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竹叶茶的制作

找到约173条结果 (用时 0.013 秒)

凤凰单枞茶的制作工艺及原理

我国的乌龙茶产于福建闽南、闽北、广东、台湾三省四大茶区,如以色、香、味综合特征用“一个家庭成员”来比喻,则武夷茶像一个大男人,有厚实岩韵和饱满茶气,又不失纯和;浓香铁观音像一个厚实老人,平和且有丰富内涵;清香铁观音像稚气未脱少女,活泼向上,香纯可爱;台湾乌龙茶像大都市女人,形形色色,有白领丽人,也有女中豪杰;凤凰单枞则犹如一个高贵少妇,既有丰富内涵,又比较纯和,既香韵袭人又不失威严,在乌龙茶家族中是*浓酽又比较高香的高品质茶叶。

凤凰单枞是凤凰水仙种的优异单株,各个单株形态或品味各具特点,自成品系(株系),因须单株采收、单株制作,故称单枞,而凤凰单枞是众多优异单枞的总称。70年代凤凰镇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凤凰山树龄200年以上的老茶树,还保存了3700多株,这些优异单枞,品味形态各异,自成80多个株系。有以叶片形态命名的,如山茄叶、橘仔叶、竹叶等25种;有以香气命名的,黄枝香、芝兰香、桂花香等,即所谓的十大香型,有以树型命名的,如娘伞仔、大丛茶等15种;有以成茶外形命名的,如大贡骨、大乌叶、大白叶等26种;此外还有以特别含义命名的宋种、八仙过海、史弟茶等等。随着无性繁殖技术的进步,现已对优异单株进行扦插繁殖,扩大种植面积。1996年潮州市茶园面积发展到11.6万亩,产量7200吨,产值2.7亿元,其中利用优异单枞通过稼接改良的茶园牵连到300多公顷。

凤凰单枞的高品味供花香和韵味,源于单枞茶种资源和独特的加工工艺。“工夫茶”是名茶,也是制作工艺的雅称,正因为有制作“工夫”的茶,才使潮州工夫茶冲泡技法成熟和定格。“工夫茶”无茶不工夫,说明乌龙茶凤凰单枞制作工艺的繁杂和精致。

凤凰单枞香味独特,具有天然花果香气和品种香味且有幽雅的山韵,它在采摘了栽培在凤凰山区得天独厚的自然山环境中的凤凰水仙种众多品系(株)的鲜叶后,经精细加工而成,独特品质与加工工艺结合作用的结果。

制作单枞茶的鲜叶要求有一定的成熟度,即鲜叶中应以具备较多的香气前异物,然后通过晒青、做青促进香气的分解与释放,形成单枞茶香味成分;再通过揉捻促进内涵物的自动氧化和转化,使叶内可溶物质增加,这是单枞茶滋味浓厚的物质基础;在加工过程中再适当采用一系列的辅助工艺,使单枞茶香味更加清纯,泡茶程度有所提高。

单枞茶的制作工艺及原理,概述如下:

一、适时采摘是制作单枞茶的基础。一般以芽梢停止生长后的嫩梢为原料,这时的鲜叶比较成熟,含有较多的类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是单枞茶香气的先质,与单枞茶特殊风味有关。另一方面,成熟的鲜叶也可以增加滋味的深厚与甜醇。如果过嫩采摘,鲜叶内含物不足,制成的茶叶香气便不高且滋味苦涩。而过老采摘也因叶细胞老化,纤维素增加,基质淀粉、胡萝卜素和脂类颗粒等内含物减少,制成干茶外形粗松无光泽,浸出物少,茶叶清淡且不耐冲泡。

采摘鲜叶的时间,一般选择在晴天下午,因通过半天的光合作用和自然蒸发,鲜叶所含的香气物质,香前导物质较高,沉香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等萜希类物质呈线性增加,可为后面制作提供良好条件。如在上午或雨天采摘,则鲜叶中绿原酸增加,品质变劣,易使成茶香气不佳。

二、晒青。其作用是利用光能和热能促进叶片水份蒸发,使鲜叶在短时间内失水,以提高鲜叶细胞基质浓度,促进酶的活性,加速内物质的化学变化,并增加其它能产生香气的前导物。据浙江大学杨贤强及周巨根教授研究,晒青可使氨基酸及芬芳醇、醛、酸类物质随萎凋进展而增加,并增加了11种挥发性成分,从而为单枞茶香气的形成提供了先质。

从细胞学角度分析,晒青40分钟后,细胞膜结构依然无恙,叶绿体片层完整,仍能观察到叶绿体出芽现象,在叶绿体旁仍有线粒体,细胞核与细胞膜均完整,其它细胞器未见损害。表明细胞仍处于存活状态。由于晒青使鲜叶内含物浓度增加和产生新的香气物质,并保持细胞完整性,故可为下步做青提供高品质物质基础。

凤凰单枞晒青要求在下午阳光不太强烈时进行,以下午3:30-5:30分,气温22-28摄氏度为宜,晒青时间20-30分钟,晒青失水率控制在7-10%之间。其标准是以叶片失去光泽,鲜叶基本贴筛,拿起时芽枝直立,端叶下垂为佳。所以在晒青过程中须根据鲜叶的形态、叶质、光线强弱、气温高低综合分析判断。并且要注意对单枞鲜叶各品系如黄枝香、蜜兰香、乌叶、白叶、厚叶等单株(系)及其品种分类隔开,以便单独制作。如晒青不足,鲜叶内含物浓度不高且分解不畅,制成的干茶外形色泽带青绿,香气低沉,汤色带青,味带苦涩。

晒青过度,鲜叶水分严重失调,在凉青和做青过程中叶片难回青,不利于内含物分解,制成的干茶外形色泽枯暗,汤色淡呈青味带涩。加上部分鲜叶红变,叶中橙花叔醇,茉莉内脂,吲哚等香气成分减少,致使茶叶香气不良和劣变。

因此,晒青可以说是制单枞茶的诱导工序,它能激发单枞茶香气前导物或香气物质的产生,为做青过程中高香物质的形成及特殊香型的构成提供了必要物质基础。

来源:茶艺师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闲话客家茶

客家人常说:有山总有客,有客必有茶。茶,作为山野的灵性植物,一直就与客家人一起以山为家,繁衍生息。而长年生活在山区的客家人,也总是与自然地与茶相邻,和谐共处,日常生活中自然少不了种茶、做茶、食茶,人谓之客家茶。久而来之,自然就形成了独具客家特色的茶文化。

客家人也说,有客家人的地方总有悦耳的歌声,有歌声的地方就有飘香的茶。客家人之所以爱茶,也许是他们世代聚居深山,山高林密,阳光雨露,云缠雾绕,修长岁月在养育着一方客家子民,也朝夕滋润满山葱郁灵性的茶树林,同顶一方天,同踏一方土,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或许是茶叶的清冽、甘美的山泉泡出的茶汤,落喉爽净,口齿留香,解渴润嗓,让爱唱山歌的客家人唱起山歌来分外清新、明亮,随着山风的飘拂,百鸟的和鸣,歌声飘过一山又一山,近山远山都听见。

何来让客家人这样钟情于茶,其渊源可追溯至西晋,唐宋,迄今已是千余年。正是其悠久的历史,让那独特的客家茶文化,随着历史的演变和进化而散出更加发浓郁山乡生活情趣的内涵,以及浸漫于客家茶文化中的那种清纯、醇和的人间真情,古朴的民风,浓浓的人情味和人性美。也正是千年前就茶进入了客家人的生活,并成为居家过日子不可或缺的部分,也为休闲、交友增加无穷乐趣,增添一道古老的客家民俗风情。

客家茶的种类繁多。客家人习惯自家种茶,且种的茶大多在田间輋地、也不论在溪边地角,都有它的身影,山窝荒崖,有土有水皆有种植。正所谓,好茶莫不与崖泉为邻。客家茶种类较多。在茶的种类上,有以颜色(或制作工艺)分有绿茶 黄茶 白茶 青茶 红茶 黑茶;以味觉分还有苦茶、甜茶。有茶叶茶、茶子壳茶、树叶茶、草药茶四种。草药茶是客家地区农村群众常用的一种传统保健饮料,也被称为凉茶。客家地区地处山区,可以用制草药茶的原料很多,把那些有药用价值的田园蔬菜、树叶、草采集起来,洗净晒干,可随时泡用。草药茶品种繁多,药用功效各异,在农村家庭较普遍饮用的草药茶有:消暑去痧的“布惊仁茶”、去积止泄的“萝卜苗茶”、清热开胃的“柏子叶茶”、清炎止痢的“葫芦茶”等等。其中又以河源紫金县的特产“竹壳茶”最为著名,具有清热、去积、消炎、降血脂、减肥等多种功效,并已远销海内外,被海外华人华侨称为“胞茶”。此外,客家茶从制茶的方法分,有冲泡茶、煎煮茶、浸泡茶;从口感角度分,有甜茶(用甜树叶泡制)、苦茶(用葛树叶泡制)、涩茶(用中草药泡制)、滑茶(用陈老茶叶泡制)等。

客家茶的作用明确。客家共大致可分为八种:祭奉茶,是客家人早上用清洗干净的茶具专泡一壶供祭奉的茶,这种茶主人不能优先品尝;敬宾茶,是泡茶时加有适量冰糖或白糖,专供贵宾饮用的茶;待客茶,是取家中最好的茶叶泡制,用来接待客人的茶;招客茶,是经商店主为招揽顾客,用普通茶叶泡制的茶;消暑茶,是用消解暑气的中草药煎煮的茶;清凉茶,是用菊花、竹叶和少量甘草等泡制的清心降火的茶;解渴茶,是用茶叶头或茶子壳浸泡的专用补充身体水分的茶,这是客家人的常用茶;积德茶,是行善者用茶子壳浸泡的免费供应过往行人解渴的茶。若伤风感冒,则喝红糖姜茶。常言“一碗糖姜茶,一盆滚水浴”,它是客家人保健的良方。

客家茶的采制讲究。尤其十分注重茶质的色、香、味。以客家绿茶的制作为例,从选料就以茶树新梢为原料,经凉晒、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从而较多地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和咖啡碱保留着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从而形成了茶的“绿叶清汤,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采制一般有春夏秋茶之分。春茶,又名头春茶、清明茶。为清明至夏至节气所采制成的茶。茶叶至嫩,品质甚佳。夏茶,即在夏至节前后,所新发的茶叶采制成的茶。秋茶,即夏茶采后一个月所采制的茶。客家茶的制作法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即炒青茶、烘青茶、蒸青茶和晒青茶。客家茶的制作一般流程除采摘外,可简单地分为杀青、揉捻和干燥三个步骤,其中关键在于初制的第一道工序,即杀青。鲜叶通过杀青,酶的活性钝化,内含的各种化学成分,基本上是在没有酶影响的条件下,由热力作用进行物理化学变化,以达到绿茶的品质特征。揉捻是绿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过利用外力作用,使叶片揉破变轻,卷转成条,团搓成粒,体积缩小,且便于冲泡和储存。同时部分茶汁挤溢附着在叶表面,对提高茶滋味浓度也有重要作用。干燥的目的,蒸发水分,并整理外形,充分发挥茶香的功能。

客家人饮茶风俗纯朴浓厚。客来敬茶是客家人的传统礼节。在家中,有客人来,客家人都会泡上一壶暖暖的香茶,先倒入茶杯(碗),再恭敬地端在客人面前,表示对客人的礼貌,而客人则双手接杯或以手指叩桌,以表示对主人的感谢和回礼。朋友、亲戚之间在公共场合的交往,一般都在圩镇的茶馆中,首先泡一壶茶再点些茶点,边喝茶边交谈。同时,客家人还把茶与婚俗联系在一起:客家人谈婚论嫁,男女双方及父母第一次见面,一般都在圩镇的饭(酒、茶)店中进行,称之为“吃茶”;双方同意之后,男方给女方的聘礼,客家人叫“茶礼”;在嫁娶仪式中,男女双方在举办酒席的同时,都会举行一次“茶话会”;在娶亲仪式中,新人谒见长辈要行“敬茶”礼,以表示对长辈的敬重和感恩。

在客家茶中,甜茶是客家茶的一部分。主要有客家擂茶:擂茶是把茶叶、芝麻、花生等原料放进擂钵里研磨后冲开水喝,以茶味纯,香气浓,不仅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而且还有健脾养胃,滋补长寿之功能。有婚庆甜茶:婚庆茶是多数地方在婚庆日喝甜茶的的风俗习惯,是用红糖或白糖加开水调兑而成。结婚当日,男方用甜茶宴请亲朋好友,并由婆婆或新郎带新娘出来向亲友客人们敬甜茶。还有正宗的野生甜茶:正宗的野生甜茶树类似茶树,山茶科山茶属,为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甜茶树喜荫,生长在高山陡壁杂树丛中,高度一般为1-2米,直径2厘米以下。甜茶树不易种植,以野生自然生长为主。甜茶树的叶子呈椭圆形,边缘有锯齿,味甜,但不含糖份,属天然甜植物,无毒性。类似茶树,山茶科山茶属,为多年生常绿植物。甜茶喜荫,生长在高山陡壁杂树丛中,高度一般为1-2米,直径2厘米以下。甜茶不易种植,以野生自然生长为主。甜茶的叶子呈椭圆形,边缘有锯齿,味微甜,但不含糖份,属天然甜植物,适合糖尿病人食用。野生甜茶除具备普通绿茶的功效外同时还具有防治心血管疾病、预防中风、防癌作用、预防牙齿疾病等药效,当地人祖祖辈辈、从古至今都有用甜茶煮粽子、煮茶饭、煮茶粥的传统习惯。

说到甜茶,我就喝(鲜嚼)过甜茶!那甜茶虽然是山野之物,却还真的很特别,真美味!汤色碧绿清爽,气味芳鲜醇和;那碧嫩的鲜叶,红绿相间,放进口里起初味道虽带着点青涩,但细嚼后,青涩之中带甘略甜,嚼完吞下,口舌鼻腔弥留着甘甜香味,让你流连忘返。如果你要问为什么样甜茶这么香甜?在民间我们客家山区里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呢!说的是在这奇峰清幽的大岭山里,常年茶树婆娑,藤蔓攀绕,山花烂漫,翠绿摇缀,参差披拂,郁郁葱葱,宛如一张张绿色的绒毛毯,把大大小小的山头坡地蒙得严严实实,好一个绿色的“世外桃园”,绿得透明清澈,绿得闪闪发亮,绿得勃勃生气。在山上住着一对勤劳善良的客家年轻夫妇,男的叫阿牛,为人憨厚朴实,是山里难得的打柴郎,女的叫阿恬,聪明俊俏,是方圆几十里闻名的种茶能手,山里人都叫阿牛为牛哥,叫阿恬作恬姑。小两口在山里打柴种茶,克勤克俭,生活虽然清苦,可是却过得有滋有味。一日,山下的一恶霸来到山上欣赏山里的云海风光,发现了牛哥和恬姑栽种的这片茶林,长得青葱葱、嫩生生的,空气中飘荡着一股醉人的茶叶清香。恶霸从此起了歹心,且一直想霸占这片茶林,但一直都未能得成。一天,恶霸的管家又来威胁,对牛哥说:“穷打柴的,我家老爷看中你的这片茶林,并拿出河对面坡上那片树林与你调换!”牛哥说:“我家世代住在这山上,这片茶林是我和我妻子辛辛苦苦用汗水浇出来的,谁稀罕你的树林?我们不换!”管家回来与恶霸说后,顿时恼羞成怒,并对阿牛放话威胁道:“你个蠢牛,敬酒不吃要吃罚酒,叫你明天就给我搬走!不然我就打断你的腿,让你永远不得安生!”恶霸走后,牛哥和恬姑发愁了,他们舍不得离开自己从小生活惯了的地方,可是又想不出其它办法来。最后,恬姑对牛哥说:“牛哥哥,他不是要夺我们的茶林吗?如果硬要掠夺,我们就忍痛把这片茶林全砍掉,不种茶了,也不用自己的茶林去换那坏蛋的树林。以后我就随你上山砍柴打猎,也照样可维持生活的。”牛哥思来想去,也只能这样,于是他们便忍痛把茶林全砍了。看着一片好好的茶林砍得只剩下最后一棵了,这棵茶树长得特别茂盛,还结着不少茶籽。恬姑看着那横七竖八倒在坡上的无数棵茶树,不禁一阵心酸,痛苦的泪珠夺眶而出。她伸手从那最后一棵茶树上选出一粒最大最饱满的茶籽,放进口中,吞进肚里,更是闭上眼睛,忍悲含愤举刀向茶树砍去……第二天,恶霸带着一帮狗腿子来接收茶林,牛哥冷冷地说道:“我们不要你的树林,你也别再想我的那片茶林,你能耐你自己种去吧!”当恶霸走到茶林一瞧,哦,全都砍光了!气得恶霸直咬牙,便命令狗腿子前捉拿牛哥和怡姑。牛哥与恬姑不得不向山上逃走,但恶霸和其狗腿却紧追不放,牛哥被追急了,一不小心掉下悬崖摔死了。恶霸看见牛哥已摔死,便继续追赶恬姑,越追越近,也渐渐看清恬姑是一位年轻貌美的小媳妇,顿起邪心,心想得不到茶林,得个美人儿也不错。于是恶霸便对跟来的狗腿子们说:“你们不要追了,量她一个女人家,也逃不脱我的掌心,并叫其手下快回去抬一乘轿来,好抬这美人回府成亲。”说完恶霸又赶紧追去,追着,追着,就要追到山顶了,却不见了恬姑,只有一棵挺拔青秀的茶树立在悬崖边上。恶霸走向前去,伸头向悬崖下望,也不见恬姑的身影,当他回转头来时,忽然刚才看见的那棵茶树不见了,却在茶树的地方站着一个美丽的少妇,仔细一看那正是恬姑。只见恬姑两眼怒火,义愤填膺,乘恶霸心神未定之时,箭步如飞冲向站在悬崖边的恶霸,并用尽全身之力,把恶霸推下了深深的峡谷中。恬姑为牛哥报仇泄恨后,仍伤心不已地望着牛哥坠崖的方向,一动不动,慢慢地她的身体变成了一棵茂盛的茶树。等狗腿子们抬着轿赶来时,才发现其老爷早已葬身山崖下的深谷。山崖上除了长着一棵碧绿的茶树外,并没有恬姑的踪影,狗腿们只好下去寻找恶霸尸体走了。后来,由善良美丽的恬姑变成的那棵茶树,一年四季都碧绿婆娑,鲜嫩可人的叶子带着一种特有的清甜甘香,造福着山里所有的人们。为了缅念牛哥和恬姑,人们便把那座山取名为牛牯墩(山名),把山上的那棵茶树取名为甜姑茶。再到后来,这牛牯墩上的甜茶经人们不断繁育培植,便成了当地客家山村的有名土特产。这当然是只是客家人的民间传说而已,未必可信,但人们疾恶如仇,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和愿望是真实可信的。

小时候我记得家乡的围龙屋后山就有野生甜茶,孩提时同屋的孩子们就常常到山后去搞甜茶叶,从甜茶树枝上摘下叶子或鲜吃,或将叶子晒(炒)成茶后,或解渴或作为防治咽喉等疾病的药。我对野生甜茶的记忆,是那甜茶叶的滋味,似乎有点苦涩味,又有糖蜜味,还有点似甘草味;但当你再深入地细嚼,这才觉得它甘甜、醇香,有点似甘草泡梨,让你一腔韵味无穷。过去我们这些山村的孩子们,常常都会上山去采摘一些甜茶叶装在衣袋里,待回家或上学时,偶尔抓一片放进嘴里,边走边嚼,或到学校分给同学吃。每当吃着笑着,又甜又甘,好似吃的不单是“甜茶树叶”,而是享受那快乐无比,幸福温馨的童年时光。

是啊!客家人喜欢吃茶,来了客人都是选用好茶好水款待,尤其是用石崖山泉水清冽香甜,是冲茶的理想泉水。把水烧开以后稍待片刻,冲入有茶叶的壶内,香气四溢,沁人心脾,不但提神醒脑,且助兴添劲。客家茶的历史源远流长,并形成了独特的客家茶文化,在客家人中,就常以茶为题材融入客家采茶戏、客家山歌里,唱出客家人以茶逗情,以情品茶的丰富的客家文化生活和怡情乐趣。在客家的采茶调和山歌调里就有歌词唱道:“阿妹村中一枝花,好比高山嫩细茶。阿哥好比山泉水,好水专泡嫩细茶。”“饮君细茶领君情,杯中照影影照人。连杯带茶吞落肚,永生永世不忘情。”“阿妹好比嫩细茶,滚水一冲沉底下。阿哥盖子盖呀等,此刻正来开心花”等以茶喻人,以人抒情,雅中有俗,俗中有雅,情景交融的客家山歌特色,难怪客家采茶戏、客家山歌名扬海内外了。

啊!温馨的客家茶,璀璨的客家茶文化!

【摘自2015年第5期《吃茶去》杂志;作者:赖运胜(广东潮州)】

寻找上世纪益阳地区名优茶的开发密码(下)

 

雪峰山茶场

        桃江茶品种齐全名茶不断

        在全区这场名优茶开发热潮中,桃江县的表现尤为突出,呈现出万木争春、百花齐放的景象。“高山松杉山窝竹,缓坡平地茶叶绿。”位于资水下游的桃江县是闻名的茶乡,这里茶叶生长的自然条件优越,生产历史悠久,特别是上个世纪60年代后期得到迅猛发展,1978年以来,连续8年年产茶10万担以上,成为全国8大年产茶10万担以上的基地县之一。茶类品种齐全,既有出口外销的红碎茶,又有国内人民喜爱的绿茶和花茶,还有边疆兄弟民族生活必需的黑茶。

        桃江茶叶是1968年以后大规模地开辟新茶园发展起来的。虽然面积大,总产量高,闻名全国,但成品茶质量一般,名优茶更是微乎其微,因此对创制名优茶,提高茶叶品质,扩大在茶叶市场上的声誉及影响的要求十分迫切。

        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国家取消茶叶统购统销,产品直接进入销售市场,茶叶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持续出现下降,市场疲软,加上多年来存在于茶叶生产、加工、流通中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妥善解决,这样一来,使得桃江县的茶叶生产出现了生产滑坡、效益降低、产品积压、品质下降、管理混乱的局面,面临严峻的考验。

        尽管困难重重,但桃江的茶叶还是充满希望。在多年的茶叶生产实践中,培养了大批的先进典型和技术人才,技术力量强,社会基础雄厚;土壤、气象等自然条件非常符合茶树生长的要求,为茶叶自然品质的形成具备了极为有利的天然条件。

        桃江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果断作出决定:创制名优茶,促进茶叶品质全面提高,满足市场对高档茶叶的需求;振兴桃江茶叶,使桃江茶叶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积极响应上级关于研发名优茶的号召,在全县掀起名优茶开发的热潮。

        全县各茶场、茶厂、茶科所、经作站、多经办积极响应,积极行动。他们的主要措施是:技术下乡,组织县里专家,聘请外地专家,对研发名优茶的单位进行技术指导,加强技术培训,建立一支生产研发名优茶的技术队伍;开拓销路,派人到茶叶销区联系业务,推介产品,在外地开设茶庄、茶馆或茶店;实行“三早”,早开园、早加工、早上市,让产品趁早占领茶叶市场;稳定鲜叶价格,鲜叶成本低,有利于名优茶的生产、销售;不断改进包装,茶叶包装推陈出新,具有桃江地域特色的竹器包装不断推出。

        经过多年努力,桃江的名优茶不断涌现出来。从1985年开始,县茶叶实验站成功研制“桃江竹叶”。随后,1988年再度试制成功“桃江春毫”。1989年县原种场和桃花江区农技站试制成功“资水银钩”(又称“桃江银钩”)。1991年县经作站研发成功“桃江银钗”。同年,县多种办、农业局研制成功“桃水月牙”(从1987年开始研制)。筑金坝乡无极寺茶场研发“无极毛峰”。1992年灰山港镇精制茶厂研发成功“桃江霜翠”。在益阳地区农业局评审的22个名优茶中,安化8个、桃江10个、益阳县3个、益阳市1个,桃江名优茶数量超过了安化。

        以1995年为例,全县有35个茶场(或厂)参与加工名优茶,其中名茶生产有15个,优质绿茶生产32个,面积2500亩。全年名优茶产量161.8吨,比1994年增加53.12吨。其中手工茶6.8吨,比1994年增加3.12吨;优质绿茶155吨,比1994年增加50吨;名优茶产值258.07万元,比1994年增加101.02万元;优质绿茶224.75万元,比1994年增加81.95万元。虽然名优茶产量仅占总产量的4.2%,但名优茶产值却占总产值的20%。由此可见,名优茶生产对稳定和发展桃江县的茶叶生产起了很大作用。

        名优茶开发有声有色

        1991年3月,在全国名优茶开发项目会议后的几年时间里,全区名优茶开发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991年,益阳成立了地区名优茶开发协作组,由地区农业局副局长曾阜文任组长,谭文兵、龙万全任副组长,龚巨成任秘书,主管技术工作。协作组成立后,各县市都把名优茶生产开发作为茶叶生产中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各单位明确了专人抓开发。年初下达任务、安排布置,年中检查交流、评比质量,年终作总结,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如安化县政府成立了专门的茶叶开发办公室,由县委领导挂帅,龙万全为茶叶开发办主任,组成5人班子,主管安化名优茶生产开发。安化县茶叶试验场1992年成立名优茶研究小组,固定职工5人,重点研究安化松针的开发。协作组成立后,从1991年起,把名优茶重点生产单位作为基地茶园,严格按技术规范栽培茶树、管理茶园,培育优质的鲜叶原料。新扩名优茶基地50个,基地面积达5万亩,可采名优茶茶园7330亩。

        根据名优茶要求发芽早、开园早、上市早、价格优等特点,重点抓苗木建设,大力繁育良种茶苗。全区重点在安化茶叶试验场、安化唐溪茶场、桃江茶科所、桃江茶叶良种示范站四个良繁基地繁育良种茶苗。重点繁育福顶大白、福顶大毫、槠叶齐、福云六号、湘安5号、唐茶1号等优良品种。建母本园55亩、扦插圃60亩,年生产能力780万株,共投资112万元。1993年共繁殖优良茶苗800万株,可出圃400多万株。同时,从福建等地调进福鼎大毫、福云六号等优良茶苗120多万株。全区共投资32万元,建立良种茶园2.27万亩,其中新扩7700亩。安化县发展了2万亩,县茶叶试验场新扩松针基地50亩;桃江新扩3500亩,益阳县新扩2000亩,益阳市200亩,为开发名优茶生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为了确保名优茶产品质量,加强了技术指导。定期举办名优茶技术培训班,印发技术资料,提高制作人员的技术素质。经常派茶叶专家和技术人员去茶场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及时解块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经常组织名优茶评审,通过专家鉴评,提出改进意见。

        为了优化各种名优茶的制作工艺,扩大名优茶生产量,从外地引进各种名优茶制作机具,从浙江杭州、湖南衡山等地调进各种名茶加工机具322台套。如安化县茶叶试验场以前加工安化松针,全靠手工生产,人工一天生产量不到0.5公斤,而调进电炒锅、精揉机、整形盒等机具后,每天的生产量比手工提高2至3倍。还有安化唐溪茶场可全部用机械生产名茶,调进了6CH-901型名茶烘干机2台,柴、煤、电多用杀青机,还有电炒锅等先进设备,日产安化银毫100多公斤。全区共建名优茶加工厂50个,都引进了生产机械,使品质不断提高、产量不断增加。

        名优茶开发后,各名优茶生产单位都对包装进行改进,由原来的塑料包装改为除氧复合膜、铅铂膜、纸盒、茶竹简等,把大包装改为小包装,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了优茶的经济效益。还进一步推广茶叶保鲜技术。除了采用石灰、石膏粉,引进保鲜剂保鲜外,还有单位设立了专门的名优茶仓库,为名优茶保鲜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年研发四个省名茶

        从1991年到1993年名优茶开发项目实施情况来看,三年来,名优茶生产得到很大发展。全区茶叶被正式命名为省名茶4个,增加1个;地区名茶15个,增加3个;安化松针、桃江竹叶、桃江春毫、志溪春绿、雪峰毛尖等名优茶产量不断增加,质量逐年提高,深受市场欢迎。如安化松针,多次参加全国优质农产品展销,年产松针2000公斤以上。

        到1993年,益阳区发展了名优茶生产点50多个,基地面积5万亩。年产名优茶53.5万吨,创产值457.5万元,比开发前的1990年,名优茶产量产值分别增加98%和99%。

        1994年,在名茶生产方面,继续取得令人可喜的成绩。这是撤地建市的第一年,全市名优茶总产量达到79.45吨,比上年53.5吨增加25.95吨,增长48.5%;总产值达到661.4万元,比上年457.5万元増加203.9万元,増长44.57%。纯利润达到218.18万元,比上年128.5万元增加89.68万元,增长69.79%。亩平产值902.3元,増长11.06%。1994年有安化银毫、安化龙须、桃江银钗等三个茶叶被评为省级名茶,全市省级名优茶累计达9个,其中安化松针被评为中国名茶。

        几点启示

        二十多年前我市实施的名优茶开发项目,在当时茶叶生产销售形势十分严峻、卖茶难的情况下,无疑是增强市场竞争力、拓宽销路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富民之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市茶叶生产的发展。今天我们重温那段历史,一个重要目的是解开名优茶的密码,从中找到一些启示,指导我们今天的茶叶生产。

        我市名优茶品种丰富,种类繁多,但知名品牌少,不少名优茶昙花一现,我们要改变过去贪图名茶品种多的毛病,着力打造3到4个名优绿茶品牌,重点发展壮大安化松针、桃江竹叶、志溪春绿、雪峰毛尖等几个品牌。

        名优绿茶企业要走专业化、产业化、特色化发展之路,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心致志开发自己的品牌,学会逆境中求生存,抓好转型升级,不要跟风,导致分散精力财力,使企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实行黑、红、绿三茶并举,不搞一枝独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一点在历史是有经验教训的。当年的茶类改制,以及推广名优茶开发项目都是由于发展不平衡而引发的。特别是有条件的茶企,可以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将名优绿茶融入旅游观光、休闲农庄项目之中。

        政府在大力扶持黑茶产业的同时,加大对名优茶的财政扶持力度,通过支农补助、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措施,支持名优茶产业发展,加大名优绿茶宣传和推介的力度。

来源:益阳日报

 

找到约170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