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第四届古树茶斗茶大赛红茶斗茶热身赛开斗

  寻茶、问茶、论茶、品茶,关于茶的门道,相必大家有所耳闻。

  但你听过斗茶吗?

  9月14日晚上20:00,2020贵州省职业技能大赛“鰼叶杯”贵州省第三届古树茶加工技能大赛暨贵州省第四届古树茶斗茶大赛红茶斗茶热身赛在习水县游客接待中心开斗。赛事为期3天,以红茶、绿茶加工技能同台竞技。

  热身赛现场,20余位身着白色大褂的行家里手细致地挑摘着鲜叶。为保证比赛公平,比赛使用的茶叶均是举办方统一提供的习水古树茶。

  为了搞清楚何为斗茶,环顾四周,记者在斗茶人群中同正在选摘茶叶的制茶老师范乔攀谈起来。

  范乔是来自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茶艺老师,在茶行业从教10余年,擅长茶叶感官评审、茶叶加工技术、茶叶插花艺术,对斗茶有独到的见解。

  她告诉记者,斗茶主要是对茶叶加工技能的比拼,又名斗茗、茗战。始于唐,盛于宋,是当时任何一个阶级都热爱的雅玩,与“烧香、挂画、插花”并称为“四艺”。现在已经是晚秋时节,古树茶已经进入老化的季节,加上同台竞技的还有在该领域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老师,这对于比赛加工古树茶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范乔希望这次比赛能够融入自己擅长的茶叶插花艺术取得不错的成绩。在她看来,茶叶产业在年轻人的市场空间广阔,从创新产品的角度来讲,创新加工技术应具有更多的时尚元素,是视觉美感与互动体验相交融的综合性艺术,通过茶叶插花艺术赋能相信呈现的茶品会更深得年轻人青睐。

  每年假期,范乔都会去贵州各地茶乡走走,以茶问道、以茶会友,不断寻找制茶技艺与年轻人的契合点,这承载了她的青春与梦想。范乔表示,东方茶艺插花多以东方花道和茶道环境相结合,插花多崇尚自然,讲求意境美,线条流畅且朴素淡雅,茶艺插花除了花卉为主,还会运用枝干、叶子、草类植物,有时候甚至会用上一些枯枝残叶来表达秋天萧索的意境。

  关于评判标准,范乔表示,评委会根据参赛选手加工的茶叶成品,从茶叶的外形,完整性、光滑度,在看色泽呈现,最后的口感综合考量。

  范乔告诉记者,贵州斗茶大赛已经举办多年,今年她是第一次参加,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大会除了邀请来自全省各地的茶叶经营商,还有一些院校的茶技教师,呈现百家争鸣的态势,给茶技比拼带来很大的看点。

  说到这次比赛,范乔表示,她研究的方向是红茶加工技术,她是带着学习的心态来向各位行家里手“取经”,希望能够对习水的古树茶有更深入的了解,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茶文化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范乔说,“通过斗茶这样的活动载体,对于打造习水区域性农产品品牌有现实的意义,能够提高习水古树茶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实现茶农致富增收。”

  关于实现茶农致富增收,我们回到县级层面来看看。

  那些日子以来,习水县紧紧围绕“茶叶增效、茶农增收”目标,以古树茶产业化为手段,以基地建设为抓手,以古树茶品牌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优质茶园,开展制茶工厂优化改造,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古树茶品质和知名度达到新高度。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贵州具有一定规模(1000亩以上)相对连片的古茶园达18处,古树茶保有量达120万株左右,习水境内就有50万株左右,直接带动上万群众致富增收。

  那些日子以来,在上海市结对帮扶下,习水古树茶搭上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快车,远销省外市场,年销售额从2016年的几十万元提升至如今的5000万元左右,数据成百倍增长的背后,除了上海援黔干部和企业的发力,更重要的是习水古树茶原生态的保障。

  习水县同民镇蔺江村的贫困户范元强说起东西部扶贫协作带来的好处,他激动地说道:“这是跨越千里的山海情结,是共饮了长江水,又共叙了兄弟情。”今年4月,习水县同民镇蔺江村举行2020年古树茶茶青销售现金发放会,79户蔺江村民前来领取(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6户,非建档立卡贫困户33户),共计发放销售现金150671元。范元强就领到了近万元现金,对此他喜出望外。

  范乔告诉记者,习水古树茶外形秀丽,有明显的花果香和蜜香,回味悠长,是珍惜的自然隗宝,更是村民脱贫致富的“法宝”。

  若说身处绿洲红城的习水,令人倍感自豪的除了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便是这绿野山林中氤氲而成历经千年的古树茶了。

  “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人省,不羡暮人台,千羡万羡‘赤河’水,曾向‘习水’城下来。”这是古代茶博士陆羽的《六羡歌》对饮茶的高度赞誉。如今,这样的感觉在习水已经定格,习水人民是既爱赤水河,又爱习水城。

  这样的感觉早在2018年9月,习水县通过评估,实现脱贫摘帽起,越来越明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陈颖

  编辑徐春燕

  编审陈富强王其伦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