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中国哪个省产茶最多

找到约40条结果 (用时 0.02 秒)

地域帖:中国20产茶省谁最独领风骚?

网上地域贴往往被人诟病

但若定义在“茶”里

却直叫人赞叹

各领风骚


 试问世人谁不知:

浙江杭州有三宝

西湖钱塘龙井好

武夷山中岁月长

灵山秀水产奇茗

……

中国20个产茶省

(含自治区、直辖市)

携代表茶强势来袭

你最pick谁?


安徽黄山毛峰



安徽省是我国最大的产茶大省,茶叶已经成为主导产业。代表茶有:“中国十大名茶之一”黄山毛峰;“茶中英豪”祁门红茶;形似瓜子的片形茶叶六安瓜片;雍正皇帝最倾心的太平猴魁;“仙芽”霍山黄芽等。


浙江西湖龙井


 

浙江是我国传统绿茶大省,唐宋时代已名茶辈出,品类繁多,茶质优良。代表茶有:“一口鲜爽值千金”晓誉天下的西湖龙井;古代贡茶开化龙顶;后起之秀、绿茶类安吉白茶等。


江苏碧螺春


 

江苏是中国享有盛誉的古茶区之一,全省有26个县产茶,江苏的茶以苏北苏南之分,分别属于我国的江北和江南茶区。代表茶有:“吓煞人香”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碧螺春;“雪芽为我求阳羡,乳山君应饷惠泉”阳羡雪芽;集龙井之味、珠兰之香、魁针之色的魁龙珠;扬州茶事“绿杨春”等。


江西庐山云雾


 

大约1200多年前,在唐、宋、元、明、清时期,江西茶乡遍布,名品早已饮誉中外。代表茶:“峰奇山秀茶香”的茶仙子庐山云雾;陆羽《茶经》赞誉的婺源绿茶;名字接地气品质却珍贵的“狗牯脑茶”;“茶盖中华,价甲天下”宁州红茶等。


四川蒙顶甘露


 

四川是中国最早种茶、饮茶、售茶的地区之一,茶文化源远流长,说起茶馆除了北京便是四川了。其代表茶有:卷曲型“仙茶”蒙顶甘露;扁平挺直似竹叶,色泽嫩绿油润“峨眉竹叶青”;以香浓味醇历来著称于世的峨蕊茶等。


湖北恩施玉露


 

湖北是茶叶生产大省和出口大省,这片土地上生长着许多大众以及小众的茶界佳品。代表茶有:唯一保存下的以蒸汽杀青的绿茶“恩施玉露”;以高山茶树鲜叶为原料的黑茶类“青砖茶”;红楼梦中贾母提到的“老君眉”等。


湖南君山银针


 

湖南历来是我国重点产茶省之一,年产量居全国第二位,素有“茶乡”之称,产茶史可追溯到西汉初期。代表茶有:“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君山银针;“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古丈毛尖;干茶乌黑汤色橙黄的黑茶代表“安化黑茶”等。


福建武夷岩茶


 

福建是国内外驰名的产茶地,不仅是红茶发源地,白茶的故里,还是乌龙茶之首。代表茶有:岩谷花香品质的“武夷岩茶”;乌龙茶代表“大哥”铁观音;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红茶正山小种;工艺独特满披白毫的福鼎白茶等。


海南白沙绿茶


 

海南具有发展茶产业的先天优势,尤其是地处海南省中部热带雨林区的五指山市享有“天然氧吧”等美誉。代表茶有:产自白沙陨石坑范围的“白沙绿茶”;鲜甜醇爽的海南红茶;五指山脚下、清代贡品“水满茶”;由奇特野生灌木嫩叶制成的鹧鸪茶等。


云南普洱


 

有考证云南是茶的发源地,在这片原始森林里生长着很多上千年的野生大茶树。其代表茶有:名扬天下质优味浓的普洱茶;红匀嫩亮观感佳的滇红;口颊留芳回味生津的南糯白毫;茶马古道飘香的云南沱茶等。


广东凤凰单丛


 

广东早茶文化的灵魂便是“茶”,由于茶叶需求量大,广东产茶品质也不容小觑。代表茶有:“绿叶红镶边”凤凰单丛茶;国内大叶种红茶类高端名茶的开山之作、“东方金美人”英德红茶;中国历史名茶之一白毛茶等。


河南信阳毛尖


 

苏东坡曾称赞河南信阳“淮南茶,信阳第一”,而且早在宋代,原开封府今河南地饮茶风盛,制茶工艺已十分成熟。代表茶有:“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味浓汤绿信阳毛尖;滋味醇爽的新制名茶“太白银毫”;色泽翠绿秀丽扁平的仰天雪绿等。


山东泰山女儿茶


 

山东属北方的产茶省,昼夜温差极大,茶叶生长缓慢,因而具备叶厚耐泡等特点。代表茶有:来自五岳独尊的馈赠“泰山女儿茶”;“世界海茶之首”日照绿茶;沐浴大海朝阳、浸润海雾紫气的崂山绿茶等。


甘肃商南泉茗


 

茶叶所谓“南方之嘉木”,但交通和经济却令它自古代便在甘肃生了根。其代表茶有:手工揉制、微量元素丰富的商南泉茗;口感清新、带有栗香的康县龙神茶等。


贵州都匀毛尖


 

黄庭坚一句“黔中桃李可寻芳,摘茶人自忙”成为贵州最早最具美学价值的茶词,足见黔茶历史之悠久。代表茶有:由毛泽东亲笔命名的“都匀毛尖”;“湄潭眉尖茶为贡品”湄潭翠芽;静心清心的“梵净山翠峰茶”;果香醇厚的遵义红茶等。


陕西午子仙毫



古老的三秦先民不仅创造了丰富的中华文化,而且创制了许许多多的名优茶。代表茶有:形似兰花、朵形微扁的午子仙毫;历史悠久“每岁充贡”的紫阳毛尖;形似雀舌、银毫披露的宁强雀舌等。


广西六堡茶


 

广西茶生于疏林中,适应力极强,为中国特有,成品茶也各具特色。代表茶有:“红、浓、陈、醇”六堡茶;嫩绿明亮、豆花香明显的“三江茶”等。


西藏林芝春绿


 

唐朝文成公主入藏,藏区才开始接触到茶叶,直到上世纪50年代开始,西藏结束了不产茶的历史,至今有且仅有易贡一个大型茶场。原有的品种植林芝春绿和易贡康砖,新推出了雪域茶极、雪域银峰和易贡云雾等高端产品。


重庆景星碧绿


 

重庆市依巴山傍蜀水,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当地适合种茶的地区较多。代表茶有:“重庆市最早的优质名茶之一”茶香馥郁的景星碧绿;颜色金黄营养翻倍的涪陵白茶;本地人最爱的“川秀”永川秀芽等。


台湾冻顶乌龙



台湾高山茶历年来受茶人追捧,其海拔越高,口味越佳、价格越贵,一品满口都是独特的高山茶特色。代表茶有:工序复杂、令人恋恋不忘的“冻顶乌龙”;台湾栽培历史最久、分布也最广的“青心乌龙”等。

【发起投票:20个产茶省(含自治区、直辖市)你最喜欢哪个呢,评论区告诉我们唷】

红茶的质量和等级如何鉴别?什么品牌红茶比较好?

红茶的质量和等级鉴别需要您有基本的茶叶知识和一定的品鉴能力,最简单的是多喝多问多了解,就像处朋友,三回五回自然而然的就会熟略起来了,成为我们常说的喝茶的行家。

根据制法和产品品质不同,红茶分为三大类

小种红茶、红碎茶和工夫红茶

小种红茶是最古老的红茶,同时也是其他红茶的鼻祖,其他红茶都是从小种红茶演变而来的,其又分为内山小种和外山小种,正山小种的产地在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关一带,又被称为星村小种和桐木关小种,外山小种产自福建的政和坦阳古田沙县等地。

工夫红茶是我们所说的条形红茶,是我国特有的红茶品种,我国有17个省产茶,其中有12个省先后都是产工夫红茶,工夫红茶又分为大叶工夫和小叶工夫,大叶工夫红茶又称为红叶工夫,是以滇红工夫和政和工夫为代表,小叶工夫是以灌木型小叶种茶树的鲜叶为原料制成,色泽乌黑又称黒叶工夫,以祁门工夫及宜红工夫为代表。

红碎茶,红碎茶在加工工艺中加入揉切,国际市场大宗茶品,印度是红碎茶生产和出口最多的国家。1835年印度阿萨姆开始种茶,茶种是由中国进口的,1874年W.S.莱尔发明第一台揉捻机后,1876年乔治·里德.发明了切茶机,将条形茶切成短小而细的碎茶、红碎茶正式出现;红碎茶按照制法分为传统制法和非传统制法两类,在非传统制法中又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洛托凡制法第二种C.T.C.制法,第三种莱格制法和L.T制法几种,在各类制法的产品品质风格各异,但是红碎茶的花色分类及各类的外形规格基本上是一致,红碎茶在我国分类是最详细的,分为四个品种,有叶茶、碎茶、片茶、末茶四种。

红碎茶现在市场上比较少见了,多以西式的袋泡包装形式出现,或者是用来进行红茶的调饮。

e3154ff4-5bb5-4f60-b3c0-ba9935f92f99.jpg

红茶

红茶品质鉴别四步走

红茶味甘性温,能增强人体的御寒能力,蓄养阳气,生热暖腹,所以说冬季是喝红茶的最佳季节,那么如何来挑选红茶呢?

1、看茶形,外形均匀,色泽黑褐油润,碎茶较少的红茶较好,如果颜色偏暗,或者泛黄,表示储存时间已经较长。

2、闻茶香,优质的红茶闻起来气味甘香,冲泡后香气陈醇,而陈茶香气不明显,劣质茶甚至带了青草、陈腐等异味。

3、观汤色,好的红茶汤色红艳或金黄透亮,叶底完整油润;而次品红茶,汤色暗红,浑浊,叶底不展或叶底呈花青色。

4、品茶味,上品红茶滋味甜醇,口感鲜爽,工夫红茶以鲜、浓、醇、爽为佳,小种红茶具有醇厚回甘的滋味,而劣质茶喝起来会有陈气。

茶叶价格及选购

关于茶叶的市场价格问题,如果是集中采购的话价格肯定是比市场价格要低一些,商家实惠消费者也是实惠,茶友关心的无非是,我花钱怎么才能说买到性价比最高的茶叶,如果是个人喝,那么最基本的从茶叶采摘和生产加工这些最基本的成本来看,茶叶价格大多数消费者都是可以接受的,也是非常划算的,这个也是因人而异,按需订购,一两百的茶叶是比较的畅销的,个人半斤一斤的茶叶最少也要喝上一个月左右吧,还是天天喝的情况下,如果您对茶叶有特殊的要求喝钟爱,可以就您喜欢的茶叶种类自行联系可靠的渠道进行采购。

eb010ef6ad9a60359042cf9ad377d5b7.jpg

茶叶品牌哪个比较好?

暖莘茶一叶好茶来之不易,从种茶,管茶,采茶,挑茶,炒茶,制茶,在不断找产地,选标准,寻好茶这包含了初心梦想旅途中的艰辛汗水,包含了几代人,一辈茶人的心血和用心,我们不生产茶,我们只设计茶,寻一叶中国好茶,标准化,规模化,复制化以降低好茶的成本,为消费者提供一叶好。

暖莘茶以坚持一叶好茶,暖一片人心的理念:以为大众寻找中国好茶为宗旨,对茶我们坚持四不原则:

1.非原产地不选 2.非原生态不选 3.非高标准不选 4.非好口感不选

82522fc31ffd7fee0e90985ba2a3cb7a.jpg

因此并非每一叶茶都叫暖莘茶。梦想起航,十年三千六百五十个日夜,一百二多万公里,环绕中国六十圈,万里苦寻,品茶无数,只为寻找一叶中国好茶,敬您一杯暖莘茶,好茶才暖心。

中国茶产业概况一览

中国,作为茶叶的起源地,拥有悠久的茶树栽培与饮用历史,承载着丰富的茶文化内涵。随着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兴起,中国茶的影响在世界上渐露一角,新时代的中国茶产业到底如何,让我们一探究竟。

中国全国能产多少茶叶?

截至2022年,中国全国茶园种植面积约有5000万亩,茶叶产量约有318.1万吨。其中超过300万亩的省份有云南、贵州、四川、湖北、福建、湖南等。目前仍然稳居全球第一大茶叶生产国及消费国地位,但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还需要再接再厉。

中国哪些地方在产茶?

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有22个省域涉及茶叶的规模化生产,分别是云南、福建、湖北、四川、贵州、湖南、浙江、广东、安徽、广西、陕西、江西、河南、重庆、山东、江苏、山西、甘肃、海南、西藏、上海与河北。其中,超30%的茶叶产量分布在云南和福建。

中国茶叶的经济价值总共有多少?

据报道,2022年全国干毛茶总产值达到3180.68亿元,同比增加252.42亿元,增幅为8.62%。由于茶叶品质整体优良,加之生产成本持续增加,带动了干毛茶交易价格整体上涨。名优茶与大宗茶比例约为7:3,经济效益持续稳增。

哪个地方茶叶产量最多?

福建、云南、四川、贵州和湖北都是主要的产茶大省,而福建的茶叶产量常年位居首位。

哪个地方茶叶经济价值最高?

当然,产量多不一定就卖得好,经济价值由茶叶价格、产量、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虽然福建茶叶产量最大,但是其经济效益并不是第一。就干毛茶产值而言,贵州、四川、福建、浙江、云南等地都是产值较高的省份,目前贵州茶叶的产值是最高的。

六大茶类中,哪个茶类产量最大?

我国茶叶可以根据产量分为六大茶类。从产量上说,中国茶叶产品以“绿茶为主”,常年保持“绿茶>红茶>青茶>黑茶>白茶>黄茶”的产量结构。绿茶产量占全部茶类的58%以上,红茶、黑茶与乌龙茶的产量相差较少,介于10%~15%,而白茶常年为5%以内,黄茶为1%以内。

六大茶类中,哪个茶类经济价值最高?

茶类的经济价值占比与茶类产量占比相似,仍然是绿茶类最大,黄茶最少。据报道,2022年绿茶产值2058.19亿元,总值占比为64.71%;红茶509.47亿元,总值占比为16.02%;黑茶268.56亿元,总值占比为8.44%;乌龙茶254.76亿元,总值占比为8.01%;白茶77.93亿元,总值占比为2.45%;黄茶11.77亿元,总值占比为0.37%。

哪个地方生产的茶类最多?

中国茶叶种类繁杂,虽然有很多产茶大省,但是生产的茶类都主要为绿茶类,其次是红茶类。例如种植面积最大的云南省,主要生产的茶类主要有绿茶、红茶和黑茶;产茶面积位于第二和第三的贵州、四川也主要以绿茶和红茶为主。然而,确实有一个生产多种茶类茶叶的省份,那就是福建省。

福建省目前生产的茶类有绿茶(花茶)、乌龙茶、红茶和白茶,主要代表茶品有福州茉莉花茶、铁观音与武夷岩茶、正山小种与金骏眉、白毫银针等。

茶叶均价是多少?

就内销市场(非出口)而言,中国茶叶内销总量达230万吨以上,内销总额有3395亿元以上,均价约为141元/公斤,也就是大约70元/斤。这是把六大茶类都算进去的均价,这样看来还是有许多价格非常低的茶叶,因为这是少量的天价茶和超大量的平价茶进行了平均~

如果从每个茶类来看,绿茶内销量也是最高的,其次是红茶和黑茶,再次是乌龙茶、白茶,最低依然为黄茶;不同茶类的内销额,绿茶占比最高,其次是红茶,再次是黑茶和乌龙茶,它们相差不大、然后是白茶,最低是黄茶。

从2022年的数据来看,绿茶均价160.99元/千克,红茶147.97元/千克,黑茶88.19元/千克,乌龙茶114.56元/千克,白茶123.67元/千克,黄茶126.40元/千克。

中国茶叶有出口的吗?

有的,中国茶叶会出口销售到其他国家,但是出口量相比内销来说较少。2022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量为37.52万吨,其中出口量最多为红茶与绿茶,红茶和花茶的出口量增幅较大,超过了10%。

作为出口的茶叶,其均价为5.55美元/千克。其中普洱茶的均价是最高的,为15.9美元/千克;其次是乌龙茶13.4美元/千克;再次是红茶10.3美元/千克;最低的是绿茶,为4.4美元/千克。目前,黄茶尚没有被出口到其他国家。

中国还会进口其他国家的茶叶吗?

当然,中国消费者众多,需要满足多样化的需求,会进口其他国家的茶叶,例如红碎茶、抹茶、调饮茶等其他含茶产品。2022年,中国进口茶叶量4.14万t;进口额1.47亿美元;均价3.54美元/千克。这说明了外国茶叶确实要比国内的便宜一些。

目前我国茶叶产业体量庞大,但是在提升品质方面还有相当大的进步空间。根据相关指示,中国茶的未来需要将“茶产业”、“茶科技”和“茶文化”三者融合,统筹发展。

来源:茶叶科学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8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