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唐代茶叶的种类有

找到约286条结果 (用时 0.018 秒)

黄茶的种类有哪些?品牌茶叶哪个牌子好?

黄茶按鲜叶老嫩芽叶大小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大类。黄芽茶原料细嫩、采摘单芽或一芽一叶加工而成,黄小茶采摘细嫩芽叶加工而成,黄大茶采摘一芽二、三叶甚至一芽四、五叶为原料制作而成。
 

 



一、黄茶分类
 
1、黄芽茶
 
黄芽茶主要采自清明前后的一芽一叶,精细度高,外形茁壮挺直,银毫满披,色泽金黄,光亮,汤色杏黄明亮,滋味甘醇爽口,有“金镶玉”之美称。
 
黄芽茶主要包括有:湖南岳阳的君山银针、四川雅安的蒙顶黄芽、安微的霍山黄芽等。
 
2、黄小芽
 
黄小芽在四月中下旬采摘,为较大一些的一芽二,三叶,加工而成,黄小芽外形微卷,色泽黄亮油润,白毫显露,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醇厚鲜爽。
 
黄小茶主要的包括:湖南宁乡的沩山毛、湖北远安的远安鹿苑、浙江温州的平阳黄汤等。
 
3、黄大茶
 
黄大茶采摘一芽四,五叶,一般长度在10-13厘米,黄大茶的大枝大叶的外形,在我国诸多的茶类中确实少见,成为消费者判定黄大茶品质好坏的标准,前些年一些地区也仿制黄大茶,但因外形缺少大枝大叶,故“鱼目混珠”。
 
黄大茶的外形梗壮叶肥,叶片成条,梗叶相连形似鱼钩,梗叶金黄显褐,色泽油润,汤色深黄显褐,滋味浓厚醇和,具有高嫩的焦香。
 
黄大茶主要的包括有:安微皖西的金寨黄大茶、安微霍山的霍山黄大茶、广东湛江等地的广东大叶青、贵州海马宫茶等。
 
黄茶适合在夏秋两季饮用,夏季气候酷热,脾胃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饮用黄茶能起到很好的助消化,清暑生津的功效。秋季气候干燥,是咽喉疾病的高发季节,常饮黄茶,能生津润喉。
 

 
二、黄茶名茶
 
1、君山银针
 
黄芽茶之极品,其成品茶,外形茁壮挺直,重实匀齐,银毫披露,芽身金黄光亮,内质毫香鲜嫩,被誉为“金镶玉”。汤色杏黄明净,滋味甘醇鲜爽,香气清雅。若以玻璃杯冲泡,可见芽尖冲上水面,悬空竖立,下沉时如雪花下坠,沉入杯底,状似鲜笋出土,又如刀剑林立。再冲泡再竖起,能够三起三落。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都久负盛名,身价千金。
 
君山银针的特点:茶形紧实挺直、芽身金黄.色泽润亮、香气高、汤色杏黄清澈、茶味爽甜醇厚、叶底嫩黄明亮。
 
2、霍山黄芽
 
亦属黄芽茶的珍品。产于安徽省大别山区的霍山县,霍山茶的生产历史悠久,霍山古属寿州,从唐代起即有生产其所产黄芽既为名茶极品,明清时更被列为宫廷贡品。对此《唐国史补》.《群芳谱》等均有记载。霍山黄芽要求鲜叶细嫩新鲜,一般当天采芽当天制作,分杀青。初烘.摊放.复烘.足烘五道工序,在摊放和复烘后,使其会潮变黄。
 
霍山黄芽的特点:茶形细嫩多亮,形如雀尖,茶色嫩黄,香气栗香,汤色黄绿清明,茶味醇厚有回甘,叶底黄亮嫩匀厚实。
 
3、蒙顶黄芽
 
产于四川省名山县蒙山。蒙山产茶的历史十分悠久,蒙顶茶自唐至明清,都是有名的贡茶。乃有不少茶馆.茶庄悬挂“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的对联,可见蒙顶茶影响之深远。每年春分时节开始采制蒙顶黄茶,选择肥壮的芽头一芽一叶初展,经杀青.处包.复炒等八道工序制成。
 
蒙顶黄芽的特点:茶形扁直,芽毫毕露,茶色色泽微黄,甜香浓郁,汤色黄亮,叶底嫩黄匀亮。 
 
4、远安黄茶
 
远安县古属峡州,唐代陆羽《茶经》中就有远安产茶这记载。据县志远载,鹿苑茶起初(公元1225)年为鹿苑增寺侧载值,产量甚微,当地村民见茶香味浓,便争于相引种,遂扩大到山前屋后种植,从而得以发展。现已在鹿苑一带创制出一种黄茶类的鹿苑毛尖。
 

 
5、广东大叶青
 
为广东的特产。制法是先萎凋后杀青,再揉捻闷堆。这与其它黄茶不同。产品品质具有黄茶的一般特点。所以也归属共同茶类。其产地为广东省韶关、肇庆、湛江等县市。广东大叶青的品质特点是,外形条索肥壮、紧结、重实,老嫩均匀,叶张完整,显毫,色泽青润显黄,香气纯正,滋味浓醇回甘,汤色橙黄明亮,叶底淡黄。产品分1-5级。
 
6、海马宫茶
 
产于贵州省大方县的老鹰岩脚下的海马宫乡。海马宫茶采于当地中,小群体品种,具有茸毛,持嫩性强的特性。谷雨前后开采。采摘标准;一级茶为一芽一叶初展;二级茶为一芽二叶,三级茶为一芽三叶。海马宫茶属黄茶类名茶。具有条索紧结卷曲,茸毛显露,青高味醇,回味甘甜,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黄匀整明亮的特点。
 
7、路丁茶
 
山西的路丁茶,是以早期的治疗高血压而闻名,与传统黄茶不同,是以碎,卫生的包装为主。后演变为的高档黄茶,汤色金黄,口感独特,且容易保存,越陈越香醇.路丁茶实为各种天然中草药提取物,天然本草提取物 萃取植物精华。路丁茶让每一个中国人健健康康。《神农本草经》、《唐本草》、《神农本草》都有记录路丁茶的作用。



暖莘茶品牌介绍:

中国不缺好茶,很多知名产地品牌,比如乌龙茶,红茶,绿茶,铁观音,西湖龙井,茉莉花茶,滇红,祁门红,大红袍,普洱茶等等,但是哪个茶品牌的茶好?很多人就不太清楚,喝好茶,喝的是标准,不同品牌茶,定位不同,标准也就不同,对品质的要求也就不同,

好茶很多,但是要看标准,品牌茶推荐暖莘茶,喝好茶,选暖莘,好茶暖心。

暖莘茶:一叶好茶来之不易,从种茶,管茶,采茶,挑茶,炒茶,制茶,在不断找产地,选标准,寻好茶这包含了初心梦想旅途中的艰辛汗水,包含了几代人,一辈茶人的心血和用心,我们不生产茶,我们只设计茶,寻一叶中国好茶,标准化,规模化,复制化以降低好茶的成本,为消费者提供一叶好。

暖莘茶以坚持一叶好茶,暖一片人心的理念:以为大众寻找中国好茶为宗旨,对茶我们坚持四不原则:

非原产地不选

2.非原生态不选

3.非高标准不选

4.非好口感不选

因此并非每一叶茶都叫暖莘茶。梦想起航,十年三千六百五十个日夜,一百二多万公里,环绕中国六十圈,万里苦寻,品茶无数,只为寻找一叶中国好茶,敬您一杯暖莘茶,好茶才暖心。



暖莘茶对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在原有工艺上,每个环节有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有些行业工序,这里要经过两次以上的筛选或检核以确保在高品质的标准上,在二次以上提高,因此暖莘茶品质是比较值得肯定的。


由《黄帝内经》解读中华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作为中国古代医学典籍的《黄帝内经》中,对于茶叶的价值和功效有着详细的记载。本文将会从茶叶和黄帝内经的关系入手,介绍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茶叶饮用的种类和制作方法。借此,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茶文化的魅力,也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国茶文化。

茶叶与黄帝内经的关系

在《黄帝内经》中,茶叶被视为一种药物,其所蕴含的医学价值被逐渐发掘和挖掘。尤其是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和实践的经验积累,茶叶的药用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探索和发现。茶叶中的茶多酚、儿茶素等成分,对于脾胃的保健有着著的作用,从而也证明了黄帝内经中的思想。


茶文化的发展历程

茶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商、周时期,当时茶叶被视为贵族和士人的饮品。到了唐代,茶叶的种类和制作方法已经非常丰富了,成为了广泛流传的饮品。唐代大诗人陆羽所著的《茶经》,则是一部关于茶叶的重要文化经典,成为了中国茶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宋代,茶叶的种类和制作工艺更加多样化,茶文化也进一步发扬光大。元代时期,茶馆成为了重要的社交场所,茶文化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到了明清时期,茶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茶叶的种类和品质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茶叶的种类和制作方法

中国的茶叶种类繁多,按照发酵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等六大类。每种茶叶都有其独特的品质和特点。适合不同的口味和需求。茶叶的制作过程也是独具特色的,一般包括采摘、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非常细致和精细的操作。


茶叶的美学价值

茶叶作为一种饮品,不仅仅具有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还具有美学价值。中国传统茶态,通过谈论茶汤的色、香、味、形等方面的感受,让人们更好地体验到茶叶所蕴含的美学价值。

品茶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沉静、细致、舒适、安静等状态,这种状态有利于人们心境的平和,也有助于人们进一步领略茶叶的魅力。同时,茶品的香味和口感也是茶叶美学价值的重要体现,每一种茶叶都有其独特的香味和口感,人们在品尝茶叶的同时,可以从中品味出茶叶的独特韵味。

茶叶的社交价值

茶叶在中国文化中,也有着重要的社交价值。在古代,茶叶是贵族和土人的社交饮品,到了明清时期,茶馆成为了重要的社交场所,茶文化也因此得以进一步发扬光大。在现代社会,茶叶也是人们社交活动中不可或的一部分,人们在品茶的同时,可以借助茶叶的力量,增进彼此的交流和沟通。


茶叶和健康生活

茶叶作为一种饮品,具有清凉解暑、提神醒脑、养生保健等功效,同时也有助于预防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茶叶中的茶多酚、儿茶素等成分,对于人体的健康有着显著的作用。因此,茶叶已经成为了现代健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茶叶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茶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在中国,许多地方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茶叶文化,如四川的圆茶文化、福建的武夷岩茶文化、江苏的碧螺春文化等等。这些茶叶文化不仅仅是对茶叶的赞美,更是对地方文化和历史的传承和发扬,成为了当地文化的重要标志。

茶叶的国际影响

茶叶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也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茶叶的传播和推广,不仅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更有助于推动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和交流。如今,茶叶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特色的茶文化和茶叶品牌。

茶叶文化的未来展望

未来,茶叶文化将继续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在全球范围内发挥重要作用。茶叶文化的未来展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茶叶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茶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应该继续重视和加强对茶叶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通过加强茶叶文化的教育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茶叶文化的魅力,从而促进茶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茶叶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茶叶文化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未来,可以通过结合现代科技和商业手段。推动茶叶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让茶叶文化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

3、茶叶文化的国际交流和推广

茶叶文化在国际上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未来应该加强茶叶文化的国际交流和推广。通过加强茶叶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茶叶文化的价值和魅力。

茶叶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底道。茶叶不仅具有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也具有美学价值和社交价值等方面的价值。茶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有利于维护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更有助于推动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和融合。茶叶的国际影响,也有助于推动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和交流。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尊重茶叶文化,让茶叶文化继续为人们所喜爱和传承。

而作为中国古代医学典籍的《黄帝内经》中,对于茶叶的价值和功效也有着详细的记载。通过对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和茶叶的种类和制作方法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茶文化的魅力,也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国茶文化的卓越贡献。

来源:勐海县卓群茶厂,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旧书重读/唐代:茶文化的定型

旷达斋 录 原创作者:余悦

中国国际茶文化创始会长王家扬先生关于《大美中国茶》"图说"系列的序言推送后,引起了读者对这套丛书的极大兴趣。现征得丛书主编余悦研究员同意,特转发《图说中国茶》一书。该书出版于2014年,却写作完成在10多年前。今天推送的是该书第一章第二节:"唐代:茶文化的定型"。这节用简洁的文字,介绍了唐代茶文化的盛况与特点,阐述了为什么把这个时期称为"茶文化的定型"时代。

唐代:茶文化定型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前行的轨迹,茶文化也有其嬗变的历程,诸如酝酿期、萌芽期等。而茶文化的定型,则在中国文化呈现万气象的唐代。

唐开元年间,由唐玄宗作序而颁行的《开元文字音义》正式确定了“茶”字。唐代茶叶及茶文化的兴起,和整个唐代经济、文化昌盛是紧密相关的,当然也离不开茶事的普及、茶艺的提高、茶学的繁荣等这几个前提条件。

茶事兴盛的客观条件,是茶叶种植业的扩大发展。唐代茶树的人工栽培种植技术得到普遍的推广,茶叶的加工技术也有较大发展。从陆羽《茶经》和唐代其他文献记载来看,当时,全国种植茶树的地方为八大茶区,遍及43个州郡,即今天的四川、陕西、湖北、云南、广西、贵州、湖南、广东、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河南等14个省区,几乎相当于我国近代产茶地区。茶叶种植面积的扩大,产量也随之大幅提高,据陈椽《茶业通史》估算,德宗贞元九年(公元793年)全国产茶200万担,人均达3.64斤,创历史最高水平。

同时,制茶工艺有了突破,发明了蒸青绿茶,而且规定了严格的制茶工序,如“采、蒸、捣、拍、焙、穿、封”等。唐时,随着制茶工艺的提高,出现了许多色香味俱佳的名茶,诸如剑南蒙顶山茶、东川的神泉小团、峡州的碧涧明月等,甚至出现了贡品湖州紫笋茶和常州阳羡茶。

茶叶产量的巨增,茶叶制作的突破,也和当时饮茶习俗的普遍化有关,茶不再单纯作为药品、祭品的形式出现,也不再是贵族士大夫所特有的享受品,此时饮茶已蔚然成风,出现了“比屋之饮”的局面。封演《封氏闻见证》写得更详细:“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雾日尽夜,殆成风俗。始于中地,流于塞外。”由此可见,唐代饮茶已经普及全国南北各地,成为具有文化意味的嗜好。

随着饮茶风尚的日益传播,饮茶的方法也有较大的改进,开始注意茶叶的质量,讲究水的选择,同时对烹煮方法和烹煮环境也越来越讲究。

比如:唐人已开始追求茶的形、色、香、味,按陆羽《茶经》中对八大茶区的评定,天下茶分上、中、下三等;而且根据土质、气候、生长条件的优劣,明确指出“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还具体到“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叶卷上,叶舒次”。

水的讲究主要在清、洁、轻、甘、冽这几个方面,《茶经》中就界定“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和陆羽生活时代稍后的张又新著有《煎茶水记》,列有天下二十名水的次第。虽然后来有人对这二十次序有所质疑,认为与陆羽《茶经》观点不符,但无论如何,《煎茶水记》打开了人们的视野,加深了对茶艺中水的作用的认识。

唐以前,茶具与食具是混用的,即使有饮用的器具也不甚讲究,形制并不统一,是陆羽创造性地提出了“香茶配佳器”的要义。他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发明、制作和规范茶具为“二十四器”,包括煮茶、饮茶、炙茶、贮茶等用具及其附件,还详细介绍了每件器具的作用,以及用材、尺寸、式样等。《茶经》中所记述的专门茶具,是中国茶具发展史上最早、最完整的记录,也是对全国茶具的一次统一,还是对茶具的一次划时代的提高和发展。

唐代茶文化从形成到定型,还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特征:

一是唐诗中出现了一批脍灸人口的茶诗。唐代饮茶之风的兴盛,也进入了文人雅士的生活,反映到文学上,就是茶诗的大量出现。像陆羽、皎然、皇甫皇、颜真卿、皇甫冉、刘长卿、钱起、卢纶等著名茶人,都写下了咏茶诗篇。就是当时许多彪炳诗坛的大家,如李白、杜甫、刘禹锡、白居易、杜牧、温庭筠、皮日休等,也留下不少茶诗佳构。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其中有“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诗中通过饮茶七碗茶不同的感受,把茶提神醒脑,激发文思,净化灵魂,与天地宇宙交融、凝聚万象的功能描绘得淋漓尽致。

大诗人白居易也把茶引为知己,作过五十多首咏茶诗。他的人生追求在茶诗中也得以体现:“雾通行止长相伴”,无论雾通行止,皆以琴茶相伴;“尽日一餐茶两碗,更无所要到明朝”,这才是闲居生活的境界。茶为诗助兴,诗为茶扬名,成为唐代茶文化的一大奇观。

二是出现了文化属性不同的饮茶圈,大致分为文人、僧侣、大众以及宫廷这四个圈子。文人茶文化圈的主体,是活跃在文坛的诗人和文学家,包括画家、书法家、音乐家等,茶能形成一种文化,能成为众人喜爱的饮品,饮茶习俗的流行,这些文人士大夫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僧侣茶文化圈的主体是生活在寺庙中的僧人。

唐代饮茶风气的盛行,与寺院的倡导与践行是分不开的。僧人吃斋念佛、青灯苦修,饮茶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体悟佛性的“方便法厅”。大众茶文化圈的主体是平民百姓,贩夫走卒等。流汗出力,粗茶淡饭,融进了他们的生命。正是大众率真、率性的表露,使茶文化有了坚实的基石和活力的朴素。

宫廷茶文化圈的构成是帝王将相、皇亲国戚,以及围绕在他们周边的达官贵人。在他们追求茶的高贵、器的价高、水的名珍、品的华彩的作用下,茶文化既走向精致、精彩、精当,又以其过度的表现成为穷奢极欲的祸害,以至进贡茶的朝廷命官袁高也发出了“茫茫沧海间,丹愤何由申”的慨叹。

谈及唐代茶文化,作为定型期的标志之一,就是出现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陆羽,以及他所著的中国茶学的开山之作,也是世界上第一本茶书的《茶经》。因为只有这时,中国茶文化的基本架构并借助文字的载体向更广阔的空间和更久远的时间传播。

陆羽(公元733—804年),唐代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字鸿渐,自称桑苎翁,又号竟陵子。时隔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有关他的身世早已湮没难辨,留给我们的只有极少数的史料。但是,对陆羽为茶学所作的巨大贡献,人们一直给予很高的评价。我国历史上的茶人,无论文人、释道,达官显贵、甚至帝王,无不知陆羽之名,民间也尊称他为“茶神”、“茶圣”、“茶仙”。

而《茶经》自问世以来,在唐代即为人注目,《封氏闻见记》中有“楚人陆鸿渐为<茶论>……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的记录;北宋诗人梅尧臣诗中也有“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的句子;宋代陈师道在《茶经》序中说:“夫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茶者也!”国外学者也有这方面的评述,英国人威廉·乌克斯在《茶叶全书》中说:“中国学者陆羽著述第一部完全关于茶叶的书籍,于是在当时中国农家以及世界有关者,俱受其惠……故无人能否认陆羽的崇高地位。”

时至今日,《茶经》仍然是一本流传最广、影响最大、茶人最爱的茶书。除中文本外,《茶经》还有英文、日文、韩文等多种译本,受到世界的欢迎。

《茶经》成书的时间,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比较普遍的意见是:为避“安史之乱”,唐至德元年(公元756年),时年24岁的陆羽背景离乡,流落江南,最后定居浙江湖洲。他研究茶事,积十年心得,于上元二年(公元761年)至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撰写《茶经》初稿,后补充修订,于唐化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刻印问世。分3卷10节,约7000余字。

第一卷:一之源,讲茶的起源、茶的性状、名称和品质;二之具,谈采茶、制茶的用具;三之造,谈茶叶的种类和采制方法。卷中:四之器,介绍煮茶、饮茶的器具;卷下:五之煮,讲煮茶的方法、各地水质的品第;六之饮,介绍饮茶风俗和饮茶方法;七之事,汇录唐前历代文献有关茶的故事和药效;八之出,介绍全国名茶产地和茶叶品质高低;九之略,论述在特殊环境下可以省略一些制茶工具和饮茶器具;十之图,提出把《茶经》所述的内容抄在素绢上张挂起来,以便日常学习记用。

《茶经》虽然文字不多,内容却广泛而精当,对生产和饮茶风气都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虽然一千多年来,茶叶生产和茶文化状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陆羽《茶经》作为世界上第一部最完备的综合性茶学著作,成为历代和当今必读的经典。

找到约280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