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06年黑茶

找到约346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新黑茶or老黑茶,你分得清吗?

 

        黑茶被称为能喝的古董,以陈为贵。如果将新茶比作仪态万千、风情万种的青春女子,那么老茶,则如历经磨炼、饱经岁月的沉稳老人。但是对于老茶和新茶的不同特质,你能分得清吗?

 

 

新茶老茶大对比:同品类、同等品质、年份不同。

 

外形对比:

新茶

        发酵稍重的新茶,乌黑油亮;发酵轻的新茶,颜色以青色、褐色为主,同样它的砖面也会比较油亮。

 

老茶

        随着时间的沉淀,由于茶叶的自然氧化,颜色会变得灰暗,就算是轻发酵茶,放久了成为老茶之后颜色也会变深,也不会像新茶这样有油亮的色泽。

 

香气对比:

如果是新茶,会带茶叶的清香味,茯砖茶的话还会有金花的菌香味。

 

而老茶,年代越久,它的陈香味会越发浓郁。

 

 

茶汤颜色对比:

新茶

特别是轻发酵的新茶,以明黄、橙黄为主;随着时间的积累,汤色逐渐加深慢慢变成橙红,而且不同品类的黑茶,汤色变化速度会有不同。

 

老茶

则汤色以红色、酒红色为主(两者都必须有茶汤透亮且给人明亮的感觉才算好茶)。

 

口感对比:

口感上,新茶的口感会略微涩口,或者有青味,也可能带点渥堆味,。

 

而老茶,随着时间的沉淀,由大分子转换成小分子,它的茶汤,入口之后会有一种明显的顺滑,犹如一碗米汤,是从口腔滑到喉咙里,口腔里还会留下陈香味、甚至说药香味。

 

叶底对比:

新茶

叶底的色泽会更加油亮。

轻发酵的安化黑茶叶底会偏青绿色,具有活性,一般到7年左右的北方仓储状态下,在泡开后还能有明显青色,微微有些泛红。

老茶

叶底明显会显得暗淡一些。而且色泽上发酵轻的新茶叶底颜色也稍浅,而老茶颜色相比较深。

 

 

PS:老茶之奇货可居、狼多肉少、物稀价贵,所以更正确的建议,不是特别懂行的朋友,建议选购品质靠谱、价格公道的1-3年内新茶,自己妥善保存、边喝边存。

 

本文来自茶频道,感谢作者付出,本站加入了一些自己的经验,了解更多可以留言或者发信息给我们,会尽快作出回复。

 

推荐阅读

袋泡茶的历史及演变

喝黑茶保健的喝法你对了吗?林治老师分享的经验

爱喝茶的女人,真的不会老!

什么运动最减肥?一张“热量消耗表”告诉你真相

 

 

 

 

 

 

关于黑茶爱好者

        一伙由于爱黑茶而至经营黑茶的人建立的平台,因喜欢久扬茶业吴总所说的一句“健康属于全人类,黑茶属于全世界,让黑茶使更多的人受益“,而致力于黑茶知识公正公平的传播,尽可能让更多的人以合理的价格享受到高品质的黑茶。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黑茶产品

预测:2020年,我国茶叶库存可能超过200万吨

2011年至2017年,我国茶叶累计库存138.604万吨;

2020年,我国茶叶库存有可能超过200万吨。

      

 

原标题:“从数字看我国茶产业”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产茶国和最大消费国,健康饮茶正成为我国的的一种政府标签。“六茶共舞”是政府促进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途径。一带一路下的茶外销是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一个部分。“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是我国扶贫的重要政策支撑。

茶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茶,世界香”正随中国茶叶国际博览会的舞台向世界展示,并被认可。

在这茶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试图从现有的数据中分析下茶产业的一些潜在风险。数据分析表明,我国茶消费正处于一个瓶颈期。

 

 

茶园面积快速扩张

抛荒面积同样可观

 这几年中国快速发展茶产业,面积产量急剧增加。目前面积产量都居于世界第一。面积产量的急增起始于2003年前后,产量面积都是同步急增的,这个直线增加的势头一直延续到现在才有所缓和,即2017年全国新增面积开始回落。但也可能是回调,2018年仍可能反复。

 注:新增面积单位是千亩,其余二面积单位是千公顷。主要是为了作图而调整的。

    

同时从图表中可注意到:一方面是茶园总面积在大量增加,另一方面抛荒的面积也在大量增加。

抛荒面积=(总面积-生产茶园面积–近三(四)年新增面积)其中:正常管理的茶园一般认为在第四年可开采,故在这里我按二个数据换算,一个是按第四年投产(弃采3y),一个是按第五年投产(弃采4y)。 

从图中可发现:无论按那种方法计算,2005年前,茶园的抛荒面积一直大于新增面积。2006年开始,全国茶园面积开始快速增加,抛荒面积有所改善。如果按新开茶园第五年投产计算,2005年后的抛荒面积全国范围内相对较小,但从2016年又开始回升。如果按第四年投产算,则全国范围内抛荒的面积一直很大,在 2015年就超过新增面积。

大家知道,正常茶园管理水平,第四年开始投产,如果要在第五年投产,只能说明大量新发展茶园管理不善,或者新栽幼龄茶园遭灾严重,无论何种原因,“重种不重管”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2015年新增面积的主要贡献来自于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湖南等省。

 

 

全国茶叶库存量大

未来库存压力更大

茶叶产量的大幅度增加导致了茶叶的严重过剩

 

近七年茶叶产销数据分析
单位:万吨

1:产量以统计局数字为准,略低于流通协会统计数,内销无统计局数据,故采用流通协会数据,外销以海关数据为准。

 

从表中官方数据可知:茶叶产量从2011年162万吨增加到2017年的258万吨,接近增加一百万吨。内销增加约70万吨,外销基本持平,所以茶叶2017年的库存约30万吨。同样分析可知11年到17年累积的茶叶库存已经达到约138万吨。 这些库存茶叶应该是留在茶叶生产企业手中的茶,而不包括经销商手中的茶叶(红茶,黑茶,白茶)。按目前的生产水平,现有的茶园在未来三年全部投产,届时茶叶产量将达到300万吨以上。而由于内销增长的迟缓,外销的困境,每年的库存更会以更高的比例增加,至少会不低于三十万吨的速度增长,因此2020年,茶叶库存突破200万吨是可预期的。

如果没有找到新的茶叶出路,如茶叶的外销,茶叶的另类用途等,茶叶产大于销的局面会越来越严重。最后茶园将会以更大速度抛荒。

 

 

六大茶类

库存程度不同

由于只有2017年能查到相关的分类内销数据,所以下表是结合内销数据的2017年库存茶分析结果。按表中数据分析:

2017年的茶叶最新库存主要是绿茶22万吨,占到年绿茶产量的13.66%,这部分茶叶具体是哪些无法判断。这部分绿茶叶中高档一部分可能弃,有一大部分可能进入第二年销售。中低档归于出口或者饮料行业销售。无论如何,这部分的多数会进入下一年底的再销售。

红茶库存10万吨,占年红茶产量的32.15%,这可能归功于近来红茶市场的火爆(这里不讨论火爆的原因)。加上前几年的累积,按2006年的数据推算红茶库存也将超过20万吨,相当于是2017年的一年销售量,红茶出口基本上处于相对平稳状态,这样的红茶火爆行情也是非常值得担忧的。

白茶1万吨库存,占到2017年销量的一半多。按流通协会的估计,2016年约0.9万吨,外销0.2万吨左右(没专门口径统计,也许在红茶口径中)。所以估计白茶的库存已经超过3万吨,远超当年白茶生产量。未来白茶的生产销售前景主要取决于“接手的下家”。

黑茶5万吨,黑茶原来主要是普洱茶为主,这几年安化黑茶量急剧增加。前几年 黑茶一直打越陈越“好喝”的口号,民间黑茶的存量其实已经很高,但消费群体一直没有明显增加。

 

2017 年茶叶产销数据分析
单位:万吨

1:数据来源于中茶流通协会公开数据,部分尾数各家数据有出入,大数一致。

2:进出口数据来源于海关公开。

3:内销进出口数据中普洱合入黑茶中计算。花茶列入绿茶中计算。

 

 

人均茶叶消费并不低

根据2017年的人口数据及茶叶内销数据,可以看出按总人口来看,人均到了1.36Kg。按就业人口来算,人均已经达到2.45kg,  按户均计算则高达4.2kg, 所以说目前的茶叶内销已经到了很高的一个水平,再要继续高增长似乎存在一定困难。

 

2017 年人均户均茶叶消费水平

1:茶消量:按内销售190万吨计,名优茶按127万吨(算全内销)

2:户均按普查数,全国户均人数3.08计。

 

按统计局口径,中高收入人群按40%计,这一群体占有的社会财富超过全社会的90%以上,这部分群体假设以城里4/7,农村人口1/6计,相当于40%。所以茶叶消费也类推占国内消费名优茶销费量的80%计,则这一部分人的茶消费达到人均1.82kg。如果按户均数(户均3人计),户均消费茶叶则5.61kg。而中低收入人群则消费余下名优茶与80%大宗茶,则其人均消费与户均消费茶叶也为1.59kg和4.88kg。余下20%大宗茶假设为低收入人群消费(这部分群体以城里失业者,低保者及农村人口为主)。

 

茶叶年消费量按人均收入群体计算

单位:公斤/人

1:假设中高收入群休消费80%的名优茶,中低收入消费余下的20%名优茶及80%的大宗茶。

2:户均按3.08户平均人口计。

 

另外从人均可支配收入及人均食品类支出更可反映出茶叶作为非生活必需品的困境。2017年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年食品类支出水平分别为10130元,3266元,这样的消费水平有多少能负担得起茶叶的持续大量消费呢?

 

2017 年全国居民人均收入及支出水平
单位:元/人

 

因此从目前的市场消费主体为看,茶叶继续大规模内销似乎已经后续无力。结合前面的内外销分析,已经基本上处于饱和状态,所以茶叶将迎来有世以来最大的挑战——大量过剩。2018年我国经济处于下行状态,茶叶消费更趋向于萎缩。

 

未来茶产业路在何方?

前几年每年都有N多高峰\战略类论坛,讨论我国茶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许多有创见的措施与办法。其中最有前途的是,茶作为食品添加剂方面的应用及开拓国际市场。

 

您认为呢?

好喝的黑茶,有一个的关键词叫:温润

最近喝茶,在选择喝什么的时候,会不自觉想起喝黑茶。因为以前对黑茶没怎么上心,一个月可能都喝不到一两泡。

当然并不是否认黑茶,或许是过去喝芳香物质丰富的茶类较多缘故,黑茶的口味风格还不是很适应,所以对黑茶也就没有主动去品饮它的想法。

而现在当喝茶出现选择困难的时候,黑茶很自然被纳入选择范围内。

这一转变,不是一时而起,自这两年开始尝试各地各种茶之后,对它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主动地了解背后的相关信息。

仔细感受过它们的味道,会发现天底下好喝的茶有很多很多,光一个品类里面,就足够我们花大量时间精力了解。就像此前所说:接触越多,便打开了一扇新大门。

黑茶也一样,好的,差的,新的,老的,不同产区的,一通喝下来才算对其有了大致的了解,这种了解不敢说系统性,但至少能够让我对它产生新的认知。

从口味来说,黑茶相对小众一点,发酵茶的缘故,没有其他茶类那样香气丰富,更谈不上什么花果香、蜜香,显得不那么“出众”。

但也是正是这样的不出众,给人喝起来觉得轻松,柔和甜润的口感,与其它茶的芳香物质带来刺激性不同,没有入口眼前一亮的惊艳,只有平和的滋味让你感到欢喜,一口喝下,糯香在口中散开,很是舒服。

这就是喜欢黑茶的主要原因。

喝黑茶,我多用大杯闷泡,随手扔一小块,沸水倒入,静待滋味缓缓出来。有条件的情况下,用煮饮的方式会更好,在煮沸的过程中还可以闻到从壶里冒出来的茶香,好的黑茶,能够煮出浓稠的茶汤,如饮米汤一样柔和。

黑茶是后发酵茶,基本工艺主要是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其中,渥堆发酵是形成黑茶风味的关键,因此黑茶与其它茶类相比,是完全不同的感官体系,这也让许多追求茶香茶味的茶客对其并不提起多大兴趣。

但一个茶能够被历史流传下来,定有它优秀之处,自己不喜欢,不代表此茶就毫无亮点该被淘汰,可谁又知道,黑茶对我国游牧民族而言,则是他们的日常,如同潮汕人一日不可无茶一样。

肉食和奶制品是地处边疆的游牧民族主要食物,黑茶能够让他们消解油腻,久而久之便成为了生活必需品,他们的饮用方式是煮饮,加奶或其他佐料,一碗大口喝,一畅快。

黑茶的产地主要在湖南、四川、广西、湖北、云南、陕西等地。之所以市场上对黑茶不像其他茶类受追捧,或者被广为人知,是因为早期黑茶主要以边销、外销为主。

不同地区的黑茶所外销地也有不同,除了销往我国的边疆地区,湖南的黑茶主要行销日本,东欧等海外市场;四川的黑茶主销藏区;湖北的黑茶主销蒙、俄国;而广西的黑茶则一直受到东南亚地区的茶客所喜爱。

传统黑茶的口味偏好和饮用方式原因,制作时多采用粗老原料。

与大多讲究鲜嫩采摘,工艺精细的茶不同,所以容易给人感觉黑茶上不了台面,属于“粗茶”范畴,这也让许多茶客对黑茶始终未有“好印象”。

而随着06、07年黑茶开始得到国内茶客的关注之后,黑茶各产区开始注重原料等级的提升,对加工技术也也不断进行创新,使得品质越来越好。饮用方式也不再是加佐料的调饮,更有适合国内茶客的清饮方式。

我喝黑茶就以清饮为主,喜欢它醇厚温润的口感,喝得舒服。

它没有太多丰富和层次感的滋味让我们去体验,也没有好看的外形,但就这样一个不起眼的茶,让我多了一种选择,也建议你试试。

注:内容综合来源网络整理,仅供茶友参考,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39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