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云南普洱有金花茶吗

找到约21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茶叶冷知识:世界上有专门的绿茶树、红茶树、白茶树吗?

看到一个前天的热搜话题差点把我笑岔气了,上热搜的内容是这样的:

看到这么多人转发、评论、点赞,我也是“大震惊”啊!甚至震惊之余还有回响。

翻看了一下评论,有人知道,有人蒙圈,发现这事确实不简单。

转念一想,对于很多没有怎么去了解过茶的小白来说,他们不知道世界上不同茶类并没有专门的茶树也不奇怪。

看到大家讨论如此激烈,看到竟然有这么多人认为这是个“冷知识”的时候,我表示很欣慰,这至少能证明大家对于茶的这个所谓的“冷知识”还是很关心的,茶小白们还是很愿意了解茶的。

作为一个学过好几年茶相关专业的爱茶者,今天就跟大家好好说说“世界上究竟有没有专门的红茶树、绿茶树、白茶树”的问题。

我国的茶叶之所以有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乌龙茶六大茶类,是根据茶叶制作时的发酵程度不同来分的。“绿茶长在绿茶树上、红茶长在红茶树上”这种认知是错误的,不同的茶树品种有一定的适制性,有时一个品种的茶叶,用不同的加工工艺,可以制成不同的茶类。

比如西湖龙井是用龙井43的品种制作的,但也可以用龙井43制作别的茶叶,只是很少有会人这么做,因为龙井43更适合制作龙井茶。

再比如,云南的大叶种茶,除了可以制作普洱茶以外,还可以做成滇红和滇绿,这其中的区别主要是在制作工艺上。

2006年景迈古树普洱熟茶

还需要知道的一点就是,我平时说的绿茶、红茶、白茶等,指的是茶叶大类,每一个大类都包含了很多种茶叶。下面给大家简单讲一下六大茶类。

黑茶:后发酵茶,茶汤有着“红褐香醇”的品质特征。安化黑茶、广西六堡茶、湖北老青砖等都属于黑茶。

红茶:全发酵茶,它的品质特征为“红汤红叶”。滇红、祁门红茶、金骏眉等都属于红茶。

乌龙茶:也叫青茶,属于半发酵茶,有着“绿叶红镶边”的品质特征。铁观音、大红袍、凤凰单丛等都属于乌龙茶。

黄茶:部分发酵茶,有着“黄汤黄叶”的品质特征,霍山黄芽、君山银针、莫干黄芽等都属于黄茶。

白茶:轻发酵茶,其茶叶特征为“满披白毫”。白毫银针、福鼎白茶、白牡丹等都属于白茶。

绿茶:不发酵茶,其突出的特征为“清汤绿叶”。龙井茶、安吉白茶、碧螺春等都属于绿茶。

除六大茶类以外,还有再加工茶,比如普洱茶、花茶、袋泡茶等,都不是什么茶就由什么茶树长出来的,而是同一品种的茶叶,可以做出来不同的茶,茶叶之所以会有不同的香气和滋味,也不是由于炒茶的时候加不同的佐料,而是受茶叶的品质、产地、季节、制作方法等因素影响的。

如果想更直观地了解茶叶的制作,建议看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当然,关注小喜年,也可以学习很多有趣的茶知识哦~

本文为小喜年原创,转载须注明。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茶叶有多少种?在饮茶的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茶叶有八大类,除了红茶、绿茶以外,还有乌龙茶,还有白茶、黑茶、黄茶。

这几种茶之间有交叉吗?乌龙茶和青茶是一种茶吗?黑茶和普洱是一种茶吗?

黄茶和白茶感觉很相似,区分的标准在哪里?

在饮茶的方式上有什么分别?

营养价值上呢?


绿茶


(上图是安吉白茶,叫做安吉白茶其实是绿茶,同理还有天目湖白茶)


绿茶未经发酵。根据杀青时候的工艺分成
1.炒青绿茶(根据不同形状又分成长炒青,扁炒青,圆炒青等)这种工艺的绿茶一般被人为是最好的,所以我们知道的名茶大多属于炒青绿茶。龙井,庐山云雾茶,碧螺春等
2.烘青绿茶(常见于安徽) 六(lu四声)安瓜片 太平猴魁
3.晒青绿茶    这个搞不好快失传了。。。
4.蒸青绿茶   事实上这种工艺在日本还是在流传的。比如玉露茶。
其实好的绿茶是很嫩的,我试过用泡完的绿茶煎荷包蛋是可以吃哒~比小葱香哦


黄茶


(图蒙顶黄芽,除了黄一些还是很像绿茶)


黄茶是绿茶工序加多一道闷黄实现一点点的发酵
按照叶片大小嫩度分成黄芽,黄小茶和黄大茶
比较有名的就是蒙顶黄芽  君山银针了


白茶



(这是寿眉,完全不一样了吧,一般白茶有白色的毫毛)


传统白茶只产于福建。跟绿茶工艺就差很多了,有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叫做萎凋。通常来说发酵程度会大于黄茶。所以我感觉会酸酸的。
(其实白茶和黄茶区别很容易分。黄茶特别是黄芽茶是嫩嫩黄黄的很像绿茶,白茶就不一样了)
比较常见的白茶有三类吧?
1.白毫银针 身披白毫,模样似针
2.白牡丹
3.寿眉 也就是贡眉了  长得非常粗犷,像落叶一样。据说70年代香港茶楼里都是这个。


青茶

    

(上图是条索明显的凤凰单丛)

(上图是团成小球的铁观音)


青茶就是乌龙茶了。半发酵,发酵程度高于前三者,低于红茶。乌龙茶是以香气著称的。青茶多按照产地划分:

闽北乌龙     著名的岩茶就是闽北乌龙了,大红袍是岩茶的其中一种,由于是按照树种分类,所以岩茶有非常多非常多的种类呢。说到大红袍,其实几千上万块的都是假的,知道贡品是什么么?

闽南乌龙      铁观音 其中按照工艺又分成清香,酸香,浓香。但如果你问我广东茶楼里那种是什么型,我只能呵呵了。大概是酱香吧~笑~

广东乌龙      凤凰单丛 这种茶又是乌龙茶里最香的,所以它的分类也以香味命名。比如说芝兰香,姜花香,还有姜花香里出名的通天香。

台湾乌龙      冻顶乌龙 东方美人(就是香槟乌龙了)我是很喜欢东方美人的,因为发酵程度大很像红茶。对的那我还不如喝红茶好了。


红茶


(写了高级两字就真的会变高级,我是相信的)


红茶是全发酵茶,发酵程度大于以上所有茶叶。按照制作工艺分成功夫红茶和小种红茶。此外还能加一个红碎茶。

1.小种红茶     小种又分成正山小种和外山小种,区别就是是否产在武夷山桐木关。正山小种是非常古老的茶,传说中所有红茶的都源自它,包括现在很火的金骏眉。
2.工夫红茶     除了小种都是工夫红茶了。包括云南的滇红,安徽的祁红,广东的英红等。
3.红碎茶         很多红茶传到国外,就成为切碎了放在茶包里那种了。比如著名的立顿啊车仔。


黑茶


(在公道杯里可以看到普洱的颜色是酒红的哦,生茶时间久了是会这样)


黑茶,所谓后发酵茶,是制作完放在那儿待他自己发酵。所以这个发酵程度很难讲了,取决于你存放多久不是吗。黑茶也是按照产地划分的,藏茶,云南黑茶(普洱),广西黑茶(六堡)等。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普洱了。这个也分成两种

生茶       这是传统工艺了,普洱进行杀青之后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储存,是干仓生茶了,放个20年,就能成为老生茶,这个时候茶叶已经发酵差不多了,是很贵的。如果不幸受潮,就会成为湿仓货,价值就会大打打折扣。一般说投资就是指生茶了。

熟茶        由于生茶发酵需要很长时间,现代人就发明了熟茶。就是一般生茶做好了,多了一道工序渥堆。原理就跟沼气池差不多吧。放在一起温度升高发酵。熟茶发酵程度大于新的生茶,口感柔和。但由于这是一门时间的艺术,所以很多人会推崇生茶。


花茶

    

(碧潭飘雪)


花茶即香片,这个的分类法则就和以上完全不一样了。很多人觉得花茶就是菊花茶啊玫瑰花茶。其实不是的。真正的花茶是选取茶胚,然后用花朵的气息去沾染茶叶,最后去花留叶。好的花茶不太会让你看到花朵的。


比如茉莉花茶,取烘青绿茶,用好多层茉莉花去芯,层层垒起来窨(xun四声)制,绝对不是混在一起那么简单。


——————————————————————————————————

至于泡制方法。


现在中国所谓的茶艺我看到大多是功夫茶的方法。就是美丽的大姐姐着穿旗袍用修长的手指为你服务的那种。

总的来说~比较嫩的茶叶,像绿茶黄茶,要用低一点的水温,80来度就好了。可以选择中投上投法(叶片沉的话)放在玻璃杯里冲就行了。

发酵大一点的茶叶呢,乌龙红茶一类的,就需要用热一点的水在盖碗或者紫砂壶里冲泡出汤了。

至于普洱一类很粗犷的茶叶,甚至还可以用小壶在炉子上慢慢煮。冬天很有意思的。



品茶方式     这个我想讲多两句了


就是拿小杯子喝啊。喝高香型的乌龙茶会用闻香杯。
我觉得这个心态很是要端正的。
一般的同学呢,能喝出来个正山小种的松烟香已经很厉害了。但有时候会听到有人喝了一口茶就说,嗯,这个茶树龄大概多少,放了多久多久。我会有点无语,也许个别茶叶比如普洱生茶是可以喝出来储存时间,那也是极其厉害的人才能做到。何况每棵树,每批茶叶,每种储存方法都不一样,怎么可能做到一品就能说出来呢。
遇到这种人我心里是会呵呵的。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好多人都喜欢贵的不得了的茶叶。其实无论是大红袍,金骏眉,还是狮峰龙井。真正产量就只有一点点的一点点,哪里够全国的土豪消费。你真的以为那些就这个名字漫天要价,上万块一斤的就是真的了吗?
一两千一斤的价位,金骏眉是绝对买不到真的,但运气好的话却可以买到不错的正山小种,滇红你快能买到极品了。你会选哪个呢?
还有,真的时间越久越好吗?熟茶low了吗,超市就没有春天了吗。我觉得都不一定的,我曾经喝完自带的各种茶叶,然后在国外超市买7刀一大盒的荔枝红茶。对的就是所有人都不齿的超市罐装茶。但是居然煮出来一屋子荔枝的香甜味道,还是很振奋人心的。
跟钱没有关系,找到自己喜欢的最重要吧。

说高深一点还有茶道。
茶经里有写的,点茶煮个开水还分腾云驾雾啊鱼珠蟹目之类的。这个我觉得太悬了有点装神弄鬼不喜欢。
不过比较有兴趣的书里描写古人的斗茶,用茶在纸上写东西。
至于禅茶一味。
这个更厉害了,我觉得在这个年龄还是别想这个了吧,好好学习以后突然想明白再说。对于僧人,茶道还会和香道结合在一起。对香道虽说很有兴趣,但因为完全没有接触只是听喝茶时候人家聊起,东南亚地名一大堆根本记不住,一块木头也好多说法。对于不清楚的东西,我通常会默认水很深,然后作远观仰视状。希望有一天也可以泛泛地接触。
我听一个长辈说在日本,茶道有时会焚极品的香,那个香灰之后是要喝掉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生物或者化学都学过的啊,碳化的东西怎么会有益健康呢?总觉得大家很喜欢把一个东西追求到极致,但你到底是追求这个东西呢,还是追求这种极致带来的快感呢?
就像你喝很贵很贵的茶,或者弄很高端的茶道,累都累死了,真的会有享受吗?
貌似跑题了。这只是我自己的想法了。


比较实际一点的话,如果你自己喜欢做小茶点,中式的西式的其实完全不用讲究搭配。无论是烤饼干还是蒸点心,比追求狂拽酷霸屌要有趣多了。


营养价值


理论上来说,发酵程度越轻,那营养保留越好。
但我想说这个茶叶放在杯子里就那么一点点,你就算全部吃到肚子里也不会大补吧,何况是冲出来水喝呢?
如果想要补充氨基酸,你可以喝饮料多吃蔬菜
想补充维生素C,你可以吃维生素片或者大橙子大菠萝
如果像补充矿物质  喝矿泉水都是可以的。

哪种方式都比喝茶效率高。

原作者:王诺诺

如何炒作一种茶?当年台湾茶商的那些骚操作

一种茶,原本默默无闻,如何让它在几年之内做到全国爆红,又如何让它从几百块一斤的价格,飙升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一斤的?

没错,靠炒作!

炒作是那么容易的吗?那可是硬桥硬马的真本事,我们崂山茶因为产量稀少,价格比较高,所以很多网友经常在我文章和视频下方留言,说崂山茶价高不就是靠炒作吗?咚咚你也别在那又拍又写的,炒作什么?

一开始我没什么反应,后来看多了,发现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我这心态有点炸:这些“炒作炒作”张口就来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叫真正的茶叶炒作吗?天真了吧?今天咚咚我就跟大家详细说说炒作茶叶的事。

炒作一种茶,比看战争大片还刺激,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徐徐渐进,环环相扣,惊心动魄,更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事:大庄家发了,了事拂身去,深藏钱与名;炒客们惨了,崩盘如山倒,一朝解放前。

全国最开始炒作的茶,就是普洱,后来有大红袍、安化黑茶等等,而全国第一波茶叶炒作的始作俑者,就是一批台湾茶商,他们的招数眼花缭乱,到如今还被经常拿来用。

今天,咚咚就跟大家分享一下,炒作一种茶,都需要做些什么?

普洱茶:噩梦开始的地方

2004之前,知道普洱这种茶的人寥寥无几,喝的人就更少了,原因很简单,普洱作为边销茶,主要供给西藏等地区的牧民们喝,同时边销茶过去受国家管制,价格也一直上不去,云南又地处偏远,内地绿茶情节严重,别说普洱,就是红茶也没几个人喝,再一看这粗枝大叶子做的茶,加工也粗糙,茶饼里还经常夹杂着鸡毛什么的,简直下不了嘴。种茶也不挣钱,很多茶农甚至把古茶树都砍了,改种水果。

说起那几年的普洱,可怜得能让人掉泪。

但普洱茶在80年代就已经在港台地区开始流行起来,最初因为便宜又耐泡,普洱成为香港茶楼的宠儿,后来这批港台茶商居然发现了一个门道: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普洱茶的味道竟然上去了,普洱的储藏属性被这帮人挖掘了出来,众茶商欢呼:我的天,这不收藏价值就来了!

香港的茶馆遍地都是

于是这拨人就开始在港台地区炒作普洱老茶,那几年确实弄得挺红火,但炒作注定长不了,更何况台湾香港才多点人,发展得又比较早,已经被各种营销手段教育过好几轮了,都精得跟猴似的,所以没几年功夫,大规模普洱炒作就在港台地区歇菜了。

于是台湾人盯上了大陆。大陆这个时候是个什么情况?刚加入WTO,第一波人也富起来了,但钱袋子鼓了,却没见过什么大阵仗,属于“人傻、钱多”的阶段,那是真·土豪,这不正是人家下手的机会吗?

阿哥,阿叔,速来!

炒作第一招:打文化牌

在中国,一种茶要想成为名茶,必须征服一类人——精英阶层,而且最好是皇帝,靠这些人带货是最便捷的路数。只有这群人说好,这茶叶才能出名,全国人民才能效仿精英们去喝,古往今来皆是如此,龙井、碧螺春、茉莉花、金骏眉不都是这样火的吗?

正因如此,茶叶必须具有文化属性,才能入得了精英阶层的法眼,要不然这群人聚在一起喝茶的时候,咽了汤之后就只能大眼瞪小眼了,顶多说句:这茶不错。

那能行吗?那不得瞎扯两句,显得自己有知识,有品位,有票子吗?

来,小王,喝了这杯82年的普洱,然后给我写个喝后感

所以这第一招,就必须凸显茶叶的文化属性,越古老越好,越高大上越好。

台湾人炒作普洱茶的第一步,就同时打了两张文化牌,搞了个大阵仗:在2005年的时候,上演了一出“马帮进京送贡茶”的好戏。

2005年5月1日,一支由120匹马、43名赶马人、20多名管理和后勤人员组成的马队,从云南向北京进发,打着旗号是:“云南普洱·瑞贡京城”。

2005年马帮进京的空前盛况 

整整5个月,大小活动相互配合,马帮一路北上,引起全国各地媒体的关注,成为当年最火的事件之一,一路走一路曝光,赚足了全国人民的眼球。

为什么是两张文化牌:第一张讲的是茶马古道,凸显了普洱茶的历史属性;第二张是贡茶,讲的是普洱茶的高贵身份,乾隆爷都喝过,还写了诗(“独有普洱号刚坚,清标未足夸雀舌”),那能错的了吗?

要说乾隆就是吃了活得太长、写诗太多的亏,一生写了三四万首诗,没一首能传世的,但一不留神就被别人给用来打广告了,而且连广告费都没有,从京城亏到爪洼国去了!

那个时候的国人,也是纯真可爱,哪见过此种手段,本来以为在路旁看热闹,当吃瓜群众呢,没想到自己早就被算计进去了。一帮媒体也跟着瞎起哄,本来以为能蹭人家点流量,结果却给人家抬了轿子,捧了臭脚。

这不就是现在的路演吗,想想也是可笑,就搞这么个前后矛盾的宣传手段,也能成为一个重大社会新闻。

要是放在现在的舆论环境,我估计很多媒体人和围观群众就要开始喷了:你们马帮是不是走错路了,贡茶是你们能送的吗?茶马古道是往京城走的吗?赶紧掉头,往西藏走,不务正业,没脑子也学人家炒作!

没办法,人嘛,都是从傻白甜过来的,被坑几次,就都精了。

还没完,除了送贡茶入宫,还有迎贡茶回家。

2007年,“在故宫中珍藏了百余年,被专家誉为普洱茶中的珍品的“万寿龙团贡茶”,3月19日离开北京故宫,途经天津、山东、上海、浙江、广东等地,返回云南省普洱市。”

当年为了这个真·宝贝疙瘩,相关部门还购买了保额1999万元的保险

这是真名:普洱金瓜贡茶

据说当时场面非常火爆,大人物都站台了,市民为了一睹普洱茶老祖宗的风采,把现场挤得是水泄不通。

打文化牌这招也被咱们大陆这边学会了,以至于几年后宣传安化黑茶的时候,就借鉴了普洱茶的路数。

普洱不是有茶马古道吗?我们安化黑茶有万里茶路啊,清朝时候,晋商就是从我们安化出发,北上5千公里,将茶叶送到俄中边疆的蒙古恰克图,所以万里茶路是“纵贯中国、连接欧亚的国际商贸大道,是推动世界贸易发展的大动脉,其历史意义完全可与“丝绸之路”媲美”。

08年的时候,相关人士拍摄了《万里茶路》的纪录片,另外还请了当时名气极大的张纪中拍了一部以安化黑茶为线索的《菊花醉》,讲的是清朝咸丰年间的事,结果没上映,不知道什么原因。

大红袍当年炒作的时候就更方便了,连纪录片也不用拍,先把名字来源,“状元给茶树披红袍报恩”的故事炒一炒,然后直接亮明自己顶级国茶的身份:咱们是历代皇家贡茶,6棵树一年就产八两茶,也就美国总统尼克松来能给他四两,其他人玩蛋去吧,如今种植技术先进了,大家也能跟尼克松一个待遇啦。

母树茶到底啥味?

打文化牌,除了策划活动、拍摄电视节目,很关键的一招,就是写书。

咱们国人认一个理:一种说法如果要可信,必须成书,也就是“著书立说”,书上写了,那就可以用来辨别真伪,否则即使名声再大,也没有可信度,因为书上没说啊~

普洱茶就是吃了这个亏,古往今来的历史书籍中,对普洱茶的记载是凤毛麟角,台湾人甚至需要从朝鲜国的一些罕见的史料中,去寻找普洱茶在清代士大夫阶层中交往中的运用,以弥补普洱茶在汉语记录文字史料中的空白(2006年,韩国学者姜育发在台湾刊发了一篇论文《清代北京上流社会普洱茶海外史稿》,还是要走高大上的路数)。

这怎么能行?于是台湾人专门写了第一部介绍普洱茶的书《普洱茶》,客观地说,此书对推广普洱茶起到了积极作用,因为之前没人写,所以被很多人誉为普洱茶的“圣经”,但里面的内容很多与事实有出入,甚至直接作假,把云南很多做普洱茶的老前辈们给气不轻,有的内行更是直接拆台,而更重要的是,此书的创作目的不纯粹,夹杂着卖茶的私货,重点描述了一些普洱老茶的流通过程,为炒作台湾茶商手里的老茶铺了路。

这招咱们的人也很快学了起来,就比如为了普及安化黑茶,也有很多书出版了,比如08年出版了第一部介绍黑茶的书——《安化黑茶》,以后还出了不少,现在很多的茶书,也有这个目的。

其实上文介绍的第一招文化牌,严格意义上还不能算炒作,只能说是营销,都是常规手段,没什么可指责的。炒作和营销的概念不一样,营销是指”企业发现或发掘准消费者需求,让消费者了解该产品进而购买该产品的过程。”,也就是说让别人知道我,了解我,然后购买我的产品,央视上天天打广告的,你不能说人家是炒作吧?

而炒作,是通过各种虚假的宣传和经济手段,不仅让别人知道了我,而且要花远高于产品实际价格的钱来购买我的产品,从而谋取暴利。但是炒作的前期铺垫工作,就是要靠营销的手段来完成的,铺垫完了,那就该动真格的了。

炒作第二招:拍卖

就算不喝茶的人,一般也听说过一些天价茶,网上一查比比皆是,什么2007年170万元/公斤的黄山毛峰,2009年200万元/公斤的太平猴魁,2012年1公斤67万的铁观音,现在大家都习以为常而了,但要说最早开始搞拍卖的,那还得说是普洱茶,人家2002年就搞拍卖了,搞这一手,当时很多人都懵了,咋的?茶叶也能拍卖了?

早在2002年11月广州春秋季优质茶评比会上,鲁迅先生收藏的20克普洱茶拍卖出16万人民币。后来更多了,2019年甚至在香港拍出了2311万元的天价。

拍卖茶叶这招,其实早就有了,1837年英国就成立了伦敦茶叶拍卖中心,当时拍卖的是阿萨姆、锡兰和中国产的当季红茶,是大宗交易,不是古董茶,后来被港台茶商学走了,放在大陆拿来用,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

这就是2000多万的百年号级茶:1920年紫票福元昌号 

为什么搞拍卖?因为人对钱其实是非常敏感的,天价茶的出现,一方面赚足了人们的眼球,另一方面可以拉高茶叶整体的价格水平,不管是新茶还是老茶,一般人看了会说:你看这50年的茶都拍出100万了,咱们这2年的不也得值个好几千,就算是新茶,放它5年不也值钱了?

这不跟理财似的,这买的人不就多了?

于是这招咱们也学会了,到了现在依然乐此不疲,你说这普洱、黑茶还有点储藏价值,沾了点古董的边,人家大红袍母树那几年就那几两茶,几个买家也是为了宣传自己,你绿茶顶破天了也就能放18个月,量还不少,拍这么高的价格,一泡下去,一条十几克的金项链没有了,给谁喝?到底谁买的?很多拍卖会其实有猫腻,左手倒右手,就是赚个眼球罢了,偏偏有人到现在还信,别妄想把他们往回拽,只能用血淋淋的现实来教育。

所以很多拍卖,就是以不正常的经济手段,来达到拉高价格进行炒作的目的。

不知道大家拍没拍过东西,我就拍过,那是真刺激,当然是小打小闹,就是购物中心里当年那些拍卖油画的小把戏,不过一旦参与进去,那种患得患失、不肯跌份,与人争胜的情绪,很容易就让人丧失了理智:我看上一幅画,跟人家较上了劲,一个劲地举牌,心脏怦怦直跳,血压也上去了,手心都出了汗,一副普通的半人工油画,从50元拍到1000元,我差点着了道,还好因为自己穷,最后顶住了,到了600就放弃了,就这样被别人拍了,我还直后悔。直到完全冷静下来,才感觉幸亏没买,本来就是凑个热闹,怎么就跟着了魔似的?

也不知有多少人当时也是着了拍卖的道,花了大把冤枉钱,其实你不买,大概率是有内部人接盘的。

炒作第三招:保健

很多人喝茶,是为了养生,茶叶也确实有一些保健功能,比如提神解酒什么的,就比如普洱和安化黑茶,过去销往牧区,主要就是由降低血脂血糖,解油去腻的作用,有一少部分幸运儿还能减几斤肉(降低血脂血糖并不等于减肥)。

但要炒作嘛,光刮油哪能行,还得能美容养颜抗衰老,明目健齿防中风,护肝养肾抗癌症,最不济,也得养个胃吧。

这茶到了他们手里,简直成了包治百病的万能良药,什么“神农尝百草,得荼而解之”,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都搬出来了,再宣传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这养生保健茶就出来了。

不良商家炒作普洱茶和黑茶,当年都走了这个路数,现在有些茶依然拿来用,只不过换成一些不知名植物做成的代用茶,花茶,把一些老头老太太忽悠的一愣一愣的,把养老的钱都拿来买茶了。

保健功能是炒作一种茶必须的一个招数,只有有了这个功效,才会让一些人动了尝试的念头,心甘情愿地掏钱,所以以后一旦有一种茶又再大张旗鼓宣传自己的保健功效,大家就要小心了。

炒作第四招:囤货

囤货其实是前期工作,在上面几个招数之前就要完成。一般炒茶,都炒大茶厂的茶叶,因为有品牌,可信度高。大茶厂是跟代理商合作的,代理还分割1、2、3级,大代理商给茶厂交保证金,从而垄断了茶叶的销售渠道,也就是说,这种茶只有我手里有货,什么时候发,发多少,全我说了算。

还有的台湾茶商直接收购茶场和茶园,直到现在,云南的很多茶园还是在台湾人手里。

不过有一说一,有些台湾茶商确实最早认识到了老茶树的价值,给保护起来了,也让当地人知道了茶树的价值,要不然由着茶农们这么砍,到现在还剩多少,那可真不好说了,并且也有台湾人是真喜欢普洱,也想一门心思做好普洱茶。

当然这是新茶,普洱这种越老越贵的茶,台湾茶商们早就提前派人到处去收茶,规模很大,加上过去在港台地区炒剩下的存货,然后在自己的书里宣传一下,这盘没多长时间就做好了。

炒作第五招:抬价

货也囤完了,营销也做了,那市场就该启动了。

怎么启动?首先大代理商先往市场放一小部分的货,这货还不是随便放的,一般都是比较熟的人,然后看看形势,如果价格涨得不厉害,那自己再高价收回去,给市场造成涨价的假象,来回几次,围观群众一看,这价格上来了呀,这么暴利的吗?前天一件(84饼为一件)普洱才4800,今天就涨到6800了,不靠谱,我观望观望,看看价格能不能下来?睡一觉起来,一看又涨了,一件已经到了12000了,再观望,这钱就赚不着了,那我赶紧进场吧,就这样,稀里糊涂当了韭菜。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都是逐利的,巨大的利益面前,人性的弱点暴露无遗,于是之前做房产的、卖水果的、开出租的、做家电的人都进来了,一点茶都不懂,也敢进上百万的货,每天盯着价格噌噌地往上窜,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前期出货挣了钱了,以为他们会罢手吗?不会的,挣了钱,接着进货吧,还想再捞一笔,这就是人性。

到最疯狂的时候,普洱茶已经金融化、期货化了,不见实物也敢买卖。

普洱茶之后的大红袍也是这样,但是大红袍没有像普洱茶那么疯狂,最关键的就是几个大茶厂比较理性,开始平价出货,拉低了市场的价格,最终保持了终端市场的稳定。

炒作第六招:放货

大庄家们左倒右手,这价格终于上去了,就比如普洱,2007年已经到了每件20000以上的高位,就要出货了。

当然这是个技术活,偷偷地出货,打枪的不要,几个大庄家约定好了出货顺序,今天你出点,明天我出点,就是不能让市场上大部分散客们发现,但出货往往伴随着价格的飙升,也就是说,庄家出货的时候,也就是茶叶涨得最猛的时候,但是他们不回购,不抬价了,价上不去了,但货在增加,买涨不买跌,这盘就崩了。

人家正出货大把捞银子呢,散户们还在花大价钱去进货,但像普洱,安化黑茶这种茶,每年的出货量巨大,都在几万、十几万吨,市场上根本就消化不了,供大于求,那崩盘就是迟早的事。

大红袍也是如此,真茶确实少,但假货横行,一旦市场到了饱和点,一样也要崩盘,那600万一公斤的普洱,据说跌成10万也没人要了。

崩盘之后的血与泪

其实大家发没发现,那几年炒作的手法,和炒股基本差不多:炒作一个概念,建仓,唱多,然后出逃。

最苦的是茶农,原本好不容易能看见钱了,这一棒子打下去,鲜叶无人问津,又烂在自己手里。

不过炒作普洱的人比炒股还是要强一些的,因为台湾庄家虽然走了,可咱们内地自己的人把招都学会了,不断积蓄能量,组织反扑,所以普洱的炒作是时断时续,这十年一直小炒不断,只不过进化了,比如讲山头、炒树王了,花样也是层出不穷,比如搞个认领野生茶树什么的。

如今台湾茶商的套路咱们都会了,玩得比他们还溜,要论耍心眼,他们台湾人还能玩过咱们吗?爷爷那一辈的时候就不是对手,这才“转进”,给圈在岛子里去了,所以这几年他们也基本都歇菜。

其实普洱这种茶,就算台湾人不炒作,以其自身的储藏属性,保健功效,再加上醇厚的味道,老百姓生活条件好了,它注定还是要火遍全国的,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频繁地炒作,是实打实地在砸普洱的招牌,同样的还有安化黑茶,大红袍,和普洱一样,文化和味道上都是有料的,被不良商家这么一搞,吃亏的是消费者,损害的是茶叶的品牌形象,肥了炒家,但这炒作的标签一贴上,十年二十年你是摘不下来的,让很大一部分人敬而远之。

我喷了普洱茶这么多,其实是对人不对茶,可不是对普洱有意见,相反,我非常喜欢喝普洱,除了绿茶红茶,就属普洱喝得多,但我喝普洱很简单:你别跟我说哪个山头什么年份,我觉得对我口味,我喜欢就行,其他的我一概不听,也不敢研究,因为全国的茶叶,没有哪一种跟普洱一样,有这么多道道和概念可以讲的,一旦钻进去,就停不下来了,而那些山头、年份、茶树、历史的概念会一股脑进了你的脑子里。

如果你不是一种茶的品茶行家和老茶客,对茶叶的概念认知会严重引导你对味觉的判断,有时候一个暗示就行,就比如有人送了你一份茶,当着你的面指着这红盒子说,"这茶是我送的啊,记住了,千万别送人,这是好茶",有些人就跟着了魔似的,会倾向于认为这个茶喝起来就是好,就这么神奇,除非你是这个茶的绝对内行。所以研究上之后,这买的茶越来越讲究,价格也越来越高,“适口为珍”这句话,早就扔到姥姥家去了。

我说了这么多,就是为了给崂山茶正个名:因为历史短,文化上也没什么料,没啥概念可炒的;宣传力度也不够,否则也不会成现在这样,出了山东没几个人知道崂山茶是个什么东西;也没啥收藏属性,大庄家游资们也看不上,倒是搞过拍卖,但因为不会宣传,知道的人也没几个,对整体的价格没产生什么影响。

也就是说崂山茶的品牌营销都没做好,更别谈炒作了。

所以大家以后也别说什么炒作、炒作的,崂山这边哪有这些手段和资本?先学学营销吧。

来源:崂山咚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9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