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贵州省茶叶学会

找到约237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贵州省茶叶学会40周年纪念专家座谈暨 “黔茶杯”实用技术交流会在湄潭隆重召开

2018年11月23日下午午15:00, “贵州省茶叶学会40周年纪念座谈暨黔茶杯实用技术(遵义)交流会”在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茶叶所湄潭基地二楼会议室召开。

参会的嘉宾有:老专家林蒙嘉、何光权、吴贤才、张其生、孙继海、汪桓武、赵翠英,遵义茶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田维祥,湄潭茶叶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廖家鸿,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茶叶所党委委员、工会主席郑汀,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茶叶所原副所长高级农艺师郑道芳,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茶叶所基地办主任、高级茶艺技师孙玉玲,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茶叶所高级评茶员文小山,贵州省茶叶学会副秘书长、高级农艺师刘小华,贵州湄潭百道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评茶师刘强等。

会议由贵州省茶叶学会遵义工作站站长黄富贵主持,会议伊始黄富贵站长对各位老专家和嘉宾的到来表示感谢,介绍了此次座谈交流会的主要内容:贵州省茶园面积已跃居全国第一,品质稳步提升,产量节节攀升,销售畅通,品牌发展势头强劲,已经成为贵州省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这些都离不开省茶叶学会老专家的无私贡献,特别邀请在湄潭的各位老专家座谈交流,汇报学会近期工作开展情况。

廖家鸿副主任介绍了湄潭县茶叶产业发展概况;刘小华副秘书长传达了省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第二届、三届副理事长、秘书长、研究员高登祥在“2018贵州茶业科技年会”上的讲话;黄富贵介绍了“黔茶杯”从2013年—2018年6年来的茶样评比情况;刘强总经理介绍了公司通过参与“黔茶杯”评比,获得了更多提升茶叶品质的机会,同时也感谢各位老专家的支持与帮助,现加工产品品质稳定,每年年加工近万亩茶园茶青,年产值超4000万元,带动3000余人脱贫致富。

随后各位老专家踊跃发言,回顾了贵州省茶叶学会成立缘起,学会的发展历程,学会会员对贵州茶产业所做的大量、艰苦而细致的工作,同时对茶叶学会现阶段的工作建言献策:以“实用技术和人才培训”为茶叶产业服务,期望学会工作越办越好,为贵州的茶叶产业做出应有的贡献。田维祥主任介绍了遵义市的茶叶产业发展情况,希望各位老专家继续为贵州茶产业的发展奉献余热;郑汀委员向参会专家表示感谢说:“老专家是榜样,会员要向各位老专家学习,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最后,田维祥主任、刘小华副秘书长、郑道芳副所长、郑汀委员、廖家鸿副主任、刘强总经理为无私奉献的70周岁以上健在的茶叶科技工作者会员林蒙嘉、何光权、吴贤才、张其生、孙继海、汪桓武、赵翠英颁发了“贵州省茶叶学会奉献奖”,感谢他们为贵州茶产业做出的贡献。


贵州省茶叶学会40周年纪念专家座谈暨 “黔茶杯”实用技术交流会在安顺隆重召开


2018年11月27日下午15点,贵州省茶叶学会40周年纪念专家座谈暨黔茶杯实用技交流会安顺市联心楼一楼会议室隆重召开。

安顺市农委副主任郑秀梅,安顺市农委(茶办)专职副主任徐瑛,安顺市茶行业老专家秦德俊、廖德刚、王玉玲、杨玉斌、朱恩悌、张福亭、陈治安、袁素珍,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茶叶所高级农艺师、贵州省茶叶学会副秘书长刘晓霞,贵州省茶叶学会遵义工作站站长黄富贵及安顺市、区茶办、学校、茶叶协会、茶叶企业负责人等6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由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茶叶所高级农艺师、贵州省茶叶学会副秘书长刘晓霞主持。会上安顺市农委(茶办)专职副主任徐瑛讲话,介绍了安顺市茶产业发展状况及近年来取得的成就。黄富贵站长传达了贵州省茶叶学会第二届、第三届副理事长高登祥同志在2018贵州茶叶科技年会上关于贵州省茶叶学会成立40周年的讲话。刘晓霞就2013—2018"黔茶杯"安顺市参加情况解析近年来安顺茶的发展,并针对评比当中安顺茶出现的品质问题提出加工建议。

贵州茶的发展离不开老一辈茶叶科技工作者的默默奉献,为牢记他们的辛勤付出,贵州省茶叶学会为无私奉献的70周岁以上健在的茶叶科技工作者会员颁发了“贵州省茶叶学会奉献奖”,获此殊荣的曾经工作在安顺的会员有8位,他们是:原安顺县农业局茶叶站站长秦德俊,原安顺县茶叶站副站长廖德刚,原安顺地区供销社副主任王玉玲,原安顺市科技局局长杨玉斌,原安顺市农业局农场科科长朱恩悌,原安顺地区大西桥茶厂厂长张福亭,原安顺市人大陈治安,原安顺县茶叶站副站长袁素珍。安顺市农委副主任郑秀梅、市茶办专职副主任徐瑛为他们颁奖。

颁奖完毕后老专家秦德俊、杨玉斌、朱恩悌、廖德刚、张福亭进行发言,讲述安顺茶历史文化、发展历程、取得的成就,并对今后如何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安顺市农委副主任郑秀梅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讲话,郑主任由衷感谢老一辈专家对茶产业的默默付出,感谢省茶叶学会和省茶叶研究所一直以来的帮助和支持,并通报了安顺即将进行茶行业管理机构健全、人员充实的大好消息。

乌蒙茶业茶楼举办了贵州省茶叶学会第十期“水沸茶香”茶会

2019 10 27 日下午 在贵阳市观山湖区贵州乌蒙茶业茶楼举办了贵州省茶叶学会第十期“水沸茶香”茶会。本次茶会以“菊抱秋华,黄茶生香”为主题。参加茶会的人员主要有茶行业的专家、学会会员、培训的学员等20余人,通过对茶叶的品鉴促进学习和交流。

高级经济师、高级茶艺技师、高级评茶师王亚兰参加了本次茶会

霜降已至,时有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昼短夜长,微凉的寒意伴随着秋色拂面而来,如果要为秋天选一个颜色,那一定是黄色。黄色是丰收的麦子,是不再灼人的暖阳,是枝头抱香的菊花,是将红未红的枫叶,还是今天茶桌上,带有独特风味、品质的黄茶。

茶会上贵州省茶叶研究所高级农艺师、省茶叶学会副秘书长刘晓霞给参加茶会的人员讲解黄茶的知识。

宋代苏辙(约公元 1094 年)在《观蜀茶五害》中写道:“园户例收晚茶,谓之秋老黄茶”,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黄茶的记载。

     许次纾(1549-1604)在《茶疏》中云:“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南北,则移六安,然六安及其县名,其实产霍山之大蜀山地。顾此山中不善制造,就食铛薪炒焙,未及出,业已焦枯。兼以造巨笥趁热便贮,虽有绿枝紫笋,辙变萎黄,供仅下食,奚堪品斗。”此中说六安的霍山大蜀山山脉,山中人不善制造茶叶,就用烹饪食品的器皿和薪柴焙炒,茶叶还没来得及出锅,就已经变得焦而干枯了,又制造巨大的竹器将茶叶趁热储存,虽然有绿枝紫笋但都变得萎软枯黄,只能当做下等品,不能拿来品饮和斗茶。这是说因加工不当把绿茶做黄了,至于今日所称具有“闷黄”工艺的黄茶起源于何时,尚无定论。只猜测黄茶起源,可能受到绿茶的启示,杀青中或杀青后专设一道闷黄的工序,创造出一种较绿茶色香味不同的全新茶类。

品鉴一:黄大茶“知秋”黄大茶“知秋”,白露时节采于安顺茶叶果树场,原料主要为开面二叶和一芽三叶,经杀青→揉捻→初炒闷黄→二炒闷黄→三炒闷黄→烘至足干。成茶条索尚紧,色泽绿黄较润;汤色黄亮,花香显,滋味醇爽回甘,叶底黄软匀亮。品鉴二:黄大茶“九香彝皇”“九香彝皇”黄大茶产于四川乐山,选取四到五月连续晴天的一芽三四叶鲜叶为原料,干茶条索紧结,色泽黄润,汤色浅橙黄明亮,香气层次感强(一泡显茉莉花香,二泡显栀子花香,三泡栀子花香隐桂花香),滋味醇爽,齿颊留香,叶底黄软明亮。

茶会最后由省茶叶学会茶叶专家、国家一级评茶师、高级经济师王亚兰对茶会做总结发言。一期一会,就是说每一次相遇都是人生中唯一的一次相逢,所以每一次相会都值得被珍之重之。 


本期茶会资料:黄茶简介与分类、贵州黄茶简介、黄茶国标、黄茶审评术语、茶文化知识点及茶诗赏析

感谢今天为我们相会提供场地的乌蒙茶业,感谢所有在茶会策划组织过程中付出的人们,感谢从各地赶来的参加茶会的茶友们,也感谢茶让我们相遇。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
找到约235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