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云南江红茶

找到约28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红茶人生

  川之东北有南江,南江之南有东垭,东垭之颠有元顶,元顶子出茶含富硒。

  小满刚过,海拔1400米的元顶子很是清凉,那袅袅而起的茶的氤氲,由浓转淡,继而化开,仿佛一生一世。

  车停茶厂厂部,举目四周,无处不茶。幢幢新建的房屋被茶园环绕,成幢的三层“农家乐”楼房古朴醇香,不时飘来农家饭菜香。在休闲广场,各种茶树球、金边茶、茶树花点缀在花台中央。广场中央雕塑——茶女纤手托壶,仿佛在诉说千年茶话。餐饮、住宿、休闲、品茶等都体现了茶香茶味,就连墙纸、窗格、窗帘、灯笼、盆景、地板,包括饭菜都融入了茶的元素。茶农们住在茶园间,用的是云顶茶枕、茶杯、茶套,花园植的是茶树、茶花,“农家乐”的名字都与“茶”相关,商铺店面也与“茶”字相连。

  进入了富硒红茶制作车间,浓郁的炒茶香味扑鼻而来。几百平米宽大车间内,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制茶设备,地下挡席上晾晒着的是刚刚萎调、揉捻过的新芽叶,整齐排列着的箩筐里的正在发酵,色泽枣红,香味甘醇。我抓起正在发酵的茶叶,觉得有种玉兰的香味。按奈不住好奇心,厂长说,云顶红茶的香味与季节有关。春茶是白玉兰花香,夏茶为菠萝蜜香,秋茶成桂花香,冬茶则玉兰草香。还没有品尝,已觉这茶香融入全身细胞了。

  “云顶红茶”成品,外形紧结乌润、多毫;沏上一杯,甜香浓郁,汤色红亮。初品它,丝丝的甜中透着淡淡的苦涩,甜与涩相间,涩与甜相伴,甜涩交融,意味无穷,回味甚远!再次品起这久未入喉了的红茶,味道始终还是那个熟悉的味道,没有一丝改变。

  红茶,经自然调和,收日月精华,泡出来的颜色红红的,清彻透明,如红宝石一样的晶莹。当鼻子凑近冒着热气的茶杯,燎绕而上的热气,带着一种好像从久远的过去传来的香气包围着,让人精神为之一振,一种厚重端庄的感觉油然而生。轻轻地泯上一口,一种似是而非的糊味,随着舌尖往下传导,瞬而转化为一絲甘甜,直达胃部,胃也立刻暖暖的,仿佛融融的化了,传递给全身每一个细胞。

  原来红茶的美味是通过工艺过程而生成的。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可以说是历经苦难,才成正果。

  在淡淡的午后,一杯并不烫的白开水,放入一包红茶,一抹淡淡的红色在水中变弥漫开来,很朦胧,渐渐地,红茶泡开了,水的味道浓了起来,热烈而深沉的降红色已充斥在整个杯中。滋味醇厚饱满,山野之气强烈,出汤迅速、经久耐泡、唇齿生香、杯底留香的气韵,回味生津持久。一杯将尽,再添上一些热水,又一杯红茶。颜色淡了一些,转为略微透明暗红色,味道也淡了。反复的冲着,味道越来越淡。

  由浓变淡,仿佛历经风霜的人所特有的成熟感,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享受红茶?感受人生,不亦乐乎。红茶般的情怀、红茶般的人生,让甘甜醇美、芳香四溢、激情恒久的红茶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品味云顶红茶,体验一种情调,是一种享受,追求心境平和,似回归自然般舒畅,心境释然如平静的水面,宁谧静雅,自然对内心和外界环境达成平衡,如此品味红茶恰似享受惬意温馨的人生……

  【摘自2018年第1期《吃茶去》杂志;作者:杨绍碧(四川巴中),系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巴中散文学会理事】


四川巴中:南江春茶3月中下旬全面开采

春节过后,随着气温回升,全国各地的春茶也已争相开采上市。3月2日上午,记者在南江县云顶茶乡内的茶场看到,工人们正手持机器为茶树修枝,为今年第一批春茶采摘做最后的准备。

“这段时间的确是春茶采摘的时候,但我们这里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相比其他茶园来说,采摘时间有所延后。”南江县云顶茶厂副厂长蒲勇告诉记者,该茶园正式开采春茶预计在3月底,目前工人们都主要以修枝、施肥、松土等采摘前的准备工作为主。

据南江县茶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岳涛介绍,该县春茶从2月22号开始陆续开采,但该县茶叶主要以高山茶为主,如金杯、云顶、光雾山、贵民等高海拔地区都未开始采摘,全县预计3月中下旬才能全面开采。

“霜冻将茶树顶端的叶子都打死了,必须赶在茶树长芽前将这些枯枝坏叶剪掉,茶树才能长出更好的嫩芽。”茶农林家明告诉记者,包含他在内的30多名工人每天6点过便到茶园干活,“得赶在3月10号前完成修剪,免得影响后期采摘。”林家明说。

春茶贵如金,价格自然是备受关注的话题,而之前巴中出现了连续的寒潮天气,茶场产值是否会受影响?

"霜冻、雨水偏少都会使产量减少。 "蒲勇还告诉记者,受冬季冻害影响,今年茶叶产量相较于去年,预计会减少15%左右,但值得高兴的是,最近降了几场雨,今年的出芽率应该不错,并且目前市场上单价较去年又略有提高。“今年单芽的收购价在90-100元/斤,去年只有70—80元/斤,预计总产值较比往年没有太大变化。”

据南江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茶叶作为巴中“四大特色农业”之一,为了保障老百姓种茶增收,他们对全县16个乡镇分别派驻农技员指导茶农户科学管理。同时,为推动茶叶产业化发展,南江县引入专业公司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园区功能、提升发展空间,并催生了茶叶加工企业,促进了茶叶销售。

同时,南江县还加强了与中茶所、省茶研所、省茶文化协会、川农大、南京农大等科研院所的合作,以技术为依托,制定并颁布了南江大叶茶地方标准,推广了短穗扦插快速繁育技术、标准化栽植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先进实用技术,引进了先进的加工设备和加工工艺,研制开发了富硒红茶、乌龙茶、茶微粉、茶酥饼等茶叶系列产品等产品,解决了夏秋茶的综合利用,增加了茶园的综合效益,让南江大叶茶产业不断壮大。

据了解,截至目前,南江县种植大叶茶达15万亩,大小加工厂、合作社达70余家,每年可生产成品茶230余万斤,当地茶农户年均增收1万元以上。预计到2025年,南江县茶叶基地规模可达20万亩,投产茶园15万亩以上,将带动就业人数1.5万人以上。(记者 钟帆 摄影报道)

注:内容来源四川在线,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巴中云顶” 高山好茶

巴中地处四川东北部、大巴山南麓、秦巴山区腹地,是中国西南地区茶树原产地中心,自古巴国开始植茶,巴人以茶为贡品,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久负盛名的“中国天然富硒茶之乡”,被列入“全国富硒绿茶优势产区”“川东北高山生态茶产业带”核心区。“巴中云顶”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高山茶的优秀代表,茶园主要分布在北纬31度800-1200米高山区。独特生态气候滋养出了上乘的茶叶品质,芽肥叶嫩、持嫩性好、水浸出物丰富,富硒、高锌、高氨基酸、高EGCG,具有“香浓郁、味鲜醇、耐冲泡”的品质特性,享有“川茶品质看巴中”的美誉

一是优化品种结构,做强品牌“芯片”。为提高产业聚焦度,巴中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实施种养业优势大品种计划的意见》《巴中茶叶产业发展五年行动方案》,将茶叶产业列入全市“2+1”种养业优势大品种计划,突出以南江大叶茶、中茶108为核心竞争力的巴中特色茶叶产业。已建设南江大叶茶母本园500亩,改造提升通江县兴隆镇、平昌县金宝山茶树种质资源圃300亩,引进示范茶树新品种68个,建设智能化育苗中心2个。2022年巴中市茶园面积57.3万亩,茶产业综合产值65亿元,建成省四星级茶叶现代农业园区1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6个,是四川省最大的高山富硒茶产业基地。

二是坚持绿色生产,保障品牌质量。坚持“绿色+有机”两条腿走路,集成推广茶园绿色精准防控技术及畜-沼-茶、茶叶+大豆等生态栽培模式3.2万亩,巴中市茶园绿色防控率达到85%。制定了《“巴中云顶”工夫红茶加工技术规程》《“巴中云顶”优质绿茶加工技术规范》《“巴中云顶”机采茶园建设技术规程》等标准。持续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监测,茶叶在全市总样品量的占比达到3%以上,覆盖所有“巴中云顶”授权用标主体。已有44个茶叶产品获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


四是积极宣传推介,提升品牌声誉。大力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战略,积极参加茶博会、农博会等展示展销活动,连续举办七届“巴中云顶”茶文化旅游节,邀请陈宗懋、刘仲华等茶界院士和北京小罐茶业有限公司等为“巴中云顶”主旨推介。坚持“西进北上”策略,到西北、华北市场开展专场营销推介,在国内大中城市建立销售门店105个,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巴中云顶”入选“天府粮仓”精品(培育)品牌、四川省优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罗村牌绿茶、秦巴茗蘭牌国香等单品品牌相继荣获“四川最具影响力茶叶单品”、中茶杯“金奖”等殊荣。

五是坚持茶旅融合,丰富品牌文化。坚持产业园区、田园景区、新型社区“三区”同建,推进茶旅融合发展,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茶叶)3个、“四川省十大最美茶乡”2个。平昌县“佛头山——板庙——三十二梁茶乡旅游线路”入选全国100条红色茶乡精品旅游线路。实现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品变礼品,红色茶乡已成为巴中市文旅康养首位产业的靓丽名片。

来源: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中国农业品牌公共服务平台,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7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