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这季节喝啥茶

找到约58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一天中各个时间段适合喝啥茶?

  喝茶有益健康,长期坚持喝茶、喝茶养生是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而以茶养生的关键在于掌握好喝茶的最佳时间,在对的时间喝对的茶,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天有满满的工作安排、生活安排,也别忘了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喝茶时间。

  早上喝什么茶?

  早上喝茶,经过了一整个晚上的休息之后,人体消耗了大量的水分,血液的浓度变大,喝上一杯淡茶水不但能快速的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清理肠胃,还可以降低血压,稀释血液,有益健康,对便秘也能起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但是注意,早上喝茶时一定不要喝浓茶,比日常喝茶时要淡一些。早上喝红茶较好,因为红茶可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同时还能祛除体内的寒气,让大脑的供血充足。每天吃完早餐之后饮用一杯红茶,也可以加入牛奶一起饮用。需要注意的是,早上喝茶一定要吃完早餐之后才能饮用,因为茶叶中含有咖啡因,空腹饮用的话肠胃会吸收过多的咖啡因,导致人体出现心慌、尿频等不适的症状。

  下午喝什么茶?

  下午3:00左右喝茶,在这个时间喝茶,对人体能起到调理的作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还能防止感冒,此时喝茶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俗称下午茶,对一些“三高”人群来说,如果坚持喝下午茶,能起到药物都无法达到的效果。午后最后喝乌龙茶或者是绿茶,一般情况下人体在中午时分肝火旺盛,喝绿茶或者是青茶可以缓解这一症状。

  乌龙茶例如铁观音性干凉,入肝经,可以清肝胆热,化解肝脏的毒素,而且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具有抵抗衰老的功效。绿茶则入肾经,有利水去浊,排尿更加通畅。绿茶中的茶多酚也是最为丰富的,抗氧化和消炎的功效很明显。

  晚上喝什么茶?

  晚上8:30左右喝茶。有许多人对晚上喝茶有误解,怕影响睡觉,其实不然,这个时间是人体免疫系统最活跃的时间,如果能喝上一泡茶,人体会很容易修补和恢复免疫系统,再造细胞等。

  晚上少喝不发酵茶,譬如绿茶类,对人体有一定的刺激。可以选择喝黑茶,尤其是熟普洱。熟普洱性致温纯,不会影响人体正常的睡眠。而且晚饭之后喝黑茶可帮助分解积聚的脂肪,既暖胃又帮助消化。有人说:喝茶喝的不是水,而是滋味,时间长了,甚至喝的都不是茶的滋味,而是内心和人生的滋味。

  不同季节或一日之中不同的时间,对应着不同的茶,像极了生命中或凉或暖的时光。不同的是,生命中的平淡时光占大多数,而心静下来,茶里,却总有滋味。


于丹说茶:一年四季该怎么喝茶?

特大喜讯!

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说茶啦!

于教授的影响力毋庸多说,她开始说茶,对于茶的传播,自然是影响广泛。

笔者在于教授抖音账号「爱生活」合集中看到“第2集 茶分四季,记得不同的季节喝不同的茶”。这是一个比较受关注的话题。这条视频,目前点赞数2.4万,转发数超过5000,评论数800多。

所以,笔者认真学习了这个约3分钟的视频,并略作笔记如下。

从学习方便的角度,笔者从视频中摘录了字幕文字,并略作了部分标点。文中竖线对应文字,为本人学习笔记。

完整视频,请至于教授账号浏览。

一年四季有茶喝,这是一种轻福。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有好茶喝,会喝好茶,这是一种‘清福’。”于教授在开头处,不显山不露水,但却暗暗透出国学功力。清轻之间,妙处尽显。

喝什么茶,你喝对了吗?

像春天夏天,

都是阳气生发,人呢,也脾气越来越大。

火气也越来越压不住。

所以要喝不发酵的绿茶。

高人说话,语气通常是感觉不到拖泥带水,更多的是斩钉截铁。

为什么咱们喝龙井啊

喝碧螺春呢喝毛尖啊?

所有的这些其实都是鲜鲜嫩嫩的。

叶子炒下来就在大炒锅里面把它断青,

这句话可以稍稍琢磨一下。“炒下来”应该是“摘下来”,这显然是字幕组笔误,和于教授无关。

“叶子摘下来就在大炒锅里面把它断青”,实际制茶,没有这么直接,这样说,估计是视频的时间限制,为了节约时间起见。

“断青”,这个说法比较创新,应该可以算作是一定程度的修辞。听到这样一说,我才陡然感觉,茶行业通常用的“杀青”,其中的”杀“字,是值得再加斟酌斟酌。

然后晒干,

绿茶工艺,通常在鲜叶采摘后,摊放—杀青—(揉捻)—干燥。有晒干的,但更多是其它干燥方式。这应该也是因为视频时长原因而所做的简化吧。

直接你就可以喝了,

理论上是可以喝了,但实际上这还只是毛茶原料。一泡茶要呈现在消费者面前,通常还有后续一些诸如精制和成品包装等工序。

所以这叫不发酵。

它带着那个草木的清新,

就是给你降燥去火的。

都知道茶圣陆羽

陆羽说茶性致寒

陆羽在其所著的《茶经》中写道,”茶之为用,味至寒。“这里的”致寒“,说的应该是方面的意思。”致寒“中的”致“,可能是”至“,也可能就是从”至寒“的发挥。

最宜清休之人。

陆羽《茶经》中,有“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字样(有不同断句方式)。这里的“清休”,是“纯洁美善”的意思。这词用得好,有源头有活水。

其实说的就是这种不发酵的茶呀

所以你想想

大热天不是喝冰镇可乐最爽

最爽的是喝一杯热茶下去

你的汗毛孔里面都发出汗来

心里的那点平衡那点凉意

才是最舒服的

发汗与凉意,平衡与协调,高见。

那过了夏天往秋天走就需要平衡

所以呢很多人在这时候是喝

半发酵的茶

比如像乌龙茶呀

比如说岩茶呀

现在乌龙茶已经成为六大茶类中“青茶”的通俗化表达,岩茶属于乌龙茶。于教授这应该是采用了层层深入的方式来进行强调。

铁观音就是闽北的乌龙茶

铁观音是闽南的乌龙茶。这显然是口误。如果要说责任,那显然主要责任是字幕组,想啥呢,即便是于教授口误了,字幕也应该调整过来呀。

那么像大红袍啊

水仙呢肉桂啊就是闽南的岩茶

大红袍啊水仙呢肉桂啊,通常应该说是闽北的乌龙茶,闽北的岩茶,也即武夷岩茶。

这里同样应该也是口误。两个口误,让我感觉于教授的团队,给于教授提供了一份错误的福建地图。

顺带说一下,水仙和肉桂目前是武夷岩茶的当家品种。其中,水仙也有用来加工其它茶类的。

它都是红中青边

乌龙茶,通常有“绿叶红镶边”的说法,武夷岩茶的毛茶则有“三红七绿”的说法。这“红中青边”,头一回听说,可能是武夷岩茶的创新工艺?如果是,那可是比较震撼。

也就是说

它一半是已经发了酵另一半不发酵

稍微补充一点,乌龙茶通常说的“半发酵”,严格意义上应该是“部分发酵”,指的是发酵程度。“半”容易联想到“50%”,但“部分”则是更宽的区间。在日常语境中,“一半”常用,只不过这“一半”并非简单意指“50%”。

此外,这里的“一半”和“另一半”,不是指一片叶子的“一半”和“另一半”,“一半”指的是发酵程度,而不是叶子的发酵范围。

它有夏天不发酵茶的那种清亮

通常说绿茶,主要说的是春茶。于教授这里应该是想要告诉大家,夏天也可以做绿茶。

又有发酵茶的敦厚

你看这是不是正好是

夏秋之间的一种平衡过度啊

可是真到了冬天一片萧瑟

外面已经严寒了

人就要喝全发酵的暖暖的熟茶

比如说红茶呀那就是全发酵茶了

比如说熟普洱啊这也是发酵了

所以呢那样的茶一端上来

你看这红红的颜色

心也就暖了

身也暖了从胃里一直暖到你的皮肤上

于教授说茶,真有力量!这茶一端上来,“心也暖了,身也暖了,从胃里一直暖到你的皮肤上。”

所以你想一想

春天降燥去火

一直到夏天喝不发酵的茶

那么夏秋之间喝半发酵的茶

到了冬天

熟茶养生

四季平衡茶是个媒介

喝茶因人而异,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更进一步讲究和细分,因时而异,包括四季不同。

诚然,茶叶不同的外形内质,尤其是其香气、滋味与汤色,结合冲泡器具与空间,在不同时节,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官愉悦与联想,所以,经常有人问,如何精心选择与时令调性相对应的茶。

比如,在3-4月间的北方,刚刚经历一个冬天后不久,泡上一杯西湖龙井,品鉴鲜醇滋味和清新的豆花香,在一杯茶中感受江南春天,不亦快哉。

不过,即便是春季,也不是说就只能喝绿茶,而不能喝别的茶。应景喝茶是一方面,比应景更重要的是,合身。也即,先合身喝茶,再进而应景喝茶。

就我本人近年而言,一年四季,天下名山,各种茶品,绿茶、红茶、普洱、岩茶、白茶等等,都有尝试,甚至也可能一天之中品鉴好几种茶。当然,这可能是本人作为茶叶从业者而言的个人情况罢了。

茶叶因为不同品种、产地和工艺等方面的不同,尤其是加工工艺的不同,往往会形成不同内含物质,对应不同特点。这方面,在延伸阅读部分,有一篇著名中医学者张伯礼院士的文章(🔗浅谈茶的性味功效与合理饮茶)可供参考。

为什么说茶是个媒介?

告诉大家一个密码

茶字怎么写?

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木字底

中间不是一个人字吗?

这也叫人在草木间

能够用茶来调和四季的平衡

回到人在草木间

就算忙忙碌碌

带个茶杯

你是不是就找着了跟四季平衡的

那种方式呢?!

说得真好!

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文采飞扬、声情并茂、表达流畅!

说茶貌似简单,但往往涉及面或关联面甚广。就于教授这条视频而言,可能就涉及或关联到国学、中医、养生、茶学、历史、地理、文学等方面,3分钟之内能这样信手拈来,无疑是名家风范。

虽不在央视的百家讲坛,但即便在抖音的万家讲坛,也难掩星光灿烂!

笔者在于教授账号视频评论区看到,昨天下午,视频作者已就视频中的口误做了置顶回复,同时还单独回复了十多条相关评论。

平心而论,个别口误与字幕文字笔误,并不能掩盖于教授说茶的贡献。

这个题目本身的主旨,在于如何更讲究更精细地喝茶,在于如何更加好好地“爱生活”。

如果你爱生活了,茶的事情,不急,大家再慢慢聊。

衷心希望于教授多说茶,说好茶,为中国茶的传播与推广做出更多更大贡献!

衷心希望更多的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多说茶,说好茶,为中国茶的传播与推广做出更多更大贡献!

来源:茶业管理评论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益茶史02】经历了“三年大跃进,十年大革命”的勐海茶厂

大家好,我是茶不多先生,

一个每天都幻想用八八青泡脚的硬核男人。

友情提示:

本文篇幅近3700字,宜为睡前读物或者私人时间读物

书接上回,咱们接着来啊!

1950年,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佛海县临时人民政府接管佛海茶厂,茶厂正式成为国字号企业。随着范老出走台湾,茶厂群龙无首。省茶司遂派王兴、杨秉葵、唐庆阳等人深入佛海,恢复茶厂的生产与运营。一行人来到佛海,眼前的景色完全可以用“凄凉”来形容。彼时的茶厂,经历了兵荒马乱,已经完全停产三年,荒草丛生,厂房因长期失修而破旧不堪,与废墟无异。与其说是重建,不如说是新建一个茶厂。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10多个人经过了好几个月的整顿、清理、修缮厂房,1951年,机器再度轰鸣,茶厂勉强恢复了生产能力。

1952年,为了庆祝茶正式厂复产,也为了彰显自己“国企”的身份,其中一名负责人的提议,“要不咱们改个名吧”,得到大家的同意后,将茶厂名字注册为“中国茶叶公司佛海茶厂”。自此,“庆祝一下改个名吧”成为勐海茶厂的保留节目。根据当时统销统购的要求,除了藏销产品外,都需要使用“中茶”商标。咋看之下没什么不妥,但由于当时的大环境依旧处于民不聊生阶段,在饭都吃不饱的前提下,喝茶无疑是一种奢侈,所以那时的中茶并不好过,因此,使用商标是需要付费的。每贴上一个商标,都需要为中茶支付一笔费用。当然,好处是不用为销售烦恼了。

茶厂的配套也并不完善,经常出问题,没有电,就自己发电;不够吃,就自己种植,不够穿,就找少数民族以物换物。几年下来,茶厂周边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满足,甚至还创办了自己的电影院,子弟学校等。在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勐海县的人民背靠茶厂,居然迈向了小康生活。所以后来围绕茶叶系统的商检质检等部门都大量派遣了驻厂代表,城市里限量供应的食物吃不饱,派驻到这个边远之地,反而算是一个巨大的福利。

如今的勐海县

从1953年开始,茶厂迎来疯狂改名1.0的时代,

1953年,为了庆祝接管南糯山茶厂,更名为“中国茶业公司西双版纳茶厂”。

1954年,为了庆祝进攻紧压茶、绿茶,更名为“云南省茶业公司西双版纳茶厂”。

1956年,为了庆祝没有坏消息,更名为“思茅专区勐海茶厂”。

1957年,为了庆祝制茶机器改革,加工能力突飞猛进……好吧,改名确实太频繁了,这次就不改了。顺便说一句,这一年,一名叫“邹炳良”的18岁少年中学毕业,分配到了茶厂。享誉海内外的云南七子饼茶也是这一年,在唐庆阳的主持下迎来复产。

1958年,新中国迎来了大跃进时代,“赶英超美”成为人们的口号,吹牛B是人们的基本诉求,为了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茶厂也立志做大做强,再创辉煌!于是搬迁计划,也就提上了日程。新厂址选在新茶路一号,也就是如今的勐海茶厂旧址,一边建设新厂,一边疯狂研发产品,在产量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只好增添品类,造成创收的假象,单是1959年一年的时间,便研发了“勐海方茶”、“普洱方茶”、“勐海沱茶”、“勐海砖茶”等数款新品。这是非常迎合时代的一个操作。具体口感差异个人没有喝过,但是结合时代环境,个人猜测口感差别不会太大。

· 大跃进时代标志性的海报

1961年1月,为期三年的大跃进结束,新厂也日益完善,两厂并行生产,正式进入改名2.0时代,更名为“勐海县茶厂”。

1962年,茶厂没啥大事儿,但是在遥远南边,一道红光划破海南的夜空,一个吴姓的家庭诞下一名男婴,取名“远之”。有种说法是1966年,这里以百科为准,如果有机会面见这位“男孩”,我再亲自求证一番。

1963年1月,茶厂更名为“云南省勐海茶厂”。副厂长周培荣、以及前面提到的少年邹炳良先生,也再这一年参加了由国家外贸部、商业部、农业部联合开展的为期两年的分级红茶研制工作。旨在提升个人水平,分享制茶工艺,提高中茶的质量与数量。直到1966年,十年动乱开始。相比大跃进而言,文革对于茶厂的影响不大,毕竟茶是一个务实的行业。只要茶厂负责人不出什么事情乱开车的话,安然度过。再说了,当时的茶厂压根就没有厂长,依旧是多名负责人同谋同策。

1967年,勐海以“中茶公司”之名生产砖茶,当时正值“文革”,勐海茶厂所制砖茶,也遂以“云南省勐海茶厂革命委员会出品”字样署之于茶砖内飞之上,标重250g。款砖茶都带有明显时代符号,因此藏茶的行家也将此砖茶称为“‘文革’砖茶”。虽然这块砖茶不是很贵,但是很有纪念意义,算作一个时代的烙印。

1970年,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成立,茶厂又改回了“勐海县茶厂”。前后两次改名,约等于改了个寂寞。

1973年,参加了分级红茶研制工作的邹炳良先生已经成为了勐海茶厂的技术骨干,也成为了“渥堆方法制造普洱茶”工艺技术的探索者、研究和实验者,他根据多年学习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并亲手研制、开发的实践经验,与昆明茶厂原厂长吴启英共同撰写了各地不同气候、不同季节的温湿度条件下制造普洱茶的工艺——“速成后发酵法”和“普洱茶生产操作规程”。自此,与吴启英女士携手成为普洱熟茶的父母。

熟茶父母

1975年,云南茶叶逐步进入了量化生产阶段。人工发酵技术的成熟,研配技术的革新和规范管理给予普洱茶从前有别于山头茶、商号茶统一而稳定的风格。而7542、7572就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诞生了。两者被誉为新时代的开端,既有承先启后的味道,又有开放进步的氛围,对普洱茶来讲也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也是一个重要的时代,他代表了一种旧式生产观念的结束,也开启了新的生产时代,由于它的改变,也直接影响了后世对普洱茶的观念,也间接地改变了云南种植普洱茶的方式,多年来,两款产品均被业内誉为普洱生、熟品质的“评判标准”,成为普洱茶界的一个传奇。这其中,邹炳良先生的贡献功不可没。

文革结束后,茶厂负责人终于发现了一个问题,咱们复产20多年,我们居然连一个厂长都没有!于是,周培荣被推举为第二任厂长。我想,周老先生本来只是想以普通人身份和大家相处……

1983年,随着周培荣逝世,唐庆阳成为勐海茶厂第三任厂长,自1938年开始,唐庆阳为云南的茶业躬身奋斗了56年,其中四十余年的时间,全部奉献给了勐海茶厂,从俊逸青年到满头白发,‘滇红’有他的心血,藏销紧茶有他的操劳,七子饼茶在他的主持下恢复制作,他的伟大不仅仅体现在勐海茶厂,而是整个云南现代化制茶的开拓者奠基人之一。但接任厂长时年纪颇大,到了年底便选择了匆匆退休,因此,这个厂长更多属于名誉厂长,是专属唐老的终生成就奖。

接连两任厂长上位,都是在自己的人生末年,难以为茶厂计划长远的发展策略,大家应该是误解了厂长这一职位的功能性,厂长应该是一种职位,并且具备带领茶厂的责任,而非一个成就。因此,勐海茶厂急需一位“年轻人”为茶厂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与长远的规划。1984年,邹炳良老先生唱着“我还是曾经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出现在备选人目录中,彼时的邹炳良,45岁,娶妻生子,已经扎根在这块土地上,加上自身履历确实耀眼,深得民心,就这样,邹炳良成为了新厂长的不二人选。自此,人们看到了茶厂的后续发展的希望。同年,中茶逐渐稳定,统销统购的制度取消,虽然不用再支付使用费,但是市场的消费习惯已经认准了中茶的商标。一时间,销售又成为了勐海的难题。算是给邹炳良上任的第一场大考。为了解出这个答案,邹老用了5年的时间。

1985年,邹炳良没有想出大考的答案,顺便应香港南天公司要求,创制出8582(生茶)、8592(熟茶)两种新茶号。

1986年,邹炳良还是没有想出大考的答案,旗下的普洱茶10级、8级顺便获得了省优称号。

1988年,邹炳良依旧没有想出大考的答案,顺便在八达、布朗山开辟两个万亩茶园基地,为当地创造了大批就业机会,也为勐海茶厂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意义深远的基础。

· 邹老的大考

1989年,邹炳良上任5年后,终于悟出了第一场大考的答案,邹炳良先生意识到,海茶厂要做大做强,必须拥有自己的自主品牌。他与厂领导班子共同创意、研究,因为品饮普洱茶对人体“大大有益”,所以,设计创立了“大益”牌商标,并于1989年成功注册,自此,大益成为了勐海茶厂的独立品牌。也成为了勐海茶厂巨大的无形资产。

除了大益,邹炳良在任期间,建立种植、加工、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产、供、销体系,发展新茶园10万多亩,建设茶叶初制74所。勐海茶厂工业产值、利润、上缴利税、职工收入连续11年同步增长,成为勐海县乃至云南省的纳税大户。

1996年,57岁的邹炳良从勐海退休,但是与茶叶打了一辈子的交道,心中万千不舍。短暂休息之后,邹炳良终究还是寂寞了,遂与友人创办了海湾茶业,并推出了耳熟能详的老同志品牌。在茶叶圈,邹炳良是受人尊重的中国普洱茶终生成就大师,即使参与了褒贬不一的小罐茶宣传,人们吐槽也只会是小罐茶的营销负责人杜国楹,邹老在茶圈,必然是德高望重的典范。

伴随邹老40余年的勐海生涯结束,【大益茶史】第二集告一段落,下一期,我们将回顾千禧年前,勐海茶厂在下一任厂长带领下,濒临破产日子,至于广大朋友期待的辣个男人的故事,可能还要再等等。

找到约55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