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杭州到杭州茶科所

找到约50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杭州问龙井,求学茶科所

安吉除了茶,还有一个久负盛名的特产,就是竹制品。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坐拥丰富的竹林资源,安吉人也练就了一身竹编竹刻技艺,从碗碟筷盆椅柜席的生活用品,到惟妙惟肖的工艺品,安吉人将竹子的每一寸价值都发挥到了极致,从传统的手工艺品到颇具效率的现代化机制品,竹子在安吉着实被物尽其用。

离开安吉,纳原访茶小队奔赴杭州,一个充满浪漫传奇,又因龙井而富甲一方的地方。

到杭州问茶,有两个地方不得不去,一个是中国茶叶博物馆,一个就是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纳原创始人原智慧女士曾经在研究所深度探究龙井茶,讲习所首席讲师王微老师,茶学毕业以后也曾经在研究所实习一年,在两位老师的沟通下,我们参观了茶叶科普展厅和茶叶研究所展厅,从茶叶之源,到茶叶之性,从茶叶的原叶使用到茶叶衍生品和研发产品,茶叶只是一片叶子,也不再只是一片叶子,有这样的机构和这样一群人,坚持不懈地为这片叶子奋斗终生。

龙井茶问鼎名茶之首从未被超越,无论是茶商还是茶客,每年的春茶季都会陆续来到杭州,在这里,目前已经有部分区域的少量茶叶开始采摘,一个熟练的采茶工在这个时候的产值也是很低的,不仅仅是因为龙井茶极高的采摘要求,还有茶叶并未大面积到达适采阶段,好茶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有环境的,土地的,气候的,生长周期的,还有精研很多代人传承下来的标准和技艺。

茶叶在发展,茶人且需前行,茶客理应珍惜


让三杯香好茶走进上海百姓家,泰顺三杯香到沪推介

你还记得2016年G20杭州峰会各国领导人观看的《最忆是杭州》实景演出交响音乐会上的那首欢快的曲子《采茶舞曲》吗?“溪水清清溪水长,溪水两岸好呀么好风光……”这描写了中国浙江泰顺的“青山绿水”。

10月22日至25日,第十七届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在位于静安区的上海展览中心举行。10月24日下午,泰顺三杯香的茶香跨越近600公里从泰顺的山头来到了上海。中共泰顺县委书记陈永光介绍说,俗话说,好山好水出好茶。泰顺是全国重点产茶县、眉茶出口基地县、“中国茶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传唱世界的《采茶舞曲》诞生地就在泰顺。泰顺产茶制茶历史悠久、茶脉悠长。早在明清时期,泰顺茶就已名声在外。

本次推介会由中共泰顺县委、泰顺县人民政府、上海市茶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泰顺县农业农村局、杭州和厚堂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共同承办;上海市泰顺商会、泰顺县茶业协会、泰顺县传统文化促进会共同协办。

中共泰顺县委书记陈永光首先致辞:泰顺,地处浙江南部,置县于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寓意“国泰民安,人心效顺”,县域总面积1768平方公里。泰顺是“生态之县”“廊桥之乡”“养生之地”“印石之都”“珍禽之家”“红色之区”。境内生态环境优越,空气质量优良率、PM2.5均值等重点指标常年领跑浙江省,森林覆盖率达77%,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最多达10万个,是国家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中国天然氧吧。俗话说,好山好水出好茶。泰顺是全国重点产茶县、眉茶出口基地县、“中国茶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传唱世界的《采茶舞曲》诞生地就在泰顺。

泰顺产茶制茶历史悠久、茶脉悠长。早在明清时期,泰顺茶就已名声在外,明崇祯六年《泰顺县志》就有“茶,近山多有,惟六都四溪、三都南窍独佳”的记载;清代泰顺所产“白毫银针”等被列为贡品;新中国成立后,泰顺生产的炒青绿茶远销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丰富多彩的茶俗、民谣至今仍在坊间流传。泰顺“三杯香”茶,正是在这片有着400多年产茶历史、有着深厚茶文化底蕴的土壤中孕育并发展起来的,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得到升华,先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入选首批中欧地理标志保护名录,品牌价值达14.7亿元。

泰顺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泰顺县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童德平致“泰顺三杯香”推介辞,从产茶环境、产茶历史、文化底蕴、品牌建设、产业潜力五个方面介绍“茶之珍品”——泰顺“三杯香”茶。他介绍说,泰顺得天独厚的产茶环境造就了三杯香独特的品质。茶之珍品“三杯香”,用采自泰顺深山茶树上的幼嫩芽叶精工细制而成,由于茶树常年生长在高山云雾弥漫和负氧离子含量极高的生态环境中,茶叶中的茶多酚和氨基酸形成了天然的氨酚黄金比例,其外型条索细紧苗秀,色泽翠绿,内质香气嫩香馥郁持久,滋味浓醇、回味甘甜,茶水久泡犹留余香,故而得名“三杯香”茶。

上海市茶叶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黄政在致辞中提到,雅俗共赏的茶文化已经成为上海都市文化的一个有机部分,茶文化设施遍布大街小巷。目前上海已有经营型的茶楼、茶馆、茶坊和公益性的茶座、茶亭、茶室超过万家,配之以茶道、茶礼、茶艺表演的景点达几百家,现有大中小型茶叶专业交易批发市场34个,并辐射长三角地区上海各类茶馆、茶楼近1000余家,茶叶经销门店达10000多家,涉茶企业5000多家,从业人员近十万人。上海虽不产茶,但人均达到1500克,位居全国前三甲。相信通过本次推介会的成功举办,泰顺三杯香的品牌影响力将根植于上海消费者心中,让三杯香香飘上海。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姜仁华表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与泰顺茶产业的发展关系紧密,泰顺茶产业在协助下申报并实施了国家富民强县项目“泰顺三杯香茶提质增效产业升级工程”和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参与组建了“泰顺县茶叶科技研发中心”等。2012年9月,泰顺县与茶科所陈宗懋院士共同建立了陈宗懋(茶叶)院士专家工作站(2015年3月升级为“浙江省院士专家工作站”)。

今天泰顺三杯香登上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的平台,推介三杯香,就是希望能够实现产区与销区的有效对接,全面打造三杯香是老百姓喝得起的好茶形象,实现产销一体,也将促进泰顺三杯香行销沪上,成功走进上海百姓家。

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秘书长刁学刚在致辞中提到茶叶是浙江省最具特色、最具优势的农业主导产业之一,近几年,在泰顺县委县政府的政策引领和广大茶企茶农的共同努力下,泰顺三杯香已经成为浙江琳琅满目的名优茶谱系中一颗耀眼的星。2018年,泰顺县为三杯香品牌重新做了规划与设计,以产品品牌为魂拓展内涵与外延,香菇寮白毫茶为泰顺三杯香的极品,以采自香菇寮茶树品种一芽一、二叶初展的鲜叶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制作,炭火烘焙,具有兰花香特质;白云尖茶为泰顺三杯香的特级产品,采用一芽一叶初展的小叶种鲜叶制作,其滋味鲜爽、清香怡人;飞云剑特指泰顺三杯香中的扁形茶,采用一芽一至二叶初展的小叶种鲜叶制作,其清汤绿叶,香高味醇:廊桥香芽和承天春雨,分别为泰顺三杯香的一级茶和二级茶,质价皆优。经过重新梳理和准确定位,泰顺三杯香走向打造“老百姓喝得起的好茶”为理念的区域公用品牌发展之路。

原标题:让三杯香好茶走进上海百姓家,泰顺三杯香跨越600公里来沪推介

来源:趣立方快讯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李飞燕:将自己的人生与茶绑定

永嘉巨农茶业有限公司创始人李飞燕是永嘉乌牛早茶非遗传承人,国家一级茶艺师、一级评茶师。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她收到了一份特别的节日礼物——入选温州重大人才工程——高技能领军人员名单。

阳春三月,正是永嘉乌牛早茶的季节,勤劳的茶农们在茶山间采摘枝头最嫩的一片叶子。巨农茶业创始人李飞燕,在这个季节里每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对前一天采制的茶叶进行评审。评外形、取样、冲泡、沥汤、品评、打分,评审茶叶的一套流程下来,李飞燕做的一丝不苟,只为把好茶叶的质量关卡。出身茶叶世家,作为永嘉乌牛早茶唯一的非遗传承人,对每一片茶叶珍重且珍视的李飞燕却说,小时候自己很讨厌茶叶。

缘起:一次意外的培训

1981年,永嘉三江茶山边上的一个茶叶世家,迎来了一个女宝宝,她就是李飞燕。在茶堆里长大的李飞燕,打小帮着家里烧火炒茶时,就能像个老师傅一样,根据茶叶在锅中的声音大小来控制火候。

“小时候天天被爸妈拉到茶山上采茶,早春一月,零下一度的天气里,手和脚都冻僵了,采茶也不能停。回到家还要帮家里烧火制茶,想看动画片都看不了。”回忆起童年往事,李飞燕不禁苦笑,童年所有的时间都围绕着茶叶打转,她说,被茶叶剥夺了童年的快乐。

“后来去伯伯的茶厂里上班,当时请了一个老师过来培训。我出差回来时培训课已经结束,但是看到我,说要给我泡茶,我还在想,我整天跟茶打交道,茶有什么特别的?”但那位老师行云流水地泡了一杯功夫茶,美妙的姿态让当时19岁的她深深着迷,从此让她爱上了茶的艺术,且专注于此。

“2001年的时候开了一家小店,售卖茶叶。其中有批茶叶放了两三个月气味就淡了,正常来讲茶叶是能放上一年的。我问我们那边一位做茶三十多年的老师傅,他却只是笑笑不肯告诉我。”李飞燕说,老师傅的态度激发了她认真学茶的斗志,“总有一天,我要成为永嘉做茶最突出的一位!”

当时,温州地区并没有学习茶技的地方,也没有网络可以查询,李飞燕凭着一股冲劲,四处打听到杭州茶科所的师资力量非常强大,于是开启了自己的求学之路。

“我印象很深刻,当时为了省钱省时间,总是要坐夜里的绿皮火车去杭州,清晨五点到站,我就在汉堡店里边吃汉堡边等到八点。”李飞燕说,为了求学每每如此,当时不觉得辛苦,如今想来也是略有辛酸。学茶艺、学评茶、学与茶有关的所有知识:茶的种植培育、物质与人体健康、茶具材质、甚至茶铺的设计,中途每每有人放弃,李飞燕却坚持到了最后,在2011年和2013年先后考出了国家国家一级茶艺师和一级评茶师,而在当时,全国持双证的只有极少数的60人。

如今,李飞燕也实现了多年前对自己说的话,甚至开班授课,将与茶有关的知识,传授给更多的人。

创业:父亲说女儿当董事长不像话

2005年,随着茶叶店业务量的扩大,李飞燕和家人一起创办了浙江三农有限公司,整个茶行业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公司要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初创的那段时间,也是李飞燕最忙碌的时候。

“白天要到处跑做销售,晚上要整理资料和记录。尤其是生产的记录,要严抓茶叶的质量关。”最忙的时候,一天只睡四个小时。于是在短短三年间,三农也成为乌牛早茶中的龙头企业。但,家人却因为公司的管理问题,有了分歧。

“我爸就明着说,女孩子抛头露面哪能行,而且让女儿当董事长不像话呀,应该让你哥哥来。”当时因为创业身心俱疲的李飞燕,也想要歇一歇,将公司让给了哥哥,专注于自己的茶道。

“后面也是因为一些事情触动了我,我想要再干一场。我对自己说,我一定会东山再起的。”2008年,李飞燕重拾茶叶生意。在永嘉县三江街道山后村建造一幢茶叶生产房,茶园面积、自有加联接基地共1300亩,涉及农户520多户,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形式,创造了一家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科研,茶文化培训为一体的农业企业,属温州市“百龙工程”农业龙头企业。公司主导产品为“永嘉早茶”,注册商标为“巨农”牌。“当时有人让我去做房地产,他们说以我的销售能力,做房地产最能赚钱。但我还是想做自己喜欢的事,茶是我的爱好。”

第二次创业,李飞燕得到了丈夫一家的支持。

“我特别要感谢我的先生一家。孩子都是我公公婆婆帮忙带的,巨农发展起来后,我先生放下了自己的事业,来帮我。我管销售,他管生产。他原来是做设计和策划的,现在做了这么多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好的炒茶师傅了。”作为一个女性创业者,家人成为她坚实的后盾,“我女儿读初中才回到我身边,有次我看到她的日记,她写‘我常常三四个月看不到爸爸妈妈,自从我回到爸妈身边之后,我才真正体会到他们的辛苦,他们真的很忙,早上六七点就在工作了。我也要努力学习,做一个优秀的女儿。’”看到孩子写的日记,李飞燕又愧疚又欣慰,也更加坚定要做得更好成为女儿的榜样。

而在公司事务上,李飞燕也将自己的较真劲发挥到极致。

“飞燕老师是一个非常执着、顶真的人。我们的包装都是她亲自设计的。有一次,厂商做的盒子,颜色和她想要的有一点点落差,她就待在厂里,让师傅做了20多个版,直到做出她想要的东西。”廖加利是李飞燕的徒弟,老师对每一件事的认真,她都记在了心中。

传承:每年培育200位茶艺师

2020年12月,授牌成立的温州市李飞燕技能大师工作室,挂在了她位于瓯窑小镇的茶院里。而早在2016年,李飞燕就在此以公益的形式传授茶道。立志于茶业,并想考级拿证的学生和以茶道修身养性的爱好者,纷纷来此学习。

“我们这个行业专业性很强,因此常常会遇到缺人的问题。培养一个茶艺师至少要两年时间,但20多岁的小姑娘学成之后谈恋爱成家,家人可能不会让他们再出来工作;另一种情况就是想去创业或去企业上班。当然我都是很支持的。但我也希望能培训出更多的人才出来。”李飞燕说。因此,每年茶季之后,她将精力放在培训上,一年培养近200名茶艺师通过考级拿到证书。此后,他们或是回自家茶园工作,或是自己创业,以一片叶子带动一方致富。

对于素有“江南早春第一茶”美誉的永嘉乌牛早茶,其未来发展也牵动着李飞燕的心:“一个是品牌。乌牛早茶已经被人注册成为商标,于是我们改叫永嘉早茶,但是消费者对‘永嘉早茶’还没有人知,所以品牌辨识上会有困难;第二个是人才的缺失。这个我可以自己努力,加大培训力度;第三就是品质,现在有个问题,移植在外的永嘉早茶品种有100多万亩,而我们原厂区只有4万多亩,移植在外的因为土壤气候的原因品质不如原厂区,却被当做原厂区的永嘉早茶来卖,反而我们原厂区茶叶被充作龙井茶,这是一个恶性循环,需要大家一起来解决。”

不愿随波逐流,每年做好一季早茶,坚持原厂地的茶叶,李飞燕无论学习茶道还是创办企业,都将顶真的性格发挥到了极致。

“我最希望我们永嘉早茶可以走上真正的全国市场,成为永嘉这个长寿之乡出色的农产品。”将自己的人生与茶绑定,李飞燕的人生,茶香四溢。

注:内容来源一二三里客户端,图源永嘉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50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