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千年古茶树茶普洱饼茶市场价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景迈1号】源于世界唯一“申遗”古茶山。甄选景迈单株,兰香弥漫韵味悠长。



隽秀雅致,清心玉映用来形容景迈很是贴切清雅的兰香,柔甜的口感,不疾不徐

一方水土滋养着这片土地,这里群山环抱,山峦叠翠,山川秀美,南朗河(南腊河)和南门河在山谷中缓缓流淌,景迈山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干湿季节分明,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原始森林环境优美。


景迈山,世界非物质文化产地
有茶树自然博物馆之美誉,一草一木皆有灵魂




臻选单株级古树纯料·匠心制作

天韵古茶【景迈1号】单株级古树茶,原料选自天韵古茶基地的景迈山核心大平掌古树产区,挑选600棵单株级古树茶为原料,延续传统制茶工艺加工而成,形成茶品鲜明的品质特点,不仅保证了原料纯粹,同时也提高了古树茶的品质和后期转化价值。

|山野之气浓郁·兰花蜜香高扬|


景迈古树内质丰富,景迈茶汤细腻、顺滑、回甘持久。山野之气浓郁,具有独特高扬的兰花蜜香。景迈古树茶干茶香,汤香,杯底留香“三香”充分体现,是云南“高香型”山头茶的代表。


强劲的香气融于茶汤,与浓厚饱满的醇甜滋味交相辉映,顺滑咽下便充斥着整个鼻息间,茶香萦绕久久未散,淡雅而浪漫。回甘迅速出现,浓烈而持久,满口生津绵延。


|出品信息|

数量有限,珍藏首选


天韵古茶【景迈1号】,景迈单株古树高端代表作,总量出品1888饼,可售件数50件,每人限购一件。(12件天韵古茶决定入库珍藏)

规格:200g/饼30饼/件


景迈山是位于中国云南省的西南边陲,在普洱市澜沧拉祜自治县惠民乡,东邻西双版纳勐海县,西邻缅甸,是西双版纳、普洱与缅甸的交界处。


海拔1000~1700米,年降水量1800毫米,景迈山古茶园有茶叶总面积5.1万亩,其中古茶园2.8万亩,采摘面积1.64万亩,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栽培型古茶园,坐拥“千年万亩古茶园”之誉,闻名遐迩的富东邦崴千年古茶林便源于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迈古茶山保留着最原始的自然环境,四季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有利于茶叶内在物质的聚合;植被为山地常绿阔叶林,生态保护非常完整;土壤为沙粒赤红壤,富含各种微量元素,透水、透气性好,是高品质茶叶生长的黄金区域。


(景迈特有的螃蟹脚)


景迈山的茶树没有经过人为矮化,外形上都显得沧桑凝重、饱经风霜。茶树的枝干上寄生了很多苔藓、石斛等附生物,其中有一种俗称“螃蟹脚”的多年生草本寄生植物,具有降三高、软化血管、清胆利尿、暖胃等功效,成为景迈山古茶之外又一大招牌产品,市场价居然比古茶还要贵。

云南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

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2022年正式申遗项目


国内外专家学者称景迈山古茶林是:

人类茶文化史上的奇迹”

“世界茶文化历史自然博物馆”

“茶叶天然林下种植方式的起源地”

“人类农耕文明的奇观”


景迈山是著名的“六大”普洱茶山之一,山上生长着目前世界上所发现的保存比较完整的千年万亩栽培型古茶林。千百年来,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各民族与茶相生相伴,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遗产区包含了景迈山古茶园、古村落最为集中的区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总面积177公里,涉及15个村落。


2月2日,普洱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在普洱市“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已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2022年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申遗相关文本已经送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景迈山,是关于普洱茶最神圣的一个地方,千年风土地貌,造就了独有甜韵及正统兰香,口感在新茶时期就已明显。它的香:兰香,君子的味道、儒雅的味道。因为它的甜,淡雅的甜,你会从此迷上这个味道!而存放一年以上,干茶随着时间的变化发生蜕变,无论香韵、浓度、还是厚度、杯香和香甜度等,届时均有惊艳转化,相信后期陈华有更优表现。



 以上就是我们2021年「景迈1号」单株级古树茶的春茶预订,当然还有更多产区我们也有古树原料预售,如想了解更多预定政策请务必联系我

云南12大茶山古树茶,到底有哪些不同?(上)

众所周知,普洱茶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临沧、普洱、保山等地,各个产区又是以不同山头命名的小产区构成,如西双版纳茶区知名山头代表有江内的易武古茶山,江外的布朗山,临沧茶区的勐库大雪山,普洱茶区的景迈山、困鹿山、老乌山等等。

在这些代表产区的基础上,又细分化出许多小山头微产区,名目纷繁,让人目不暇给,传统历史上的古六大茶山便是典型个案。

实际上,山头概念并非商家捕风捉影,而是在整个普洱茶发展的过程中,山头概念都是存在的,只是在不同阶段承担着不同的职能。早期山头的命名是为了能更好地区分各个地区、山头茶的不同种类特征,而如今山头概念则更多地被赋予了品质价值。

西双版纳是云南古茶树的天堂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在那个时候,普洱茶的很多概念都还没有完全清晰——包括台地茶和古树茶的概念、采摘标准的概念、炒制工艺的概念、陈化时间的概念、山头区域的概念。

直到2005年之后,茶圈才开始进入对于整个普洱茶的认知成熟起来的阶段,很多基础概念和区域概念都在那时候逐渐开始系统地形成。

诚然,每个山头都有自己的特点,普洱茶作为一种农作物,茶叶的内含物质受气候、光照、土壤成分的影响比较大,所以,不同山头之间,在茶叶品种特征、加工工艺和口感上各有千秋。如老班章的独特韵味,冰岛的甘甜冰糖韵,南糯山的强烈喉韵,景迈的独特兰香……都是山头茶不可复制的优势,那个味,只有那个山头的茶才有。

在云南勐海,随处可见古茶树(右然摄于南糯山)

从香型的分布来看,也是基本连续的、有线索可寻;而不是突兀的、孤立的。当你看着勐库或者勐海的地图,你看到的可不是一个个乡镇和寨子,实际上是一条条香型的分布带。而所谓的“北苦南涩”、“东柔西刚”其实也是相对而言,并非绝对的。

南糯山800多年的“茶王树”有着粗壮虬曲的枝干

(右然摄于云南勐海县)

此外,山头概念也离不开普洱的仓储。业内曾有人说过:仓储,是一款普洱茶的灵魂。前期原料好、工艺好,品质靠得住的普洱茶,后期转化空间更大,茶品价值提升的空间更大,口感和风味也更能被广大茶友认可。

很多山头的古树茶、大树茶之所以在多年后市场价能走高,也是由于在原料上站得住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一些山头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也使得这些古树茶和大树茶在将来的市场竞争中更能彰显实力,弥足珍贵。可见山头概念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依然是普洱茶最强硬的背景。

老曼娥村寨(右然 摄)

#

下面,小编就整理归纳了几个著名山头茶的品质特征,它们的共性是——“背景”都很硬,价格也都不菲。如有不妥不当之处,敬请拍砖!

易武 香扬水柔,刺激性较低,汤色淡黄明亮、口感厚重香甜苦涩味低、回甘生津持久、叶底鲜活、均匀整齐, 茶质优良极耐冲泡。

冰岛 入口苦涩度极低,几乎没有感觉,喉咙部位渐渐有股凉气出来,慢慢转化为舌头中后部双呷生津,入口时几乎没有觉察出有茶味,茶味是渐渐的从喉部延伸到整个口腔,生津效果明显持久。杯盖杯底高香,冷杯后闻出点冰糖香。

老班章 生态好、树龄长,有强烈的山野气韵,嗅散茶和茶饼有很突显的古树茶特有之香,香型似乎在兰花香与花蜜香之间。老班章的香气很强,在茶汤、叶底、杯底上都可以嗅到,而且杯底留香比一般古树茶更强更长久。老班章的苦涩退化很快,一分钟左右就转而回甘,饮过老班章之后整个口腔和咽喉会感到甜而滑润,而且时间会很长。

南糯 条索较长较紧结,一年的茶汤色金黄,明亮,汤质较饱满,回甘较快,涩味持续时间比苦长,有生津,香气不显,山野韵较好。

老曼娥 条索黑亮稍粗长,芽头肥大,茶味重,苦涩强,茶质好,汤质饱满,山野气韵强,饮后口中滑润感好、回甘强且久。

布朗 香气比较厚稳,茶汁滑度高,汤色明亮,缺点是苦底重,有的化得较慢,有涩味留存,但这些可以通过泡茶手法,如投茶量、茶器、出汤时间等来控制。

倚邦 芽头较小,条索黑亮较短细,汤色黄绿,叶底黄绿,苦淡,苦中带甜,涩显于苦,汤质饱满。回甘快且持久,香气显,由于长于山野,环境好,山野气韵好,杯底留香。

无量山 条索稍长,汤色黄绿尚亮,苦显涩弱,但涩较长,回甘较好亦生津,汤质尚饱满,叶底黄绿匀齐,有山野气韵。

景迈山 香气显、山野之气强烈。由于与森林混生,具有强烈的山野气韵,是乔木古树茶中山野气韵最明显的古茶之一,而且还具有特别的、浓郁的、持久的花香。兰花香是景迈独有的香。甜味明显而持久。

攸乐山 条索黑亮,比易武要紧结,苦涩比易武要重,回甘较好,汤质较滑厚,有山野气韵。

邦崴 条索较粗长,色较黑亮,汤色金黄叶底黄绿,苦涩较显,苦能化甘,回甘较久,涩退稍慢,汤质饱满,生津,山野气韵较强,杯底留香。

曼糯 条索紧结较黑亮。汤色金黄明亮,叶底黄绿匀齐,山野气较强,杯底留香,茶香纯正,苦显涩长,汤中有甜,回甘稍慢但较好,汤尚饱满。

贺开 条索黑亮紧结、稍长汤色金黄明亮,稍苦涩,涩显于苦,苦化甘较快,涩稍长,汤质饱满,山野气韵较强,杯底香明显,且较持久 。

勐库大雪山 头春新芽,叶质肥厚宽大,香型特殊、野香中带兰香,劲扬质厚,微苦,回甘转甜,沉雄而优雅,舌面甘韵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此茶采摘极难,纯正的千年野生型古乔木,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产量极低,弥足珍贵,是为普洱之无上珍品。

昔归忙麓山 条索紧结黑亮。汤色黄绿明亮,苦较突显,且苦显于涩。苦在舌两侧及舌根,苦退得比涩快,苦退后回甘较好,茶汤苦中带甜。杯底有古树茶特有之杯底香。但强烈程度一般,汤质滑润感和茶气较好。

来源: 泽青茶道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中期茶豪门,班章茶三雄:六星孔雀、土鸡沱、大白菜

之前有位年轻人带着一饼茶找上门,说家里长辈过世,留下了这饼普洱茶,当时老人说是“六星孔雀”,并再三叮嘱说非常有价值,一定要妥善保管。

疫情后他资金周转不开,便想着拿这饼茶卖点钱救急,我在鉴定为正品后,给万江的朋友打了个电话,很快派过来一个小伙子,确认无误后当场银行转账45万。

而这,其实就是中老期明星茶交易市场的常态。一饼看似普通的普洱茶,却有人开价几十万不限量地去收,这不仅仅是炒作,更是整个行业对这饼茶价值的认可。

而这款“六星孔雀”,其实是勐海茶厂于2003年出品的一款400克的班章生态茶,出厂时不过200元左右,现在已经涨到了大几十万,其价翻万倍的价格神话,正是孔雀系列,土鸡沱,大白菜等班章系茶品崛起的标志。

今天这篇文章,陆离就来和茶友们聊聊这三款茶品的发迹史。

大益申请有机认证的前因

1996年前后,云南省茶司正式实行部门承包制,分出了数十个部门,自主灵活经营,引动定制茶热潮;香港回归前夕,头盘商制度解体,南天贸易公司衰落,老茶货源易手;台湾茶人登临易武,吹响产区复兴号角;港台普洱茶热潮吹拂珠三角,普洱茶知名度不断提高...整个普洱茶界呈现出一番生机勃勃,万物竞发的景象。

然而,曙光之下,危机悄然爆发,同一时期,一批出口级滇红被欧洲海关发现农残超标,以往扛大梁的普洱熟茶也因食品卫生问题无法出口。次年,整个云南的茶叶外销市场都进入冰河期,几大国营茶厂均破产倒闭的风险,此时,求变就成了各家的当务之急。


最先采取行动的是勐海茶厂,其以早些年开辟的布朗山和巴达基地为基础,以标准最高的绿色有机食品为目标,重整茶园,严格管理,争取国际认证,经过数年的准备,于1999年申请并通过了国际公认的绿色食品、有机(天然)食品两个认证,尚属云南首例。

当时有机食品认证的整体造型,酷似一颗大白菜,印上这一商标的茶品,就是日后江湖俗称的大白菜了,不过大白菜系列,乃至之后的星级孔雀,土鸡沱茶品能有今日的地位与身价,除了勐海茶厂方面的努力外,还离不开这两位深耕班章,潜力做茶的大国茶匠——何广深,何宝强。

何氏兄弟接触普洱茶的契机

有关这两位茶人的传记与采访,大多会从其90年代末发掘班章开始,其实何氏兄弟早年主要经营的是出口到台湾的高端乌龙茶,其从安溪转战到布朗的契机,可能正是当年台湾的那波普洱茶热。

20世纪30年代,中国台湾省就从福建引种了乌龙茶种,不过当时的茶园海拔较低,种出的茶叶口感苦涩,需要进一步发酵,做出的乌龙茶汤色红亮,被称为“红水乌龙“;而后产区则迁往海拔更高的阿里山和梨山,做出的高山乌龙茶,无需过多发酵,品饮特征也向绿茶靠齐,被称为“绿水乌龙”。

20世纪80年代,台湾茶叶界和兴起茶王审评赛,对制茶工艺产生深远影响,导致绿水乌龙兴起,红水乌龙则逐渐退出市场,不过绿水乌龙品质虽好,价格却越来越贵,茶性也偏寒凉,逐渐脱离了大众市场。

与此同时,大陆品质精良的紫砂壶在台湾茶圈不胫而走,身价倍增,但此时两岸尚未通商,只能通过走私获取,而走私船为了获取更多利益,除了紫砂壶外还兼运铁罐岩茶,高档铁观音等名贵茶类,从香港中转时,也会买一些价格低廉的普洱茶饼和茶砖用来填补空隙,以防风浪颠簸磕碰茶壶,俗称“压船舱”。


一开始,台湾茶人并看不上这些吸附了舱中异味的“臭浦茶”,而高山乌龙茶高端化造成的大众市场空白,却逐渐被价格亲民,用途广泛,耐泡养胃的普洱茶占据,后来一些胃功能弱的茶人开始尝试并宣传普洱茶,这又促进了更多高品质普洱老茶的到来,这就是台湾的“普洱茶热”由来。

可能正是因为普洱茶在台湾的爆火,专做高端乌龙茶的何氏兄弟才会注意到普洱茶,并在命运的安排下来到普洱茶的故乡云南,开启了一段传奇制茶故事。

白菜孔雀土鸡沱的诞生

20世纪90年代末,何氏兄弟偶然来到布朗山上人迹罕至的班章茶区,这里红酸土资源丰富,有着大片布朗族先民栽种出的古茶树园,生态环境得天独厚,但却是“藏在深闺无人知”,这里的茶农也时代过着清贫的生活。

而何宝强却一眼相中了这里,并决定亲自选取原料制作普洱茶,可能也正是受高端乌龙茶的经营思维影响,何氏兄弟并没有选择主流的按等级划分配方,而是将收来的茶青按不同等级划分,再分别制作纯料普洱茶。

不过山里条件差,只能进行初加工,何氏兄弟便来到勐海县,找茶厂寻求合作,正好赶上勐海茶厂为缓解资金压力而开创的来料加工模式,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在勐海茶厂压制由何氏兄弟挑选的这批班章茶。

更巧的是,厂里刚通过绿色食品及有机天然食品双认证不久,何氏兄弟的这批原料又符合认证要求,双方经过协商后,便在包装的中心印上了大大的有机认证标志,即1999年问世的第一款大白菜——“千年古树青饼”。

这款茶品的特征有班章、纯料、大益标、有机标志,为今后的白菜系列茶品的用料与品质奠定了基调,而整个白菜系列产品线众多,有生熟之分,有饼、砖、沱形态差异,也有大饼小饼不同不同规格,更有着用料差异分明的一级青、贡饼、橡筋茶、大叶青等特殊品类。

2000年,有7款带有“有机食品标识”的大白菜茶品问世,分别为班章青贡饼、班章熟贡饼、班章1号熟饼、班章2号熟饼、班章特2号熟饼、一级青饼、班章9号青饼、班章珍藏青饼、班章橡筋茶,其中4生、3熟,都为何氏兄弟选料定做。

2001年,有机食品认证迟迟没有审核完毕,因此只出了班章青贡饼和班章珍藏青饼这两款茶品;2002年,在提前筹备下,至少有8款使用了有机食品标识的大白菜问世,也出现了“茶王青饼”、“珍藏精品”、“特制精品”这三个经典大白菜系列。

到了2003年春茶季,制茶背景则更加复杂,非典的肆虐,让很多茶农的毛料都无法及时送到厂里加工,云南茶区又罕见地下起连绵春雨,茶品初加工和品质都受到一定影响,再加上有机食品认证迟迟没有通过年度审核,一边是无法使用的有机食品标识,一边是这批急待加工出厂的高品质班章原料,何氏兄弟只好弃用大白菜版面,并请人紧急设计绘制新版面。

由于时间紧迫,新版面只是以棕色版面打底,并画了一只造型简易的孔雀,并以星级的多少表示三种不同等级的茶品,这就是当年产量极少,日后却闻名茶圈的03年四星孔雀,五星孔雀和六星孔雀。


了解这些茶品的朋友们都知道,整个白菜系列品类众多,市场上时不时还会有人放货,但03年这三款星级“孔雀”,散片散提都很少有货,更别提整件了尤其是六星孔雀,传闻这款茶出厂时不过三百多片,留存至今的数量而想而知。

关于六星孔雀,此前的市场上还流转有句耐人寻味的话:如果你有1饼六星孔雀,可以轻松卖到40万元,但你带着50万元,却不一定能买到1饼六星孔雀。其实,作为一款正品数量恒定,身负改制前老茶,何氏兄弟代表作等光环的茶品,六星孔雀的高价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是观察市场走势的一个重要风向标。

到了2004年,资金雄厚的云南博闻投资有限公司全面接手国营勐海茶厂,在重新规范生产管理并完成所有订单后,此前的来料加工模式也被一并取消,何氏兄弟就改和兴海茶厂合作继续压制普洱茶,不过当年刚刚起步的兴海没有通过有机认证,大白菜定制茶被迫断了传承。

在与兴海茶厂合作期间,另一款在茶圈大名鼎鼎的土鸡沱也出厂问世,这款茶的大名是“2004年班章乔木生态沱”,只是因为包装上的孔雀太过简陋,便被市场起了“土鸡沱”的诨名。

不过,土鸡的包装虽土,但用料却是最顶级的,由于成本较高,土鸡沱在刚出厂时的市场价是4800元一件,折合80元一沱,而如今的土鸡沱早已是今非昔比,老福今,班章料,存量小,种种因素的叠加,让它的价格如火箭般猛涨,已迈过10万一沱的门槛,而且还是一茶难求。

豪门茶品背后的疑点与历史

作为样式丰富,均价大几万的中期茶豪门,围绕着大白菜和孔雀系列不仅有光环,也有不少疑点,其中市场最关注的,莫过于白菜系列这么火,为什么大益不做了?

第一个原因是大益失去有机认证资格。有机食品是需要每年认证的,而在2006年,据说是因为抽样不合格,大益的布朗基地失去了有机认证的资格,赶在此前生产的班章有机贡饼,班章有机青饼,班章有机普饼这三款,就成了大益留有遗憾的大白菜收尾作,市场上称为“末代白菜”。

第二个原因是三方“白菜”之争。其中何氏兄弟是选料与出资方,而大益则是精加工与出品方,早年双方对“白菜”的归属权未达成共识,直到后来福今和今大福才更侧重于“白菜”茶品的宣传,不过大白菜并不是商标,而是有机认证的标识,因此两家用的都是形似白菜的新商标,而大益则将孔雀系列一直传承了下来。

此外,白菜系列火了之后,市场上出现了大量蹭热度的模仿者,有的确实通过了有机认证,但口感一般,有的只是找了个很像有机认证的“白菜标”,标榜“勐海出品”,都不敢注明厂名。更有甚者干脆直接抢注了“大白菜”商标,狐假虎威地称自己的茶品是大白菜,实则挂羊头卖狗肉,成为了市场的一大笑谈。

只是,市场的喧嚣过后,那些诞生于艰难岁月的定制茶却已再难重现,正可谓白菜孔雀今犹在,不见昔日炒茶匠。一源清井今犹在,不见当年作词人...

来源:陆离茶寮,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