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综述:信阳发布公务“购茶令”

一帖事便知,纵览茶界事。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一周内茶产业发生了哪些事情,小编将在未来每周五集中整理出部分本周内茶产业发生,以供大家阅览,也希望各相关单位提供资料给我们,一展地方茶产业风采。


河南:信阳发“购茶令”:市直机关可买办公茶,每人每年不超300元

为支持茶产业发展,信阳市相关部门下发文件:信阳市市直机关可购买办公用茶,开支标准每人每年不超过300元。


1月21日下午,信阳市茶产业办副主任宋世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出台“购茶令”的导向作用大于实际意义。


借鉴福建做法,信阳出台公务用茶标准

作为毛尖之乡,一直以来信阳人的待客之道都是:接待客人,先上一杯信阳毛尖。


这是信阳人热情好客的体现,也是对信阳毛尖品牌最好的传播。“八项规定”出台后,各种办公开支审核较严,为此,很多单位主动停止采购办公用茶,在各种公务会议和接待中,一律以白开水待客。


宋世奇对此感触很深。他说,他因为工作性质原因,办公室里存有一些茶叶,来了客人可以泡杯茶,但对于绝大多数机关单位员工来说,则没有这个便利。


“信阳产茶,客人来了,不泡杯茶,总有种怠慢的感觉,也浪费了传播信阳毛尖品牌的机会。”宋世奇说,更重要的是,政府行为代表了一种导向,所有公务场合不泡茶,很容易给人一种错觉,认为政府不重视茶产业的发展,对于茶农、茶企来说,这种感觉更为强烈。


宋世奇专门查了一下各个省市的规定,发现包括河南在内,没有哪个省对公款购买茶叶出台禁止性规定。相反,他发现去年福建省及其所辖各市县区相继下发文件,明确机关单位办公用茶标准。


“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支持信阳茶产业的发展,我们借鉴了福建的做法,出台了这个文件。”宋世奇说,2018年9月26日,信阳市财政局、信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和信阳市茶产业办公室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明确市直机关办公用茶开支标准的通知》。


300元只够买一斤茶,导向作用更大于实际意义

通知规定,办公用茶开支标准按上年末在编实有人数,每人每年不超过300元,采购所需经费在单位日常公用经费中开支。


遇到会议时怎么办?通知规定,在本单位内部会议室召开且参加对象以外单位为主的会议,在办公用茶总量不足的前提下,会议用茶可按参会人员每人每半天不超过5元标准限内据实报销。


通知特别提到,各单位要建加强办公用茶采购、领取、使用等各环节的日常管理工作,办公用茶以银行转账或公务卡方式结算,只能用于工作需要,不得用于赠送礼品,不得带回家,不得专门供应单位领导,不得借办公用茶名义套取资金或变相发福利。


“出台这个文件,确实是考虑到信阳的实际情况了。”信阳市委某部门一位负责人说,无论是到农家还是到企业、政府,泡茶待客是一直以来的习惯,忽然之间政府公务接待不敢用茶了,这对茶农茶企的信心有影响,不利于信阳茶产业的发展。信阳是产茶大市,不同于省内其他地方,这个文件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宋世奇认为,300元只可以买一斤普通的一芽两叶毛尖,对于茶叶的销售拉动作用非常有限,它的导向作用更大于实际意义——政府带头采购茶叶,这对茶农、茶企来说是一种鼓励,促使他们更好地生产信阳毛尖,创建更好的品牌。


信阳市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文新说,出台通知对茶企来说是一件好事情。每人300块钱的标准,一般单位的日常接待用茶基本上够用了,这既不铺张浪费,又体现了政府对茶产业工作的重视与支持,社会效果非常好。

(文章来源:河南商报)


福建:新形势新机遇 宁德茶人共谋茶产业发展

1月21日,宁德市海峡茶业交流协会召开2019年年度会议。会议由会长李步泉主持,秘书长陈道兴代表协会做工作报告。茶叶专家、茶企代表、茶办负责人等就如何适应新形势更好发展宁德茶产业积极献言献策。



宁德茶产业规模大,品种资源丰富,是中国生产茶类最多的地市,茶产业已成为当地农业支柱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之一。据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宁德全市茶叶总产量9.98万吨,产值35.47亿元,产量产值均比增5%以上。

据分析,2018年,白茶拉动是宁德市茶叶产量、产值双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红茶产区的创新品——“乌龙红茶”,也很受消费者青睐,发展前景看好,将成为闽东红茶重振雄风的拉动引擎。


过去一年,宁德市海峡茶业交流协会紧紧围绕市委政府关于促进茶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在加强行业管理、规范行业行为、保证质量安全、促进诚信经营、推介茶品牌、宣传茶文化、拓展茶市场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宁德市茶叶行业的发展,受到业界和领导关注和认可。


“协会为我们搭建了学习、借鉴、交流的平台。”年轻的“茶二代”张影影现场向同行“取经”学习,她希望自己能将祖业发扬光大。作为一名老茶人,寿宁县龙虎山茶场的吴其瑞,就如何包装、打色、销售等也乐意贡献自己的经验。


“茶产业已成为宁德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宁德茶产业更好的未来需要政府、协会、企业三方共同努力。”品品香董事长林健说。


对于新一年的协会工作,李步泉表示,2019年协会将加强党建工作,在协会成立“宁德市茶叶协会兼合党支部”,开展走访龙头企业、茶文化的宣传普及等活动,通过塑造典型、推广经验,为广大会员企业提供一个学习借鉴的平台,促进茶产业不断发展。同时,召开一场茶企大学生创业代表座谈会,通过宣传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茶产业中来,为茶产业发展注入 新的生机和活力。


“茶叶质量安全关乎一个企业甚至整个产业的生存和发展。”李步泉强调,2019年,协会将加强同政府职能部门和各县(市区)协会的合作与沟通,宣传指导会员企业强化行业自律,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促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东南网)



湖北:《宜都红茶厂史料选》正式出版

“《宜都红茶厂史料选》填补了新中国成立后十余年间的茶史空白,发挥了宜红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媒介作用。”该书主编、宜红文化专家李亚隆18日在北京表示。



当天,《宜都红茶厂史料选》新书出版捐赠仪式在中国文史出版社举行,湖北宜都市向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国家文物局、中国茶叶博物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等11家文史、学术单位捐赠新书。


宜红同祁红、滇红并称“中国三大红茶”,曾远销欧洲,宜红茶区是“万里茶道”最大茶源区。但新中国成立后十余年间,关于宜红茶的历史记录曾是一片空白。


宜都市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山清水秀、气候宜人,茶叶和柑橘是两大主导农业产业,茶文化底蕴深厚,是宜红茶的重要发源地和转运枢纽。


清光绪初年,红茶加工技术传到武陵山区,带动周边大量生产毛红茶。1951年,中国茶叶总公司宜都红茶厂成立后,开始统领湘北鄂西16县毛红茶的生产、精制与销售,所产宜红茶全部出口到前苏联和东欧国家。


2017年9月,李亚隆等宜红文化专家搜集到有关宜都红茶厂的档案305卷,历经1年多时间的编辑整理和实地印证,形成了约100万字宜都红茶厂史料,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宜都宜红茶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陈宗懋表示,《宜都红茶厂史料选》揭示了宜红创制发展的新属性,推动了宜红历史考证工作,为中国茶叶史和“万里茶道”等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新文献。

(文章来源:中新网)



湖南:共聚茶话聚合力 唱响吉首茶品牌

1月22日,吉首市茶业协会举办2019年迎春茶话会,各茶叶企业家代表、茶协会员们欢聚一堂,通过学习、交流和总结,增强协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创吉首湘西黄金茶美好的未来。市领导陈晓龙、杨佳兰、谷纲要、王润龙、林芬良参加活动。



截至目前,吉首市已有茶园面积7.57万亩,其中可采茶园5.77万亩,带动全市约2.3万名建档立卡户脱贫致富。其中,吉首市被授予“全国百强产茶县”“全国重点产茶县”“湖南省十强生态产茶县(市)”等荣誉称号,湘西黄金茶荣获“亚太茶茗金奖”“ 武陵山片区十大名茶”“ 茶祖神农杯名优茶金奖”“潇湘杯湖南省名优茶金奖”等多项殊荣。茶企集群实现新的突破,在今年春茶期间鲜叶均价70元/公斤,干茶均价650元/斤,全年生产干茶1050吨,综合产值5.2亿元。


茶话会上,市茶协邀请了吉首大学商学院于正东教授为协会成员就《茶叶营销》进行相关讲座。于正东教授联系实际给大家分析世界和中国茶叶销售趋势,用经典的案例逐步分析、研究、启迪告诉大家营销方向。


茶话会上,市茶协还特邀市农业局、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对新型职业茶农培训及农信贷及相关政策进行宣传和解读,相关优惠、利好政策进一步提升吉首市中小企业、合作社的产业发展信心。


会上,吉首市委副书记陈晓龙充分肯定市茶协2018年所取得成绩。要求市茶协下一步要做好产业规划,系统规划,结合吉首市实际和州政府规划安排,加快茶叶基地建设的推进;要统一标准,从湘西黄金茶幼苗、加工、包装等多方面进行统一,坚持湘西黄金茶的高标准、高质量;要强化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建设;要加大市场占有量,要通过茶叶产品多样化、茶叶加工精深化,以及宣传力度等措施提高湘西黄金茶的市场占有。陈晓龙还表示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市茶业协会继续做好茶企和政府间桥梁、纽带,助力吉首黄金茶产业长效发展。

(文章来源:红网)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