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政和工夫制作

找到约205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想要“小众”的高品质红茶?这款一芽一叶的政和工夫满足你~

作为福建三大工夫红茶的政和工夫红茶,亦是福建红茶中更具高山品种特色的工夫红茶。

虽然现在少被茶人所提及,但在19世纪曾大量出口,以其丰富甜润的香气和口感在国际上赫赫有名。


今天推荐的这款红茶就是——政和工夫红茶

 

一芽一叶 少见的甜和润

 

政和位于福建东北部,其境内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茶园开辟在缓坡处的森林迹地,土层深厚,酸度适宜。


魏文生 元泰茶业董事 总经理


这种环境下生长的茶树,制作出来的“政和工夫红茶 品质才会更好。

 


因市场变化,原本历史悠久的政和工夫红茶反倒被白茶盖过了风头,只有少部分人还在继续制作红茶。


因为量少,茶人秉着做精做好的念头,对政和工夫红茶的制作要求更为严格。



这款政和工夫红茶精选一芽一叶为原料制成,制作工艺为条形,成茶红匀肥壮带金毫,嫩度高,回甘鲜甜。 

 

精工拼配 品质更佳

 

政和当地树种以大白茶和菜茶为主,大白茶制成的红茶口感更为甜润,菜茶则相对香气更高扬。

 


这款政和工夫红茶以政和大白茶为主体,再精选部分菜茶,经过一定规格的筛选后提尖分级,分别加工成型再按照一定比例拼配而成。 



这样拼配而成的政和工夫红茶,无论是香气还是口感都更为丰富,比单一品种原料制成的工夫红茶品质更佳

 


正是如此精工细作,才得来这款政和工夫红茶高扬而鲜甜的香气,和甘醇的滋味。

  

香高味醇 值得一尝

 

打开包装,干茶条索细紧,肥壮多毫,可清晰的瞧见一芽一叶,因为嫩度高,冲泡时水温可稍低一些。

 


待水冲下,果香伴着花香扑鼻而来,带着一丝丝甜味。

 


开汤品饮,汤色红橙透亮,品上一口,醇和的茶汤裹着甜香裹入口腔,与这相匹配的,是饮下后感受到源源不断的回甘。


 

虽说相比现在政和白茶的大名,政和工夫红茶已不复当年的辉煌。

 

但这款政和工夫红茶,其品质、香气、口感都令人回味,有时候,反而是“小众”一些的茶更能给人惊喜

 

 

用标准读懂茶品类!关于政和工夫红茶你了解多少?

总书记在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会上表示“茶产业大有前途。下一步,要打出自己的品牌,把茶产业做大做强”。福建省作为产茶大省,对于推动茶产业的发展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促进茶产业发展,则需要推动各品类茶全面发展。

福建省三大工夫红茶之一的政和工夫红茶以其独特的品质特征,频频创出佳绩。早在百余年前,政和一县就有数十家私营茶厂,出茶多至万余箱,百年后的今天,政和工夫红茶的品牌价值已达35.19亿元。虽品牌价值高,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政和工夫红茶依旧存在众多的问题。该如何全面掌握政和工夫红茶的团体标准,规避生产的不规范性,进一步提高政和工夫红茶的茶叶品质?

△政和工夫红茶的产地环境图片来源:余步贵《政和工夫红茶团标解读》PPT内容

为此,福建省茶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FJ/TC20)与说茶传媒联合共同举办了团体标准《政和工夫红茶》标准解读的主题讲座,特邀政和县茶业协会会长余步贵为大家解读。

直播中,余步贵从标准制定必要性、制定工作以及政和工夫红茶团体标准的术语和定义等方面进行逐一讲解,让大众对于政和工夫红茶有一个全新的认知。

推动区域公用品牌塑造

《政和工夫红茶》的标准制定之路

为什么要制定此项标准?

余步贵表示,目前虽然有GB/T13738.2——2017《红茶第2部分:工夫红茶》等标准,但该标准第一部分是大叶种标准,第二部分是中小叶种标准,而政和工夫红茶属于中大叶种且外观条形肥壮、色泽乌润、内质板糖香明显,两种标准并不符合政和工夫红茶的感官指标要求;此外,受金骏眉的影响,政和工夫红茶中有许多用芽茶来做的产品叶无标准可依,因此,标准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

由此,政和县茶业协会提出了制定此标准的申请,经过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的批准,正式列入2021年团体标准制修订项目。

标准虽然开始修订,但其修订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历经标准起草、专家多次审议修订和送审、审查等阶段后,2021年11月26日《政和工夫红茶》团体标准正式公告发布,并于当年11月28日实施。

△《政和工夫红茶》团体标准研讨会在政和县召开图片来源: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

此标准的实施,有利于规范政和工夫红茶的分级和检测指标,使茶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有标准可依,对政和县实施茶业品牌战略,全面实行茶叶标准化生产,推动茶企增效、农民增收和振兴乡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从产区品种到工艺风味

全面解读政和工夫红茶

那么,新团体标准究竟是如何对政和工夫红茶进行定义的,如何才能准确的区分出政和工夫红茶?

对此,余步贵从产区环境、适制品种、初制工艺、精制工艺以及对政和工夫红茶的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政和工夫红茶的产地环境图片来源:余步贵《政和工夫红茶团标解读》PPT内容

政和工夫红茶是在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区域范围内所种植的,其适制品种为政和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等茶树品种,并采用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一芽三叶初展等采摘标准进行鲜叶的采摘。鲜叶采摘后,需要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初制工艺以及筛分、拣剔、拼配、匀堆、复烘装箱等精制工艺方可成为成品茶。

△政和工夫红茶采摘图片来源:余步贵《政和工夫红茶团标解读》PPT内容

在政和工夫红茶的制作过程,每一步都十分重要,尤其是发酵环节,是形成红茶色、香、味的关键。政和工夫红茶的发酵一般采用室内发酵,在室内设有发酵架和发酵柜以及调控、排供水等设备。发酵的室内温度一般需要保持在22-24摄氏度,相对湿度保持在95%以上。对于发酵的叶片,则需要掌握以嫩叶薄摊、老叶厚摊、温高薄摊,温低厚摊的原则,在发酵过程中,也需要保持通气良好。发酵历时一般为春茶3-5个小时,夏秋茶为1-2个小时,待发酵叶由黄绿变为红色以及原有的青草气消失,出现一种新鲜的清新花果香时,则发酵完成。

△空气能萎凋室图片来源:余步贵《政和工夫红茶团标解读》PPT内容

除种植、采摘以及制作之外,此项标准对政和工夫红茶分级和实物标准样也进行了规定,主要包括基本要求、感官品质、理化指标、质量安全指标、净含量、试验方法及取样、检验、判定规则和标签标志、包装、运输、贮藏和保质期。

政和工夫红茶依据感官品质,分为超特级、特级和一级产品,其中超特级政和工夫红茶条索为单芽、紧实且多毫,色泽油润呈金黄色或粉黄,香气浓郁鲜甜带花香,滋味鲜醇甘爽,汤色橙黄明亮。

最后,余步贵对政和工夫红茶水分、总灰分、粉末、水浸出物以及茶多酚等理化指标进行解读。

来源:说茶ShowCha, 余步贵、徐静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统筹“三茶”高质量发展,政和有措施

茶产业是政和县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富民强县的特色产业。为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以下简称“三茶”)高质量发展,政和县特提出如下若干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五届十三次全会、县委十三届二十八次全会部署要求,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践行廖俊波精神,进一步发挥政和县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统筹推进“三茶”高质量发展,努力推动政和县茶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二、目标任务

围绕弘扬茶文化、做强茶产业、提升茶科技的目标,统筹做好“三茶”这篇大文章,全面系统梳理政和茶产业全产业链情况,以提升“政和白茶”品牌影响力为主线,以“三比三提升”为抓手,以“大抓项目、大抓基层”为发展思路,突出顶层规划设计,补短板、延链条、扬优势,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到2025年,建成全域绿色高标准生态茶园,茶机、包装、物流、精深加工等茶叶相关产业进一步发展,茶叶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100亿元以上,着力打造全国白茶生产、加工、集散中心和文化体验中心。

三、推进措施

(一)深挖茶文化,提高影响力

1.加强茶文化遗址保护。加大茶文化遗址(如贡茶焙、古茶村、古茶楼(厂)、茶盐古道、码头、古茶园等)保护力度,将茶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统筹布局中。重点推进中国白茶城二期、中国白茶博物馆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政和白茶”“政和工夫”制作技艺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对茶文化遗址保护经评定达到县级以上保护单位标准的,予以每个项目点不超过5万元补助(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万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万元,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万元);对参与申报“政和白茶”“政和工夫”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项目工作,项目申报成功后,对作出重大贡献的企业和个人,予以不高于5万元的奖励。

2.深入茶文化资源挖掘。加快茶文化人才库建设,培养一批能写、能说、能讲、能唱、能演的茶文化学者专家。组建政和茶文化研究会,挖掘整理传承茶文化历史精华,编撰政和白茶校本教材和政和茶文化系列丛书,整理、创作四平戏、茶灯戏等含有茶文化的剧目、舞蹈、歌曲,录制一批以茶文化为主题的音频故事和短视频作品,讲好政和茶故事。

3.打造茶旅融合示范基地。因地制宜建设集种植、旅游、休闲观光、康养为一体的花园式茶园、景区式茶园;依托工厂设备、生产过程、工厂景观和工厂文化等资源,打造集观光游览、参与体验、休闲购物为一体的旅游示范基地和观光工厂;打造10条茶旅精品线路,形成独具特色的政和旅游新品牌。对企业获得由省工信厅、文旅厅联合发布名单,并授予“福建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牌匾的,一次性予以50万元奖励;被省文旅厅评定为福建省观光工厂的,一次性予以20万元奖励。

4.推动茶文化活动交流。持续开展中国白茶大会、斗茶赛、开茶节等活动,加强与重大媒体合作,进一步宣传推介“政和白茶”“政和工夫”区域公共品牌,政和县财政每年预算不少于200万元用于举办中国白茶大会。

对茶企(含中国白茶城)在南平市外的高速公路、机场、列车、车站、省会城市、大型商品集聚地、茶城等地段显目位置投放宣传效果明显的固定广告牌,且版面50%以上面积用于“政和白茶”“政和工夫”公共品牌宣传,以及在国家级电视、报纸等媒体上进行广告宣传的,且公共品牌宣传篇幅占一半以上的,按广告费用总额的30%予以补助,单个企业广告补助每年最高不超过15万元。申报广告补助的企业限SC企业,且无质量及安全生产事故,年度广告投入10万元以上(含),同一项目不重复补助。

(二)做强茶产业,提高竞争力

5.强化龙头企业培育。全力培育茶叶龙头企业,鼓励现有优势龙头企业进一步聚集资金、品牌、技术等要素,通过整合资源、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每年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以上,推动小升规茶业企业2家以上。

对新建投产入统年销售产值达2000—5000万元(含)、5000万元以上的茶叶企业,分别予以10万元、20万元奖励;对规模以下转规模以上的茶叶企业,单个企业奖励10万元;对当年入统的茶叶商贸企业奖励3万元;对茶企参与资本市场融资,在企业股份制改制进入辅导期后,予以一次性50万元奖励,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成功上市后予以一次性200万元奖励,在“新三板”或海峡股权交易中心交易层成功挂牌后予以一次性50万元奖励,首次融资额达到1000万元的予以100万元奖励。

6.推行生态茶园建设。采用“1+X”模式,“1”就是按照“头戴帽、脚穿鞋、中间扎腰带”的模式,保障茶园生物多样性;“X”就是在原有生态茶园建设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推行生态调控、物理防控、农艺改良等组合技术,有序有效建设生态茶园。各乡镇至少扶持建设一个生态茶园示范片。对示范片茶园病虫害采用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或矿物源农药,进行统防统治。2021年底前完成申报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025年完成全域高标准生态茶园建设。每年选择一个产茶村,举办一场生态茶园建设现场观摩会。

7.健全完善品牌体系。鼓励争创驰名商标,持续加强地理标志专用标识管理,规范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国家地理标志标识授权使用和管理工作,发挥地理标志引领产业发展作用。推动政和白茶国家标准的修订工作,制定项目申报书向国家申请修订,加强茶产业标准调研工作,推动制定“政和工夫”等茶叶相关的团体标准,鼓励指导我县茶叶企业制定企业标准。

对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的茶叶企业,除省市奖补外予以一次性30万元奖励。对绿色、有机、ISO22000、ISO9001等认证,根据认证费用予以适当补助(政府和行业协会强制性要求认证的不享受此政策)。(1)认证费用1万元(含)以内,予以0.5万元补助;(2)认证费用1-2万元(不含2万),予以0.8万元补助;(3)认证费用2-4万元(不含4万),予以1万元补助;(4)认证费用4万元以上(含),予以1.5万元补助;(5)对于企业积极开展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通过三级以上(含三级)标准评定的予以0.6万元补助。对获得福建省标准贡献奖一、二、三等奖的企业,分别予以一次性5万元、3万元、2万元奖励;对获得国家标准创新贡献奖的企业,予以一次性30万元奖励。对于提出国家(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并列为第一、第二起草单位的企业,分别予以一次性5万元、2万元补助;对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制(修)订,并承担主要起草工作(列前三位)的企业,每个项目予以一次性2万元补助。对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制定单位分别予以一次性5万元、1万元补助。

8.保障茶叶质量安全。持续推进控肥控药,完善从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质量监管体系全覆盖。建设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完善茶农、茶青经纪人、茶企信息,做好农药肥料购买、使用和茶叶采摘、农事管理记录。对茶园以及茶青交易市场的鲜叶进行随机快检,发现茶青含有禁限用农药或农残超标,对该批次茶青予以销毁,发现茶园使用禁限用农药,对该茶园予以台刈。在国家、省、市局监督抽检的基础上,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每年完成100批次茶叶成品的抽检。强化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力量,增添无人机等监管设备,采用无人机巡查及实地走山巡查等方式不定期对政和县主要茶山进行监控,确保茶叶的质量安全。重点打击企业落地生产、做旧、仿冒、商标侵权、茶叶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侵权等影响茶叶质量安全和品牌信誉的行为。

9.提升茶叶精深加工水平。积极申报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序时推进石屯、东平、铁山、镇前、澄源5个标准化政和白茶产业园区建设。支持茶叶企业建设自动化精制加工生产线等,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支持以商招商,发展茶叶深加工,提取利用茶多酚、茶多糖、茶色素、茶氨酸等有效成分,鼓励开发新式茶饮、茶日用品和茶功能性产品,提高茶叶资源综合利用率。

对规模以上茶叶企业,引进先进生产线或购置最新生产设备100万元以上的,按购置金额的10%予以补助,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20万元。企业、商会、协会、中介机构等新引进县域外关联茶叶企业的,在项目取得施工许可证之日起一年内,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达3000万元(含)以上的,对新引进关联茶叶企业的引资方予以30万元奖励。对引进重大招商项目的企业或个人,由政和县委、县政府予以表彰。

10.创新营销新模式。鼓励茶叶企业利用“福茶网”等平台拓展销售渠道,创新网络直播、网红带货、短视频等电商模式,实现茶叶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组织企业抱团到茶叶主销区开展宣传推广活动,在全国一线城市设立“政和白茶”运营中心,每年至少参与5场国内茶业宣传展示活动。

对规模以上茶叶企业参加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含武夷山)独立茶叶展会,并以“政和白茶”为主题且宣传版面达50%以上,按照展位费用的30%予以补助,单个展会最高不超过5万元,单个企业年度补助最高不超过30万元;对SC企业参加政府统一组织在北京、上海、深圳、厦门、武夷山等地的茶博会,由政府统一装修,并补助参展企业50%展位费;对5家以上SC企业(至少2家以上规上企业)抱团参加以上重点城市展会的,按照展位费用的50%予以补助,单个展会最高不超过10万元。对统一设计,由第三方从事茶文化宣传、品牌打造的机构或政和茶企(限SC企业),在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设立“政和白茶”运营中心,面积原则在50平方以上,有5家以上(至少2家以上规上企业)SC茶叶企业、“政和白茶”公共品牌授权入驻且运营一年以上的,予以运营中心一次性10万元奖励。对全国设区市以上城市设立“政和白茶”店招广告的茶商予以补助,每块广告牌面积原则上需2.5平方米以上、“政和白茶”版面占50%以上,且需固定广告1年以上,予以每块店招广告牌一次性3000元补助。

(三)深化茶科技,提高发展力

11.科学编制产业发展规划。聘请行业专业规划团队,全面系统梳理政和茶产业链情况,完成编制政和县“三茶”统筹发展五年规划。

12.加强茶树资源保护和利用。开展茶树优异种质资源保护,与中国农科院、福建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建设政和茶树种质资源库,建立完善种质资源保护点(资源圃)2个以上。深入开展茶树品种科研,利用核心基因和创新种质,筛选培育新的优良品种。

13.促进茶产业技术成果转化。深化农林大学、武夷学院、杭茶院、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等院县合作机制,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茶产业技术体系、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茶产业研究院作用,全面系统的开展政和白茶内含成分及功能性成分研究分析,促进茶叶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14.打造权威检测中心。积极对接省检中心和杭茶院,积极申报茶叶检测中心实验室计量认证,使中国白茶城检测中心具备检测资质,打造全国权威的检测中心。同时积极对接省供销社下属的省茶叶质量检测和技术推广中心,为政和县茶企、合作社提供公益茶叶CMA检测服务,全年服务茶企不少于30家,免费送检茶样不少于100个。

15.大力培养高素质茶叶人才。持续开展茶农培训行动,开展制茶工程师、特级制茶工艺师评审(选)活动和茶叶加工工职业技能竞赛等,培育中高级茶叶专业技术人员、国家、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茶叶制作技艺传承人、制茶大师等高技能人才,为政和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鼓励企业人才引进,对规模以上茶企引进茶学、管理、技术等专业且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的专业人才,服务企业连续三年以上的,分别予以大专生500元/月、本科生800元/月、硕士研究生1500元/月、博士研究生3000元/月的生活补贴,连续享受三年。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政和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的政和县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办、源头管控组、质量标准组、茶旅发展组、招商项目组、白茶城管理组。一办五组按照职责分工,把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明确责任人、目标要求和完成时限,每月召开工作推进会,建立闭环落实机制,统筹推进“三茶”工作。

(二)强化要素保障。政和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1000万元作为茶产业发展基金,由政和县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安排,用于基地建设、设备提升、品牌创建、开拓市场、学会、协会发展等,并根据财政收入增长状况逐年增加基金额度。补助及奖励政策从2021年1月开始执行。

(三)强化跟踪问效。将统筹“三茶”发展纳入绿色发展与绩效考评,抓好考评结果应用。政和县委大督查办定期开展茶产业发展情况督查,并及时通报督查结果。对工作推动扎实、成效显著的部门,予以表彰;对工作落实不力、严重滞后的将予以严肃追责问责。

来源:政和白茶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02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