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铁观音茶的好与坏

找到约168条结果 (用时 0.018 秒)

从普洱熟茶“黑转粉”到“道中人”

我们一直强调,茶首先是食品,我们是要吃到肚子里去的,茶的好与坏,身体会直观地告诉你,喝茶的本质是带来健康,而已经有太多的例子为我们证明了普洱熟茶它带来的健康品饮体验。我们坚持以欧盟食品检测标准为安全生产根本,制安全、健康茶。在此基础上,让茶友更放心地与我们携手品饮经典的味道。

——滕忠东

普洱茶历史发展是断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内地成为小众茶类。但在香港却是人们生活日常离不开的一种红汤茶类。90年代中后期,受港台地区影响,普洱茶星星之火首先在珠三角城市点燃,继而在2005年后影响到全国,一跃成为有影响的大众热捧茶类。

然而,综观普洱茶的复兴历程,真正是摸着石头过河。早年关于“干仓好茶,港仓、湿仓发霉茶”,“熟普不如生普好”等理论,影响了很大一部分人,包括我自己。且至今仍深深误导很多普洱茶初识者,让初识者在潜意识里就对普洱熟茶产生抵制、轻慢态度。

好在云雾遮不住真相,特别是近年《普洱》杂志溯本追源,倡导科学认识普洱熟茶,让愈来愈多的业内专家详解熟茶发酵的机理和健康功效。自2017年后,我也慢慢从“黑”熟茶转变为熟茶“粉”。

“黑”熟茶,

源于对普洱后发酵工艺的肤浅认识

本人于2001年辞教从事经贸,身在沿海开放城市——福州,日常与港台朋友经贸合作往来过程中,多有接触普洱茶的机会。因为福建是乌龙茶、绿茶重要产区,作为福建人,我们认为茶叶就应该回甘生津,喉韵强烈持久,普洱生茶刚好能满足这一品饮需求。再喝普洱熟茶,无生津感,并且没有生茶中特有的花香、果香,反而杂有类似“鱼腥”气息的堆味。从而抵制甚至认为其制作不卫生,易发霉,不利于健康。不但自己不喝,还劝自己周边好友也不要喝熟茶。

记忆最深刻的有两次。第一次,时间大约是2007年,一位久居广东中山的初中老同学回福州同学聚会,听说我喜欢普洱茶,特意给我带回一袋普洱散茶,约两斤左右,价格不菲(现在想来应该是八十年代普洱散茶),与众同学一起冲泡,汤显褐红色,我就一口不喝,还劝在场同学少喝这类“湿仓”茶。

结果原本送我的茶叶,被另一位同学拿回家。过了一段时间,这同学与我分享,他与老婆在家一直喝那茶,感觉胃很舒服,身体饮后有发热感,并且他老婆胃功能有了明显改善。但我仍固执己见,劝说同学“那茶”就是香港湿仓熟茶。如今回想起来,这些无端的偏执是源于自己认知的肤浅,跟着部分茶商人云亦云,没有科学思维去判断。

第二次类似事件发生在2014年国庆期间。当年公司刚尝试生产出第一批普洱生茶,我就约公司路老师,福建茶叶学会《 茶缘 》刊物主编汤荣辉先生等6人,从福州驱车到浙江与资深茶人交流学习。

晚间到桐乡,受到老乡又是同届学友孙先生款待。孙先生系浙江省书法家协会成员,在当地经营高端娱乐业,那天晚上他冲泡熟普接待我们,我则力劝他少喝熟普,并历数熟普种种不利。孙先生只是淡淡一笑说, 他一直受困于“三高”,身体亚健康堪忧,原先一直喝岩茶、铁观音,两年前,偶然喝到一款价格实惠的熟普,口感还比较适应,就一直喝到现在,体检得知“三高”趋向正常,特别是血脂值已正常了,身心状态也好了很多。当时的我仍不以为然,编着种种理由,继续黑着熟普。为此,在席间还与汤主编就“孙总喝熟普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至今想来自己当时真是无知才敢无畏,心安理得黑着熟普!

科学普洱观的指导,

我逐渐转身为“普洱熟茶粉”

我在习茶的过程,对于勐海茶厂、下关茶厂的普洱熟茶还是比较认可的。对于身边那些一定要喝普洱熟茶的好友,我就建议他们尽可能喝勐海茶厂的茶品。记得2006 年,偶然喝到大益2005 年的金针白莲熟茶,口感、体感都不错,特别是几位高中女同学时常向我说起这款茶,以至在2007年我花18000元在福州五里亭茶叶市场买了一件金针白莲(一饼价约300元),要知道当时“白菜”“孔雀”明星茶也不过小几百块钱,“ 八八青 ”市价约3000元左右。

2010年公司因业务关系在广州天河区设立办事处,由公司刘先生具体负 责。刘先生是台湾人士,没喝茶习惯, 午饭后必到便利店买瓶酸奶喝,我问何故?他解释说“酸奶富含益生菌,有益 于肠道健康,消除肠道弯曲处沉积物。” 我便建议他试试喝大益熟普,特别推荐了2005年V93。言及普洱熟普作为发酵茶,茶汤温热,富含益生菌群,利于肠胃健康。就这样喝着熟普,刘先生渐入普洱天地,专心精研,今天已成为珠三角地区颇有名气的普洱藏家,从事大益明星“孔雀”“白菜”系列茶类的品鉴、收藏、流通。

随着近几年公司主体业务调整,我由经营意大利红酒逐步转移到以普洱茶为业,并注册了“ 朴境 ”品牌,开始了产、供、销品牌化运作构想。这几年本人行走于全国各地,观茶展、拜访茶界前辈,向普洱茶界学者、科研人员请教学习。特别是阅读了《普洱》杂志陈杰老师的文章,让我开始对普洱茶有了新的认识起点,树立了自己的科学普洱观。借2017年《普洱》杂志创刊十周年纪念活动期,我也专程拜访了陈杰老师,交流普洱熟茶对人体的健康意义。

普洱生茶因茶性偏寒,长期品饮容易让人脾胃受损。我本人之前长期喝普洱生茶,并影响周边好友。从昆明回福州后,我立刻逐一了解长期喝生茶的好友。其中一陈姓大哥直言不讳说他喝了一段时间生茶,瘦了十几斤,胃一直有呕吐感,听从医生建议停饮生茶后,体力逐步恢复。此事震惊着我,引起我的深思:难道自己做古树生普的方向错了吗?

我与台湾刘先生也同一时间出现晚上睡觉流口水现象。问诊中医得知:长期品饮寒性生茶,导致气虚脾湿,严重时夜间睡觉就会流口水。当然,胃有毛病、口腔溃疡也会出现夜晚流口水现象。

但我诊断后停喝生茶,甚至中期茶,只喝红褐汤老生茶及年份老熟茶。约三个月后,夜间不流口水了,人气血也好了很多。

从陈杰老师处得到启发,到自己的亲身感受,我在2018年1月份来到了云南勐海,寻找经典“勐海味”。从原料、工艺、拼配等方向逐步研究,深入原料基地,反复实地考察,逐一拜访曾在勐海茶厂发酵车间、采购组、拼配组的老一辈茶人,认真听取他们的制茶经验。深入厂区逐个考察不同厂家的发酵状况,对大堆发酵、木板离地发酵、竹筐离地发酵等方式进行比较,经两年多的不懈努力,终于形成了自己对普洱熟茶的理解,重新审视普洱熟茶对人类的健康价值与意义。

自此,我从对普洱熟茶黑你没商量的“ 黑者 ”,华丽转身为普洱熟茶“ 粉者 ”,粉得一天生活都离不开熟普。

来源:普洱杂志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普洱市场观察茶行业破产潮即将来临

引子

今日,朋友说现在是普洱茶的黄金时代。想想这个说法无疑是准确的,茶行业在没有普洱茶之前,勐海茶厂的厂长骑单车上下班,金实市场也仅仅是下岗工人的大本营,铁观音卖了一辈子的福建茶商,最后无不是依靠普洱茶翻了大身。

购物选择的不断增加,让零售市场逐渐饱和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GDP增长率下滑到6.3%,这数据表明经济形势的严峻,整个市场依然是向下行的总体状态,市场的反应都是紧缩,再紧缩。

一二三产业当中,一二产业都继续回落,而唯独第三产业增长,这等于告诉你种植、加工都没戏了,喝茶的服务业兴旺了,这等于告诉我们经济萧条的时代,创造了好莱坞,大家都喝茶看电影去吧。

值得所有市场人关注的是这一组数据:

“网上零售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7.8%,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1.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19.6%。”(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这组数据足以说明,实体店依然在加速度衰败!


零售业、餐饮业、服饰业倒闭的数据更为惊人,行内的数据是40%到70%的倒闭率,破产潮在短时间内还不会结束,未来5年内会逐渐达到创纪录的水平。


茶行业的反映虽然要迟钝一点,但是可以肯定,茶行业也即将迎来倒闭潮。


茶行业的困局是多方面的,虽然每个不幸的公司各有其原因,但是普遍在于,茶叶批零店已经趋于饱和。全国的大中城市基本都有茶叶批发城,电商、微店等线上店也都齐备,茶行业几乎无处不在。


国家统计局早在十多年前就发布数据,茶行业总体是趋于“供大于求”,然而,这种刻板的数据对于身处茶行业的人而言感受不深,由于不断有新的茶品冲击市场,一会铁观音,一会普洱茶,新茶类冲击市场的力度都不弱,乃至于市场判断是相反的。


长远来看,不单单是个体,每一个品牌商如何保证单体店的销售额,都会是今后长期的一种策略。很大一部分品牌突破点在于线上,然而,普洱茶特殊,线上反映的往往是线下成功的企业,线上的销售额对于品牌商投入的巨额广告费而言,无疑杯水车薪。


普洱茶是处于一个黄金时代,但是,是不是人人都能捡到黄金,这是个未知数。


茶庄、茶馆、茶空间、茶培训、连锁、电商、微商、众筹、直播... ...茶行业布局现在已经无处不在,每个人的朋友圈都有一堆人在发“喝茶的比喝酒的人更有钱”,“喝茶的人比喝酒的人更健康”,无孔不入的茶叶和茶文化,让人呕吐。


这反映的是,这个行业如同零售业、餐饮业、服饰业——严重超载。


可以肯定,在没有升级的产品模式和商业模式之下的商铺,存活的几率不大,因为无处不是竞争,无所不在的竞争将逼迫大部分茶店关门。


普洱茶支撑的概念是“增值”,是离奇的“百年干仓老茶”,这些故事对于60后、70后这个相对愚昧的群体有用,对于80后,90后,甚至00后而言,这些故事模板显然老套了。


物质欲在这几代的身上已经大大减少,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人文类学科毫无例外的兴盛起来,这说明,靠赚钱赚大钱而吸引人喝茶的路数行不通了,靠传奇,靠大师设局“喝身份茶”的做法也失效了。


对于很多茶商而已,年轻一代的消费观是变化无常的,其实这只是一种误判,任何时代的消费观都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只是你非要按照上一代甚至上几代贫穷的思维来判断未来的一代消费观,肯定不行。


这其间重要的点在于,教育的背景不同,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同,都导致消费观与前人完全不同。


举个例子,没有超市的时代,超市出现了,超市甚至被命名为“购物休闲场所”,现在如果有人说休闲去超市,那旁人一定是充满疑问的眼光,你脑子没毛病吧。


这就是消费观的变化。


再说体验,传统的体验就是要接触到实物,喝到茶汤,才算体验。而现在,各地的博物馆人流如织,各种文化的体验看似虚无,却是实实在在。


这些,都可以说明,消费观的改变。

更不用说主导人思维、路径的手机了。


可以肯定的是,不把握这种消费观,仅仅停留在几千年来传统思路的经销模式、前店后厂模式、代理模式种种落后的业态模式下的企业都将快速衰落,销售额的和利润率的快速下降,将导致门店扩张得越多的品牌,覆灭得越快。


现在的市场,所有的茶叶无疑都是处于一个黄金时代,只是市场变化是明显的,虽然很多行业人感同身受,却无法言语。


最明显的变化是,浑水摸鱼的时代过去了。


老茶市场的变化无疑是最明显的。


老茶市场,之前只要有个名人、大师衔头,茶叶卖的都好,茶叶卖的都贵,而现在,越是所谓大师茶,越是受质疑,这并非仅仅是一种信息透明的表现,更多体现的是这个行业在不断分化。


各种故事茶虽然不乏受众,但是,更为庞大的群体着眼于个性化,古树茶走到单株,这算是一个极端的案例,可以想象的是,随着物流、信息、交通的进一步发展,这种个性化群体将会越来越庞大。



2

产品理念的发展,导致市场也开始改道

普洱茶,无论是拼配还是纯料,这都是市场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反映的是产品的多元化,山头的寨子越来越细分,山头化,去山头化,都有庞大的群体支撑,表面看,都是相互竞争,实质上都是在撑大普洱茶整个的市场容量。


当然,市场的态势还是很明显,现代茶园茶与山头茶出现了两个大的阵营,一个做大众培养市场,一个做细分高端市场。


营销的手法会导致采用金融类的品牌获利很大,长远看,还是消费端的获利将更大更稳定。


这种变化与云茶产业继承了计划经济的红利有关。


计划经济时期,云南茶叶由云南省茶司一统天下,下属茶厂只是一个加工部门存在的意义,因为不担心销售,也不操心工人工资,原料来源也就哪种量大、方便、好看,用哪种。与今天市场追求极端口感体验的消费理念大相径庭。


之前是现代茶园茶一统天下,现在则是山头茶一统江湖。


两个阵营最为显著的区别就在于原料。


廉价、量大,甚至100元/公斤原料就认为是天价的茶厂、茶商仍然层出不穷,低价量大的茶品作为茶文化的普及尚可,一旦涉及中高端市场,没有炒茶模式的驱动,基本上都只是一种假想。


2014年的崩盘可以说明一些问题,炒茶市场的崩盘并没有影响纯料消费茶这一块,而不是2007年整体的行业崩溃。数字茶、配方茶的低端化现象明显,都是说明原料结构的改变,带来口感的改变。


这种口感的改变,有时候是革命性的。


原料来源的改变或者仅仅是一环,市场其实也在加速度变化,虽然全国的市场不似芳村可以“一夜宝马一夜乞丐”,然而,温暖寒凉变化之快都是行内人切身感知。


茶行业门槛低,无论大厂小厂茶商茶客,收茶、压茶的模式一样,没有区别,与之前相符的情况是,整个产业都变成了一个巨型“代工厂”。


这带来一个后遗症,人人都在做品牌,却很难有人形成品牌,市场被彻底稀释。


正因为人人上山包装一个品牌,销售的圈子化就更为明显。


圈层化无可非议,然而,人手一个品牌,注定了小众茶的分销难度。


在茶山,遇到茶农,感叹自己家的价格才两千,太便宜。事实是,这是市场可以大规模化接受的一个底线了,这等于山上吃饱了,山下不够吃。


所以,市场处于一种矛盾中,一方面要便宜,一方面要品质。


然而,现在的问题在于,不是价格,不是品质,在于大多数人把不属于这个阶级的产品卖错了位。


品牌固然都在圈层化,个性化,分散的市场格局已经形成,然而,这都说明了各自的控制力度也很难把握。


这种改变,不是产品的好与坏能主导的,甚至产品的好与坏与消费者的消费观改变就没有丝毫关系。


现在很多人追山头,追纯料,追高杆,这些茶好不好,肯定好,因为这不是一代人验证的结果,而是可能几百年的一种经验。


然而,这些茶未必就能大卖,甚至根本无法卖,说简单点是没有找对消费对象,说复杂点,就是消费者的注意力在不断转移。

某一个时段,古树纯料的概念刚上来,大家的注意力在这里,这一个时段别人没有,你家独有。当市场上家家户户都有的时候,你的这种概念的冲击力就大大减弱了,消费者就会寻找更有刺激感、更有价值感的东西去了,这与你本身的产品真与假,好与坏都没有关系。

我们可以做一个设想,比方市场家家都是真实的山头茶,家家就好卖了吗?

市场一定不是这样的!

授权转载自:吴疆说普洱,wujiang1983054008

作者:吴疆,作家,茶文化学者。写作《普洱茶营销》、《普洱茶营销--七子饼鉴茶实录》、《吴疆说普洱》。

白茶发售|久违的阳光,茶叶的福音

上海连续几天的暖阳,一扫春节假期后的工作雾霾。特别是对茶叶工作者来说,尤其能体会到阳光的正能量,看着茶芽一点一点的抽出来,全身的细胞都感受到了来自春天生机勃勃的力量。


万物生长靠太阳,茶叶作为这万物中的一员,生长也自然离不开太阳。但茶树对太阳的追求和向日葵一直正面追随太阳不一样。

陆羽《茶经》中也有介绍,茶,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叶卷上,叶舒次。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滞,结瘕疾。

这短短几句话,精炼的总结了光对茶叶品质的影响。阴山坡谷的茶叶品质较差,不宜采用。阳崖阴林,茶树是一种喜光耐阴的植物,有点小个性,就是它并不喜欢阳光直射。

因为更准确的说,茶树喜欢阳光,是喜欢阳光中一些特殊的光质,而对光的强度没有那么强的要求。

红橙光与滋味物质关联

适当的光照强度下红橙光对于茶叶的碳代谢和糖类物质的合成具有促进作用,能够提高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含量。但若是像夏季的灼日阳光,茶叶中产生大量的茶多酚物质,导致茶叶的涩味加重,这对茶友的味蕾来说可就不是件什么好事了


蓝光、红光与香气物质关联

蓝光和红光能够促进茶叶香气合成酶的表达,从而提升茶叶的香气。列如青茶中特殊的萜类物质所散发的花香,就需要适度合理的红蓝光照射而产生。一般而言,像铁观音的采摘都是等太阳出来,云雾快散了的时候才开始进行。


另外茶叶的加工过程和阳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茶叶加工中萎凋的工序做的好与坏,和阳光的关系尤为的重要。

加工完成的干茶储存也和阳光有着特殊关联,记住,虽然我们喜欢晒这春日里的太阳,但干茶可不喜欢哦。相较于晒太阳,它们更喜欢在干燥通风没有阳光直射的地方静静的提升自己

唯有好茶可以慢慢等待

春季,无论是晴是雨都牵扯着茶人的心,这几日晴朗的天气,茶园不知被大家关切多少回了。据目前了解,现在除了乌牛早已经可以尝鲜了,其它的西湖龙井、福鼎白茶也都开始抽芽了。所以,大家无需着急,只需品着老茶,静静等待新茶上市。




白茶发售还剩3

上海茶业交易中心正在发售多款来自福建福鼎的优质白茶——2017-2018年白毫银针、2016年白牡丹、2016年白露、天苗2011-2017垂直年份寿眉饼。



天苗白毫银针身披白毫,毫香显,滋味醇和,姣好的容颜,适合与朋友一起品鉴观赏。




时间悄悄地从指间流逝,2016年的白牡丹已经从当初的新茶变成了一款老白茶,不禁对这种变化充满期待。



白露,又一款晋升的老白茶,正如它的名字,采制于2016年的白露节气,快来感受它的变化吧!




2011-2017年共七款寿眉饼,益饮益藏,自饮送礼俱佳。每款茶饼都是经上茶中心精挑细选的优质白茶,品质保证,值得信赖!



(发售详情以官网公告为准)

上海茶业交易中心网址:https://www.teaex-sh.com/



上海茶业交易中心

福鼎白茶系列——发售公告



天苗白毫银针2017(50g)、天苗白毫银针2018(50g)、天苗白毫银针2018(200g)礼盒装等茶品发售公告

上海茶业交易中心

发售声明

本发售公告的目的仅为向公众提供有关本次发售的基本情况,发售公告全文同时刊载在上海茶业交易中心官方网站[www.teaex-sh.com]。

一、本次发售相关信息

风险提示:

参与上海茶业交易中心交易的所有交易用户应是在仔细研读并充分理解本交易中心的交易规则和相关交易公告的基础上自愿进行申购和交易,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参与上海茶业交易中心交易的所有交易用户须充分理解市场风险和交易风险,请务必对此有清醒认识,从风险承担能力等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审慎理性参与申购和交易。由于各种风险因素的存在,交易用户所预期的规避风险、获利等交易目标不一定能够实现,交易用户应确认自身具有相应的风险承受能力,并自愿承担参与交易投资的风险和损失。

二、客户开户及申购流程


三、银商转账合作银行及账户信息

银商转账合作银行:建设银行

上海茶业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在建设银行E商贸通商户编号:3100000186 

四、交易及提货环节相关费用


找到约166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