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红茶爆火出圈的背后,一片小茶叶如何撬动起百亿元大产业?

一碧万顷,茶香四溢,独具“山韵”,从英德红茶的“再翻红”、小青柑的“爆火”再到单枞鸭屎香的“真香”,广东茶在近年来实现了在国内迅速“出圈”,更是香飘海外。

事实上,广东是中国茶叶主产区、全国茶叶消费量和流通量第一大省,也是重要的茶叶出口省份。2022年,广东茶叶产量达16.08万吨,茶叶年消费量(含流转量)约25万吨。其中,广东茶叶出口量达4000吨,出口额4.7亿元,主要销往中国香港、日本、马来西亚、美国、中国澳门、德国、加拿大等国家及地区。

伴随着这些神奇“东方树叶”一起的,还有中国向世界呈现的独特的中华茶饮历史和文化力量。与此同时,目光转内,通过金融助力实现联农带农,小茶叶背后的大产业实现了绘就出广东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

万亩茶园香飘海外,羊城晚报与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携手组织进行了广东省内一杯茶的“出海”深调研。希望以此加大广东茶文化传播力度,助力中国元素更快走向世界。

十月份的英德,银杏已经金黄,迎风飞舞,待采摘的秋茶却是一片翠绿。在英德市英州红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州红”)的茶园基地上,青山相依、空气清新湿润,三三两两的茶农们正戴着斗笠和防蚊帽,在半人高的茶树旁一刻不停地采摘。他们飞快摘下两把嫩黄茶尖,投入背后竹篓,未来在经过一道道工序后,一抹茶香将被呈现到世人面前。

“英德红茶一年采摘三季,春茶鲜爽醇滑,夏茶滋味浓郁,秋茶香气独特,各有特色。”英州红公司党支部书记吴庆尚告诉记者,冬季一般让茶树休养生息,蓄势来年春茶头采。从春天头采,到冬日休养,这1000多亩的茶园,已经成为当地群众勤劳致富的一座金山银山。


今年4月,央视发布了“听古琴品香茗——松园茶叙续写中法友谊新篇章”的重要新闻后,直接推动了广东茶叶的火爆出圈。实际上,英德红茶市场日渐畅旺的背后,离不开近年来清远、英德两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推动,也离不开英德茶企从种植、生产到销售等产业链各环节的积极探索和努力创新。这一片神奇的东方树叶,不仅为世人带来了更为惊艳和丰富的茶饮,也是当地生生不息的财富源泉,成为清远英德经济腾飞的产业基础之一。

从出口创汇到“爆火出圈”

“英德市位于粤北山区南部,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境内温暖多雨,土地肥沃,有机质丰富,极宜茶树生长,孕育出风味独特的英德红茶。”清远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敏怀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上个世纪50年代,英德率先引入云大种茶籽试种,第一批“英德红茶”问世后,浓香鲜爽带有浓郁花香的英德红茶深受外国客户的好评,高品质的质量,也让英德红茶成为全国红碎茶得精品代表之一,出口全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成为目前英德茶产业的前身,并在当时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


在计划经济时期,英德茶厂只需负责生产、加工环节,产出的英德红茶则冠以“金帆牌”的商标,统一由广东省外贸进出口公司负责出口。进入21世纪后,市场经济从实际消费需求出发,清远、英德两级党委、政府将茶叶列为农业重点扶持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为目标,在提升品质和创新工艺的基础上,将茶产业推向了一条依托市场自我健康发展的道路。

“我们2018年就与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合作,投资千万元新建中央智能茶厂,规模化生产红条茶。”英德龙头茶企之一的英九庄园相关负责人吴镜文告诉记者,“将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一系列传统人工制茶工序,实现全程连续化、自动化和清洁化生产。”英德红茶生产加工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和数字化精准控制,并大大提升了茶叶产量,也使茶叶质量的稳定性得到保证,解决了传统手工制茶工艺的“痛点”。


随着英德红茶的产业标准化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也逐渐扩大,产业发展已呈百花齐放之势。一组数据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英德红茶的“再次翻红”。据行业统计,英德红茶目前总种植面积达17.7万亩;产量5598吨,同比增长4.48%;产值26.99亿元,同比增长25.54%,预计2023年底综合产值达到75亿元。目前,英德市共有茶企659家,其中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2家,带动从业人员15万人。

如今,英德红茶不仅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还被列入首批中欧“100+100”地理标志互认保护清单。有着这种特殊“身份”的加持,2022年,清远市委、市政府更是明确提出将英德红茶打造成为百亿农业产业,英德红茶作为英德市支柱农业产业之一,并出台《英德红茶创百亿产业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支持政策,把发展茶产业作为加快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

银政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

当前,英德正大力推进“数字英德”平台及全域旅游建设,为此搭建了地区集群品牌营销孵化及服务平台——英德家平台,并不断升级品牌孵化战略,加快建设“英德红茶”等区域公用品牌,推动“粤字号”品牌建设,强化区域特色。

“根据《清远市打造五大百亿农业产业实施方案(2023-2025年)》,我们制定了《英德红茶创百亿行动计划(2023-2025年)》。”李敏怀表示,具体推进的方向包括种业提升、种植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科技和人才、品牌推广、市场等全方位的体系建设,从而做大产业规模、做优产品结构、做强品牌优势、延长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具体措施上,当地政府一方面引导企业投入技术创新,用技术创新来提升农产品的品质、产量和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鼓励企业推动横向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建立若干个区域化加工服务中心,为中小规模茶企或茶农代加工生产后打造企业产品品牌,提升茶产品附加值,形成“龙头企业+中小规模企业+种植户”农业产业联合体,发挥出产业化“协作”力量,共谋发展。

从乐广高速英德收费站下来,沿358国道不到20分钟的路程,就可以来到英州红所属的茶趣园大茶壶乡村旅游景区,这里曾经是一片荒地,如今变成了千亩茶园。

“我们在这里垦荒种茶,盘活山地,探索茶业发展新路。”吴庆尚告诉记者,根据政策指引,英州红走上了一条集育苗、种植、加工、销售、文旅、精深加工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并依托风景秀丽的生态茶园,将茶园生态环境、茶生产、自然资源、茶文化内涵等融为一体,综合开发具有多种旅游功能的新型旅游产品。“如今茶叶种植、加工、产业融合、产品研发、品牌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有了政策指路、有了企业规划,在具体操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吴庆尚坦言:“不能免俗,会阶段性缺钱。”2019年,英德市英州红茶业有限公司需要扩大种植规模,需要增加资金投入,但由于缺少合适抵押物,获得贷款难度较大。农行清远英德支行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支持该公司以茶树林权作为抵押物,及时向其发放“红茶贷”200万元,为企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充沛资金。

一家企业的资金问题解决了,怎么样复制给更多有心做强做大的茶企?农行清远英德支行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创新推出“政府增信+农业龙头+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贷款模式,通过发挥银政企等多方合力,支持带动龙头企业发展,推动红茶种植集中连片,也带动农户种茶积极性,实现了企业增盈、农民增收。截至目前,农行清远英德支行已累计向英州红茶园周边121户农户发放贷款,贷款余额239万元,并带动近400户农户创收增收。

联农带农共绘乡村新图景

经济的发展,最终是为了当地农民美好生活的实现。“一片叶子,撬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吸引着众多民众投身到茶产业当中。

英九庄园在中央智能茶厂的基础上,打造了“1+N”(即1个总部中央智能茶厂+N个区域初制加工基地)的发展模式,以加工技术服务中心总部,提供标准化加工技术体系,统一输出技术和人才,服务周边家庭农场,为家庭农场提供标准化的种植、加工技术服务。通过产业分工合作的方式,把中小茶农与现代农业有机融合,多种渠道提高农民收入。目前,已有42个家庭农场,4个专业合作社纳入“‘1+N’+家庭农场”产业化联合体中,直接带动1600余户茶农,辐射带动3万余亩茶园。


金融助农塑品牌,实现农村好生活。在英州红的茶趣园大茶壶乡村旅游景区里,勤丰村村民钟贵娣在这里有了自己的小摊位。逢人就推荐自家产的红皮花生,邀请大家尝一杯可以清肝明目的“降火茶”,还热情地把当地的竹笋干、豆腐皮等介绍给外地的游客。

“摊位是免费的,我们只交卫生费,农闲时或者旅游旺季,我们就守着摊位。”钟贵娣感慨道,现在最大的确定性就来自跟上了当地龙头企业的发展步骤,不仅种植茶叶有收益保障,还能通过他们的旅游景区提供的摊位为家里实现多个渠道收入。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当前英德从科技、生产、人才三处多点发力,用产业振兴持续赋能乡村振兴。英州红投入1000多万元引进的英国技术的CTC红碎茶生产线,是广东第一条红碎茶生产线,已经在今年8月份投产。该生产线原料主要以夏茶为主,大幅提升夏茶价值,有效解决英德红茶夏茶茶青销售问题,激发了茶农夏季采摘的热情。根据单日可加工60吨茶青计算,可有效解决周边6个乡镇茶农以夏茶为主茶青的销售问题,农户增收1万元/亩,联农带农效果明显。

山不荒了、路变宽了、荷包鼓了……以“茶”铺就乡村振兴路惠及茶农,成为当地农户实现增收的新亮点。不断发展的英德红茶,正在讲述着一个个因茶致富、因茶兴业的故事。随着红茶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们的生活日益幸福美满,起伏绵延的茶园将成为乡村最美丽的风景。

文 | 记者 程行欢 戴曼曼 黄婷

图 | 记者 严锦程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