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新村展新颜 美丽蜕变促振兴

近年来,浮梁县臧湾乡寒溪村史子园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以党建为引领,以“茶旅融合”为主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突出“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目标,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宜居宜业宜游的新时代美丽乡村,激发了村域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使之焕发出勃勃生机。

移民精神引领艰苦创业

当年芭茅遍地的穷村——史子园,通过移民们开荒拓土、种植茶叶等艰苦创业,如今移民村的茶产业变成了“绿色银行”,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

“刚来到史子园时,这里荒草丛生、破旧不堪,大家住的都是茅草屋……”68岁的徐有水,跟着父母一起移民到史子园时只有12岁,但对当年的情形仍记忆犹新。他说,史子园的村民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自力更生的移民精神,一把锄头一把镐,开垦出来了千亩茶园,用勤劳的双手开启了新生活。如今的史子园有2000余亩茶园,平均每户享有茶园20余亩,户年均收入可达到10万元以上,成为臧湾乡产业发展、村民富裕的村庄之一。

“我随父母从浙江移民过来。经过50多年的奋斗,村里变化很大,原来父母住的都是茅草棚,现在全部做成了小洋楼,现在村里的环境好了,路也好了,出行也方便了。现在一年收入十几万元,主要靠种植茶叶。我种了40亩茶叶,一亩可以赚3000元。我们村每家每户一年平均都有十几万元。”朱志水站在白墙红瓦的楼房前,滔滔不绝地说起了这些年生活的变化。

整建并举优化人居环境

新农村不仅要新在“面子”,更要新在“里子”。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史子园不仅在村庄规划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做文章,更注重内外兼修提升精神文明水平,推动村庄精神文明建设。

“拆”是内涵式发展的需要,拆后的空地也主要用于村庄提升建设。为此,村里建设了3000平方米的统一晒场和10栋茶叶加工厂房,有效解放了农户庭院空间、美化了地面环境;建设了67间三格式化粪池的无害卫生厕和2座公共厕所,达到清除污染、保护环境效果的同时,也提升了村民的卫生意识和健康水平。“五拆”工作的开展,不仅有效促进了史子园的整体发展,为村民创造了整洁优美、舒适宜居的环境,也为史子园的振兴打牢了基础、注入了活力。截至目前,史子园共计拆除旱厕28间、搭建房18户1600平方米、牛栏圈舍13间300平方米、残墙断壁400米、违规院墙3210米。

结合“党员活动日”和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动员广大党员群众扎实开展大扫除活动,累计清理垃圾50吨、杂草1.5吨、杂物3.5吨、水沟1600米、建筑垃圾560吨;完成道路提升改造3.7公里、绿化3000平方米、房屋立面改造7100平方米;对弱电线路进行了改造,科学布局弱电线路,实行弱电下地;铺设了污水管道网3000米、新建污水处理池2个,真正实现了雨污分流。

该村通往县城的主干道路是标准的一级公路,将进城的时间由原来的一个多小时缩短到三十分钟,加速了农村农副产品的流通。配套的绿化亮化工程的实施,点亮了山乡每一个地方,百姓在明亮的灯光下纷纷跳起了广场舞,让山乡夜晚多了几分热闹。同时,来这里游玩、打卡的游客越来越多,他们都深深地被这里的美景吸引。“我们是慕名专程从上海过来的,来了之后觉得这个村子特别安静,特别祥和,我们在这里也感受到了当地人的热情。艺术家的一些作品,和这里的一些特色融合在一起非常漂亮,很有艺术感,很有氛围,不虚此行。”游客陈女士说道。

一座座形式各样的“小洋楼”代替了昏暗老旧的砖瓦房,一间间整洁干净的“农舍”华丽转身变成农产品的“小卖部”。许多老百姓感慨:“没有共产党我们一辈子也难过上‘城里人’生活。”

茶旅融合推动产业兴旺

史子园依托自身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环境,以“茶旅融合”为主线,按照“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的发展思路,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变为生动现实。

致力产业升级,做到以茶促旅。史子园充分利用拥有2600余亩茶园的资源优势,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致力产业改造升级,引进瓷茶一体化机器人项目,打好“茶海公园+乡村旅游”组合拳,推进茶旅一体化发展。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移民文化、农垦文化”内涵,讲好“红军革命烈士、移民奋斗创业、农垦开拓进取、民俗文化传承”故事,着力推出“采茶、制茶、品茗”主题产品,打造研学、体验等新兴业态。

依托生态优势,做大主导产业。茶叶是史子园群众的主导产业。以前,由于群众管理理念和绿色发展的思维不足,家家户户都种茶,但效益一般。近年来,通过兴办村级茶业加工厂,引进先进的采摘理念和制茶技术,加大对生态的保护力度,让茶叶品质大为改观。如今,史子园小组共成立茶业专业合作社6个,村民通过参与合作社承包1200亩的茶园,年均收入可达到5万元以上,这里也成为臧湾乡产业发展、村民富裕的村庄之一。

深挖文化底蕴,注入乡村活力。2019年以来,成功吸引“艺术在浮梁”项目落户。邀请了全世界26位知名艺术家创作了27个艺术作品,以“地方·发现”为主题,以“解决问题、应对需求”为导向,将田间地头、闲置民房、废弃厂房和存量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复用,把移民的历史、垦民的文化、乡村的生活等以综合丰富的艺术形式呈现,打造出了艺术场景化、生活艺术化的村落,为乡村的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在“艺术在浮梁·寒溪32”“艺术在浮梁·之禾秀”“艺术在浮梁·秋”等活动中,吸引了大量游客,刷新了史子园的知名度,用艺术让村庄“活”了起来,走出一条“发展促生态、生态促转型”的绿色发展振兴之路。2021年9月成功获批4A级乡村旅游点。2022年1月,被市关工委授予青少年家教家训家风教育基地。

(来源:景德镇日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