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饮浓凉茶水

找到约69条结果 (用时 0.026 秒)

四川旅游学院副教授何稼静:茶与健康

中国茶文化发源地-四川-汉代

作为开门七件事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

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

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

四川自古好饮茶,最具代表的就是“坝坝茶”。

而这个周末,何教授会和我们分享茶在四川的发源和历史故事,让我们了解四川和茶的历史“纠纷”!

汉代茶文化

唐代茶文化

宋代点茶

坝坝茶

传统古法茶用-茗粥-药食同源

“药食同源”指,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做药膳的传统,认为药的副作用大,食物副作用小;很多食物本身就是药,避开相互之间的毒性,便是药膳,也可以达到治疗和保健的功效。

传统古法茶饮-姜茶同饮-熬煮

生姜有很好的温胃散寒作用,还能发汗解表,突然受寒着凉以后, 煮一点姜汤或者姜糖水喝,有很好的发汗解表、治感冒的作用。对于胃寒,肚子特别怕着凉,不敢吹空调,老是把肚子围着、捂着,这样的体质很适合用生姜。

茶自身带有药性,姜茶起源宋代。由茶叶和生姜二味组成,通常用茶叶一泡,加入生姜数片,浓煎服之,可治各种痢疾,疗效甚高。

图片描述

茶以热饮为上,煨茶温暖身心

喝凉茶水会导致腹泻、脾胃不畅、积宿食等不良危害,其次喝凉茶也会伤害肠道,不利于身体的正常消化和新陈代谢,体质虚寒的人群更不宜喝凉茶,否则也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危害,其次凉茶水经过长时间放置,营养成分也会流失,所以不建议饮用。

由此可见茶需热饮,尤其在冬天,爱喝茶的人都希望随时能喝上一杯热茶。

凉茶时代已过去,1月17日由何教授带您进入煨时代!

来源:名茶网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六堡茶的冲泡技巧可概括为“六分茶、三分水,半分技巧、半分杯”

  笔者的一位外地茶友对六堡茶的“红浓陈醇”慕名已久,想多了解一下,于是便给他寄去一些茶样,但后来他提出不懂如何才能把六堡茶泡好,不知道有什么技巧,须注意些什么问题。一位有志于学习六堡茶艺的茶艺小姐也问起过这个“冲泡技巧”的问题,确实,要冲泡好一泡六堡茶,其中是有点技巧的。一杯好六堡茶可概括为“六分茶三分水,半分技巧半分杯”,茶是指茶质,水是指冲泡水质,这里的杯是泛指,指泡茶器具,而“技巧”虽只占“半分”,但做好这“半分”,好六堡茶会给你一个惊喜。

  懂茶性才能泡好茶

  制茶术语里面有句话叫“看青做青”,主要指在制茶工艺中,做青操作的时间和程度的控制以及做青环境的控制。其中,影响做青因素主要有:茶青原料、温度湿度、做青环境、设备和方式等。冲泡道理与之相通。姑且称之为“看茶泡茶”吧。

  首先,一茶在手,你必须了解手头这泡六堡茶的“性”,不然,你是不会冲泡好这泡茶的。了解这个茶,这个是你能否冲泡好这泡六堡茶的第一步。

  每款六堡茶,甚至是每批,甚至可以细分到每箩每包每罐(毕竟在沤堆中不同位置都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只是这个差异不大,经翻堆和后期工序也基本消除了这些差异,所以每批品质基本算是一致的)都有其特有的个性,了解这个茶的特性,如汤色、茶香、口感、发酵度、耐泡度,并了解这个茶的大致真正的年份(影响到口感、香气、溶出度),最好,还需了解一下这个茶的存放环境好坏、有什么缺点。这些信息,大多可以通过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喝几遍,看干茶和茶底等,了解一点这个茶的“茶性”的信息。

  六堡茶,因其独特的后发酵工艺而体现其特色,但,也同样是因为这个特色工艺,让很多初次接触六堡茶的,尤其是部分女士,难以一喝就马上接受并喜欢上六堡茶,有的女士甚至说,六堡茶喝着像梧州凉茶,或者干脆说喝六堡茶像喝中药。其中原因,固然或许有所喝六堡茶本身茶质低或六堡茶特殊的茶味茶香一时难以适应等原因所致,但一定程度上,也与冲泡六堡茶不得法有关。

  六堡茶属于黑茶,与其他乌龙茶(包括武夷岩茶、闽南乌龙铁观音等)、或是其他绿茶红茶等茶类都不同,由于其后发酵工艺和茶叶浸泡时候的内涵物溶出量、溶出时间都比较独特,这点与普洱茶有点类似,因而,了解六堡茶在水中溶出物的状况以及在水中浸泡的变化,对于泡好一泡六堡茶,尤为重要。

  六堡茶冲泡一直以来没有一个定法,常见的泡饮方法,有直接从潮汕功夫茶“移植”过来的小杯品饮,而本地传统的有大瓷壶冲泡凉饮(也称作茶娘式)、有农家暖水壶(茶筒)闷泡,更有以瓦陶器皿煮茶的方式。其中,比较流行的是采用潮汕功夫茶式的泡饮方式。

  无可否认,潮汕功夫茶式的泡饮方式比较利于座谈交流,因而比较受茶友欢迎。而且,这种方式,可以一个一个茶品轮换着品尝。不过,笔者认为,这种源于潮汕功夫茶的品饮方式最适合的还是品尝闽南乌龙、闽北岩茶和潮汕的凤凰单枞等。要喝出六堡茶的真味与特色,乃至于从独具特色的六堡茶文化中发掘一些适合六堡茶的品饮方式和器具,还需从本土原有的泡饮方法入手加以研究和传承,普洱茶极具特色的“烤茶”就是一个很好的借鉴例子。比如说,用一个白瓷小茶碗(或青花)喝六堡茶,比用喝铁观音一样的薄胎瓷杯更好,用土陶所制的大茶壶泡饮老茶婆,也别有一番风味。其他使用的茶器包括茶滤、茶壶等,都可以探索出独具本土的特色的冲泡。

  正确醒茶是第一步

  一般而言,六堡茶前一两泡,必须先醒茶,也有茶友称之为洗茶的,一是为了洗去杂味(堆、仓之杂味)。

  从明代《茶谱》所载:“洗茶:凡烹茶先以热汤洗茶叶,去其污垢、冷气,烹之则美。”这句话很值得分析,说到了‘洗茶’的点子上,笔者发现,这个关键点被很多现代茶人忽略了。

  古人用字很讲究也很精确:“热汤”与“沸汤”明显的差别啊,我们现在用沸汤来洗茶,甚至反复洗确实是不正确的。一开始,我们的古人就提出是热水洗,而不是沸水洗了。其作用是“去其污垢、冷气”,这里“污垢”就不多说了,中国茶叶学会的刘仲华教授认为洗茶不单是洗涤尘沙等附着物,还有除去部分易溶于热水的农残物和重金属物质的作用。而去“冷气”则是指其另一种作用,有“润茶、醒茶”之用,主要是为了下一步泡茶时,可更好地体现茶的香气和滋味。

  这个“温茶润茶”的步骤可以理解为“去掉茶叶中的阴湿之气”。因茶叶有很强的吸湿性、吸收异味性,内含多种“亲水”物质,故在贮放过程中极易吸收潮气和异味。通过洗茶时的热水浇淋,可去掉茶叶中的湿气、冷气和附着表面的少许杂味。有心的茶友不妨尝试尝一下洗茶的茶汤,是不太好喝的,而且味道显得不如后面几道茶汤味道“纯正”,所以也不必担心洗茶把茶中的精华都洗去了。是以有学者呼吁“不洗茶”,倒大可不必,最关键是要正确洗茶。

  根据有关实验,茶的香气成分以及一些对有益人体的成分,如茶多酚、氨基酸、醚浸出物等,在第一次加水后3秒即开始大量溶入热水中,若“洗茶”超过3秒钟,这些茶的有效成分就会开始大量损失。因此我们洗茶时,热水注入后应尽快将水倒去,不应浸泡过长时间,最好控制在3秒之内为宜。

  冲泡的水要足够开

  泡茶,特别是六堡茶,对水温要求很高,要求“水必须大开”。以开水冲泡。个人经验,冲泡好六堡茶,高水温冲泡是个关键。

  潮汕人将水开分为一沸、二沸、三沸三个阶段。开始冒水泡的时候太稚,温度不够,不宜泡茶,叫做婴儿沸,长时间开的水叫做百寿汤不宜泡茶(注:这里指连续煮开,与平日随手泡“煮沸即停”不同,但也不宜长时间烧煮);一沸,我们梧州称之为“虾眼水”;二沸,气串冲上来水面来,水面浮珠。三沸,当水涌起刚刚顶水壶盖,水刚刚冒出大花的时候就是最合适泡茶的汤,这样的汤才能泡出茶最佳颜色和味道。

  保持足够高水温冲泡六堡茶,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提高泡茶技巧,就水温要足够“开”这点,就会使你发现原来自己的茶可以这么优秀。

  调整时间控制茶汤浓淡

  了解并熟悉六堡茶茶性,并确定合适的置茶量,通过控制冲泡时间、出水快慢,合适调节每泡茶的浓淡。这个是至为关键的。六堡茶由于有沤堆工艺,经后发酵后,茶的内含物极易溶解于水,如掌握不好出水时间,很容易泡浓了,泡苦了,就真的如喝中药了。

  有茶友按经验说,六堡茶是三泡之后才好喝,估计也是这个冲泡浓淡相宜问题。一般而言,女士或初喝六堡茶的茶友,一开始不要喝太浓。而六堡农家茶,特别是新茶,苦涩而回甘,置茶量不应太多,快冲快出。而农家的老茶婆、中茶之类,不太容易“出味”,则宜久泡,甚至可以煮茶了。

  每泡茶须沥尽茶汤

  笔者有个泡茶小技巧:每泡务须尽量沥尽茶汤,不留余茶在盖碗或壶里,这样可以让每泡倒出的茶汤更为鲜活。这样的泡茶习惯,第一可以避免剩余的茶汤留在壶里久泡,过浓,直接影响下一泡的茶色茶味,第二可以避免剩余茶汤把下一道冲进的开水水温降低,影响冲泡温度。

  笔者曾与茶友探讨过,为什么一个六堡茶有时候泡饮觉得有点苦,有时候却不苦,估计,跟冲泡的手法有一定的关系。有时候,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往往决定成败。做事如此,泡茶也当如此。

  老茶更须讲究茶滤

  有时候泡茶,为了简便,也比较随意。有时候,没有使用茶滤。不过,后来发现有些六堡茶,用茶滤是必须的。如一些陈年的六堡农家茶。

  由于一些有一定年份的农家老茶存放时间久,会带有很多微尘,甚至于十泡八泡之后都依然很多。这时候,需要那种近年推出据说是蚕丝超密的茶滤才有效,而对一些珍贵而尘多的老茶,我往往采用咖啡滤纸进行过滤的。

  而茶滤还有一个泡茶的作用,就是用来泡饮农家特色的“虫屎茶”。“虫屎茶”很易溶于水,直接放盖碗一下子会变得很浓。一般将适量的虫屎茶放入茶滤中,直接冲水,出来的茶已经比较适合了。如果觉得不够,可以将茶滤在茶海中适当浸泡,即可起到调节浓淡的效果。

  六堡茶热饮才有韵味

  对于厂家茶(即经过沤堆发酵的)六堡茶,一般经验而言,不适合冷喝,即当茶汤凉到一定温度时,茶汤会显得偏苦(特别是几年内的新茶),口感会变得很差。

  按茶友们的经验,一般茶汤大约要高于45℃,甚至更高,入嘴应稍觉轻微烫,但又以不太烫为前提。如果茶汤太烫,口腔中味觉细胞受强烈刺激而麻木,会影响正常茶汤评味。太低温度的茶汤,溶解度降低,茶汤中的部分物质析出,从而影响到茶汤的口感。

  六堡茶一般而言,不宜冷喝。但又不绝对,一些经过一定时间存放的,或经过闷泡不再苦涩的六堡农家茶例外。

  在盛夏,喝口清凉爽口的农家茶,却又是别有一番风味。

  最后,有一点要提醒茶友们,煮茶是六堡茶的一项很独特的泡饮方式,但最好不用铁壶而用陶器煮茶,因为用铁壶煮茶的话,煮出的茶汤色黑发暗,会极大影响到茶汤的品质。

  来源于:广西六堡茶网

  彭庆中(三口居士)/文(转载请注明作者)

泓达堂 新会陈皮30问,记住后你也是大师

  新会陈皮的养生功效颇多,老少皆宜。不过还有很多朋友对于新会陈皮并不是太了解,对很多基础知识都充满疑惑,今天,泓达堂就为大家整理了常见的30个问题,多方面解答大家的日常疑惑。

  基础知识篇

  01、什么是新会陈皮?

  新会陈皮是指在新会陈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栽培的茶枝柑(又称大红柑)的果皮经晒干或烘干,开成三瓣状,并在保护区域范围内贮存陈化三年以上的干品。按采收加工时间和质量可分为:柑青皮(青皮)、微红皮(黄皮)和大红皮(红皮)。

  02、新会陈皮的主要产区有哪些?

  新会传统的说法是能望见“泥子塔”的地方都是新会陈皮的核心产区,如会城的茶坑、梅江、东甲、西甲、天马等。其中,以新会银洲湖为核心的潭江两岸冲积平原带和南部滨海沉积新垦区出产新会柑品质最好,是新会陈皮质量最优的核心产区。

  03、新会陈皮与鲜柑橘皮的区别?

  鲜柑橘皮与陈皮虽然是同一种东西,但性质却大不相同。鲜皮含挥发性芳香油较多,不具备陈皮那样的药用功效,而陈皮隔年后挥发油含量大为减少,里面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会相对增加,这时陈皮的药用价值才能体现出来。

  此外,因为鲜皮表面有农药和保鲜剂污染,这些化学制剂有损人体健康,用它泡水还可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另外,陈皮性温、辛、苦,有发热、口干、便秘、尿黄等症状者,不宜饮用陈皮水。

  04、新会陈皮的历史来源?

  我国用柑橘外皮作中药之用已有约 2000 多年之久,一直以来都有柑橘并用的习惯。唐代陆羽《茶诗》也有提到以橘皮煮茶,不过真正提到“陈皮”一词的是宋代严用和在其撰写的《济生方》一书中,其历史可追溯到 700 多年前。

  05、新会陈皮的制作流程?

  采果——选果——洗果——开皮(正三刀法、对称二刀法)——晾晒——翻皮——晒制——陈化——翻晒——存储。

  06、为什么陈皮随着年份的增长会越来越轻?

  一是,随着年份的增长,陈皮的内囊开始有浮松脱落情况,呈立体感。

  二是,随着时光的流淌,氧化作用之下,陈皮也开始变轻。

  三是,随着陈化的过程,陈皮的水分随时间而蒸发。

  07、新会陈皮分有几种等级?其作用和区别是?

  新会陈皮按采收加工时间和质量可分为:柑青皮(青皮)、微红皮(黄皮)和大红皮(红皮)三种。

  柑青皮(青皮):未成熟时(通常指农历立秋至寒露)采收果实所加工的皮。外表色泽青褐色至青黑色,质硬、皮薄,味辛苦、气芳香。

  功效:具有疏肝利胆,解结化涌,清热解毒功效,适宜入药褒凉茶,入口苦涩。

  微红皮(黄皮):指果皮开始转黄,(通常指农历寒露至小雪)采收果实所加工的皮,皮身比较薄外表色泽褐黄色至棕黄褐质较硬,皮微厚,味辛带苦略甜。

  功效:皮身薄,易收藏,糖份少入口甘香清甜。可作一般煲药或普通药材与普通肉类调味料使用。

  大红皮(红皮):指果皮已基本着色(通常指农历小雪至小寒)采收,外表色泽棕红色至红黑红,有无数大而凹入的油室,皱缩十分明显质软、皮厚,味辛带甜香。

  功效:化痰止咳,健脾和胃,特别对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好,入口甘香醇厚。适用范围广,配用于名贵药材,而且是膳食烹饪的极好配料。

  08、陈皮颜色是否越深,就代表年份越高,质量越好?

  并不一定。陈皮按当年的采收加工时间和质量可分为:柑青皮(青皮)、微红皮(黄皮)和大红皮(红皮)三种。一般来说,颜色越深,质量越好。但是相近年份的陈皮对比时,相对低年份的大红皮可能看上去比相对高年份的柑青皮颜色深。因此,颜色越深,不一定代表年份越高。

  09、新会陈皮含有添加剂吗?

  正宗的新会陈皮以自然生晒天然陈化而成,纯干仓存储,无任何工艺,不添加任何防腐剂为上品。

  但陈皮市场火热后,部分厂家和商人为了使年份短的陈皮能及早达到陈化多年的表现特征,从而立即销售获利而采用一种缩短陈皮陈化期的存储方法。这种方法是靠改变陈皮的存储环境来实现的,对陈皮的品质有很大影响,这点需要谨慎。

  功效篇

  10、新会陈皮有什么功效和价值?

  新会陈皮列入国家卫生部药食同源目录,传统中医认为具有行气健脾、理中和胃、化痰止咳、降气止呕、舒肝利胆、解结化痈等功效,其含有的黄酮类成分和挥发油成分远高于其他产地的陈皮。

  研究表明:“新会陈皮的陈化时间越长,其黄酮类物质有增加趋势,黄酮类成分具有抗脂质氧化、清除氧自由基、抗炎、抗病毒、抗癌、抗菌、延缓衰老等作用;其对心血管也有一定的作用,能降低毛细血管透性和毛细血管壁的脆性;新会陈皮还含有丰富的多甲氧基黄酮,大量研究表明,多甲氧基黄酮成分具有抗癌、抗诱变、抗炎、抗氧化及心血管保护等作用。”(引子郑国栋等2013捻编着的《新会陈皮的研究进展》),其中,2-甲氨基苯甲酸甲酯黄酮类成分是新会陈皮特有的,其他产地的陈皮都没有,所以新会陈皮养生保健价值比其他陈皮高。

  11、陈皮中的营养物质?

  陈皮黄酮的含量为2.02%--2.06%;

  挥发油的含量为2%—4%,共有53个组成成分,主要为柠檬烯、柠檬醛、松油烯,还含有川皮酮、橙皮甙、肌醇、维生素Bx等,主要作用有抗氧化、抗菌、祛痰,促进消化;

  生物碱的主要成分为辛弗林,含量为0.240%--0.636%;

  陈皮中多糖的含量约为6.01%;

  橙皮苷、其他矿物质、维生素物质。

  12、陈皮养生,补的是什么?

  陈皮是古今着名的“臣药”。《本草纲目》记载:陈皮有“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的神奇功效。许多名贵中成药中加入新会陈皮,目的就是要其药性发挥得更好。

  利用陈皮养生,一字记之曰“和”——陈皮性温,能和百病。

  13、陈皮可以减肥吗?

  陈皮泡茶,适宜脾胃气滞、脘腹胀满、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之人食用,并有助于消化,如想起到减肥作用,可针对个人体质,搭配其他配方使用。

  14、陈皮配生普茶与熟普茶有什么区别,哪个对身体比较好?

  生普茶是鲜叶采摘后经杀青、揉捻、晒干而成,茶气比较浓郁,茶汤清香,苦而带涩,苦能回甘,涩能生津,茶多酚的含量很高,是防癌的好饮品,对血管的梳理也比较明显;

  熟普茶是经鲜叶的杀青、揉捻、晒干后,经人工快速后熟发酵,晒谁渥堆工序而成,口感浓稠水甜,几乎不苦涩,熟普经过轻度发酵,具有大量有益人体的菌种,并且茶性温和,暖胃,养胃,并且有显着的减肥效果。

  鉴定篇

  15、如何辨别新会陈皮和外地陈皮?

  看外观:新会陈皮有油光,外表面为褐黄色、泽棕红色,皱缩,有许多凹入的油点;

  试手感:新会陈皮质轻且易于折断。用手触感新会陈皮,年份越短皮身越软,年份越长,手感越硬、质轻;

  闻香气:新会陈皮香气异常,醇厚浓郁,味轻微辛而不甚苦,时间越长而愈发奇香;

  尝滋味:新会陈皮食用口感非常好,过齿留香,有回甘口感,无苦涩味。

  16、如何识别劣质陈皮?

  好的新会陈皮外皮呈深褐色,皮瓤薄,对光照视,油室透明清晰,放在手上觉得很轻身而又容易折断,气香浓郁,味微辛,甘而略甜。

  而劣质的陈皮和非新会陈皮则皮身厚薄不均匀、片张不太完整、大小、片形不太一致,断片、碎片较多,还伴有少量杂质、病斑和虫蛀、烧皮现象存在。

  17、如何简单辨别陈皮的年份?

  陈皮因其各自陈藏的条件不一,所以陈化出来的状态也各不相同,大致的年份可以从陈皮的颜色、手感、香气以及茶汤口感作出大概的判断。年份较短 3 年至 10 年的新会陈皮,茶汤呈青黄色,闻起来还有淡淡的柑香味。陈化了 10 年至 15 年的新会陈皮,茶汤呈深黄色,气味清澈,醇厚,略有回甘。

  18、不同年份的陈皮味道上有什么区别?

  新会陈皮年份越高,其口感越甘醇,年份低的新会陈皮其含有的糖份和挥发油成分较多,口感带苦、酸;年份高的陈皮经过长时间的陈化,内囊逐步脱落,其口感甘、香、醇、陈。

  19、为什么十五年的陈皮闻起来没有五年的香气足?

  五年的陈皮挥发油中的柠檬烯含量高于十五年的陈皮,因为闻起来果香味较为浓烈,超过十年的陈皮香味会转变成一股陈香味。五年陈皮是外放的果香,十五年陈皮是沉稳的陈香。

  实用篇

  20、陈皮泡茶的方法?

  ·直接泡水法:选用盖碗或者杯子冲泡,将陈皮撕碎放入容器中,大概一次放入1/3块陈皮就好,然后倒入开水洗一遍,再重新倒入开水,需要几分钟的时间才能出味,陈皮和水的比例大约为1:50。喝完后可随时添水。

  ·调饮法:可加普洱茶、红茶等茶叶进行调饮,可以与蜂蜜、红糖等搭配,还能加入干山楂、薏米等组合,调饮的陈皮滋味更丰富。

  21、陈皮怎么煮才好喝?

  洗皮:取整片陈皮,先以开水冲洗1—2 次后,置入水壶中,注入冷水(若用冷泉水则更佳)至半壶左右容量;

  煮皮:开至大火煮沸,水开之后,再持续煮10到15分钟,煮过后口感醇甜,尤其是煮陈年陈皮,药香浓郁,还带有微微木香;

  品汤:将煮泡好的陈皮水倒入另一盛茶器皿中,斟入杯中品尝,若未能及时饮用完,可取出壶中的陈皮,避免长时间浸泡;

  器具:可用陶壶或者玻璃壶,陶壶煮出来的口感比较绵柔,而玻璃壶则是观赏性更好。

  22、陈皮泡茶怎么是苦的呢?

  陈皮泡茶推荐使用十年以上的陈皮,由于年份较高,口感甘醇;十年以下的陈皮由于年份较低,口感稍苦,更适用于煲汤、煲糖水或作烹饪调料之用。

  冲泡方法也是有讲究的,取一个完整三瓣状的新会陈皮(重约5克),冲洗干净后随冷水下壶,注入250毫升清水,煮开后3~5分钟,即可品饮,此时口感最佳,须在20分钟内饮完。不宜将陈皮浸泡在水里太长时间,因为陈皮味属辛、苦,泡久了、陈皮分解的数量多了,都容易产生苦涩味影响口感。

  23、孕妇可以吃陈皮吗?

  中医学认为新会陈皮味辛、性温,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合理配合使用,可以治疗脾胃气滞、脘腹涨满、恶心呕吐、泄泻及止咳化痰。在理气药中陈皮药性较为缓和,孕妇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可以服用,但要对症。

  存放技巧

  24、在家如何存放陈皮?

  ·低年份的陈皮建议选择透气性好、无异味、无污染的包装容器,如:布袋、麻袋等;高年份的可使用密封性能较好的器皿贮存,如青花瓷、紫砂罐、玻璃瓶、瓦缸等;

  ·在存放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尤其是在梅雨、多雨的潮湿天气,观察陈皮是否有受潮迹象,趁有阳光及时翻晒。

  25、为什么陈皮会长虫?如何避免?

  1、没有存放好,受潮;对策:需要用密封罐包装好,并且不能放在潮湿的地方。

  2、陈皮没有完全晒干就封存起来;

  对策:陈皮的前5年,每一年都要在大太阳的时候拿出来晒几次,每次翻晒时间约为4-6小时(具体视天气情况而定),而且潮湿的时候一定要对仓库进行抽湿,要不然会容易发霉。

  3、陈皮晒干之后马上封存,这样也会容易生虫;

  对策:当陈皮晒干封存之前,必须要放在室内晾置一下,让陈皮在太阳下晒所产生的热气散发之后,才能封存起来。

  26、陈皮用什么器皿贮藏比较合适?

  在家存放的陈皮最好用密封容器保存,如玻璃瓶或瓷器罐等。应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陈皮发霉变质。

  选购技巧

  27、新会陈皮翻晒技巧?

  1.未满三年的新皮需要晒的时间长一点,每年晒3次,连续晒三年,只有三年以上的皮才能称为“陈皮”;

  2.三到五年以上的陈皮,性状逐渐稳定,无需多次翻晒,定期翻晒就可以了;

  3.第五到九年,视皮的软硬(即陈皮所遗含的水分)而定,此阶段晾晒为宜,避免暴晒;

  4.第十年以后,陈皮经过前期数年翻晒,水分已基本沥至一个稳定状态,基本保持密闭存放即可。如有受潮及时晾晒。

  28、用于收藏的,建议用哪个年份最佳?

  新会陈皮年份越高,其口感越好,价值也越高,建议选用十五年以上的陈皮收藏。由于十五年以上的陈皮性质大致已经稳定,除非是非常潮湿的天气,基本上封存好就不需要多加打理,便于收藏。

  29、陈皮用作煲红豆沙之类的糖水,放的陈皮分量和如何制作熬制?

  一般4人份量的红豆沙糖水,可以放2片左右陈皮,先用清水清洗一下,放进冷水与红豆一起熬制即可。

  30、听说陈皮治疗咳嗽挺不错的,请问怎样熬制其效果更好?

  陈皮止咳去痰的功效较广为人所知,不过,要注意的是,得先分清楚是“寒咳”还是“热咳”,才能辨证治疗。

  陈皮性温,适用于寒咳的患者,能燥湿化痰,又能温化寒痰,且辛行苦泄而能宣肺止咳,中医若开药方,多与乾姜、细辛、五味子等同用。

  另外,也可加姜泡煮成陈皮姜茶。《本草纲目》记载:“姜御百邪”。生姜性温,味辛,入肺、胃、脾经,且“生用发散,熟用和中”,用於感冒风寒表实症,可增强发汗作用,还有解热、去痰、止咳功效,并且能扩张血管,促进血液流通,降低血压及血液中的胆固醇,强化白血球效能,增加免疫力。

  版权声明:源于网络,贵在分享,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留言,我们将删除处理!

找到约68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