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让你离茶越来越远

完了,新茶又上市了!每到新茶上市的时候,笔者都要用颤抖的右手点开朋友圈。如果一打开朋友圈,发现大家都在晒茶......完了,各路大神又出来蹦哒了。

“茶人”们今天喝珍藏,明天喝单株,今天喝八千,明天喝一万。无非是说自己的茶如何如何好,叶底如何如何肥嫩,茶汤更加是“绵柔顺滑甜厚”

整个朋友圈都带着浓浓的一股广告感,最糟糕的是这广告还经常是图文不符,或者是从头翻到底每张图基本长一个样。打广告也要敬业啊!

曾经看到有三个卖小青柑的朋友各发了朋友圈,宣传自己的“全生晒小青柑”。笔者抱着对坚守传统生晒工艺的崇敬点了进去,结果看到了下面三张色彩分明的图片。

虽然朋友圈的信息真伪难辨,但很多入门茶友对茶的很多知识都是从朋友圈接触的。毕竟很多茶友缺乏系统学习茶叶知识的时间,只能通过朋友圈、微博及其它第三方平台“学茶”。

不过仅靠这些碎片化阅读,很容易越学越糊涂,越学越迷茫,甚至误入歧途。

茶界所谓的大师、茶人、专家泛滥,不明出处、毫无根据、主观性过强的信息铺天盖地,这对于缺乏判断力的入门茶友会造成非常严重的不良影响。就好像朋友圈的茶叶评鉴一样,往往主观性过强,让人摸不着头脑。不同的人喝肉桂会有不同的体悟。

人生哲理型:火功足的肉桂,冲泡后,前段激烈,后段沉稳。就像怒马鲜衣过后,安稳才是归宿,安稳不是平淡,而是一种幸福。

小清新型:在这泡肉桂里,我们喝出了青春懵懂时恋爱的滋味,那是唯一一份经过时间洗涤,可以褪去所有浮躁和杂质,只留下,干净,透亮,清新,还有挠心般小甜蜜的初爱体验。

文艺黄段子型:青春悄然开始,结束无声。可不管过去多久,我们依然能够想起,17岁时,我曾喜欢你。同样,我也永远会记住这泡只焙了一道火的肉桂,与我的舌尖在嘴巴里谈恋爱,羞羞中带着藏都藏不住的小甜蜜,美极了。

这要是让未成年的茶友看到了,那还得了?!好好的茶评写得跟情感专栏似的,入门茶友简直一脸茫然,茶跟舌尖谈恋爱的具体表现到底是什么???

言归正传,初看茶叶的价值如何判定貌似很抽象,其实不然。一款茶的价格是由口感+变现能力+稀缺性三者综合决定的,口感好价格自然高,但茶好不好,一个人说了不算,市场说了才算。大部分人都认可某种茶的市场价值,那个茶才有价值。稀缺性也是引发供求平衡的关键,毕竟物以稀为贵。

一门专业知识由入门到精通,一定要经过系统性学习、训练,茶学也不例外。

“学茶”请先从基本常识入手,只有在底层知识框架搭建完备之后,才有能力对信息价值做出正确判断,分清楚好坏。当你对各种各样的茶的口感、变现能力、稀缺性有一个融汇贯通的了解后,你才能正确判断一款茶的价值。

卖瓜的总是说自己的瓜甜。

没有一位卖茶人说自家茶比他的茶差。看着微信列表里躺着的上千个联系人,却不知道谁是可以深夜里交付真心的茶人。

这时候,你不要难过,你可以找我,咱们可以约泡(茶)。我会告诉你学茶的无上秘笈,那就是~

文/呵呵(写于2017年7月)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