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形容喝茶的感觉

找到约465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喝茶的玄学和真知

所有的事情都非空穴来风

只是风吹着吹着

带着一路上遇到的各种气息

遇见了花则芬芳四溢

遇见了粪则臭气熏天

最近写的文章点破各种歪风。也怕会给人造成一种误解,就是市场上各种言论和观点都是经不起推敲的,其实正如引言的话,所有的事情确实并非空穴来风,我反对的是过度放大一些概念,有很多伪大师为了凸显自己的能力,片面的放大这些概念而从不谈限定条件,才会让很多概念被过度解读。

今天就谈谈茶界玄学——不玄的一面

1

山场

被过度解读的判断山场能力

有些人为了体现自己的能力,巴不得把自己形容的可以隔空断山场,听声辨产区。这种过度表演化的判断能力是虚假的,判断山场是一个需要多条件限制下的判断能力,并非大师表演的看一眼就知道了。

其实辨别山场的能力本质上并非是你有多么超出常人的能力,而是长期训练的结果。就好比你奶奶打麻将多了,能够顺手摸摸就知道是什么牌,其实是一样的,没必要为自己脸上贴金子。

可以辨别山场的真实一面

山场很大程度决定了一款茶的价格和受到追捧程度,有着极大的市场效益,所以山场特点也是被关注最多的。那么市场上就存在很大一个争议,到底山场能不能喝的出来?

我的答案是,少部分人在一定限定条件的前提下,是可以无限制接近正确答案的。

先说限定条件

这个限定条件有一个前提,就是认可特定山场是有一定特征表现的,可能是叶片形态,也可能是香气浓淡类型不同,也可能是制作成干茶带有一定的特点,不一而同。根据我的经验来看,确实是有的。

那么实际的限定条件就是需要保持山场特点,不能因为工艺等问题造成特点不显露。有人说你这不是废话吗?

但你仔细想想,如果没有特征猜测还有意义吗?这个特征也是需要长期大量训练,接触才能掌握的,并非简单的喝,还得结合眼睛看很多细节特点,包括一个地区的工艺偏向,品种特点,原料的特点等等,那你才有可能结合喝去猜测,如果一个山场的茶叶做的没有特点,烘干的时候全烘成烟焦味,茶叶也都碎了,你觉得那是对山场的判断还是蒙答案?

那么为什么叫无限制接近呢?

因为有很多因素会干扰,存放的年限,特征的弱化,工艺走向的影响等等,都可能会带来很多复杂的干扰,再加上有可能非同一山场出现品质特点接近的情况,那么都有可能会干扰你的判断。

所以,如果你的样品能保证正确的前提下,经过长期,多样本的训练,并且仔细感受香气,滋味,叶型,叶片厚薄,汤色特点,成品颜色,工艺习惯等等带来的影响,是有完全可能大概率猜对的。

2

茶气

被过度解读的茶气

各位或许都经历过或者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台上大师说你看,这款茶茶气很足,喝完身体立马就能其反应了,一股气走遍全身,脚底如涌泉。

这时候喝茶的可能同感的赞同,没感受的一脸懵逼。更过分的是有些大师把这种体验上升到一种打通任督二脉一样的一种元气,我觉得这样的形容就是表演大于实际体验了。

好比你路过一个龙卷风,你摆一套姿势,这风是你刮的吗?

可感知茶气的正确理解

茶气也是最被人诟病的一个概念,很多人会形容喝茶描述着打嗝,体热,出汗等等角度,去说茶有气。

在这里我们不去讨论“气”这个词用的是否得当,仅仅针对一些人喝茶下去茶气的反应来说是不是存在的呢?

存在,但个体差异也同样存在,不是每个人都有感受。

茶气简单理解其实主要源于茶叶两种物质作用。第一种是糖类,茶叶中含有很多的糖类物质,这些是提供生命能量的基础物质,所以当大量的单糖类物质摄入时候,会有一定的发热感。再加上茶叶中的生物碱对神经中枢兴奋中枢的作用,会让产生心跳加快,神经兴奋的作用,还可能在微观层面短时间升高血压,所以这种“气”在身体有的感觉可能就产生了。

从简单的关系来看,容易产生茶气的体验往往也是因为这些物质含量丰富,跟茶叶品质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但这也不能作为茶叶品质判断的直接依据。

3

喉韵

喉韵的过度解读

其实喉韵我到觉得对普通人被过度解读的成分不大,更多的是没有办法分清楚愉悦的喉部体验和品质弊病带来的喉部体验。

因为感受到喉韵是需要经过一定训练的,喉咙也是有味觉受体的,如果喝茶经常关注自己身体感受的人,是可以清晰描述出喉韵的体验的。

喉韵的正确理解

喉韵的产生,主要是三类物质的感受,第一种是氨基酸,第二种是糖苷类物质,第三种是可溶性多糖。氨基酸是有鲜的感受的,所以当茶叶喝下去后,喉咙能感受到鲜甜的感觉,就会特别放松舒适。而糖苷类物质本质是一种含糖衍生物,你简单理解就是类似糖苷等多种物质,喝下去后会发生糖苷键断裂吸收热量,造成一种清凉感的喉韵。

还有可溶性多糖虽然没有滋味,但是能够增加茶汤的厚度体验,茶汤喝下去会有一种滑过喉咙的体验,相对于可溶性多糖少的,多酚类对口腔刺激性就会大一点,会让人觉得茶汤更偏粗涩。

所以,经过一定训练的人是完全很快抓住喉韵的体验的,这个除了普洱以外,岩茶,单从,绿茶中等都很常见,并不是很稀有的体验。

其实这个也是能从侧面反映物质含量高,协调性好的一种愉悦体验。

4

猜海拔,猜树龄

过度解读的典范

猜海拔树龄的正确理解

那么海拔和树龄是否有特点呢?

有,但同样需要给限定条件。

我举个例子对比大家可能就很容易判断。

海拔,比如绿茶,是较为容易判断的,比如我们黄山地区的叶子,海拔高的芽就会比较肥壮,高山茶一般是鲜叶偏黄。

那么同样是绿茶,如果给我们几款茶,那么我们通过喝看内质是否丰厚,看鲜叶芽头是否肥壮偏黄,滋味也会更醇,那么是比较容易判断哪个海拔更高的。如果很熟悉各个小产区,在罗列出小山场的前提下,也是有很大概率一一对应上的,但是在这里要去猜每个对应的是几百米的海拔就过于放大这种能力了,毕竟真正的商品茶的原料也并非完全来自于同一高度,501米和500米你觉得出了机器产地实际测量,有哪个人可能分辨?

如果是红茶,破坏了叶底鲜活特点,那么这个判断难度就会加大,但是同样看鲜叶厚薄,滋味,香气,同样有一定概率的。

树龄,也是可以的,其实很多茶树龄大往往都会带有一定的木质味,同样限定条件就是不能重修剪,如果很多树有着每年重修剪,或者台刈的情况下,这些老树龄的特点将会不复存在,而且这里面不去看茶树生长状态,有时候十年左右没有修剪的就可能会出现这种木质味。

那么我们再变态一点,能否做到像视频一样判断这个海拔到底是300还是400?500还是600?树龄是50还是100?

给与足够多的限定条件一样是有可能,但你放心这个人一定不会在你身边出现,因为这需要植物学经验,也需要多一个地区足够熟悉,甚至是需要看到鲜叶、看到茶树的前提下,我相信有人能做到无限接近猜测,但你放心,这种人绝不会出现在卖茶给你的那位大师,因为这是另外一个专业体系,跟市场上的茶,没有关系。

5

看茶辩品质

过度解读的看茶辨品质

我曾经看过别人讲茶说自己可以听听干茶的声音就知道品质怎么样,其实在很大程度来说,这个夸张了。

正确解读

其实声音能够反映出茶叶的一定特性,但单一条件是不可能判断茶叶品质的,所以看茶辨别品质的本质,也仅仅是通过外形可以做一个判断参考而已,并非充要条件。

一个猜测概率问题

为什么呢?其实还是源于人们大量实际生产总结出来的经验,往往品质好的茶叶会出现一定的外型共性。而这个外型共性,经过人们的总结,就成为了审评体系中的外形判断,比如看身骨轻重,嫩度,是否匀净,因为这些在很大程度上能看出来你选料好不好,制作工艺是否精良。

其实我常说好的茶,颜值也越高,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如果有一些品质弊病,是比较难通过外形判断的,比如制作过程中受到烟气的熏染等,外形无法直接体现。

所以更准确的说是一些高品质的茶,往往会带有共同的外形特点的,是一个必要非充分条件。

6

手工茶

过度解读

现在很多人卖茶为了卖个好价钱,总会喜欢把自己的茶讲成手工茶,甚至我看过一眼就能看出来的机制铁观音,机制龙井,也都被形容成手工茶。手工茶在当今茶届已经成为了一个营销属性词。

手工茶的正确理解

手工和机器永远不是对立面,机器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无限的去接近人类能够做的事情,并且更有产量和效率。

手工茶叶现在是不是完全没有可取之处呢?当然不是,只不过以目前人们生产经验和实际情况来看,能够遇到纯手工的好茶概率极低。

主要有几点

1,好的手工茶只是极少数,需要有足够的经验和足够的专注度

其实真正做一泡好茶是需要看茶做茶的,这方面的经验是需要认为控制的,目前机器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好的师傅用机器一样可以控制的好)。无论是机器还是手工,人们在做茶的时候,是需要极高的专注度的,而机器代替了手工,也导致了机械制茶的专注精神比不上手工制茶,对品质把控是有一定影响的。

2,顶级的手工茶,因为控制更精确以及流程更合理,比机器制作的好

先谈手工控制快速能力的好处,简单举个例子,绿茶杀青,如果是机器杀青,你发现不对的时候很可能一批茶叶在滚筒中已经出问题了,再去调整温度,机器是需要一个变化的过程的。而手工就不一样,随时可以掌握。

再谈流程,比如烘干这一环节,很多人认为炭火烘干好,实际上碳火烘干好处并非是因为火源的问题,而是关系到炭火烘干的烘笼,这种开放式的烘笼,能够很好的散逸水汽,而现代设备大多是封闭的(只有小的排湿窗口)。所以手工的流程因为设备的合理性,也会导致制作出来的品质更好。

再说说萎凋,这个环节如果传统工艺采用的自然萎凋,因为时间更加缓慢,茶叶内部物质转换更加充分,最终芳香物质,可溶性物质也会高于萎凋槽加温。但是自然萎凋是看天气的,如果没有合适的天气,一定做出来的茶叶品质远远差于机制茶。而且自然萎凋时间远远高于机制,无法量化,生产效率过低。

3,机器不是说永远无法替代手工,而是取决于成本。

这一点很好理解,机器要想完全模仿手工需要很大的研发成本,甚至也同样需要牺牲掉生产效率,那么这样机器的优势便不复存在。以及设备规模化生产和手工小批量生产对效率的要求是完全不一样的。

7

玄而不玄

其实最后写的这些,也是我一直以来讲的一个基础延申,就是关于茶叶的市场概念和专业解读。

专业解读是要讲究逻辑链条的,所以只有证据充分的条件下,很多概念才会在专业学术上建立。

而市场解读是偏经验类的,对专业概念来说绝对是很好的补充,专业逻辑上做的只是证有不证无,所以并非所有市场解读都经不起推敲。

当然,也不要拿着这些观点再去过度解读了,这样只会让市场越来越乱。

探秘大困鹿山茶的芳香品鉴体系

  困鹿山之茶,香高味甜,得气之正,识者曰:异香雅韵。

  困鹿山最迷人处在于“香”,也就是普洱江湖盛传的“异香”,可谓妙香国里识困鹿。

  《诗大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大清早一泡困鹿山极品岩韵,清雅了整个秋天。困鹿山为先生之茶,得天地正气,异香雅韵,高山流水,知音几人?

  气韵之后,白马非马尝试释普洱之香。不当处,请多批评指正……

  要做出好茶,一定要从本质处思考。把本质搞清楚了,可形成好茶生成原理。有了好茶生成原理,可从种植环节开始,量产好茶。

  同时,消费者对茶的认知来自“辨识度”,从香、味、韵入手,探索困鹿山茶的微妙之处,构建困鹿山茶的品鉴体系,有助于打造独特的消费者品鉴认知体系。

  异香雅韵:妙香国里识困鹿

  困鹿山最迷人处在于“香”,也就是普洱江湖盛传的“异香”,可谓妙香国里识困鹿。

  据请上帝喝茶工作室和吉顺号总结,困鹿山茶的香型有:

  基础香——老枞木香

  高级香——百花香、菌香、岩韵花香、山野百花香、高山毫香

  顶级香——乳香(奶油香)

  普洱市茶人李琨认为,“困鹿山太复杂了,品种、树龄、土壤、生长的小环境多而杂,丰富多彩,每一个小区域都不同,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故,要解释困鹿山的“异香”,需要从多种角度出发,不同角度有不同的收获。百花香、高山韵、细叶甜,都是具象的东东,托物言志。不知道什么叫细叶甜,困鹿山细叶皇后告诉你!困鹿山的香型太丰富了,只能用百花香来形容。困鹿山是茶树基因博物馆,是自然生态与茶树种植文明博物馆,集品种香、生态香、地域香于一体,合为百花香,分为各茶各有其妙香……

  多维度解释香:木香意味着生态环境好,茶树大。菌香意味着顶级生态环境,古茶树多,真菌多,其是生态香。岩韵,来自土壤与生态环境,是地域香。乳香(奶油香),是品种香。

  下面归纳与解释困鹿山的各种香,李琨给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1、老枞木香

  最近,朋友圈“木质香”流行起来了。木香,其实是好茶的基础香型。不是说好茶只有木香,而是好茶首先要有木香,因为木香跟茶树的生长环境、代谢方式与植物纤维素有关。茶园生态环境好,稀疏放养的老树,往往带有木香。

  有人说,这叫“老枞香”。我认为,用“老枞香”来释木香,或老木香,可谓神来之笔。

  老枞,也叫老茶树,是相对于新种植的茶树而言。许多人以为,老茶树,或者老枞,是指三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茶树。其实,在茶学中,是以生长作用为主,还是繁殖作用为主,来断茶树的新老。

  茶苗定植下去,三四年就可投产,三四年到七八年的茶树以生长作用为主,茶树吸收的养份主要用于芽叶的生长,注重芽叶嫩度的绿茶与清香铁观音,就利用茶树的生长作用来加工优质茶叶。为什么台地茶园不但密植,还重修剪,大量施肥?密植是为了增加产量,重修剪是为了刺激茶树的生长作用,多发鲜嫩的芽叶,大量施肥是促进茶树生长作用,就像饲料鸡猛喟饲料疯狂长个一样。

  在绿茶、清香铁观音的语境中,茶树种个七八年,生长作用下降,繁殖作用显,茶树芽叶长得没以前猛,花果多,有木质化倾向,这时人们就认为茶树变老,成为老茶园。七八年,十多年的茶园,在追新茶的语境下,要进行低产老茶园的提产增效之改造。在清香铁观音盛行的年代,福建茶农往往把七八年、十多年的老茶树挖了,栽新苗。

  绿茶、清香铁观音,重快速生长的新茶树,普洱茶重缓慢生长的老枞,这就是普洱茶与绿茶的本质区别,老枞香也成为优质普洱茶最基础的香型。

  老枞茶园的标准是,种植至少七八年以上,茶园生态多样化,有覆阴树,茶树疏植放养,一亩种百株左右,根深能吸深层土壤养份而得“岩韵”,因为深层土往往夹砂带石。

  2、菌香、岩韵花香

  老枞香,往往与菌香、岩韵伴生一起。普洱市茶人李琨说,木香菌香与岩韵合为“老枞香”。

  菌香,是木香的升级版,跟木香一样,需要生态环境好,乔木老树,而且需要生态好上加好,阴凉的环境中原生优质微生物大量繁殖,附着在鲜叶上,被采下来加工成茶叶,往往有菌香。

  “困鹿山野花、野果、菌子特别多。春天茶叶没发之前,采野花,也可以卖许多钱;雨水天可捡菌子。我们基地菌子很多,最容易出大红菌(大红菇),老百姓一年捡菌可捡几万元。大红菌甜,补血,福建人爱收购。”吉顺号掌门人董竞敏说。

  岩韵是跟深层土壤夹砂带石有关,根深的放养乔木茶树吸收了微量元素。

  董竞敏描述了困鹿山土壤构成:“泉水流过的地方,会有红色的痕迹,这表明含矿物质,比如可能有铁(这待检验)。浅表土有点黑,下面挖出来的土红,再挖下去,就是石头。”

  研究普洱茶的岩韵多年的李琨认为,“砂壤、丹霞地貌、花岗岩、古老的河滩砂石堆积层之地种的茶树,都有明显的岩韵。最好的岩韵,是‘软糯绵甜’,是油润,是‘稻花香’、‘糯香’。这其中,泥质岩的岩韵与众不同,代表茶区为象明曼松。而困鹿山深层土壤大都是砂岩。”

  其进一步说,“困鹿山土壤母质为砂岩,但也有部分泥质岩。表层土壤多为红壤,最上面才是黑色腐殖土。土壤深层为砂岩,砂石有红色黄色白色,红最多,其他只是零星分布。红,是相对其他地区而言,又多偏紫红色的砂石。羊肝石属于泥质岩,在困鹿山有分布但不多,而且多不是标准的泥质岩,多过度伴生。”

  3、山野百花香

  困鹿山茶是典型的森林茶,品种杂,各有各香,如同森林百花香。

  “困鹿山堪称茶树的基因库,在直径几公里的半径里,有野生茶小群落(千年)——栽培型古茶(古树茶大单株)——大树茶,也就是多茶种、不同断代的茶树在困鹿山混生共长。直观讲,大拇指大的小叶子,叶片更大的中叶子、大叶子,都能在茶山上找到,其花果芽都有不同的形态。多茶种混生,造就困鹿山茶滋味淡雅,丰富。早年不像现在区分茶树单独采,不同品种茶叶混采混合加工,其滋味更丰富、协调。现在做茶,有意识分开做,有些品种更清雅,有些品种更浓郁。”董竞敏说。

  4、高山毫香

  “高山韵是指,高海拔茶,休眠期长,蛋白质氨基酸积累丰富,茶毫的含量高,杀青时会产生于类似绿茶的毫香,让人产生‘鲜'的感觉,‘鲜香爽',一般用在绿茶评语中,不用在晒青评语。”李琨说。

  困鹿山茶是典型的高海拔茶,茶树休眠期长,其做出的普洱茶有类似绿茶的“高山韵”,为“先生之茶”。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困鹿山的茶,品种杂,各有各香,总的来说清甜,苦涩不显,润口、回甘,显“高山韵”,细腻绵润甜。

  5、乳香(奶油香)

  乳香(奶油香),是品种香。

  困鹿山茶的最高境界是乳香,又名奶油香,属于高香型珍稀茶树品种带来的品种香。据吉顺号掌门人董竞敏介绍,这种乳香浓郁的珍稀型茶树品种,生长在困鹿山古茶园里,数量非常少。其头春鲜叶,香气很独特,在茶林中间,就能闻见茶香——古茶林沐浴在阳光下,林间能闻见森林香、茶香。这种茶树的鲜叶散发出奶油香、兰香,将其采摘下来摊晾香气就更足了,下锅炒,香气弥漫于整个车间。

  闻香识困鹿:构建消费者的品鉴认知体系

  产品与品牌是用认知传播来占领消费者心智的,而茶作为入口的饮品,具有高辨识度、高愉悦感的味觉认知,无疑是其进入消费者认知世界最关键的一步。

  冰岛的冰糖韵、老班章的霸气、昔归的菌子香、曼松的蜂蜜水甜,这些顶级茶无不形成高辨识度、高愉悦感的经典特征风味,从而以此为味觉认知的传播焦点,以专业圈子共识到社会共识的形式,从专业的名山茶发烧友向更广阔的大众市场进行传播与扩散,也因此不管喜不喜欢普洱茶,会不会喝茶,许多普通老百姓都听说过传说中的冰岛、老班章……

  吉顺号作为“大困鹿山经典风味的缔造者”,认为“异香”是形成困鹿山茶经典风味之关键,故通过梳理大困鹿山茶的芳香品鉴体系,以构建消费者关于困鹿山茶的味觉记忆与认知体系。

  困鹿山茶,很温润,清雅,韵味足;不苦,甜。其在仓储之下,茶味、茶气逐年增强。对新茶友而言,清香,油润,不苦,适口性与接受度极高。

  故吉顺号用“香”之独特愉悦度来建立辨识度,闻香识困鹿,将市场分为懂茶的专业小众市场,和不懂茶的非专业大众市场,推行大众品鉴认知和专业品鉴认知两种体系。

  针对大众认知,推困鹿山茶“香高味甜”:

  高香茶(高香兰韵)——古树——贡茶

  花香茶(花香清韵)——大树——乔木老枞茶

  甜香茶(甜香蜜韵)——小树——大众有机茶

  针对专业认知,推“异香雅韵”:

  木香、菌香、山野百花香、岩韵花香、高山毫香、乳香(奶油香)

  吉顺号供应有生活质感的茶:好喝的茶、健康的茶、审美的茶。从消费升级的角度,定义“好喝、健康、审美”,做充满时代感,能不断升级迭代,引领消费潮流,彰显困鹿山地域特性的茶。

  大众市场——讲“新味”(口感)

  专业市场——讲“新韵”(气感)

  聚焦原产地风格,研究大困鹿山茶,做出困鹿山茶的特性,引领市场认知:

  香高味甜——大众市场认知

  异香雅韵——专业市场认知

  最终确定吉顺号的产品风格——大困鹿山茶区的经典风格:香高味甜、异香雅韵。并在此基础上,打通古树茶——乔木茶——有机小树茶的垂直价值链条,以形成市场认知与困鹿山茶大消费市场的分层构建:

  以“乔木老枞茶”为核心,构建困鹿山茶大消费金字塔结构,建立市场分层认知体系

  皇家贡茶、乔木老枞茶,是专业市场的概念,受众面窄,以做市场深度为主,玩圈子文化,形成中高端消费风尚。

  森林放养有机茶,是非专业市场的概念,大众对有机茶认知度高,教育成本低,以做市场广度为主,开发大众口粮茶市场,做大消费者基数。

  大良种:深入开发困鹿山茶树基因库,推广高香珍稀型茶树品种

  前文提到,困鹿山茶的最高境界是乳香,又名奶油香,属于高香型珍稀茶树品种带来的品种香。吉顺号正在规划,将乳香(奶油香)原生种,培育成乳香型良种茶树,打造“困鹿山乳香1号茶”。

  紫娟良种的培育,给云南茶产业增加了极具竞争力的紫娟茶。闻香识好茶。特异香型可为品质、体验与辨识度加分。困鹿山茶的最大竞争优势在于“异香”,原生乳香茶就是困鹿山“异香”的顶级代表。“困鹿山乳香1号茶”的选育与大规模推广,解决了乳香型原生种过于稀缺不能量产的问题,给大规模推广与产业规模开发乳香茶带来了希望。

  吉顺号利用困鹿山茶树基因库的优势,打造困鹿山品种园,培育“困鹿山乳香1号茶”等优良品种,并向全省推广种苗,做大良种产业。

品茶只会说“好喝”?60个品茶术语,让你喝茶时气场2米8!

No.1、从哪些方面描述茶

茶性:专指茶汤入口后口感的刺激性。包括香型和苦涩度,常用“强、弱”来形容。

茶质:指茶汤入口后,汤质在口腔中的饱满度。包括滑度、甜度、回甘度、底蕴及耐泡程度,常用“厚薄”、“浓淡”来形容。

茶香:鲜叶在制作工艺中产生,主要由茶叶中游离型儿茶素产生。在口腔中,上颚、舌面、舌下、两颊、咽喉间感觉明显。

收敛性:品茶后,舌面和口腔四周出现的紧绷感,多为涩感的表现。

茶气:由茶叶中有机锗与多糖类结合而溶于水产生。茶气在老茶中易出现,常表现有打嗝、身体发暖、发热、发轻汗等。

水性:指茶汤带给口腔的每种不同的感觉,如滑、化、活、砂、厚、薄、利七方面,多用来判断普洱茶或老白茶的品质。其中滑、化、活、砂、厚是正面特色,而薄和利则是负面性特征,其是能影响品茗情境的。

No.2、形容干茶外形

锋苗:芽叶细嫩,紧卷而有尖峰。

匀整:上中下三段茶的粗细、长短、大小较一致。

平伏:茶叶在盘中相互紧贴,无松起架空现象。

爆点:干茶时突起的泡点。

壮结:干茶条索壮实而紧结。

破口:折、切断的痕迹明显。

肥壮:指茶叶的芽头肥,叶肉厚实,形态丰满。

脱档:上下段茶多,中段茶少,或相反,比例不当。

蜻蜓头:干茶条索肥壮,叶端卷曲、紧结似蜻蜓头。

老嫩不匀:茶叶花杂,成熟叶与嫩叶混合,叶色不一,嫩度不一。

No.3、评论干茶色泽

乌润:乌而油润,适用于描述黑茶、红茶、乌龙茶干茶。

鳝皮色:砂绿蜜黄似鳝皮色。

油润:干茶色泽鲜活,光泽好。

蛤蟆背色:叶背面起蛙皮状沙粒白点。

青褐:色泽青褐带灰光,也有人称“宝光”。适用于描述黄茶、乌龙茶干茶。

花青:普洱熟茶色泽红褐中带有青条,是渥堆不匀或拼配不一致造成的。适用于红茶发酵不足,乌龙茶做青不均匀而形成的干茶或叶底的色泽。

三节色:茶条头部淡红色,中部乌色,尾部砂绿色。

No.4、描述茶汤颜色

清澈:清净、透明、光亮、无沉淀物。

金黄:茶汤清澈,以黄为主,带有橙色。

浅黄:汤色浅黄,适用于描述白茶、黄茶和高档茉莉花茶。

橙黄:茶汤微带红,似橙色或橘黄色。适用于描述黄茶、雅致茶、白茶和乌龙茶。

黄亮:汤色黄而明亮,适用于描述白茶、黄茶和乌龙茶。

红汤:浅红色或暗红色,常见于陈茶。

青暗:色青发暗,适用于描述品质不好的绿茶。

橙红:橙黄泛红,清澈明亮。清黄:茶汤黄而清澈。

No.5、描述茶叶香气

高香:茶香高而持久。

高火味:茶叶干燥过程中,温度高、时间长、干度十足所产生的令人不适的气味。

鲜爽:茶的香气和味道新鲜爽快,适用于描述绿茶、红茶、茉莉花茶。

闷气:沉闷而不爽,一般是茶青在烘焙后,未适当摊凉而形成。

板栗香:适用于描述绿茶和黄茶的香气。

纯正:香气不高不低。

青气:一般是指茶叶带有鲜叶的青草气,也称青臭气。

清高:香气清长,但不浓郁。

老火:茶叶干燥过程中温度过高产生的焦糖香。

甜香:香气高而具有甜感,适用于描述乌龙茶、红茶的香气。

No.6、点评茶汤滋味

回甘:茶汤饮后在舌根和喉部有甜感,并有滋润的感觉。

生津:指两颊、舌面、舌底、有唾液不断的涌出。

锁喉:指茶汤咽下后带来的喉部的不舒适感,或干涩、或麻痒、或有异物感等,也会称为挂喉、叮喉咙。

喉韵:茶汤咽下之后,带给喉部的舒适感,或爽快、或清凉、或甘甜、或滋润。

浓厚:入口浓,刺激感强且持续,回甘。

舌底鸣泉:喝茶之后舌下清晰感受到有唾液大量生成。生津的最高境界,重点在“鸣”字,接连不断之意。

醇正:茶味浓度适当,清爽正常,回味带甜。

化:多数指茶的苦味、涩味在口腔内短暂停留后消失。

水味:喝茶时感受不到茶的滋味,茶和水分离不融合。

醇和:味清爽带甜,鲜味不足,无粗杂味。药香:陈年老茶的共同特征,药香浓郁通常是对老茶香气的一种赞扬方式。

No.7、点评泡茶叶底

肥嫩:芽头肥壮,叶质柔软厚实,用于绿茶黄茶、白茶、红茶叶底的嫩度。

暗张、死张:叶张发红、夹杂暗红叶片为“暗张”,夹杂死红叶片的为死张。

瘦薄:芽头瘦小,叶张单薄少肉。

绿叶红镶边:叶缘朱红明亮,中间呈浅黄绿或是青色。

焦斑:叶张边缘或背面有局部黑色或黄色的烧伤斑痕。

青张:无红边的青色叶片。

红张:一般是指冲泡后的茶叶,叶片呈现暗红色。主要是由于萎凋过度,而导致的红边,多是白茶的叶底。

看完以上六十个术语之后,有没有联想到平时喝茶的感觉呢?

喝茶的时候,尝试用上两三个术语,来加深自己喝茶的感受。时间一长,你也能下意识地说出术语,摸懂喝茶的门道哦!

资料来源:茶悦世界,仅供茶友参考,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52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