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饮凉茶

找到约252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宋人消夏很浪漫!凉茶、冰果来一份?

宋人的极简与朴素,成为了一种美学。

这种美,在宋词里,

就像七夕,人人赞叹人间喜相逢,

秦观却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内心强大到不在意一时的分离,

而敢把爱情交付时间考验。

实质上,宋人的巧心巧思,也成为了一种美学。

但是在古时的夏天,天气同样炎热,

那时的人们又用什么方法来解暑降温呢?

老祖宗的智慧丝毫不逊于现在的我们,

他们所用的方法,有些可能比我们的更有效,

更舒适,甚至更浪漫。

在这七夕浪漫之日,

我们就以宋朝为例,来看看宋人的浪漫纳凉消夏妙招。

宋人在集市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中寻找着夏日心仪的消暑美食。品类繁多的宋代冷饮,承包了宋朝古人的炎炎夏日:凉茶、雪泡梅花酒、酸梅汤、木瓜汁等以饮子。

宋代的冷饮,统称“凉水”,细分下去,冷饮家族又分为五大分支:冰膏、果汁、汤饮、凉茶、酒。

冰膏、水果

风蒲猎猎小池塘。

过雨荷花满院香。

沈李浮瓜冰雪凉。

竹方床,针线慵拈午梦长。

——宋·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这首诗叙说了夏天宋人如何做冰镇食物。宋代富豪官僚已经较为大范围使用冰块使食物保鲜降温了。

电视剧《梦华录》截图

《东京梦华录》 是月时物,巷陌路口,桥门市井,皆卖大小米水饭、炙肉、干脯、莴苣笋、芥辣瓜儿、义塘甜瓜、卫州白桃、南京金桃、水鹅梨、金杏、小瑶李子、红菱、沙角儿、药木瓜、水木瓜、冰雪、凉水茘枝膏。

这宋代夏天水果蜜饯比起今天有过之而不及。

刘贯道《消夏图》 左下角容器里的冰块及食物

“冰雪、凉水荔枝膏,皆用青布伞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惟旧宋门外两家最盛,悉用银器。”可以看出冰镇产品丰富。

果汁

宋代的果汁,除了指我们熟悉地挤榨出的水果汁水外,还指一种同时放入水果和糖共同熬煮出浓汁后,再用水勾兑成的饮料,这种手法做出的果汁也叫做“渴水”,比较常见的能够搭配糖熬煮的水果有桃子、杨梅、木瓜和橘子。

在宋代喝果汁,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在夏天喝奶茶、凉虾一样,店家会从锅中先给你舀出一大勺果汁,然后再给你添上一碗碎冰,通常店家还会叮嘱你:慢点喝,等冰块化了味道更好喝呢!

在《清明上河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有许多摊贩在售卖冷饮,凉茶等等消暑饮品。宋朝的冰饮虽然种类繁多,但是由于制作冷饮对冰块的水质要求高,设备要求高,所以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唾手可得的冰饮,对当时的宋朝平民来说仍然是奢侈品。但不管怎么说,宋人的夏天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有色彩。

汤饮

汤饮,是宋人非常中意的一种消暑“药饮”,像我们现在喝的酸梅汤、白梅汤、乌梅汤、桂花汤都属于汤饮家族的一员。

汤饮,又叫做“饮子”、“香饮子”,上到皇宫御膳,下到市井街头,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宋代的皇帝喜欢在夏天将汤饮赐给远行的将士和得宠的大臣,用来表达自己的关心,因而士大夫们把饮用“汤饮”看作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

索性皇帝便规定,公务员中“凡选人、使臣等无职田或职田不足者”,夏天的时候,皆可在俸禄之外多领取一份“茶汤钱”。

汤饮口感甜美、怡畅爽口,在夏天能够起到解渴降温的功效,故而很受百姓喜爱。

凉茶

凉茶,是宋代城市里最常见的夏季饮品,《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河两岸林立着大大小小的茶肆、茶楼、茶坊和茶铺。

对于宋人而言,饮茶不光是为了消暑解渴,它还是市民们日常的休闲方式,王安石曾经就说过:“茶之为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

冰茶在900多年前的北宋,已成为一种夏季饮品。北宋文人李若水笔下的一首诗——《何德休设冰茶》写道:“明冰沃新茗,妙饮夸四筵。休论水第一,凛然香味全。”

冰和茶的完美融合,催生了“冰茶”这样妙饮,给炎炎夏日里的北宋人,送去了最好的礼物。

古人利用硝石制冰,可冰的储存和制造需要花费大量成本,宋代之前,冷饮是富贵人家才能享受的特权,但随着制冰技术的成熟,制冰成本大幅度降低,使得冰的使用在宋代开始向市民阶层普及,从而,冰在夏季成为宋代较为富裕人士的过暑必需品,加上宋代外贸发达,市井繁盛,不少百姓生活比较富足。

所以宋代人喜欢不断地追求新鲜事物,在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就有北宋人在沉香水、麦冬水中加冰,用凉茶或冰饮解暑的记载。

那么,北宋人喝的“冰茶”是怎么制作的呢?据推测主要可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散茶和冰混合而制;另一种是将散茶研磨成茶粉,再加冰融合,泡制成“冰茶”欢饮。

生活在汴京城的市民们,最喜爱在傍晚的时候,邀上几个亲朋好友去汴桥喝茶。因为在汴桥那里,既可以看到有着汴京八景之称的“州桥明月”,也可以体会到“州桥夜市”的繁华热闹。

有诗云: ”石桥高踞浚仪沟,月色如银冷浸秋。鳌背负山银阙涌,虹光横海玉梁浮。香车已尽花间市,红袖歌残水上楼。几度有人吹凤管,汴州风景胜杭州。“

在夜市中,倘若市民们足够幸运,还可以看到斗茶的情景。

酒水

宋人好饮酒,已经到了无酒不成席的程度。

在宋代,只有朝廷特许的正店可以酿酒,汴京城中的72家正店,负责生产供应整座都城中流通的数百种美酒。

北宋的时候,汴京城内有一个清风楼酒店,店家非常擅长做生意,他根据时令不同,总是能推出一些吸引人的商品。

比如夏天的时候,店家会出售“雪泡梅花酒”和“椰子酒”,以此来吸引顾客光临,市民们知道了有这样一个好地方,周围的住户都把这里当成了夏日聚会的好去处,这些人“夏月多乘凉于此”。

欧阳修为了避暑,特建木楼“平山堂”,周围多松竹千数围绕。据《避暑录话》载:“(欧阳修)公每于暑时,辄凌晨携客往游,遣人走邵伯湖,取荷花千余朵,以画盆分插百许盆,与客相间。酒行,即遣妓取一花传客,以次摘其叶,尽处则饮酒,往往侵夜载月而归。”这是宋人典型的消夏活动,比起今天不知道要浪漫多少!

在消夏这件事上,宋人为之赋予的美与雅,让人尤为神往。

一堂水殿暗香,一杯冰雪荔枝,是多少人追忆的东京梦华;一袭凉簟,一枕玉瓷,是他们昼夜相处的雅致清欢。

这些风雅的因子,浸润在他们生活中,成为他们朝夕与共的生活文化。宋朝人过夏天,才是真正的风雅。

来源:茶道CN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白沙黎家凉茶:苦中蕴香滋味长

在海南种类众多的植物饮料中,椰子水可谓一骑绝尘。但如果将目光转移至海南岛中西部山区,你可能会在老百姓家中发现另一类人气很高的饮品——凉茶。它味道偏苦,是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制作的具有生津止渴、祛火除湿等功效的饮料,或曰非茶之茶。


白沙黎族自治县生物多样性丰富,山岭中生长着大量可用于制作凉茶的植物。当地黎族群众积累了丰富的制茶经验,也有饮用凉茶的习惯。根据海南大学刘寿柏博士的市场调查统计,白沙地区常用的凉茶植物有31种,目前比较常见的有寄生茶、鹧鸪茶、葫芦茶、肾茶、苦丁茶、木棉花茶等。


离瓣寄生。袁浪兴摄

寄生植物的茶药之用

在海南热带雨林中,寄生植物颇为常见。寄生茶是指将寄生植物的枝、叶等切碎晒干制成的茶品。寄生植物靠从寄生树种(或称宿主)那里获取养分生存,为了吸引鸟兽助其传播种子,它们的花和果实一般比较艳丽。目前,白沙市面上的寄生茶大都采自野外,人工栽培的技术还未获得成功。能用于制作寄生茶的寄生植物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现行药典收载的桑寄生和槲寄生。


广寄生。李霖明摄

桑寄生一般指桑寄生科钝果寄生属植物广寄生(Taxilluschinensis),槲寄生一般指桑寄生科槲寄生属植物槲寄生(Viscumcoloratum)。桑寄生作为药材始载于秦汉时期成书的《神农本草经》,“桑上寄生,味苦,平,主腰痛……坚发齿,长须眉”。许多寄生茶有清热解毒等功效,在海南民间被用作中药材的“黄牙寄生”,其宿主实为岭南山竹子。白沙民间人士认为,寄生植物因其宿主不同而功效不尽相同,他们在生活中更倾向于用寄生在黄牛木、岭南山竹子、黄皮树上的植物制茶。根据海南省林业局李霖明博士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袁浪兴硕士统计,海南黎族苗族聚居区常见的寄生茶主要有13种。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世界各地均有用寄生植物入药治病的相关记录。例如,古代欧洲人、非洲人、亚洲人均认为,槲寄生是治疗癫痫的特效药。不过也有现代学者认为,寄生植物能治病是一种偏见,体现了人类的植物崇拜心理。


山苦茶。卢刚摄

苦香参半的鹧鸪茶

山苦茶又称鹧鸪茶,采自大戟科野桐属灌木或小乔木,味道清苦,可以说是海南人最熟悉也最具平民气质的一种凉茶。据海南民间传说,古时居住在万宁东山岭一带的一位村民用山苦茶煮水救活了一只生了重病的鹧鸪鸟,该茶因而得“鹧鸪”之名。清光绪《崖州志》记载:“鹧鸪茶,生黎山,五月采之,芳馥异常,可消食。”山苦茶每年农历四月底五月初采摘,正因如此,有些地方的人也将其称为五月茶,采摘的原则是“采老不采嫩”。茶农将山苦茶叶卷成直径四五厘米的球状茶叶团,再用椰子树叶片撕成的细长条扎紧,然后将十多个茶叶团串成念珠状的一串,晒干或风干,然后拿去销售。消费者每次解下一个茶团,烧水冲茶,茶团在水中舒展开来,可以看见叶片清晰的脉络。

1962年,我国著名戏曲作家田汉登东山岭后写下“琼州多胜地,此岭独岿然。羊肥爱芝草,好茶伴名泉”的诗句,诗中的“好茶”指的就是山苦茶。海南四大名菜之一的东山羊,肥而不膻,据说这与东山羊爱吃山苦茶的叶子有关。


破布叶。史佑海摄

破布叶又称布渣叶,为椴树科破布叶属灌木或小乔木,喜生于山坡、沟谷及路边灌丛中。破布叶的叶片常呈破裂状,像一块块小破布挂在树上,植物学家充满想象力地将其命名为“破布叶”。作为一种中药材,破布叶最为人知的功效是消胀,《生草药性备要》《本草求原》等古籍均称其有利于清热、消积食。海南、广东民间常用破布叶的叶子煮水作为茶饮。


肾茶。卢刚摄

3种草本茶因外观得名

肾茶为唇形科肾茶属多年生草本,通常出现在海拔1000米以下林下潮湿处或平地上。这种植物的花呈长管状,细长的雄蕊向外伸出,像猫的胡须,因而白沙民间也叫它“猫须草”。肾茶属在全球范围内共有5个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我国有2个种,海南至少有1个种。傣族人饮用肾茶的历史悠久,他们认为肾茶有清理尿路等功效。海南大学于旭东教授长期研究肾茶,目前已开发肾茶产品。

除了破布叶和猫须草,白沙还有一种凉茶植物也因外观得名,那就是葫芦茶。葫芦茶为蝶形花科葫芦茶属草本,常生长于山地林缘、荒地、路旁的灌草丛中,因其荚果状如小葫芦而得名。清人何谏所撰《生草药性备要》称葫芦茶可用于“消食杀虫,治小儿五疳”。作为茶饮,葫芦茶在海南民间常被视作防暑降温饮料。不仅海南居民喝葫芦茶,还有海外侨胞喝葫芦茶,并给它取了一个更好听的名字——仙茶。

白沙还有一些植物虽然不是常见的凉茶品种,但有时也会被加工成凉茶。比如白花蛇舌草、田基黄、华南忍冬(代金银花)、鸡骨草、伞房花耳草、黄牛木(嫩叶)、一点红、海南假砂仁(用果实煮水调制凉茶)、车前草、白茅、鬼针草、杜英、积雪草、荠、白茅根等,有人将它们称为“黎药茶”。白沙当地居民制作凉茶,大都是就地取材,不同地区采撷使用的植物原料存在一定的差异。

白花蛇舌草为茜草科蛇舌草属一年生披散草本,它常出现于海拔400米以下的水田田埂或潮湿的旷地上,在白沙农村地区比较常见。这种草本的叶子细而尖,形状和蛇的信子有几分相似。民间流传着一首关于白花蛇舌草的诗:“白花蛇舌草纤纤,伏地盘桓农舍边,自古好心多善报,灵虫感德药流传。”据说,古时有位好心人,每次见到有人捕蛇,他就买下然后放生。有一次,他得了怪病,请来医者诊治。医者苦思冥想一时找不到好的治疗方法,伏案睡着了,在梦中经人指点:一种长在村外田埂边叶片像“蛇舌”、开着小白花的小草为对症之药。醒来后,医者来到村外,果然在田埂边找到了这种小草,当即采了些煎成药。好心人服药后,两日内便痊愈了,医者有感而发写下上面这首诗。

黎家如何调制凉茶?

科研人员走访调查发现,白沙黎族群众用各类植物加工制作凉茶的方法比较简单。主要流程有:采摘—洗净—切碎—晒干(便于保存)—调制(一般为水煮或开水冲泡)—冷却—饮用。他们调制凉茶,有时取一种原料“单独泡”,有时取多种原料“混合泡”,比如将山苦茶、寄生茶放在一起泡。原料抓取多少,没有十分明确的标准,一般一次抓1—3小把。煮茶次数方面,一般1剂凉茶可煮2-3次,可翻渣,第一次煎煮沸约25分钟即可,第二次煎煮沸约20分钟即可,第三次煎煮时间较长,煮沸约30分钟即可。

元人王好古在《汤液本草》中说:“药气与食气不欲相逢,食气消则服药,药气消则进食,所谓食前食后盖有义在其中也。”由此推断,两餐之间饮凉茶较为适宜。白沙部分地区有“煮早茶,喝午茶”的习俗,早茶、午茶时间和饭点相对错开,可谓是继承了传统。

古人认为海南岛“地热而多瘴气”,凉茶是他们居家生活的必备品。进入现代社会以后,许多凉茶植物成为食品、保健品和商业化凉茶的生产原料,比如目前国内多个知名品牌凉茶含有破布叶、蒲桃、鬼针草等成分。与此同时,凉茶从传统的汤剂,发展到现代的袋泡茶剂(如苦丁茶袋泡装),再到时下流行的罐装、瓶装凉茶饮料;从夏季茶饮发展为四季茶饮,其应用形式越来越多样,商业开发潜力巨大。从这个角度看,传承发展黎族凉茶制作技艺,用好白沙丰富的凉茶植物资源,推动凉茶产业发展,任重而道远。

白沙农户用寄生茶等加工的凉茶。卢刚摄

海南岛寄生茶及其主要寄生树种

1、栗寄生

主要寄生树种:硬壳柯、大头茶、腺柄山矾。

2、三色鞘花

主要寄生树种:黄牛木、密花山矶、柑橘、红榄李、光蜡树、土蜜树、朴树等。

3、双花鞘花

主要寄生树种:山香圆、绒毛山胡椒、罗浮楼、多香木。

4、离瓣寄生

主要寄生树种:黄皮、杜英、大叶相思、秋枫、山油柑、光叶巴豆、黄杞等。

5、鞘花

主要寄生树种:木荷、紫薇、夹竹桃、文定果、阳桃、波罗蜜、阴香、桦树等。

6、小叶梨果寄生

主要寄生树种:夹竹桃、光叶巴豆、裸花紫珠、对叶榕、海南巴豆、紫薇、橡胶等。

7、红花寄生

主要寄生树种:蔓九节、厚皮香八角、茶梨。

8、小红花寄生

主要寄生树种:朴树、厚皮树、余甘子、紫薇、构树、土蜜树、楹树等。

9、扁枝槲寄生

主要寄生树种:木荷、橡胶、鞘花(枫香)、大果紫檀、菠萝蜜等。

10、棱枝槲寄生

主要寄生树种:雷公青冈。

11、枫香槲寄生

主要寄生树种:橡胶、茶梨、枫香树。

12、瘤果槲寄生

主要寄生树种:油楠、海南天料木、海红豆、基及树、罗浮柿、海桑等。

13、广寄生

主要寄生树种:番荔枝、红千层、白千层、夹竹桃、黄杞、白楸、马占相思等。

文\本刊特约撰稿周亚东

来源:海南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30秒学会做一杯解暑普洱凉茶,迎接即将到来的火辣夏天!

  30秒学会做一杯解暑普洱凉茶,迎接即将到来的火辣夏天!


  五月,立夏已过,夏天虽未正式宣布出道,但空气中氤氲着的蒸腾暑气,欢欣鼓舞,像是在举行迎接夏天的热闹仪式。

  放眼望去,春天的万紫千红,逐渐被绿色覆盖。院子里,添了很多手捧冰镇西瓜、冰可乐的青年,他们已经准备好去往夏天。
  (图片源自网络)

  此时,云南西南部的偏远小山村——勐库,2020年茶山春色已采收完毕,即将上线分发给散落在世界各地的茶友。这些饱含春天印记的茶叶,是春天来过的证明,它们留住了春天。

  一大波春茶鲜料已上架,可联系拉佤布傣订制。
  夏天是躁动的季节,明媚阳光可以令人心情大好,也能闷得人们透不过气。有时,太阳过于热情,晒得人直发慌;尤其那些整日在室内工作很少外出的人,晒到太阳便会心生烦躁,挠头跺脚。

  烦闷的夏季,可多饮普洱,普洱茶具有清热作用,是很好的去暑饮料。不过,人们普遍习惯热水泡茶,一碗冒着热气的茶汤,在夏天显得很不友好。把普洱制成凉茶,才是正确的选择。

  古装电视剧里,我们经常能看到顶着烈日赶路的旅人,拖着被汗水浸透的疲惫身躯走进一家用木棚搭起来的简陋茶铺。“小二,来碗凉茶!”随即仰着脖子一饮而下,呼出的气都夹带着一丝凉意,瞬间心甘情愿地扎进夏天的怀抱。
  普洱凉茶有许多制作方式,但步骤过于繁琐,毕竟是自做自饮,简单点便好。在家里,我最常做的就是“西瓜普洱凉茶”,做法是自创的,吃起来还不错,有兴趣的茶友可以尝试一下。

  Step1:准备一大杯刚冲泡好的普洱茶汤(最好用3年左右的老茶,口感刺激没那么强烈,醇香甜润;出汤时间可比平时稍微延长5-6秒);

  Step2:把西瓜皮洗净切碎,放入杯中(切到炒洋芋丝大小即可);

  Step3:加入少许蜂蜜或是白糖(如果茶自身甜度够可以不加);

  Step4:放进冰箱冷藏10分钟,就能得到一杯冒着冷气的凉茶;

  Step5:撒上几片玫瑰花瓣(精致又有情调);

  Step6:接下来你要做的,便是好好享受这杯凉茶带来的清爽夏日。

  如果不想喝太冰的凉茶,可以把冰箱温度调高一些(调到5°左右),或是接一盆冷水,将杯子放入,也能起到降温的作用。特别注意:茶水不能放太久,否则会滋生腐败微生物而变味变质,引起身体不适反应。

  泡茶时,浮动的心也能暂时平静下来。俗话说,“心静自然凉”,未尝不是消解烦闷的好机会。
  (图片源自网络)
找到约247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