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香港茶叶店

找到约240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清末民初时期的香港茶市 ———以《香港华字日报》刊文为例

摘要:《香港华字日报》是晚清民国时期该地区著名的商业报纸。本文通过对该报1898—1923年间刊载的有关茶业原始资料的爬梳和研究,希望能还原同期香港茶市情形之一部。

关键词:孙义顺;龙井茶;乌龙茶;普洱茶;《香港华字日报》

《香港华字日报》(The Hong Kong ChineseMail) 系 香 港 英 文 报 纸 《德 臣 报 》 (The ChinaMail)所办,创刊于1872年4月17日[1],是1842年 香港开埠后最早发行的三大华文日报之一,至1946年7月1日方因经费不足停止发行。该报主要 刊载官方活动、粤港地区及海外近闻,同时发布 港口船舶消息、货价行情、商家告白、招退股启事 等大量商业广告资讯;并以香港报纸的身份报道 了国内不同时期各类政治事件及抗日战争,从而 引起研究新闻传播、辛亥革命、翻译文学等不同 类型学者的关注。已出版的著作《中国报学史》 (1927年, 作者戈公振)、《中国新闻史》(1966年,曾虚白主编)、《中国近代报刊史》(1981年, 方汉 奇撰写)、 《中国 新闻业史———古代 至1949年 》 (1984年,梁家禄、钟紫、赵玉明和韩松合著)等均 对该报进行了介绍;发表的研究论文(中文)主要 有:《〈香港华字日报〉 中的孙中山佚文研究》(作 者莫世祥,载《近代史研究》1994年第3期)、《〈华字日报〉 所见19、20世纪之交的香港华商》(作者陆晓敏,载《广东社会科学》1998年第5期)、《〈香 港华字日报〉对研究辛亥革命的史料价值》(作者邱捷,载《广东史志》2002年第2期)、《辛亥回眸:历史的实录与解读———从〈香港华字日报〉谈起》 (作者黄大德,载《岭南文史》2011年第4期)、《试析民国〈香港华字日报〉关于广东社会报道资料 的史料价值》(作者邢照华, 载 《广州大典研究》 2018年第1期)等。

笔者利用数月业余时间,对该报1898—1923年间刊载的有关香港地区茶业贸易方面的史料 进行研读。今不揣简陋,特加缕析如下。

一、茶商组织和营业状况

香港地区自开埠以后, 得益于其自由港、转口港的地位以及原在广州从事贸易之中外各商 将营业机关移设该地区, 外来人口迅速增多,商业日益发达。茶叶方面,除对外贸易之地位愈显 重要,本地茶市也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香港之茶商组织,大抵有“商行”“商号”“茶号”“茶栈”“茶行”“茶庄”“茶叶店”等名目;又有 “茶楼”“茶室”等消费场所。

“商行”“商号”多在码头趸买水客由内地运 来的各省物产, 并非专营茶叶。据不完全统计, 1901—1923年间先后有 “信亨”“广全昌”“广南 隆”“长裕”“绍和”“永成”“裕和隆”“广顺泰”“永盛”“广顺”“广誉”“广生发”“公发源”“岐丰”“兆 丰”“广裕和”“华安”等17家。

“茶号”“茶栈”“茶行”“茶庄”“茶叶店”则多 在本港售卖茶叶,但亦有同时经营茶叶、杂货等 进出口贸易者。兹将各号经营情形略述如下。

开港第3年谢翰氏创设的 “达盛茶叶店”(嗣后在广东省城开设“盛记茶栈”,后改“达栈”),向 分大宅、二宅两股,1900年众兄弟公议将“达盛” 生意拈阄归一人承做, 为大宅第三子谢竹平执 得。据1904年报载,“达盛茶号”位于文咸东第5号 即水车馆对门,亲自选办两湖、福建武夷各种岩茶、义顺六安、云南普洱、古劳包种、藏旧清远各 款名茶及洋装贡品礼茶、藏旧茶砖发售。

“美珍恒记”茶叶生意,原日始创江门,后分枝鹤山沙冲、广东省城、香港、墨尔本、菲律宾5 处。1873年起造至1903年正月止, 共课本银2800两整,由梁玉堂、公源号、梁名廉、李馥云祖合股(其中公源号实占股份银1600两)。1903年2月20日,各股东在江门北极殿集议收盘,将全盘生意、 铺底、货物、账项、家私尽行退出,当众出投,由新 人梁福星堂出阄银49000两整投得,当年3月16日交易清楚。新成立的江门“美珍号”及墨尔本、香 港、广东省城、鹤山各埠枝栈,梁六合堂占有股本 银4500元。1908年11月初1日, 梁六合堂退股,顶 与梁福兆堂承受,股本溢利共计银10500元整,该 交易于当月初10日完成。嗣据1916年2月初5日香 港德辅道西48号“美珍茶林”新承股人大成堂梁 柏如等刊登《告白》曰:“香港、江门、省城、陈村、 鹤山城、肇庆城、新金山(即墨尔本)、尾利宾(即菲律宾)各埠‘美珍’及‘恒记’字号,做出口茶叶、 什货生意。原日周高撰、周福华堂、周福安堂、周引后、周毛、周高占祖、周达仪、周达恢、周观祐、 周高祥、周高畅、周诒祜、黄骏权祖、黄茂沛、吴能 炎、李星五等共16名占有股份,做至民国四年乙卯(1915)12月底止,自愿将名下股份退出,顶与 大成堂梁柏如等承受。所有‘美珍’开枝各埠生意、权利、招牌、唛头、铺底、家私、货物、银两、账项全盘顶出,每股本100元,收回本利270元,业经 立约,订丙辰年(1916)2月20日交易……”惟股东 周高畅认为其中数目轇轼轕轼甚多, 旋称其并未签 允,且决不公认。

1895年, 龙润本在香港大道西门牌第140号 创设“龙德记茶庄”,独立经营。1915年底,龙氏因 年届古稀,遂将全盘生意核算清楚,亲手将款项 分与各房子孙收讫。“龙德记茶庄”字号自1916年 起,遂由龙润本各房子孙与亲友另行组织,合股营业。

1900年,“春茂茶号” 在大道中374号内开张 营业;至1904年止,向由原占股份之高怡和堂高 慕唐司理,高氏同时受雇于“茗香茶居”。1905年 正月初1日,高慕唐先是辞去“茗香茶居”雇工;是月24日,复将所占“春茂茶号”股份全部退出,本利收回,顶与股内人承受,转由周达卿司理。

1903年初,郭继昌堂顶受香港古劳、省澳南 合茶庄生意,于中环街市侧门牌第11号开办“南 合南生茶庄”,同年4月初1日营业,专办各埠茶叶 生意;并特派专人往鹤山古劳、福州武夷出茶地 方督办、认真拣选各种上等名茶发售。

据1904年3月14日报载,开设茶叶生意之“定 泰兴茶叶店”,向在上环大马路门牌372号。

中环“裕章盛茶叶店”原系潘陈氏与其夫弟 潘泳等兄弟5人同做。1904年6月11日, 潘陈氏将 应占该店之股份让与潘泳承受。

1905年4月22日,均益堂、李雨秋、张炜棠、伍时发、李祝三、李晓楼、余和堂、李云煐、黄锦光、 黄鹤琴、 骏德堂等合股在香港大道西门牌352号 创设“联昌泰荣记茶庄”。同年10月初10日,该庄 全盘生意、招牌、铺底、家私、什物一概顶与股内人黄合成堂承受,改为“联昌泰盛记”。1909年起, 黄传遇与黄恭炽、黄业朝、汤月波等合股经营“联 昌泰盛记茶叶庄”兼金山庄生意,并由前者司理。1913年正月16日伊始,黄传遇称愿将名下及经手 所做之股份全部推回 “联昌泰盛记” 公家承受。1915年11月28日,“联昌泰盛记” 各股东黄恭炽、 汤月波等将已迁至香港文咸街门牌104号的 “联 昌泰盛记”并“友珍”、鹤山城“联昌盛”一切招牌、 商标、货物、家私以及当年赊出本港账项一应推股内人荣发堂承受;嗣后仍用“联昌泰”招牌,惟 将“盛记”改为“兴记”,照常贸易。1906年8月初8日,杭州“武林开泰号”在香港上环大马路水坑口第373号门牌开设分庄, 自运 金华火腿、龙井茶叶、武夷奇种、江南腐乳、镇江彩蛋、各色酱菜、罐头食物以及选办林大成灰蓝土布、上海时款男女学生靴鞋、京装辫线丝带等 货于门市发售。

至1907年止, 位于香港西营盘大马路142号 门牌2楼的“德记茶叶庄”,开张已十有余年,店东 龙桂廷。

据1909年2月24日报载,“金鸡和合”“香港芳 美” 两号在港做办外洋茶叶生意已有20余年,联 络地址在上环德辅道281号“新广合”。

香港德辅道西门牌129号 “金茂茶栈”,自1910年正月12日起, 各原股东将字号、 招牌、铺 底、家私、货物、账项及福建建宁府“金泰庄”之乌 龙、水仙、白茶庄底、家私、什物全盘生意顶归新东黄笛舫承受,仍用“金茂”招牌,加入“盛记”二字开张营业。

香港“裕生源号”谢连元、古聘臣兄弟、林在 田等将香港“裕茂茶庄”等生意、股份一切全盘清 点结算明白,于1911年7月28日做字卖与“裕生源 号”原占股份之“裕生春兴记”(位于庇能埠北索 直街门牌8号、10号) 谢连元承受;“裕生春兴记” 随之更名为“裕生春公司”。

因司理人身故,原设大道西349号门牌的“泉茂茶号”于1915年7月收盘。

据1915年11月初5日报载,香港紫薇街“永祥 安”开设茶叶生意,店东梁毓廷;又有梁奕佳、梁奕 俸手创之 “梁福记茶庄”, 地址位于紫薇街门牌4 号。

1916年7月23日,香港皇后大道中“陈春兰” 在《广告》中声称,该号“出口箱烟、岩茶,历久驰 名”。

尖沙咀广东道74号“茂兰号”茶烟杂货生意 1919年10月初3日全盘顶与陈永兴堂承受后,仍 用回“茂兰号”招牌,加多“兴记”二字。据1919年10月27日报载,香港永乐街“生茂 店”茶叶生意,由广东省城、澳门“生茂泰茶叶店” 支开;而以懋德堂名义始创之广州市“茂记”,原 占“生茂泰”股本银1500两整。

1921年3月初8日,杨文畴将其位于香港大道西169号2楼“菁记”所有存茶、账底及全盘生意以 价银6338元6毫1仙让与柯子靖承受, 后者遂将 “菁记”招牌取消,自行创设“坚记茶行”。

1922年2月, 永盛堂承受西营盘第一街86号 “同春茶栈”全盘货底、家私、什物、账项等,仍用 回“同春”字号,另加“茂记”二字,照常营业。

香港地区“茶楼”,主要有“云泉”“香港”“得 云居”“如心”“天然居”“岭南”及“三元”等7家;“茶室”则以“陆羽”创设较早。

以郭炜南名字注册的“云泉茶楼”,位于香港德辅道中门牌136号。1916年3月初5日,郭氏将该 茶楼名下股份顶与股友李德斋承受。

“香港茶楼”1914年由各股东在皇后大道中 街门牌145号合股创设。1916年9月14日, 吕亦佳名下所占该茶楼股东之一兆成堂股份顶与公盘承受。1918年底,股东合盛堂、同德堂、三益堂、太 原堂、兴义堂各将所占“香港茶楼”生意股份顶与 股友大成堂承受,准于1919年正月初10日交回股 份合约,收回股本溢利,并文乐轩、胡祝屏经手所 领茶楼营业牌照,书立退股字据。

“得云居茶楼”营业地址分设香港文咸东街 门牌第1号全间并通连3号3楼、大道中128号二三 楼及永胜街1号全间、2号三四楼和4号3楼。1919年正月24日,店东胡锵将所有招牌、铺底和全盘家私、什物顶与荣业堂承受。

“如心茶楼”位于大道西394号全间,初由陈 少波、 游植等人合股创立,1921年3月初8日顶与 大成堂承受。

“天然居茶楼”在九龙城中街门牌44号营业, 嗣因生意不前, 于1921年5月22日顶与合德堂承受。

“岭南茶楼”位于香港大道中门牌136号—140号。1921年11月底加入新股“同福堂福记”扩展经 营后,改招牌为“岭南福记”。

“三元茶楼”营业地址在香港上环大马路,创 设于1923年。

设在德辅道中门牌第30号的“陆羽茶室”,于1922年10月26日开市,该茶室在同日刊载的《新 张广告》中曰:“窃以伏生传经,藁饫不废;周官供馔,粉糍同罗。鸭腊羊羹,具存周礼;蒸凫炙鸹,备 见楚词。食品之讲求有自来炙。兹者,本主人精聘 名厨,广求食谱,茶面斋菜,炖品点心,请客广设, 多筵酒席,尤能包办。铺陈则雅洁无伦,招待则殷 勤备至。诸君公余之暇联袂登临,虽无三斗供李 白之豪吟,仍有三碗仿卢仝之韵事。及时行乐,乐也何如,雅人深许。”云云。

二、茶叶种类及“假茶”风波

(一)粤茶———主产广东鹤山、清远等地

1904年7月初6六日, 广东省城河南白鹤洲 “恒裕昌”、洲头嘴“远信诚”在《告白》中称:“小号自创之‘恒美’石地古劳、银针古劳,‘恒泰裕’‘美和生’银针古劳、乌龙、花香、包种茶,又‘长春’上上小种、‘长春’玫瑰小种、‘秋岩’玉兰、‘长福’小 种等茶及创办之‘远信正记’石地古劳、银针古劳、‘利泰’包种等茶,均皆精工监制,选办适宜。溯自咸丰初年始创,迄今数十年,叨蒙诸尊赏识, 幸得中外驰名。前以严防假冒,特禀请港宪恩准 ‘恒美’等茶准用‘时辰镖’嚜为记;又蒙恩准‘远信正记’等茶以‘YS’及‘HS’为记,别人不得冒效。乃奸商愍不畏法,每将‘恒美’等茶之‘时辰镖’嚜假冒,或将八卦样影射,唐文稍异而西文实同;又将‘远信正记’之‘YS’及‘HS’嚜冒效。并查 接办之家,每每专办伪货,私相授受欺骗,远涉贵 商,实属利己损人,行同娼盗。虽经迭次拿获,禀官严办在案。讵奸商贪图射利,不顾廉耻,殊堪痛 恨。兹特布告中外富商咸知,如蒙光顾,请祈细察 茶身叶色、气味馨香,与别不同,并细验‘时辰镖’ 嚜与‘YS’及‘HS’嚜内外唐、西文字,则优劣自 分,免再受所欺,小号实有厚幸然。再者,如四方 君子有能查悉假冒小号各嚜及内外唐、 西字嚜, 请通知香港文咸街‘广吉祥’内寓本号司理人便 妥,一俟禀官拿获,审讯确凿,定案后,即按件数多少,从重致谢,决不食言。”

香港摩罗上街1号“祥安茶店”(据1913年8月27日报载,店东为何让夔、何季海)1906年9月27日曾刊布 《假冒须知》:“本号亲到鹤山选办地道古劳、马耳、雨前、银针各种名茶发客,向用‘孔 雀’嚜为记,历有余年。蒙仕商光顾,驰名中外。近有无耻之徒,假冒本号‘孔雀’嚜招牌,以伪充真, 鱼目混珠,贪图射利,欺骗客商,有碍本号招牌货色。今特禀明督宪恩准将‘孔雀’嚜存案,别人不 得冒效。诚恐贾商不觉,被其混骗,是以特登报布告。如蒙诸君赐顾,请认茶色气味、‘孔雀’为记之 商标、摩罗上街‘祥安号’招牌字样并封口印,庶不致误。如有假冒本号招牌嚜头,一经查出,即禀 官究治。” 而在此1个月之前,“永祥安其珍茶店” 曾就误用“祥安茶店”“孔雀”嚜之商标装马耳茶 出售一事,登报致歉。

“江门信益何福记”1908年2月16日《告白》云:“本店向在粤东江门春砍街开张, 已历数十余年, 亲自登山采办上上嫩蕊名茶, 气味甘凉, 销售日 广,中外驰名。向用‘双凤朝阳’嚜为记。现据列位 贵商称说假冒本店字号太多,内外嚜相同,故特在香港政府禀请存案,准换商标‘双鹿’为记。嗣后如有再行假冒本店字号商标,一经查出,定必送官治 究。本店特设一栈在香港上环海旁街市左边干诺道门牌第一号寓二楼,贵客光顾,请认‘双鹿’为 记,庶不致误。”

(二)徽茶———六安茶、祁红等

1897年3月初7日,安徽新安茶号孙义顺刊布 广告《孙义顺六安茶发客》称:“本号向在六安办 采雨前上上细嫩真春茶,并加工拣选,不惜资本。向运佛山镇北胜街广丰行发售,历有一百五十余年,并无分起别行及外埠等处代售。近有无耻之徒,假冒本号招牌,或加新装,或加老号;更有不 法之徒,加‘正义顺’等字,贪图射利,以假混真, 而茶较我号气味大不相同。凡士商赐顾,请辨真 假。本号茶篓内有票四张,底票、腰票内加有人物,机器报单、面票上有‘龙图佳味’并‘秋叶图章’为记,方是真孙义顺六安茶,庶不致误。新安孙义顺谨致。”1903年6月28日, 该号又称:“本号向在安徽省采办雨前上上真春芽嫩六安茶叶,运来粤东交佛山镇北胜街广丰行发售, 历百余年, 并无分交别行代沽。近有无耻之徒,假冒射利,或 称‘新庄’,或加‘正’字,甚至有直冒孙义顺字号, 贪图射利,以伪乱真,其茶味较我号迥不相同。是 以本号特于上年(指1901年)在香港禀准港宪存 案,准用此嚜头作据,以别真伪;又在省佛禀奉各宪出示晓谕‘如有假冒孙义顺字号,许原商随时 查获送究’,各在案。惟本年(指1902年)尚有奸商 暗造伪茶,直冒孙义顺字号,运至省港掺销。因于八月间(指1902年8月)在港禀请官宪饬差在某行 内起出伪茶七十余件,拘获原人到案讯办,当官 将伪茶拆开,撤去茶箩内假冒牌名、嚜头纸,判明嗣后再有假冒,准本号随时查明禀究。因此列报, 俾众周知。凡士商赐顾,请认明本号茶箩内有‘双公仔’机器嚜头纸并《抄白告示》、腰票五张及‘秋叶图章’为据,庶免鱼目混珠。”

“新安祁南李润春笑记”在1905年10月初5日 发售六安茶的广告中称:“‘润春’ 字号向在安徽提选头春雨前嫩芽正地道六安茶,运至香港同福 泰行代售,佛山各行亦有分沽。素蒙贵地见赏,更加亲督制造,久已中外咸称。近有冒办劣茶者,贪图射利,以假乱真,哄骗主顾。诸君采办,请试我 茶味幽香,消瘴解渴,能爽精神。赐顾者须认明 ‘双狮’嚜,上有‘笑渔李记’图章方真,庶免鱼目 混珠焉。”

1918年7月27日,香港苏杭街东“昌荣”号新 到代售上等头春祁门红茶,售价为:五磅庄每箱 沽银五元,三磅庄每箱沽银三元。

中环市侧域多利街第一号B“上海华茶公司香港总发行处”1922年11月初1日广告曰:“冬至 送礼,正祁门、宁州贡茗:花篮牌红茶、孔雀牌红 茶、宝星牌红茶;省港各大公司、办馆均有出售。另有原箱散庄茶,批发极相宜。”

(三)浙江龙井茶等

“浙省汪瑞芬茶庄”自1919年6月初4日起连 续刊登《广告》:“本号在浙开设多年,专办龙井, 茶选上品,中外欢迎。近有奸徒,以次货冒充,利己损人,殊堪痛恨。自己未年(指1919年)起,每包 骑缝加盖‘用我原招包纸或翻刻本号招纸掉包次 货斩丁绝嗣男盗女娼’戳记,包内加‘龙井山品茶 图’商标,以杜假诈。”

1922年12月初4日,香港“金茂茶行”在刊布 的《翁隆盛正庄龙井茶广告(图)》中声称:“本号在浙杭开张,历百有余年,采选名峰雨前、龙井、 莲心各茶,色味兼优,久为顾客欢迎,远近驰名。 近闻有无耻之徒,伪印本号招牌,以劣质冒充,鱼 目混珠,欺人射利。贵客赐顾,欲得正庄龙井茶饮 者,或购办外埠,请至香港德辅道西广州西濠马 路(金茂茶行)采买,真是正货,其茶由本庄采办”云云。翌年正月15日,“浙杭翁隆盛”委托住港高 升街56号“东生隆”特刊《启事》予以澄清:“兹因去年冬月接粤友报告‘金茂号’刊登敝号广告一 节,阅之不胜诧异。内云敝号‘正牌龙井茶’归‘金茂’承办等语,如是似乎专卖性质,而敝号发销港粤之茶只有一种,并无正副之别。见报后当即咨 函质问该号,据该号复称系出误会,但敝号交易, 银货两交,不拘何号经办,均是顾客,诸希察核, 非冒牌也,用特登报声明,以释群疑。”

(四)闽茶———乌龙、岩茶等

1901年2月15日,寓港“珍圃乌龙庄”《告白》 曰:“本号一向选办贡品乌龙,货真价实,历蒙贵客光顾,惟近多假冒,鱼目混珠,故特禀准大宪, 将‘珍圃’字号注册存案,不许别人假冒。乃近访闻某号仍胆敢在本港冒装‘珍圃’乌龙,以伪货混充,屡有线人报知,云在某号做箱,已有确据,并 肯为引缉。但本号向存厚道,姑未深究。今特刊之 报章,自后如有再敢假冒‘珍圃’招牌者,本号已暗出花红,购线向水陆及托各火船收货人代为缉 拿,若经捕获,定必送官严究,决不轻饶。贵客光 顾(旋改为‘贵客欲买珍圃乌龙者’),请到本号面 议,务期货高价廉,幸毋买其伪货,至坏生意。”1905年6月初10日,福建建宁府“泉圃茶庄”在《告白》中称:“本号向在福建建宁府城内大甲 巷开设泉圃茶庄,专办乌龙水仙,格外认真剔选, 不惜工本,经蒙仕商赐顾驰名,历用‘芬圃’‘泉圃’‘荷圃’三号字眼,迄今二十余载。本年忽有某茶庄竟以劣货假冒本庄‘芬圃’字眼,迨经本庄查 询,据称系某客嘱其代装。本庄现与理论,惟深恐 此宗假货先有运来省港发售。如贵客买货,务祈认明茶式佳劣,以免被其欺骗,是所厚望。”

1909年5月26日, 香港永和街3号门牌 “合利号”刊布《茶枝发客》称:“小号常有上等乌龙茶枝 发客,味美价廉,光顾者请移玉到来面议。”同年8 月30日,香港上环文咸街东门牌113号“彭裕泰隆记”在《赏格高悬》中称:“本号各种岩茶,中外驰名,向用‘醒狮’嚜在港督注册存案,别人不得冒效;并蒙恩准饬差落船入铺沿途揭封查究,严拿究治。近闻无耻之徒,私在港澳密地,以伪货假冒本号招牌,欺骗诸君,殊堪痛恨。如有线人侦知报信, 拿获解案,审实究断,每綑(亦写作‘捆’)茶赏给花红银三大元;另将所执之茶俟官判后,除衙费尚有 盈余,以一半为重赏线人之资,决不食言。”

厦门打锡巷“可成茶庄”,自1921年2月21日 起刊登“武夷灵芝名色种,安溪一等铁观音。天下 驰名,须防假冒”广告至1923年底,成为发布时间 最长的茶类广告。

(五)云南普洱茶等

香港和兴西街14号“建昌号”在1916年正月 初9日《买普洱茶者注意》(次日起改为《建昌普洱茶广告》)广告中称:“本号于蒙自、云南府均设有 分号,专运‘宋聘’‘同庆’及正印‘乾利贞’‘宝和祥’等茶,大帮返港发行,而正印‘乾利贞’‘宝和祥’尤归本号所专售。倘欲买上等普洱茶者,尚祈惠顾焉。”次月25日,德辅道西179号之“同茂茶栈” 亦广告称“新到各唛大帮云南普洱茶,诸君光顾, 请移玉步”云云。

至于云南普洱茶运销粤港地区之路线,大抵 清末时期率经广西船运;滇越铁路通车后,逐渐转由越南。据民国初年史料载:“梧州、南宁等地, 有‘云茶行’。此乃经营云南茶叶之茶行,南宁尤为多见。不过有一应注意之处,此前大量云南茶叶经由广西省外运,如今已见减少,此乃其多取 道老开、经由安南出口之结果。而究其缘由,据往来南宁、梧州之间的小轮船电龙船长言之,南宁地方上,对云茶在进行抵制,皆因‘云茶行’与其他茶行相比,生意大、举止专横,遂招致反对抵 制。因此缘故,本船运送的云茶,十分已减七八, 甚为可惜可叹。”复据民国时期广西省政 府统计局统计,1926—1935年间,南宁“云茶行” 年贸易总额分别达10176515元 (国币, 下同)、 8613719元、10263443元、3734732元、1305776元、 6135190元、11200376元、13095857元、7419553元 和5021385元,年均计7696655元,稳居南宁各行贸易总额前四名。衰退之后的“云茶行”贸易额 尚且如此之多,则清末时期云南普洱茶经由南宁 与粤港地区间茶叶商贸之繁盛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悦兴隆机器茶砖行”总理人刘悦 岩1902年4月初6日起《告白》称,该行设在福州泛船浦地方, 亲往高山名岩采办上等红茶片末,并 从外国购置机器,压造茶砖,工精料足,童叟无 欺,价目尤格外克己,香港地区客商可以去函购买;而在香港设有制造厂及总发行的“兴华制面有限公司”则于1922年2月17日以《声律启蒙》的 形式刊发广告称:“(中)对外。(国)对家。拒□对 (兴华)。题糕对(制面)。(有限)对无遮。(公)众 桥。私家车。(司)理对巡查。爽滑(通心粉)。清香 (寿眉茶)。芳烟有意迷杨柳,冷露无声湿(桂花)。击来暮鼓晨钟外溢利权须早挽; 制出 (银丝)玉 屑,完全国货实堪夸……”云云。可见红茶砖、寿眉茶在香港似亦有销场。

由水客运销到香港的茶叶尚有来自安南 (即 越南)者(见附表)。笔者从史料中觅得一份1908—1917年间越南茶叶出口统计表,10年间合计输出5760672基、价值总额10755516佛(卢比);其中法国输入数量为5337118基、价值9997806佛;其他 国家和地区共输入423554基、价值757710佛,而 后者应有相当一部分以香港地区为市场。

三、结语

19世纪中叶以后香港地区经济的渐趋发展,使当地的茶商受益匪浅;工作勤勉、经营有方者业务遂以日见扩增,并逐渐形成内地、粤港澳地 区及南洋一带甚至海外市场的营销网络。由于香港地区多为内地移民,五方杂处而尤以粤闽人士 居多,故饮用之茶,初时以邻近之粤省居多;嗣后 产地则遍布粤、闽、徽、浙、滇等国内产茶名区。从香港地区茶市供应的茶叶品类变化来看,则大抵有由细茶向粗茶、从“不发酵茶”到“发酵茶”过渡 之趋势;个中缘由,似不外乎受气候、饮食及茶饮逐渐得到普及等各方面影响罢。

来源:茶叶江湖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八八青”国际版香港首发 ,公益拍卖”取得圆满成功

2018年08月16日~20日,香港国际食品展(HKTDC)暨香港茶叶展在香港湾仔会议展览中心举行。中国茶叶有限公司旗下中茶普洱茶事业部(中茶普洱茶、中茶六堡茶)首次联袂参展。香港湾仔会议展览中心盛况如旧,人潮攒动。在这个具有传统饮茶文化的现代都市,中国茶叶再次为香港民众奉上一杯好茶,在美丽的维多利亚港湾掀起了一股强劲的“茶叶风暴”。

818日,展会第三天,也是万众茶友们最为期待的一天。2018年中茶传世印级八八青饼国际版首次亮相,两岸四地茶业界大咖们齐聚香港,亲自为中茶传世印级八八青饼国际版揭开了神秘面纱。自此,中茶普洱2018年传世印级八八青饼正式拉开宣传序幕。

新品发布会结束后,“中华一脉腾天下,两岸四地话八中”茶话会也在现场正式展开。本次茶话会,中茶普洱邀请了两岸四地知名茶业界人士共同参与,其中包括: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创会会长王曼源先生,澳门华联茶叶公司总经理曾佐威先生,梦中茶(上海)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邱信富先生及台湾保得利集团执行长林耀辉先生。

王曼源先生代表中国香港首先发言。他为大家自述了自己艰难的茶叶创业史,在讲述到自己和八中茶的历史渊源时,表现出了对八中茶的深厚情感,他说,八中茶的历史,基本代表了普洱茶的发展史。王曼源先生也表示,自己创立“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就是想让更多人了解中国茶,欣赏中国茶,喜爱中国茶,从而让中国茶真正走向世界。

曾佐威先生代表中国澳门,第二位上台发言。曾先生介绍,澳门华联茶叶公司是与中茶公司建立合作较早的茶叶公司之一,受父亲曾志挥先生的影响,继承父业,肩负起继续在澳门推广中国茶叶的伟大事业。澳门华联茶叶公司在十月初五街开设的“中国茶叶”专卖店自开业以来,每年很多内地、港澳台、国际茶叶爱好者都慕名而来,中国茶叶及中国茶文化,通过华联而面向全球,开辟了一条持续传播的途径。

本次活动,内地茶业界大咖们也云集香港现场。邱信富先生代表内地发言。邱先生介绍,自己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经商,事业有成后,开始接触普洱茶。正是从一杯老“八八青”开始,普洱茶的魅力开始逐渐吸引他。而从喜欢、喜爱,到真正开始经营普洱茶,对自己来说是一个惊喜。而在选择经营普洱茶之前,自己也做过很多调研和评估,最后觉得只有“中茶牌”的经营理念与自己不谋而合。自2017年加入中茶普洱后,短短一年多,也充分印证了自己的想法。“生态健康、国饮中茶”的理念需要继续发扬和传承,而“八八青”的经典,不该成为历史,自己也很期待2018年新款“八八青饼”成为下一个中茶传世印级中的经典。

中国台湾作为普洱茶重要的市场,由中茶普洱的新生力量林耀辉先生代表发言。林耀辉先生在港台经商超过30年,在与普洱茶的结缘之路上,他与邱信富先生有着相同的经历和感慨。而开展一份新的事业,林耀辉先生也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中茶普洱,因为自己觉得“中茶牌”作为新中国第一个茶叶品牌传承至今,一直秉承健康、安全、实惠的理念是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自己愿与中茶普洱一道,为普洱茶的推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林先生表示,自己在本月8号开设的台湾高雄第一家中茶普洱专营店,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会有更多的中茶普洱店在中国台湾出现,中茶普洱是时候在台湾正本清源,王者归来了。

两岸四地茶界大咖们的精彩发言,获得了现场嘉宾和观众们的热烈掌声。中国茶叶普洱茶事业部总经理助理、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盛玉泊先生受邀做总结讲话。盛玉泊表示,中茶的发展,离不开两岸四地同胞们、华人们的支持和努力。因中国茶叶普洱茶事业部总经理,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邹广田先生未能亲临现场,在此代表邹总,感谢各位。这次选择在香港,在展会期间发布2018年中茶传世印级八八青饼国际版,不仅是对历史的重温,也是对历史的致敬。这次“两岸四地话八中”茶话会,大家齐聚香港,坐而论道,各述心路历程,深感不易,顿生感慨。中茶普洱秉承做“老百姓喝得起的良心茶、放心茶”的理念不变,致力于让中国茶叶不断融入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品牌茶企,一直努力的方向。中华一脉,将会继续以中国茶叶作为媒介,腾满天下,闪耀世界。

茶话会结束后,现场还举行了别开生面的“国饮中茶,公益拍卖”现场拍卖会。两岸四地大咖们积极参与,气氛活跃,许多香港民众也驻足观看、参与。现场共有四件2018年中茶传世印级八八青饼新品作为拍品,其中包括编号为6666及8888的国内版和国际版各一件。在欢乐的拍卖气氛中,四件2018年中茶传世印级八八青饼成功被买家购得,其中,编号为“8888”的国际版八八青一件以68,000.00元港币高价落锤。

作为公益拍卖,四件2018年中茶传世印级八八青饼所拍得款项共计港币175,000.00元整,由盛玉泊先生代表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尽数捐献给“香港护苗基金”,用于帮助香港儿童健康成长。“香港护苗基金”总干事谭紫英女士也亲临现场,接受善款捐赠。谭女士表示,在香港这样的国际化都市,有许多受困儿童需要更多关爱,此次中茶普洱义卖活动,是香港儿童之福,在此深表感谢。盛玉泊先生也表示,我们从事的茶叶行业本身即为大健康产业,在经商之时,更应心怀感恩,不忘初心,为社会公益贡献微薄之力。

本次2018年中茶传世印级八八青饼国际版首发仪式、“两岸四地话八中”茶话会暨“国饮中茶,公益拍卖”在香港取得圆满成功。而香港国际食品展(HKTDC),中国茶叶展位3F—F26,精彩还在继续。2018年中茶传世印级八八青饼发布活动才刚刚开始,接下来在郑州、西安、武汉、深圳、厦门等海内外15场品鉴会,即将为您呈现,敬请期待。

 

 

2021湖南茶叶乡村振兴“十大领军企业”之保靖县林茵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林茵”下黄金茶香

保靖县东南部、葫芦镇大岩村无意山,一尊湖广贵州都御史陆杰的雕像巍然耸立在半山腰,身后漫山遍野的茶园错落有致,就像是按在山间的绿色指纹。

山脚下,保靖县唯一一家“湖南省扶贫龙头企业”——保靖林茵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坐落于此,深藏功与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发扬家乡的好茶,这也是保靖县林茵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掌门人”石开创立公司的初心和使命。

近年来,林茵公司以茶为“业”、绿色有机,不负绿水青山,通过技术指导、生活帮扶等方面,倾情贫困户,优先贫困户,带领当地百姓谋发展、战贫困、奔小康。

一片片茶叶,绿满山头,香飘万里,铺出了乡村振兴的“林茵大道”!

以茶为“业” 莘莘学子不负“韶华”

石开生长在茶叶之家,父亲石志林和母亲龙献英从1996年就开始种植保靖黄金茶,2007年成立了保靖县黄金茶协会,龙献英任理事长,湘西鼎鼎有名的茶人、家住默戎镇牛角山村的龙献文是石开的舅舅。可以说,石开从小在茶园摸爬滚打、闻着茶香长大。

尽管当地茶叶品质好,但当时保靖加工能力有限,很多茶农只能将鲜叶低价卖给外地茶商,加工好的茶叶销路也不广,在市场中竞争力不强。

“以前经常看到父母背着大小背篓到处去摆地摊推销茶叶,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就决定以后一定要想办法打开市场销路,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中国最好的绿茶———保靖黄金茶。”考入吉首大学后,石开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经济管理市场营销”专业。

2010年,刚进大学的石开就开始投身于黄金茶产业,创建了保靖县林茵茶业有限责任公司,龙献英则成立了现英黄金茶产销专业合作社。母子二人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发展黄金茶产业,提供就业岗位81个,在大岩村示范带动了1000余村民共同开发茶业产业,其中多数是留守老人和妇女。

石开深知:“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有胸怀天下的志向、脚踏实地的定力。”

为了打开市场,他利用寒暑假带着自家茶叶走访长株潭、江西等地的茶叶店,参加各种茶叶展销会。靠着“跑断腿、磨破嘴”,一步步打开了茶叶销路。

2013年8月,石开接手经营保靖县现英茶叶产销专业合作社,带动大岩村村民增收致富,实现人均收入16783元人民币,且带动葫芦镇黄金茶片区3000余村民经营黄金茶。当年,获得了吉首大学创业比赛一等奖。

2014年,在市场营销专业“学有小成”的石开,将自己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市场实际结合,成功的将本地茶叶引入了张家界、长沙市场以及沿海一级城市,在张家界市委市政府举办的社会青年创业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销路更广了,市场更大了,产能同步升级。2014年,林茵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与现英茶叶产销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大岩村附近第一家茶叶加工厂房,并成功注册“堂郎红”“林茵黄金茶”牌商标、办理了“保靖黄金茶”地理标志,一个更广阔的舞台已经搭起……

绿色有机 唱响全球不负“黄金”

坚持做绿色有机茶,把“长板做长”。保靖是黄金茶源发地,品种优势得天独厚。林茵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自成立起,便坚定了“品质才是市场竞争中最大王牌”的理念。

公司坚持自然农法种植,绝不使用任何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并引导广大茶农开启有机肥培管模式。先后与村寨附近的15家养殖农场、养殖合作社、养殖散户签订收购协议,一年要运输10多吨牛羊粪便作为有机肥料安置茶沟,滋养茶树。为了解决虫害问题,石开还购进了几盏灭蚊灯,刚装上去,效果不错,收纳的蚊子也多。“可是,用了一段时间发现虽然灭蚊好,但是也招来了大量的蚊虫,只得停止使用灭蚊灯,改为人工捉虫和修枝剪叶方式驱虫。”石开说。

2015年,林茵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办理QS认证,同时取得了有机转换认证证书。获得上海国际文化旅游节中国“名优茶”金奖。

通过建机制、拓基地、建品牌、提质量等一系列举措,加上保靖县大力宣传黄金茶,“一两黄金一两茶”声名远扬,林茵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发展蒸蒸日上。

2018年,石开成立了保靖县林茵茶叶专业合作社,创办了保靖县农村电子商务协会,并当选为保靖黄金茶产业发展协会副会长。

公司先后60多次参加各类茶叶产销会,与省茶科所、省农业大学加强合作,开设直营品牌形象店11家,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每年运输90吨以上的原产黑茶送往益阳安化,并以“保靖黄金茶黑茶”标识“借船出海”,主要销往西北地区。

同时,该公司建立了电子商务、公共关系、垂直营销、复合式营销等多条销售渠道。其中,与中粮集团达成合作协议,每年采购优质绿茶2500公斤、优质红茶1500公斤、优质黑茶90000公斤。林茵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经销商代理纷沓而至,北至吉林长春,南至香港,东至上海,西至西藏……

目前,林茵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保靖黄金茶茶叶基地规模11500亩,其中标准化生态有机茶园达7535亩。配有红茶、绿茶、黑茶三个基本生产车间。2020年,该公司生产优质黄金红茶31.65吨,优质黄金绿茶17.5吨,优质黄金黑茶280吨。

2021年7月12日,林茵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办理保靖黄金茶茶叶出口基地。这也意味着,保靖黄金茶已经拿到了走出国门的“通行证”。

产业为基 脱贫攻坚不负“乡邻”

林茵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在成长路上,始终与当地老百姓“同呼吸、共命运”,在国家“精准扶贫”号召下,全力以赴投身脱贫攻坚战。

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十六字方针,公司因产制宜,因地制宜,创新扶贫模式,通过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书”及劳工合同的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承诺分批实现脱贫。

根据协议,林茵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优先考虑建档立卡贫困户用工就业,并保证年收入不低于25000元;高出市场鲜叶10%的价格收购贫困户自产鲜叶;免费给贫困户发放茶叶有机肥;安排扶贫加工车间,免费为贫困户加工生产茶叶;保证建档立卡贫困户年均培训2次以上……

大岩村的石爱红原来在浙江、广东等地打工,月工资仅3000多元。回乡后,石爱红加入该公司,种植保靖黄金茶15亩,年收入达5万多元。同时,经过培训,石爱红还成为黑茶的高级制茶师。现在,仅制茶一项,他每月工资就有4000多元。

大岩村的龙三姐在公司帮扶下掌握技术,自己开办了茶叶公司;大岩村的龙美香,加入公司,采茶、卖茶年收入6万元以上……

在大岩村,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从2010年林茵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以来,陆续帮助保靖县4个乡镇21个深度贫困村5000余户农户,发展保靖黄金茶产业,为当地创造临时用工工日50000余个。其中,通过直接帮扶及委托帮扶等方式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1125户4722人实现户均增收9158.6元。

林茵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先后获得“湘西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万企帮万村”先进单位、保靖县唯一一家“湖南省扶贫龙头企业”、“湖南省民族团结先进集体”等荣誉,石开也先后获评“湘西州精准扶贫优秀工作者”、“湘西州精准扶贫先进个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称号。

此外,石开以“保靖黄金茶”为纽带,为保靖县民族团结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在2020年被评为“湖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

茶旅融合 乡村振兴不负“龙头”

走进林茵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茶园,绿色浓郁,茶香扑鼻。

“现在,黄金茶叶就是金叶子,也是我们‘长富久安’的支柱产业。”在今年10月刚举行完的保靖县人大十八届一次会议上,作为保靖县人大代表,石开提出了对未来的期许,“期望通过茶科技的带动,让茶产业全产业链更加的提质升级,实现科技兴茶、科技富农。”

对于未来的规划,石开也早已了然于胸: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旅游带动茶产业发展,实现茶旅结合。

“现在很多的地方都在搞茶旅融合,我们要差异化发展,打出一套不一样的‘组合拳’。”石开表示,湘西有着浓厚的民族地域文化底蕴,苗族的巫傩、苗鼓、苗绣、苗银等“苗族风情”加上保靖“一两黄金一两茶”的典故,就能打造出保靖特有的地方名片。

对林茵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未来的茶旅融合,石开准备以“重走黄金茶之路,走黄金大道”为主题,打造一个集旅游、休闲、采茶、观光与一体的综合性茶旅休闲体系。“目前,我们公司已经修建了湖广贵州都御史陆杰的雕像,黄金茶博物馆也将马上竣工,将来还计划在茶园中修建民宿。”

最值得期待的是,石开经过多方打听和走访,找到了“一两黄金一辆茶”典故中,为陆杰沏茶的苗家阿婆的后人,并从他们手中,将那“一两黄金”和陆杰喝茶的“茶碗”收藏了回来,准备放入公司的博物馆里。

“我们还会根据县志记载,找出当时陆杰所走过的路线,并在沿线设立场景点,深度还原‘一两黄金一辆茶’典故,增强游客的体验感,打造独有IP。”石开说。

一幅更美、更有韵味的茶园图景正在“林茵人”的手中绘就;

一条用片片黄金叶铺就的、更广阔的“林茵大道”正载着老百姓兴乡致富的希望,通向远方……

来源:湖南茶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31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