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06年云南昌泰普洱茶饼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扒一扒普洱茶“被黑”的历史…

普洱茶自21世纪初回归大众视野之后,从一个偏居边地的小茶种,一步一步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成为全民之茶。几乎有人喝茶的地方就会有普洱茶的身影,似乎不懂喝普洱茶,都不敢说自己爱喝茶、会喝茶了。

虽然经历各种波折,今日之普洱茶,发展势头依旧强劲。但中国有句老话叫“枪打出头鸟”,伴随着普洱茶的复兴历史,还有普洱茶一路“被黑”的历史。几乎每当普洱茶迎来一个小高峰的时候,就会有个别组织和个人爆出一些关于普洱茶的负面消息来,给市场掀起或大或小的波澜来。

但不管怎么“黑”,普洱茶一路跌跌撞撞走来,却越走越稳健,不断圈粉,有别于一些风光一时却又昙花一现的茶,比如“信阳红”“熊猫茶”之类的。我们不妨先来扒一扒普洱茶“被黑”的历史。

01《2005年,“猪圈发酵普洱茶”事件》

事件回顾:2005年7月28日,广东省的一家报纸《信息时报》刊登了一篇《猪圈里发酵速造“旧普洱茶”》的报道,从某报料人获取到的信息:四会市市郊的一个茶叶加工厂,曾经的猪圈现正发酵普洱茶,地面满是蛆虫,旁边是个臭水沟。

并且还配上了报料人提供的图片。文中还爆出了在高温高湿环境中通过洒水-晒干速成制作“普洱老茶”的现象。

这条消息爆出,在当时着实是把广大普洱茶友们恶心了一把。让很多还不了解普洱茶的消费者对普洱茶产生了很不好的印象,认为普洱茶就是发霉的茶,总是有一股霉味。

2005年,还是普洱茶兴起之初,市场还完全没有规范,甚至连国家标准都还没有出台。当时,从珠三角肇始,以普洱老茶的品饮、收藏、投资作为行业热点,市场上存量不多但流通最快的是普洱老茶(陈化二三十年以上的茶)。市场供不应求的时候,自然冒出各路“李鬼”。

这篇报道后来被官方证实是虚假新闻,普洱茶这次被黑,虽然情节恶劣,但是当时的消费群体还不算太大,讯息的传播速度也远不如当前,所以很快就淡出了公众视野。

但是却没有完全结束,而是由此不断发生连锁效应,先是牵出了各种老茶造假事件,比如防空洞普洱,高锰酸钾普洱等等,接着市场也出现了“湿仓茶”与“干仓茶”的争论,双方争得不可开交。

但是真理越辩越明,在争论中,让大家逐渐认识到所谓“湿仓茶”是与人工过度高温高湿速成的造假老茶完全不一样的,很大一部分是香港地区有一定入仓、退仓技术条件的传统老茶仓存出来的普洱,具有一定的口感和风格,其拥趸者不少。而在长期的对比品饮后,相对较少人工干预的自然仓储,即“干仓茶”也逐渐被更多的茶友接受和认可。

02《2007年,普洱茶崩盘》

事件回顾:2007年年中,普洱茶的价格出现断崖式的跳水,整个市场陷入了崩盘的绝境。所谓墙倒众人推,这个时候媒体、舆论几乎是群起而攻之。

把普洱茶塑造成一个横空出世的异类,并很快被贴上了“疯狂”“炒作”之类的标签,其影响至今余波犹在。

2007年,普洱茶迎来了复兴之后的第一次小高峰,市场发现了普洱茶的金融投资属性,不仅老茶,就连新茶,尤其是明星产品,也能够在不断转手交易中获取可观的差价,所以价格在不断推高的过程中终于超出了市场的承接能力,导致了价格跳水,这是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还是复兴之初的普洱茶市场还处于极度混乱的状态,就连什么是普洱茶很多人都没有搞清楚,只要是把茶叶压成饼用棉纸包起来,就可以当成普洱茶来卖,没有标准,缺乏规范,劣质甚至假冒产品充斥市场。

这次崩盘,对普洱茶的影响还是非常深远的,很多茶商受到重创,茶叶市场不少门店倒闭,茶城不复从前的车水马龙,普洱茶一时间也变得声名狼藉。但是,这次重创却让整个行业痛定思痛,市场也完成了一场自身的清洗运动。

2008年,普洱茶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国家标准”——《GB/T 22111-2008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为普洱茶各个方面进行了科学的界定,尤其是限定了普洱茶的原料为云南特定产区的云南大叶种茶树,按特定加工工艺生产。“国标”的出台,可谓是给整个普洱茶行业以及消费者们重新建构了普洱茶的认知体系,尽管其中个别内容还有争议,但是出台至今十余年,已经基本形成了行业共识。

伴随着“国标”的出台,是一场有关普洱茶基础理论的大范围普及和探索。比如:晒青&烘青;自然发酵&人工渥堆发酵;生茶&熟茶;古树茶&台地茶;云南大叶种&中小叶种;茶多酚&茶褐素……从此,什么是普洱茶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市场从混沌走向澄明,迈出了一大步。也为普洱茶几年后走出低谷,再次迎来高峰期奠定了基础。

03《2008~2009年,喝茶导致钙流失。》

事件回顾:在普洱茶还没有走出低潮期的时候,又传来了“喝茶导致钙流失”的消息,源头已经无从考证了,消息在各种媒体中反复转载。

专业性最高的当属2009年中南大学一篇名为《女性习惯性饮茶对骨密度、骨质疏松、低骨量及骨折风险影响的初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里,通过问卷调查的研究形式,明确指出在2248女性被调查者中,有饮茶习惯的女性患骨质疏松的概率增大。

虽然这次“被黑”并没有直指普洱茶,但是作为茶叶家族中的重要一员,普洱茶必然不会被忽略,况且还是在普洱茶的“冰河时期”,这个消息可谓雪上加霜。人们最关注的问题莫过于身体健康,茶作为可替代性的饮品,如果被证实对身体有害,一定会让很多消费者望而却步。

当时,也有不少专家出来解释,但也多限于口头上的讲解,缺乏有力的实验数据来证实。而普洱茶则更是缺少实证科学的支撑。虽说早在1979年就有了销法沱的健康实验报告,但是那在遥远的法国,墙内开花墙外香,当时国人对此知之者甚少。

就是在这次风波的时间节点上,绝非偶然,在普洱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开启了“科学普洱行动计划”,建立了“没有围墙的研究院”,集结了国内外的各类专家学者,重点进行普洱茶的功效研究,从消费者最关心的健康问题入手。

其中的领军人物,盛军博士,时任普洱市副市长,现任云南农业大学校长。盛军教授的团队后来对喝普洱茶与骨密度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喝茶不仅不会导致钙流失,反而还会增强骨密度。

其实验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药物学杂志《药物学前沿(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上,在本刊上也曾发表过《喝茶有利于防止老年骨质疏松》一文(2011年1月刊)。

04《2012年,普洱茶致癌说。》

事件回顾:2012年3月9日,一个自称“人体工程学教授”,名叫“李建军”的人,发出了这样一条微博——“幽门杆菌会造成胃癌,茶让幽门杆菌无法黏在胃壁上,且茶里面的苯丙胺酸会让人心情好,喝普洱茶是得癌症最快的方法,因为放了太久,里面有大量的黄曲霉素是致癌物!”

比起喝茶导致骨质疏松,“致癌”的杀伤力显然更大,而且这次“被黑”是直指普洱茶。食品安全问题本已是国人之心病,加之科学常识的普及常常不到位,故该微博一出,瞬时引发了一场“微地震”,转发者无数,在业界造成了不良影响。

当时,CCTV新闻频道率先站出来辟谣,在《东方时空·真相调查》中以12分钟的采访报道证实“普洱茶致癌”不成立。本刊也组织了一大批专家学者,针对该事件进行了科学的论证和辟谣。主要观点为:普洱茶在自身发酵过程中绝不会产生黄曲霉毒素,如果普洱茶中检出黄曲霉毒素,极有可能是源于仓储过程中的二次污染。

因为有众多专家学者的辟谣,该事件很快平息了。但是由此引起了业界对普洱茶仓储环境的关注。仓储过程也是普洱茶走向越陈越香核心价值的必由之路,只有仓储环境杜绝了二次污染的机会,普洱茶才有可能与黄曲霉毒素隔绝。

也是从2012年以后,“莞藏普洱”的概念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东莞几家有实力的茶企频频向公众展示自己清洁、卫生、专业且体量庞大的茶仓,如天得茶业、双陈普洱、七彩云南酝化中心等。而在普洱茶的原产地云南云南,一些本土企业也在研究原产地仓储,如云南茶马司的景谷仓、昌泰普洱的景洪仓、澜沧古茶的普洱时光仓、柏联普洱的景迈山茶窖等等。

05

《2013年,天价古树普洱茶。》

事件回顾:2013年春天,普洱茶已经彻底走出低潮期,迎来了新的高峰,这一波热潮由古树茶引领的。

这一年老班章村的个别古树茶价首次破万(单株)。这一现象被各大媒体不遗余力地热炒。CCTV财经频道连续播出《聚焦普洱茶暴涨》《爆炒老班章》之类的专题报道,其他媒体也群起而效仿之,把普洱茶再次推向了风口浪尖。

虽然这次事件算不上“被黑”,但是媒体一边倒的报道,又总是以老班章这一产量极度有限的茶区作为案例,来说普洱茶的价格“暴涨”,明显是以偏概全,给普洱茶贴上了“天价”的标签,让不明就里的消费者对普洱茶望而却步。

本刊也及时刊登了一篇评论文章《央视又说茶,普洱再发笑》,指出了媒体报道中的误导性信息,强调老班章的茶价只是个别现象,绝大部分的普洱茶原料还是非常平价的,普洱茶绝非高不可攀的“奢侈品”。

这一次被黑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普洱古树茶”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虽然这并非市场的主流,但却是普洱茶独一无二的价值所在。这份独特的生态价值足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踏入普洱之门。

市场自有一双无形之手在调控,这几年下来,古树茶市场也逐渐趋于理性和平稳,顶级原料小产区的价格依旧居高不下,这是稀缺性和高品质被市场认可所带来的价值,但体量较大的茶山,近几年来价格相对平稳。而市场导向也不再一味追逐山头名寨,有技术含量的拼配茶成为主流。

差不多也就是从这个时间点开始,普洱茶市场越来越走向了细分化和精致化。有小而美的企业,专门针对高端群体;也有规模化生产的企业面对大众消费;还有专做快消型普洱茶产品的企业;

针对电商市场的企业;还有只做熟茶的企业;甚至还有专为茶企、茶商、仓储服务的企业……行业不断细分,每一个环节可以做得更加精深,表现在普洱产品上,呈现出越来越精致化的工艺、产品形态、包装和宣传推广方式。

06

《2017年,方舟子事件。》

事件回顾:2017年8月1日,“打假斗士”方舟子在其个人公众平台发表了一篇名为《喝茶能防癌还是致癌?》的文章,提出:“普洱茶中容易污染黄曲霉素、伏马毒素、呕吐毒素等各种真菌毒素。这些毒素中最著名的是黄曲霉素,它是最强烈的致癌物之一。那么长期喝普洱茶,是不是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呢?”

普洱茶最近这次“被黑”是2012年那次“普洱茶致癌说”的升级版,由一个名气更大的“大神”公开发表文章,再加上又在移动互联终端和自媒体技术极其发达的时代,这次“黑天鹅事件”一时间在网络上盛传,比起5年前影响力和波及面更广,对行业的影响也不可小觑。很多专家学者都积极响应此事,包括陈宗懋、陈君石院士都纷纷发文表达喝普洱茶绝不会致癌。

本刊再次组织了一批专家学者进行论证,但这一次的探讨更加的客观和理性。正视了普洱茶与黄曲霉毒素的关系——不只普洱茶,所有食品都有面临黄曲霉素污染的风险,如果有风险担心“普洱茶致癌”我们大概只能绝食了,目前很多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对黄曲霉毒素的法规限量标准中,茶叶还没有被列入,完善标准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

另外,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召开新闻发布会,指出,普洱茶检出黄曲霉毒素,很多情况下是检测方法的问题,“酶联免疫吸附法”因为简单快捷又低成本,被作为常用的检测方法,但是该方法很容易出现“假阳性”,令普洱茶无辜蒙冤。检测机构将检出黄曲霉毒素的10份样品普洱茶采用更高级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均未检出黄曲霉毒素。

如今,茶友们的认知水平在不断进阶中,任凭外界如何说,一杯好的普洱茶带来的品饮愉悦感、身体的健康享受,是任何流言蜚语都无法消减的。当然,打铁还需自身硬,普洱茶本身的优势和健康价值、生态价值必然是经得起各种考验

就像盛军博士说的:“任何质疑,只要不是恶意的,都在提醒我们做好研究。”普洱茶一次次“被黑”,却也一步步推动产业、市场、科研不断进步,让普洱茶成为一片越来越透明的树叶,带给消费者一杯安全、健康、生态、美好的普洱茶。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编辑丨越山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名山古树发展史(1993-2022):上

今天我们来说说名山古树兴起的历史。

很多人都说自己在喝普洱茶,或者想了解普洱茶,但实际上普洱茶有不同的体系,不同的发展脉络,要是没人告诉你,你是越喝越糊涂。

这里面哪一种代表过去,哪一种代表现在,哪一种又代表未来?搞清楚这一点,无论喝茶,藏茶,还是做茶,都非常关键。

引子

这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同样一片叶子三十年内价值增长成千上万倍,一无所有的草根打败资源丰富的大厂,穷得找不到媳妇的村寨让全国富豪膜拜,无数的人落寞,无数的人兴奋,无数的人狂喜,无数的人迷惘。往昔的精彩渐渐落幕,而真正的传奇才刚刚开始书写……

为什么时间从1993年开始,这个我们后面慢慢展开。我们所知道的是,在此之前相当长一段时间,人们既不知道名山,也不知道古树,甚至也不知道何谓普洱茶。这其实是计划经济的应有之意。

名山?各地按计划上交原材料,能搞清是哪个县的就不错了。一个100克的下关沱里面至少是二十多个县区的原料,哪里有什么名山名寨?所谓拼配,也没有那么神秘,人家按定额交上来的东西,国家财物,你敢不要吗?只是不同产品之间调配一下比例罢了。

古树?更说不清。台地茶又漂亮又标准,价格比古树更贵。古树难看、难采、还难卖,不值钱。大厂原料里面可能混了一些古树,但占比不会大,有多少,哪里的,根本说不清。

普洱茶?在此之前,普洱茶除了极少一部分在珠三角地区销售,好一点的都是外销,由云南省茶叶公司销往香港并转口到其他国家地区;差一点的就边销,卖到边疆地区。那个时候包括云南本地在内的中国绝大部分地区,都已经不知道有普洱茶这种东西。

90年代易武车顺号旧址

在大幕打开之前,我需要把一些关键词列出,因为这些关键词会带着我们透过林林总总的历史细节,看清背后的主线和逻辑。这些关键词包括:

名山(山头)、古树、工艺

藏养、品鉴、审美偏好

经济政策、经济发展阶段

流通渠道、媒体、地域文化

理解了这些名词,也就理解了这一段的历史。理解了历史,也就看到了未来。

一冲破迷雾,从易武开始

(1993-1999)

1两种传统

我们知道在九十年代,内销市场还没有打开,普洱茶主要的终端消费市场是香港和台湾,但是这两个地方对普洱茶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

在香港人看来:台湾人懂什么普洱茶,接触普洱茶才几年?我们从小喝普洱茶长大的,台湾前几年还管普洱茶叫臭浦茶,说是用来养壶的,白送都不一定有人要。

在台湾人看来:香港人懂什么普洱茶,那只是吃饭的时候喝的日常消费品,不知道什么叫茶文化,根本谈不到什么品鉴,不像台湾已经上升到“茶艺”的高度啦。

这两种说法对吗?都对。

吕礼臻在臻味茶苑

如果不是台湾人开始不认普洱茶,台湾吕礼臻开始卖普洱茶就不会那么艰难。店里来个买茶的,“宋聘喝完喝同庆,同庆喝完喝敬昌。”喝到后面,客人说实在喝不动了,“给我来两斤黎山(高山乌龙)吧。”。

如果不是香港人只当普洱茶是日常饮料,香港陈国义的茶艺乐园就不会连年亏损,每天从早到晚开班教茶艺还入不敷出,直到最后大陆普洱茶兴起,把88青都快卖完了才把债务还清。

陈国义在茶艺乐园讲解普洱茶

说到底,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传统:

香港手握民国以来最丰厚的普洱茶遗产,曾掌握全部大厂资源,普洱茶更多的消费场景是在饭店茶楼,所以重老茶,重醇厚,重滋味,对青饼不惜入仓以催熟。形成了充满烟火气的品饮风格。

相比于香港,台湾延续闽南乌龙和日本清茶两大茶饮体系偏好,更重香气。而随着九十年代经济崛起,茶文化也渐成热潮,对茶的品鉴渐成系统,不仅香气滋味,生津回甘体感等方面也成为重要考量。

这两个传统必然需要不同的市场来匹配,对香港人来说,量大质稳的大厂茶足以满足伴餐等日常品饮的需求,和日常消费市场天然匹配,这也被几十年来的经验所验证。对台湾人来说,就不够了,玩出文化了,就要琢磨,号级茶琢磨完了,琢磨印级茶,印级琢磨完了,再琢磨七子级茶,对包装已经到了细扣一撇一捺毫米级差异的变态境界(其实当时大厂包装本来就没那么严格,很多对包装的理解都是臆测而已)。这些还远远不够,虽然山雨未来,但其实台湾人隐隐在呼唤一个新的时代,一个可玩性更高,更加玄妙莫测的普洱茶新时代,这个市场要在十年之后才渐渐明朗。

这两个传统后来都被内地的新传统所替代,但仍然能看到各自延续的脉络。不信你仔细看看,一定能看到这两种传统的影子,可惜直到今日还有很多人看不明白,混在一起说,鸡同鸭讲,越说越糊涂。

97将至,香港人视台湾人为老茶接盘侠而暗自窃喜,而台湾人则认为香港人缺少文化底蕴而不能慧眼识珠。无论怎样,在九十年代中期,普洱茶,尤其是普洱老茶收藏市场的重心已经由香港转移到台湾,而普洱茶文化也在台湾方兴未艾。

我们要谈名山古树还是要先从台湾人和易武这条线谈起。

当时台湾售卖普洱茶(老茶)的一间茶铺

2破冰之年

1993年,首届中国普洱茶节在普洱市(当时还叫思茅)举行。“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以及“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也同期召开。促成这一普洱茶历史性事件,离不开一个人的努力——黄桂枢。

黄桂枢先生1992年在《农业考古》第二期上发表了《云南普洱茶史与茶文化略考》一文,香港《中国茶文化》、台湾《紫玉金砂》等媒体全文转载。港台的普洱茶商很多年都想表达普洱茶这个东西很NB,但是奈何本人没文化,一句好喝行天下。黄老这片文章让大家喜大普奔,终于为普洱茶找到了文化背书,以至于后面很多茶商直接把论文中的一些内容印在了说明书上。


普洱茶文化学者黄桂枢先生

以此为契机,黄桂枢向当时思茅地委书记李师程提议,促成了93年的这次具有破冰意义的行动。为什么说是破冰意义?不仅对于普洱茶的历史文化来说,是第一次官方的公开亮相。这一活动还完成了对中国是世界茶树原生地的论证(黄桂枢《论云南澜沧邦崴古茶树的发现考察论证及其文物价值与世界茶树原产地问题》)。这两点影响都极为深远,那是文化人指点江山,用研究和文字可以开创一个行业新局面的时代。

为纪念此次论证,邮电部后来发行了澜沧大茶树的邮票和“茶之故乡”明信片

破冰的意义还在于,之前普洱茶原产地的云南和销售市场的港台,接触太少。云南茶叶公司也只是和香港极少的几个头盘商有接触,头盘商再分销给二盘商,然后才是茶店这些终端市场。对香港的终端市场都缺少接触,对台湾的这些茶商茶人更是毫无概念。这实际上是终端市场和原产地的一次重要接触。

在台湾茶人来说,普洱茶文化正是蓬勃发展的时代,普洱茶已经成为台湾茶文化的重心,可是对原产地却也几乎是一无所知,渴望了解之心是可想而知的,但是两岸关系也只是刚刚解冻,跑到偏远的云南小城,也需要一定勇气。所以曾志贤在提到中华茶艺联谊会会长吕礼臻带队的九位成员时用了“九条好汉”这样的称呼,并且不无自豪的感慨:“这一小步,是普洱茶的一大步”。

说是一大步,可是真正在1993年,台湾茶人几乎一无所获。这是一次典型的不同频的会议,虽然称为“普洱茶”的研讨会,但是大陆方面谈的都是普洱新茶,基本上是在谈一种叫普洱茶的绿茶,不知道什么是老茶。台湾茶人渴望听到的关于真正的普洱老茶的信息少之又少,好在他们找到了一本普洱茶的绿宝书——《版纳文史资料选辑4》,里面有大量民国时期古六山普洱茶商号的资料,这本书促成了台湾茶人第二次来大陆的易武之行。

邓时海在1993国际普洱茶研讨会上

赠给美国代表杨丹桂女士末代紧茶

当然台湾茶人对会议本身也有贡献,邓时海先生提交了大作《越陈越香——普洱茶高品位的探讨》,这不仅是“越陈越香”这一概念的亮相,实际上也是普洱茶藏养转化方面的第一次专业探讨。这一文章并未引起任何反响,甚至连反馈都没有。大陆同胞如听火星文,唉,台湾人想说啥就让他说吧。

说起来邓老师绝对是普洱茶的传奇人物,他可能是台商定制普洱茶的第一人,在1994年和1995年他委托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用勐海原料和思茅的原料做了两批云海圆茶(也有说法勐海的原料来自南糯山,思茅的原料来自景迈,不太确定)。这些都比后面的真醇雅更早,他那本《普洱茶》后来更是掀起老茶热潮,但我们还是要把这个兴起过程的起始点定位到易武,原因容后再说。

3从易武开始

据邓时海自己说他八十年代末就到过易武,(八八年确实有一个台湾茶艺代表团到云南,邓老师是否到易武不太清楚),鉴于邓老师记忆不时会出现一些偏差,这个说法大家就姑且听之吧。

茗寿堂收存的《版纳文史资料选辑》第四辑

我们从前面提到的《版纳文史资料选辑4》说起,台湾茶人得到这个资料如获至宝,复印后在圈子里散发,本来就知道很多老茶的原料是易武,现在大家对易武的渴望更加强烈,简直望眼欲穿。正好第二年(1994年)第三届中国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在昆明召开。请注意,网上很多资料都写错了,这个和1993年那个不是一个活动,并非专门普洱茶的研讨会,而是茶文化的研讨会,第一届在杭州,第二届在常德,第三届刚好在昆明。

台湾的茶痴们不管那么多了,只要在云南就一定要去,茶文化研讨也不重要,最重要的事就是一定要去易武。省领导说了,那里没有什么了,也没法接待你们。茶痴们说,必须得去一趟,不到易武我们不死心,台湾人如此执拗,云南方面只好安排。

九十年代拍摄同庆号旧址

那时的易武和九十年代中期的其他边远乡镇没什么不同,落寞的街道,简陋的建筑,衣着朴素的村民。当台湾茶人来到易武老街,面对夕阳下破败不堪的老街和旧商号,不禁感慨万千。导游小姐抱怨为什么要来这么一个啥也没有的偏远小镇。而当地的村民则更加奇怪:这些拿着照相机四处拍照的家伙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当时吕礼臻和何健等人有了一个想法,希望能按易武老茶的原料和工艺恢复传统普洱茶。后来在老乡长张毅的帮助下,经过两年的实验试制,于1996批量做了第一批易武茶,这就是96真醇雅。

我们之所以把名山古树概念萌芽定位于易武,是因为这里面涉及到了几个重要考量点:产地,原料,古树,工艺,品牌,当然还有一个潜在的考量点,那就是存储转化。

这些在今日看来非常平常的考量点,在当时却并不平常。之前云南茶叶公司为香港头盘商供货,原料是拼配的,产地是繁杂而模糊的。现在原料已经被定位在易武(大致是离乡里比较近的麻黑,落水洞,三合社等村寨),虽然还没到后来细分村寨甚至茶园的地步,但也已经迈出重要一步。

因为地处偏僻,原料又不符合当时大厂要求,野放的大树茶完全竞争不过尚勇(今磨憨镇)的台地茶,易武乡的茶叶生产已经处于半停滞状态。当时易武乡茶场虽然也有少量台地茶,但野放的大小树到处都是,完全可以指定收大树茶(混采)原料,这也是让吕礼臻等人兴奋的地方,这和大厂台地茶原料为主很不一样。

从工艺来说,吕礼臻等人试图恢复号级茶的工艺,所以找到宋聘号的老师傅李官寿来指导,这又是和大厂茶完全不同的传统。具体工艺细节我没有和当事人探讨,但是从我在茗寿堂的品鉴来看,的确是和当时大厂茶,以及现在普遍的加工工艺都有所不同,尤其是和99易昌等类似存期的易武茶比较,就更加明显。

还有一点,从一开始真醇雅就放弃大厂代工,大厂包装,而走了从头选料,自己找人加工,用自己包装的做法(绵纸包装为后加)。这个也是和之前的定制产品截然不同的。云海圆茶是请大厂代工,用空白包装或传统勐海七子饼包装,至于香港茶人定制产品就更是如此了。这一点看似无关紧要,却对未来其他品牌的创立至关重要。

真醇雅后转手香港陈国义处,包装留下陈国义的签名

关于存储转化,因为当时主流的观念没有喝新茶的习惯,云南大厂的青饼在香港也是要先入仓,台湾茶人更是从老茶开始的普洱茶品饮。所以这批茶也是希望能通过仓储带来转化,看效果究竟如何。

这个效果最终在2005年得出了一个结论,由《茶艺——普洱壶艺》杂志(当时最重要的普洱茶媒体)组织的“华山论茶”活动上,藏期9年的96真醇雅正式亮相了。关于这次活动,网上的传闻也大多不靠谱,说真醇雅一举拔得头筹,名满天下,实际上真实的情况有点复杂。

实际上这次评比共两场,真醇雅在他所在的这一组得分算最高的,但和真醇雅同场竞技的茶品,整体实力不强。由于年份不同,96真醇雅并没有和99绿大树、99易昌这种重量级的茶品竞技。


2005华山论茶活动中,真醇雅所在96组打分情况


2005华山论茶活动中

99绿大树和易昌号所在99组打分情况

另一场评比中,厚纸绿大树明显得分是更高的,易昌号精品(宋体)、草纸绿大树的得分也不低于真醇雅。而且评委周瑜的原话是:“(和另一组相比),这次(指真醇雅所在的这一组)的茶没有很出色的”,周瑜给厚纸绿大树(图中的易武正山野生茶)打出的分数是91分,而96真醇雅只有82分。客观的说,真醇雅吊打同期大厂茶是对的,但和稍晚的易武定制茶相比,并没有优势。

其实在我看来,真醇雅有多好喝这个并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这伙人知道他们想干什么,想用古树,想用易武的古树,做一款经典,希望做出来的茶越存越好,这和之前的大厂茶完全不同。干的效果如何不管,只要你目标是清晰的,这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开始,一切经验都可以慢慢积累。而所谓的名山古树的传统,也正是从这里发端的。

4时代之潮

把九十年代末发端的这股热潮归于某个人或者某个团体,当然是欠妥当的,应该说是时代的潮流推到了这一步。而很多先驱者的名字更应该被后辈普洱茶人铭记。

其实早在1984年,易武老乡长张毅就试图恢复传统普洱茶工艺,当时找了老师傅高定光制作了传统工艺的元宝茶(七子饼),并参加了云南省科技产品展销会,但一饼也没卖出去。没办法,没有市场啊。让势单力孤的老乡长去教育市场,显然不现实,所以之后很长时间,易武也仍然只生产少量绿茶和红茶,处于被尚勇茶按在地上摩擦的状态。

为易武茶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张毅老乡长

大茶树和古树茶的概念也早已有之,否则不可能有1993年云南是世界茶树原生地的论证。早在1986年何仕华就在惠民区(今澜沧惠民乡,景迈山所在地区)政府召开的“三千会议”上提出要保护老茶树、老茶园,这种观念在当时可谓孤标先发。后来何老更是保护邦崴大茶树(据说当时差一点就砍了)并推动对邦崴大茶树的考察论证。何仕华也是最早定做山头古树的茶人之一,为推广景迈山茶做出极大贡献。

为保护古茶树做出突出贡献的何仕华先生

古树茶在学术层面正式定名,是在2002年景洪举办的第二次普洱茶国际研讨会上,由王郁风(曾在中茶管出口货源)正式提出的,他甚至在当时还提出了单株的概念,这个要过好多年才被市场意识到价值所在。

前面提到了,在96真醇雅之前,邓时海就已经定制了云海圆茶,之后更是有一大批易武原料为主的定制产品出现。比如从大渡岗茶厂出来的陈世怀创立昌泰茶行,用易武原料生产的“易昌号”(也是产量和存世量最大的同期茶品),还有台湾茶人庄荣洁委托叶柄怀收料定制的“99绿大树”(勐海茶厂压制),勐海福海茶厂的绿星星,后来张毅老乡长又创立顺时兴等等。

如果说谁是这一切背后最大的推手,既不是这些茶人,也不是专家学者,更不是趁势输入观念的台湾茶人。最大的推手是1993年统购统销政策全面取消,这是普洱茶市场化的关键一步。如果没有这一步,根本不可能有定制茶,没有定制茶,原料都是死的,怎么谈名山,怎么谈古树,那都是空中楼阁。

1993年2月1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1993年11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至此作为一种完整的制度形态,统购统销最终结束。

市场的放开,才是这一切背后的暗流汹涌。市场需求和原料市场之间建立起供需关系,看不见的手开始发挥作用。云南丰富的古树茶资源不仅从此慢慢浮出水面,也逐渐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一个大家更愿意接受的表达方式,名山古树的新传统才有了可能。

而这一举国变局,其实都来源于一年之前(1992年),一位老人的一次“南方谈话”……

下期预告:从易武到班章,名山背后的味觉分化和原料博弈。

主要参考文献:

《云南普洱茶史与茶文化略考》,黄桂枢,《农业考古》,1992,02.

《论云南澜沧邦崴古茶树的发现考察论证及其文物价值与世界茶树原产地问题》,黄桂枢,《农业考古》,1993,04.

《越陈越香——普洱茶高品味的探讨》,邓时海,《农业考古》,1993.04.

《易武乡茶叶发展情况》,张毅,1995,(其中内容在1989即已完成)。

《普洱茶》,邓时海,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

《1998-2003新生普洱年鉴》,五行图书,2014

《普洱茶续》,云南科技出版社,2005

《华山论茶》,《普洱壶艺》,2005.06,总第16期。

《驼铃再响起》,《普洱壶艺》,2005.05,总第14期。

《从混沌到澄明》,普洱杂志社,云南人民出版社,2021

《普洱茶关键技术研究》,梁名志主编,云南大学出版社,2022

来源:茗寿堂 明洲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第九届西部茶博会六大商机

12月8日-12日,中国西部茶业旗舰展--第九届中国西部国际茶产业博览会暨第四届丝路陕茶文化推广周再度起航!统领西部茶行业、展示渠道优质资源、引领行业发展趋势,弘扬优秀陕茶文化,吸引1000+品牌企业、10000+专业买家共同参与,将解决茶行业上下游“拓市场、获资源、观趋势、寻商机”多样化的观展需求!

作为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确定“三年百市”展会的重要展会之一,西部茶博会自创办以来,不断挖掘新渠道、新市场,高效匹配客商需求,全面深入提升展会效果,已成为业界公认的"西部茶业风向标"。

临近年末选品采购的黄金时期,本届展会展品涵盖六大茶类、茶具、茶器、紫砂、陶瓷、红木、茶食品、茶服、茶包装等全产业链产品,一站式满足新春购礼、经销加盟、茶礼定制等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将为观众们呈现一场精彩绝伦的年度茶业盛典!

01普洱占比最大·市场需求强劲

普洱茶在六大茶类中以“陈”取胜,随着时间的累积和推移,汤色、口感、滋味向“红、浓、陈、醇”发酵转化,其品饮价值、保健价值、收藏价值、金融价值逐步提升,已是茶界市场炙手可热的“茗星”!

对比近十年普洱茶区域公用品牌产值,普洱茶区域公用品牌产由2011年的44.19增长至2021年的73.52,10年品牌价值增长66.37%,每年增幅稳定在5-6%,市场需求强劲。

顺应市场需求,在本届参展品类中,普洱茶参展占比达46%,比肩其他茶类总占比54%,占据全品类的“半壁江山”。  


针对普洱茶,展会还将举办一系列推介会、新品发布会、典藏好茶品鉴会,欢迎普洱茶“发烧友”莅临现场品鉴!

大益(展位号:T2115):;专场品鉴-汉宫月(生茶)2001、金色韵象201、岩韵201、盛世长安1801

澜沧古茶(展位号:T2051):景迈山古树标杆第十一代0085全家福亮相;2022年瑞虎呈祥生肖茶发布

今大福(展位号:T2055):2021年新品班章茶王品鉴会;茶王盛宴老茶品鉴会-第一代班章大白菜、班章孔雀及中期茶

老同志(展位号:T2082):冰岛老寨品鉴会

书剑古茶(展位号:T2078):书剑传世高端普洱茶品鉴会

七彩云南(展位号:T2066):茶王品鉴

八方茶园(展位号:T2156):四大茗著·老班章专场品鉴

福海茶厂(展位号:T2057):福海中老期普洱茶品鉴会

博岩堂(展位号:T2071):拳头产品“景迈小白”低至5折团购活动

古茶林(展位号:T2056):现场压制古树金瓜限量500套,低至4折发售

普洱茶优选展商:

大益、中茶普洱、澜沧古茶、今大福、老同志、中吉号、书剑、滇南古韵、勐傣、七彩云南、陈升号、陈升福元昌、凤牌普洱、昌泰、东卓、佰年尚普、双陈、八方茶园、福海、福安隆、廖氏、味茗堂、春茗古茶林、杨聘号、老茶汇、七彩孔雀、健身、冰岛印象、老曼峨、泉海、博岩堂、普作号、古茗道轩、元鸿、听山云起、茗片、恒润祥、雨林老寨、臻品臻味、芊荨、国汉、鹿岩号、千福祥、凤凰窝、古茗坊、靖轩、新益号、云鑫源、凝聚力、七彩朗韵、中合号、兴饮祥、云普、顺合号、一觅一遇、润珍祥、福瑞

02白茶成倍增长·发展潜力巨大

在全球疫情的时代背景下,健康成为全球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白茶素以“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口碑闻名,在茶叶消费市场备受追捧。

福鼎白茶以传统的制茶工艺,保留充分的天然物质,具有优异的品饮价值和收藏价值。对比近十年白茶区域公共品牌产值,福鼎白茶区域公共品牌产值由2011年的24.45增长至2021年的52.15,10年品牌价值增长113.29%,年增幅达17.51%,市场潜力巨大。

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消费市场,吸引了一众白茶品牌企业到到西部开拓市场,而西部茶博会则以强大的资源号召力和行业影响力,成为众多茶企营销品牌、交流合作、抢占市场的首选平台。对比近三年白茶企业参展数,白茶企业参展占比由2019年的10%增长至2021年的20%,增长率达100%。

临近元旦新春佳节,众多白茶品牌隆重推出虎年生肖茶及限量好茶现场展销品鉴,欢迎钟爱白茶的茶友莅临展位“尝鲜”!

品品香(展位号:T4017):生肖虎饼限量12000件发售

林飞应(展位号:T4059):壬寅虎年生肖饼【鸿运】发布

云根白茶(展位号:T4010):新品牡丹圣发布

桑湖白茶(展位号:T4069):新品虎饼发售

湖林山白茶(展位号:T4069):“晒一号”限量2000件发售

誉达白茶(展位号:T4060):汇雅聚仙2017年牡丹限量500件发售

裕颜春白茶(展位号:T3010):2018荣裕大师茶限量2021盒发售

雁溪白茶(展位号:T3012):2017年露凝香限量3000饼发售

闽榕茶业(展位号:T2070):茉莉白茶限量发售

一颗茶球(展位号:T4071):2022虎年新品发售

长品白茶(展位号:T4046):虎年福运生肖饼销量10000饼发售

白茶优选展商:

品品香、广福心道、林飞应、长品、万氏留香、仙居林、云根、政名、誉达、太姥山、大与茶问、东南白茶、潘龙号、大姥号、永香、裕颜春、万夫锦、雁溪、桑湖、湖林山、杰龙、益寿春、鼎首、古悦、壁魁、鹿岩、金云昇、冠众山、岩坪、徐源山、蓝景泓、富兴源、满毫

03新兴爆品陈皮·契合时令消费

在健康消费意识崛起和消费升级趋势下,养生理念深入人心。恰逢开展期间正值西安寒冬,对比近三年陈皮企业参展数,陈皮企业参展占比由2019年的4%增长至2021年的14%,增长迅猛。

陈皮优选展商:

老皮柑普、世纪茗家、东甲粮仓、岁月陈皮、德定福、江聘号、公多皮、瑞柑昌、腾雨、上广皮、好皮仓

新品发布会:

老皮(展位号:T2018)留下香风『陈皮白茶』限量1000件新品首发

04各品类龙头亮相·满足多样化需求

中国是茶叶生产大国,产茶种类的多元丰富,决定了中国人饮茶品类的多样性。除了大热的普洱茶、白茶、陈皮之外,展会现场还将汇聚各个细分品类的龙头企业,满足不同茶友多样化的饮茶喜好,一站式解决品饮和采购需求。

绿茶优选展商:

安徽省茶业集团、东裕、鹏翔、南山茶业、正德号、牛碾坪、黔品记、闽榕

乌龙茶优选展商:

武夷岩茶:中茶海堤、手尚工夫、骏红、老记大红袍、岩霸、岩语、岩雅轩、帝界、珍仙岩、寿氏岩

凤凰单丛:千庭、枞馫、曲溪

安溪铁观音:中茶海堤

黑茶优选展商:

安化黑茶:白沙溪、中茶安化第一茶厂

茯茶:泾渭茯茶、北极宫

广西六堡茶:苍松

红茶优选展商:

武夷红茶:正山堂、元正、骏眉中国

滇红:凤牌滇红、三宁、凤印

祁红:天之红、茶红天下

品鉴会:

白沙溪(展位号:T4011):故宫贡茶花卷茶复刻-白沙溪皇宫花卷发布;老茶品鉴-80年代千两茶,80年代花砖茶,肖大师话茶

茶红天下(展位号:T4009):核心产区产品亮相-黄山好礼香螺、国之红一级毛峰

05聚焦全国专业买家·B端采购首选平台

在专业买家方面,第八届西部茶博会加大对西北五省及全国各区的拓展力度,进一步整合全国茶产业资源,展现华巨臣作为茶行业领军者的强大号召力与辐射力。

据调查显示,第八届西部茶博会的观众覆盖各行各业,其中以茶行业(占比22.6%)、服务业(占比11.7%)、房地产/建筑业(占比10.2%)、商业服务(占比8.7%)、金融业(占比7.2%)为主,主要以第三产业人群居多。

茶行业观众主要以茶楼茶馆(占比34.6%)、茶叶专业市场(占比20.5%)、茶叶街边店(占比10.2%)、茶企(占比9.1%)为主,目标观众人群精准。

06陕茶品牌集结·多元茶事纷呈

近年来,陕西省贯彻落实国家领导人来陕视察时提出的“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重要指示精神,实施“3+X”特色产业工程,开展“三年百市”品牌营销行动,坚持以市场引领生产,以标准提升品质,陕西茶产业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日益提高。

据农民日报·中国农网报道,十三五期间,陕西省标准化茶园面积达293.4万亩,干毛茶总产量11.3万吨/产值183.4亿元,茯茶总产量6000余吨/产值12亿元,拥有国家驰名商标4个,陕西省著名商标49个,以地理标志为代表的茶叶品牌达18个。

本届茶博会重点打造“一展一节”,以“第九届西部茶博会”和“第四届丝路陕茶文化推广周”同期呈现。本次丝路陕茶文化推广周,积极联动汉中市、商洛市、咸阳市、泾河新城、榆林市等政府,组织“汉中仙毫”、“安康富硒茶”、“咸阳茯茶”、“泾阳茯茶”、“秦岭泉茗”等陕茶本土品牌抱团参展,全方位展示陕茶魅力,助推陕茶品牌建设,促进陕茶高质量发展!


展会围绕“第四届丝路陕茶文化推广周”特别策划一系列集科普、趣味、悠闲、典雅、竞技于一体的高规格茶事活动,联动行业顶级专家,汇聚千千万万爱茶人,打造高规格茶事活动,弘扬中华茶文化,助推西部茶产业蓬勃发展。

精彩茶事·3号馆茶文化活动区:

第九届中国西部国际茶产业博览会暨第四届丝路陕茶文化推广周开幕式

第四届陕茶高质量发展论坛暨首届陕西三茶统筹发展高峰论坛

茗星茶艺师第八届全国评选大赛·西北赛区

2021广德黄金芽(西安)品牌推介会

陕西鹏翔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品牌升级暨新品发布会

2021年泾阳茯茶质量评比大赛颁奖仪式暨《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发布会

礼遇·西安|一颗茶球2022年新新春产品发布会

陕茶品牌计划暨《陕茶出关》纪录片开机仪式

长安集·丝路陕茶宴

器韵茶香礼遇长安|遇见抖音电商

健康伴你行·禅茶润心田

精彩茶事·6号馆汉唐博物茶文化交流空间:

茶会雅集|国茶之源秦汉熬茶

国学茶会|茶与国学

古瓷鉴赏|流光飞逝耀州老瓷新饮

耀州窑茶会|旧窑新火与耀瓷穿越时空的对话

读书会|茶香书韵:如何选书、读书、藏书?

花道雅集|禅心花世间

音乐专场|聆听太古音,品鉴沉香韵

香事雅集|畅月润馨华

茶会雅集|梅兰之境,竹影菊芬

雅集茶会|明时风华-明式家居、服饰体验茶会

茶会雅集|唐煎宋点禅舞飞扬

花道雅集|暖冬花开

调饮雅集|茶饮新玩法-茶酒两生花

茶会雅集|我为爸爸妈妈敬杯茶

本届茶博会还吸引了黄山市组团、安徽广德市组团、福鼎市组团、寿宁县组团、平阴县组团、安溪县组团、平阳黄汤组团、景德镇陶瓷大学组团等多地政府组团参展,展示各地茶产区发展成就,促进全国茶产业的沟通交流与协同发展。

12月8日-12日

第九届中国西部国际茶产业博览会

暨第四届丝路陕茶文化推广周

西安国际会展中心(浐灞)

欢迎广大茶商茶客前来参观、洽询!

以茶会友,品茗淘器,共赏茶文化之大观!

来源:华巨臣茶博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