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昌宁县古茶树

找到约151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昌宁古茶树上萌新绿 茶香馥郁“样样好”

春分前后,随着气温升高,云南昌宁茶区的茶园茶山陆续进入春茶季,蓄积了一冬能量的古茶树萌发新绿,芬芳馥郁的古树茶香,催着种茶人、制茶人、买茶人、饮茶人纷纷忙碌起来,共享“千年茶乡”春天“样样好”。

昌宁县城背后西山的许多古茶树还刚刚“睡醒”,褚家山的几棵古茶树却早早到了最佳采摘期,购买了古茶树采摘权的茶企负责人李忠文正带着几个采茶工人和外地客商采摘古树春尖。

“我们昌宁是千年茶乡,是古茶飘香的地方,在昌宁有很多古茶树,大多数古茶树都是在清明节后10至20天采摘,但褚家山这几棵却非常独特,每年3月初就开始发芽,3月中旬就可以采摘。”李忠文一边采茶一边说。

李忠文介绍,当天采摘的三棵古茶树是野生型大理茶,树龄大概500-800年,往年一棵树可以采40至50公斤鲜叶,做出来的红茶、白茶、普洱茶都非常经典。在昌宁,野生型大理茶大多用于做红茶。做出来的红茶当地称为野生红茶,干茶乌润油亮、汤色清透,茶汤有非常浓郁的花果香,甜味非常好,是红茶非常经典的冰糖甜。

“昌宁的古茶树分布广、品种多,生长环境各异,每一棵树有每一棵树的特点,可以说是一树一春天。”如李忠文所说,昌宁县古茶树资源丰富,有野生型、栽培型、过渡型几种类型,全县20余万株百年以上树龄的古茶树,因品种、生长环境等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近年来,昌宁县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古茶树资源,昌宁古茶树资源逐渐走出“深闺”,被外界认知,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在广州从事国际贸易的伶俐女士自喝了昌宁的古树茶后,多次到昌宁寻茶。一到古茶树下,她先用心地拍摄视频,然后兴奋地上树采茶。“这个茶叶吸收了天地灵气,感觉特别清香,而且沐浴阳光之后,这个茶生吃感觉特别清甜,而且在树上采茶的感觉非常棒。”伶俐采了一片新鲜的茶叶放进嘴里细细品味,开心地说,“我想,很多朋友都会喜欢上千年茶乡昌宁,到这里的茶山采茶,随便摘一尖都是非常嫩的,很难找到有这么好的茶。”

在江苏昆山从事工程建设行业的欧阳利泓女士是第一次来到昌宁,看到古茶树后就激动不已地爬上茶树,时而采摘喜欢的嫩芽,时而抓起茶叶看看、闻闻,开心得像个孩子一样。欧阳利泓说:“我第一次来到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上采千年古树茶,待在树上都不想下来,采茶不仅特别开心,更能让心情有一种特别宁静的感觉。这个茶特别香,我还吃了两尖鲜叶,特别清甜,很美味。我会把这里的古茶树介绍给朋友,希望这边的茶产业、茶文化能够发扬光大,有更多的朋友来这里玩。”

采完茶叶回到茶厂,李忠文开始加工野生红茶,从萎凋、揉捻、发酵,再到烘焙或晾晒,每个环节都耐心细致、一丝不苟。“这几棵古茶树上采的茶叶,一部分做烤红,一部分做晒红,每一种都有不同的口感。”李忠文说:“一杯好茶,不仅需要好的原料,更需要用心去做。就像发酵这个环节,时间的长短不同,做出来的茶叶口感就完全不一样。”

和李忠文一样,昌宁许多制茶企业都在春分前后开始收鲜制茶。翁堵镇扁里村光山村民小组的茶所主人刘金顺一边炒茶一边说:“我们都是分类收鲜叶,新品种、老品种分开,用来制不同的茶。像包产到户前就栽种的老品种茶,树龄长,滋味醇厚,一般用来做晒青。我从小就与茶打交道,希望我们的茶能够被更多的人喜欢,带动我们种茶人、制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

作为昌宁红茶协会的负责人,李忠文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在做好茶叶后,他泡了一泡野生红茶,一边试茶一边思考着发展。他说将从宣传推介、市场营销、精细化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着力,依托资源优势,打响“昌宁红茶”品牌,带动全县茶农茶企用心做好每一片茶叶,满足消费者的不同层次需求,不断扩大昌宁茶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影响力。

李忠文说:“我们昌宁的茶与其他茶区相比发芽较晚,春茶要到清明前后才大量上市,许多古茶树甚至要到雨水节气后才采摘。在昌宁古茶树随处可见,我们欢迎更多的茶友能来到昌宁,跟我们一起采茶制茶,一起体验茶山的点点滴滴,感受千年茶乡古茶树的魅力,品味千年茶乡古树茶的韵味。”

吴再忠 张忠海 刘子安

来源:昌宁发布,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天韵古茶品牌资源|普洱茶四大核心基地,为源头品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云南,被誉为植物王国,是一片理想而神奇的净土。古茶树因寒风而沉睡,携暖阳而苏醒,被风霜占白,被雨露滋润。沉酣新茗,不知人间岁月。轻轻抿一口春茶,馋尽春天曼妙滋味。



天韵古茶天韵古茶人本着对茶由衷热爱、不畏艰辛、努力深钻茶山, 踏遍澜沧江流域各个古茶山,只为寻求和制作一杯上好的原生态普洱茶,以澜沧江流域的西双版纳、普洱、临沧、保山四大普洱茶产区的原生态古树茶为核心,建立自己的古茶园基地和初制所,拥有稳固的资源基础和专业的制茶团队。



图片西双版纳茶区—基地

西双版纳是国际茶界公认的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发祥地和茶马古道源头,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南部,古茶树分布在海拔760~2429米之间。




其地理、气候条件独特,土壤肥沃,日照充足,温度适宜,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高,植被丰富,拥有着绿色无公害所必备的生态环境。


天韵古茶西双版纳古茶园基地分布情况如下:


图片易武茶区:

天门山、刮风寨、麻黑寨、弯弓、薄荷糖、百花箐、铜箐河、蟒蛇箐

图片布朗山茶区:

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峨、班盆

图片古六山茶区:

倚邦、曼松、蛮砖桃子寨、革登值蚌



临沧是世界茶树的原生地,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最高海拔3504米,最低海拔450米,年均气温在15°C~19.5°C之间。



这里的茶园大多在温暖湿润、云雾缭绕的茶树原产地澜沧江两岸的深山密林中,远离污染源,是天然优质无公害茶,土层深,落叶层厚,土壤有机成分含量高,十分有利于茶园的生长,茶树资源非常丰富,生产出来的茶叶品质十分卓越。



天韵古茶临沧古茶园基地分布情况如下:
图片临沧茶区:

冰岛老寨、地界、南迫、糯伍、坝歪、昔归忙麓山、葫芦谷、

特别金奖茶品:大雪山、茶王树(冰岛古树)




普洱茶区—基地

景迈山是位于中国云南省的西南边陲,在普洱市澜沧拉祜自治县惠民乡,东邻西双版纳勐海县,西邻缅甸,是西双版纳、普洱与缅甸的交界处。海拔1000~1700米,年降水量1800毫米。



这里群山环抱,山峦叠翠,山川秀美,南朗河(南腊河)和南门河在山谷中缓缓流淌。在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山花烂漫,果实累累,亚热带风光旖旎。



天韵古茶普洱古茶园基地分布情况如下:
普洱茶区:

景迈、凤凰窝、邦崴



保山茶区—基地

除了三大茶区外,云南省还有保山茶区、茶区内茶树种质资源丰富,被有关专家誉为“茶树品种资源宝库”。境内的高黎贡山至今还留存上万亩人工驯化栽培的古茶树群落,树龄据考证已逾千年。



保山市境内茶树品种资源丰富。据调查,在腾冲县古永、龙陵县镇安、昌宁县苟街、保山市瓦窑以及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有成片的古茶园和散生的野生茶树。


茶叶产品主要是红茶、绿茶两大类,其他少量加工成普洱茶、乌龙茶、花茶等。2011年,保山毛茶总产量31955.4吨,成品茶产量17549吨。全市茶园总面积达59.28万亩,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园面积达24.49万亩。



天韵古茶普洱古茶园基地分布情况如下:
图片保山茶区:

高黎贡山、昌宁黄家寨、漭水古树


天韵古茶不断挖掘古树茶价値,完善企业的运营管理能力,以“高品质生态古树茶需求为导向, 渠道体系建设为依托, 价値服务为核心支撑”打造云南省品质型的特色茶叶企业。


天韵古茶人,爱茶敬茶,爱茶惜人、诚心勉励、追根溯源、誓制佳茗只做正宗原生态古树茶,为天下茶人茶友制作一杯滋味纯正、香飘四溢、韵味悠长的原生态古树珍品。

昌宁县:天堂山麓古茶香

300万年前的一次强烈地壳运动,让飘移的印度洋板块与坚硬庞大的亚欧大陆在这里激烈“撞车”,一时间山呼海啸,天昏地暗,奇峰怪石,飞泻千里。天堂山山脉张开热情的双臂,拥抱着印度洋款款而来的季风“天使”,在峦峰沟壑间撒下郁郁葱葱的万顷翡翠。正是:岭峦涌作千顷海,峰簇裁成万仞葱。得天独厚的立体气候在横断山脉完美地诠释了植物王国的“霸主地位”和“绿色权威”。

汹湧澎湃的澜沧江,从乱石缝隙间怒吼奔腾而来,沿天堂山峽谷穿越,轰鸣咆哮而去。蓦然回首,那浪花飞溅、水雾弥漫的山坳里,如梦如幻的呈现出一坡绿伞如茵的古茶林。“黄家寨古茶公园"的标牌赫然映目。好奇心驱使我们走近公园一睹古茶树“芳容”。

“黄家寨”,这个名不经传的小村落,任你金睛火眼,任你明火执仗,也难在云南省昌宁县版图的坐标上,找到它准确的位置。然而,它却因茶而兴,因茶而名,因茶而“千古流芳”,因茶在“千年茶山昌宁”独领风骚,独树一帜。

“黄家寨古茶公园”坐落在一面向阳山坡上,一条石级小道,依山走势,上坡下坎,曲折蜿蜒,穿行在散植的上千株古茶树之间,从山脚盘旋到山巅,拐进古茶作坊,伸入茶户农家……移步古茶公园,青山如黛,鸟语花香。这里没有老气横秋的迟暮,也没有残枝败叶的凋零。挂牌编号的一株株古茶树,生意盎然,青婴欲滴。树杆上的青苔藓胡搅蛮缠,似乎在标记主人的年轮,以示好游人、茶客,撮合一桩“明媒正娶"的啼笑姻缘。这里的一山一水都有悠远的故事,一株一棵都是经风沐雨、饱经风霜,一枝一叶都记忆着黄家寨的古老厚重,神秘美丽。拂去历史的尘埃积垢,打捞沉淀在黄家寨古茶树下千百年的碎片残渣,或许能窥视到黄家寨古树茶的真面目和其茶文化的根须脉络。

上溯到唐宋时期,中原金戈铁马的嘶叫,人声鼎沸的鼓角争鸣,始终未能跨过水流湍急的澜沧江,未能打破巍巍天堂山四千平方公里的沉寂与宁静。土著人刀耕火种的生活依然按部就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此,土著先人在这块神奇又古老的土地上撰写起“千年茶山”的神话。从熏染着碧云寺袅袅余烟的“碧云茶”,到堂而皇之登上元明宫廷宝殿的香茗新宠。从茶马古道厉兵秣马到西藏对英国傀儡“印茶”的宣战,滇茶本身所具备的政治属性和历史意义远远超过了其商业价值以及商业属性的范畴。

天堂山,从远古走来,气宇轩昂,巍然屹立。数千年风流沉浮,观古今斗转星移,伟岸峥嵘,任重道远。东麓遍野,古茶树亭亭如盖,枝繁叶茂,西麓漫山,杜鹃花姹紫嫣红,风情万种。达岭水领岗上冒出的汨汨清泉,两麓分流。橄榄河,犹如一条洁白的绸缎,从西麓的深壑中飘出,缥缈轻盈,仙韵婉约。得乐晓河仿佛一条透明的轻纱,缭绕着东麓的峰壁,卷舒缠绵。源出天堂山达岭水的两条河流,终因“道不同不相为谋"而各奔前程。橄榄河走枯柯河进怒江出萨尔温江,投入烟波浩瀚的印度洋。得乐晓河入右甸河出澜沧江经湄公河汇入波涛汹涌的太平洋。这就是当今世界绝无仅有的“一山之水归两洋”的天下地理奇观。

时间镌刻不朽,奋斗成就永恒。历史的指针指向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天堂山肩负着人类历史伟大的使命,缓缓铺开矢志复兴中华民族的新画卷,饱蘸时代的浓墨重彩,描绘和续写着人类文明进步的新篇章。

王富莲,一个从天堂山脚下,古茶树林里走来的“稻花女”。宽松的牛子裤紧束着白衬衣,一绺乌黑发亮的马尾辫随意撩挂在胸肩,勾勒出她泾渭分明、丰满而优美的曲线。别在胸前那枚精致的徽章,点缀出职场女性的操守和端庄。灿烂笑容的脸靥里洋溢着热情、活泼的青春气息。镶嵌在柳叶眉下那双明亮清澈的双眸,闪烁着妩媚的矜持和超出她年龄的执着和成熟。她的创意别出心裁又不拘一格,扬花的稻穗是她的琴弦,翠绿的禾田是她的舞台,天地间迴荡着她明快、欢乐的创业旋律,陶醉了天堂山,沉迷了古茶林。她把青春写在禾田里,把笑容撒在稻谷中。禾苗伴着她桃灯夜读的光亮成长,谷穗倾听着她和她团队的“青春圆舞曲’成熟。一个从“市场营销专业”里走出来的书呆女,能把自产的有机大米和一口铁锅装在行旅箱里,拉开了营销网络,煮沸了市场,却无力排谴压抑在心底深处的辛酸。一位年轻貌美的“煮饭老板”,在她成功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少鲜为人知的困难和艰辛!

大年三十,晨曦微微,春城就沸腾起来了。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喧闹非凡。此起彼落的劈劈啪啪的鞭炮声,携着浓郁而热烈的年味在空气中弥漫……宅厅内,王富莲一筹莫展,心急如焚,任由收缰勒马也掌控不住如麻的思绪,也停不下来回摆渡的碎步。脑海眼前,八百里加急,黄尘滚滚,这边是农户的粮款无法兑现,黄熟的稻谷收不上来。那边是开春后客户的合同无力履行。除夕当前,筹钱贷款上天没门,入地没路。眼巴巴地看着一座“大米王朝”的高楼行之将倾,三十多年的梦想魂断蓝桥!她下意识地嘣出一声冷笑,一阵阵催款讨债的手机铃声打断了她的思维,把她唤回现实的同时找回了自信。阳光、果断、热情、大方、诚信的王富莲回来了!她120公里时速飞驰天堂山,那里的农户,那里的老百姓焦急地盼望着她回来立字写据,等待着她回来收粮。老实厚道又通情达理的父老乡亲,一路走来,热心、理解、支持、陪伴,温暖、熨贴着王富莲那颗跳动的心,腮颊间,不由自主地挂下一行由衷感激的热泪,模糊了视线,敞亮了胸膛……

在她三十多年的人生字典里没有气馁、胆怯、畏惧、退缩的辞条,也没有浓妆艳抹的招摇和刻意,只有“巾国不让须眉”这一页。三十多年的风雨兼程,三十多年的岁月蹉跎,三十多年一步一个脚印笃行着"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为乡村代言"的人生格言,笃行着对父老乡亲的郑重承诺。她运筹帷幄的“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经营模式,以及商业战略性构想的新理念,让天堂山沸腾了,古茶树欢呼了。王富莲的有机水稻种植基地,从天堂山下的漭水镇发展到了勐统、更戛、田园4个乡镇,并走出了家乡昌宁县,在德宏、玉溪等地州建立了生产基地,助推农户脱贫创富。“最魅村姑”牌的高原有机大米载歌载舞走出大山,走出古茶林,走进全国万户千家。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梅花香自苦寒来。王富莲的光环是她那只昼夜伴随的行旅箱辗转出来的,王富莲的荣誉是她装在行旅箱里那口铁锅煮出来的。2021年王富莲金榜有名,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称号。已是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掀开天堂山雾锁阴霾的头盖,终于见到了隐藏深山人未识的古茶树的“真容。二千年前,它与古“濮”猎人邂逅,猎人便将其“迁徙”至古部落旁种植。历经唐风宋雨荡涤洗礼,和古大理国狼烟烽火的吞噬,依然葳蕤生香,苍翠遒劲,古茶树“活出真我的风采”!

昌宁县漭水镇黄家寨,是一个“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优质普洱茶古树群落,它身穿普洱茶最古老的铠甲,威风凛凛登上天堂山之巅,横刀立马瞭望临沧、普洱、版纳“三国”鼎立的云南普洱茶区之风云,大有叫板“三国”四分天下之威势。

昌宁县古茶树有二十多万株,分布在全县十多个乡镇,村落农舍、田间地头都有古树茶的身影。地地道道的原生态,切切实实的古树群。树龄从上百年到二千年不等,且持有专家“明码标识”的鉴定牌令,群落规模尤以漭水镇独占鳌头。

据茶书记述,昌宁漭水镇黄家寨大叶茶的茶多酚含量,在云南古茶树群体里仅次于冰岛,其浸出物则“会当凌绝顶”,出类拔萃,傲视群雄。黄家寨的古树普洱茶,更以它浓烈清香、回甘爽口的“漭水之韵”,挑逗和丰富了茶客的味蕾和舌尖。遥想当年,如果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昌宁、在漭水、在黄家寨,洒下几滴古树茶的翰墨丹青;如果美国记者埃加德.斯诺西行,驾步黄家寨古茶林,他们的卓绝造诣,早已让昌宁普洱名扬四海,独步天下,何须今日在澜沧江畔搭台筑坛煮酒论英雄。

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踏寻千年茶乡古幽,品啜古茶韵味风流。往事越千年,绿水青山今犹在,金山银山呼梦来。

来源:澜沧江文艺 熊学忠 欧超武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47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