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元之内无古树”合理吗?

对于那些价格在百元以下的普洱茶,无论包装上印的是什么,若真要相信那是古树茶只是自欺欺人。如果拿着这样的茶再去问行家产品对不对路,那绝对是没有自知之明。这就像从地摊上花几十元买一条金灿灿的链子,然后到专门卖珠宝的柜台去询问是不是黄金一样可笑。

当然也并非是说百元左右买的就不是普洱茶,只不过心里要明白,并不是只有古树茶能叫普洱茶,只不过古树茶属于普洱茶中最好的一类。如果一味纠结自己几十百来块买的普洱茶是不是古树料,那只是给自己喝茶徒增烦恼罢了。


从制作成本来看


采摘环节


1、古树茶只能人工采摘。一颗高大的古茶树需要人爬上去,有的甚至要搭设架子。该工种技术含量不高,以妇女和老人为主。


 2、效率:一个熟练采茶工,一天评价可以采摘10公斤鲜叶(有些地方环境恶劣,树太高,一天只能采摘4-5公斤鲜叶,4公斤鲜叶能出1公斤干茶。


3、工资:100元/天,包吃包住(约150元/天)也就是说,采摘环节每公斤古树茶的成本要加30-50元。



炒茶环节


每年到了春茶季节,茶树集中发芽的时候,都要雇年轻力壮的炒茶工人。该工种有体力和技术的要求,按月工资在4000-6000,包吃包住(一天约200-300元),按照一个人一天100公斤鲜叶,也就是25公斤干茶,这个环节每公斤古树茶增加10元成本。


炒茶锅里一般装5-8斤鲜叶,炒一锅茶要30-40分钟。每次抄完都汗流浃背,腰酸背痛,普通人炒两锅就坚持不了了。(锅心的温度约有300度)


匀堆,挑黄片,搬运环节


什么是匀堆?一般指为了防止口感差异化,把同一批次的干茶,匀在一起。比如这一周做了200公斤干茶,就把这些茶匀在一起,能保证同样的口感。



黄片就是老叶子,外形粗大,偏黄色。挑黄片就是为了美观和客户需求,把老叶子挑出来低价销售。但不好看并不代表不好喝,很多老茶客都喜欢黄片,好喝又便宜。


这里只说古茶树的基本成本。还不算过静电、拣梗机和风选机的电量和损坏,也不说熟茶发酵的损耗。那样损耗会更大了。在匀堆,挑拣黄片,装箱搬运,工厂压饼这个环节,茶叶会有3%—5%的损耗,要看实际情况,翻动的次数多,碎末多,雨水多黄片也会多。假如一公斤干茶500元,3%-5%就是15-25元的损耗。


综合以上的一些制作成本,最后再加上人力、物力、运输的成本以及各级茶商的利润...所以到了终端市场上你觉得这个价格会低吗?



然后再说数量


100年树龄以上的才能称之为古树,茶山上的古茶园一共也就那么一点,古树茶是稀缺资源,产量就那么多,而中国能消费得起古树茶的中产阶级,数量庞大,就算把所有古茶树的树皮扒了,每年的产量还是不够。



当一款产品要多少有多少的时候。它注定是一款台地茶,也只有台地茶能够满足这样的产品需求。如果是古树茶,一批货几百件已经是极限。而那些一个月的销量就有这么多,赶上双十一,双十二这样的促销节卖的更多,一卖卖一年的古树茶产品来说,商家从哪去给你找这么多的原料去?


最后说一说拼配


对于“拼配”,很多人都存在误解,拼配的出发点是将各种原料组合,以得到更好的口感和品饮体验。并非是为了所谓的“做假”这么一说。但是利用这一点,也有很多人大做文章,一饼茶弄一点点古树进去,就说是某某名山头的古树茶,卖价也很便宜,你要说它不对吧,似乎也没有合适的理由。


但是拼配结合台地原料一样能做出口感很好的普洱茶,像“7542”这一标杆生茶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是你会去纠结“7542”是不是古树料吗?


很多大品牌做大众茶品的时候是不会去标注“名山头”、“古树茶”之类的字眼的,作为一个消费者,也没有必要去追求百元左右茶品的产地、原料,把它作为口粮茶品饮便足够了。


当然,还有一些特例,如一些中期茶,在零几年的时候,山头和古树的概念还没有那么火热。那时候的普洱茶价格也很低,所以延续下来价格低点也是很正常的。

对于低价茶,我的看法就是好喝就多买点,喜欢就存一些。问什么山头啊,商家为了做生意多半会附和茶客。茶客再要拿着茶去寻找他想要的真相,那不就是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

至于说台地茶都是垃圾,那88青、92方砖的主要原料还是台地呢,难道这些茶不够出众?低价茶基本都是台地茶,但台地茶未必都不好喝。不要被一些观点所左右,喝茶本来就是件很随意的事情,要不然许多老茶客也不会说“关甲在手,天下我有”了。

评论 / 1

一诺
#19813

“关甲在手,天下我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