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幽兰空谷

找到约1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佤山映象昔归大树茶·启承品鉴 :醇厚鎏芳 山野满盈

昔归大树茶·启承品鉴 :醇厚鎏芳 山野满盈

温杯

沸水温杯洁具,提高盖碗温度,有利于茶香散发

醒茶

缓慢注水,快速出汤,使紧压的茶叶松散开,更好的释放出茶味。

砖型周正,汽钉规整

棱角凌厉,饱满重实

墨绿润泽,银芽游曳


1-3泡:汤色明黄透亮,纤毫游离沉浮,茶汤稠滞挂壁;尚未舒展的叶底,吐露出馥郁高扬的花蜜香,经久不散;滋味清雅醇芳,尚不浓郁,浅尝之中却感花蜜兰香之底蕴在无苦无涩的汤水中沉淀下来,一触即发。

4-6泡:汤色金黄透亮,纤毫腾游,以稠滞汤感铸以杯底高扬持久的芬芳蜜韵,叶底花蜜香浑厚凛然,凝炼出独特的旷野兰香,伴以花香入水的醇厚滋味,便以厚重馥郁的兰芳野韵充溢着嗅觉与味觉,从一而终,饮毕后以饱满丰厚的花蜜余韵驻留唇齿间,令人心旷神怡。

7-9泡:汤色杏黄透亮,浑厚凛然的花蜜香依旧贯穿始终,滋味醇甜清雅,汤感浓度稍减却更显清甜润泽之感,不可多得的“冽”之味也应运而生,又以饱满汤感包裹着旷野兰香再次浸润味蕾,唯留缕缕幽香。

10-12泡:汤色明黄透亮,馥郁的旷野兰香以幽然之姿代之,净澈悠扬;滋味清甜纯正,汤感却仍显丰润,若之前品饮是穿梭于芳兰旷野之间,此时便如置身幽兰空谷之中,只闻其芳不见其形,汤水入喉,轻浅的芳香悄然无息地弥漫开来,才觉汤水渐浅、兰芳将尽。

12泡以上:汤色渐淡、滋味渐淡,亦可闷泡再品余味。

叶底:叶底肥厚舒展,色泽绿润匀整,触之即弹,体现出优秀的原料品质及加工工艺。


东方六禾武夷岩茶山场说:独树一帜悟源涧的仙境之美

秀甲东南的武夷山以奇峰、碧水、幽谷、险壑等诸多美景而扬名天下。武夷境内"三三秀水清如玉"的九曲溪,与"六六奇峰翠插天"的三十六峰绝美融合,自然风光独树一帜。“好茶藏武夷,武夷出好茶”,今日,武夷陈岩茶标准缔造者东方六禾带您领略岩茶山场悟源涧的玉界仙境。

在马头岩的南麓,是一条窄小幽谧的峡谷。峡谷内,一条笔直清冽的涧水潺潺流过。三仰峰诸多山头流出的小溪流,便汇集到马头岩,形成了武夷溪涧的源头。涧水一路湍流,注入到山脚兰汤村的池塘沟渠中,最后汇入九曲溪。

在涧水旁的石径旁,一条条青苍的石阶铺向前方,蜿蜒曲折、静谧安祥,禁不住让身临其境的人们悟“道”思“源”。在峡谷的左侧石壁上,清乾隆年间江西茶商捐资修建石径的题刻“悟源涧”三字,古朴而庄重、浑厚而苍劲。

悟源涧石径探幽、涧水细流、芬香幽兰,周边峭石林立,日光短,迷雾笼罩在坑涧内,相对湿度较大,土壤以细砂砾壤为主,通透性极强,涧水两旁随处可见野生的花、草、树、丛等,物种繁多,不愧是理想的植物王国。

悟源涧久负盛名之处,在于其天然的原始山场环境和独特的创新产区模式。在悟源涧山场,茶农遵循生物动力法则,让茶树在原生态环境下茁壮成长,实现区域内的自我循环。并且茶树的根系吸收了水流的律动,叶片吸附了涧水旁花草的芳香,岩茶品质自然更胜一筹。

在悟源涧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和制茶师巧夺天工的精湛制茶工艺下,岩茶的优质率极高,此处出产的肉桂色泽棕褐油润带宝色,果香醇厚迷人,香气馥郁而幽远绵长;水仙条索均整卷曲,滋味灵动活润,带有纯绵持久的空谷兰花香。

武夷奇山异水、人杰地灵,武夷岩茶兼具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东方六禾依托深厚坚实的文化底蕴,将“武夷老岩茶”作为切入点,以“传承有实”的产业为基础与标准,继续深化中国六大茶类的整合,积极推广中国茶文化、振兴中国茶产业。

都说茶叶有兰香,到底兰香是什么?


喝茶时,对于茶的香气,总能听到很多描述。

 

茶中香气,唯独兰香,最令人疑惑。



比起桂花香、蜜糖香等来说,兰香若有似无,稍纵即逝,生怕下一秒就难以闻到,总搞不清楚是什么。



其实,兰香,还得从中国古代的文人意境来品味。


《集雅斋梅竹兰菊四谱》载:


文房清供,独取梅、竹、兰、菊四君者无他,则以其幽芳逸致,偏能涤人之秽肠而澄莹其神骨。



中国文人自古便爱咏兰。


兰花,境在其「幽」,所谓空谷生幽兰,因其生长在深山野谷,才能洗净那绮丽香泽的姿态,以清婉素淡的香气长葆本性之美。



孔子说:「不以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琐。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

 

幽兰之香,确有其事,不过,对于茶里的兰花香来说,更多是一种意象上的感悟,是茶中清婉素淡的幽致气息。



陶渊明诗:「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兰香,乃较高品级的茶叶所独具,恰似文人之养性高洁,疏放清逸。



茶中品兰香,文人「借物移情」,希冀自身能如幽兰之隐逸,清华其外,澹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


张大千 《兰花团扇》


冯超然 《兰花图》


茶生烂石之中,恰似兰生于幽谷。


茶,唯有云生雾养,生于清逸山林之中,方可能有兰香。



李白诗云:「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北宋王禹偁,写茶香更为高妙:「香于九畹芳兰气,圆似三秋皓月轮。」

 

以兰香比茶,而茶香更胜;将点茶之白色茶汤以皓月作比,寻常又有韵味。



王禹偁所喝的茶,应该是北宋的点茶,也就是研碾成末后冲泡的蒸青绿茶。

 


兰香毕竟幽隐,不易寻觅,寻常绿茶以花香、豆香、清香为主,若论兰香明确,要属安徽的六安瓜片、太平猴魁。

 


静清和在《茶路无尽》中说徽州茶:「深受松萝茶的影响,遗留着虎丘茶的余韵。」

 

黄龙德《茶说》对松萝茶评价道:「色若绿筠,香若兰蕙,味若甘露。」


虎丘茶,产于苏州,《苏州府志》说其:「烹之色白,香气如兰。」

 

松萝茶次于虎丘茶,可惜的是虎丘茶明代便已失传。松萝茶炒焙兼施,近似今天的烘青绿茶。



相比其他绿茶,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确实兰香独绝,幽隐清芳之气,沁人心脾。

 

 

乌龙茶中,武夷水仙兰香出名,铁观音、单丛也不遑多让。

 

赵英立写武夷神韵甚妙:


岚气掩丹山,九曲清溪碧。

虎啸风头日暮时,几处炊烟起。

岩骨野茶生,丛老悬绝壁。

慧苑留香翠竹幽,焙茗农家里。




武夷水仙的兰香,浅者在茶叶之香味,深者则在武夷之韵。

 

岩茶生于碧水丹山,奇岩怪石,所产之茶清幽雅致,清代才子袁枚游武夷山,便赞誉道:


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芳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



安溪铁观音的兰花香,传统焙法甚为精妙。兰花高洁清性,与安溪铁观音的高香不无二致。


传统的铁观音之味,在清末连横的诗中,或许还能窥得几分:「安溪竟说铁观音,露叶疑传紫竹林。一种芬芳忘不得,参禅同证木樨心」。



凤凰单丛花香很多,不过,兰香之于单从,远非花香可比拟,用「山韵」或「丛韵」来说更为贴切。

 


兰生幽谷,或倚石或攀木,恰好对应了单丛的山韵与丛韵。

 


明代潮州遗民陆汉东,寥寥数字,尽得单从神韵


山中珍重寄,一啜爽吟魂。

叶散香初动,杯倾气若存。

 

杯倾气存,恰如兰香之幽远,啜饮数旬,则满室生香,令人神思澄莹。



茶出于自然,亦在品味时回归自然。 


文人咏兰,独爱其隐逸之香,幽远散淡,不可捉摸而嗅之素然身清。



所谓茶中兰香,其实也是指这一份清净吧!


找到约1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