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著名茶叶

找到约7,707条结果 (用时 0.019 秒)

非著名茶叶”逆袭记

在武夷山市,新农人毛忠文、郭煌通过打造茶叶严选平台,让小农户与小山场都能拥有自己的IP,用实践回答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促进农业经营增效”课题。

茶农肖荣贵家的山场,位于名不见经传的肖家湾。好山好水孕育出肖家湾岩茶的独特品质,但由于名气不够,这里出产的茶叶在市面上并不畅销。

老肖手捧茶青

种了半辈子茶的老肖,做梦都想尝尝自己种的茶叶走红的滋味。他试过注册商标,打造自己的品牌。但小农户想要对接大市场,难免力有所不逮。

在此背景下,新农人毛忠文、郭煌试着将这样一个个“老肖”联合起来,打造茶叶严选平台,共同开拓市场,培育品牌,让小农户与小山场都能拥有自己的IP。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促进农业经营增效,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共同增收。当前,毛忠文、郭煌团队正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密切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关系,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查无此茶

肖荣贵今年56岁,种了半辈子茶,可心里一直有个遗憾:自家的山场不差,自己的制茶手艺也不赖,可在市场上却面临“查无此茶”的尴尬。

老肖是地地道道的武夷山人。他的茶山,位于武夷街道柘洋村肖家湾自然村。这是一个为茶叶而生的村落——海拔500多米,黄柏溪自北向南穿流而过,森林广袤,环境清幽,天然适合茶树生长,村里几乎家家户户种茶制茶。

15岁时,肖荣贵就跟着父亲在生产队学习做茶。那时候,大红袍、肉桂市场还没火起来。村民制茶所需的茶青,来自山上野蛮生长的菜茶与老枞水仙。

在所有茶类中,武夷岩茶制作工序最为烦琐——新鲜的茶青需要经历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环节,才能成为合格的毛茶。那时候,这些复杂的工序全靠手工作业。

老肖在肖家湾山场查看茶树长势

“最累人的是摇青。”肖荣贵说,摇青是岩茶特殊品质形成的关键环节,通过摇动发热,让茶叶碰撞、摩擦、挤压,促进叶片内含物质氧化与转化。在此过程中,必须动静结合,时而摇动,时而静置。至少要用筛子手动摇青七八轮,摇动次数一轮比一轮多,力度一轮比一轮大,“手都要摇断了”。

受限于生产能力,肖家湾当时一年的毛茶产量只有1000多公斤。毛茶由村民手挑肩扛,送往县里的国营茶厂加工成精制茶,再通过下梅村古码头,经由水路,衔接山路,进入位于闽江下游的福州市场。

经年累月,小肖成了老肖,小学徒成长为制茶行家里手。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只把茶业作为副业经营,更多的精力则用在种田上。

改变,发生在2000年以后——

“双世遗”金字招牌,吸引越来越多人走进武夷山,认识了武夷岩茶;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工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此声名大振;实景演出《印象大红袍》,提供了展示武夷山茶文化的生动窗口;一系列茶产业发展规划,为武夷山茶产业注入发展新动能……武夷岩茶“出圈”了,并很快成为当地支柱产业。去年发布的“2022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中,武夷岩茶以720.66亿元品牌价值,连续6年蝉联中国茶叶类区域品牌价值第2位。

如今,武夷岩茶已是当地茶农的致富法宝。守着肖家湾的20多亩茶山,老肖过上了小康生活。但他心中一直有个小疙瘩:自家的茶叶怎么也卖不过“三坑两涧”。

作为中国传统名茶,武夷岩茶因茶树生长于岩缝之中,独具岩韵而得名。根据产地不同,武夷岩茶又有正岩茶、半岩茶、洲茶之分。其中,正岩茶指的是武夷山核心景区所产的茶叶,代表着武夷岩茶的最高品质。而慧苑坑、牛栏坑、倒水坑与流香涧、悟源涧等“三坑两涧”出产的正岩茶,最受茶客追捧。坐拥“三坑两涧”山场资源的天心村,也被称为“中国岩茶村”。

“茶叶市场经常以出身论英雄,山场位置好不好、名气大不大,决定了茶叶的身价与销路。”老肖经常念叨起同村从小玩到大的一个朋友逆袭的故事。多年前,这个发小成为天心村的女婿,如今在寸土寸金的“中国岩茶村”拥有20亩茶山。“就算只卖茶青,一季都能卖一两百万元;制茶筛下来的茶末儿,一斤也能卖200元。”在老肖眼里,对方俨然人生赢家,“茶叶根本不愁卖,端坐在家里,就有慕名而来的游客上门采购”。

反观老肖家的茶叶,境遇略显窘迫。“肖家湾没什么名气,茶商很少会主动前来收购。”他说,毛茶生产出来后,要自己带着茶样,一家一家地找茶企收购,“有时候连工厂大门都进不去”。比起“三坑两涧”等核心产区,肖家湾的茶叶收购价往往只有它们的十分之一。

一些茶企收购了肖家湾的茶叶后,将其作为拼配茶的原料,最后再打上“三坑两涧”的标识上市销售。拼配茶是目前茶叶市场的主流产品,指的是茶叶生产商在加工环节将不同茶叶按比例混合。一方面,拼配能够实现取长补短,优化茶叶品质;另一方面,同一种茶叶产量有限,只有通过适当拼配才能实现量产。而最让老肖耿耿于怀的一点,就是“做了一辈子茶叶,市面上却没有一款产品能体现肖家湾和自己的名字”。

寻找“合伙人”

老肖的烦恼,引发了老朋友毛忠文共情。

武夷山人毛忠文是当地最早的茶叶批发商之一。10多年前,他便开始骑着摩托车,走村串户,收购茶叶。与其他茶商不同,毛忠文的收购策略是“看茶不看人”——谁家今年的茶好,就收谁的。

有着多年收茶经验的毛忠文深知,不是只有“三坑两涧”才出好茶。

“武夷山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岩,岩岩有茶,每一座茶山都有自己相对独特的小环境,孕育出来的茶各具韵味。”毛忠文说,核心景区出产的茶叶独具“岩骨花香”,固然是茶中精品,但其他山场的茶叶品质同样不俗。此外,山场也不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唯一因素,管理、采摘、加工水平等同样重要。

在毛忠文看来,老肖家的茶叶生长环境优良,制作工艺稳定。因此,老肖的茶每年都出现在他的收购清单里。合作多年,毛忠文深刻感受到了老肖的无奈。

有感于“同茶不同命”,老肖曾和武夷山大多数茶农一样,试图打造自己的品牌。几年前,儿子肖远胜帮他注册了商标“枞古留香”。注册商标容易,推广起来却困难。

“培育品牌,需要营销推广,这是个烧钱的买卖。我们的体量太小了,一年毛茶产量不过1500公斤,烧不起这个钱。”肖远胜说。

毛忠文在焙茶

这几年,武夷山也有“溪谷留香”“岩霸”这样的年轻品牌以黑马姿态闯市场,但他们背后是老肖望尘莫及的雄厚资金实力。

不久前,“岩霸”品牌所有者武夷山市永鹏茶业有限公司在武夷山景区玉女峰观景台举办了一场盛大的专利发布会。这次发布的“岩霸23℃凝香发酵技术”发明专利,是永鹏公司与省农科院团队历经多年研发的最新成果。不仅仅是技术创新,“岩霸”的扩张速度同样惊人。从2018年第一家门店落地福州以来,短短4年间,“岩霸”已在全国布局近300家门店。

老肖看到了这些新闻,不由感慨:“打品牌、研发新技术、开拓市场,哪一样不需要花钱,小农户要培育自己的品牌简直是天方夜谭。”老肖绞尽脑汁想出来的商标名“枞古留香”,为此一直“香”不起来,只能束之高阁。

无奈的不仅是老肖,也不仅是肖家湾。在武夷山,相似境遇者大有人在。常年与茶农打交道的毛忠文,一直想为他们解忧。

他喜欢研究“三农”政策。“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落实扶持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政策,完善‘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利益联结机制”“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支持家庭农场组建农民合作社、合作社根据发展需要办企业,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共同增收”……从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毛忠文找到了一些思路。

“我国小农户数量占农业经营主体总量的98%以上。”在他看来,像老肖这样的农户小而散,与市场对接能力弱。要改变现状,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发挥企业联农带农作用,帮助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衔接。

如何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把寂寂无名的山场和茶人推向市场?毛忠文找来了老朋友、资深茶客郭煌。

郭煌提出了一个构想:创立一个平台,面向全省乃至全国茶区,不问出身,严选好茶。同时,在每一款产品上打出专属于每一个山场与茶农的IP,为他们提供新的销售渠道与新的推广机遇,让“三坑两涧”之外的茶香也能飘出深山。

两人一拍即合。去年3月,三静纯料茶严选平台正式上线,毛忠文、郭煌团队开始遍访武夷山各大山场,寻找“合伙人”;9月,平台与老肖等首批11名茶人签订购销协议。

为自己代言

严选平台与茶农、制茶师构建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以市场价收购茶叶,经过专业团队包装后通过线下门店销售。

“与市面上主流的拼配茶不同,平台主攻相对小众的纯料茶市场。每一款茶叶,都来自同一山头的同一批原料,经由同一个制茶师之手制作而成。”郭煌说,比起拼配茶,纯料茶更能体现不同山场茶叶独特的品质与韵味。

毛忠文、郭煌团队走进各个茶叶产区,收集茶样,勘察山场环境,记录制茶过程与制茶故事。专业评茶师团队从外形、香气、汤色、口感等综合因素进行评审鉴定后,这些茶叶才能上市销售。

去年,该平台一共挖掘了10多名制茶师,开发了近20款茶叶产品,涉及岩茶与白茶两大品类。这些茶叶大多产自名不见经传的山场,但都被赋予了专属IP,拥有了自己的品牌故事。来自这些山场的默默无闻的茶人,纷纷走到市场前端,为自己的山场与茶叶代言——

猫耳石是当地极具特色的小山场,以风化岩为主,兼有乱石及少量黄壤,长年有流水相伴,日照充足,在冬天寒风最猛烈时,有周边山体遮挡。这里生长的肉桂,叶片含水量较低,成品茶独具辛辣口感。猫耳石制茶师祝德胜说:“我们这代人需要用心把茶做好,用心管理好茶山,把质量提高,将真正好茶呈现在世人面前。”

吴三地是武夷山市洋庄乡浆溪村下辖的一个自然村,海拔超过1000米,现存2000多株百年以上树龄的老枞水仙。经过岁月的洗礼,茶树上长满了青苔。因此,当地出产的水仙茶不仅茶汤甘甜,还带着独特的青苔味。此外,村里盛产毛竹,茶叶中还融入了竹叶清香。在茶叶生长季节,制茶师吴章雄总要深入茶山,除苔、拔草、养护,时刻关注茶树长势。他制作的木质水仙,选用了百年树龄的老枞水仙作为茶青,枞味明显,带有明显的清凉感。

碧石岩并非传统意义上所说的坑涧,它的山场偏阳,日照时间充足,因而出产的茶叶更具天然高香。制茶师王小建说:“茶是做给自己的,只有自己喜欢喝,才能分享给来客。”

……

老肖等茶人拥有了自己的专属IP

平台也为老肖的“花香水仙”精心制作了文案:“肖家湾位于黄柏溪中游,在丹山碧水、青松翠竹、山村田园的组合中,形成了武夷岩茶独特的产地优势。”“制茶师肖荣贵以中足火烘焙,火味不会过于浓烈,又恰到好处地凸显茶香,将水仙的特征表现得明明白白。”

当看到自己的名字以及自己手持茶盏的照片被印在茶叶包装盒上时,老肖竟有点恍惚:“从小做茶做到大,还没有过这待遇。”

他的水仙与肉桂茶成为去年平台的“销冠”,500公斤精制茶销售一空。比起销售业绩,更让老肖激动的是,自己开始有了一点点名气:“有一些茶客专程来探访肖家湾,说喝过我家的茶,想要预订新一季的茶叶。”

而新的一年,平台也将扩大选茶范围,将品类从岩茶、白茶拓展到红茶、绿茶、普洱茶等更多类型。

严选平台线下门店挂着老肖等茶人的宣传画

为进一步打响茶农IP,毛忠文、郭煌团队还抓住短视频与直播风口,准备成立MCN(一种网红经济运作模式)机构,将这些“素人”茶农与制茶师打造成茶业圈的“网红”。“我们计划将直播间搬到山场,让这些茶农与制茶师当主角,以制茶工艺与茶文化为题材,进行短视频创作与直播。”郭煌说。

不仅如此,他们还希望带给茶农们更多现代农业理念:引导茶农开展茶园生态化改造,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套种乡土阔叶树与豆科绿肥,打造“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的生态茶园;引入可追溯机制,让消费者可以追溯到每一泡茶的原产地、生长过程、采制时间等情况;邀请制茶大师到当地指导茶农精进制茶工艺;建立一个公共空间,让广大茶农可以共享经验、交流互助……(本文来源《福建日报》,张辉《“非著名茶叶”逆袭记》)

来源:茶道CN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第三届茶叶审评师资班毕业典礼暨茶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交流会在杭举行

  10月19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中国茶叶学会联合举办的第三届茶叶审评师资班毕业典礼暨茶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交流会在杭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陈宗懋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江用文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鲁成银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所长、中国茶叶学会原理事长程启坤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副所长、中国茶叶学会原秘书长俞永明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已故著名茶叶审评专家沈培和老师的爱人何玉明老师,浙江大学茶学系龚淑英教授,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包静女士,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茶叶首席专家罗列万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业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主任、中国茶叶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周智修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学会茶叶感官审评与检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刘栩副研究员等领导和专家出席。

  鲁成银副所长在致辞中指出,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第三届茶叶审评师资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无论是研究所还是各位同学们,都排除万难,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完成了学业。通过高强度的学习和考验,学员们的茶学专业水平、审评技能及传播技巧等综合能力都得到大幅提升。他希望,全体毕业学员以精进之心,以匠人之心,传承茶叶加工技艺和审评技能,为中国茶业复兴而努力奋斗!

  不惧挑战  一展风采

  本次毕业典礼与往届不同,15年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中国茶叶学会联合培养的首批国家一级评茶师学员回到“母校”,共同见证第三届茶叶审评师资班学员毕业。

  毕业典礼现场,首批一级评茶师学员代表为了检验第三届茶叶审评师资班学员们的学习成果,为各位学员出了认茶识茶、双杯找对、茶汤质量排序、茶叶拼配等四个难题,由第三届茶叶审评师资班学员代表逐一开展审评技能比拼。经过缜密的外形观察、香气嗅闻、滋味辨别、叶底查看等一系列操作,出场学员都经受住了考验,无一失误,正确率100%。

  15年后再回首 敬一杯谢师茶

  15年前,因为一杯茶,首届高级评茶师班的学员带着倾慕,带着希望,不约而同来到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学习,收获知识,收获技能,收获师生情。

  15年间,首届高级评茶师班的学员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茶产业发展和茶文化传播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他们有的荣获了全国技术能手、省级突出贡献专家、省级制茶大师、制茶技艺传承人、省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专家、乡村振兴领军人才,有的成为了劳模、人大常委、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的在茶产业发展的最前面做着最基础也是最不可或缺的工作,无私奉献。

  15年后,回归母校,在他们的心中有无限感慨和无限感恩。值此交流会之际,他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赶来,向各位老师们再奉上一杯浓厚香醇的茶汤,表达师生之间的深情厚意!

  毕业时刻 首发双证

  在这一年里,第三届茶叶审评师资班的学员们刻苦学习,从杭州到祁门,从长沙到安化,从武夷山又回到了杭州,从品种到加工、从实践体验到品质评定、从包装材料到茶化学成分的分析,为的是不断提升审评技能和综合素质。毕业之际,专家、老师们为圆满完成学业的学员们颁发了毕业证书。还为学习期间表现优异的学员颁发了优秀学员和优秀班干部荣誉证书和奖学金。

  此外,在本次毕业典礼上第三届茶叶审评师资班学员还获得了一本特殊的证书——中国茶叶学会茶叶感官审评技能水平六级证书。该证书参照中国茶叶学会团体标准T/CTSS 7-2020《茶叶感官审评水平评价规程》,根据标准中的九个等级设置要求,开展严格评价,对成绩合格的学员颁发。下一步,中国茶叶学会也将逐步开启面向国内外茶叶爱好者的普适性的水平评价,包括茶艺水平评价、茶叶感官审评水平评价、少儿茶艺水平评价等。

  深入探讨 共话未来

  在茶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交流会上,来自2006年首届高级评茶师班的典型代表和第三届审评师资班的学员代表纷纷现身说法,与各位专家、老师共同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立足当前工作现状,探讨未来茶业技能人才培养、茶文化传播和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为了鼓励首届高级评茶师班的学员们再接再厉,积极参与科学普及工作,助力全民茶叶科学素质提升。经自愿申报、资料审核、讨论通过,中国茶叶学会聘请李达敏等12人作为中国茶叶学会茶叶科学传播专家,聘请黄燕飞等13人作为中国茶叶学会茶叶科普志愿者,并为他们颁发了聘书。

  携手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 助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会上,由陈宗懋院士、龚淑英教授、周智修研究员、罗列万研究员和首届高级评茶师培训班、第三届茶叶审评师资班学员代表共同汇聚六大茶类茶汤,寓意未来各方将心手相牵,匠心传承,守正创新,共同致力于茶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助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自2002年起,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与中国茶叶学会开始联合开展茶业人才培训,依靠“国家级的师资队伍、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完善的课程体系、严谨的教学风格”,吸引了全国各地以及海内外学员前来学习深造。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各类培训班、研修班近500期,受众5万余人次,其中培养“全国技术能手”6名,高技能人才5000多名,500多名学员已成为行业骨干,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

  目前正值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退出目录,改为由第三方机构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转型期,周智修研究员表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中国茶叶学会一方面将积极承接政府第三方等级认定,为行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知识和技能、符合岗位要求的茶叶技能人才;另一方面将推出针对国内外茶叶爱好者的普适性的水平评价体系,包括茶艺水平评价、茶叶感官审评水平评价、少儿茶艺水平评价等。

福建省委书记尹力:茶叶是福建的一张名片

12月3日,福建省委书记尹力赴宁德调研在寿宁县下党乡定制茶园,“下乡的味道”一条街,尹力与村民促膝交谈,详细了解茶叶生产经营情况。他指出——茶叶是福建的一张名片,要解放思想,敢于主动出击,进一步抢占国内外市场,走出一条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

下党的定制茶园有多大影响力?

闽茶名片有多亮?

今天就来细说!一篇全懂!

“定制茶园”的扶贫模式,

精准扶贫典型案例

2014年4月1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了《下乡的味道》一文,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下党乡下党村调研的细节,号召党员干部都应该“下乡去,尝尝下乡的味道”。报道一出,在社会引发强烈反响,并催生一个品牌的诞生——下乡的味道。以“下乡的味道”为品牌,下党乡随即探索创新了中国第一个可视化扶贫定制茶园项目。

发展茶叶,是下党乡根据海拔、气候和地理条件,因地制宜的选择。下党的茶园建在海拔高于500米的山地上,自然植被茂密,土壤未受污染,土层深厚。种植的品种以地方传统小菜茶和金观音、黄观音、金牡丹、紫玫瑰等高香型茶树,主要生产红茶、绿茶、白茶、乌龙茶系列。红茶甜香细腻,体现“高山韵”;绿茶回甘清爽,体现“高山清“;乌龙茶回味持久,体现”高山香“。

下党开创的“定制茶园”的扶贫模式,是让顾客每年花2万元认购一亩茶园,可以收获50公斤生态好茶。为了让茶园主对自己“认购茶”的品质放心,下党的茶园、茶厂安装了摄像头,开发了可视化预定系统,建立起从茶园到茶杯的产品可追溯体系,受到了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

闽茶名片有多亮?

这些闽茶之“最”,

你不可不知!

福建,是中国最重要的产茶省,也是中华茶文化发源地之一。向全世界推广中国茶及中华茶文化,闽茶责无旁贷。从古至今,闽茶以其独树一帜的品质和魅力,赢得世人的赞誉,并灿然绽放在国际舞台,香飘寰宇。可以说,闽茶是当之无愧的国茶代表乃至骄傲。

01闽籍“茗星”最多

福建茶界“茗星”辈出,古有宋代《茶录》作者蔡襄,近现代有知名茶学家、最早提出“六大茶类”分类法的陈椽,茶学教育家、我国茶树栽培学科的奠基人之一的庄晚芳,“茶界泰斗”张天福、近代著名茶学家林馥泉、“台茶之父”吴振铎、著名茶叶品质化学研究专家、国家茶叶质检中心原主人骆少君……

▲张天福在福建柘荣县乍洋乡茶园指导科学种茶

另外,我国当代“茶圣”吴觉农也于20世纪40年代在武夷山创办中国最早的茶研所,著名茶学家李联标也曾在福安茶叶改良场担负科研工作。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茶叶诸多领域如茶树良种选育、野生茶研究、栽培、土肥、植保、制茶、茶机、生化、化学检验、质量检测,茶学教育以及茶文化等,也都涌现出许多专家、教授和学者。他们奋斗在茶业第一线,为茶产业发展及茶文化推广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02最早参与茶叙外交

1972年中美关系和缓,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毛主席送给尼克松4两大红袍,周总理解释武夷大红袍是中国历代皇家贡品,一年只产八两,主席送出四两,正好是“半壁江山”。

这是著名的“半壁江山”的故事。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毛泽东与尼克松进行茶叙,喝的就是福州茉莉花茶

“万丈红尘一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矛盾冲突,都在一壶茶里化解了。茶所扮演的角色,与近几年频频刷屏的“茶叙外交”有异曲同工之妙。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国家领导人以茶叙的形式,接待过包括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现任总统特朗普、英国前首相特雷莎·梅、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俄罗斯总统普京,朝鲜劳动党委员长、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印度总理莫迪、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内的多位外国领导人。

△2017年金砖国家厦门会晤期间,茶艺师林艺婷给俄罗斯总统普京奉茶

闽茶茶企在外交茶叙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华祥苑品牌三度成为国礼,八次助力外交茶叙,使得茶叙成为彰显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

△中印武汉东湖茶叙期间,八马茶业的茶品和茶艺师的精湛茶艺,博得了印度总理莫迪的点赞

八马茶业也紧跟国际时事热点,先后亮相于上海世博会、米兰世博会、厦门金砖会晤、海丝国际艺术节、中印武汉东湖茶叙等国际舞台,并多次为国际高端会议提供服务,以八马茶款待国际贵宾。

03率先走出国门开展海外推广

福建是举世公认的“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闽茶与欧洲更有着不解之缘。

2016年5月,由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福建日报报业集团首倡主办,《茶道》杂志社策划承办的大型福建茶产业茶文化推广活动——“闽茶海丝行”,先后走进各大洲代表性的城市,推动以闽茶为代表的中国茶及中华茶文化再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2017年,闽茶海丝行西班牙站期间,福建省副省长黄琪玉及闽茶海丝行西欧站代表团成员同海外闽籍侨领、西班牙外宾合影

△2017年,“闽茶海丝行”法国站活动期间,中法嘉宾进行“茶酒对话”

△2018年,“闽茶海丝行”俄罗斯站活动期间,俄罗斯嘉宾乐享闽茶

△2018年,“闽茶海丝行”俄罗斯站活动期间,带队领导及《茶道》《闽声》杂志社执行团队

迄今为止,“闽茶海丝行”已先后走进德国、波兰、捷克、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英国、西班牙、法国、匈牙利、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度等国,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设立了12个“闽茶文化推广中心”。

△2019年,“闽茶海丝行”匈牙利站活动期间,匈牙利共和国首任总统絮勒什·马加什听茶企代表介绍闽茶

04“全国第一”最多

福建茶园面积居全国第五位,却创造了毛茶产量(40.16万吨)、单产(129公斤/亩)、毛茶产值、茶产业年综合产值多项全国第一。

△松溪县茶坪乡万亩茶园(叶振环 摄)

2018年,福建茶产业年综合产值率先突破千亿元大关,是名副其实的茶叶强省。可以说,茶业已经发展成为福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新亮点,也是三产融合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福建答卷。

△周宁县畲村茶园(林武旺 摄)

福建还拥有着40多个国家级与省级茶树良种,无性系良种覆盖率达95%,堪称“茶树良种王国”,在全国乃至世界茶业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福建省茶叶机械化综合水平已达70%以上,茶叶初加工机械化水平更是高达100%,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

05知名品牌最多

福建不仅茶类丰富、名优茶众多,知名茶业品牌也是在全国数一数二。

就茶叶区域公共品牌而言,福建拥有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武夷正山小种、福鼎白茶、福州茉莉花茶、天山绿茶、福安坦洋工夫红茶、永春佛手、政和白茶、政和工夫红茶、寿宁高山茶、松溪绿茶等等多个名茶品牌。

闽茶产业突飞猛进,茶企数量近2万家。其中,知名品牌茶企数量也是高居全国首位。譬如,天福、八马、华祥苑、日春、武夷星、品品香、绿雪芽、正山、春伦、闽榕、海堤、蝴蝶、山国饮艺等,均跻身中国茶企品牌“第一军团”。

在2019中国茶业百强企业名单上,共有21家福建茶企入围,占据了1/5强,是当之无愧的茶叶品牌强省。

06茶企最早布局全国放眼世界

早在40多年前,“世界茶王”李瑞河就以布局全国放眼全球的世界来做茶。不仅十多年时间里在全国开出了1000多家“天福茗茶”,还进军海外,在美国、加拿大、日本和马来西亚等国外各大城市开设了天仁茗茶专卖店,形成了拥有近100家连锁店的跨国集团公司。

这家茶企就是“世界茶王”李瑞河创办的天仁集团。

△“世界茶王”李瑞河

07茶类品种最多

在福建人的手中,诞生了乌龙茶、红茶、白茶和花茶四大茶类,加之自古就有产制的绿茶,形成了“五茶共舞”的多彩闽茶,是中国茶类最齐全的省份。

△从上至下依次为:做青(乌龙茶)、发酵(红茶)、日光萎凋(白茶)、窨制(茉莉花茶)、杀青(绿茶)

是福建人,促成了中国六大茶类的最终形成。其中,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福鼎白茶、福州茉莉花茶等名茶的传统制作技艺,还是一笔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福建名茶分布图(部分)

福建人也首创了独特的“工夫茶”,不仅代表了福建人安宁闲适的慢生活,并且深蕴着为人处事的智慧。

08最早的“国茶”

闽中茶品天下高。

“茶圣”陆羽尽管没有到过福建,但是由他所著的《茶经》中“……茶生福州、建州……往往得之,其味甚佳”几个字将闽茶的辉煌镌刻在万古流芳的经典之中。

△对闽茶宠爱有加的宋徽宗赵佶

在北宋都城东京皇宫里,宋徽宗赵佶摩挲着建州北苑刚刚焙好的龙团凤饼,用他那独创的瘦金体在纸上写道:“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

北苑贡茶,即当时的国茶。

△武夷山元代御茶园遗址

因建溪而得名的建茶,就这样滋润着宋、元两朝的“龙凤盛世”“茗战成风”的闽茶盛世,九曲溪畔葱茏的皇家御茶园再次把建茶推向了鼎盛。

09最早走出国门

福建,是中国最著名的产茶省,也是中国茶最早走出国门、影响世界的地方。100多年前,一个叫罗伯特·福琼(Robert Fortune)的英国植物学家,跋山涉水来到福建武夷山,将茶籽和制茶师,千里迢迢地带到了印度,从此拉开了中印茶业交流发展的历史新篇。

随着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茶,在宋朝开始也逐渐传到了周边的日韩等国,并在当地生根发芽。茶叶的传播,最早是以东亚文化圈的整合而展开的。

作为举世公认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海丝”)重要的起点,也是太平洋西岸航线南北通衢的必经之地,自唐宋以降,历明清,直至近代,福建都是“海丝”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丝绸、陶瓷、茶叶等商品,都是从福建展开海外贸易的。

△万里茶路起点——武夷山下梅村

与海丝茶路并驾齐驱的是“万里茶路”。万里茶路,闽茶飘香。驼铃声声,茶香遍路。

1693年,随着“世纪大动脉”——中俄万里茶路的开通,以闽茶为代表的中国茶,连起了中国与世界。这也是继丝绸之路后,亚欧大陆上兴起的又一条国际商路。

10最深刻影响世界历史进程

清代,中国茶名扬海外,许多国家都陶醉于中国茶的芳香隽味,尤其是英国人为购买中国茶耗费了大量的白银。为了弥补巨额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进而中英爆发了两场“鸦片战争”。

就是这样,茶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美国独立战争、鸦片战争等战争便因茶而起,称其为“茶叶战争”也毫不为过。

△波士顿倾茶事件

譬如,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就是中国茶所引发的。据考证,波士顿倾茶事件在茶船上有三种红茶和两种绿茶,分别是武夷红茶、工夫红茶、小种红茶和松萝、熙春绿茶。而近代的两场“鸦片战争”,更是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轨迹。

小小的一片茶叶,竟可以改变历史,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原标题:

福建省委书记尹力:“茶叶是福建的一张名片。”名片有多亮?一看便知!

来源:茶道传媒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7,567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40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