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天下茶仓

找到约612条结果 (用时 0.015 秒)

天下茶仓产品

刘仲华院士为临沧茶产业把脉开方把“天下茶仓”打造成“天下茶尊”

临沧是普洱茶原产地、滇红茶诞生地、蒸酶茶发源地,目前茶叶面积、产量、综合产值均居全国前列、全省第一。然而,“大资源、短链条、低效益”依然是临沧茶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局。5月17日,出席2023红茶大会的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刘仲华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为临沧茶产业发展把脉开方。

“临沧是云南茶叶的主产区,在中国的茶产业发展史上和今天的茶产业里面具有重要的地位。临沧有很扎实的产业基础,拥有200多万亩茶园,占云南接近1/3的面积,同时,在上个世纪,临沧茶在我们国家茶叶以出口为导向的背景下,为中国的红茶、绿茶、普洱茶出口做了重要的贡献。”刘仲华院士说,今天,进入21世纪新的时代,应努力把上个世纪临沧“天下茶仓”打造成今天的“天下茶尊”。

刘仲华院士提出,打造“天下茶尊”中,临沧应从五个方面加强和努力。第一是要扎实做好200多万亩现代茶园的提质、升级、增效,在保护利用好古茶园、古茶树的背景下,使临沧现代茶园的价值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利用生态、有机、绿色的栽培理念,把临沧台地茶的产出和品质进一步提升。第二是要正确的处理优化几大茶类的结构。临沧可以产普洱茶、红茶、绿茶,也可以产白茶,那么应该在进一步做大做强普洱茶的同时,擦亮滇红茶品牌的金字招牌,让曾经在国际市场非常具有影响力的滇红系列产品,今天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同步拓展。同时,滇红系列的红碎茶产品也是代表中国红茶最能够影响世界红茶市场的品类,所以临沧要双循环,把红茶系列产品做到既有规模又有品牌的影响力,还有很好的效益。第三是就普洱茶本身而言要正确的处理好生茶与熟茶的关系、品饮与收藏的关系,做到生茶熟茶同时并取,品饮跟收藏协同发展,多品饮少收藏。通过生产、品饮、收藏协同起来,使临沧茶产业进入良性循环。第四要加强临沧茶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尤其今天在生产春茶的优质产品之后,还有很多的夏秋茶资源留在树上,并没有很好的采收加工利用,或者有些茶被采收利用之后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所以要利用现代茶叶深加工技术,提取分离纯化茶里面的精华,来打造成为现代的大健康产品,包括天然药物、功能食品、功能饮料、化妆品等等,来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第五是要国际国内市场同步推进。云南茶、临沧茶具有很好的消费者粘度,临沧过去这些年在国内市场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临沧茶的品质魅力,但是在国际市场上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红茶系列产品可以进一步发力,做好性价比更好的普洱茶,让全世界人们感受普洱茶的魅力。在国内市场,要在区域公共品牌的引领下,进一步使企业品牌的产品走进千家万户、走进完整的市场体系。

“临沧茶的区域公共品牌已经有一定的影响力。”刘仲华院士希望在政府、行业、企业联动的同时,进一步使临沧的区域公共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同时,要培养一批具有市场带动力的龙头企业集群,使他们的规模、效益、品牌影响力和市场拓展能力,带领茶产业稳健发展,实现由政府输血向企业造血的华丽转身,使茶产业不但能够富民,同时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税收,能够使企业有很好的扩大再生产、做优产业的实力。

刘仲华院士认为,在今天,茶有品饮属性、文化属性、健康属性。临沧是一个自然环境非常优美的茶产区,应把“茶旅文康”融为一体,实现茶产业的业态创新,尤其是当下,可以把“茶旅”融合做得更好,使茶园变公园,茶区变景区,茶山真正变金山。所以,临沧茶只要文化科技“双轮”驱动推进产业发展,践行“三茶统筹”理论,相信一定能够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作者:查海霞 徐珊珊 胡世虎

来源:凤庆视点,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万千气象看云南,来“天下茶仓”,品一盏古韵清茶

澜沧江畔,有一处世界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云南临沧。4月1日,“万千气象看中国”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云南省临沧市双江县,穿梭于绵延起伏的茶山之间,在云雾袅娜、鸟鸣啁啾中,感受世外茶园沁人心脾的茶香与底蕴浓厚的茶文化。

临沧,是普洱茶的原产地,滇红茶、大叶种蒸青绿茶的诞生地,是中国最大的产茶市,也是世界著名的“天下茶尊”“红茶之都”和“天下茶仓”。从历史久远的茶马古道,到保存完好的茶马古镇;从诸葛兴茶的传说,到徐霞客月下品太华茶的记载……提及临沧源远流长的种茶史和茶文化,双江县冰岛村是一个绕不开的地方。

云南临沧双江县冰岛村,茶山绵延起伏。中新网 张钰惠 摄

冰岛村委会冰岛古茶园位于双江县勐库镇北部,村委会辖冰岛老寨、地界、糯伍、坝歪、南迫5个自然村。

走进冰岛老寨,茶农忙着采摘鲜叶,前来收购茶叶的客商络绎不绝,品类繁多的冰岛茶色泽清亮、氤氲扑鼻。在寨子里坐定,一盏冰岛老寨茶入口,花香显著,回甘清甜而浓厚。“一位客人在这里喝完茶,坐飞机到昆明之后告诉我,嘴巴里还是甜的。”提及老寨茶的清甜,当地茶企的工作人员回忆道。

云南临沧双江县冰岛村,众多古茶树屹立于此。中新网 张钰惠 摄

在这里,人们不仅会种茶、品茶,还爱茶、敬茶。“冰岛茶树王”“冰岛茶尊”……老寨里,一棵棵树立着石碑的古茶树高大而浓密,引人驻足。据当地介绍,目前,冰岛村共有茶叶面积17917亩,可采摘面积17000亩,百年以上古茶树57022株,五百年以上古茶树10857株。双江县践行人退茶进、还地与茶,以冰岛老寨整体搬迁,保护古茶树资源。

据介绍,近年来,冰岛村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着力保护古茶园的原始生态环境,在茶叶品质、品牌上下功夫,坚持有机挂牌、溯源管理,采取党总支领办合作社、“线上+线下”的模式,帮助茶农拓宽销售渠道、提高销售收入。

老寨里,可以看到当地人在茶树下直播,这不仅是冰岛村拓宽销路的做法。据双江县邦木村村支书、村委会主任唐兴林介绍,当前,全村的茶叶集中在合作社中,他利用自己的短视频平台账号,与村里的六名大学生组建团队,通过网络直播推广当地茶叶,希望让家乡的好茶走进万家。

双江冰岛茶荟运营中心的直播间。中新网 张钰惠 摄

去年8月,双江县开通了官方抖音账号“中国双江冰岛茶荟”。数据显示,自直播带货以来,账号与双江县20余家本地知名茶企达成合作,共发布122个作品,交易额超千万元。从选品、认证到直播,这一官方平台建立起政府权威宣发、第三方专业搭台运营、茶农茶企规范标准进入,致力于原产地认证型品牌。

葳蕤茂密的茶园遍布临沧的高山河谷间,动辄几百上千年的古茶林,为临沧增添了更多的神秘气息和传奇色彩。坐拥18.8℃的年均温度、超过70%的森林覆盖率,近年来,临沧以茶促旅,以旅塑茶,推动“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让一座座茶山成为更多人的“诗和远方”。(完)

来源:中新网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天下茶仓,茶马古道,这里是云南!中国茶产区巡礼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种植国,有着全球最多的饮茶人口,全国有19个省份产茶,茶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发展出独具民族特色的茶文化。7月8日,中国首届斗茶大赛暨2022中国十大茶王评比活动拉开帷幕,全国各主要茶叶产区积极响应,纷纷拿出看家产品,决战茶王。现南方农村报推出“中国茶产区巡礼”系列报道,用文字伴你云游各大茶叶产区,讲述茶故事,传播茶文化,提振茶产业,共享茶科技。且听,一片树叶的故事。


古往今来,云南和茶的传说流传不休。相传古六大茶山上茶树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武侯诸葛亮所种,当地人民将诸葛亮视为“茶祖”,将古茶树视为神树,并经常以酒水祭祀。清《红楼梦》第六十三回里,宝玉吃面后怕食涨,丫鬟们给他“熬了一吊子女儿茶。”这里说的女儿茶,便是普洱团茶的一个品种。从“武侯遗种”到女儿茶,历史的沉淀真实地诠释了云南种茶历史之悠久的特质。

作为国内数一数二的茶叶种植大省,云南土壤肥沃,日照充足,温度适宜,雨量充沛,植被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种茶自然条件和绿色无公害茶所必需的生态环境。同时,云南是一个多民族习俗、文化相互交融的地区,千百年来,少数民族人民因茶而生,因茶而兴,独特的聚居环境孕育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茶文化。

一山存一味,古树永流芳

普洱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距今已达2000年之久。明朝时,普洱茶称为“普茶”。到了清朝,普洱茶成为朝廷贡茶,因为其产地属于当时的云南省普洱府(即如今的普洱市),由乾隆皇帝赐名为“普洱茶”,普洱茶的历史由此展开。《普洱府志》记载:“普洱所属六大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十余万人”,可知当时盛况。


目前普洱茶主要分为临沧、保山、普洱、西双版纳4大产区。不同产区海拔、地理位置及生态环境的不同,造就了其独特的风味,成为云南普洱茶“一山一味”的名片。每一款普洱茶就像一个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让味觉疆域有了无限的延展空间。

临沧产区包括昔归、那罕、邦东、冰岛五寨等多个著名茶山,有“天下茶仓”之称,是产量最丰富的产区。保山产区位于澜沧江流域上段,在几大主要产区中纬度最高、平均海拔最高、气温最低、雨量最少,有高黎贡山、昌宁、石佛山等著名茶山,茶品特色与临沧很接近。普洱产区以景谷、澜沧、邦崴与困鹿山最为出名,所产普洱茶有蜜味,山野气息突出。普洱茶古六大茶山全部位于西双版纳境内,因此版纳产区是国际茶界公认的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发祥地和茶马古道源头,所产普洱茶口感香甜醇厚,香气独特。

普洱茶以古山古树闻名于世。作为世界茶树核心发源地之一,云南境内分布着大量的野生古茶树及其群落,据可查资料显示,中国有古茶树5600多万株,约97%分布在云南。以古茶树的茶青制成的普洱古树茶是普洱茶自然形成、历史积淀、产业基础和文化之源,是普洱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云南古茶树资源的研究和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红与一绿,奏响新篇章

云南不仅是普洱茶原产地,也是滇红和滇绿的故乡。滇红即云南红茶,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11月,受中国茶叶总公司委派,著名茶叶专家冯绍裘先生一行辗转抵达凤庆,采摘鲜叶试制工夫红茶、绿茶各约500克。两种茶样寄到香港,均获茶界高度评价。当局遂在云南创建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红茶以供出口,产品起初取名“云红”,后来改称“滇红”。

滇红茶条索肥实,汤色红浓明亮,叶底红艳发光,香味浓郁,为国内其他省小叶茶种所未见,在创制伊始,便一举成名,成为当时出口创汇支援抗战的战略物资之一,被誉为“抗战茶”。

新中国成立后,滇红茶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凤庆县各个种茶村寨纷纷建立红毛茶初制所,省内其他县区也推广凤庆滇红茶工艺。1951年到1958年,凤庆茶厂共生产红茶6679吨,全部出口苏联赚取外汇,“一吨滇红茶换十吨钢”成为当时的传奇。1959年以来,凤庆茶厂生产的滇红特级工夫茶,长期被用作外事礼茶,也曾被英国女王置于透明器皿内作为很好的观赏之物,其独特的高品质可与世界上最好的斯里兰卡、肯尼亚、印度红茶相媲美。

云南绿茶简称滇绿,多产于云南省临沧、保山、思茅、德宏等地州,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晒青毛茶为原料的滇青;另一种是经过高温烘青、炒青工艺制成的品种,包括安宁春绿、墨江云针茶、苍山雪绿、翠华茶、板山毫峰、昆明十里香等等。


一叶成一业,托起致富梦

从茶叶到茶业仅有一字之别,背后却是云南茶产业全链条发展的深刻转型。据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数据,目前全省茶园种植面积高达740万亩,茶叶产量49万吨,有15个州(市)110余个县(市、区)产茶,古树名山与现代茶园并存,茶农450多万人、涉茶人口近千万人。在这片小小的树叶上,有着云南乡村振兴的清晰脉络,也饱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近年来,云南省着力打造“云茶”产业,厚植优势品牌,构建茶产业、茶经济、茶生态、和茶文化融合发展的现代茶产业体系,云南茶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据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介绍,2021年,“普洱茶”品牌价值达73.52亿元,位居“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品牌价值第二位。云南茶叶综合产值增至1071.1亿元;茶农来自茶产业的人均收入达4708元,较2020年增加658元,茶产业已成为兴边富民、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云茶产业“十四五”规划中明确,云南省要着力培育行业领军人才,构建一支强有力的产、学、研、市场、文化全覆盖的云茶产业专业人才队伍。支持引导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省级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发挥在科技攻关、技能培训、示范推广的优势,建设覆盖全产业链、全产区的科技服务支撑体系。打造“世界普洱茶鉴评与评估中心”,建立“数字云茶”产业综合平台。强化普洱茶基础和关键技术研究,积极开发推广新工艺、新产品。

【记者】欧晓嫦

【来源】南方农村报南方+,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588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找到约2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