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春季人们干什么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俊德昌号鲁史古茶叶园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云南省凤庆县以北的鲁史古镇,早已是一个商人云集的茶马闹市。据《鲁史镇志》记载,古镇有七百多年历史,明朝开通的集商道与官道为一身的“顺下线”(顺宁至下关),必须经过鲁史,方圆百十里地方,唯有鲁史能吃能喝,过了这个镇,往北是黑慧江,往西是澜沧江,真所谓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那些南来北往的马帮就都选择鲁史作为歇息之地,马帮一歇下来,马要吃料,人要吃饭,于是就形成自然的集市。

鲁史古镇是一个农业镇,全镇百分之七十的人家都有地可种,麦收的季节,家家户户垛起的麦杆比房子还高,孩子们在上面筑巢做窝,象一只只小鸟。老人们不论家里活计再多,每天都得蹲在火塘边守那只红土捏制的茶罐,把生活烹调得有滋有味。就在古镇楼梯街一所四合院老屋子里,我有幸拜访了经营茶叶有名的“俊德昌”号后人骆维富。老人年过七旬,仍然喜欢喝浓茶,那一杯浓茶喝下去,便打开他与茶有关的身世。

骆维富祖上是四川人,他还小的时候便跟着父亲骆英才来到鲁史,本来还想走远一些,到所谓的夷方寻生活出路,当他们从下关渡过黑汇江来到鲁史古镇的时候,只住了一夜,便决定留下来。留住他们一家的不是鲁史古镇味美可口的特色小吃,不是这里的山清水秀,而是客商来来往往的生意环境。于是他们一家就在鲁史定居下来,为了生存,骆英才做过很多行当,当他看到南来北往的大马帮运送的都是茶叶,也想做茶叶生意,可是做茶叶生意没大把的资金不行,于是他又萌生出种茶的念头。如果在鲁史把茶叶种出来,那些茶商不是可以省了许多路吗?于是便在离街子约三公里的桤木岭开办了“夹江”地区第一个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俊德昌”号茶叶庄园。聘请顺宁凤山种茶,制茶的技工为指导,制成的成品茶直销下关、大理、昆明等地。

俊德昌树自己的品牌。在茶园的栽培管理茶叶的加工制作上,骆英才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有自己的一套成功经验,生产的茶叶春夏秋各个季节,各有品味特色,也因此可以制出不同类别的茶来。通过实际操作,俊德昌号较有名的当数“西露谷花”。所谓的“西露谷花”是在夏末秋初,也就是水稻扬花的季节采摘的鲜叶制成的茶,当地人把它称作谷花茶。在这一季节,骆家茶园早晨露水多、土地,空气润湿,午后阳光充足,湿润的水气开始挥发,温度上升,在这一气候环境下,生长的茶芽鲜嫩肥胖,制出的茶叶,条掌白毫峰好,吃味、汤色都为上等,而且比明前春尖茶味持久。

他家生产的茶叶,各个季节制作的都严格分装,不混杂。消费者喜欢那个节令的茶叶,就是那个节令的茶叶,这样就满足了懂茶艺,喜欢茶道的消费者对茶叶品质的要求,而且价格合理,于是,只要是俊德昌号的茶叶,商家都争相购买。骆家因此获到丰厚,骆老板出了名,成了鲁史殷实富厚之家。

其实,开设茶庄“俊得昌”号之前,骆英才老人并不是从事茶叶生意的,他看到地处茶马古道的鲁史街,人马客商流量大,先是开起了经营马帮粮料,钉掌等杂货小店。骆老板性格温和礼让,深受顾客的信任,渐渐地一些大商帮都喜欢到他家购物、投宿。当时一些商帮都带有现钞(银元)及货物,都放心地寄存在他家。顾客来了骆老板都要亲自接待,然后才叫家人安排吃住,事情做完之后,还要陪客聊天,让客人们有家的感觉,他也就此了解一些商场行情信息。这样一来二往,顾客到他家就觉得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气氛,也就推心置腹地把外地行情,信息介绍给他,有的客商还给他出主意拓展经营,开拓新项目。就像开辟茶叶庄园,也是一位内地老板给他出的主意。当时骆老板也想搞这一项目,但苦于资金不足,当他把困难告诉经常来往的朋友后,那些客商都愿拆借资金相助。有了资金的骆老板,马不停蹄地立即开始置买荒山,当时鲁史镇上的很多人还搞不清楚骆老板想干什么,他把大片的土地廉价买够以后开始种茶。别人知道后,也跟着动手,荒山地价开始飞涨起来,先机已被他占了。

他先后还办起了家庭副食品作坊,如生产酱油,用本地土烟加工烟丝等。酱油每年生产一二十吨销往邻县,烟丝则随那些客商朋友的马帮销到了大理剑川等地。民国20年,骆英才在楼梯街脚盖了一院四合大院,建筑十分气派、雕花门窗,壁画大墙,楼房客厅全部高规格装修,三层的正房在当时算是古镇标志性楼馆。临街都是清一色的铺面,经营大米、杂粮、盐巴、酱油、烟丝。每天铺子开门,骆老板必须到拒台坐一会,和来往顾客打招呼。他要求店员凡买他家的货称足后,还要额外加一点做为人情。每当年节骆老板都要在柜台前的街面上摆上一箩米和锯成小块的盐巴,让自家人站在哪里,看到十分困难的赶街人,每人给一至二瓢米,半斤左右的一块盐巴。骆老板个人生活很简朴,日常粗布旧衣、粗茶淡饭,除了那顶瓜皮小帽不补,衣服上或多或少都缀有补丁,但对街邻遇上难事则慷慨相助。有一年街上一户人家房子失火,他主动让出家里的一间屋子给那户人暂住下来,给吃给喝不算,还借钱让其开了一间小铺子,维持生计。

俊德昌号茶叶庄园从1920年以后开始开发,到30年代的以后已初具规模。东起桤木岭村边,西北至水磨河,南起现在的凤鲁公路山下,都是俊德昌号的茶园。茶园中间是制茶场,建有两幢土木结构,一楼一底的瓦房,房前是用青石板镶成的,约100平方米的晒茶场。房屋楼层是竹蔑巴楼板,用来萎凋下树鲜叶,楼下安装有12口大铁锅,以及杀青灶。通过杀青的茶叶运到石板晒场上揉捻,摊晾晒干。骆老板规定,茶叶不能直接晒在石板上,为防异味蹿到茶叶里面,晒茶全部采用竹编的毯夿,并且离地面近一米。

在制茶房四周,种植有桃、李、梨、枇杷、核桃等果木,晒场四周则栽培花草。按现代的庄园建设标准,骆老板的俊德昌号鲁史茶园,应该就是那个年代标准的庄园经济。每当春季桃红、李白、梨花飘舞、满山的采茶始娘散布于葱绿的茶丛间,欢声笑语平添了生活的意趣。入夏累金叠翠的一树树黄枇杷,一株株紫李红桃,房前屋后摆着的一桶桶蜜蜂,蜂群在花间穿梭,杀青灶飘出一阵阵茶叶的清香,制茶人忙碌于揉捻翻晒茶叶,来自街上的闲散人慢步于花间和果林,悠闲地欣赏骆家茶叶园的花草和果木,称赞骆老板家茶庄赛过别墅山庄。

其实种茶之外,有经营头脑有骆老板还经营其实项目,搞综合经营。他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种茶前为使开垦荒地充分熟化,广种苦荞、旱谷一类的粮食作物,苦荞旱谷解决了部份雇工的口粮,间种在茶园里的黄豆则是酱油优质原料。在茶地边种上种靛叶,设置了四口大靛缸,生产靛青卖给染坊,当时鲁史染坊很多,靛青供不应求。俊德昌茶叶庄园,长年雇工10多人,季节请工上百人。骆老板对雇工热情守信,长年雇工多来自蒙化(今巍山)一带的少数民族,在国民党统制时期,少数民族受歧视,但是骆老板对他们很关心。他们离家较远,有时年节回不了家,骆老板要让家人安排多准备点年节货给他们送去。有时回家想预支点工钱,骆老板就叫掌拒预支,已做的工钱就更不会少,这些人很感激骆老板,干活十分卖力,对待茶庄上一草一木都象自己的一样尽心。骆老板茶庄的人气很旺,别家雇工难,他家要多少有多少,有时来多了一时没有活儿,骆老板知道后,总是叫管工的多找点活计给人家做。

1941年5月16日,日本飞机炸茶山。当时整个桤木岭有10多家茶地都在使工,骆家用工也有几百人,飞机投弹后炸死骆家雇工2人,伤了数人。骆老板闻讯后马上来到茶山处理善后事宜,在茶山办伙食安埋死者,给受惊吓的雇工设祭叫魂。这一天,是他家的雇工,不是他家的雇工都到他家茶庄吃饭,都给当日工钱。俊德昌号茶叶庄园,开创了鲁史地区规模化种茶的先河,富了骆老板一家,在三四十年代也解决了部份雇工的就业生活。

1952年土地改革,骆家茶叶庄园被分配到一家一户经营,多者一二亩,少者几分。经营者不合算管理,不善管理,只采不管,一两年之后渐渐成草林,甚至被野火烧,茶树多被烧死。骆家用来作制茶和住人的房屋被拆去盖粮食仓库,晒茶场的青石板被人撬去镶自家院场,花木、果树无人照料自然死亡。当年俊德昌茶叶庄园,茶地荒芜,制茶场志为一片废墟。进入七年代集体才进行垦复,重新种植茶树,才有今天滇红集团的鲁史茶叶初制所。制茶场废墟附近残留的几株核桃树历尽沧桑还顽强地活者,而今又成为新主人的财源。

俊德昌茶叶庄园已成为历史不能再现,每当茶余饭后,闲坐在街边檐下的三五老人还在侃当年俊德昌商号的“早春雀舌”,“西露谷花”,“深秋金蝶”,都在谈几个品种在下关、昆明销售抢手的佳话。骆老板开鲁史大面积种茶先河,他艰若创业,诚信为人,成为一代儒商的典范。

【摘自2015年第2期《吃茶去》杂志;作者:许文舟(云南凤庆)】

即将开始采摘!但想喝到纯正原生的信阳毛尖需要睁大眼睛!

“信阳毛尖都开始采摘了,你那咋还没动静?啥时候能喝到啊?”作为家有百亩茶园的茶农家属和30年历史的老茶客,小编近来屡被问及这个问题。

不要急!预计到3月20日左右,信阳毛尖才开始大面积采摘,现在市场上卖的信阳毛尖新茶,要么是品质较低的引进品种茶,要么是外地假冒茶,想喝纯正原生的信阳毛尖,再等10天吧。

喝绿茶的好处专家们已经研究的很透彻了,可以消除疲劳、促进新陈代谢、预防龋齿、抑制恶性肿瘤、抑制细胞衰老、防止动脉硬化、高血压和脑血栓,此外还有良好的减肥和美容效果……而信阳毛尖作为中国绿茶的主要代表,绿茶的效果也就是信阳毛尖的效果。

好吧,既然信阳毛尖这么好,该怎办选呢?这里面的门道太多了,且听小编一一道来,听完你就可以成为半个专家了。

——全文近5000字,阅读需要10分钟。

信阳毛尖分类知多少

按时间节气分:春茶、夏茶、秋茶

按时节来分,可以大致分为春茶(明前毛尖、雨前毛尖、春尾毛尖)、夏茶、秋茶(白露茶、寒露茶、秋花茶),一般以清明节气前的明前毛尖品质最好,谷雨节气前的雨前毛尖次之,秋茶中的白露茶也好喝,但夏茶品质就很弱了。

按茶树品种分:信阳旱茶(原生茶)、福鼎大白、信阳10号、白毫早、乌牛早等

现在的信阳毛尖产区茶树品种很多,其中原生树种为信阳本地茶种,本地人一般称之为“旱茶”或“笨茶”,当年万国博览会让信阳毛尖得金奖的就是“旱茶”;70年代末河南省信阳茶叶试验站根据“旱茶”培育出了信阳10号;此外就是外省引进的茶种,如福鼎大白(福建宁德)、白毫早(湖南安化)、乌牛早(浙江永嘉)、平阳特早(浙江平阳)以及这些茶叶的混合杂交品种。

信阳原生树种旱茶发芽相对较晚,产量较低,虽然品质和口感非常好,但制出来的茶看上去并不是非常整齐秀丽,茶毫相对少。因此,受经济利益驱使,旱茶的种植率逐年下降,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新茶园以引进茶种居多。目前市面上的信阳毛尖大部分是引进的外地品种,味道也和传统的信阳毛尖有些区别。

按茶园海拔分:大山茶、小山茶、田改茶等

品种是决定茶叶品质的主要因素,但由于外地品种的茶叶太多,很多茶商选择性忽视品种问题,而按照产地山头的海拔偷换概念,划分为大山茶、小山茶和田改茶,并称大山茶比小山茶好喝,说什么“高山云雾出好茶”,“宁喝大山叶,不喝小山芽”等等(就跟忽悠美女用舌尖采茶特别香一样,瞎吹别信),但是信阳的海拔本来也不高,最低的区域才20多米,一般的茶山,海拔400米就不错了,质量提升有限,我们就当他是误解吧。

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大山茶一般种植早,可能为信阳原生的旱茶品种;而小山茶和田改茶很多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种植的引进品种,所以人们才认为大山茶比小山茶好喝,这或许还是信阳原生的旱茶和引进品种之间的较量。

按茶叶产区分:光山县等东五县核心产区、信阳市产区

前面说过信阳毛尖很多茶园种植的是外地茶树品种,因此外地茶冒充信阳茶的问题非常严重,特别是四川茶和湖北茶,在业内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假冒信阳毛尖的产地咱就不去细说了。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称赞:“淮南茶,光州上。”当时的光州,包括如今河南信阳的光山县、潢川县、新县、息县、淮滨县大部、固始县、商城县,以及安徽金寨县西半部,那时候并不包括现在的信阳市(狮河区、平桥区)。

目前来说,真正的信阳毛尖产地,分为以光山县为代表的东五县核心产区和信阳市产区。东五县包括光山县、罗山县、商城县、新县、固始县;信阳市产区以车云山、连云山、集云山、天云山、云雾山、白龙潭、何家寨等最为有名。

信阳光山县、信阳市狮河区是信阳毛尖茶最核心的产区。2004年12月,光山县和狮河区同时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茶叶之乡”,全国12个“中国茶叶之乡”,信阳就占了两个,可见信阳毛尖的在茶界的地位。

光山县作为《茶经》中提到的全国八大产茶区之一,在晏河乡、凉亭乡有不少老茶厂,品种以旱茶为主,像晏河乡的静居寺茶园、龟山茶厂等都有半个世纪以上的历史,但受外观、区位优势、品牌包装推广力度等因素影响,虽然成立了一些茶叶公司,但知名度反而不如信阳市狮河区的一些茶叶品牌,但其品质是一流的。

按芽叶成分来分:珍品、特级、一级到四级

很多人可能说,是不是应该按照茶叶的外形来分?比如纯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片茶?纯芽最高档?茶商往往这么引导,以便卖出好价钱,当然买家觉得送礼也有面子,实际上口感差别很小。

在信阳毛尖国家标准里,最高档次为“珍品”(85%以上为单芽,其余为一芽一叶初展,春季),其次特级(85%以上为一芽一叶初展,其余为一芽一叶,春季),剩下的就是一级到四级差一些的茶,没有纯芽(单芽)这个说法,如果非要强加上,那只能叫“极品”了。

按工艺分:手工茶、机制茶

很多朋友往往会问,手工的茶是不是比机器做的茶更好喝?手工的茶是不是更贵?当然,手工茶做起来更辛苦,贵一点可以理解,但是说手工茶一定比机制茶好喝,那就是外行了,关键还得看做茶的师傅是谁。

“早期纯手工制茶,特别辛苦,后来部分工艺用上了机器,感觉轻松多了。”光山县晏河乡龟山茶厂负责人邹先生认为,机制茶和手工茶的区别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因为像杀青、揉捻、甩条等环节虽然完全可以用机器代替,但依然需要人工操作的,杀青的火候、揉捻和甩条的程度都需要师傅观察把握,高手用机器和手工都能做出好茶,二把刀不管用手工和机器,累死也做不出好茶。

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标志,是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如果有机器去解放人力,茶叶质量又相差无几,为什么不用呢?如果对手工茶有偏好的话,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是个人审美问题,当然也要付出更多的金钱。

什么是好的信阳毛尖?

在很多朋友的意识里:以为越小、越整齐、越是芽、越好看,就是好茶!反之茶就不好。一杯绿茶拿到手里,就先用芽头小不小、茶毫多不多、茶汤绿不绿这些标准来判断,这不是外貌协会吗?很多时候往往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

外观虽然重要,但茶叶是用来干什么的?当然是用来喝的,所以只能用好喝不好喝作为评论好茶最重要的标准,不能本末倒置唯外观论。

误区1:越小的信阳毛尖越好喝?

前面已经说过,信阳毛尖里品质最好的树种是原生的旱茶,但这种茶叶片较厚,营养丰富,做出来的茶偏大,反而不如从1980年以后从其他省份引进的茶种叶片小,所以越小的信阳毛尖,反而不一定是纯正原生的信阳毛尖。

误区2:纯芽的信阳毛尖更好喝?

纯芽的可能看起来美观,但真的好喝吗?实际上真正喝茶的人,没几个喝纯芽的,先不说贵不贵,最重要的是纯芽泡的茶水味道极淡,滋味不丰富,喝起来不过瘾。就像香椿苗,完全没有香椿芽那么厚重的味道。

误区3:“小浑淡”是信阳毛尖的特征吗?

老茶客都知道,茶汤越清澈说明茶的质量越好,但在评价和购买信阳毛尖时,一些人却陷入“小浑淡”的误区,认为芽头越小、茶水越浑浊(茶毫多)、颜色越清淡越好,这简直误区中的误区,是哪个奸商传出来的已经不可考证了。

业界有人认为,“小浑淡”不但不是信阳毛尖的特点,反而说明制茶工艺存在问题,是缺陷。制茶时,如果摊放时间过短,后期揉捻过重,茶叶里的蛋白质就会进入水溶液,茶叶里另外还有茶多酚,蛋白质遇到茶多酚,就会发生化学反应出现浑浊,而后期揉捻过重,也会导致茶叶破损率较高,破损的茶叶和茸毛在水里时间一长,就会发生沉淀。

此外,芽头越小,要么是采摘过早,要么不是优质的原生信阳茶,所以大家不要被奸商给忽悠了。真正纯正原生的信阳毛尖,用“大清香”来表述更确切些,芽头稍大,汤色较清,味道很香,入口无苦涩或微苦涩,回甘绵长。

误区4:作为绿茶代表,信阳毛尖越绿越好?

既然说是误区,那肯定是不对的,特别绿的茶不要喝,对胃肠伤害较大。

正常的信阳毛尖茶,嫩叶茶的茶汤往往略呈黄绿色,此外如果茶叶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而没有冷藏,或者冲泡的水温过高,都会让茶叶的颜色更黄。

如果茶汤和叶底过绿,那说明工艺不对,杀青不彻底,这种茶中的醛类、醇类等化学物质含量偏多,对胃、肠粘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胃不好人一旦喝多了这种茶,很容易引发胃痛、胃胀。

网上还有人说一些丧心病狂的奸商给茶叶喷绿色素,让茶汤看起来发绿,这个理论上存在可能,但咱不了解,也不去讨论。

误区5:几十元也能买到一斤好毛尖吗?

怎么可能?!大家都知道一分价钱一分货,贵的东西不一定好,但卖的比成本还低的东西,一定不会多好!

现在很多企业家感叹用人成本高,对茶厂来说也是一样的,雇佣采茶工的成本也高得很。比如明前毛尖和雨前毛尖,一般每斤鲜叶采摘费50元以上(一个人一天能摘三四斤鲜茶),4斤多鲜叶制成1斤干茶,这么计算,每斤干茶仅采摘费就高达200元以上!加上手工费和茶厂管理成本,你说卖多少合适?珍品的每斤1000元以上都不贵!如果你遇到低价的信阳毛尖,那只能说等级比较低,比如往年陈茶,或者信阳毛尖里的夏茶和秋茶,再或者是外地假冒的低品质绿茶。

误区6:肠胃不好的人不能喝信阳毛尖?

前面说过,如果颜色偏绿的信阳毛尖杀青不彻底,茶中醛类、醇类等物质含量偏多,会对胃、肠粘膜会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本来肠胃就不好,再刺激一些就更不好了。所以,茶汤特别绿的茶不要喝,另外新茶不要喝,起码要放10天左右,让有害物质氧化分解再喝,再者不要喝浓茶。

少量喝品质好的淡绿茶并不会对肠胃有刺激作用,反而会起到去腻、消脂、助消化的作用,特别是一些拥有小肚腩的朋友,饭后喝一杯,好处很明显。

以上论述是小编结合个人30年喝茶经验,加整合网络资料而成,只是希望大家能喝到纯正原生的信阳毛尖,而不是上当受骗,把假的当真的,把真的当假的。纯属个人意见,杠精不用讨论。喝茶只要开心、舒服就行,10块钱的散装白酒,要是能喝出茅台的感觉,当然也很美了。

信阳毛尖发展史

信阳毛尖茶作为小叶种绿茶,始于周,名于唐,兴于宋,盛于清,扬于今,已经有2300多年的历史。

唐代,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把光州(不含信阳狮河区、平桥区)列为全国八大产茶区之一。

宋代,“淮南茶,信阳第一”,大文学家苏东坡尝遍名茶而挥毫赞道。

清代,信阳毛尖茶已为全国名茶之一。

1915年,信阳毛尖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信阳毛尖从此成为河南省优质绿茶的代表。

1958年,信阳毛尖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

1985年,信阳毛尖获中国质量奖银质奖。

1986年,特级信阳毛尖和一级信阳毛尖荣获国家质量奖银质奖,是年,信阳毛尖再次被评为部优产品,荣获全国名茶称号。

1988年,信阳毛尖荣获全国首届优质保健食品最高奖“金鹤杯”奖。是年,信阳毛尖荣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

1990年,信阳毛尖参加国家评比,取得绿茶综合品质第一名的好成绩,荣获中国质量奖金质奖。

1991年,在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上,被授予“中国茶文化名茶”称号。

1994年元月,原信阳行署经专家论证,决定将同纬度、同工艺、同质量、同地区生产的毛尖茶统称为信阳毛尖,从而使信阳毛尖产地扩大到9个县(区),形成了中国第一个名优茶生产基地。

1999年,信阳毛尖获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

2002年信阳毛尖获得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认证。

2003年3月,信阳毛尖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信阳毛尖证明商标”,信阳毛尖证明商标的使用范围必须是东至固始县泉河流域、西至桐柏山大别山交界处、北到淮河沿线、南至大别山北侧信阳市行政区域内符合信阳毛尖品质特点和加工工艺的茶叶。

2004年12月,信阳光山县、信阳市狮河区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茶叶之乡”,全国12个“中国茶叶之乡”信阳就占了两个。

2005年,信阳毛尖通过QS食品质量安全认证,2006年通过HACCP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荣获河南省名牌产品称号。

2007年,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郑州),信阳毛尖一举夺得“茶王”称号。同年11月份在日本举办第二届世界绿茶大会上获得6个最高金奖、10个金奖和5个银奖,获2007年“世界绿茶大会”中国区绿茶金奖。

2008年,国家内贸部茶叶处处长、国家茶叶专家评委组长于杰说:“信阳毛尖为茶叶珍品,在全国100多种绿茶中,获国优金奖的唯有西湖龙井和信阳毛尖两种”,并认为西湖龙井茶香味浓难比信阳毛尖。

2010年,首次发布的全国83个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单中,茶叶品牌价值前三甲为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信阳毛尖。

2016-2017年,信阳毛尖的品牌价值位居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单第二名。

2019年11月15日,信阳毛尖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2019年12月23日,入选“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

注:内容来源中原文旅,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探访云南省临沧市双江县冰岛老寨整体搬迁

2020年12月4日,云南省双江自治县人民政府以“保护古茶树资源,促进古茶树资源可持续利用,巩固提升冰岛茶品质,造福茶农子孙后代”为由,发布了关于勐库镇冰岛村委会冰岛老寨整体搬迁征收公告,决定对勐库镇冰岛村委会冰岛老寨的土地、房屋及附属设施进行征收。然而,这意图明确,理据清晰的举措却被当地百姓诟病为“胡来”、“坑人”……这种矛盾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当地民众为何对县政府的行动如此质疑?当地在践行“两山”理念的过程中是否误入歧途?

《环境与生活》记者于2021年3月5日和4月9日两次赴冰岛村进行实地采访。

图|冰岛老寨村的四角大门楼

“班章为王,冰岛为后”

在普洱茶界,一直有“班章为王,冰岛为后”的说法。这里的“冰岛”,指的是云南省临沧市双江自治县勐库冰岛老寨特有的冰岛茶。近年来,以“冰岛老寨”地名命名的冰岛茶,已成为云南普洱茶中的高端产品。

图|冰岛老寨村口的休息凉亭和冰岛历史简介

双江县富集茶叶资源,有世界顶级大叶种茶故乡之称。在这方水土上栖息着上万亩千年野生古茶树群落,被誉为“世界古茶树原乡第一标志地”“中国国土古茶树种植基因宝库”。勐库冰岛老寨,是著名的普洱茶产茶村,也是勐库大叶茶种的主要发源地。其所产的冰岛茶,汤色蜜黄,清澈明亮,香气纯正柔和,滋味浓醇,生津回甘,堪称普洱茶界的翘楚。

冰岛村产茶的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时间为明朝(1485年前后),而无文字记载的传说却早于明朝。冰岛村委会下辖五个寨子,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冰岛五寨,分别是冰岛、糯伍、地界、南迫、坝歪。五个寨子都产茶,但品质最好的就是冰岛老寨的茶。市场上为了将五个寨子的茶区分出来,就进一步细化,将冰岛寨称为冰岛老寨,以区别于其他四个寨子。

图|冰岛村民自己拍摄的曾经的冰岛老寨

冰岛老寨又称冰岛上寨村,现在叫冰岛老寨组,只有茶农52户。在冰岛老寨的周围是数百年树龄的古茶树,其中有着千年树龄的冰岛老寨古茶树,则被视为冰岛老寨古树茶的正宗源头,它有着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冰岛古树茶已经身价百倍,引起茶界瞩目。

冰岛茶最高价达每公斤四万多元

冰岛地处勐库大雪山北麓,海拔高度在1400至2500米之间。群山起伏中树竹交荫,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植被覆盖率达60%,有原始和完整的植物链。山青地郁、层峦苍翠、叠嶂连云、清灵毓秀,自然宜茶。

当地人说,冰岛只有两个颜色:绿与白——洁白的云雾萦绕着碧绿的茶树。冰岛极有民族特色的建筑物散落在青山翠谷、白雾碧波之间,仿如一位秀丽的少女,旖旎如画。

图|耸立在冰岛村大门附近的“冰岛”景观石

在这里,最美的是茶,它神似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人。茶是冰岛的精魂。来冰岛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去参观这些古茶树。冰岛村尚存500年以上树龄的栽培型古茶树4954株。通往茶地的小道覆满泥土、杂草,站在茶园中,就像翻阅着冰岛的一页页茶史。其中一棵,它显而易见是长老,旁边有块石头上写着“冰岛茶树王”几个龙飞凤舞的大字,随时有朝拜者来合影留照,照片被到处传播,可谓古茶树里的网红。寨子后面的山上都是茶树,但要年轻许多。

冰岛老寨户户做茶,家家是别墅大院。门前都挂着自家的品牌标识。这里的建筑物大都在原先的布局上拓展,高低错落。有的巷子小道逼仄、狭窄,保留着以前的格局。60多户人家,与一群古茶树为邻,散布在一个山坡上。巷道四通八达,都走得通,村里人亲和无间,路人随时可以敲门而入,主人也不会觉得唐突,泡茶热情招待,保留着冰岛老寨古老的生活氛围。

图|一群采茶人站在冰岛村已经拆迁过房屋的平地上,等待车辆接她们下山回家。

在这里,自然与人和谐共处。大自然赋予茶树舒适的生存空间,赋予人类守茶种茶制茶的职责,同时赋予人类丰厚的回馈。直到今天,冰岛的茶商、茶农之多之富之盛,在临沧罕有其匹。

2006年,冰岛茶在中国茶叶博览会上荣获特等金奖。从此,冰岛茶价格一路飙升。冰岛茶的最高价格达4万多元/公斤,最低价格3000多元/公斤,均价8000多元/公斤以上。

2019年春,“冰岛茶树王”单株采摘权的拍卖价是88万元,2020年,“冰岛茶树王”单株采摘权拍卖到99万元,创普洱茶界毛茶原料新纪录。当地农户出租茶地茶树、合作制茶,最高收入达千万元,冰岛也因此被戏谑为双江第一土豪村。显而易见,冰岛茶让这里的老百姓过得富足、安乐。

“造福”村民的项目引发民愤

如此古树古风古韵,经济效益显著的古村落,自然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

2020年12月4日,云南省双江自治县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勐库镇冰岛村委会冰岛老寨整体搬迁征收公告。公告指出,为了保护古茶树资源,促进古茶树资源可持续利用,巩固提升冰岛茶品质,造福茶农子孙后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云南省土地管理条例》《临沧市古茶树保护条例》《双江自治县古茶树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及《中共双江自治县委双江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冰岛老寨整体搬迁的决定》(双发〔2020〕44号)等文件精神,决定对勐库镇冰岛村委会冰岛老寨的土地、房屋及附属设施进行征收。立意明确,有理有据,然而此后的一系列操作,却让当地怨声载道。

“美其名曰是保护古茶树和古茶园,保护民族老寨,实际是建设特色小镇,打造旅游景点。这样的项目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毁坏了大量的基本农田,浪费了耕地,县政府相关部门经过实地研究和论证过吗?国家的法律允许这样破坏性的开发吗?这样做不过是要把我们赶出老寨,赶出世代居住的家园。”一位七十多岁的冰岛老人痛心疾首地说道。

“县政府对外说,这里的村民在闹事,但实际上根本没有。”一位常年来此采购的大理茶商表示。

图|老寨村民用担子挑着采好的新茶行走在崎岖的山间小道

此前,美丽的冰岛老寨即将迎来春季采茶期,却被突如其来的拆迁,整得一片狼藉,面目全非。据老寨的茶农反映,县里要在这里打造旅游胜地——美丽圣山公园,等于是重新建一座城,所有茶农一律移民搬迁,这不仅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还浪费了村民们近300多亩耕地。

84岁的俸奶奶一听搬迁就落泪

2021年3月5日,《环境与生活》记者专程来到双江县勐库镇冰岛村采访。或许是为了防控疫情,当地对外来人员查勘较严。记者搭乘冰岛老寨村民的私家车,在经过检查登记后,才进入这个久负盛名的古村落。

还未进到寨子,远远传来挖掘机和重型工程车的隆隆声,装满拆迁垃圾的大卡车不时在路上驶过。进入寨子大门,一块近两米高竖立的景观石上雕刻着红艳艳、苍劲古朴的“冰岛”二字。周围门前、墙体上书写的各色招牌,昭示出这里曾经的祥和与兴盛。而眼前粉尘四起,满目疮痍,来回穿梭的大卡车和震耳欲聋的挖掘机作业却是现实写照。

图|记者2021年4月8日航拍的冰岛老寨古茶园

冰岛村老寨组一名村民称:“2012年以来,政府就要求建房屋,才几年啊,又要全部拆除搬迁,有的人家2020年刚刚建好房,这不是瞎折腾吗?现在,我们的古老茶园和祖先留下来的老寨被县政府强行拆除,说是‘打造古茶圣山公园’,说是要对我们的子孙后代高度负责,要建什么公园……这样保存良好、有民族风情的寨子不好吗?而且,搬迁计划引来一系列的问题,都还没有解决,我感觉是步步紧逼,处处陷阱,要将我们赶出老寨,侵占我们的古茶园啊!”

图|正忙碌着采收春茶的村民

“想要美化我们的村寨,发展保护古老茶园,要符合国家政策,但如果是胡来,我们坚决反对!”一位60多岁的村民这样说道。

84岁的俸奶奶,正坐在自家院里和儿媳妇围在火盆边上拉家常,记者走上前与她们说起老寨的拆迁。此时,俸奶奶禁不住热泪盈眶,用手抹去眼泪。

看到此情景,记者询问坐在一旁的俸奶奶儿媳妇。她说:“从今年2月以来,我们得到通知说寨子要全部拆迁,所有茶农都得搬,而且马上断水断电,果然第二天就停水停电了,寨子里的网也断了。一提到要搬迁,我妈她们这辈老人就流泪,她们哪里都不想去,就想守在辛苦几辈子的这点故土上,家里一来人,她就担心是来要我们搬迁的。”

“我们人在流泪,古茶树也在流泪”

冰岛村村民李先生算是寨子茶农中的大户,他告诉《环境与生活》记者:“我家有30多亩地以前被地方政府征收了,说是每棵茶树赔偿5元,这么多年了,至今也没给。”

李先生说:“我们寨子的居民,过去主要以傣族为主,后来不断聚居了拉祜族、佤族、汉族群众,人口不断增多,寨子也逐渐扩大。自古以来,寨子里的风气很好,没有吸毒,赌博,胡作非为的人。大家都安分守己,自主创业,发展茶经济,改善了自己的生活环境,提高了自己的生活水平。”

图|拆迁中的冰岛老寨

李先生的妻子这样形容:“我们寨子里,有的人家房子已经被拆了,变为平地,我们人在流泪,这些因为拆迁被污染的古茶树也在流泪。”

2017年,冰岛老寨茶(冰岛正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审查,成为地理标志产品。

2017年,冰岛村荣获中国生态文化协会组织专家评选的““国家级生态文化村”称号。

如今,老寨大规模搬迁,舍弃原生态改建人工化的公园景区,在土地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是否合理?有一名冰岛老寨茶农认为,对于冰岛村目前拆迁的项目性质、规划方案等,茶农们应有知情权,县政府事先也应该与当地茶农沟通与协商。

“村民们千万个不愿意”

有张姓村民告诉《环境与生活》记者:“我们不知道冰岛拆迁是什么项目。迄今为止,县政府部门未公开任何规划书、批复文件等书面材料,就是2020年12月5日晚上,双江县委有领导带领勐库镇邱镇长等人到村里组织群众会议,说是要让大家搬迁,当时没有一家愿意搬迁。从那以后,县政府、镇政府就用各种手段来做我们的工作,让老百姓签字。现在,有的搬了,有的没搬。政府让我们搬离老宅基地,村民们千万个不愿意,我们就想看到搬迁的文件是怎么说的,而且在我们的基本农田里建房子有没有履行合法的手续?可现在说理都没有地方!”

图|冰岛老寨新建特色小镇标志性建筑(摄于2021年4月8日)

记者问道,“目前被强拆的房子盖起来大概多久了?有房产证吗?”

张姓村民回答:“村里许多房子是在2011年至2018年重建起来的,我们是在自己的宅基地建房子,没有房产证。每家每户花的钱不等,有的花了150万元,有的花了300万元,更有人甚至花了2000万元建起来。4年前,我自己在原有老宅上盖起来的房子有548平方米,花了将近500万元才全部建好。”

关于目前县政府对拆迁房屋的补偿标准,张姓村民说:“县政府的补偿标准是,砖混结构1460元/平方米,框架结构1800元/平方米。政府指定一家评估公司对我们的房屋进行评估,这家评估公司没有提供相关的红头文件、印鉴,也没有书面和参照的确切标准。”

图|已经采好的冰岛老寨新茶

一位李姓村民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茶与人共同生存,古茶树离开人,就像被抛弃的孤儿,我们不同意搬迁!祖祖辈辈留下的宅基地是我们几代人生活的乡情,人都走了,谁来保护自己的村落和古老的茶园,谁来管理古茶树?我们是有义务积极配合县政府各部门的工作,但执政为民,我们也有监督的权利,请县政府按照事实给老百姓合理合法的解释,县政府更要体恤民情,带领我们走正确的道路。”

另有一名李姓村民伤心地告诉《环境与生活》记者:“我2013年开始建房,到2016年才建好。当时搞新农村建设,我没有钱建房,政府工作人员就来逼着我建房,还说建一层补贴3万元,建两层补贴5万元,我房子建好都4年了,可补贴却是一分钱没见到。当时,我为建房贷了好多钱,我承包茶树拼命干,一边挣钱一边还贷一边建房,终于有了新房,这又要搬迁!建房花了我200多万元,我实在承受不了。还未脱贫致富,难道又要返贫吗?现在国家不让在基本农田建房,我们搬迁到农田里可以长久吗?而且那里下面有一条河,一个冰岛湖,排污治理怎么搞?我们看到了环境有污染的危险,县政府难道不知道吗?我希望县政府给老百姓一个合理合法的解释。”

图|生长在冰岛村边上的古老茶树群

冰岛王姓村民说:“我们不清楚县政府的规划,也不了解项目性质,政府不与老百姓沟通协商,说拆就拆,让你搬你就得搬,连个红头文件都没有。我2016年9月将老房子拆除,经过两年才建好,连装修总共花费近300万元,结果给我们口头协商的是框架楼,按照1800元每平米计算,这不是坑人吗!可如果不搬,他们使用各种手段,从各方面给你施压。”

搬到山下的农田里盖房子

“我与大家的态度一致,不同意搬迁。到底是搬迁还是征收,总得有明确的文件,希望县政府能拿出国家相关搬迁及征收的文件和政策。搬迁地点属于冰岛老寨所有的基本农田,被征收之前告知我们是为了种植原因,可现在却要开发房地产,这是坑茶农还是坑国家?”村民王某愤慨地表示:“几百年来,冰岛老寨的宅基地约占地100亩,而农田是300亩以上。如果按照国家目前的政策,保护自然生态,保护耕地等政策,搬迁到新址,占用了大量基本农田,这不仅对生态环境破坏很大,还浪费资源,让老百姓遭受巨大损失,怎么算都不是两全其美的事情。为何不把几百亩基本农田恢复水稻用途,而是变成开发区?为何要在山里建造一座城市?为何非要让老百姓退让宅基地?我们都生活了好几代了,怎么就成了违建?那在几百亩农田里盖住宅就属于合法建筑吗?”

图|冰岛老寨里被拆迁垃圾包围着的老茶树

村民张先生甚至表示:“整个搬迁征收项目问题很大。我们通过信访的形式,逐级向云南省政府、云南省自然资源厅、临沧市自然资源局询问了此事,以上政府部门分别就我们所反映问题给了书面回复: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的回复是,未收到‘冰岛老寨整体搬迁征收项目’所涉地块的用地报批申请;云南省自然资源厅的回复,也是尚未收到‘冰岛老寨整体搬迁征收项目’用地预审报件材料,该用地预审文件不存在;临沧市自然资源局的回复是,经与双江自然资源局了解,该项目未办理‘一书两证’。”

图|冰岛老寨里尚未拆除的房屋毗邻着拆迁废墟(摄于2021年4月8日)

一位退休后返回该村的老干部直言不讳地告诉《环境与生活》记者:“如今让我们搬迁到山下面的农田里盖房子,那里深沟低谷,每年雨季经常发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时有发生,一点安全保障都没有。可县乡政府干部说:‘让你们拆你就拆,前期拆的有政策可以享受,越到后来的越不享受政策,国家的政策是制定给听话的老百姓的。谁不听话到了最后就用法律来处理你。在双江这个地方,只有县政府才是最权威的。’”

在采访中,《环境与生活》记者不断听到县乡干部和工作人员给还未搬迁的村民做工作,俗称“慢慢击破你的底线”。而已经搬迁到临时安置点的茶农,大多数显得很无奈,受到损失不说,在临时安置点还不知要熬多久。目前,县政府似乎骑虎难下,既要采取各种手段对还没有搬迁的茶农进行搬迁,还要给已经搬迁山下的茶农有个交代。

项目未向上级有关部门报批

没有“一证两书”,未向上级有关部门报批,就堂而皇之地搞搬迁、搞开发、上项目,真的是在为民谋福吗?据了解,自2019年至今,开发商已经换了三波。

《环境与生活》记者通过多方了解,联系到之前参与过该项目开发事宜的有关负责人员。这位负责人员称,他们原以为这个项目手续齐全,当地政府与村民们都已经达成一致,沟通协商好了所有事项,但他们在开展工作一段时间后,才发现并非如此。

图|残垣断壁中冰岛老寨盖起来没几年的楼房分外显眼(摄于2021年4月8日)

这位负责人员称,从项目立项来说,首先环评过不了关,当地政府大张旗鼓声称要保护古茶园和古茶树,实际上每一棵茶树都是茶农的命根子、摇钱树,茶农保护得“像眼珠子一样”,而县政府的保护举措一是强行拆除山上茶农的住宅,重新建设旅游观光景点,对古茶园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二是在山下河道边征用茶农原有的耕地大搞建设,将大量污水排入冰岛湖,造成土地严重浪费,湖水严重污染。

关于该项目的官方发声,《环境与生活》记者查到双江县政府网站2019年11月1日发布的一篇报道。这篇题为“双江自治县举行勐库冰岛茶小镇建设项目开工典礼”的报道称:“10月31日,双江自治县在勐库镇冰岛村委会冰岛老寨大坝子田举行勐库冰岛茶小镇建设项目开工典礼。”在开工典礼上,双江县领导讲话指出,“勐库冰岛茶小镇创建工作依托双江丰富的茶叶资源优势和冰岛茶品牌影响力,通过以冰岛茶的品牌效应和区位辐射带动周边生态指标和旅游产业良性发展,以冰岛茶特殊制作工艺带动人才引进和就业率的提高,最终以冰岛茶的品牌优势带动全县茶叶产业的转型升级。项目建成后,必将有力推进双江茶叶产业转型升级,厚植茶文化底蕴;必将有效发挥战略支点作用,带动双江乡村振兴发展;通过特色优势资源的集中开发,促进茶旅一体化融合发展,引爆双江经济增长新动能,对提升双江县城镇化质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图|立在冰岛老寨路边的宣传标牌(摄于2021年4月8日)

令人不解的是,勐库冰岛茶小镇于2017年,就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关心、重视下,被列为全省第一批创建小镇名单,于2019年10月31日开工建设。那么,“冰岛老寨整体搬迁征收项目”究竟有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有没有取得“一书两证”?

目前,勐库冰岛茶小镇建设已完成了大坝子田核心区三通一平、地勘工作,展示中心主体已封顶,顶部茶叶造型拉膜正在安装。

“忽视了国家法律和政策”

冰岛老寨发展到今天,茶农们自力更生、自主创业,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特别是近十年的迅速发展,他们都逐渐富裕起来,基本达到小康生活。但是突如其来的拆迁,就像给了他们当头一棒。

据双江县人大一位喜好茶文化的干部透露,打造冰岛小镇和古茶圣山公园的方案既没有经过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批公布,也未经国家和省市国土部门、建设部门、环保等部门审批。

图|2021年3月8日临沧市自然资源局和规划局对冰岛老寨村民的信函回复

双江县国土部门一位干部在接受《环境与生活》记者采访时称:“县里目前的这种做法忽视了国家法律和政策,忽视了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既要保护耕地,更要保护自然生态的要求。更忽视了当地村民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拆迁搬迁工作私下里被叫做‘三乱工程’——乱规划,乱指挥,乱建设。”

4月9日中午,记者来到冰岛老寨组搬迁村民临时安置点,有部分搬迁下来安置的村民,已经做起了今年春茶的初制加工,有的还在装修,大多数临时安置房看上去还都空着,只有一小半的临时安置房开着门,设有门店和欢迎客商洽谈喝茶的茶台。有的茶台前三三两两坐着几个喝茶的人。

图|2021年3月8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向冰岛村民的信函回复

《环境与生活》记者随便走进几个开门迎客的门店里,想了解他们搬迁安置的情况。一位王姓茶老板,云南财经大学毕业,曾经是临沧市某银行职员,据他说:“我以前在临沧一家银行工作,后来我回来专门经营我的茶山。从去年开始,县政府就说要打造特色小镇,保护古茶树,保护古茶园,县政府领导多次给我们开会做动员工作,让大家早点搬迁,我们觉得,既然县政府要求搬迁,肯定是有原由和政策的,迟搬还不如早搬。所以我们去年年底就搬迁下来了。当时虽然有些不情愿,但也没有办法,县政府下了决心要你搬,你不搬他们会慢慢击破你的底线,迟早让你搬走,县政府采用的政策是你早搬迁,还能享受到很多优惠政策,例如补偿、找搬家公司协助免费搬家等,你一旦不搬,到了最后就给你采取强行搬迁,当钉子户处理。”

图|双江县在冰岛村路口打出带有宣传介绍的交通标示图

这位姓王的老板还告诉《环境与生活》记者:“县政府保护古茶树是正确的,因为你看每年到了采茶季节,寨子里车满为患,再加上最近几年还举行一些活动,就那些来来回回的车辆的尾气排放,对那些古茶树的污染就很严重。这样把人们搬迁下来,将车辆集中停放在下面,杜绝车辆的进入,那样才能起到保护古茶树的作用。”

但已搬迁到临时安置点的村民俸先生说:“我们的临时安置房,现在干什么都不方便,前几天一下雨,雨水全流进屋里了,太阳一晒,闷热得我待不住,而且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我们做饭用的全是液化气和明火,如果谁家一不小心失火,这一排房子就全毁了,还很可能会伤及人身财产。

安置点目前的环境对于山上的茶农来说,既不适合储藏茶也不适合做茶,最主要的原因是山上的海拔要比山下高出好几百米,而且自然空气流动和通风情况非常好,山下一到春季,就很闷热,前段时间下点小雨,临时安置点的塑料房就开始漏雨,以后进入夏季,雨水多了更糟糕。”

图|记者2021年4月8日航拍的冰岛老寨全貌

《环境与生活》记者离开安置点时,周围的施工作业还正在进行,一个造型奇特的停车场正在修建中,很多来冰岛购买春茶的茶商将车辆停放在安置点施工现场外的公路边上,这里的检查点严禁所有外地车辆驶入冰岛村。

4月9日下午,《环境与生活》记者来到双江县委宣传部,申请采访冰岛老寨建设美丽乡村事宜,宣传部的唐女士以“疫情期间,严防严控”为由,拒绝了记者的采访。

图|闲置的冰岛老寨搬迁村民安置点(摄于2021年4月8日)

事实上,《环境与生活》记者就在前一天的4月8日上午,第二次到了冰岛村,还现场观看了冰岛茶树王的单株采茶开采仪式。当时参加该仪式的就有双江自治县的一位副县长,还有双江县生态环境局局长。当天,该村原有的老停车场停满各种车辆,古老的茶园里人满为患,大多数人连防护口罩都没戴,活动举行得轰轰烈烈,场面与“疫情期间,严防严控”相去甚远。

就在《环境与生活》记者发稿前,有村民反映:“4月19上午,政府部门来人用挖掘机将村里的公共道路挖断,阻碍通行,目的就是逼迫还未搬迁的茶农搬迁。”

来源:环境与生活杂志,作者:刘军民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原文标题为:践行“两山”理念切莫误入歧途——探访云南省临沧市双江县冰岛老寨整体搬迁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