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一叶两芽

找到约1,742条结果 (用时 0.017 秒)

倡导一芽一叶,信阳毛尖要与“小浑淡”划清界限?

今年开采仪式上,信阳毛尖提出要正本清源、回归品质,倡导一芽一叶、一芽两叶。客观上,这与如今在市场上受宠的“小浑淡”有所不同。

发出与现有市场不同的倡导,信阳毛尖有何深意?


信阳毛尖倡导一芽一叶

经过一场春雨洗礼,茶叶生长更加迅速。作为毛尖知名产区,河南信阳的茶山上,茶农们纷纷忙碌起来,期待着今年能有好收入。

今年的信阳毛尖,似乎有着不一样的使命。前不久举办的开采仪式上,信阳市茶产业协会会长刘文新发出倡议,信阳毛尖正本清源、回归品质,倡导“一芽一叶,一芽两叶”生产。

长期以来,很多消费者对信阳毛尖的衡量标准是“小浑淡”,也就是细小、汤浑、味淡。

要实现这样的效果,在采摘工艺上往往会追求单芽。

那么如今倡导“一芽一叶、一芽两叶”,是否意味着信阳毛尖要与“小浑淡”划清界限?

信阳毛尖品牌“手把茶”创始人杨学强认为,“小浑淡”长期占据市场主导,确实让很多消费者陷入误区,将其作为衡量信阳毛尖品质的标准。但倡议正本清源、“一芽一叶、一芽两叶”,更重要的是让大家看到信阳毛尖并不是只有“小浑淡”,还有很多其它好茶,单纯解读为否定“小浑淡”有些狭隘。


“小浑淡”PK“大浓香”

在信阳毛尖市场上,“小浑淡”已经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十多年,但它却一直饱受争议,最大竞争对手就是“大浓香”。

与“小浑淡”追求单芽不同,“大浓香”追求味道浓厚,往往更倾向于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

在商城高山茶产业协会会长、信阳市茶产业协会副会长周正祥看来,信阳毛尖是绿茶的代表,不同产区自然环境不一样,也会具有不一样的特点。

“小浑淡”是信阳毛尖适应市场的产物,能够盛行有特殊的社会背景。

周正祥接受顶端新闻记者采访时介绍,本世纪初,信阳毛尖开始走向全国。早期一些茶商占领市场时,想和其他绿茶做出区别,所以做成了“小浑淡”的样子。

2009年,信阳毛尖国标开始实施。将最高级别的珍品定义为单芽或者一芽一叶初展。

由此,作为单芽的代表,“小浑淡”进一步受到市场追捧。

在市场需求驱动下,越来越多信阳茶企开始将主要生产精力放在“小浑淡”上,从而形成了目前一家独大的局面。

与此同时,信阳当地也有一部分茶商、茶农始终无法接受“小浑淡”,认为它不能代表信阳毛尖典型特征,不能代表信阳毛尖传统工艺,会将消费者引入歧途。

拥有“茶痴”之称的赵凡国就是出名的“反对派”人物之一。他与“小浑淡”之间的“斗争”持续多年,甚至曾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炮轰“小浑淡”。

赵凡国告诉顶端新闻记者,过度市场化让信阳毛尖陷入“没有毛不是毛尖”、“汤色不浑不是毛尖”、“条形不细不是毛尖”、“不是核心产区的不是好毛尖”、“快冲快泡的才是好毛尖”、“明前才是好毛尖”等误区。

多位信阳茶商告诉顶端新闻记者,“小浑淡”确实对消费者有一定误导,但不能否认的是,其帮助信阳毛尖走向了全国市场。如果没有市场作为基础,讨论茶叶好坏没有意义。


什么样的茶叶才是信阳毛尖的正源?

正本清源,回归品质。什么样的茶才应该是信阳毛尖的“源”呢?

“最传统的信阳毛尖,包括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奖的,都是一芽一叶,不是单芽。”周正祥告诉顶端新闻记者,自己拿去参加比赛获奖的茶叶,都是一芽一叶。

从品茶的角度来说,评价茶叶的好坏,包括外形、香气、滋味、叶底、汤色等多项指标。信阳毛尖的理想茶“源”,在这些方面都不能有太明显短板。

通过对信阳当地多位茶商、茶农的采访,顶端新闻记者了解到,早期毛尖采摘大都是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小浑淡”盛行后,市场导向让单芽成为主流。

作为“后起之秀”的“小浑淡”天然具有明显缺点,不会被大部分茶商茶农认为是信阳毛尖正源。事实上,茶商和茶农以及专家们普遍认为,汤浑在所有茶叶评比中当应该是“减分项”,与信阳毛尖的典型特征相悖。

从事茶产业教学、技术推广40多年,信阳农林学院茶学院院长郭桂义教授就曾发表论文指出,在历史上任何时期,信阳毛尖的汤色特征都是嫩绿明亮的。相较于其它绿茶,信阳毛尖外形是比较紧秀细圆。但在一定时期里,过度追求细小导致信阳毛尖出现汤浑的现象。

在2009年推行的国标中,“嫩绿”、“透明”被认为是信阳毛尖茶汤应有的色泽,显然也与“浑”不搭边。


单芽和一芽一叶的争论依旧存在

郭桂义向顶端新闻记者介绍,“单芽,特别是早期的单芽氨基酸含量相对较高,滋味鲜爽,价格相对较高;一芽一叶中茶多酚含量相对高一些,滋味较浓,部分消费者喜好,产量会多一些,价格也相对较低,可以让更多的消费者喝得起信阳毛尖,有利于信阳毛尖长期发展。”

郭桂义说,就像白酒分为酱香型、清香型一样,有的消费者喜欢滋味鲜爽的,有的消费者就喜欢滋味较浓的,每种毛尖都有自己特征、受众群体,不能也不应该一概而论。

“今年受气候影响,信阳毛尖产量明显低于往年。”信阳十佳茗茶负责人刘荣荣告诉顶端新闻记者,产量不足也是信阳毛尖今年倡导一芽一叶的现实因素。

说到底,对于大部分茶农和茶商来说,信阳毛尖是谋生的工具,市场的喜好决定了他们努力的方向。

刘荣荣介绍,按照今年毛尖产量,采摘成本大幅上升,一斤单芽的成本上涨到300多元,而4斤单芽才能生产出消费者口中的“小浑淡”。“光成本都1000多元了,卖出去的价格肯定更高。”

倡导“一芽一叶”,可以将毛尖产量提升三四成以上,保障基本市场供应,也能保障茶农基本收入。

不过,在信阳茶界也有一种声音认为,单芽和一芽一叶孰好孰坏,价格最能说明问题。

单芽价格明显高于一芽一叶,说明其更适应市场需求,倡议“一芽一叶、一芽两叶”潜在风险是高端产品品质下降。虽说可以让更多人喝上信阳毛尖,但利润空间下降,对茶农不见得是好事。


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应鼓励多条腿走路

和当年盛行“小浑淡”一样,倡导“一芽一叶、一芽两叶”可以视为信阳毛尖在不同历史时期作出的不同探索。

“当年信息不对称,很多人对茶叶并不了解。如今全国各地好茶层出不穷,大家很快会明白,什么才是好茶。”周正祥直言不讳地指出,“小浑淡”最大的优势就是外形好看,一芽一叶应该是更符合大众品茶口味的。

不过,就目前市场行情来说,以“小浑淡”为代表的单芽依旧占据主导地位。

“我们今年按照倡议,大部分采的是一芽一叶,这是有一定风险的。”短期之内,消费者对信阳毛尖的衡量标准,并没有因为倡导发生改变。

刘荣荣直言,今年采购的茶叶当中,有90%依旧是单芽,没办法,这就是现实市场。

“一芽一叶是政府、专家和企业共同研究后,倡导的毛尖价值导向。”2022年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信阳毛尖茶制茶技艺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位列其中。新形势下,正本清源、回归品质,更加注重传统制作技艺,是信阳毛尖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应该多条腿走路,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共同发展。”杨学强认为,一定程度上,倡导“一芽一叶、一芽两叶”就是要改变单纯以“喝茶”为导向的市场格局,而是要更加全面地挖掘、利用信阳毛尖背后的内涵。


倡导一芽一叶,有茶商茶农呼吁修改现行国标

为规范市场,2009年信阳毛尖国标正式实施,其中将鲜叶品质划分为珍品、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等六个级别。其中珍品的芽叶组合指标为85%以上为单芽,其余为一芽一叶初展。

国标的规定,无形中将最高级别的信阳毛尖与单芽绑定在一起,加固了人们追求单芽的思维。

如今,信阳毛尖想要正本清源、回归品质,倡导“一芽一叶、一芽两叶”。很多业内人士觉得,应该对对国标进行适当调整。

持有这种声音的茶商和茶农认为,任何规则都有时代局限性,现有国标对珍品指标的定义过于单一,不符合信阳毛尖多元化发展的需要。

“尤其是对一部分坚守传统的茶区,现有国标实际上是不友好的。”在一些茶商和茶农看来,现有国标更符合工业化生产需求,就像量产网红美女一样,虽说看上去很不错,但千篇一律,没有体现出信阳毛尖的多姿多彩。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顶端新闻记者,现行信阳毛尖国标是很多企业、单位共同探讨的结果,既注重适应市场,又要尽可能兼顾传统。

“卖散茶的很少有人去参考这个标准,卖包装茶的茶叶企业一般都会符合这个标准。”该知情人士解释,所谓信阳毛尖国标,只是为大规模企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标准,并非强制要求所有茶农、茶商、茶企必须遵守。

对于一些呼吁更改国标的声音,该知情人士认为,目前来看更改难度较大。“国标修改需要严谨、复杂的流程,难度较高。而且将现行国标中的珍品级别取消,企业生产芽时就没有国家标准可以参考了。”

来源:河南商报  顶端新w 首席记者 韩忠林,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中国特早茶之乡纳溪:单芽涨 采摘忙 全年茶叶产量有望上涨

“采茶得用双手采摘,速度才能快,必须采芽尖,眼睛要尖,才能做到不采到老叶子……”这几天,天刚蒙蒙亮,在家过寒假的纳溪区护国小学学生,12岁的女孩杨雅玲都会身背竹篓,走到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梅岭村特早茶基地里,沐浴着刚刚透出的晨曦,开启一天的采茶生活。


不同于临时帮忙的杨雅玲,多数采茶工从2月初就开始采茶。在特早茶基地里,随处可见腰间、背上携着竹篓的采茶工三五成群,正忙碌在一列列翠绿与墨绿融合交汇的茶园小道间。

因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泸州纳溪的春茶比江浙地区早1个月以上,比川西北茶区早7-10天。2月上中旬即可开园在纳溪采摘新茶,属四川最早。2012年,纳溪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国特早茶之乡”,去年9月,“纳溪特早茶”成为首批中国-欧盟互认地理标志农产品之一。

近日,记者前往纳溪区护国镇梅岭村特早茶基地,一起来看看今年纳溪的特早茶有啥新面貌?

看价格

单芽身价飞速“上涨”

“今年2月6日,就采了第一批乌牛早单芽,整个茶叶采摘周期将持续至国庆节前后。每年立春时,是纳溪特早茶采摘的最佳时期,那时候的茶叶最值钱。”在纳溪区护国镇梅岭村特早茶基地,泸州浩波茶叶种植家庭农场的农场主杨启再表示,由于纳溪早茶成熟时间相较其它地区都要早很多天,而那时茶叶刚长出单芽,单芽的市场价往往比一芽一叶和一芽两叶的价值高。

单芽和一芽一叶、一芽两叶的价格相差多少?杨启再以乌牛早茶举例:“乌牛早茶的单芽今年市场价格,品相好点的,每斤能卖到80元,而一芽一叶甚至一芽二叶的乌牛早茶,市场价格大概在20元至30元/斤。”  


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副会长李爱明也透露,目前单芽收购价在75到150元/斤浮动。

今年,杨启再还有新的打算。1月12日, 杨启再从浙江地区引进“白牛早”——从乌牛早中变异而来的优质白化茶,打算用140亩在纳溪试点。“这种茶氨基酸含量高,现在鲜叶400元至500元一斤,干茶的市场价格能卖到每斤2000元,就等着3月施肥了。”

近年来,杨启再已陆续在梅岭村种下700亩茶园,包括230亩乌牛早、300亩福选9号、30亩平阳特早、140亩白化茶。

看产量

受天气和季节因素影响,单芽减产,但全年茶业产量有望上涨

“从2月初开采到现在,茶园都没下雨,叶子长得快,我们这半个月收的单芽,和去年相比降了近3成产量。” 杨启再透露。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凤凰湖村种植大户仲吉林也表示,截至目前,单芽产量有所下降。

泸州市纳溪区农业农村局茶叶站站长周光荣分析,纳溪单芽产量下降和“天公不作美”有关。“受天气和季节因素双重影响,纳溪区连续20多天没下雨,气温比去年同期高,地下水分不足,茶叶长势特别快,单芽茶原料产量减少;像纳溪区护国镇这边,第一批春茶开采时间‘撞’上春节头几天,采摘工回家过年,茶叶却不等人,等到初三、初四再去采,一些单芽都长叶子了。”


寒假期间,纳溪护国小学学生杨雅玲帮着妈妈采茶。蔡惠兰摄。


周光荣话锋一转:”虽然单芽产量减少,但茶叶总量不会变少,像一芽二叶、一芽三叶的茶叶产量预计会增加,但增长多少,也要看天气。“他表示,截至今年2月,纳溪建成现代茶叶标准化基地31.5万亩,同比增长3000亩;茶叶年总产量2.25万吨,同比增长2000吨。

为提高全年茶叶产量,杨启再的茶园采用双行错窝密植矮化种植模式种植,一改过去粗放式管理,现如今,不仅人工采摘快捷便利,在茶叶长到7公分高时,还可以用机器采摘,增加了产量,节省了人力,降低了成本。“以前每位采茶工一天最多可以采7-8斤鲜茶叶,最多不超过10斤。改变种植方式后,更便于日常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采摘工也更好采。”

在杨启再的家里,摆放着20余台从浙江引进的新能源单人采茶机,体重仅3斤3两。“这个机器配的锂电池,半度电能用一天,一个人一天能采上千斤。”


小科普

董事长教你泡绿茶:二三泡是精华 茶水比控制在1:50

一杯杯香气淳朴的纳溪特早茶,不仅需要好的采茶能手、炒茶工的工匠精神,还需要泡茶技巧,才能将一杯好茶完美呈现。

在凤岭茶业的听茗阁,四川凤岭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周世庆传授小妙招。他表示,泡茶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撑握泡茶水温的火候。以绿茶为例,绿茶属于不发酵茶,最讲究口感鲜嫩,需要现喝现泡。泡茶水温不能超过85℃,温度过高或浸泡时间过长,其中的茶多酚等营养物质将遭到破坏,芳香也会消失。

周世庆说,一般来说,绿茶的精华在第二泡和第三泡上,经过四五泡之后,味道就有些寡淡了,茶水最好比例控制在1:50。(四川在线记者 魏冯 泸州观察 周梦颖 蔡惠兰)

【原标题】春天观“茶”室⑦|中国特早茶之乡纳溪:单芽涨 采摘忙 全年茶叶产量有望上涨

【注】内容来源川观新闻SCOL,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绥阳:上春山采春茶 产销两旺促增收

茶园吐新绿,春意踏歌来。当前,绥阳县各地的春茶迎来了采摘季,一垄垄茶树在阳光的照耀下焕发着绿光,广大茶企纷纷组织工人上山采收今年第一茬“金叶”,山间呈现出一幅人勤不负春光好的美丽画卷。


茶山航拍王泽熙摄

一芽一叶一抹香,一人一篓采茶忙。沿着蜿蜒的村路走进蒲场镇大溪村,茶园里的黄金茶散发着清醇独特的芳香,弥漫着一股清新而香醇的茶香,茶园的绿与天空的蓝、云朵的白相互映衬,展开一幅“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秀美乡村新画卷。

“黄金茶头茬采摘非常有讲究,要一芽一芯,像两芽一芯是要不得的,这样才能保证茶叶的质量和口感。”在蒲场镇大溪尖峰顶,贵州大溪尖峰顶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经理李贵祥正忙着组织工人按照单个芽头的标准,采摘品质最好的明前茶,工人们正背着竹篓,穿梭于茶树间,手指在茶树间不停地翻飞,双手轻轻一捻,将一朵朵嫩绿的芽尖采入篓中。


贵州芸清湘茶旅养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从3月下旬开始,都要组织300余名采茶,碧绿的茶叶林一片欢声笑语,茶园里呈现出一派春日采茶忙的景象。陈贤琴摄

“我们茶叶是从今天开始采摘,每天的采茶工人在200人以上,按计件30块钱一斤,一天下来收入大概是在100多块钱,采摘周期是30天到40天之间。”贵州大溪尖峰顶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凯说。

据李凯介绍,为尽快采摘优质的嫩芽,茶园组织附近村民在茶园采摘,村民们既能增加收入,又能照顾家庭。垄垄青绿之间,工人们三五成群,双手轻轻一捻,将春天的“绿意”收入囊中。

家住蒲场镇大溪村村民郑舟碧,今年70岁,对于家门口的这份工作,很是满意。“我们在这里一年四季都有活干,采茶大约有2000多的收入,一年下来的话务工工资12000元以上,还是很不错。”


贵州芸清湘茶旅养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茶叶加工厂陈贤琴摄

“采茶30元一斤,一天能采5斤左右,收入150元。春天山上风景又好,老板也对我们非常热情,还为我们安排了午饭和水果,很充实。”在这里同时务工的,还有郑舟碧的妹妹郑舟学,60岁的她娴熟地采摘茶叶,望着满兜茶青,难掩欣喜。

黄金茶是绿茶当中的优质品种茶,又被称为“茶中大熊猫”,俗称“一两黄金一两芽”,其新梢嫩芽为黄色,干茶亮黄、汤色明黄,氨基酸含量特别高。从茶园开种以来,公司从种植、采摘、加工,严格按照绿色标准来执行,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贵州芸清湘茶旅养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茶叶加工厂陈贤琴摄

山上茶园里茶叶飘香,山下茶厂内机声轰鸣。每逢新茶上市,李凯的加工厂房内都忙得热火朝天,销量供不应求,主要销往贵州各地及浙江、福建等地。

“今年的茶叶长势比去年好,预计产干茶2吨左右、产值达600万。”李凯表示,接下来,公司将带领更多的当地老百姓种植黄金茶,共同增收致富。“我们计划发展面积5000余亩,由公司免费为农户提供技术、农肥等相应支持和收购茶青,助力茶农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一芽一叶一抹香,一人一篓采茶忙。蒲场镇大溪尖峰顶,人们正背着竹篓,穿梭于茶树间,手指在茶树间不停地翻飞,双手轻轻一捻,将一朵朵嫩绿的芽尖采入篓中。陈贤琴摄

“高山云雾出好茶”,蒲场镇大溪村平均海拔在1000米左右,常年云雾缭绕,利于茶树生长发育和有机物质积累,赋予了大溪村发展生态茶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

在大溪村的山头上,同样忙碌的还有贵州芸清湘茶旅养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一年当中,春茶的质量最好、效益最高,也最受消费者青睐,于是从3月下旬开始,公司每天都要组织300余名采茶,碧绿的茶叶林一片欢声笑语,茶园里呈现出一派春日采茶忙的景象。

“我们公司是2018年开始在这里种茶,最开始我们只种了500亩左右,现在发展到1500亩,种茶第三年产干茶1000斤到去年3000多斤,今年的话预计能产干茶6000斤左右。”贵州芸清湘茶旅养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管理人员张武明介绍说,如今,茶园陆续进入了丰产期,“接下来,我们公司将进行精细化管理、新增加工厂房,持续提升茶叶品质。”

黄金茶是蒲场镇的主导产业,近年来,蒲场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大户和散户”的组织方式,大力发展茶产业,打造了尖峰顶、芸清湘、毛盖山、香草沟、夏家湾等8个高标准生态茶园,逐渐形成了“蒲场黄金茶”特色品牌。


一芽一叶一抹香,一人一篓采茶忙。蒲场镇大溪尖峰顶,人们正背着竹篓,穿梭于茶树间,手指在茶树间不停地翻飞,双手轻轻一捻,将一朵朵嫩绿的芽尖采入篓中。陈贤琴摄

“蒲场镇现有种植面积已达到10000余亩,今年的黄金茶产量大约25吨,通过黄金茶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周边3000余人就近务工,增收近600万元。”蒲场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黄珊珊表示,“接下来,我镇将持续扩大种植面积、申请成立茶产业协会和绿色食品标志、建设黄金茶线下销售展厅、打造茶旅研学基地,通过一系列举措助推茶产业发展,实现群众增收致富。”

一片小茶叶,致富大产业。绥阳县立足现有茶叶资源禀赋,坚持“以茶兴业、以茶富民”,通过科学、标准的管护措施提升茶叶产业质效,不断推动茶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每年的茶叶采摘季,不仅能为茶企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还吸纳了大量的村民在各茶叶种植基地务工,一株株茶树在绥阳县变成了看得见的“财富”,小茶叶正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叶子”。(完)

来源:中新网贵州

作者 陈贤琴 王泽熙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702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0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