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汉族茶具

找到约223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十三种常见茶具及使用方法,这是沏好茶的关键!

常见茶具通常有茶杯、茶漏、盖碗、茶盘、茶则、茶挟、茶巾、茶针、煮水器、茶叶罐、茶船、茶海、茶匙等十三种,而了解他们是沏好茶的关键,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些常见茶具及其使用方法:

一、茶杯

茶杯是盛茶水的用具,水从茶壶而来,倒进茶杯,之后给客人品尝茶水。茶杯分大小两种:小杯亦叫品茗杯,是与闻香杯配合使用;大杯也可直接作泡茶和盛茶用具,主要用于高级细嫩名茶的品饮。

二、茶漏

茶漏又称茶斗,汉族茶艺的主要茶具之一。常用冲泡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三、盖碗

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汉族茶具。又称“三才碗”、“三才杯”,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茶托”又称“茶船”。盖碗茶,须用滚烫的开水冲一下碗,然后放入茶叶盛水加盖,沁茶的时间看茶叶数量和种类约为20秒至3分钟。在清雍正年间,盛行使用盖碗。

四、茶盘

茶盘(也可称茶船)就是放置茶壶、茶杯、茶道组、茶宠乃至茶食的浅底器皿;它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形状可方可圆或作扇形;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夹层,夹层用以盛废水,可以是抽屉式的,也可以是嵌入式;单层以一根塑料管连接,排出盘面废水,但茶桌下仍需要一桶相承;其选材广泛,金、木、竹、陶皆可取。以金属茶盘最为简便耐用,以竹制茶盘最为清雅相宜。此外还有檀木、红木的茶盘,例如绿檀、黑檀茶盘等。

五、茶则

茶则是汉族茶道六用之一,是汉族民间烹试茶时量取茶末入汤的量具。在茶道中,把茶从茶罐取出置于茶荷或茶壶时,需要用茶则来量取。

六、茶挟

又称茶筷,茶挟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

七、茶巾

茶巾又称为茶布,茶巾的主要功用是干壶,于酌茶之前将茶壶或茶海底部衔留的杂水擦干,亦可擦拭滴落桌面之茶水。

八、茶针

茶针又名“茶通”,汉族茶艺的茶具之一。一般是木质、角质材料制作而成。另外喝普洱茶的习惯把撬茶的茶刀放在茶桶中。茶匙,茶针,茶夹,茶则,茶海,连同茶筒,六个器具又称为茶道六君子。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或放入茶叶后把茶叶拨匀,碎茶在底,整茶在上。如今,人们喝普洱茶时便把金属茶针当茶锥使用。

九、煮水器

泡茶的煮水器在古代用风炉,目前较常见者为酒精灯及电壶,此外尚有用瓦斯炉及电子开水机。

十、茶叶罐

茶叶是一种干品,极易吸湿受潮而产生质变,它对水分、异味的吸附很强,而香气又极易挥发。从质地上区分,茶叶罐的一般有锡制、铁制、陶瓷、玻璃、纸制等,其中以选用有双层盖的铁制彩色茶罐和长颈锡瓶为佳,用陶瓷器贮存茶叶,则以口小腹大者为宜。

存放茶叶时,用什么盛器,用什么方法,均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在茶馆,用大口玻璃瓶来装茶叶,其目的是为了让顾客较为清楚的看到茶叶的品相。

十一、茶船

“茶船”,又名“茶托”或“盏托”,亦称茶托子、茶拓子。古代汉族民间流行的一种置茶盏的承盘。始于南朝。其用途以承茶盏防烫手之用,后因其形似舟,遂以茶船或茶舟名之。其常用的功能大致为:盛热水烫杯、盛接壶中溢出的茶水、保温。

十二、茶海

茶海又称茶盅或公道杯。茶壶内之茶汤浸泡至适当浓度后,茶汤倒至茶海,再分倒于各小茶杯内,以求茶汤浓度之均匀。亦可于茶海上覆一滤网,以滤去茶渣、茶末。没有专用的茶海时,也可以用茶壶充当。其大致功用为:盛放泡好之茶汤,再分倒各杯,使各杯茶汤浓度相若,沉淀茶渣。

有的茶海则是指品茶的工艺家具,利用竹、木、石等原材料制作而成,其作用基本等同于茶盘,具备有排水系统,但是比茶盘更具有艺术性。

十三、茶匙

茶匙又称茶扒、调羹,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壶内茶叶,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会紧紧塞满茶壶,加上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叶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匙。

茶具盖碗君的前世今生

白雾松,全程有机更健康

士兵打战需要熟练掌握自己的武器才能上战场,爱喝茶的人泡茶当然需要了解茶器才能泡出一手好茶啦。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茶器里一个重要的角色——“盖碗”君。


1、历史

相传,盖碗是唐代德宗建中年间,由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在成都发明的。崔宁与其女儿都特别喜爱喝茶,那时的茶杯没有衬底非常烫手,于是崔宁的女儿就奇思妙想发明了木盘子来托茶杯。但茶杯容易滑倒,她又设法用蜡将木盘中央环上一圈,使杯子固定,这便是最早的茶船。


2、发展

基于兴趣,她后来把茶船改用漆环来代替蜡环,人们称赞不已。到后来环底做得越来越新颖,形状百态。一种独特的茶船文化,也叫盖碗茶文化,就在四川成都地区诞生了。


3、寓意

盖碗又称“三才碗”、“三才杯”,顾名思义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汉族茶具。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用盖碗品茶时,杯盖、杯身、杯托三者不应分开使用,否则既不礼貌也不美观。


4、材料

根据制作的原料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类:白瓷盖碗、汝窑盖碗和青花瓷盖碗。白瓷盖碗最便宜。汝窑盖碗更适合土豪,老板们的佳选。盖碗的结构虽然简单,但是对做工的要求却比较高。因为盖碗要做得严丝合缝,手绘要精美,做起来是比较难的。


5、使用

盖碗早期是个人使用,也就是冲泡与饮用合二为一,在清朝最为盛行使用盖碗来喝茶。后来盖碗被当作茶壶来使用,因为使用盖碗泡茶更易于观察汤色和掌握浓度,并且清洗起来也比茶壶容易得多。因而盖碗演变成了冲泡器,搭配盅、杯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茶器组合。


6、优点

使用盖碗泡茶最大的优点是它适合泡任何种类的茶,不像玻璃杯只适合泡绿茶,其他茶都不适宜,而紫砂壶不宜泡绿茶。


7、名人

记得鲁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这样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可见,连鲁迅先生也比较青睐于使用盖碗泡茶。


所以,无论从品茗鉴赏,或是从养生保健角度而论,盖碗都是不错的选择。

茶则汉族茶道六用之一

茶则是汉族茶道六用之一,是汉族民间烹试茶时量取茶末入汤的量具。在茶道中,把茶从茶罐取出置于茶荷或茶壶时,需要用茶则来量取。

陆羽《茶经·四之器》中指出:"则,以海贝、蛎蛤之属,或以铜、铁、竹、匕、策之类。则者,量也,准也,度也。"茶则也是陆羽提到的28种茶具之一,其功能在《茶经》中也描述的很明白。

茶则作为汉族茶具的一种,在唐代已经有了名分。陆羽《茶经·四之器》:"则,以海贝、蛎蛤之属,或以铜、铁、竹、匕、策之类",茶则的用途,就是用以将茶从茶叶罐中舀出,然后倒入茶壶、或茶盏中。则字的用法较为古典,所以陆羽在其后专门加注"则者,量也,准也,度也",意为准则、原则、法则的意思,本义是标准、模范。则字古文字中作从鼎,从刀,而不是现代从贝从刀,是个会意字,其实是用刀在刻鼎的泥模的意思,也就是在制作铸造用模子,于是由此衍生为模式或标准之意。则字动名词两可,准则、原则都是名词,而秦诏版"法度量、则不壹",就是作为动词用,意思是规范那些不统一的度量标准。

茶则之则,是量取的意思,也就是茶的量取工具。陆羽说茶则这种东西,可以用海里的贝类、牡蛎之类的来加工,也可以用铜、铁、竹做材料加工。但其后的匕、策,不是指的材料,而是指可以用匕、或策来当作茶则使用。策不好确定是什么具体作用的,但匕就是匙、调羹,法门寺出土的唐代茶具中就有匕状茶则,其实叫做茶匙羹更准确。

茶匙除了舀茶用,蔡襄《茶录》说"钞茶一钱匕"一则说明用茶匙舀茶,二者说明是取茶量是有标准的。同时茶匙还用于点茶时的击拂,简单地说是一个搅茶的动作。蔡襄《茶录》:"茶匙要重,击拂有力。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为之。竹者轻,建茶不取。

"茶的击拂在斗茶时的茶面效果上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稍晚于《茶录》一书的宋徽宗的《大观茶论》中,已经不用茶匙击拂,而改用茶筅,后来为日本抹茶道延用。茶筅同样见于上图宣化辽墓壁画的茶床上,可见其用于茶的击拂,并非北宋末年的事,应该更早,茶匙、茶筅同作为击拂的工具,并行了很长时间。南宋的《茶具图赞》,只有被称为竺副帅的茶筅了,可能南宋时茶匙已经不作为击拂使用了。

找到约223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