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郑持续实施提效行动,加快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南郑区坚持茶叶全产业链发展,建设具有南郑特色的“3+4+N”农业特色产业体系,锚定茶叶特色优势产业不动摇,久久为功,持续实施茶叶提效行动,加快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全区茶园总面积达到25万亩,可采摘茶园21.6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17.2万亩。全年茶叶总产量1.32万吨,干毛茶产值16.8亿元,茶农人均收入达到5100元。

01强化政策扶持引导

先后组织召开了2023年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和2023年春茶生产工作会,印发《关于下达2023年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任务的通知》,全面安排部署茶叶产业链建设工作。相继出台了《汉中市南郑区推进现代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规划(2023—2025年)》《汉中市南郑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规划(2023—2025年)》,明确茶产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重点目标和工作任务。

02强化科学技术支撑

推行技术人员联镇抓厂,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结合开展“三个年”活动,深入茶企、茶农、茶园进行现场技术指导,累计开展茶园施肥、修剪、加工、无性系繁育等技术培训58场次,培训人员1650余人次。聚力打造马鞍山生态茶园、朱家河生态茶园、柳沟生态茶园等17个市级生态茶园基地,示范引领全区茶产业发展。2023年新认定5个市级生态茶园基地,面积达4330亩。培育丰产茶园3.5万亩,改造低产低效茶园2.1万亩。举办全市汉中仙毫标准化加工现场培训会、汉中蜜黄及花果香型红茶生产培训会。严格执行茶产品标准,强化质量兴茶理念,抓好产品质量监管。

03强化夏秋茶开发利用

依托市茶业发展中心、茶叶专家工作站,大力引入双锅曲毫机、萎凋槽等新型设备,优化生产工艺,建立控温室,采用可调控灯光补光技术,开发出汉中蜜黄、红茶、白茶、茉莉花红茶、玫瑰花红茶和桂花红茶等夏秋茶新产品。法镇农茗园茶业公司建成夏秋茶加工为主的生产基地,打通外贸茶销售途径,生产销售外贸茶90吨,白茶20吨,黑毛茶50吨。全区夏秋茶产量4355吨、产值2.09亿元,分别较去年增长的40.9%、56.3%,实现了产品多元化,延伸了茶产业链条。

04强化龙头企业建设

积极培育陕西绿娇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陕西新美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17个省市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目前,全区18家企业实现连续化、智能化、不落地加工。在第十九届茶业经济年会上,南郑区汉山茶业有限公司荣获“全国重点茶企”。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拓宽市场营销渠道。鼓励各企业在传统的店面销售、零售批发方式基础上,通过微信、抖音、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开启线上销售,增加销售额。现有15家茶企建立电子商务销售渠道。建成汉中福地茶业有限公司电商产业园,年交易量25吨。谋划编制了陕南茶叶交易中心、南郑区夏秋茶提质增效生产研发、汉山现代农业园区建设3个招商引资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1.53亿元。全力打造红庙镇罗帐岭生态茶园,法镇汉祥、云山茶园,牟家坝镇云峰寺、柳沟茶园,青树镇马鞍山生态茶园等6个茶旅融合示范园,不断完善茶园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和景观建设,培育茶产业新业态。

05强化品牌宣传推介

以品牌培育为核心,构建“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体系。全区现已注册有80余枚茶叶专用商标,取得有机产品认证茶企6家、绿色产品认证茶企4家。17家茶企已纳入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管理。组织10余家龙头企业,相继参加了第十八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2023年汉中市茶叶展示展销活动,杭州国际茶博会,第十七届西安国际茶业博览会,首届中国榆林茶文化博览会,第十届中国西部国际茶产业博览会暨第五届丝路陕茶文化推广周等展销推介活动14次。陕西绿娇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莫仪辉,被评为“国茶人物·茶业品牌官”。精心制作了《茶乡·希冀》专题片,举办南郑区茶产业发展专题讲座。先后组织12名制茶工匠参加省第三届手工制茶技能大赛、2023年汉中市手工制茶技能大赛、第五届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茶叶加工赛项陕西省选拔赛等赛事活动,获得各类奖项12个。在2023年省茶业协会“十佳”评选、“中茶杯”第十三届国际鼎承茶王赛(春季赛)、第十四届国际名茶评比赛、汉中蜜黄暨桂花红茶质量评比大赛中,获得各类产品金奖9个、十佳称号4个,南郑茶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来源:陕茶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