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关于黑茶推广的文章

找到约111条结果 (用时 0.014 秒)

普洱茶三大路径,所有普洱茶的争议一文厘清!

普洱一入深似海

所有茶类里面,最复杂的就是普洱茶。

这个复杂并不是说工艺复杂,普洱茶工艺并不复杂。也不是说产地复杂,普洱茶山头的确最多,地理跨度最大,涉及到不同的气候土壤海拔。但这个只是丰富多彩,各有特色,并不会把人搞糊涂。

真正的复杂,而是因为种种历史原因,在普洱茶内部,形成了完全不同的认知框架和实践,或者简单的说,有不同的派系。别说是新手小白,就是老茶客,老茶人,能把这件事的全貌彻底看清楚的,也几乎没有。

这些认知和实践,可以总结为三大路径。因为三大路径想要达到的目标不同,对普洱茶的认知也不同,所以必然在实践中指导思想和采用的方法都不一样。如果混为一谈,就越搞越糊涂。

可以说普洱茶所有的争议,所有说不清楚的东西,所有的模糊地带,所有的困惑,根源上就是把三大路径混淆了,如果能把这三个路径厘清,那所有问题都豁然开朗,剩下的只是技术细节的探讨与实验。

有的人问,普洱茶属于六大茶类里面什么茶类,如果我们真正理解了普洱茶的不同路径,我们可能会反过来问,我们是从哪个茶类的思维来看普洱茶。

普洱一入深似海,要彻底理解普洱茶的三大路径,需要对六大茶类基本透过一遍,而一旦你明白了这三大路径的底层逻辑,反过来看六大茶类,就简单多了。

时间之魅

时间对普洱茶来说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文化,意味着价值,意味着生死。

上世纪普洱茶重新进入大家的视野,从一开始就伴随着四个字:“越陈越香”。

这是一个关于时间和价值的描述。因为这个描述,让很多人趋之若鹜,市场风起云涌,步步攀升,直到后来泡沫破灭,仍然无法归于沉寂,而是重开征程,局面大开。

但是,这充满魔力的四个字,很少有人读懂背后的深意。

我们要问四个问题:

什么茶才能越陈越香?这背后是原料、是工艺。而原料的背后又是树种、是树龄、是山场、是十一个地州的山川形胜。工艺的背后则藏着六大茶类的秘密。

怎样去“陈”,才能做到越陈越香?这说的是藏养,这是普洱茶被误解最深,也是未来最大的突破点。

这个“香”究竟指的是什么?这说的是品鉴,品鉴确立价值,可普洱茶的品鉴相对于市场却有着巨大的滞后,让人欲说还休。

最后一点,这个“陈”是多长时间?是一两年,是三五年,是十来年,还是几十年?有什么区别?

有很大的区别,时间对于普洱茶是有魔力的。同样一件事,时间不同,性质就变了。实际上三大路径正是从这里分野的。

如果从几十年的视角看,普洱茶可以看成是一种黑茶。黑茶有两种,一种是现代发明的熟茶,一种是生茶。熟茶本文先不讨论,如果我们关注生茶,就会发现,普洱茶和六堡、和茯砖这些并没有本质性的区别,只是工艺细节上的差异。

我们换个角度,如果新茶阶段就被喝掉,普洱茶和绿茶有什么本质区别?答案是没有。从加工工艺来看,也是只有细节差异,没有步骤上或者框架上的突破。

这是我胡言乱语吗?当然不是。实际上早期在消费市场,也就是外销港台地区和边销少数民族地区那里,普洱茶就是一种黑茶。而在原产地,普洱茶长期被认为是绿茶。直到今天仍然有众多的专家持这两种观点。

越陈越香是一个口号?一个卖点?一种炒作?还是普洱茶的核心价值?大量热钱涌动的时候,其实不太有人关注。上面关于越陈越香的问题回答不了,热闹终究还是无法支撑下去。

于是普洱茶市场产生了分化。形成以喝老茶为主的群体和以喝新茶为主的群体,也产生了不同的审美和不同的价值判断。

前者是消费端品饮传统的延续,后者是生产端品饮传统的延续。前者产生了后面从号级到印级到七子级,以及现在所称的标号级等等的一系列追求。后者则诞生了名山古树的新传统,无论在市场消费上,还是舆论影响上,都成为普洱茶领域的真正领导者。

但是有两个问题始终没有人回答:

普洱茶究竟是一种什么茶?

究竟能不能做到“越陈越香”?

普洱究竟是一种什么茶?

普洱究竟是一种什么茶,这个问题重要吗?也不重要,也重要。

说不重要是因为,纠结概念没有意义,只要大家喝着开心就好。重要则是因为,不同的茶类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这就导致一系列的后果,如果在这个地方犯糊涂,张冠李戴,那最后的结果很可能不开心,很郁闷。

茶只是一片树叶,你看的视角不同,得到的答案就不同。当初英国人费尽心机想找到红茶树和绿茶树,结果一无所获。后来才搞明白,红茶绿茶都是同一片树叶,对中国人来说,当你的理解不同,呈现出来的东西就完全不同。而我们上面提到的两种路径,从根本上就是两个方向。

如果你以过去港台消费市场的视角来看,这是一种黑茶思维,的确普洱茶从整体内涵来说,比六堡和茯砖之类要略胜一筹,但只要你用黑茶的思维,本质上就在重复这个路径。

普洱茶其实就是三件事:原料,工艺,藏养。不同路径的差异也体现在这三个方面上。

从黑茶路径来看,原料并没有那么高的要求,不仅名山古树并非必要,甚至采摘等级也不需要多高。

人们常说号级茶选用的原料比较粗老,觉得这里面有多大的玄机,现在又如何复刻。其实答案非常简单,高等级的原料比如芽茶当时都现喝了,粗老的才会放在一边存着,那些号级茶原料里面高等级的都运到省城和内地,作为新茶消费掉了。生下来边销侨销的自然更多的都是粗老原料,芽茶最多就是洒点面子罢了。

为什么民国昆明市场上景谷茶比易武茶还贵,这和品质没太大关系,这个市场现喝的是高等级的芽茶,或者一芽一叶。若pk芽茶,景谷茶外观上的确更有吸引力,仅此而已。

存下来的老茶用料粗老,根本其实就是黑茶思维。黑茶传统上所用的原料比较粗老,工艺上也比较粗糙,仓储上也比较粗放,这是黑茶的传统。

现在有人感叹,当年那么粗老便宜的8582怎么存下来这么好,怎么比7542还好?(提醒一下小白,以上说的是原始意义上的唛号,不是后来的产品)原因也很简单。用黑茶思维下的工艺,黑茶思维下的藏养,一定是这样的结果。本来这一套东西就是为黑茶设计的。

粗糙的加工让内含物质在杀青过程中没有多少释放,粗放的藏养让高等级原料的香味大量散失,最后存下来,当然是粗老的占优势。如果你能理解黑茶思维,这不用几十年经验,更没有什么出乎意料,当年你就可以做出选择!什么原料,什么工艺,什么藏养,当然就有什么结果。

那么,按照这种粗老原料、粗糙工艺,粗放藏养,这个路径的适饮期是多少?答案是以十年为单位的,起步就是二十年,这是说温湿度够的前提下,三十年五十年才渐入佳境。

老茶门槛高,高在时间长,其实无论从原料,从工艺,从藏养上,老茶是普洱茶三大路径中门槛最低的。你看看现在价格极高几万几十万的中期茶、标号茶,原料有什么可圈点之处?工艺有什么神秘配方?藏养又有什么专业仓储?

如果在这个路径下玩普洱,那脑子一定要清楚,知道自己走的是哪条路,如果你用极品的原料,然后用新进的工艺,然后又用黑茶的仓储,那么恭喜你,基本上是玩废了。

现在真正在这个路径上玩的,要么是早年就介入的,要么是不差钱的富豪,当然早年就介入的,也都已经变成了富豪。其他人,门槛太高,够不着。

现在存新茶还来得及吗?来得及,只要按照黑茶思维来玩,原料可以很便宜,工艺是层窗户纸,我两句话就可以告诉你,藏养也不用怎么操心,就是一饼茶要二三十年后才有反馈,换做是你,你接受吗?

大多数人没法接受,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也无法接受,于是在07变局之后,很多人转向了名山古树,这是截然不同的路径。

名山古树这个路径本来也没有说要一定要喝新茶,但是以优质古树的底蕴,新茶也很好喝啊。而且如果按照上面黑茶的玩法藏养,几年内品质不会提升,还有可能下降,当你把名山古树独特的香气滋味都败的差不多了,才刚刚进入中期茶的赛道,这个时候你左右一看,原料价格是你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的茶居然和你在一个起跑线上,你是什么感受?

于是这个新兴起的路径逐渐向新茶好喝转向,每年有大量的名山古树在新茶阶段被消耗掉了,越顶尖的越是如此。茶农也发现,哎,新茶做的越好喝就越好卖啊,那干嘛不做呢?

其实本来想走出普洱茶的独特之路,结果越走越像绿茶。当然风味的方向和其他绿茶有一定差别,但是都是短期喝,工艺步骤一样,那么你说他是风味独特的绿茶是不是也可以?

普洱茶走到这里,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不仅“越陈越香”没有做到,不仅无法单独成立一个茶类,而且这些观念反而制约了行业的发展。这真是咄咄怪事。

为什么这么说,无论是黑茶也好,绿茶也好,只要你定位清晰都能做出好茶,但是被“越陈越香”这么一搅和,大家都蒙了,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

对于黑茶路径来说,一个是时间线太长,一般人接受不了。另外一个,如果就是玩黑茶,别说名山古树的优势发挥不出来,就是一般古树的优势也发挥不出来,占着全世界最好的茶树资源,内含物质最为丰富的古茶树,做出来只要年份够,普通茶也可以胜任的产品,这项工作有成就感吗?

对于绿茶路径来说,本来就是喝新茶,现在你又因为顾虑越陈越香,杀青上犹犹豫豫,不生不熟。绿茶喝多了体寒的人都受不了,以大叶种的内含物质浓度,以现在的工艺,普洱新茶喝太多了,那可能很多人都受不了。

这种路径在发挥古树优势上当然比黑茶思维好得多,可以喝树种、喝树龄、喝山场、这才有现在名山古树的局面出现。但是,以我现在的认知,这种发挥仍然是相当有限的。和真正的转化香、转化味、转化体感比起来,这些还是小儿科,还处于初级阶段。

这一切的背后,还是路径,还是认知,还是你如何来看待普洱茶!

允执厥中:普洱茶的中道

前面说的两条路径,不是不行,也不是不好,而是因为人们的认知不清,导致没有充分发挥,还有调整的空间。

但在一点上,这两条路径是一致的,就是没有突破现有六大茶类的框架。普洱茶没有充分的理由成为一个新的茶类。

这背后,还是文章开头说的那四个字“越陈越香”,这条路究竟能不能走通?

按照黑茶粗放的仓储,这个显然是不成立的。大部分丰富细腻的香气在一两年就损失大半了,后面会慢慢转化出木质香和药香的部分,但是,这个需要很长时间,而且是另外一种香味,也还谈不到“越陈越香”。

名山古树的新路径,如果按照这种所谓的“传统”方法藏养,什么通风,什么干燥,基本上是自残了。把自身的优势,特征性的芳香和滋味物质散失掉,相当于把自己打残,然后和普通茶平起平坐。而因为藏养没有搞明白,又不想让名山古树沦落,所以像新茶好喝转向也就可以理解了。

有人说很多人都认为古树茶应该存啊,这是很多人的观点啊,你要看市场的真实反馈。我只说两点。

第一点,大的范围来看,新茶和存期茶的价格是长期倒挂的,小范围企业内部的定价不算,从整个原料市场来看,这是不争的事实。这说明藏养没搞明白。

第二点,所谓的一线名山,都是新茶就好喝的,无一例外。当然新茶就好喝没什么不好,说明确实内涵物质有实力,但是有一些也有实力的,新茶没那么好喝,要过几年才好喝,这些茶极少有人care。从藏养的观点看,名山的确能出好茶,好茶却未必只出名山。

除了这两条路径,有没有其他路径,能充分发挥古树的优势呢?甚至能支撑普洱茶成为一个单独的茶类呢?这的确是普洱茶最大的一个问题。我的答案是:有的。

不仅有,而且,只有这条路径才能支撑普洱茶突破六大茶类的框架,成为一个单独的茶类。

我们在做古树茶山数据库的时候发现,经过调整后的工艺和科学的藏养,绝大部分茶山的原料都可以在三五年达到初步的适饮。并且不断转化升华,在品鉴体验方面不断提升,至少我们十几年的经验下来,没有发现品质下降的情况。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两三年后适饮,而且一直适饮,不断变化,品鉴体验极为丰富的历程,这个历程可以持续多少年,目前看不到上限。

这种藏养转化的过程和白茶、和乌龙茶都截然不同,当然和绿茶和黑茶更不能同日耳语。有着超越所有茶类的香气和滋味类型,这就是普洱茶的第三条路径,普洱茶的中道。

普洱茶的中道,并不是我们的独特发现,实际上有很多做古树的同仁都在这个方向上探索。但是受传统的黑茶思维和绿茶思维的影响,这个领域目前还存在着很多普遍性误区。

有误区不怕,只要我们清晰了这三大路径的底层逻辑,明白了这条中间路径根本的理路是什么,很多东西就越来越清晰,离我们的最终目标也会越来越近。我们这些年不断的积累经验,从藏养入手,真正保存了绝大多数细微的特征性风味物质,然后反过来调整工艺,实际上通过工艺是可以控制适饮期的。

再进一步,我们又可以改善藏养,将藏养的风险降到最低,让一般的茶友可以无门槛进入。当工艺和藏养形成较为稳定的体系之后,我们就可以大范围的去筛选茶园。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新茶阶段并不突出的茶园,其实有着不输于一线名山的品质,即使一线名山,经过科学藏养,和新茶相比也有明显的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又可以不断总结经验,不同的山场和树种,更适合什么样的工艺;如果想达到什么样的风味,应该选用什么样的原料和工艺;不同条件下的藏养又会有着怎样不同的走向。

这个过程并不轻松,而且反馈调整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至少是以年为单位的,一套工作下来就是三五年的时间。

但是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一旦你把底层逻辑搞明白了,其他都是细节的填充,云南十一个地州上千茶山,数不尽的茶园,一个人几辈子也做不完的。我们希望的是把这条路彻底走通之后,让其他真正想做好茶的人都能有所收获,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出普洱茶的困境,让更多的茶友拥有这个星球上最丰富的品饮体验。

如果真正体验到转化的香气,转化的滋味,转化的触感体感,而这些体验又是如何随着时间,随着藏养的地点而变化的,这个时候才会明白,普洱茶的中道打开了一个怎样的世界。从香气的类型和味型的丰富性来看,这是其他的茶类所不具备的一种品鉴体验,也是我这个各大茶类的拥趸和咖啡红酒爱好者所能确定的,这个星球上五感最为复杂多变的品饮体验。从这个角度来说,普洱茶的确走出了一条独特之路。

如果我们确定了这条路径,那么我们反过来就可以重新设计工艺和藏养,这也是和其他茶类非常不同的思路。甚至我们还可以跳出六大茶类的思维藩篱,直接从当年饮、远年饮、年年饮的角度重新划分。那么不仅普洱茶是这三个路径,其他茶类也可以按这个时间线来归类。那么我们对茶的理解将大大不同。

反观两端贵在清晰

站在充分发挥古树茶优势的角度,站在品鉴体验丰富性的角度,或者更深层次,从茶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角度,我们更倾心于普洱茶的中道。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另外两条路径走不通或者没有价值。路径没有绝对的高低对错,关键是你要清晰明白,你在干什么,你想要达到什么目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选择远年的黑茶路径,我们就可以大大降低原料成本,选择较为普通、较为粗老的原料,只要内含物质总量足够,并不需要有鲜明的特征性香气滋味。不仅一般的古树可以胜任,很多小树,甚至农残达标的台地茶都可以胜任。

这背后的道理前面已经讲过了,按照这个路径,精细的特征性香气滋味都会逐渐散失,比拼的只是体力耐力。实际上现在很多昂贵的中期茶,原料都是古树台地混拼或者台地为主的,在只拼体力耐力的场合下,确实没必要谈你的容貌才华修养,这些都将被粗放的仓储所磨逝。

在工艺上,则更多的选择“含”而非“放”。这才是高温快杀所适合的场景,现在很多茶人和专家不明就里,到处推广这种工艺,这显然是不对的,这种工艺只适合黑茶路径。

在藏养上,这种其实反而不应该过于追求干仓,所谓干仓就是为了保留香气,而这种仓储,所能保留的香气极为有限,与其追求干仓,不如增加湿度,提升汤感,这样才能发挥所长。当然湿度也需要控制,还是不能过湿发霉。

而我们反过来看当年的绿茶路径,如果你选择了这一条路,其实工艺上可调整性是非常大的。这个绿茶路径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按绿茶的工艺来加工,实际上这样很难发挥古树的优势,而是在确定短期品饮的前提下,可以把杀青做的更彻底,而且以开放的胸襟来容纳各种不同的工艺。

我在谈普洱茶历史的文章中多次提到,普洱茶的传统本来就是不断变化的,清代、民国、建国后、七十年代、改革开放后、古树茶兴起后、这些工艺其实都不一样。工艺调整不怕,关键你要清晰你的目的。

相对于绿茶,现喝的普洱茶更应该参考的是乌龙的工艺,不仅因为乌龙茶工艺覆盖的层面更广,从茶性来说,普洱茶和大叶种乌龙也更为相近。不仅在处理茶青的时候可以加入,甚至在成品之后焙火都不是不可以。我喝过比较精细焙火的普洱茶,对于比较普通的原料,在保留普洱茶基底的同时,品鉴体验和人体的接受度其实是更好的。

这件事没那么大逆不道,你只要明白跟消费者说清楚就行了,别故弄玄虚炒作什么概念,或者忽悠别人是什么神秘山头,真正喜欢的人自然就接受了。

当然这个里面也是要把握一个度,如果完全照搬乌龙或别的茶类的工艺,失去普洱本身的特色,那也失去意义了。如何保持普洱茶的底色,同时让品鉴体验和人体接受度都更好,这个的确考验做茶人的见地和功夫。

如果工艺上真正打开局面了,那其实原料上选择面也就更宽了。可能很多原来并不出彩的古树甚至小树,经过工艺的调整,也能达到很好的品饮体验。这就相当于原来你只能考一个科目,能选拔的人才是有限的,现在你测试不同的科目,那人才就会成本的涌现。

而且非常重要的是,经过工艺的挑整,即使大量喝新茶,身体也不会有太大负担。这对于普洱茶的发展,是非常关键重要的。

一定不要拧巴,既说要越陈越香做出人体接受有负担的新茶,然后又在新茶阶段消耗掉。那从个人角度,长期大量饮用必然有所影响,从行业的角度,对长久发展有很深的负面影响。

这条路径的藏养,也和另外两个路径不大一样。这个涉及到藏养的基本逻辑,这个时间段对于长期藏养来说,其实相当于醒茶式的藏养,应该以微透气为主。比如紫砂和紫陶器,二者当中又以紫陶器更为稳妥,在湿度大的地区紫陶保护性更好一些,当然如果出现梅雨季节这种天气,那也只能密封了。除此之外不做密封的锡罐、瓷罐等也是可以的。

而从冲泡的角度,这种短存期的茶也可以根据工艺和茶性来调整,采用更加多元的泡法,从而进一步的提升品鉴体验。

关于年年饮的普洱茶路径,也就是普洱茶的中道,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会在未来的系列文章中详细探讨,这里只描述概况为止。

总结:三种路径并行

下面用一个简表来总结这三种路径的逻辑和长短板。


我相信这篇文章只是个开始,一旦这个框架搭建起来,大家理路越来越清晰,一定会有更多的内容细节被提出、讨论和实践,只有更多的有志有识之士参与,才能让这个行业更好的发展,最终让更多的茶友健康饮茶,享有最美好的品鉴体验。

来源: 茗寿堂,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新起点 回望贵州茶,新征程 寄望贵州茶——胡继承在第十一届贵州茶业经济年会上的演讲

2月9日,第十一届贵州茶业经济年会在贵阳市观山湖区世纪金源大饭店举行,贵州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李汉宇,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傅传耀,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慈善总会会长陈鸣明,省政协原副主任黄家培,贵州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宋宝安,省农科院院长周维佳、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胡继承等领导出席开幕式,胡继承等发表主旨演讲。

小编现将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省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胡继承现场演讲内容整理转载如下(文稿未经本人校对),以飨读者: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胡继承

新起点 回望贵州茶,新征程 寄望贵州茶

——在第十一届贵州茶业经济年会上的演讲

胡继承

2023年2月9日

前几天我参加和看了第十届“天下贵州人”新春联谊活动暨贵州总商会年会活动,龙永图先生有一个致辞,说天下贵州人活动干了十届,了不起!贵州茶业经济年会到今年已经举办了十一届,应该也很了不起。前些年经济年会需要政府资金支持,这几年来都是靠市场化运作,完全由行业组织和企业主体自主举办。这个活动能坚持下来,我觉得有几条。第一条就是贵州茶产业的快速稳健的发展,还有它的体量,我们有6000多家企业,足以支撑年会的举办;第二条就是年会每年都有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对于我们凝聚提升贵州茶人的共识、信心、上下同欲,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大家都爱来参会,今天就座无虚席!第三条这个年会持续举办说明了什么?说明贵州茶叶、贵州茶人特别能坚持,就像我们山上的茶树一样,坚韧不拔、耐旱耐寒耐寂寞;这三条我觉得是我们能干到十一届的理由。前两天,天下贵州人有关活动上,有几位致辞的,一个是谢强先生,他的第一句话就说“贵山贵水迎贵客,贵茶贵酒敬贵人”。我们今天现场就有很多贵人,现在我们用贵茶敬贵人。另一个是叶小文先生,他致辞的第一句话就说“乡茶乡音乡情”。这些都说明我们的茶叶是很有地位的。每年我都非常乐意来参加这个年会,来看看新老朋友,来作一些交流。今天我讲四点。

一、关于对贵州茶产业的认识和共识

认知共识永远是第一位的,十多年来,我们没有一天停止对贵州茶业的定位思考,我们的优势在什么地方、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和短板在什么地方?在贵州茶产业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对贵州茶的认识有这么几条,我觉得一定要记住。第一、贵州是茶树原产地的核心地带,原产地品质自然最好,我们的茶籽化石是全世界唯一的,这个我们是No.1,大家一定要记住这句话。第二、贵州是中国唯一兼具低纬度、高海拔、少日照、多云雾、无污染的全境高原茶叶省区,中国没有一个省份全境可以种茶,贵州可以,所以想干多少,只要我们有能力有市场就可以。第三、我们是世界高品质绿茶的核心地带,世界所有的高品质绿茶,贵州No.1! 第四,我们是中国最具生态、最具安全、最干净的茶区。如果说,我们干净第二,没人能说干净第一。如果说对贵州冲泡的认识有不一致,对贵州干净茶的认识是高度统一的。然后,贵州作为中国茶叶的原料基地和加工中心的雏形初步形成。这些认识和判断,是基于我们的自然条件,基于我们的比较优势,是我们贵州茶界乃至全国茶界的共识,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把这些放在心上,朗朗上口,要经常讲、反复讲。不要过了几天就觉得这些说烂了,你们觉得烂的东西在外界听起来是耳目一新的。因此,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牢记这些共识,确保高质量发展少走或不走弯路。

二、关于茶产业发展阶段

我们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现在处于什么阶段?我想,弄清楚这些问题是推动我们工作的前提,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背景还有发展阶段来认知认识问题。十多年来,省委省政府把茶产业作为优势特色产业、绿色生态产业、脱贫攻坚主导产业、乡村振兴产业进行打造。贵州茶产业快速发展不间断的这15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7年到2013年大规模新建茶园阶段。这个阶段我们以《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07〕6号)文件出台为标志,开辟了中国新增茶园总面积一半在贵州的历史,当时我们说新建300万亩、500万亩、700万亩的时候,在别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是我们实现了。尽管现在业界对这个有异议,说贵州茶园面积没有那么多。但是,比较我们所到过的中国其他地方的茶区,贵州茶叶一定是最多的,这个我们大家要有信心。包括最近刘仲华院士,以及其他很多行业专家都在讲,贵州省茶园面积是全国第一的。所以,我们大家心里面要对这个有底气。别人记不住第二,只记得住第一。从2006年的102万亩发展到2013年的611万亩,后来我们一直对外讲,茶园规模680多万亩。因为我们知道,如果把这个数字提到700万亩的时候,就没有人让你再种茶了,这个数字我们维持了5年,后来一个不小心被别人超过,所以我们茶叶大规模扩张也就此中断了,这个非常可惜!700万亩茶园,其中有些需要改造,有些茶园已经荒废了,真的非常可惜。这几年很多地方自发种植,这很让人欣慰。在第一阶段,我们把我们的茶叶规模从全国排名第十一跃升到了第一。第二阶段是2014年到2017年全产业链推进阶段。以大家熟知的《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黔府办发〔2014〕19号)文件为标志。组建省茶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抽调人员集中办公,我们集中很多人的智慧,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这个工作,把别人眼里看起来不可能的变成了可能,形成了全产业链推进茶产业发展的雏形。初步完成加工企业和茶园的匹配、标准的制订和宣贯,启动了品牌培育、干净茶打造、科技团队培养等。产业的配套集聚初步形成。茶叶加工企业及合作社从2013年的2118家发展到2017年的4149家,回过头来看,三年行动确实很了不起、有眼界。第三阶段是2018年至今的提质增效阶段。以《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茶产业强省的意见》(黔党发〔2018〕22号)文件出台为标志。所以说,我们还不是茶叶强省,我们高质量发展要向强省迈进,这个阶段没有完。这个阶段的标志是什么,就是形成了宣传推动、品牌引领、市场拓展、企业集团化运营的新格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颁布了《贵州古茶树保护条例》《贵州省茶产业发展条例》。省人大作为条例的倡议者、推动者,推动我们在法制的轨道上发展茶产业,这些是非常重要的。你们今天还在学古茶树条例、茶产业发展保护条例吗?一定学好用好这些条例。这个阶段还形成了几个统筹,包括以我们“贵州绿茶”这个大地标统筹引领品牌宣传推介,包括高速公路上的宣传标语等等;统筹推进基地的“三大行动”;統筹推进全产业链“四化发展”等。随着我们发展阶段的不断演进,我们对茶产业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在实践中探索形成推进茶产业发展的一些思路与举措。

三、关于茶产业发展的主定位、核心竞争力和主要措施

1.在发展定位上,我们选择了一条具有贵州原料、贵州制造、贵州创造、贵州品牌的发展道路,把贵州定位为做中国茶叶的原料基地和加工中心进行打造,并找到了推动工作的主抓手。我跟大家讲个故事,2006年我们去四川调研,四川那边茶叶非常便宜。当时我们的一个梦想,就是要靠工业化大规模铺天盖地,降低贵州茶叶的成本,一定要做到贵州茶与四川茶同价。现在我们非常骄傲,我们大众茶比四川茶每斤低一块钱、比福建茶低二块钱;你们会发现,我们大众茶所向披靡。这十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前行中摸索,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东部、有别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具有贵州特色的茶产业发展道路。贵州的跨越式发展,贵州茶业的跨越式发展,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过去十年是贵州发展的黄金十年,可以说也是贵州茶产业发展的黄金十年。贵州茶业是靠规模,从量变到质变,推动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典型代表。

在贵州原料上,我们讲规模化和集中度,不能过于分散。以农户为主体,以无性系良种推广为突破口,加快茶园规模化、标准化进程。当年在推广无性系良种的时候,90%的人都反对,但是我们把无性系茶苗成活率从50%提高到今天的90%以上。我们种植三叶草,很多人也反对。不要怕反对,任何对的事情,肯定会有人反对。所以,一方面要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另一方面也要坚持去做。

在茶园空间布局上,着重打造茶产业长廊,形成了黔中、黔东、黔北、黔西北、黔西南五大产业带,47个茶叶主产县、万亩核心乡镇236个,贵州有1517个乡镇,其中有236个是万亩茶园乡镇,5000亩以上的专业村513个。你们都知道,贵州茶叶上最有名的两个坝—一个是湄潭的核桃坝、另一个是凤冈的田坝。我们当年讲,要让贵州大地上田坝、核桃坝漫山遍野、铺天盖地。现在我们去很多地方,我觉得不会比核桃坝、田坝差。以遵义铜仁为核心的武陵山区已经成为中国绿茶新的金三角,贵州茶叶是面积最大最多的。这是中国茶业界的共识,大家要有这个信心。

在贵州制造上,主抓手是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我们按照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思路,推进加工企业集群集聚,加速贵州成为世界茶中国茶的加工中心,贵州茶企业永远不嫌多。贵州茶企与四川、福建等其他省份相比,区别是人家有1万多家,而且这1万多家中很多是搞营销的。在贵州制造上,我们的抓手,就是推动生产的全程机械化,用机械化来实现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和清洁化。初制精制分离,“跨区域、跨品种、跨季节”的数字化拼配。我给大家讲一个数据啊,这个数字很有意思的,从2017年到2022年,湄潭、凤冈的茶叶企业(合作社)的数量分别从403家、143家增加到857家、556家,你看我们这个成长度;黎平、石阡的茶叶企业分别从159家、140家增加到了275家和180家。另外,疫情这三年是我们最困难的三年,疫情期间我们很多企业停摆,有的企业破产。这三年贵州茶业有什么看点。这三年,从2020年到2022年三年期间,全省茶叶加工企业总数从3439家增加到3799家,增加了360家,我们净增10%,这个10%是逆势而上,是了不起的。其中湄潭、凤冈、黎平3个主产县的茶叶企业数量分别增加了92家、73家、90家。

在贵州创造上,主抓手是贵州绿茶标准、品茗活动、贵州冲泡等。贵州茶产业在中国创造了很多新记录。创造了中国绿茶的新标杆,把水浸出物含量定在40%以上,西湖龙井以前是34%,现在定为36%。我们是中国皇冠上的那颗明珠,我们贵州绿茶这么大地域、这么大规模,我们水浸出物都最高,这个了不起的,所以我们要有自信。

我们的“万人品茗”活动,从甲秀楼出发,到北京王府井等城市地标复制推广。可以说,我们贵州茶是从“跳广场舞”开始的,我们到全中国去跳广场舞被人诟病说低端,但是我们的广场舞一直跳到全国,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用茶。“贵州冲泡”,以前泡茶都是80℃、85℃,现在我们讲100℃;我们讲不洗茶,不洗茶是因为贵州茶叶干净,这是贵州茶叶的最大底气;好茶不怕开水烫,“贵州冲泡”一度颠覆认知。营销最好的办法就是去颠覆别人的认知,然后证明给别人看,泡给别人看,我们用贵州冲泡接待过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接待过任正非、丁磊等名人,从未失手,所以说大家不要看不起这个东西。

贵州干净茶、贵州冲泡、贵州绿茶已成为专有名词,从搜索点击率来看,贵州冲泡在词条上是1140万,贵州绿茶是1900万,贵州干净茶90万条相关搜索。说我们这个干净茶,但是咱们不太会推送,咱们贵州人都是刷别人的视频、刷别人抖音,不知道想办法多出作品,出好作品,让别人也来刷刷我们的视频、我们的抖音。

你们知道湄潭是中国茶叶第一县,湄潭干部讲湄潭有湄潭作风,湄潭作风是什么?湄潭作风,是从“贵州冲泡”得到的启示。他们说“高水温”就是干工作要热火朝天;“多投茶”就是要民生工程铺天盖地;“快出汤”就是工作作风要快捷;“不洗茶”就是我们做人要干干净净;“茶水分离”就是要求我们的政商关系要清清白白。你们琢磨一下,是不是这个意思,这就是场景应用。前面台上,主持人问嘉宾桌上的贵茶抹茶怎么饮用,她刚才在摇瓶子示范了,就是场景应用,不然我们怎么知道抹茶怎么喝呢?日本那个抹茶是要打的好不好,这些都是场景应用。所以说,不要看不起贵州冲泡这个东西,我们湄潭、凤冈、石阡、余庆这些县都用一两个月的时间来培训所有的干部,这是有道理的。

双手采茶在贵州大地上不断普及,已成为贵州美丽茶山的标配。我们以前茶山上都是采芽茶,都是单手去采,但是我们为了提高茶叶采摘效率和茶园的管理水平,推动双手采茶成为贵州美丽茶山的标配,像蝴蝶一样的飞舞,双手采茶大家知道是什么?它第一个可以提高效益,第二个它可以倒逼我们茶园必须管得好,你只有管得好才长得好,长得好才能双手采茶,双手采茶采的多,茶青下树率才高。我们宝安院士说的贵州干净茶、绿色防控,其中很重要的就是以采代管。专家说我们以前采独芽,但那个小绿叶蝉,它的成虫若虫在茶树二三叶上进行为害,它知道我们人类采茶的时候喜欢采独芽,所以说它就在二三叶上生活,所以当你采独芽,那个虫还留在树上进行为害,这个茶虫很聪明,但我们采一芽二三叶之后,就把它从树上带走了,大大降低了这个虫的为害。都要提倡采一芽二三叶好不好。我们有金手指、银手指,这些是我们贵州茶山上美丽的风景线,我们在贵州大地上基本上采用了双手采茶,有些人觉得很看不上眼的小事,现在变成了贵州茶山的一个标配。

在贵州品牌上,我们的主抓手是“贵州绿茶”。聚焦“贵州绿茶”、还有我们构建省级品牌+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品牌发展体系,“都匀毛尖”成为全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湄潭翠芽”成为全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贵州“高山绿茶”和“遵义红”成为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用茶。为什么要用贵州茶,因为贵州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是生态文明的典范,贵州茶是生态干净好喝不贵,是不做奢侈品、不做炒作的典范,贵州茶下得了广场,上得了庙堂。贵州茶能得到认可,都是因为我们这么多年的共同努力,大家要珍惜。

2.在核心竞争力培育上,未雨绸缪、科学谋划,坚持做干净茶,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2008年三聚氰胺之后,我们更加注重茶叶质量安全。刚才宝安院士,用很长的篇幅诠释了我们干净茶。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宁要草不要草甘膦,这不是一句空话,宝安院士说我们每年50亿的代价,没有人能够坚持住的,斯里兰卡没坚持住,但贵州坚持住了。你看中国所有的茶区,只有我们不打除草剂,所以我们一步领先,步步领先,包括我们讲这些干净茶,其实是需要证实的,这些是在宝安院士,还有农科院,还有我们一大帮企业的助力下,持续不断的一个引领。另外我们在推广以草抑草技术,在茶山上禁用除草剂,禁用塑料盆、塑料袋。现在你们看茶山上还有没有?我说有。这个禁用塑料盆塑料袋是了不起的,我们去乡镇吃饭,我们去很多地方吃饭,给你打饭的那个盆都是用的塑料盆,是吧。到山下吃饭都是用的塑料盆,但我们山上没有塑料盆没有塑料袋,这个了不起的。第三个,就是我们在对违规使用禁用农药草甘膦的这些行为上,我们都是透明的,我们进行严厉打击,从未食言,说我们干净,因为我们诚信,因为我们透明。

3.在茶叶加工上,按照工业化思维,以市场为导向,坚定做老百姓喝得起的大众好茶。

我们把茶叶定位为老百姓喝得起的大众好茶,好喝干净不贵。我们相信,未来中国茶叶,一定是要用干净、标准、大制造来提高茶叶生产能力;我们确定了标准化、清洁化、自动化、智能化为发展方向。制定《贵州绿茶》等32个省级地方标准,建设1811条清洁化自动化生产线和69精制加工中心。通过产业集群、产业联合体,促进生产要素的集聚,促进产业链的分工分业、协同高效,提高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按照食品工业的要求,以“跨区域、跨季节、跨品种”拼配的数据化为目标,推动上下游企业实行专业化分工,标准实施,实现按标生产、对标检验、按标销售,推动一芽一叶、二叶、多叶为原料的优质茶叶大规模生产,实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用这样的方式来降低成本,提高性价比。形成了白化黄化品种、卷曲形茶、颗粒形茶、贵州针等一批大单品,四川最近有个茶业经济年会,顏泽文老总说四川茶的问题是什么?是芽茶,芽茶成本很高。所以说,我们成本有优势,品质好,干净,这点上我们是有底气大声讲的。

茶工场掠影 (邹火娟 / 摄)

4.在产业融合上,按照茶+科技、文化、宣传、旅游、电商等生产要素推进,这是产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的重要原因。

茶产业的融合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用茶科技、茶文化、茶旅游、茶金融等丰富茶产业发展业态。茶科技我说一下,我们2009年是中国第一个设立重大专项。刚才宝安院士讲,我们去年绿色防控获得农业部丰收计划一等奖、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中国茶叶历史上没有过的。这两个就是我们的标志,说我们为什么能做干净茶,因为绿色防控,我们引领中国茶叶防控的新标杆。我们要开放,要引别人来,有时候请别人来花几百万上千万,但是我们自己好的团队一定要捧场啊。宝安院士每一年都在这个地方来做报告,他这么忙。我们干净茶绝对不是浪得虚名。另外,我刚才说到茶科技上,就是贵大、省茶科所等地方,成为了贵州茶产业科技进步、还有技术推广的中坚力量,这个是了不起的。茶文化,这个我们发起了贵州茶的新文化运动,茶的资源,编写茶文化文章,创造茶文化的诗词、出版茶文化书籍、创作茶文化音乐、拍摄茶文化视频、开展茶文化“七进”活动等,大力推广“贵州冲泡”的宣传。我们从来没有炒作,传耀副主任任茶文化研究会会长之后,大家都能感觉到这个情形。他刚才列数了我们这么多人,这些人都是我们贵州茶业的典型代表、优秀代表,这些人的背后都有数以百计千计万计的人。在我们茶宣传上,贵州茶叶从来没有靠炒作,都是靠诚信透明,所以我们有坚实的脚步,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做这个事情。去年,王志纲在这个会上讲,他说中国所有茶的成长都有炒作的成分,贵州茶从来没有炒作,所以有这种坚实的步伐,贵州茶一定会做得更好。我刚才讲了,我们贵州绿茶的搜索相关条目是1900万条,在百度上贵州冲泡是1140万条,同比比去年增加了22万和160万条。贵州干净茶的搜索我刚才讲,干净茶大家要去点击、去推送,这个是别人一听就懂的。可是“贵州干净茶”百度搜索才90万条,360搜索为1.7万条。所以说这些斗茶赛、抹茶大会、茶旅会、茶博会,包括这些加工赛还有茶旅游,特别是茶旅游上我们茶旅融合,关键我们在西江苗寨创造了十二道拦门茶,这是一个标志性的,这个东西我们一定要创造。你看那天天下贵州人活动人家反复讲到茶,下午的活动我们在外面摆摊对不对;有一个栏目“桥见贵州”,大家都知道中国桥梁排名前50、100的基本都是贵州的吧,桥可以带茶、酒可以带茶,然后前两天那个天下贵州人活动上有我们两家企业代表在喝茶,但是可惜喝的很少,都是以卖茶为主,体验式服务不够。我们基于贵州茶叶的认识,我们这些阶段认识定位,核心竞争力,这些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不能松懈。回望过去,我们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是大家共同努力。但是我们离建设茶产业强省的目标越来越近,我们和人家现在兴起的醒水过来的相比,这个我们要有危机感。

铜仁江口抹茶基地

梳理下来我觉得我们在茶产业处于攻坚克难转型期,有很多关键的技术和产业等待大家去攻坚,还有很多任务没有完成,在茶产业上干净茶上,我有一个数据,刚才宝安院士说,我们在大宗茶上,夏秋茶上是有忧患的。我这个数据怎么样,我们和市场监督局2021年抽检5315个样品中有5个不合格,合格率是99.9%。今年我们抽了5004个,有17个不合格,合格率是99.7%,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我们现在粮食种得多,有的粮食作物种到茶园边上,少数的有的还间作,比如给玉米打药的时候,它会漂移,这个是重大的隐患,这些隐患大家要高度重视,这个是悠悠万事唯此为大的大事,一点都不能有闪失,这个是核心竞争力,另外我们企业要有这个意识,不要有侥幸心理。

在加工方面,我说几点,我们为大众做好茶,没有真正做好,把大众茶视为低档茶的观念在贵州比比皆是,说到大众茶大家都说是低档茶,顾客就是上帝,能挣钱就是好,这其实是对消费者不尊重。我们过了清明节后就乱做茶,我们大众茶就乱做,对不对。另外我们摊青这个工艺,我们贵州茶的苦涩就是摊青工艺不够好,车间不够大,然后我们上下游企业的分工不够完整。另外在宣传上、品牌市场上,《人世间》说:贵州茶不会宣传。但是我们每个人都说贵州茶缺宣传,宣传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在场的各位也要问问自己,是否尽到了宣传贵州茶的责任?酒香也怕巷子深,更何况我们的茶叶种在山,所以大家要多宣传,多传播贵州茶。

《人世间》里的“贵州绿茶”

另外在我们场景的应用上,鸟语花香、云山云海的美丽茶园宣传不够,让这些美丽茶山变为我们的流量。我们最熟知的一句话是,顾客就是上帝。但是我们信上帝吗?所以,消费者就特无辜无奈,是不是?我们是消费者,我们也是生产者,我们把大众茶视为低档茶,不会做出好茶的,应该叫低价位茶。为大众做好茶,这个观念要始终坚守,否啧啧我们永远做不了好茶,做不了干净茶。

另外在产业服务体系方面,像落花屯这样的专业服务社主体不多,湄潭落花屯这个专业合作社、采用无人机进行茶园绿色防控,飞防面积达十万亩,机耕茶叶两万多亩,这个东西了不起的,这个东西大家要注意,好不好。

关键是我们的场景应用,贵州茶叶的场景应用很差。郭赐文副省长分管茶产业之后,我们说:“郭省长,您在福建,有这么好的基础,喝茶、饮茶的基础,您可以推动贵州茶叶,贵州干部上下共同来做好这个东西。”他说:“贵州没有喝茶的氛围啊,没有环境啊。”大家都要创造环境,好不好。

四、新征程做好茶产业发展

新征程,我们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等有关茶产业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有关茶产业发展的安排部署,推进贵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省委书记徐麟高度关注茶产业,来贵州之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看了两次茶叶,一次是在普安、一次是黄红缨那个地方;在今年省委农业农村工作会上,他两次提到了茶叶,一个是黄红缨茶业,一个是抹茶,江口的抹茶,抹茶之都。所以说他非常重视茶叶,他也专门为此次茶业年会作了一个批示。

我们有几个方面的工作要做。第一关于茶山茶园。我们这个主题叫乡村振兴与茶业责任,乡村振兴是“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我们要按照这个内容来打造茶山茶园。第一要推动茶园管得更好,推广双手采茶,只有这样,从三月份到十一月份、十二月份都可以采茶、种茶、管茶,才能保证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才能宜居、宜业。茶山、美丽茶山,我们有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茶园,我们的茶园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它是生态茶园、它的景观能打造成中国茶园的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刚刚宝安院士讲的生态岛,我们要做中国最干净的茶园,要做好推拉技术,包括以草仰草、以虫治虫等。美丽茶山要划定,要实现四季有景、步步有景。我们现在建民宿、建公园、建酒店,我跟他们说,你这个失火了怎么办,旁边这么多的森林,一把火,你往什么地方跑?周围建些茶园,作为最好的阻隔带、最好的背景墙。你看湄潭、凤冈、石阡这个地方,从来不会有山林失火忧患。我们那么多主题公园建在那个森林里,火来了怎么办?建茶园,阻隔墙。

风景茶园(侯刚 / 摄)

关于茶叶加工。食品工业的理念要巩固,要发挥贵州茶原产地的优势。要建立健全贵州六大茶类都能规模生产的加工体系,坚持以贵州绿茶为主体,把红茶、黑茶、白茶、青茶、黄茶作为补充,让经销商在贵州能够跑一次就能采购到自己需要的茶叶,真正做世界茶、中国茶的加工中心。另外,跟大家讲一点,就是为什么要做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原料的茶?我研究了一下,为什么铁观音、武夷茶、普洱茶在一些阶段时期风头旺,除了炒作、金融等因素外,就是重口味。中国人多数喜欢重口味的,千万不要相信什么清淡的。中国人喝酒喝高度酒,酱酒之所以风行,就是因为口味重、风味长。一旦重口味了不能轻易转变为轻口味,轻口味人要变成重口味的很容易,重口味的我们反过来就很难。我们为什么推广贵州冲泡?高水温、多投茶,茶水分离,就是要解决这个重口味。重口味非常关键,又浓又爽。当然,我们也有很多女士和年轻人喜欢清淡一点的。这个把茶做好,把苦涩味降下来了,用贵州冲泡完全可以搞定消费者。贵州冲泡是浓淡相宜,可浓可爽。贵州茶“鲜、香、浓、醇”的品质特征,通过贵州冲泡,既能充分展现出贵州绿茶的品质特征,也能更好得促进茶叶消费。但是茶叶的色泽、摊青的问题要解决好。

茶文化,我们讲场景应用,我们衣食住行中,贵州场景应用不够好。今天所有的人都喝茶,这个非常好,以前都是第一排的在喝茶,后面的不喝茶。前天天下贵州人早上的座谈会,那个茶就很好喝,我就给周围的厅局长讲,这个茶很好喝。他们问我什么茶,我就猜是什么茶,后来我就问服务员,果然我猜对了。这么多茶我猜对了,那么这个茶很好推荐。但是第二泡,那个茶就呈黄汤、黑汤了,这个就很常见。客户来贵州第一次喝茶,你们一定要重口味的茶,用好茶把他搞定了。没有假如、没有以后。所以说,我们场景应用上要敢于跳出早中晚喝什么茶,春夏秋冬喝什么茶,什么体质喝什么茶,这些痛点我觉得我们要跳出。我们现在开会,有些地方形成了早上喝绿茶,下午喝红茶的这种习惯,绿茶是世界第一健康饮品,这个大家要清楚。同时,绿茶是我们的主战略,生产的百分之八十、九十都是绿茶,我们就是要培养这种氛围。茶文化讲包容,喝什么茶,每个人有自由选择和习惯,但是我们要引导,有利于我们的主导产业的培育,有利于竞争力,也有利消费者的健康。这个不要含糊,要旗帜鲜明。

关于产业服务。最重要的是我们农技队伍要加强,大学、科研所要成为我们的中坚力量,我到美国考察时,我去俄亥俄州人家那个大学,所有的科研推广都是高校科研院所支撑的。希望贵州大学、省农科院成为主力。关于贵州冲泡、我觉得贵州茶文化叫新文化,雅俗共赏,不要太文质彬彬了,要有柔性、坚韧不拔的品质,我们要坚持,这都是贵州茶文化的核心。

关于市场品牌。要持续加大宣传,走出去这些我就不说了,这些大家都要好好弄,最后就是抖音、快手对不对。

最后,女士们、先生们,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去年的经济年会上,我说我无时无刻不在关心变与不变,我们要以不变应万变,以万变保不变。我们讲,要坚持几件事,要坚持第一的规模、做比较优势,坚持贵州绿茶主战略,坚持贵州干净茶的核心竞争力,坚持贵州冲泡和双手采茶,坚持随时随地宣传,坚持出口带动不能变,出口一定是我们好的生产力。正如红酒领域有新世界和旧世界之分一样,旧世界有品牌、有高附加值,新世界有量、有品质、有生态、有性价比、有成本优势、有竞争力,有铺天盖地。我们贵州是中国茶叶的后来者,可以成为中国茶叶的新世界。所以我们不要让人家的话语来代替我们的话语权,向别人学习,我们一定要用我们的话语权,我们是新世界的领跑者。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充满信心,贵州茶产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贵州成为茶产业强省的美好蓝图一定能在我们手中实现。我就讲这些,不当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来源: 黔茶资讯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与华莱关系密切的梅山黑茶主动终止挂牌,陈安社将带领企业走向何方?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协会意见无关。


注:文中数据来源于梅山黑茶(2013-2017年度)公开财报,财报下载自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官网。其中,2013-2014年度数据选自挂牌前公开转让说明。

任何时候的信息都是不完善的,我们只利用公司公开发布的信息,不利用内幕或私下道听途说的信息。

那么,完全利用公开信息的分析,其结论是否有效呢?关于这一点,我想留待大家看完之后自己去做判断。

一直以来,虽然有人质疑挂牌新三板企业财报数据真实性问题,但他们拥抱资本市场并敢于公开经审计的财报,这些先行者更多的是值得大家学习。

需要强调的是,财报分析会对公司财报的信息质量做逻辑对照,并非为了揭露会计舞弊和会计假账,主要是分析公司的内在价值。

湖南梅山黑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梅山黑茶)是一家集茶叶种植,黑茶制品的生产、研发、营销和茶文化传播于一体的企业。

一  梅山黑茶简介

梅山黑茶历史

梅山黑茶总部位于世界黑茶中心—湖南安化,注册资金10782.2万元。

陈安社、林香君(陈安社妻)、陈让(陈安社子)系梅山黑茶的实际控制人。

陈安社家庭成员直接、间接合计持有公司总股本的 28.29%,且陈安社在报告期内一直担任公司的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

公司地处安化江南工业园,位于安化黑茶历史茶马古道文化传播生产制作的中心,能充分运用“安化黑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地域特色及原材料优势。

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砖茶类,天尖类,千两花卷类,泡茶类,速溶类,套装茶及艺术茶产品的销售。公司以四种销售模式来开拓业务,分别为:

1)“梅山崖”品牌分销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以区域代理、专卖店经营为主的经销体系,短期内迅速抢占市场。

2)梅隆连锁经营:目前定位于公司的大营销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创建“安化黑茶梅隆连锁专卖店”,店内主营梅山崖品牌,未来希望将该子公司发展成湖南安化地区中小茶企的连锁超市。

(子公司安化梅隆实业有限公司为纯销售型公司,基于母公司梅山黑茶和湖南华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共同打造“ 安化黑茶”公共品牌的战略合作协议,销售自有品牌“梅山崖”和华莱生物“华莱健”品牌的黑茶产品。)

3)“互联网+”的众商模式:正在完善与互联网平台机构的合作模式,打造全国性的茶友会、茶协会、旅游协会、行业协会、企业家协会等众商销售模式,分别在产品包装上添加客户标志,量身订做个性化产品。

4)订单销售模式:为非生产型贸易公司和产能不足的黑茶企业订单生产,如根据湖南华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订单生产,实现销售。

梅山黑茶新三板那些事

200411月,梅山黑茶于湖南省益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成立。

201512月,梅山黑茶在新三板挂牌,公司是安化黑茶第一股。

公司挂牌以后,在2016年度获得政府补贴(包括新三板挂牌地市县政府奖金)2,353,260,比2015年的390,250元增加了503%

201810月,梅山黑茶董事会决议向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申请公司股票终止挂牌。

201812月,梅山黑茶终止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


二  梅山黑茶赚了多少钱

1  梅山黑茶总营收、净利润、毛利率(20132017年度)

从公司总营收来看

最高营收为2017年度约1.07亿,最低营收为2014年度约为0.26亿。

公司总营收整体呈上升趋势,且最近5年主营业务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从公司净利润来看

最高净利润为2017年度1710万,最低净利润为2013年度305万。

该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比净利润大,公司解释称主要是因为报告期内预收货款。

从公司毛利率来看

毛利率差异主要来自毛茶收购价格波动,最高毛利率为2017年度57.59%,最低毛利率为2013年度43.47%

公司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为毛茶,毛茶占营业成本的比例较高,主要依赖于外购而不能直接控制原材料供应的质量和数量的风险。

同时,毛茶收购的价格随行就市,存在一定的波动性。若出现自然灾害、需求扩大等情况导致毛茶供需不平衡,可能会造成公司原材料短缺,制约公司销售规模的扩张,还可能会提高公司采购成本,降低公司毛利率,影响公司盈利能力。

2  梅山黑茶总资产、总负债、资产负债率(20132017年度) 

从总资产来看

最高总资产为2017年度约1.72亿,最低总资产为2013年度0.71亿。

该公司总资产连续递增,有存货余额较大的风险。

存货主要由原材料、半成品和库存商品构成,其中主要为库存商品。

与其他行业相比,公司存货数量大、周转较慢与黑茶行业生产特点有关。

新生产的产成品一般经过一段时间的陈藏后会具有一个更好的市场价格。

其次,存有一定量的陈年黑茶符合行业发展的特点,也是公司生产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但如果公司不能合理控制存货总量,则会降低公司资产的流动性,增加公司的资金压力。

从总负债来看

最高总负债为2017年度1710万,最低总负债为2013年度305万。

从资产负债率来看

资产负债率明显呈下降趋势,最高为48.25%,最低为23.24%

资产负债率持续走低,有助于帮助企业克服一些不期而遇的财务风险,但也说明公司财务战略较为保守,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不高。


  梅山黑茶赚钱的秘密

靠什么产品赚钱

安化县作为我国主要的产茶县之一,也是黑茶的主要产区。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与土壤环境,使安化县成为了适宜种植黑茶的地区。

公司的主营产品是"梅山崖"牌系列安化黑茶,涵盖安化黑茶传统的"三砖(茯砖、黑砖、花砖)三尖(天尖、贡尖、生尖)一花卷(千两花卷茶)"

此外,公司还有创新黑茶制品——袋泡茶、速溶茶等。

3  梅山黑茶产品品类分析(20132017年度)

从主要营收产品来看

公司销量前四位的产品为砖茶类、天尖类、千两花卷类、泡茶类。

其中,砖茶类营收整体趋势为先大幅增加后大幅减少,占比最高为2014年度78.58%,占比最低为2017年度32.99%

天尖类营收整体趋势为先增后减,占比最高为2015年度17.48%,占比最低为2013年度4.08%

千两花卷类营收整体呈上升趋势,为占比最高为2016年度43.95%,占比最低为2014年度10.00%

泡茶类营收整体呈显著下降趋势,为占比最高为2013年度30.02%,占比最低为2016年度1.68%

创新产品营收持续下滑

公司销量最好的产品还是传统产品,创新泡茶、速溶类产品后劲严重不足,营收占比下滑幅度较大。以至于该公司2017年财报并未单独列出度泡茶类营收,而是将泡茶、速溶类营收合并。

此外,该公司虽然制定了严格的采购制度,要求毛茶供应商按照公司设定的标准进行粗加工,通过评审组的检验达标后,方可确认采购意向。

但一旦出现品控体系制定存在缺陷、执行力度不够或技术人员评审失误等情况,导致毛茶品质下降,将会影响公司最终产品的质量,间接影响到公司产品的销售推广。

在哪些区域赚钱

公司主要产品为安化黑茶,主产区位于湖南省安化县。

湖南与广东是安化黑茶的传统消费区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流、物流日益频繁,安化黑茶的消费区域现已逐渐拓展至全国乃至海外。

目前,公司业务覆盖华东、华南、华中、华北、西北等地区。

4  梅山黑茶区域分类分析(20132017年度)

2013—2017年度,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华中地区。

公司2013—2017年度来自上述区域的收入占主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1.47%、30.93%、39.01%、33.96%、38.96%,一旦上述区域市场竞争加剧或发生其他不利变化,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带来不利影响。

同时,公司对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北、西南等地区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同时对这些区域管理人员进行了培训及重新调配,加强了市场开发力度。

此外,梅山黑茶受湖南华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委托加工黑茶。

20132017年度该项业务营收占公司主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3.07%15.67% 22.14%14.95%17.02%

梅山黑茶对湖南华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存在重大的依赖性,湖南华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身经营的变化和对供应商的相关策略变化可能对梅山黑茶的利润造成较大影响。


四 梅山黑茶现金流量分析

5  梅山黑茶现金流量(20132017年度)

从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来看

20132017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最高为2015年度29,234,612.72元,现金流量净额最低为2013年度-18,704,131.76元。

现金流量净额增加或减少主要是报告期内回款力度会影响预收账款的多少。

从投资现金流量净额来看

20132017年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最高为2015年度13,271,207.24元,现金流量净额最低为2014年度-41,707,110.28元。

20142015年度现金流量净额差异显著,主要因为以下两点:

一是2015年合同取消收回了预付的土地购置款1800万元;

二是2014年支付了土地购置款1800和茶园购置款866.33万元,以及因取得子公司(梅隆公司)股权支付现金净额826.82万元元。

从筹资现金流量净额来看

20132017年度,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最高为2014年度39,470,736.56元,现金流量净额最低为2015年度-21,888,015.12元。

20142015年度现金流量净额差异显著,主要因为以下两点:

一是因为2014 年子公司吸收少数股东投资现金37,149,000.00

二是偿还借款净额2015 年较2014年增加500万元。

风险提示——流动资金不足和资产抵押的风险

由于规模不断扩大,公司的营运资金需求逐渐增大。2017年度财报显示,梅山黑茶为弥补经营活动中流动资金,公司向银行累计借款20,000万元

公司为取得短期借款,已将公司自有房产全部抵押给银行。

该房产为公司生产经营所必需,若公司因资金流动性问题不能按期还款,可能导致抵押资产被银行处置,从而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


五 梅山黑茶科研实力

6  梅山黑茶专利、研发和员工人数20132017年度)     

公司通过多年研发和产品体系建设,“梅山崖”牌传统黑茶产品和创新黑茶制品以其稳定的品质和不断提升的口感,在黑茶行业中树立了较好的口碑。

但新产品的研发周期长、投资费用大,并需要大量的市场推广费用和人力成本,短期内难以获得较好的销售情况,因此该公司这方面积极性并不高。

专利和发明专利数量

公司挂牌前转让说明财报显示共取得20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项。

2015年度财报显示共取得41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

2016年度财报显示共取得38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

公司在财报公布的专利数据先增后减,且2017年度财报未公布专利数据。

公司可能为了获取补贴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资格,存在包装外观、实用新型专利充数,后被撤销专利的情况。这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研发金额和研发金额占营收比例

公司自建黑茶研发中心,拥有一支技术力量较好的产品研发队伍。

同时,公司与湖南农业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达成产学研合作,开发出多款科技含量高,携带、饮用方便的现代科技茶品系列。

财报显示公司,梅山黑茶有投资5000万元建设有独立的1000平方米应用高科技智能设备、达到GMP10万级和30万级净化标准的黑茶深加工车间。

但公司挂牌期间研发金额差异较大,最高约231万,最低约41万。

总的来说,研发投入规模相对较小,研发占营收比例最高为2016年度2.16%

员工人数和教育程度

梅山黑茶属于典型的家族企业。

据公司2017年度财报显示,公司法人代表陈安社在公司占股19.12%,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林香君系陈安社的配偶,在公司占股5.87%;陈让系陈安社与林香君的儿子,直接在公司占股1.28%,间接通过红桂源投资持有公司2.02%的股份,陈安社、林香君、陈让系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陈安社家庭成员直接、间接合计持有公司总股本的28.29%,且陈安社在报告期内一直担任公司的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主导着公司重要决策的制定和实施。

从公司自有员工人数来看:最高为116人,最低为68人,人数增幅较大。

一方面,这说明公司业务增长较快;另一方面,这说明公司重视优秀人员的引进,并为其提供发挥自己才干的舞台和机会,帮助其实现自身价值。

从员工本科(含)以上学历人数来看:最高为19人,最低为7人,存在小幅度先增后降,一定程度上说明公司缺乏吸引高学历人才的机制。


小结

湖南梅山黑茶股份有限公司在产业经营和资本运作双轮驱动发展的快车道上,坚持以产业化经营和科技创新为手段,全面实施“从茶园到茶杯质量安全控制”的产业链战略。

同时,公司也将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实现企业发展的弯道超车,致力于成为黑茶行业中的代表性品牌。

公司产品通过IS0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同时,公司获得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南省著名商标等殊荣。

但有限公司阶段,公司在资金占用等方面存在着不规范的行为,公司未建立关联交易、对外担保、资金占用等事项的管理制度。股份公司设立后,公司建立健全了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了现代化企业发展所需的内部控制体系。

但是,由于股份公司成立时间较短,各项管理、控制制度的执行尚未经过一个完整经营周期的实践检验,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体系也需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渐完善。

随着地方政府的挂牌优惠政策降温,更多企业吸取教训慎重规划自己的资本之路。加之,挂牌新三板公司融资周期较长和信息披露成本较高的原因,为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决策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梅山黑茶董事会决议申请摘牌

总的来说,梅山黑茶短期内仍存在内控管理不严谨、治理机制不完善而影响公司规范发展的风险。这时候选择主动离开新三板,也许并不是坏事!

注:需要强调的是,本文初衷只是基于公开文字和数据向大家介绍梅山黑茶。如果有文字和数据错误,给当事人造成困扰,那我要先说声抱歉。但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希望提供客观、理性、中立的信息。图片来自梅山黑茶官网和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此外,本文有参考部分网络公开资料和数据,再此一并致谢。祝好!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茶界小学生)


找到约110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