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所讲的“茶气”是什么?

  经常有茶友问俺,到处都在说茶气,那茶气是什么?俺一时无语,于是就想搞明白。目前可见的描述是:头热发晕(我觉得像是醉茶)或者冒汗,或者因为喝了某种茶念头顿时通达。在下顿时好奇,茶气啊茶气,真是神秘的东西。

  之后的市场调研中俺发现,如有人说“这道茶的气很强”,大致上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去理解,一是指茶香很强;二是指茶汤很浓;三是指茶叶所含的成分很足,茶汤的口感很酽;四是极少数的老茶油,喝了茶气强的茶汤,很快就会打嗝,接着感觉有热气在胸腹中游荡、毛孔松弛开放,然后出汗。由此渐进推论,所谓茶气其实就是人们追求的茶带来的那种“劲道”感受。茶气足,可以谓之茶味足,更通俗易懂。味厚又热气腾腾的茶汤,自然会带给人相应的身体刺激性反应,导致各种生理现象。某种程度上,茶气足,可以理解为茶的刺激性大。

  我个人认为不要把茶气神秘化。有天吃饭的时候,吃了农家自己养的鸡,忍不住长叹一声,鸡气足!岂不可笑?目前常见的茶老板忽悠法,首先说的就是历经多年存放,该茶茶气仍然很足,喝下去全身上下无不通透云云。旁观的人不敢不附和,否则就被人讥为不懂茶。这种营销方法,深得皇帝新装之精髓。

  当然这仅是俺的一家之言,看了之后,怒气上涌茶水上返、贯通任督二脉的客官,恭喜你——茶气足了。

  一般可在春茶后期留叶采摘。并根据春茶留叶情况,再在夏茶适当留叶。有些高山茶园或半山生长不良的茶园,也可采用不采或少采秋茶,实行提早封园办法来留叶。留叶数量过多过少都不好。留叶过多,分枝少,发芽稀,花果多,产量不高;留叶过少,虽然短期内有早发芽,多发芽,近期内能获得较高的产量,但由于留叶少,光合作用面积减少,养分积累不足,茶树容易未老先衰。

  经验是:留叶数一般以“不露骨”为宜,即以树冠的叶片互相密接,看不到树干为适宜。

  开采期、采摘周期和封园期

  开采期是指一年中各季茶采摘第一批鲜叶的日期。各地的经验是开采期宜早不宜迟,以略早为好。

  一般名优绿茶区,在采用手工分批采摘的情况下,春茶当蓬面有5%至10%的新梢达到采摘标准时,就可开采。

  夏、秋茶由于新梢萌发不很整齐,茶季较长,所以一般当新梢有10%左右达到采摘标准时,就要开采了。对于采摘细嫩的名茶原料,开采期更应提前。

  采摘周期是指采摘批次之间的间隔期。采摘周期应根据新梢生育状况,结合采摘标准而定。一般大宗绿茶,用手工采的,春茶每隔3-5天采一次,夏、秋茶每隔5-7天采一次。如果用机器采茶,因现有采茶机都没有选择性,很难分批采摘,一般每季茶只采1-2批。

  封园期是指停止采茶日期。封园期迟早主要关系到茶叶产量与茶树生长,具体应视其环境条件与茶树生长情况而定。冬季气候温和,培肥水平高,茶树生长好,当年已留适量叶片的,原则上可采到最后一批新梢止;反之,应提早封园。

责编: 彼岸花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