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历史繁华的见证者

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一位老者,在荒野中品尝百草,并详细记述着它们对人体产生的各种效果。今日,他已误尝了72种毒草,此刻毒性发作,毒气聚腹,步履蹒跚,不由躺倒在一棵树下休息。突然,一阵风猛然吹过,一片叶子缓缓落入他的口中,便咀嚼了起来,顿时,口中便感清香甘甜,舌底生泉一般,精神倍增,毒气顿退。而这,就是神农尝百草,遇荼而解之的传说故事,也是关于茶叶的最早记录。


茶叶自从被人们发现,其饮用方式,也随着时间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最初,把茶叶当做一种药来用,治疗一些疾病,其饮用方式,无外乎“煎”,在《茶经》中,有过这样的描述:

“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等症状,均可饮茶治疗”。

秦汉时期,随着几次大规模战争与人口迁移,茶树开始了大规模移栽,在秦统一四川后,四川关于茶树栽培、茶叶制作技术及饮用习俗,开始向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陕西、河南等地传播,也让这些地方成为我国茶树栽培最早的地区。其后,沿长江逐渐向中下游推移,传播到南方各省。在汉朝打通河西走廊后,随着国家对外经济贸易的增长,茶叶、瓷器、丝绸逐步主导国家对外贸易,深深影响了汉朝的经济与政治,丝绸之路亦可称为丝茶之路。

两晋.南北朝时期,茶叶产量增多,已不是珍贵的奢侈品,饮茶的记载,多见于史册。这时,随着佛教盛行,许多寺院开始自己种茶、制茶,并提倡“座禅”,主张饮茶镇定精神,夜里饮茶驱睡,使茶更进一步传播。同时,晋朝的奢侈之风横行,一些政治家,便将“茶”推上了一个崭新的地位,成为“清廉”的代表,许多地方开始“以茶代酒”,以茶待客。在江南地区, “比屋皆饮”和“坐席竟下饮”,证明茶成为了一种待客礼品。


唐朝时期,天下太平,农业与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茶叶贸易迅速兴盛起来,成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饮茶高峰,这时期的许多文学作品中,都可以见到关于茶的记载,如:

        

《山泉煎茶有怀》

     —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过山农家》

   —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加之“茶圣”陆羽编撰的《茶经》问世,证明了唐代茶叶贸易的发达和饮茶风气的盛行,人人饮茶,家家户户以茶待客。伴随着茶叶贸易、饮茶风气的兴盛,茶叶产地开始遍布长江、珠江流域和陜西、河南等十四个区的许多州郡,中唐以后,全国有七十多州产茶,辖三百四十多县,各地精制的名茶繁多,茶叶产量也有增加。

明朝时期,朱元璋发布诏令“罢造龙团,惟采芽茶以进”,直接的改变了制茶工艺,为现代的制茶技术奠定了基础,从这时开始,茶叶杀青方式开始多样化,并注意外形的美观,把茶揉成条索,饮茶一般不再用煎煮,逐渐改为泡的方式。这一时期,茶叶甚至成为了国家的战略物资,被国家垄断,成为控制当时的蒙古、女真等部落的有效利器,这一政策被称为“以茶制戎”,但这也成为明王朝覆灭的导火索。万历年间,明朝关闭边境的茶马贸易,从而发生了明朝与蒙古、女真等部落的战争,此后,随着明朝国力衰弱,女真部落崛起,对明王朝茶叶政策的不满,战争再次爆发,并以明王朝灭亡为结局。

清朝时期,中国茶叶的栽培规模达到了巅峰,全国六百多个县(市)产茶,面积为1500多万亩,居世界产茶国首位,占世界茶园面积的44%,产量超过8000万斤,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总产量的17%,中国茶叶每年输出,达1800万斤,占输出货物九成以上。这让中国与欧洲国家的贸易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大量白银流向中国,使欧洲白银严重短缺,诱发了金融危机。随后,欧洲各国纷纷退出对华贸易,将贸易主动权留给了英国,英国为平衡贸易逆差,便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随之发生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我国最先发现了茶,并且把它制作发展,使之成为世界上三大无酒精饮品之首,并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茶文化。今天,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了茶叶的健康价值,它也是今天的人们追求健康的首要选择,相信在未来,茶叶定然能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们。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