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端午节茶叶

找到约116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端午节与麦黄茶有什么渊源


端午节与麦黄茶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是华夏民族传统文化节日之一。中华民族阴阳历结合历法之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


一、又是一年端午节。朋友圈常有“端午快乐”或“端午安康”的问候语,而略有争议。那么,到底是问候“端午快乐”还是“端午安康”较为合适呢?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端午节的由来。


要知端午节之由来,先从名字来看。


古代纪年通用天干地支,依据地支顺序(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推算,每年农历正月开始为“寅月”,那么五月正是“午月”,而五月五日是“五月”的第一个单数五(或称阳数五),即五月之单五节——《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而古时午,古人与“五”通用,五为“阳”,五月初五因其月日数相同,所以五月初五称“端午节”,也叫“端阳节”。


《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仲夏以登高,并顺阳在上。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荆楚记载,可能是关于端午节最早的文献纪录,但端午节不为古时荆楚独有,也不是最早的。殷商之末,周代春秋时期之前,百越之地(后称或吴越)便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


其次,从历史人文来看。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被楚王流放,并于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同时期伍子胥(本为楚国之将,因父兄受馋遭戮)领吴越之兵伐楚,以雪父兄之仇。后来的楚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之形象,便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颇为令人意外的是,忠君与国事的伍子胥却因吴越国君更替(夫差代替阖闾),被吴王夫差赐死并以革裹尸沉之江中。所以部分地区又常以端午来纪念伍子胥说法。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后,与百越习俗相融合便有了,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并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纪念伍子胥的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东汉《曹娥碑》记载。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即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于是,继汉代独尊儒术,树立孔子门生至孝曾参之后,曹娥便作为孝女性形象立于世人面前。端午纪念曹娥之说法,也便因此而得以流传。


无独有偶,也有人认为端午节是古代吴越民间举行图腾祭的节日,实际上是华夏图腾祭——龙的节日。此一说要追溯到殷商之末,开周之初。可从《论语泰伯》以及《诗经》等典籍来考证。古时于越为荒蛮之地,但仍为华夏之疆(于越,即吴越)。《史记·越世家》越国为夏朝少康庶子于越的后裔, 国君为姒姓,《吴越春秋》也认为“至少康,恐禹迹宗庙祭祀之绝,乃封其庶子于越,号曰无余。”(《史记》著书年代教《诗经》《论语》迟,其考证可信程度,此处仅平述而不作考证。战国时期吴越争霸,越勾践吞吴。史记记载吴越春秋,而前或不可考,因从吴来追溯吴越文化习俗。)

泰伯,吴国第一代君主,东吴文化的宗祖。姬姓,为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之长子。他有两个弟弟仲雍和季历。殷商之末,周部落首领亶父欲传位于季历及其子姬昌,长子太伯与次子仲雍居贤避让,断发纹身自毁形象,并迁居江东荆蛮之地,建国勾吴。土著居民认为太伯有德义,追随归附太伯的有千余家,并拥立太伯为当地的君主,建立了江南第一个国家--“勾吴”。泰伯,终生无子,成就两天下,一是周天下,一是其弟季历后代吴国天下。百越端午赛龙舟等习俗,吴越民间的龙图腾祭祀,由此或可见其渊源——本于华夏图腾祭龙的节日。


至此,古楚之君、文化鼻祖,鬻雄,楚国历史文化风俗发展延续,至春秋战国纪念屈原之说,便与吴越春秋、殷商之末勾吴鼻祖泰伯,至延续到吴越争霸,纪念伍子胥之说,便在端午节由来的探索中交融了。端午节门上挂菖蒲艾草、佩兰沐浴、香蒲斛叶包粽子、赛龙舟,其中既有中医驱病邪保安康的意义,也有历史和文化的意义。安康亦即快乐,在驱病邪保安康的生活意义中与历史文化意义相统合,问候安康问候皆无不可。但倘若忽略了对历史文化的敬畏,失去了对国家富强百家乐业的长远认识,那么因为一句问候语而争执,则就有因小失大,偏执失和的嫌疑了。



二、茶本南方嘉木,麦却是北方作物。端午时节,江淮以北土地上的作物小麦成熟,恰此时遍野花开而大片麦浪呈现金黄,坡上一片呈现繁忙景象——收麦。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即1958年毛主席在舒县提出南茶北引,提倡“要在山坡上多种茶树”,自此便有了带有有了受当地小气候影响、带有江北乡土风情的茶。端午时节的麦黄茶,便是极富有江北绿茶特点的一款茶。麦黄茶,也是日照市原茶叶局倡导的乡土风情茶品类名称之一。


从历史的角度来讲,茶本南方嘉木——陆羽茶经中有这样的描述。南茶北移是新中国建国后一重大历史事件,也是山东省一重大历史事件,也是近些年茶行业运营的一重大历史事件。毛主席一定是认真研究并听取茶行业专家的意见的,“要在山坡上多种茶树”,是英明的论断。陆羽茶经中有这样的描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恰与毛主席1958年在舒县提到的,在指导书封页上的指导意见“要在山坡上多种茶树”相吻合。


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汉代陆羽这句话中的词语并不完全同白话文,翻译为白话文则是:种茶的土壤,以岩石充分风化的土壤为最好,今有碎石子的砾壤次之,黄色粘土最差。即:完全风化的岩石所形成的土壤(山坡上),种植的茶叶,其品质最好;未能完全风化的含有碎石的土壤(山坡上),种植的茶叶,品质次之;平地、低涝地和盐碱地的黄色粘土,种植的茶叶,其品质最差。


而在南茶北移的过程中,忽视水土气候的影响,则意味着盲目的规模扩展,则意味着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虽然产量提升,茶的滋味、品质、安全等却容易被忽视了,特别是实体经济受到价格战价格竞争影响的时期。茶作为一种健康饮品,其茶场建立其种植,要谨慎考证进行水土选择,同时对小气候影响进行严谨细致的判断,更要严格控制其外在环境污染避免人为因素农药化肥的使用。这就要求茶农、茶企以及茶商,要有极高的分析选择判断能力,并有极高的道德修养和底线去把控品质,而不能把盈利置于品质安全之上作为第一要务。


陆羽茶经中犹见这样一句: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支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什么意思呢?


茶的功用,因为它的性质偏寒,可以降火,作为饮料最适宜,最适宜精行俭德的人饮用;如果发烧,口渴,胸闷,头疼,眼涩,四肢无力,关节不畅,喝上四五口,其效果可最好的饮料醍醐、甘露相媲美而不在其次。(此句中“精行俭德之人”,若对古代经典了解不足够深,翻译为现代白话文也多是不恰当的。所以此处保留个见,不使用当代翻译而使用原文词语。)


暂将话题转回到原主体话题中。现在的我们无法去探求和考证陆羽所处的汉代,南方嘉木这个南方指代哪些地域或区域,但一定不是如今全国这么大规模的土地种植。因此,个人曾数次在全国农工盟茶叶委员会微信群中,提及自己的一个观点:莫须一茶论南北,要以春秋见道一。丁明英主任说:一盏好茶,从种植开始。也有专业茶人提及:茶的品质受其种植的水土因素影响,受其当地小气候的影响。更有茶企业家谈到:在国外,茶是一商品,特别是农业高度产业化的日本,鲜见人情味;而在中国,茶虽是一种商品,但都带有深厚的人文水土风情,中国人喝茶体验的不仅仅是茶的滋味,同时还带有对生活体验、对人生境界,以及对社会家国对人的关怀与理解在其中的情怀。


从农作物粮食作物的种植上看,南方长江流域多种稻,稻米为长江流域以南之主食;而在北方黄河流域等多种植小麦,麦是北方的主食。由此麦黄茶则带有北方水土风情。山东,也称齐鲁,属江北黄河流域;日照居山东东部的山东半岛,濒临黄海,地多丘陵,是齐鲁上世纪南茶北引的重要产区,茶产量占山东茶产量的一半以上。从这个角度来看,麦黄茶,是日照市原茶叶局倡导的乡土风情茶品类名称之一,是带有江北水土风情的日照绿茶的代表之一,也是带有华夏传统文化南北统合的传统文化之“和”、茶道之“和”的蕴意的。


今年的端午节是公历6月7日。端午节,麦黄茶。6月1日是儿童节,6月第三个周末便是父亲节。端午节,便在其中。2019年6月1日,江北小城日照老胡家绿茶,以“父与子”为活动主题,为新老朋友推出有机小园茶麦黄茶,一盏充满深情与真诚礼敬的茶。

有些老朋友们或许知道四年来取道诗书画储备有机茶这段故事,更或者是卌岁之我与茶的生缘,也或者你并不知道,都不要紧。活动回顾:


“父与子”活动


活动时间:2019.06.01~2019.06.16

活动内容:养育之恩浩大,由心礼敬于行。为庆祝日照老胡家2019南轩有机茶场开采,举行“温润一夏日父与子”活动。活动期间,来自南轩青山里,产自日照老胡家,南轩有机小园茶麦黄茶(茶品通过46个项外加重金属铅检测),享包邮360元买一赠一获得该茶品一千克,一则自饮一则孝父母亲养育之情。南轩有机小园茶麦黄茶采用,简约手提袋(牛皮纸内袋125g装四袋/提),商标标识“日照老胡家©邢家沟”。欢迎好事者参与,抽取120克左右用于检测,如不符合检测,假一赔万。检测数据参照见文后。该活动截至于2019年6月16日。同时借此机会宣示信息,三月后日照老胡家南轩有机小园茶正式启用商标“拾步云青®”,独立运行或双商标组合使用

欢迎新老朋友相互转告。受小园产量限制,数量有限,先到先得,售完为止,预计可参与活动份数50份。该活动解释权归日照老胡家,日照青山玉。

活动一发布,便受到了新老朋友热烈的欢迎与好评,受规模限制二日便因抢购而暂时中断。依据承诺最低剩余份数份数50-5-19=26份。现活动正在进行中,欢迎新老朋友关注。

(The end)    

端午节里的茶之缘

端午节是我国一个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节点,茶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元素。两者之间是否有关联呢?

据《风土记》记载:“端者,始也,正也;五日午时为正中节,故作种种物避邪恶”。因此在端午时节,各地百姓都有吃粽子,喝雄黄酒,赛龙舟,插艾叶、菖蒲,佩香囊、以茶祭祀等风俗,寓在辟秽驱邪、去病防疫。

一、端午节,以茶祭贤良。

在春秋之前,端午节是祛病防疫的节日。东吴一带的端午节,则是纪念五月五日被投入大江的伍子胥。后因爱国诗人屈原在此日殉国明志,而演变成祭奠屈原,以及缅怀华夏民族贤良,具有高洁情怀的节日。这种风俗,沿袭至今。

茶性清芬高洁,人们历来把茶作为祝福、温馨、吉祥、圣洁的象征。人们爱茶,敬茶,许多地方至今仍保留着古老的用茶祭祀神灵的风俗,祭祀贤良,自然也少不了一盏清茶。

二、饮端午茶,防治疾病

端午节喝茶其源上溯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每逢端午佳节,百姓上山采选百草,晾匿家中常年备饮,在端午节这天,用午时水泡午时茶。午时茶是由二十余味草药配制而成,其中最大量的是茶叶,有防治疾病的作用。这种茶饮,后来称为 “端午茶”,是一种以草药为原料的传统茶饮,被誉为“百病茶”、“百家茶”。

01、消解喝雄黄酒带来的“剧热”

古时端午节,要饮雄黄酒。雄黄性“剧热”,具有抗菌与驱逐吸血虫的作用,所以饮雄黄酒后必然燥热难当。必须喝浓茶消解。因此,一般家庭总是泡一缸浓茶,供家人饮用。端午茶,由此成为不可缺少的“时令茶”。

02、吃粽子配茶,助消化

端午节吃粽子是一大习俗,粽子好吃,但是不好消化,特别是现在肉粽、豆沙、蛋黄等成分样式更丰富,有些过于油腻以及脂肪、蛋白过高,可能引起消化不良、增加肠胃负担。

端午节,吃最传统的粽子,配一杯最适宜的传统茶饮,才是端午节的正确打开方式!

一口粽子一口温热的茶,茶中的有效成分能够帮助消化和解除油腻,因此端午节吃粽子喝茶很相配。

三、粽子与茶怎么搭?

白粽、甜粽:搭配传统工艺的清香的绿茶、铁观音、白茶、红茶、青砖茶等都是不错的搭配,且四季皆宜饮用;自然的花香、清新淡雅,既能衬出清爽高雅的茶香,还不失粽子原有的清香,相得益彰。

咸粽:如椒盐,蛋黄等,温润醇厚的浓香型铁观音、老白茶、陈年普洱等,栗香、熟果香、淡淡的炒米香,既能衬出咸甜口味的特点,爽口解油,又有浓浓的思古幽情。

肉粽:如鲜肉、火腿、香肠等,对于去除口感上的油腻,配上黑茶等老茶是上乘的选择,它助消化去脂解油腻效果好,降脂、降压、调节糖类代谢的功效也不错。

四、茶俗之雄黄酒起源

传说饮雄黄酒之俗,源于《白蛇传》。白蛇与许仙结成恩爱夫妻后,金山寺住持法海视白蛇为邪端妖孼劝说许仙离开白蛇,许仙不信妻子是蛇精,法海暗中唆使许仙在端午日强劝白蛇饮雄黄酒,使其现出原形。白蛇虽明知是法海作对。但一来自信千年修炼未必会现出原形;二来碍于笃爱之情,不能扫丈夫之兴;三来丈夫既启疑窦、不饮此酒无法解脱,只得勉为其难。但结果难逃此劫,终于原形毕露,吓死了许仙。因此故事,人们以为雄黄酒可以镇邪除魔。杭绍一带民谣有“喝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的说法。

茶叶,不仅是节日中礼尚往来的手礼佳品,也是家庭常备的日常饮品。

端午之后伴随炎热夏季,病菌滋生是流感的高发季,这时候常饮茶还能帮助提高免疫力,有效抵御病菌病毒。

端午节将至,以茶表心意道一声“端午安康”。

来源:北京茶世界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云鼎柑普:端午节,把健康和祝福送给“粽”要的人

《乙卯重五诗》

陆游·宋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着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龙日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端午节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端午节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节俗内容丰富,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传统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吃粽子、挂艾草、蚕丝带、悬钟馗、饮黄酒、看龙舟……

我们用隆重、热烈的方式——

寄托浓浓的乡愁、亲情、思念,

以及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并会把健康和祝福,

送给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祝他们,端午安康!

致父母

感谢他们,一直是你坚强的后盾

默默支持和守护你

致爱人

感谢TA,义无反顾走进你的生命

风风雨雨,陪着你

致朋友

感谢他们,给你超越血缘、地缘,超越骨肉血亲之爱

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

让你不曾孤单

致自己

感谢不服输的自己

始终把命运和归宿握在手里

我们都知道——

疫情期间,

今年的端午节,与往年尤为不同!

除了一句端午安康的问候,

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这个端午,

把健康和祝福送给“粽”要的人。

不是烟不好,

也不是酒不香,

而是茶叶更健康,

一份健康的云鼎茶礼恰逢其时。

祝愿天下的人们

粽享快乐

端午安康

找到约112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