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杭州冬天茶

找到约130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悦品闽茶---杭州岩茶品鉴会


杭州岩茶品鉴会


连日春雨阴冷天气,在今日迎来春日暖阳,推开窗扑面而来的春天气息,草长莺飞,新冒头的青苔在晴天下晒出老枞的枞味;脚下的石板仿佛也透着人们所说的太阳曝晒石头的味道即为“岩韵”;一场由茶叶点评网周萍博士带来的武夷岩茶品鉴活动在万众期待、无限遐想中开启。



周博士先跟大家介绍了武夷岩茶基本常识,PPT带着我们领略独有的“岩韵”。为什么只有武夷茶具备“岩韵”?同样是丹霞壁貌,当我们走进武夷坑涧山场就马上明白了,源源不断的地表水渗透滋养着茶苗,这些地表水富含了风化岩壁上的矿物质,所滋养出来的茶叶自然就有了丰富的内含物,有如“骨鲠”。坑涧里溪流不断,形成漫射光产生丰富的氮物质,从而形成茶汤鲜甜的氨基酸






武夷茶几大当家品种



(一)香不过肉桂:桂皮味、辛辣感;花果香;

(二)醇不过水仙:兰花底、糙米味、棕叶香

(三)拼配大红袍:有香有水、香水兼具、中庸之道

(四)纯种大红袍:奇丹,身披状元红袍的传说;回甘持久,香柔甜顺,脂粉香、桂花香;






主要产区


(一)正岩(紫色砂砾岩):三坑两涧,牛栏坑、倒水坑、慧苑坑、悟源涧、流香涧丹霞壁貌,风化岩表面常年渗透地表水,茶树吸收后形成味醇厚有骨头的岩韵

     向阳:马头岩“马肉”、三仰峰,日照充足,细胞生长活跃,形成更多香气物质。香气高扬,桂皮味、辛辣感强,排山倒海扑面而来的霸气

     向阴:鬼洞铁罗汉、慧苑水仙,竹窠、九龙窠等,日照少漫射光强,生长缓慢内质丰富。

(二)半岩(红色硅铝质土):一线天、大王峰、青狮岩等,酸性土壤多,质地较粘性。

(三)洲茶(河流冲积黄土):在山为岩,沿溪为洲。

(四)高山茶:吴三地、上梅、竹坑等地。香高水甜,隔年味寡淡,经不起焙火。




岩茶制作关键工艺


1、晒青:利用光合作用去除青草味,转化淡淡花香物质

2、摇青:走水还阳,走水一定要透,叶底像标本

3、杀青:锅温不易过高,造成烟气味;或者杀青不透有青臭味

4、焙火:蛤蟆背指叶片蛋白酶高温出气泡而已。

         文火细炖是基于第一道火就焙透不返青

5、叶底:淡黄为佳,未转色的青绿、墨绿、叶梗硬挺都不是好工艺




岩茶火攻


轻火:香气清远幽长;味甘爽微涩;特征显但韵味弱。

2、足火:传统茶为主,果香、杯底香佳;味浓厚耐泡,汤色橙黄明亮;耐储藏;

3、高火:低档茶为掩盖苦涩等不良气味,焦糖香;味浓但不回甘;茶汤深橙色

4、病火:温度太高(超过160度)或吃火太急;焦气味、叶底碳化焦条

5、电焙与炭焙:电焙出蜜香;炭焙出焦糖香与奶香。




劣质茶特点


1、做青不透或焙火不足:涩-生柿子般巴嘴锁喉;苦--冷汤和尾水都带苦麻

2、过发酵:重水蜜桃香,但香气浊,叶底猪肝红,冷汤酸涩

3、工艺不纯:市面上很多高档茶味浓但不回甘,入口清甜度不高。





何谓“岩韵”---品味“岩骨花香”



(一)好茶三大特征:不苦不涩、有香有水、还耐泡

(二)乾隆---气味清和兼骨鲠;指滋味饱满、厚重、有咀嚼感(啜茶米汤稠感)。

(三)淡非薄、浓非厚---香幽水细,耐泡度极佳,回甘持久。

(四)花香馥郁:香气复杂即为馥;品种香、地域香、工艺香。





大伙一边听一边品鉴着周博士带来的好茶,先是一泡轻火清香型的石乳做为迎宾茶,香柔甜爽。而后这泡老枞水仙更是滑甜香柔,青苔味和淡淡的木质味完美结合,茶汤越泡越稠滑,第7冲后棕叶香更显了,跟我们龙井的炒豆香很是相似,都有股家的味道。


说到马肉,人们马上就想到香气高扬、滋味霸气。周博士跟我们介绍整个马头岩有近千亩,有向阳面高香的茶品,也有悟源涧这类悠柔的特征,还有猫儿石、桃树窠等特殊的山场香。我们喝到的这款马肉,果香细腻滋味厚实,热汤香气飘逸冷汤水蜜桃香显露。第9冲茶汤更加蜜甜,第13冲坐杯后滋味不改,香幽水细的体验感,是镜花,也是水月。让我们想起少年时代的情怀与往事,都已经去远了,却又真实存在过。


牛肉,各大品牌都出过这款茶,而你喝到的更多是商品茶即为拼配茶。心之所至是当初梦想的起点,在座的企业家都高呼“不忘初心,我们要喝纯料!”第一冲下去,叶底的香气特纯正,茶汤水蜜桃香混着冷汤里的青苔味。建议茶友这泡茶一定要等到50度再品饮,这个温度下滋味浓强,甘草味久久不散。第18冲茶汤汤水甜出冰糖味。

牛栏坑肉桂不仅因其40亩茶园的稀缺性,更因其山场生态环境、丰富的植被,被人们热捧。周博士介绍道:“冬天我们从天心寺走进这片茶园,感慨入口处天心寺任性的种上几畦青菜,山里白的野百合红的彼岸花开得自得其乐。不管你来与不来,它都在那绽放着。”让我们想起王阳明的那句“君未看花时,花与君同寂;君来看花日,花色一时明。”四月开春还没到采茶季时,从大坑口往里走,牛栏坑最外头扑鼻而来的满是山花烂漫的混合香,也说不清具体是什么花香。


喜欢武夷茶的朋友都有到岩茶生长的故乡去看看,都走过母树大红袍生长地九龙窠山场。周博士带来的这泡纯种大红袍奇丹,就是种植在九龙窠,由母树第一代嫁接培育出来的茶品。有人说北斗、雀舌也叫纯种大红袍,但经DNA鉴定的品种肯定只有奇丹。这款茶的香气比较单一,兰花底桂花香,轻火茶还可以用飘移逸杯快进快出冲泡,热汤滋味滑甜回甘快而持久。


中国的文字真是很有意思,“馥”即香气复杂,这款拼配大红袍“香山桂韵”较上一泡的纯种大红袍最大的区别就是香气的单一性与复合度。桂花香与桂叶味的结合,甜美的香气与茶汤的枞味融合,能感受山之美的人不一定要住在山中,能体会水之媚的人不一定要住在水旁,品饮这茶香气馥郁滋味饱满,最美的山水早已融入这杯茶汤中。


最后压轴的是四年陈茶慧苑坑铁罗汉,首先要内质丰富工艺精良的茶品才值得陈放,其次陈放的环境空间通风干燥要做好。冲泡陈茶应烫杯摇茶醒茶去杂味,头两汤要用80度开水快速出汤润茶,而后再用100度开水冲泡即可品到陈茶的柔滑,铁罗汉的侠骨柔情茶味悠久。“最要紧的是,使我们自己有柔软的心,柔软到我们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们动容颤抖,知悉它的意义。唯其柔软,我们才能敏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包容;唯其柔软,我们才能精致;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超拔自我,在受伤的时候甚至能包容我们的伤口。”


主办方亨石投资公司还很贴心的煮了壶2003年的老白茶,为岩茶解燥。每天的睡去,是心茶之旅的一个终站。每天的醒来,是心茶之旅的一个起点。每次的茶会都是一期一会,你还是你!

是谁把明前茶捧上神坛

撰文 | 魏水华

头图 | 谁最中国

公元十六世纪末的某个春天,广西布政使许应元的公子、杭州富二代圈子里著名的文艺人许次纾,在他的新书《茶疏》里,对绿茶采茶时节写下了这样的描述:“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

这种节令选择,与今天老茶客们所青睐的好茶一模一样:明前味道太淡,谷雨前后,才是绿茶最好的采摘时节。

若干年后,许公子因为这本《茶疏》名声大噪,成为继茶圣陆羽之后,最受人们尊重的茶学理论大师之一。

但奇怪的是,他提出的“清明太早”,却被后人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最晚从十八世纪起,茶必明前、越早越贵的风气弥漫在这个国家。淡薄无味的明前茶成了送礼佳品,而爱茶人自己喝的却是谷雨茶。

究竟是谁,把明前茶捧上了德不配位的神坛。

No.1 壹

在烟、酒、茶、咖啡四大嗜好品中,茶的滋味,是相对单纯的。

解构茶叶的滋味,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植物氨基酸带来鲜味、多酚类物质带来苦涩味、咖啡因和茶碱带来“上头”的兴奋和愉悦感。

其中,咖啡因和茶碱含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茶叶发酵度的深浅,以及茶水萃取方式,与节令相关度不大。真正与季节高度相关的是茶多酚和氨基酸。

氨基酸主要来源于茶叶在越冬过程中的营养物质积累。植物的生长主要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部分,营养生长在前,是植物从空气、土壤、水中汲取各类养分,并将之变成自身可利用的蛋白质、氨基酸等物质;而生殖生长在后,在适宜的环境下,植物利用将营养生长的物质,完成发芽、成长、繁殖等植物生命的一系列变化。

一般说来,茶树会在环境温度较低的冬季,优先完成营养生长过程,大量氨基酸被积累在叶片中;而到了天气暖和之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会齐头并进,叶片生长速度快,纤维多叶片薄,养分积淀不足,此外还有一部分营养被花果吸收,氨基酸含量当然不如开春时丰富。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这与生长周期长,籽粒在冬天充分灌浆的冬小麦,一定比生长快速的春小麦好吃,是一样的道理。

而多酚类物质恰恰相反,是茶树生殖生长的副产品。人们常说没有杀青的茶“有青草味”,这种青草味,正是茶多酚带来的。而绿茶的清新香味,乌龙茶、红茶等发酵茶里馥郁的香味,都来自于多酚类物质的氧化、分解和挥发。

所以,茶叶滋味的高低好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茶氨酸和茶多酚的平衡——前者提供鲜甜的滋味,后者提供一部分的苦涩味和独特的香味。

但一个悖论是,氨基酸丰富的茶,是越冬之后越早越好;而多酚类物质的多寡,则取决于开春之时茶树的生长状况,是随时间增多的风味物质。

茶叶采摘的季节时机,实质上是茶氨酸和茶多酚此消彼长之间的,一种独特的妥协,它隐喻了中国士大夫尊崇的中庸之道。

这是中国成为茶叶诞生和流行地的关键性逻辑自洽。

图源 | @谁最中国

No.2 贰

事实上,历代的中国茶客,一直在这种妥协里寻觅最佳的滋味。

陆羽在《茶经》里说:“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换算成阳历,大约3-5月之间,都是值得采茶的季节。

从四川蒙顶、到浙江紫笋、再到江苏阳羡,不同海拔的茶区、不同的茶叶品种,有着不同的生长周期。陆羽提出的三个月理论,事实上是给各地茶叶出芽和熟成程度不同,留出了充足的时间余地。

到了明朝,许次纾所说的“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事实上是站在江浙产茶区的角度,对《茶经》采摘时间的进一步精进和细化。这与明代茶叶的种植和育种水平进一步提高有关,也与炒青绿茶技术的成熟有关。

值得一提的是,宋以前有一种比明前茶更早的“社前茶”,社指春社日,是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人们会在当天祭祀土地爷。顾名思义,这种社前茶不是用来喝的,而是用于祭祀的。

唐朝李郢的《茶山贡焙歌》中“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时须极清明宴”说的就是祭祀用的茶,要赶在清明节前送到京城;欧阳修的茶诗里多次描述茶农“喊山”求早茶;《宋史》里则记载了宋徽宗要求各地进贡社前茶的轶事。实质上,这是身为农耕政权掌舵者的皇权和士大夫,为一年农事讨个彩头、求个吉利,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茶事为农事之肇始,农事为国事之根本。

自从淮南丐类朱重八登基,诏罢形式大于内容的龙团凤饼之后,以茶祭祀的习俗也渐渐消失。它与今天的明前茶,没有任何联系。

如果按照正常的历史走向,中国绿茶的采摘时间,将会越来越因地制宜、因种制宜,形成类似于中国各类酒饮酿制的细分。但1644年,多重巧合之下的山海关一役,打断了文明的进程,也改变了从此之后中国绿茶的命运。

No.3 叁

1751年农历2月,乾隆帝来到杭州,在看到乡民采茶后,写下了一首打油诗《观采茶作歌》:“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西湖龙井旧擅名,适来一试观其道。”

作为中国历史上个人修养最高的帝王之一,乾隆帝精通汉、满、蒙、藏、维五种不同语系的语言。这首打油诗,他援引了白居易《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里的句子“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火前”,指的就是禁火的清明寒食节令之前。

虽然乾隆熟读唐诗,但汉语本不是他的母语。他对白居易原诗的理解,出了两个差错:诗人写的是四川茶,而不是江浙茶,两地的海拔气候和茶种都有区别;诗人感谢的是朋友千里寄鹅毛之意,而不是咏赞明前茶多么好喝。

对于习惯喝茶加奶的满人贵族来说,汉文化清饮茶叶背后的玄机,确实没有那么容易洞察。

图源 | @谁最中国

最讽刺的是,在乾隆年间内务府造办处的进贡档案里,龙井茶的进贡时间其实都不在清明早春,而是农历6月-8月左右,经过较晚采收和灰缸储存熟成的茶叶。

尔后,皇帝本人似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在他第二、第三次南巡中,分别写了两首采茶诗:“雨前价贵雨后贱” “寸芽出自烂石上,时节焙成谷雨前”。这等于弥补修正他之前对杭州龙井茶不熟悉的错误,但“惟有骑火品最好”的句子,已经在这十几年里广泛传播并保留下来。因为明前茶本身产量不高,奇货可居,有了皇帝金口玉言的认可,无数茶商将错就错,跟进炒作。

于是,茶市里弥漫着对“茶贵春早”的攀比和焦虑,在后来的两百多年里,价格越来越离谱。

一个颇具对照价值的细节是,在乾隆同时代的日本,一本名为《茶经详说》的风物志里记载了江户时代日本人对绿茶种植的改良:每年3月茶树开始萌芽后,为了控制茶芽生长的速度,茶农开始用稻草或者寒冷纱覆盖住茶树,让其生长速度缓慢一些,更多地吸收营养增加茶里的滋味浓度。

图源 | @谁最中国

这种被称为“覆阴法”种植出来的茶叶,最迟要到每年5月中旬才能完成。还要放在避光、避湿的库房中一个月以上,让茶叶褪去火气才能出售。

虽然承袭唐代蒸青茶之后的数百年里,日本制茶工艺没有发生任何大的改良改进,没有如中国一样出现烘青、晒青、炒青的技术迭代。但对小小一片树叶发自滋味本源的精益求精,也许已经暗喻了后来甲午之胜的结局。

见微知著。

图源 | @张有钢

No.4 肆

清中后叶,一项改变茶叶育种技术开始大规模普及:扦插。

在此之前,所有的茶树繁育都要依靠异株授粉。打个比方,因为父母亲的基因匹配是不稳定的,所以授粉得到的下一代茶树就会发生不可控的变化。

但扦插完全不同,这实质上是同性生殖,某种程度上等于动物的克隆。通过扦插,能把茶树的某些个体特性稳定地继承下来。

这本是一种培育技术的突破,能够保存更好的茶叶基因。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明前茶昂贵的价格,促使茶农、茶商借助扦插技术,反复筛选品种,把茶叶的采摘时间进一步提前。

一个典型的,被技术和经济异化了滋味的案例。

1965年,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借助扦插技术,培养出了一种产茶量比普通茶树高30%,出芽采收时间比普通茶树提前10天以上的龙井茶。因为是60年代培育出的第43代龙井,命名为6043。七十年代后,被简称为龙井43号。

1972年起,全浙江范围内的龙井产区开始全面推广龙井43号的种植。根据杭州市西湖街道龙井村的档案,龙井43号投产后,综合提早上市和产量增加两大利好,茶农每年的收益可以提高10倍。对农户来说,巨大的利益让他们纷纷拔掉了种植几十上百年的老茶树,改种龙井43号。

更可怕的是,仅仅几年后,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绿茶区全面跟进种植龙井43号。绿茶的种群多样性遭受有史以来最大的浩劫。到今天,不管商标打着西湖龙井、恩施玉露、黄山毛峰或者安吉白茶的绿茶,但凡能在早春第一批上市的,本质上都是载种于各地的龙井43号。

其实,明前茶的功能定位也决定了,很少有人会追求一杯茶中细腻内敛的美好滋味,而是送礼时的面子和价格。

-END-

在杭州西湖杨公堤畔的西湖国宾馆里,有一小片茶园,茶园门口竖着一块牌子“主席采茶处”。

这是1963年4月28日,毛主席下榻时,亲手采过茶的地方。当时接待过主席的杨忠芳回忆,主席曾对国宾馆茶园的管理员说:“现在的龙井茶是最好的,你们要管好,不要让它荒掉”。

可惜的是,如今似乎已经没人能记起主席采茶的日子;相反,一个异族封建帝王,因为文化差异产生的疏漏,却至今主导着这个国家茶产业的风潮。

这是一面折射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的镜子,也是一幅讽喻滑稽世态的风俗画。

杭州发挥奇思妙想 做好茶叶“微经济”

扩内需促消费是近期从国家到地方都高度重视的工作,如何创设吸引力强的消费场景,是增强经济活力的重要路径。作为茶都的杭州,以茶为核,发挥奇思妙想,做好茶叶“微经济”,为消费热潮贡献出涓涓细流。


青少年现场体验点茶,感受宋韵美学魅力。青藤茶馆供图

龙坞茶镇,是西湖龙井茶的核心产区,也是杭州茶叶业态的聚集区。茶山之中,有一座不太显眼的光明寺水库,最近成了网红打卡地。火出圈的并不是水库,而是水库边上一条两三百米长的茶园小道,这里已经变身“咖啡车公路”。

随着近两年兴起的露营热,有市民发现这里好山好水,还有一块草坪,于是呼朋引伴来这里安营扎寨。人一多,就有了消费需求,有人开始在路边卖咖啡。起初是几辆咖啡车,后来增加了奶茶、精酿啤酒、冰淇淋、汉堡,还有工艺品售卖。看茶园风景、品茶地咖啡、逛茶园市集,大批年轻人在制造出的消费中寻找快乐。

距龙坞茶镇20公里的杭州市中心,有一条武林路,杭州著名的“武林夜市”就在这里,出摊的、逛摊的,也是以年轻人居多,还有许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一长排奶茶摊店多隆市,消费者拿到奶茶的标准动作是以夜市的人流为背景拍照。这里卖的奶茶以口味见长,用的是真茶实料,免不了要借助西湖龙井的名头来吆喝,喝一杯既解渴又精神。去年爆款的“塑料袋装奶茶”今年依然场场卖空。

还记得去年冬天出圈的“围炉煮茶”吧,一批茶楼新势力因此搅动了“微信圈”。现在正值高温盛夏,这些新茶楼过得怎么样呢?走进一家“杭州烤茶坊”,发现依然是网红出入之地。原来,茶坊推出“夏日版”的“围炉冰茶”。店长介绍,相较于“围炉煮茶”,冰茶除了将炭火换成冰,其他跟煮茶的消费内容差不多,有茶,有水果,还有绿豆糕等茶点,最主要的是在夏天同样可以围炉而聚,拍照、聊天,消费也不算高,很受年轻人的喜欢。茶水上炉,撒点干冰,一时云雾缭绕,仿佛回到高山深谷的茶园老家,这就是今年夏天流行的“仙女版”的下午茶。

在杭州已经开了四家店的青藤茶馆,近期推出“只此青绿”宋韵点茶美学雅集。点茶是宋人“四雅”之一,在杭州挖掘宋韵文化的背景下,点茶活动吸引了不同年龄段的新老顾客报名参加。穿汉服,化宋妆,温盏、注汤、持筅、击拂……在点茶师的讲解示范下,大家边学边动手实践,一整套步骤下来,既有仪式感,也有获得感。击打后的茶汤表面浮现一层雪沫乳花,经久不散。轻饮一口,仿佛把云朵含在口中,一缕茶香在舌间绽开,清甜的口感令人不忍下咽。

点茶最炫的地方是在茶汤表面作画,需要凝神静气。新手可以对着古人的画作临摹,只需寥寥几笔,茶汤表面的方寸之间即显出千里江山,依稀如现大宋繁华。相互欣赏作品,再把画作一口喝下,感觉肚子里顿时多了不少文化。

青藤茶馆今年还陆续推出了茶果子制作、夏日茶席布设、荷花茶会等体验活动。这些与茶相关的消费场景,创意无限。

(作者系杭州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张治毅)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3年08月18日第11版),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29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