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陕茶1号”看镇巴茶人的梦想坚守

“生在陕西省,我是陕西人,就种‘陕茶一号’。”这是镇巴县飞将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郝璋建设茶园时期坚守的信念,是对茶业主管部门和茶农做出的庄重承诺。从2012年到2021年历时九年,从杂草丛生的荒坡到蓊蓊郁郁的茶园,从矿山返乡的“门外汉”到游刃有余的茶企负责人,镇巴茶人以久久为功的精神,扎根大山、实干苦干、勤劳创业,谱写了一曲坚守理想信念的诗篇。

醉美人间三月天,“陕茶一号”绿叶鲜。这几天,有“中国名茶之乡”美誉的镇巴县,绿叶飘香,茶香四溢。3月15日,镇巴县首个“陕茶1号”杨家河镇飞将山茶叶基地正式开园采摘。

记者来到“陕茶一号”飞将山茶叶基地,近600亩绿茶集中连片,长出新芽,冒着新绿。开园后,周边的采茶能手穿梭于飞将山的沟沟坎坎,将新鲜的茶叶嫩芽采入笆篓,结伴而行的采茶人一路有说有笑,田野山间尽显万物复苏的锦绣,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为了赶制春茶,飞将山茶业公司派专人和车辆,往返于各个山头,收购鲜叶,附近的村民把鲜叶送到茶厂,方便称量、结算工资,80元一斤的鲜叶价格已然不菲,把来来往往的采茶人紧密编织在茶产业链上。

“陕茶1号”是我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个无性系茶树新品种,具有叶色深绿、叶面隆起、光泽性强和发芽早、芽叶肥壮、节间长等特点。“陕茶1号”是单株选育,纯度高、繁殖代数低、形态特征整齐划一,有利于陕茶精品外形的塑造。国内茶学专家曾鉴定认为,“陕茶1号”无性系茶树品种的选育,填补了我国北部高纬度茶区优良茶树品种的空白,项目达到国内同类地区领先水平。

有了坚持不一定成功,但没有坚持,必定要遭遇失败。其实,“陕茶一号”飞将山茶叶基地在发展之初也经历了不为人知的波折。“2012年,栽植的是‘名山131”和“龙井长叶”,一共发展了1200亩左右。2016年,‘陕茶一号’开始在全国推广栽种,那时茶树幼苗一苗难求,我们提前到安康市排队买种苗,单株价格涨到一块钱一根,当时是其他茶树品种价格的6到7倍,许多人劝我放弃‘陕茶一号’,选栽其他茶树品种,这样既能节省成本,又能保障茶树繁育,技术层面方便操作和日常管理。其实,我内心也动摇过,毕竟我是第一次入主茶叶产业,‘陕茶一号’又是新品种,技术方面两眼墨黑,茶业是一个长效产业,短期是见不着利益的,我们那几年建茶园垫资很大,可说像我们做茶业的人都经历过这种困境。但是我认可‘陕茶’这个地域品质,就我创业来说更要别具一格,别人没有的我有,就多一份机会。还有就是党委、政府和县茶技站给我从茶苗、技术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坚定了我发展‘陕茶一号’的信心,所以最终我还是坚持载种了近600亩‘陕茶一号’。”郝璋说道。

2012年,对郝璋来说是一次人生拐点,之前他辗转山西、河南等地,务工、包工到经营矿山,虽久居在外,心却一直在家。随着国家供给侧改革,粗放的资源开发道路越走越窄,转行回乡创业的想法愈演愈烈。2012年9月,郝璋下定决心,把在外拼搏多年的积蓄全部投在了飞将山这片热土上。2016年,飞将山成为镇巴县第一个“陕茶一号”茶叶基地。“飞将山”因三国时期蜀国五虎上将张飞带兵打仗而得名,山高坡陡,土石交错,虽然适宜“陕茶一号”生长,但树种繁育一直很慢。镇巴县茶技站的农艺师们根据“陕茶一号”生长特点,通过选择土层深厚肥沃地块建园,采用深施有机肥、规格植苗、黑膜覆盖等技术,强化幼龄茶园管理,实现三年打顶采,四年投产达效的目标!

清明时节,汉中仙毫是抢占春茶市场的“大杀器”。白天采茶,晚上制茶。每天晚上,飞将山的茶厂里机械轰鸣,工人们忙着将鲜叶杀青、摊凉、做形、烘焙、助干、然后提香到成品茶,一道道精细化的工序成就了一瓣瓣仙毫佳品。镇巴县茶技专家主动作为,住进企业,跟踪服务,确保茶叶品质。镇巴县茶技站农艺师唐志刚介绍说:“今天是飞将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陕茶一号’开园的日子,近年来,我们为了实现差异化竞争战略,引进了陕西省第一个国家级良种‘陕茶一号’,‘陕茶一号’具有氨基酸含量高、口感鲜等特点,今天我们采摘了200余斤制作汉中仙毫,通过杀青,目前正在进行做形这道工序,飞将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预计今年能生产汉中仙毫4000余斤,实现产值400余万元。”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九年坚守,飞将山茶叶基地有了量和质的飞跃,1800多亩投产茶园辐射带动周边50多户群众通过发展茶产业或返企务工增收致富,年户均增收8000元至40000元左右。“陕西产好茶,好茶在镇巴,这里是镇巴县第一个‘陕茶一号’基地,生态镇巴,名茶之乡,我在飞将山等着你!”郝璋自豪的说道。

来源:陕茶网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