认可,荣获金奖;今年9月,竹叶青入选迪拜世博会中国馆礼宾用茶,用中国贸促会贸易投资促进部世博会事务处副处长方可的话说,“竹叶青用一颗颗茶芽,在全球架起一座座互通的桥梁,推动中国茶走向更广阔舞台,成为新的’中国符号’”。

从2016年1月首次在胡润百富论坛上荣膺“中国千万富豪备受青睐的茶叶品牌”,再到今年获选成为胡润百富周年庆典重要合作伙伴,越来越多的高端人群了解认可、竹叶青并选择作为赠礼,其中不乏知名政要、财商名流、茶界院士、文体明星、奥运会冠军等。胡润百富董事长胡润先生就说道:“中国的茶叶行业,在高端领域我唯一能说出来的品牌就是竹叶青,许多人唯一能说出来的品牌也是竹叶青。”

胡润百富CEO兼集团出版人吕能幸认为,竹叶青拥有的高端国际化属性使它成为高端人群的共同选择:“作为中国高端绿茶领导品牌的竹叶青,既有三大标准铸造的高端品质,又有迪拜世博茶的荣耀桂冠,还珍藏2280元的贵重价值,在高端人群中成为真正体面心仪的奢侈品。送礼是高端人群礼尚往来必要的社交渠道,竹叶青也成为’胡润百富BestofBest’赢家,是高端人群青睐的送礼佳品。”

同样来自四川的李易峰则表示,自己把竹叶青作为礼品首选,赠送给亲友、媒体朋友及工作伙伴,身边人和粉丝也在自己带动下成为竹叶青的“茶友”,发现峨眉高山绿茶中的独特口感与中国高端绿茶的无尽魅力。

目前,竹叶青全线会员总数已突破95万,成为茶行业高端会员数量最多的品牌之一。

尽管已经成为中国高端绿茶的标杆品牌,但竹叶青董事长唐先洪却认为,竹叶青依旧处于起步阶段。在此前接受虎嗅采访时,唐先洪曾表示:“中国中产阶级数在快速增长,高端茶的需求量在增大。过去竹叶青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而现在区域限制正在打破,从全国市场角度来说,增长空间还很大。”

目前,竹叶青在四川、重庆、西安、北京、天津、上海和江苏等市场已拥有约300家店面,绝大多数为直营店,北京店面数量为30家,是川渝地区外店面数量最多的区域。2020年疫情之下,北京市场门店最晚开始营业,但”论道“仍保持了32.9%的增长。

去年,中国茶叶国内销售总额为2739.5亿元,其中绿茶内销额1596.74亿元,这个市场容量足以诞生出数家年销售额百亿的中国茶品牌。但更令人期待的是,当更多像竹叶青这样的中国茶品牌出现,从而拉动茶叶的消费升级、打开市场增长上限,最终将茶产业带向更广阔的未来。

原标题:那些万元/斤的高端绿茶都被谁买走了?

注:内容来源虎嗅APP,作者钱德虎,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916条结果 (用时 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