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唐代茶叶的种类

找到约300条结果 (用时 0.015 秒)

由《黄帝内经》解读中华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作为中国古代医学典籍的《黄帝内经》中,对于茶叶的价值和功效有着详细的记载。本文将会从茶叶和黄帝内经的关系入手,介绍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茶叶饮用的种类和制作方法。借此,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茶文化的魅力,也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国茶文化。

茶叶与黄帝内经的关系

在《黄帝内经》中,茶叶被视为一种药物,其所蕴含的医学价值被逐渐发掘和挖掘。尤其是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和实践的经验积累,茶叶的药用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探索和发现。茶叶中的茶多酚、儿茶素等成分,对于脾胃的保健有着著的作用,从而也证明了黄帝内经中的思想。


茶文化的发展历程

茶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商、周时期,当时茶叶被视为贵族和士人的饮品。到了唐代,茶叶的种类和制作方法已经非常丰富了,成为了广泛流传的饮品。唐代大诗人陆羽所著的《茶经》,则是一部关于茶叶的重要文化经典,成为了中国茶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宋代,茶叶的种类和制作工艺更加多样化,茶文化也进一步发扬光大。元代时期,茶馆成为了重要的社交场所,茶文化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到了明清时期,茶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茶叶的种类和品质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茶叶的种类和制作方法

中国的茶叶种类繁多,按照发酵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等六大类。每种茶叶都有其独特的品质和特点。适合不同的口味和需求。茶叶的制作过程也是独具特色的,一般包括采摘、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非常细致和精细的操作。


茶叶的美学价值

茶叶作为一种饮品,不仅仅具有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还具有美学价值。中国传统茶态,通过谈论茶汤的色、香、味、形等方面的感受,让人们更好地体验到茶叶所蕴含的美学价值。

品茶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沉静、细致、舒适、安静等状态,这种状态有利于人们心境的平和,也有助于人们进一步领略茶叶的魅力。同时,茶品的香味和口感也是茶叶美学价值的重要体现,每一种茶叶都有其独特的香味和口感,人们在品尝茶叶的同时,可以从中品味出茶叶的独特韵味。

茶叶的社交价值

茶叶在中国文化中,也有着重要的社交价值。在古代,茶叶是贵族和土人的社交饮品,到了明清时期,茶馆成为了重要的社交场所,茶文化也因此得以进一步发扬光大。在现代社会,茶叶也是人们社交活动中不可或的一部分,人们在品茶的同时,可以借助茶叶的力量,增进彼此的交流和沟通。


茶叶和健康生活

茶叶作为一种饮品,具有清凉解暑、提神醒脑、养生保健等功效,同时也有助于预防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茶叶中的茶多酚、儿茶素等成分,对于人体的健康有着显著的作用。因此,茶叶已经成为了现代健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茶叶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茶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在中国,许多地方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茶叶文化,如四川的圆茶文化、福建的武夷岩茶文化、江苏的碧螺春文化等等。这些茶叶文化不仅仅是对茶叶的赞美,更是对地方文化和历史的传承和发扬,成为了当地文化的重要标志。

茶叶的国际影响

茶叶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也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茶叶的传播和推广,不仅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更有助于推动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和交流。如今,茶叶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特色的茶文化和茶叶品牌。

茶叶文化的未来展望

未来,茶叶文化将继续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在全球范围内发挥重要作用。茶叶文化的未来展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茶叶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茶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应该继续重视和加强对茶叶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通过加强茶叶文化的教育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茶叶文化的魅力,从而促进茶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茶叶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茶叶文化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未来,可以通过结合现代科技和商业手段。推动茶叶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让茶叶文化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

3、茶叶文化的国际交流和推广

茶叶文化在国际上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未来应该加强茶叶文化的国际交流和推广。通过加强茶叶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茶叶文化的价值和魅力。

茶叶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底道。茶叶不仅具有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也具有美学价值和社交价值等方面的价值。茶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有利于维护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更有助于推动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和融合。茶叶的国际影响,也有助于推动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和交流。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尊重茶叶文化,让茶叶文化继续为人们所喜爱和传承。

而作为中国古代医学典籍的《黄帝内经》中,对于茶叶的价值和功效也有着详细的记载。通过对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和茶叶的种类和制作方法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茶文化的魅力,也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国茶文化的卓越贡献。

来源:勐海县卓群茶厂,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旧书重读/唐代:茶文化的定型

旷达斋 录 原创作者:余悦

中国国际茶文化创始会长王家扬先生关于《大美中国茶》"图说"系列的序言推送后,引起了读者对这套丛书的极大兴趣。现征得丛书主编余悦研究员同意,特转发《图说中国茶》一书。该书出版于2014年,却写作完成在10多年前。今天推送的是该书第一章第二节:"唐代:茶文化的定型"。这节用简洁的文字,介绍了唐代茶文化的盛况与特点,阐述了为什么把这个时期称为"茶文化的定型"时代。

唐代:茶文化定型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前行的轨迹,茶文化也有其嬗变的历程,诸如酝酿期、萌芽期等。而茶文化的定型,则在中国文化呈现万气象的唐代。

唐开元年间,由唐玄宗作序而颁行的《开元文字音义》正式确定了“茶”字。唐代茶叶及茶文化的兴起,和整个唐代经济、文化昌盛是紧密相关的,当然也离不开茶事的普及、茶艺的提高、茶学的繁荣等这几个前提条件。

茶事兴盛的客观条件,是茶叶种植业的扩大发展。唐代茶树的人工栽培种植技术得到普遍的推广,茶叶的加工技术也有较大发展。从陆羽《茶经》和唐代其他文献记载来看,当时,全国种植茶树的地方为八大茶区,遍及43个州郡,即今天的四川、陕西、湖北、云南、广西、贵州、湖南、广东、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河南等14个省区,几乎相当于我国近代产茶地区。茶叶种植面积的扩大,产量也随之大幅提高,据陈椽《茶业通史》估算,德宗贞元九年(公元793年)全国产茶200万担,人均达3.64斤,创历史最高水平。

同时,制茶工艺有了突破,发明了蒸青绿茶,而且规定了严格的制茶工序,如“采、蒸、捣、拍、焙、穿、封”等。唐时,随着制茶工艺的提高,出现了许多色香味俱佳的名茶,诸如剑南蒙顶山茶、东川的神泉小团、峡州的碧涧明月等,甚至出现了贡品湖州紫笋茶和常州阳羡茶。

茶叶产量的巨增,茶叶制作的突破,也和当时饮茶习俗的普遍化有关,茶不再单纯作为药品、祭品的形式出现,也不再是贵族士大夫所特有的享受品,此时饮茶已蔚然成风,出现了“比屋之饮”的局面。封演《封氏闻见证》写得更详细:“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雾日尽夜,殆成风俗。始于中地,流于塞外。”由此可见,唐代饮茶已经普及全国南北各地,成为具有文化意味的嗜好。

随着饮茶风尚的日益传播,饮茶的方法也有较大的改进,开始注意茶叶的质量,讲究水的选择,同时对烹煮方法和烹煮环境也越来越讲究。

比如:唐人已开始追求茶的形、色、香、味,按陆羽《茶经》中对八大茶区的评定,天下茶分上、中、下三等;而且根据土质、气候、生长条件的优劣,明确指出“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还具体到“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叶卷上,叶舒次”。

水的讲究主要在清、洁、轻、甘、冽这几个方面,《茶经》中就界定“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和陆羽生活时代稍后的张又新著有《煎茶水记》,列有天下二十名水的次第。虽然后来有人对这二十次序有所质疑,认为与陆羽《茶经》观点不符,但无论如何,《煎茶水记》打开了人们的视野,加深了对茶艺中水的作用的认识。

唐以前,茶具与食具是混用的,即使有饮用的器具也不甚讲究,形制并不统一,是陆羽创造性地提出了“香茶配佳器”的要义。他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发明、制作和规范茶具为“二十四器”,包括煮茶、饮茶、炙茶、贮茶等用具及其附件,还详细介绍了每件器具的作用,以及用材、尺寸、式样等。《茶经》中所记述的专门茶具,是中国茶具发展史上最早、最完整的记录,也是对全国茶具的一次统一,还是对茶具的一次划时代的提高和发展。

唐代茶文化从形成到定型,还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特征:

一是唐诗中出现了一批脍灸人口的茶诗。唐代饮茶之风的兴盛,也进入了文人雅士的生活,反映到文学上,就是茶诗的大量出现。像陆羽、皎然、皇甫皇、颜真卿、皇甫冉、刘长卿、钱起、卢纶等著名茶人,都写下了咏茶诗篇。就是当时许多彪炳诗坛的大家,如李白、杜甫、刘禹锡、白居易、杜牧、温庭筠、皮日休等,也留下不少茶诗佳构。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其中有“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诗中通过饮茶七碗茶不同的感受,把茶提神醒脑,激发文思,净化灵魂,与天地宇宙交融、凝聚万象的功能描绘得淋漓尽致。

大诗人白居易也把茶引为知己,作过五十多首咏茶诗。他的人生追求在茶诗中也得以体现:“雾通行止长相伴”,无论雾通行止,皆以琴茶相伴;“尽日一餐茶两碗,更无所要到明朝”,这才是闲居生活的境界。茶为诗助兴,诗为茶扬名,成为唐代茶文化的一大奇观。

二是出现了文化属性不同的饮茶圈,大致分为文人、僧侣、大众以及宫廷这四个圈子。文人茶文化圈的主体,是活跃在文坛的诗人和文学家,包括画家、书法家、音乐家等,茶能形成一种文化,能成为众人喜爱的饮品,饮茶习俗的流行,这些文人士大夫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僧侣茶文化圈的主体是生活在寺庙中的僧人。

唐代饮茶风气的盛行,与寺院的倡导与践行是分不开的。僧人吃斋念佛、青灯苦修,饮茶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体悟佛性的“方便法厅”。大众茶文化圈的主体是平民百姓,贩夫走卒等。流汗出力,粗茶淡饭,融进了他们的生命。正是大众率真、率性的表露,使茶文化有了坚实的基石和活力的朴素。

宫廷茶文化圈的构成是帝王将相、皇亲国戚,以及围绕在他们周边的达官贵人。在他们追求茶的高贵、器的价高、水的名珍、品的华彩的作用下,茶文化既走向精致、精彩、精当,又以其过度的表现成为穷奢极欲的祸害,以至进贡茶的朝廷命官袁高也发出了“茫茫沧海间,丹愤何由申”的慨叹。

谈及唐代茶文化,作为定型期的标志之一,就是出现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陆羽,以及他所著的中国茶学的开山之作,也是世界上第一本茶书的《茶经》。因为只有这时,中国茶文化的基本架构并借助文字的载体向更广阔的空间和更久远的时间传播。

陆羽(公元733—804年),唐代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字鸿渐,自称桑苎翁,又号竟陵子。时隔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有关他的身世早已湮没难辨,留给我们的只有极少数的史料。但是,对陆羽为茶学所作的巨大贡献,人们一直给予很高的评价。我国历史上的茶人,无论文人、释道,达官显贵、甚至帝王,无不知陆羽之名,民间也尊称他为“茶神”、“茶圣”、“茶仙”。

而《茶经》自问世以来,在唐代即为人注目,《封氏闻见记》中有“楚人陆鸿渐为<茶论>……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的记录;北宋诗人梅尧臣诗中也有“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的句子;宋代陈师道在《茶经》序中说:“夫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茶者也!”国外学者也有这方面的评述,英国人威廉·乌克斯在《茶叶全书》中说:“中国学者陆羽著述第一部完全关于茶叶的书籍,于是在当时中国农家以及世界有关者,俱受其惠……故无人能否认陆羽的崇高地位。”

时至今日,《茶经》仍然是一本流传最广、影响最大、茶人最爱的茶书。除中文本外,《茶经》还有英文、日文、韩文等多种译本,受到世界的欢迎。

《茶经》成书的时间,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比较普遍的意见是:为避“安史之乱”,唐至德元年(公元756年),时年24岁的陆羽背景离乡,流落江南,最后定居浙江湖洲。他研究茶事,积十年心得,于上元二年(公元761年)至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撰写《茶经》初稿,后补充修订,于唐化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刻印问世。分3卷10节,约7000余字。

第一卷:一之源,讲茶的起源、茶的性状、名称和品质;二之具,谈采茶、制茶的用具;三之造,谈茶叶的种类和采制方法。卷中:四之器,介绍煮茶、饮茶的器具;卷下:五之煮,讲煮茶的方法、各地水质的品第;六之饮,介绍饮茶风俗和饮茶方法;七之事,汇录唐前历代文献有关茶的故事和药效;八之出,介绍全国名茶产地和茶叶品质高低;九之略,论述在特殊环境下可以省略一些制茶工具和饮茶器具;十之图,提出把《茶经》所述的内容抄在素绢上张挂起来,以便日常学习记用。

《茶经》虽然文字不多,内容却广泛而精当,对生产和饮茶风气都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虽然一千多年来,茶叶生产和茶文化状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陆羽《茶经》作为世界上第一部最完备的综合性茶学著作,成为历代和当今必读的经典。

一年喝掉25万吨茶叶的广东人,到底多爱茶

对于广东人来说,喝茶爽,一直喝茶一直爽。收租回家来一杯,工作摸鱼来一杯,不瞒你说,这才是鹅想要的生活嘛!

所以广东人到底有多爱喝茶呢?

茶在广州

有事没事tea一tea??,是广东人的生活常态。

对于「全员爱茶」的广东人来说,「饮茶」是刻在DNA里的记忆。早茶、午茶、下午茶、夜茶......更有被尊称为「中国茶道」的潮汕工夫茶,「有茶饮」俨然是广东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于是广东朋友把它当成「仪式感」,用来开启元气满满的周一、周二、周三.......一年365天。

「喂!三点几了喂」

「做X啊做,饮茶先啦,三点几啦,饮茶先啦喂」

「做咁多都冇用,老细唔锡你嘅叻」

前阵子,这位马来西亚的「网红饮茶哥」,手拎一袋茶、外加一句暴躁又硬核的粤语火遍了全网(不得不说,这大概是歪果仁深谙广州茶文化的典型案例吧),唤起了每个爱喝茶的广东打工人深深的共鸣感,于是立刻拿起手机打开聊天框,发给朋友一句:「饮杯茶先」。

喝茶,可以是为了摸鱼,也可以是为了庆祝下班。到了7点,依然是那句饮茶,又带出不一样的氛围感。

茶,广东人的加油站/图源自网络

「饮茶」对于广东人来说,就像一日三餐那样不可或缺。周末喝茶、过年喝茶都不算什么,想问问你见过马拉松跑到一半停下来喝茶的情况吗......

重点是发货地址/图源自网络

这个茶具的使用说明大概是潮汕爱茶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了。

医院真的很严格图片/@喵学长方此泉

别人住院,家属都是带着营养品、带着鲜花去探望;到了潮汕,探视者带着茶具,来一泡现沏的工夫茶,这种关怀才是原汁原味的「广东味道」。

生活的仪式感/@追风少年刘全有

要不怎么说网友们见多识广呢,这种忙里偷闲的办法鹅是想破鹅头都想不出的......

广东人所说的「饮茶」,传统意义上是去茶楼点个「一盅两件」(一盅即一壶茶,两件即两笼点心),不仅喝茶,还要吃点心,这是广东人独特的生活、交际方式。茶楼自然也是每一个饮茶爱好者的常驻地。

到底有多爱呢?其他地方凌晨五六点起床的老年人可能是为了锻炼身体,而广州这个时间起床的老年人可能是想排队等茶楼开门拿位。

两件只是陪衬,一盅才是C位。就算点心都吃光光,广东人也会不断给茶壶添水加茶叶,边喝茶边吹水坐足一整天。

据统计,广东省年消费茶叶量接近25万吨,相当于喝掉了云南整个省生产的茶叶......广东人也太能喝了!

希望阿婆早日康复/@南方日报

最近广州荔湾阿婆,确诊前的行动轨迹也是在各个茶楼之间。网友:这很广东!(

为什么广东人这么爱喝茶

So,为什么广东人这么爱喝茶呢?

茶叶在滚水中起舞/《茶界中国》

中国人本身就爱喝茶,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而中国老百姓也流传着一句话: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不仅说明了茶的历史悠久,更加证明它在日常生活中强大的「存在感」。

广东人爱喝茶,而且不止今天爱喝茶。早在西汉时代前,「饮茶」就第一次出现在广东人的生活里,不过那时候,茶叶并不是人人都能消遣的产物。

巡视的官吏/@懂茶帝

唐代以前,只有贵族、官吏和僧尼才可以成为「饮茶者」,而当时的茶们也都是有备而来:疗疾、驱眠或者解渴。

明代末年就出现了广州茶楼、潮州工夫茶和客家擂茶,再到清康熙年间,广州成为中国茶叶出口唯一口岸。全国各省茶叶汇集于此,广州的茶市变得十分兴旺,茶叶的种类也随之增加,「爱喝茶」、「有茶喝」彼此正向循环,饮茶多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广东的标签。

到了今天,饮茶又被广东人称为叹茶,而「叹」在粤语中是享受的意思。

喝茶本身并没有什么奇妙,它的美好之处就在于享受「茶」的那段时光,不管是「偷闲」还是「真闲」,都没有人能够拒绝惬意带来的幸福感,对于忙碌的大多数来说,有个能放松片刻、和好友聊聊日常的机会,是成年人生活中不可多得的小确幸了。

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渴望躺平、前赴后继地从复古游戏《摩尔庄园》里寻找儿时记忆和网红饮茶哥对于打工人抛出「摸鱼呼唤」之后立刻引起了共鸣的原因,毕竟,饮茶不是重点,让自己快乐才是。

茶or奶茶,都是真爱

爱喝茶,是广东人不限年龄的几件事之一。现代的茶饮可以融入传统的基因,年长的受众也可以品味时代的缩影。

以前饮茶:一盅两件

现在饮茶:奶茶、水果茶、柠檬茶……

喜茶起点/喜茶官网

逛茶楼对于今天的广东年轻人也算是比较oldschool的消遣方式,新一代的「饮茶」,更偏向于概括那些奶茶外卖与拼单时刻,不仅是为了喝,它也成为了年轻人拉近距离的社交工具。而广东人喝茶的花样,似乎也因为当初那个江门年轻人「将茶和芝士奶盖结合」的灵感而变得更加丰富。

基于多种多样的底茶种类,再加上茶饮品牌通过对新一代消费者消费心理的洞察而衍生出的全新茶饮配方:油柑系列、芝芝四季春、葡萄冻冻……越来越多的街道上,开启了一家家为茶而生的「网红店」、「概念店」。它们把茶变得更加迷人,也走向了中国的更多地方。

而被年轻人高呼「yyds」的这些茶饮,同样也受到中老年人的青睐。今年3月出炉的奶茶消费报告显示,中老年人线上点奶茶指数上涨了25%。

一杯好茶,延续了从古至今的快乐。广东人爱喝茶这件事,也从来都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褪色。

撰文|高雅馨

来源:应物农场Yingwubai Farm,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94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